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本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2-09-02 15:18:57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第1篇

正文: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记录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是衡量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本科院校的各种评估中,教学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教学档案管理,专业评估则需要教学档案给予直接的支撑。为了加强教学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一、本科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高校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在多年的教学档案管理中发现,本科院校的档案管理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的问题。

(1)档案收集不完整、不系统。高校教学管理的每一项活动和事件都有开始、运作、结束等一系列过程,反映在文件材料上必然有策划、计划、安排、执行过程的来往文件、会议记录、总结表彰、处分、照片等。根据这些材料就有可能再现整个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但是,一些本科院校档案收集达不到完整和系统的要求,常常是有计划、无总结,有上学期的某一材料,无下学期的对应资料,有决议、无会议记录等;有的本科院校只有材料残缺不全的教学档案和学生管理档案,而没有科研档案等。究其原因是本科院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对档案管理知识和法规知晓不多,对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他们在教学、科研任务完成后不按档案部门要求主动归档,有的根本不归档,常常被当作废纸处理掉,使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宝贵材料流失,造成了院系档案材料残缺不全。

(2)档案管理不规范。许多高校中层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的同时,忽视了档案工作的存在。其主要表现是:不能按照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来积累材料,收集的材料杂乱无章。有的档案材料数据任意涂改,字迹不清,有的材料是复印件,没有原始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在个别领导或教师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很难建立起档案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又缺乏规章制度的制约。对于教学、科研、实验室及相关管理工作档案归档没有明确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又不明确。哪些材料该归档,哪些不该归档,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也难以形成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研等院系档案。由于院系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有时是名存实亡,没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档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人员整体素质低。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本科院校档案工作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达不到上述要求,他们中有的是在单位竞聘上岗过程中的解聘人员被安置到档案部门,有的是由于别的原因工作调动而被分配到档案部门,有的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做档案工作,还有的是刚从大中专学校分配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员数量较少,且专职档案工作者中也大都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其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亦尚需提高,而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要管理好这批兼职档案人员,必须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增强档案人员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教学档案的编研工作。

二、加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以为高校档案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抓住知识经济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契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并将挑战化作动力,适时进行变革,制订自己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对策,为教学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教学管理信息又复杂多样,档案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技术。因而高校应加强对档案人员尤其是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业余讲座、培训班等,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借鉴,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从事教学档案管理的人员,应利用各种培训教育机会,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法规标准,并围绕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的任务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发利用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主动为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档案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校本教案第2篇

(一)全面性原则: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做到面向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二)以校为本原则:校本教研的立足点要以学校具体实际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学校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校本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三)合作性原则:即充分体现以点带面,形成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合作研究之氛围。

(四)实效性原则:在组织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必须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构建现代教研模式,务求把校本教研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实施过程:

(一)启动阶段(20*年2月——20*年5月)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1、成立*市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及校本教研工作办公室,整合行政、业务部门的多种力量,建立*市校本教研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2、召开全市中小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传达《吉林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下发《*市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先进校、达标校评比办法》,做好此项工作的具体安排。

3、校本教研工作办公室对各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在计划的制定、方案的设置、工作的运作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以期使得此项工作规范化的得以开展。

(二)实施阶段(20*年6月——20*年6月)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办公室有计划、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教师在校本教研基础理论、教研方式方法及管理等方面组织有效培训。

2、根据校本教研工作的运作情况,在县、乡、校三级校本教研网络构成的基础上,形成课程资源、教研信息、课改成果、研究探索等各个方面的互动交流机制。对校本教研的制度建立,活动成效进行定期的跟踪检查与指导。

(三)评比阶段(20*年7月——20*年1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

1、依据《吉林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中的“评比细则”和《吉林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先进校、达标校评比方案》之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评比活动,力争做到“以评促研”之功效。

