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2-09-04 21:00:00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与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以加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发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1、粮食总产达到5.8万吨,比增加0.2万吨,其中推广优质稻3.5万亩,稻鸭共育5000亩;2、棉花面积达到2万亩,与去年持平;3、油菜面积达到4.2万亩;4、引进1家规模化农产品龙头企业;5、新建1-2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6、继续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改造一批老猪舍,同时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7、新引进能繁母猪3000头,年末能繁母猪存栏数达到1万头以上,年出栏生猪35万头,比上年增加5万头;8、新建2个年出笼规模达到5-10万只的养鸡园,年出笼江汉土鸡200万只;9、植树造林26.9万株,超额完成市级任务;10、继续推行“以沟渠林权换沟渠疏挖”机制和探索设立挖沟、护林、管路和保洁四位一体的统筹资金,疏挖渠道20公里,完成土方12.6万方;11、申报及完成3个村改水工作,解决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12、完成600口户型沼气池和150户联户沼气池建设,新居三改配套300户;13、完成市级计划内的通村公路建设及公路管护;14、高标准建设三一八国道“一线串珠”的新农村示范带;1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

三、工作措施及工作重点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逐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把“特色调精、板块调大、链条调长、品牌调响、市场调广”的思路,推进粮棉油、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发展。具体工作上要重点实施好“三大工程”:一是优质粮棉油产业提升工程。粮棉油生产是我镇农民收入的基础。要围绕品种优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等“五化”目标,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施重点突破、优化升级,力争今年全镇建设集中连片优质稻生产基地3.5万亩,基地种植优质稻率达到100%,订单生产率达75%以上,超额完成市机械插秧机购置任务,示范推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5000亩。棉花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主推鄂杂棉11号,力争单产提高10公斤。油菜面积确保4.2万亩,同比增加0.2万亩,增长5%;总产6814吨,同比增加300吨。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要求,探索把加工企业、供种企业和基地农户联结起来,全面推行订单生产、优价回收。二是畜禽产业壮大工程。以发展“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畜禽产业为目标,以培植畜禽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扩大规模养殖为载体,大力发展壮大生猪、家禽养殖产业,努力解决我镇畜禽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优、龙头带动不够强、品牌不够响、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实现畜禽业经营产业化、主体专业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服务系列化。今年要以三一八国道和机耕路为轴心,围绕“一个龙头、二个基地、三片发展”引进1家规模化畜禽加工龙头企业,新建1-2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1万头的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新引进能繁母猪3000头,年出栏生猪35万头,比上年增加5万头。同时新建2个年出笼规模达到5-10万只的养鸡园,年出笼江汉土鸡200万只。继续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改造一批老猪舍,同时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健全疫病监测体系,全面落实强制免疫措施。鼓励和支持畜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联结,推进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水产业扩张工程。积极扩大养殖面积,大力改造精养鱼池,着力推广高效模式,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健康养殖,改善水域环境,推进精深加工,加快推动水产业提档升级。今年全镇要改造精养鱼池和池塘3000亩,发展休闲渔业1000亩,发展虾稻连作1000亩。突出发展龙虾、黄古、青鱼、毛蟹、银鲫、黄鳝等名特优品种,优质鱼比例达到70%以上。

2、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从总体上看,毛嘴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滞后。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就将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只有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搞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推进二个转变即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通过激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等领域,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几年来,我镇龙头企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现有的青松米业、仙华棉业、通利饲料等几家企业从总体来说发展仍然不够,优势主导农产品加工还存在空白,尤其缺少规模大、实力强、带动面广的优势龙头企业。要进一步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办法,提高壮大一批“老龙头”,引资发展一批“新龙头”。重点着力发展畜禽、水产加工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来源:文秘站)联结、服务联结、资本联结等利益分配机制。二是抓好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松散后紧密、先协会后合作社的原则,以专业协会为重点,以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规范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协会,扶持建设一批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社。今年要重点抓好生猪、江汉土鸡等产销合作社的建立和规范运作。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组建规模较大的专业营销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引导农民和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机制,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使农民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获益,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 农业基地连订单、建立专业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的生产风险,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3、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建立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深入推进主推品种公告到户、病虫防治指导到户、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到户、实用技术培训到户等“四到户”活动。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农机应用、轻型简化栽培、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三沼”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落实优质稻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000亩、轻型简化栽培5000亩、水稻机插5000亩以上。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预测预报,建立健全预警和防控应急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建设。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有一可追朔”的要求,努力做到种养殖模式有规范、种养殖生产有准则、种养殖过程有记录、种养殖投入品有规定、种养殖产品有保障、种养殖产品流向可追溯,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突破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工具,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尽力解决农民科技和信息服务到田到户的问题。

