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1-16 22:41:00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1篇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实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坐落于通渭县平襄镇文庙街37号,建校时间1905年,占地面积15715平方米,建筑面积9329平方米,是一所具有光辉革命史的百年老校。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通渭。1935年9月27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编之陕甘支队,战胜艰难险阻抵达通渭重镇榜罗。中共中央随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作出到陕北扩大建立根据地、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之战略决策。9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随军进驻通渭县城。当晚,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接见一纵队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激情满怀、即席朗诵了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鼓舞红军踏上了最后的征程,后经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弘扬长征精神,纪念毛泽东《七律·长征》诗发表65周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上海电视台与通渭县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七律·长征》诗碑于2000年9月29日在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诗碑主体造型为“V”形,展陈面积480平方米,展线长度30米,年接待观众1.6万人次。2001年3月,学校被定西地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地级国防教育基地”。

为使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进一步发挥《七律·长征》诗碑教育的基地作用,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标准,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以“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为导向,围绕《七律·长征》诗碑这块教育的主阵地,抓住校园特色资源,结合通渭地域文化,逐步构建起以三个层面为网络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系统:即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校长负责的校级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层;团支部、少先大队负责的组织实施层;教研组、中队辅导员负责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层,保证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制定并以《文庙街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文庙街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要求各中队紧紧围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总体实施方案,结合自己学生的年龄特征,制订本中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建立适应本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转变育人观念,树立“为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把教学的实效性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结合起来,把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落到实处,逐步构建起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模式。

一、课堂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学识的不同而定,要做到教育内容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学校在进行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以《七律·长征》诗碑为载体,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实内容,确立了“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了解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灿烂物质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及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等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每学期要求各班都利用思想品德课向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斗争的革命史;二是结合语文课有关长征途中的各类课文讲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创业、浴血奋斗的创业史;三是在音乐课教学中增设了“长征组歌”的教学内容;四是美术课中将学生收集长征途中的一些图片进行展评作为每学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是计算机课中安排学生在网上查找、下载、收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有关资料;六是学校开辟了第二课堂,组建 “长征组歌”师生合唱团,多次参加社会各界的演出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课堂并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及现代化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树立报国之志,从而转变成为祖国建设和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

二、主题活动教育。在开展日常教育的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七律·长征》诗碑建碑纪念活动;每周星期一早上升国旗及国旗下的“一人一事”的爱国主义知识演讲活动; “六·一”新队员入队仪式及少先队建队活动;庆“七·一” 《七律·长征》诗歌朗诵活动;每年一届的春蕾演唱会活动。二是参加中央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社、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的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途”的系列活动。三是组织师生收看全省国防教育大会和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观看国防教育录像和影视作品,四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五是学校每学期充分利用清明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队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宣讲会”、“爱国主义教育知多少”及“我是小小国防教育宣传员”等活动,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歌朗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板报以文化长廊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除在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外,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将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框悬挂。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了“做文明师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系列活动,营造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所有这些在全体学生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培育了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涌现出一大批校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个人。

三、社会拓展教育。自《七律·长征》诗碑竣工、学校被命名为“地级国防教育基地”以来,有许多人前来学校参观访问,有各级领导,有慕名而来的群众,有青年学生和少先大队员,有的来自省内各地,有的来全国的党、政、军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学校对他们热情接待,并向参观者介绍红军长征途径通渭时的情形及诗碑修建的概况和其象征意义,及时组织学校师生向参观访问者朗诵《七律·长征》诗篇,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的优化结合及辐射作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环境熏陶教育。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环境对陶冶人的情操、修养人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学校在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与维护的同时,每周确定一个班级,定期清洗碑体,及时浇灌修剪诗碑周围的花草,美化和绿化了校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得以内化,也使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启迪、鼓舞和陶冶着师生的情操,起到了“莲生麻中不扶自益,入芝兰之久而芳”的功效。

五、传统礼仪教育。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五则”,在全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编写了礼仪教材,并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开设礼仪课,加强学生礼仪行为训练,每学期将在诗碑前开展一次大型的师生礼仪行为大检阅,将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为一体,加强了对学生的养德、启智、健体、审美的全面教育。

六、“三位一体”教育。学校与县妇联结合,创办了“通渭县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家长以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举止为未成年人做出表率。学校同时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双差生辅导跟踪表”。