校本教案第3篇

我国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外部综合评估活动的开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方法、成效等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并逐渐扩大了影响范围。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提供服务的重要部门,设定合理的图书资料指标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开展,提升高效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信息质量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纸质图书相关指标,很难适应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只有对图书资料指标的相关设定进行分析并改进,才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设定高校图书资料指标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对馆藏资源的评估范围不够广泛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对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评估,只设定了年均藏书量与年均进书量这两个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只是限定为纸质图书,对于数字化资源并没有纳入其中。这样的评估指标将图书资源的投入与规模作为重点,完全无法摆脱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的束缚。而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下,很多高校图书馆可能存在图书的随意采购,并且在不注重质量的情况下扩充馆藏资源的问题,进而导致购进的图书质量低劣,或者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一些高校图书馆为了达成以上两个指标,存在将已经过时的图书重新加工使用,或者对部分图书随意增加副本,不仅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1.2没有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深入分析教学评估方案中对于图书资料指标的设定,可以发现其中并没有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在一方面这些指标并没有与读者满意度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没有体现出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内容。由于评估方案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读者满意度评估方法,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评估工作过程中,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迎合,以保障在综合评估中得到好的成绩,而很少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这与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相背离的。同时现有评估方案中没有涉及到对馆员进行素质考评的内容,这也忽略了人在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若图书馆无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1.3对地区差异性欠缺考虑

评估方案中指出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年平均进书量为三到四册,而每个学生所阅读平均图书的数量为60至100册,这些规定并没有体现出地区差异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同类型的高校在自身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评。若部分图书的价格持续上涨,对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就很难达成评估方案中规定的目标。

2.高校图书资料指标的具体改进策略

2.1提高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促进图书馆内涵的拓展。高校图书馆若无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很难提高馆藏资源以及信息服务的质量。著名图书管理学者哈里森指出,就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水平较高的高校图书馆,若无法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很难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这样来看,在高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要提高对图书馆的评估质量,就需要提高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业务技能、学历、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图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

2.2加入测评读者满意度的内容

高校本科评估方案中应该加入测评读者满意度的内容,以体现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高校图书馆作为为高校教学提供服务的机构,需要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信息获取环境,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在评估方案中纳入评估读者满意度的内容,对于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有益。

2.3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需求,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社会效益。高校本科评估方案中的年均进书量,以及学生的年阅读量这两个指标,虽然能够反映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但对于高校馆藏资源的质量以及资源利用率很难进行评价。因此,在对馆藏资源进行评估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纸质图书以及其他图书资源的购买与利用情况,并分析图书资料的利用效果。可以引入“适用率”这一指标,保障图书馆收藏书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计算方法为使用当前用户借阅图书资料的种类数目,去除以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种类并乘以百分数。高校图书馆有较高的图书适用率,就表明馆藏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即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益。

2.4根据区域的不同设定指标

我国制定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并没有界定地域性,并且对于各类高校均适用。但是由于不同高校所处的地域不同,自身的办学水平以及专业设置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导致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与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在图书馆经费来源与主要任务方面也存在差异。我国在教育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对于不同的高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并进行合理分类,以体现不同高校的特色。因此,在设定图书资料指标时需要结合高校的地域性,并充分考虑各类高校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同规模、区域高校图书馆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并明确国家对各类高校投入经费的差异。在清楚上述内容后根据不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料指标,将每个分类的具体要求体现在细节中,并保障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灵活性,进而摆脱传统图书资料评估思路的束缚。

2.5在馆藏资源管理中引入电子仪器

在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并且更加注重对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大部分读者的阅读方式,就是利用互联网获取所需的资源。高校图书馆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就需要朝着馆藏资源信息化、多样化以及信息传递高速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文献资源管理方法。而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以及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且不逊色于纸质文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改变原有的图书资料指标设定理念,创新图书资料评估模式,并将各种电子仪器引入图书馆藏资源管理中,进而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对馆藏资源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可将重心单纯放在纸质资源上,也应该及时补充电子资源,进而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

3.结语

校本教案第4篇

一、校本教改剖析的目的

校本教改剖析既是为了矫正这一阶段的课改跑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校园以后的良性发展建设。各校要以市局和中心学校的指导性文件为载体,通过本校骨干教师的讨论(争论)来确定本校的教改理念。要通过校本教改剖析搞清楚干部的定位,教师的定位,培养怎样学生目标定位,培养怎样一个高度的定位;搞清楚教改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养,从而确定教改内容和节奏。要通过教改剖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进一步理清教改建设的思路,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创造特色,打造品牌。

要求:

1.所有教师要认真准备,都要逐一对自己的教学科目进行剖析,不要认为课不重要就不认真准备了,非考试课与考试课在剖析准备工作方面要处于同等地位。

2.一定要组织教研小单位的教师认真讨论,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总结提高,为教改的下一步打好坚实基础。不要走过场,不能着眼于应付!要有一份有质量符合实际的自评报告。

二、校本教改剖析的准备工作

(一)材料准备:

1.教研小单位撰写教改剖析自评报告;

2.制作小课件汇报;

3.整理支撑材料。

(二)请各校教改干部参观准备

1.校内普通实验课;

2.校级教改典型课;

3.网络教学资源辅助;

(三)教研室专家听课、访谈、座谈准备

1.与干部访谈;

2.与师生座谈;

3、听课与评课;

三、校本教改剖析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下旬开始

基础工作。教改带头人的培养方案的修订、课堂模式的标准的制(修)订,教改课程的思路、实施方案以及精品科目、精品课程的立项等工作。

第二阶段:11月15-30日

进行全校教改课堂调研。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听课调查(可以多次反复),真正搞清楚教师和教研小单位对自己的定位,找出要培养的强势科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定位。(这项活动本应该在教改带头人的培养方案修订之前进行,但因为很多学校在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进行课堂调查,为了能实实在在剖析某一学科,这一次必须重新认真进行课堂调查)

要求:

1.要真实、认真地去调研,切忌做假。

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如做假,问你几个问题就能发现,会很反感。影响学校,影响校本教改剖析的质量,更会影响教改带头人的建设。

2.要有的放矢,把握好调查对象与方向。

一是把握好调研方向(不能把地方搞错了)。教改的科目对准什么课?要清楚。

二是找准调研对象(不能把调研的对象(人)搞错了)。找谁去调研、找谁座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能行?要找明白人。

3.调研的问题要了然于胸。

对所要进行了解的问题、进行的讨论事项等要预先设计,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做到节约时间,事半功倍。

第三阶段:12月1日-30日

撰写本校教改剖析报告;制作课件汇报;整理支撑材料。教改初效参观;网络资源的准备;资料的整改补充。

第四阶段:评估期间 2014年1月

接受中心学校和教研室、普教科的联合调研剖析

四、校本教改剖析报告的撰写要求

校本教改剖析自评报告要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做了什么;三是取得了什么成绩;四是今后怎么做。

要求

1.深刻领会、全面归纳

深刻领会。一是深刻领会市局和中心学校文件的要求;二是初步的格式。

全面归纳。一教改带头人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关于科目和人定位所做的工作;二培养教改带头人过程中所做的各项工作以及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的地方(充分体现以评促建的教改理念改与不改是认识问题,改多改少是时间和条件的问题);三归纳教改中的各项成绩;四要全面归纳存在的问题。

2、清晰写实、总结提炼

清晰写实。一是要求写整个报告的思路要清晰,让人对你这个教改方向形成一个清晰印象。如果你思路不清晰,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人家就会糊涂。二是要写实,是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等要写实,不要让人家有疑问,这里不存在瞒的问题,我们是搞自己的教改,也没必要。

总结提炼。标题要提炼、语句要提炼、内容要提炼,特别是对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进行要认真总结,认真的提炼,要能有理论上的高度。要把信息明确的传送给别人,不要让人家到材料中去找。一句话:淡化缺点,升华成绩。

3、学习文件、围绕高效

学习文件。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市局一个,中心学校一个,本校一个),还有新的教改教育理念。

围绕体系。一定要围绕高效课堂评估。评建工作是动态的,教改是一个基本的思路与方向,有不周全的地方还需要大家自己补充。

4、少讲道理、多摆事实

少讲道理。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既要表达意思,又要高度概括。

多摆事实。多讲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

5、用词严谨、文字简练

校本教案第5篇

坚持教育三个面向方针,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校本培训和教研要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二、学校校本培训与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丁盐生

副组长:汤昌珍(语文组)刁以东(数学组)

成员:丁江华丁明芳丁荣康招君汤新萍黄瑞萍丁莉丁法龙丁荷平丁桂华钟有娣等

三、工作的整体思路

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是教学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培训及科研,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学习课改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要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专题研究。

四、校本培训与教研的主要内容

校本培训内容:

基础教育科研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体系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综合课教师的培训;经验交流;对策研究。

校本教研

1、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实际问题,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