4、加强农民培训,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今年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实施好“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大专院校教授讲座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劳务基地、回归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以上。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继续搞好农业科技指导活动。认真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抓好农业技术教育,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回乡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农业科技培训,完成10个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学校建设,每个村培养2名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人,每个组至少培养1名农业科技明白人。三是大力开展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反复强调,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突出。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容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真正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整洁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村容整治工作日渐提上议程,这也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迫切要求,更是当前乃至未来广大群众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需要。广泛开展以“讲卫生、克陋习、洁环境、美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2篇

一、突出一个中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搞活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2006年农业产值达到110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同比增长6.1%。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2万亩,总数达到4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4家,总数达到14家,加工量达到5000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万全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3000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13000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10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三是做大瓜菜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近临张家口、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并依托瓜菜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郭磊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整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瓜菜种植面积1.1万亩,总面积达到5.2万亩。

四是做大林果产业。以西山片8万亩杂果林基地为依托,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依托果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高庙堡万亩杂果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加快对柠条、沙棘的开发利用,提高其转化率、利用率合商品率。

2、提升劳务经济水平,铺就农民增收新渠道

要通过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实现由“村里人”向“厂里人”、“城里人”的身份转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输出劳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的畅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2万人。

3、抓好非农产业,促成农民增收多渠道

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非农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工业“大车”拉动相对弱势的农业“小车”,通过对接农业资源增强工业活力,提高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益。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鼓励非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销业,兴办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住六个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抓手,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以“水”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蓄、打、节、引多种措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完成新打机井30眼,新挖潜流3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要积极探索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的路子,争取3—5年内时间将我县的30余万亩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基地化。同时要抓好饮水安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继续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项目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工程与“四荒”资源权属改革进程,保护治理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8%。

2、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经营水平

要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万全县关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服务扶持办法》。要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抓好郭磊庄亚雄脱水蔬菜厂、(河北)中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勤农贸、祥康生态科技、万华天宝鲜食玉米加工、盛隆秸杆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年内力争创出2—3个全省知名品牌。

3、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阔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围绕鲜食玉米加工、燕麦加工、脱毒薯种植、瓜菜加工、大棚猪养殖、柴鸡养殖、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高素质的农村经济人队伍达到80人以上。

4、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加大教育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资源,把撤并的学校建成职业技术学校、乡村成人业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全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长20%;围绕优势特殊产业发展,全年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加15%;争取每户都有1—2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新增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比上年增加15%。

5、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拉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推动贸易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优势,以开放促项目,以项目带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接触同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在万全聚焦,坚持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思路,用开发的举措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开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就是发展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开放的信息,提高开放效率;三是有开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利用各种关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机遇,拓宽开放渠道;四是要有开放的环境,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吸引投资。

6、继续抓好“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稳定增收上把“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活动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要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43个贫困村,要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抓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等工程。专项资金要捆绑使用,投向贫困村,使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要坚持以经济强村为龙头,以“两转移一置换”(即农业向工业转移、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民置换成职工)为载体,确保经济强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巩固提高第一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体意识,紧密结合“村村通”“村村绿”等工程,推进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主街亮化工程和“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厕改圈)”。

四、深化四个制度,促进农业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1、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农村支部换届工作,确保稳妥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活力。

2、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版权所有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规范农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对村务和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同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改善农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3、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贯彻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监管机制,切实抓好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力度,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规范地土流转程序。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妥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定期督察调度,推动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抓住国家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农业,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农业,用外向化的要求带动农业,用科技化的手段支撑农业,创新组织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我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镇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和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同比增长10%,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同比增长13%。