七、榜样带动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典型带动。学校定期召开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大会,组织参观教育基地,请老党员、老红军战士做革命传统教育,因而,学校除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之外,还树立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典型,每学期除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外,还设立了单项奖,如“爱国主义教育图片收集奖”、“国防知识优胜奖”、“爱国主义教育模型制作奖”等奖项,让全校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全校掀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学校以《七律·长征》诗碑教育基地为载体,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发挥了教育示范作用,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蔚然成风,全体师生爱国主义观念显著增强,从而不断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爱国主义 基本特征 措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为此,认识当代大学生爱国心理的一般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全球化特征

全球化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甚至是超越。全球化也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就此走向了消亡,国家仍旧是本国人民集体利益的集中体现。因此只要国家存在,我们每一个人就担负着维系国家安全,维护完整的责任。爱国主义教育仍旧具有存在的必要与紧迫性。因为,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化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全球战略,其并非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交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全球化意味着国与国之间应该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2.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与民族具有同一性,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显出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与自己的国家。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历经千百年的文化交流,我们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多元性与同一性。因此,对于世界文化我们也应该本着兼容并蓄的态度。面对人类世界的优秀文明,我们不但要努力的学习,同时也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我们认为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并不存在着冲突,相反文化多元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因为文化而产生的思想冲突,只有相互学习,相互了解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3.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特征

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动力,民族自信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而是在深入认识本国文化的基础之上自发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高职爱国主义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我们的国家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有着极为璀璨的文明。尽管近代中国一直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但是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就此湮灭,反而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正是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建起了一个全新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及道德情操才能够不断地将这项事业推进。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

二、如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率

1.爱国主义教育应体现教育层次性

根据高等教育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把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原来的感性灌输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体现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层次感。这不是将过去式的爱国主义内容简单地做包装,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启发高职学生自觉思考人生价值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把被动的单纯灌输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自发的学习实践行为,把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了解上升到道德情操、自我意识的水平上来,结合时代特征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理论指导实践,从抽象理论中把握具体的爱国主义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认识中提炼出抽象的理论,再由抽象转化为具体行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激发高职学生对爱国主义主动思考和学习教育。

2.加大课外渗透育人,积极建立校内外爱国主义基地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时有限,靠课堂教学去完成育人任务有一定难度,所以应该利用课外育人机制,使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多样性。结合革命历史、建设成就和重大灾难等,积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 青海西宁市的西路军纪念馆,青海海北州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挂牌,玉树地震校展室等,成为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就是对一段历史的认知、一部教材的解读、一处课堂的实践学习、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性基地,是一座蕴藏知识凝聚爱国精神的思想宝库。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大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实践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许多高职院校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非常重视,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是很严,这就导致了爱国主义教育留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该深刻的开展一些有实践意义的爱国主义宣传及实践教育,课堂教学多采取一些演讲、讨论、辩论,观看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资料等实践课,假期多开展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顶岗实习和学雷锋帮助老弱病残等活动。

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在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中的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

[2]董重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3).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3篇

一、发挥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集藏地、研究地和展示地,而且其本身就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公众的社会大学校,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因此,我们把博物馆馆藏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直接贴近青少年学生,让文物“说话”。在我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我们立即调整思路,制定了共建计划,委派了联络人员,签订了共建协议,先后与汕头四中、金禧中学、岐山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一日学”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在“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历来都非常忠爱自己的国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爱戴之心永不改变。比如每年的 “五・四”、“七・一”、“5・18国际博物馆日”及“中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我馆与各学校联系,组织党、团员到本馆举办入党、入团和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到本馆参观活动时,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参观展览,让青少年学好历史知识,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灵刻下了深深的爱国之情的烙印。在本馆还举行一系列活动,如2011年4月由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主办、本馆协办的“广东统一战线基地挂牌仪式”在馆举行隆重仪式,有省、市各级领导参加并经媒体报道;同时积极配合开展一批活动,8月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关爱外来工活动并在馆举行“情系外来工、汕头系列游”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