3、教研组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重实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作为主要标准。

4、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5、重视校本教研,综合实践等薄弱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使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我校课改的新亮点。

6、加强学科评价研究。

五、主要措施

1、各教研组要根据本组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组校本培训和教研计划,计划要突出实际研究。

2、教师本人要突出本学期个人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定自己本学期教研的主要活动。

3、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主组织管理,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开始试行多人备课。多人备课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在使用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必要充实完善,反对不切实际,不加修改的懒汉作风,教师对多人备课的再创新,以此为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比赛活动。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示范课。每个教研组每月组织集中业务学习一次。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比赛活动。

5、大力开展十个一活动,每位教师在一堂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6、开展全方位的学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7、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分类指导。

六、工作历

三月份

1、随堂听课。

2、教研组长会议,教研组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3、开展教研活动。

4、改革备课方法,试行多人备课制度。

5、推荐教师参加乡中心小学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

四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2、推荐教师参加教案设计大赛。

3、开展学生兴趣学习小组活动。

4、认真实施“十个一”教育教学活动。

5、师生共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6、教学经验交流会

五月份

1、参加乡中心小学举行的业务理论考试。

2、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3、第一届课堂评优决赛。

4、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

六月份版权所有

1、收集学科论文

2、对课题实施情况、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教案第6篇

一、培训目标

从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通过培训,力争使我组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

二、组织方法

我组教师培训工作由教导处全面领导,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制定本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各组将本组教师培训情况记录整理,有级部统一组织考核,成绩交级部存入档案。

三、培养原则

1、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本组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

2、以学校培养为重点,校、级部、备课组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备课组是教师成长的基地,各教研组力争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把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诸方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使每位教师在思想上、生活上都体会到其他组员的关心和帮助。发现有培养前途的教师积极向学校推荐加以培养,激励他们早日成才。

3、搞好本组教科研和注重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我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教学,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认真开展每周的个人展示课和组内的教学研究课。

4、规范要求和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我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统一的规范要求参加培训,又要根据教育的发展和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意发现在教育教学中有创意和特色的教师,发挥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不断创新。

四、培训内容

1、落实学校“师德”教育是核心的培训的首要内容。认真学习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和政策方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的能力,牢固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理想,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合作”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学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师德教育”和听“专家报告会”。

2、落实学校“师能”培训是重点培训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能,因此,我们把师能培训作为重点。我组师能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化教育理论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精通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较好的应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参加学校组织学习新课程培训讲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等(2)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怎样进行案例研究”等新课程理论;学习课件的制作、网络的使用。(3)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努力出科研成果,这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必备之路。(4)积极开展组内学习,本组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师怎样听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等。

五、培训方式

1、参加学校集中授课培训。

2、开展好组内教研培训活动。

六、本组培训要求:

校本教案第7篇

一、培训目标

从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通过培训,力争使我组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

二、组织方法

我组教师培训工作由教导处全面领导,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制定本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各组将本组教师培训情况记录整理,有级部统一组织考核,成绩交级部存入档案。

三、培养原则

1、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本组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

2、以学校培养为重点,校、级部、备课组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备课组是教师成长的基地,各教研组力争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把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诸方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使每位教师在思想上、生活上都体会到其他组员的关心和帮助。发现有培养前途的教师积极向学校推荐加以培养,激励他们早日成才。

3、搞好本组教科研和注重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我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教学,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认真开展每周的个人展示课和组内的教学研究课。

4、规范要求和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我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统一的规范要求参加培训,又要根据教育的发展和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意发现在教育教学中有创意和特色的教师,发挥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不断创新。

四、培训内容

1、落实学校“师德”教育是核心的培训的首要内容。认真学习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和政策方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的能力,牢固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理想,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合作”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学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师德教育”和听“专家报告会”。

2、落实学校“师能”培训是重点培训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能,因此,我们把师能培训作为重点。我组师能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化教育理论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精通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较好的应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参加学校组织学习新课程培训讲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等(2)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怎样进行案例研究”等新课程理论;学习课件的制作、网络的使用。(3)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努力出科研成果,这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必备之路。(4)积极开展组内学习,本组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师怎样听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等。

五、培训方式

1、参加学校集中授课培训。

2、开展好组内教研培训活动。

六、本组培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