三、工作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秋播及2014年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思路是: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万、千、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坚持“少种麦多种菜,少纯作多套种,少露地多设施”,突出效益,做强特色,放大规模,建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规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生产基地,做大培强一批特色村,作物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两减五扩”,即:减少夏粮面积,减少棉花面积,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扩大立体间套面积,扩大油菜面积,扩大甜菊面积,扩大蔬菜特经面积。夏粮面积30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棉花25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设施栽培面积12000亩,比上年增3000亩,立体间套面积35000亩,比上年增加5000亩,油菜面积50000亩,比上年增加15000亩,甜菊面积15000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特经蔬菜15000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

1、实施“万千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提高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双草线”和“麋鹿线”现代高效农业万亩示范园区,巩固千亩园区,落实村村百亩方。在万亩园区上以四灶、丁东、草居、沿河、圩东、新东为核心区,建设韭菜、青椒、草莓、中药材、西瓜为主体的设施栽培,在千亩片上巩固新东、沿河、川洋、四灶的千亩设施栽培,村村建设一个连片1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方,通过园区辐射带动,促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模式“四新”技术的普及。

2、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工程,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发展专业村是推进“产业富民强村”,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抓手。今年秋播开始重点抓好四灶的韭菜、五总的油菜、新东的青食玉米、川竹的蓖麻、沿河川居的甜菊、丁东、东灶、川竹养猪、新场的辣根、新海的蚕桑、圩东的林果等一村一品特色,培植有影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专业村,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

3、实施高效立体种植推广工程,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立体农业,做到玉米套种赤豆、玉米套种辣根、棉花套种籽麻、棉花套种西瓜、棉花套种马铃薯、棉花套种花生。推广大麦—春白菜—棉花、大麦—莴苣—棉花、胡萝卜—苔菜—鲜食玉米、大蒜—鲜食玉米、大麦—冬瓜等高效立体间套种模式,新增面积50000亩,并引导群众示范种植甜菊,调减棉花面积。

4、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以实施省科技入户项目为契机,通过专家进村入户、示范户带大户等有效形式,把服务体系建在产业链上,采取专题培训、现场示范、田头指导、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信息平台和渠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重点围绕五大基地,抓好“12345”工程,即建设1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甜菊生产基地、3万亩高品质棉生产基地、4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6、实施农林牧副渔五轮齐驱,新增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到2014年超过20%,新增养殖大户100户,人均增养1头猪、2只羊、10只鸡,保桑稳桑,继续发挥沿河蚕桑产业合作社的优势,有序发展养蚕业,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实施人均三产收入超5000元。

四、推进措施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农业发展项目,同时做好市财政的以奖代补资金落实工作,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加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按照“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园区带动,科技服务进村,农业技术入户”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病虫草综合防治、设施栽培和平衡施肥技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引进和试验示范,结合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

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流转机制,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一品一社”,明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三是加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油菜、甜菊、养猪、养禽基地的建设。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4篇

(一)紧扣一个主题

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政策的扶持入手,建立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从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空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进一步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面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两大转变

⒈在发展思维上由就农业抓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积极策应党中央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统筹考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一起抓。

⒉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向政策推动、提供服务转变。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借助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因素,用市场经济的办理念指导农业。努力改变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经济的水平;努力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做法,提高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努力改变只重视抓生产的传统做法,提高按照抓生产与抓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引导农民开拓市场的水平;努力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传统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三项机制

⒈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交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⒉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应对中央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了解、研究国家投入政策变化,做好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扶贫、水保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对农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农业资金的整合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个私业主向农业领域投资。

⒊完善农村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机制、督查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做好年度考评,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逐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的农村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重心下移、城乡发展互动、所有资源统筹运作的工作体系。

(四)深化四项改革

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征”政策,规范整治涉农收费,建立农民负担举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林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依法实施,对全县万亩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年内顺利完成林改工作。

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四座国有水库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⒋农口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农业、水务、果业、水保下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要抓好县畜牧良种场、农科所、渔种场、园艺场四个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公益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逐步理顺动物防疫和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五)做活五篇文章

⒈围绕“希望在山”做活以果业为主的高效林业这篇文章。一是做大做强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年内完成新开发脐橙面积亩。落实经营主体,强化果园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依托茶场、茶场,新开发无公害茶叶亩;二是巩固发展青梅产业。策应青梅酒厂的动工兴建,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现有青梅园的管理,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年内力争新开发青梅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杂交竹为主的竹业。重点改造或扩种竹类面积万亩。四是大力发展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业。加快做好年产万高密度纤维板的立项、审批、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招商林业。依托公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为主要树种的工业原料基地。