二、与媒体合作,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宣传效果。

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是我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主动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把满足社会和观众需要,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观念,以优质服务吸引观众,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宣传,2011年4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开展专题拍摄活动,广东电视台《广东新闻》栏目组联合汕头电视台《汕头新闻》栏目组到我馆采访拍摄东征历史素材。2013年,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汕头日报、汕头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到馆里采访报道《东征历史陈列》展览的全面提升、《第一次国共合作》展览、“5・18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本馆编写出版《东征军》馆刊、东征简介、宣传“5・18国际博物馆日”小册子,广泛宣传博物馆有关知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觉悟的场所。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实际工作中,本馆开拓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历史旧址的资源作用,坚持以阵地为主,把观众吸引到馆里来,常年与共建单位携手开展入党、入团、入队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以及过党、团组织生活等活动。近年来,本馆还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经常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注重对基地的管理和完善工作,配备专职讲解员,并撰写几套讲解稿,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和青少年学生对展览内容的要求。二是大力加强本馆讲解员的业务培训,先后派出人员参加广东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博系统讲解员培训班进行培训;近年来,还先后派业务人员到广东省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黄埔军校等单位参观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在讲解过程中,我们还根据青少年年龄层次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结合本馆陈列特色,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又有青少年语言特色的教材,针对中、小学生,着重于启发,通过历史史实,扩大学生知识面,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不少学生在参观活动中,深受教育,加深了对革命历史文物、对祖国历史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进一步认知和感受。

四、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市第四中学、金禧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到我馆参观展览,均在400至800人次,使他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们坚持走出去,扩大宣传活动的领域。组织人员送资料深入到学校、街道、部队进行宣传,配合

各学校德育工作,为中小学提供咨询服务,使陈列馆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

五、重视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

本馆自建立以来,十分重视与驻汕部队沟通互动,加强与驻汕消防部队、海警部队等单位的共建活动。本馆被广东省公安消防部队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共建单位将我馆作为政治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都会到馆举行一系列活动,每年“七一”党日、“八一”建军日,都有驻汕部队官兵到馆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等活动。部队还经常派人参加我馆的志愿者活动,我馆无偿为他们提供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服务,达到共建共发展。

六、社会效益显著。

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免费开放,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的人群,既有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旅游团体、又有部队及广大青少年学生,还有部分外地专家、学者。《东征历史陈列》展览自对外开放以来,东征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士约48万人次,在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积极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始终把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放在重要的地位。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挖掘潜力,改进服务形式和工作作风,了解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职能作为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做得更出色。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4篇

摘 要: 在爱国主义教育传播过程中,爱国意识以一种象征符号的方式呈现,并通过爱国符号的演绎,实现对受众爱国意识的培养,其叙事逻辑和说服机制是加强我国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唯有注重爱国符号的提炼与阐释、匹配目标受众的需求与价值、善用媒介舆论的引导与影响,才能更好地与当代青年积极沟通与对话,唤醒爱国意识。

关键词: 爱国意识 传播符号 爱国主义教育

2016年国庆档,一部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强势登陆大荧幕,7天收获5.3亿票房,豆瓣评分超过8.2,取材自“湄公河惨案”的真实事件,这部很“燃”的爱国电影引起民众极大的民族共鸣。同年春天,一部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风靡亚洲,韩国本土收视率逼近40%,在中国某视频网站点击率超20亿次,双双刷新历史纪录。作为一部描写军旅故事的韩国偶像剧,除保有传统剧集帅哥配美女的偶像化人物设定外,此次剧情植入了以军人为爱国表征的家国情怀。无论是《湄公河行动》的铁血硬汉,还是《太阳的后裔》中的家国情怀,以影视剧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正被更多地关注和肯定,在这些植入爱国意识、强化爱国说服的宣传教育载体中,其运用传播语言,驾驭传播符号的演绎逻辑值得借鉴。

一、当代青年爱国意识的时代内涵

酃主义作为一种具体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特点。在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爱国已不仅是抛头颅、洒热血,保卫国家的壮烈情绪,更多地内化为一种基本的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包含爱国意识和国家自信,并表现在其对国家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之中。这种主体意识的强烈觉醒,让广大青年群体了解到自己与国家存在的密切联系,将自我归属于国家,心生自豪,才会关心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愿意挺身而出,在民族文化受到歧视时个人感情会觉得受到伤害,才会对国家发展自愿地负起责任。因此,爱国虽是一种本能的情感,但爱国意识的构建并非立竿见影,而是在各种文化、价值、教育、实践的熏染下,逐步建立起来的爱国认知和国家认同。因此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意识培养,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使爱国主义植根于当代青年,并外化为知行合一的爱国行为,更需要借助时代的传播符码,与青年建立有效沟通,让青年的爱国意识真正觉醒。

二、爱国意识在传播中的象征符号

美籍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曾说:“每―个信息都是由符号构成的。”人类因为发明和擅用符号,才构成了对缤纷世界的理解和顿悟。在符号学研究中,符号成为一种“媒介物”,构建起了讯息传达和转换的多元关系。理解符号,理解符号的能指、所指,把握符号意指与表征的逻辑叙事法则,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维度看待今日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1.皮尔斯的象征符号

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皮尔斯首先将符号定义为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的三元关系,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10种有关符号分类的三分系统,并强调了符号的“表征方式”让符号成为对象的“代表”和“象征”,从而传达了关于符号对象的讯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象征符号”,即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它们的表征方式仅建立在社会约定基础之上。在人类的符号活动中,对象征符号的运用和讨论最为普遍,以至于许多人把“符号”一词狭义地理解为“象征符号”。就像国旗象征国家一样,爱国意识承载在具体的象征符号之中,并通过各种关系的演绎,进行爱国主义精神表达。

2.达成社会约定的爱国符号

象征符号的生命力在于一种社会约定的构建,爱国作为一种作用于意识层面的情感驱动和行为举止,需要有外化、具象的符号承载,如国旗、国歌、国徽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能与接收符号的受众直接建立起约定俗成的认同理解关系,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就会有一种家国情感的投射,看到整装立正的军人,就会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但形式层面的象征符号,还需要内容层面的符号演绎作为价值支撑,才能以“符号”为媒介,架设起爱国意识的自然传递。

形式层面的象征符号作为一种具象的符码形态,如同静态的画面和定格的表情,其意义是被人为约定和赋予的,目的在于直接唤醒对某种事物的记忆和感知,就像在影视剧作品中,经常会有对着一张相片就流泪的桥段,此刻相片就是一种象征符号,唯有知道相片背后的故事,才能理解何以该符号能够成为引绪的“泪点”。因此约定关系的建立,是提升象征符号传播影响力的关键。我们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作品,不能更好地把爱国故事说到受众的心里,原因在于我们有时简单地进行爱国符号的堆砌和脸谱化演绎,而未将爱国符号真正串联进爱国教育的故事情节之中,从而不易形成有效的符号通感,唤醒意识和认同。

三、影视剧中传播符号的演绎逻辑

在影视剧中充斥着各种象征符号,符号的不同演绎方式传递着不同的叙事态度,同一事物,传播者进行不同情节、镜头的架构,就能演绎出截然不同的意义属性,观看的受众与剧集符号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主体认同的建构过程。影视剧不仅呈现各种象征符号,而且意图通过这些象征符号本身的再现机制,生产一种受众的主体认同机制,从而施加文化影响。许多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品会选择纪录片、抗战剧、军旅剧作为传播路径,就是因为影视剧的叙事逻辑能极大地调动受众感官接触象征符号,从而营造积极的认同场域,比简单的国旗悬挂、海报张贴更能让受众投射情感诉求。但与此同时,对于象征符号的正确解读却离不开对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受众的拾取过程必定带着主观的价值偏好,因此,要构建起良性的引导机制,还需要找到符合受众偏好的符号演绎逻辑。

弗洛伊德曾说:“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潜意识)。”爱国意识在影视剧中的呈现方式同样遵循这一原则,表面上直观的、表现爱国主义的象征符码带来的只是意识感知,要让其深入潜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认同和接受,显然还需要一种演绎说服,即符号逻辑关系的有效构建。谈及影视剧中的象征符号,往往很多叙事方式以具象标识的反复出现为着力点,就像植入式广告,以呈现许多商品的特写镜头为传播方式,但这只是象征符号的外延,并未有效触及内涵。罗兰・巴尔特曾提出,符号的内涵是外延的“换挡加速”,也就是说作用于意义表达和说服机制的,才是象征符号的内在逻辑。在影视剧中,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内涵演绎显然成为其爱国意识植入的重要手段,如通过形象植入构建身份认同,通过情节植入传递责任意识,通过符号共谋创设爱国情境等。在《湄公河行动》中,具有真性情的人物塑造,使得军人作为一种国家标签,象征符号更立体、更鲜活;真实的历史事件传递了一种信仰的力量,诠释了价值观的正确打开方式,让观众觉得爱国并不造作,信仰不是空喊口号,这和许多“用力过猛”的爱国主义宣教片相比,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价值审美和接受需求,爱国主义通过一种议题植入的方式加以呈现,其背后的隐喻给了象征符号一种新的演绎路径。

四、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启发

一部制作精良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品其实是强军文化、爱国意识构建的重要载体,必须从传播符号的提炼、价值的匹配和舆论环境的引导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1.注重爱国符号的提炼与阐释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都是通过符号演绎完成的,爱国意识作为从国家认同到自愿担起国家责任的知行关系,对国家意志的良好体悟是强化爱国意识的关键。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注重爱国符号的提炼,不仅要寻找到可供爱国意识展示的承载物、媒介物,更要找到从内涵到外延的换挡加速器,强化对于意义的理解和阐释。之所以有些爱国主义作品拍得呆板,表演肤浅,情节拖沓,其实和编剧没有深刻把握爱国语境,无法实现话语“通感”深有关系。如果只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堆砌,类型化、模式化的人物塑造,贴片式、巡展式的爱国符号,影视剧作品就自我放逐了话语权的构建,难以引起受众的情绪共鸣,更别说价值观的引领了。

2.匹配目标受众的需求与价值

需求分层和价值多元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表征,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容易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整个世界的多元文化,也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具有选择性地定位各自的需求差异。因此,传播并不是单向度的事,而是p向度的匹配、迎合和满足,即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需求,用易于沟通的话语体系,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引导机制。如影视剧作为一种观感艺术形式,对于演员、场景、情节,受众总是有更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如今影视剧过剩,国外优秀影视剧纷纷抢滩网络平台的当下,受众看得更多,眼光自然更挑剔。传统宣教内容如果不能赋予新的传播形式,保持与当今时代无缝对接的知识供给,就无法有效满足受众需求进行价值引导。

3.擅用媒介舆论的引导与影响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传播符号对爱国意识的构建问题呢?是因为当今世界的传播生态已经不是简单的“看”与“被看”关系,而是充斥着对于符号的各种价值拾取方式,“把关人”不仅在传统的、单向度的大众传播领域有效,在今天多元媒介选择环境下,依然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举荐人作用。对于影视剧来说,不是拍出来就一定有人看的,也不是说,花重金请了偶像出演,观众就一定会买账,现在的受众有太多的社交圈和由此带来的评价圈,这些圈子的建立基于他们的真实人际关系,基于他们的兴趣偏好,基于他们的知识储备,并正在帮助受众过滤和筛选符合他们价值口味的作品,同时会以符号的方式生成舆论控制和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很多现象级影视作品都能基于口碑效应,把很多普通大众卷入观影的风暴圈,成为文化现象。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作品除了严控质量关,还要善于运用媒介的力量和舆论的力量,提炼和放大易于沟通的符号,真正构建起具有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引导路径。

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一卷).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郭殊,朱绍明,万杨.海外留学青年爱国意识状况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9).

[3]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黄华新,陈宗明,主编.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5篇

关键词:践行长征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218-01

长征精神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力量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我们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教育广大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蕴含着一定的时代性,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和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很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用长征精神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塑造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红军长征是受迫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一项艰苦卓绝的历史工程。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道路,并最终取得胜利,使得中国革命生命力得到了保存,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通过长征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虽然战争年代已经原远离大学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鉴定的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坚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追求,促使当代大学生奋发成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归根结底是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坚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和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稳定奋斗目标,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好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领土、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自豪感、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多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以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民族独立为己任,将中华儿女的使命放在第一位,为祖国明天更好发展,民族繁荣昌盛无怨无悔的贡献自己的一切。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志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团结同学,将爱国主义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次,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好高校文化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拥有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全面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可以借助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

长征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一直以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必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首先,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好高校两课教育优势,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其次,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就要组织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国国情、社情和民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长征精神更好指引当代大学生前进。

参考文献

[1]柯丹,马素梅.论新时期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04)

[2]张学昌,谷照亮.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 思想研究. 2013(06)

[3]韩光道.论长征精神及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4)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6篇

长征精神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力量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我们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教育广大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蕴含着一定的时代性,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和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很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用长征精神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塑造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红军长征是受迫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一项艰苦卓绝的历史工程。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道路,并最终取得胜利,使得中国革命生命力得到了保存,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通过长征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虽然战争年代已经原远离大学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鉴定的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坚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追求,促使当代大学生奋发成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归根结底是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坚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和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稳定奋斗目标,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好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领土主权、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自豪感、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多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以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民族独立为己任,将中华儿女的使命放在第一位,为祖国明天更好发展,民族繁荣昌盛无怨无悔的贡献自己的一切。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志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团结同学,将爱国主义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次,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好高校文化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拥有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全面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可以借助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第7篇

寸波艳 云南省腾冲县国殇墓园管理所

摘要: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论述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对广大

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意义和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

历史的车轮滚滚,承载了社会变迁、时展的轨迹,它给

后人留下的了无尽的经验启示。在党中央、全社会的关注、支持

和参与下,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取免费开放的形式,以观

众为中心,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人们纷纷走进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感受历史,品味历史。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让广大青少

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让他们了解历史,走

进历史,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广大青少年,教育作用意义深远。

从振奋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进而换化为广

大青少年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长久以来,重视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担负的历

史使命。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支,如何发挥在青少年爱国

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新形势下,

成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以陈列布展为主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高质量的陈列布展,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精神共鸣,是纪

念馆工作的重点。纪念馆要以精品意识出发,从展览主题、陈列

内容、陈列形式,藏品安排等各个环节,突出体现鲜明的文化特

色和固有的文化价值,大胆改进创新。陈展方案以爱国主义教育

为切入点,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针对普通观众的思想实际,在丰

富展览的主题思想,拓宽展览教育内涵上下功夫,调整改进和完

善陈列内容,通俗的、生动的再现历史。以陈列布展作为重要载

体,和观众交流互动,做到既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历史唯物

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又引发广大青少年对历史的思考,帮助他

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下面仅以笔者所在的云南腾冲滇

西抗战纪念馆为例。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国际

性反侵略之战,更是一场民族荣辱之战。在整个滇西抗战中,中

国先后组织远征军 30 多万人,以远征军牺牲 10 多万人、滇西民

众牺牲和被荼毒 20 多万人,盟军牺牲 1000 多人及损失无法估计

的财产的高昂代价换取了滇西抗战的胜利。云南腾冲是滇缅战争

的主战场之一,为了纪念先烈,腾冲光复后,军政民各界捐资修

建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于 2005 年 11 月,被命名为全国爱

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 年 9 月 14 日实行对外免费开放。近

70 年来, 国殇墓园成为纪念滇西抗战乃至入缅作战胜利及死难军

人的纪念性建筑,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以讲解工作为核心,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纪念馆和观众沟通对话的方式,主要通过陈展文物和图片来

实现。如何让一件件文物与观众相识对话,展露背后的故事,体

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需要依靠讲解员的讲

解。讲解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形式宣传,它是知识融会与语

言表演艺术的一种内在结合的表象反映。

讲解员先是通过知识综合和心理鉴别,然后运用语言技巧和

不同的表现形式,将文物陈列的内在信息传送给观众,使观众的

心灵意识受到影响,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达到培养人们高

尚的精神情怀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延作用。首先,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有足够知识含量和讲解

技巧,在掌握一般性基础知识的同时,对陈列内容深入吃透,对

馆藏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专题研

究,大力提高讲解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在讲解词的编写和运

用上,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灵魂,根据青少年年龄层次的

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结合展览设计,编写出具有针对性、适

合青少年语言特色的讲解材料。

我馆针对不同的讲解对象编写制定了不同风格的讲解词,例如

第二展厅“御敌前线”,陈展内容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

历史,统一撰写的讲解词主要偏重介绍历史背景和事件。在面对青

少年进行讲解时,宣教部门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时间

进程历史背景为主线,着重结合出征图片、雕塑和大量展出的武器

装备,讲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历史;以戴安澜、孙立人

将军为故事主线讲述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解围战;以背景油画结合

远征军帽徽、野人山原始部落物品讲述缅北大撤退的惨烈。力求让

青少年详细了解滇缅抗战的惨烈和中国远征军作战的英勇,激发他

们不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思想。

三、以社会服务为保障,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

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守好纪念馆这个重要阵

地,而且要积极向外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阵地。始终坚持

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深入挖掘纪念馆教育功能的资源优

势,以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有效开展各

种宣教活动,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范围。

首先,我们主动与腾冲各中小学校联系,本着“请进来、走

出去”的原则,让学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 “请进来”

的宣教形式有青少年入队、成人仪式、清明节祭扫、流动展等,

仅 2013 年,滇西抗战纪念馆先后接待过学生团体 100 多次,观

众中学生人数达 12000 多人。“走出去”到各乡镇中小学校园,

多次为学校举办专题流动展览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拓展教育空

间,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勿忘国耻,警钟长

鸣的爱国意识,调动起广大青少年“爱我腾冲、爱我中华”的热

情。其次,吸收一些优秀学生加入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让

青少年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参与纪念馆的讲解活动和外出宣教活

动,青少年志愿者实行专人管理、平台管理,让爱国精神成为自

觉的行动;同时可以通过志愿者在学校对其它同学的影响辐射,

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效果。

近 10 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实践,我们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