⒉围绕“潜力在水”做活以罗非鱼为主的特种水面养殖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大省级罗非鱼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县座水库、亩以上山塘推广罗非鱼养殖,力争年内罗非鱼可供加工量达到吨。积极引进罗非鱼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大力开发宜渔低洼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鱼池,推广稻鱼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大众鱼、特色鱼、创汇鱼和休闲鱼的养殖,发展外向型渔业。力争全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

⒊围绕“重点在田”做活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以建设粤闽蔬菜供应地和满足自给要求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个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外销型蔬菜产业。同时,把握农民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花卉、红芽芋、扁萝卜、道菜、荸荠、西瓜、菜油两用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经济作物区域布局。力争使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元

⒋围绕“后劲在畜”做活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这篇文章。继续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稳步推进乡奶牛主产区,巩固禾个饲养小区,年内完成新增奶牛头。重点规划发展头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逐步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和奶牛防疫体系,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通过果园养猪和积极引入外资,建设万头大型养猪场。以草畜配套为切入点,推行冬闲田种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推进草食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力争年内生猪出栏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牛出栏万头。

⒌围绕“出路在工”做活以转移剩余劳力为主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这篇文章。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着力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建设好一批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企业化农场,推动农村劳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

(六)加强六种能力建设

⒈以农田水利和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关键,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积极做好其它加固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农村水毁工程的修复,高度重视“七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的工程,全面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好果茶业、奶牛、特种水产、高效林业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土地综合利用能力。

⒉以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奶牛良种繁殖、模式化饲养、疫病监测防治和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全面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推广脐橙标准化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力度,扩大推广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领导干部领种示范田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争建立瓜菜、畜禽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⒊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转换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按照“三个跟着走”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打造七大龙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年产值万元以上、争取过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大力扶持以农产品营销、流通、中介为主的流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各级奶农协会、果农协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项目。充分运用“政府网”、“网”为农产品推介、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把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

⒋以农村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抓好河流两岸、水库周围、公路两旁、铁路沿线、山上造林绿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绿化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长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债项目建设,管护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大力推广“”生态模式。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补贴,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完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5篇

(一)紧扣一个主题

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政策的扶持入手,建立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从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空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进一步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面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两大转变

⒈在发展思维上由就农业抓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深刻理解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积极策应党中央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统筹考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一起抓。

⒉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向政策推动、提供服务转变。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借助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因素,用市场经济的办理念指导农业。努力改变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经济的水平;努力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做法,提高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并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努力改变只重视抓生产的传统做法,提高按照抓生产与抓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引导农民开拓市场的水平;努力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传统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三项机制

⒈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交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⒉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应对中央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了解、研究国家投入政策变化,做好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扶贫、水保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对农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农业资金的整合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个私业主向农业领域投资。

⒊完善农村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机制、督查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做好年度考评,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逐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的农村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重心下移、城乡发展互动、所有资源统筹运作的工作体系。

(四)深化四项改革

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征”政策,规范整治涉农收费,建立农民负担举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林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依法实施,对全县万亩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年内顺利完成林改工作。

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四座国有水库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⒋农口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农业、水务、果业、水保下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要抓好县畜牧良种场、农科所、渔种场、园艺场四个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公益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逐步理顺动物防疫和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五)做活五篇文章

⒈围绕“希望在山”做活以果业为主的高效林业这篇文章。一是做大做强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年内完成新开发脐橙面积亩。落实经营主体,强化果园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依托茶场、茶场,新开发无公害茶叶亩;二是巩固发展青梅产业。策应青梅酒厂的动工兴建,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现有青梅园的管理,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年内力争新开发青梅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杂交竹为主的竹业。重点改造或扩种竹类面积万亩。四是大力发展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业。加快做好年产万高密度纤维板的立项、审批、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招商林业。依托公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为主要树种的工业原料基地。

⒉围绕“潜力在水”做活以罗非鱼为主的特种水面养殖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大省级罗非鱼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县座水库、亩以上山塘推广罗非鱼养殖,力争年内罗非鱼可供加工量达到吨。积极引进罗非鱼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大力开发宜渔低洼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鱼池,推广稻鱼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大众鱼、特色鱼、创汇鱼和休闲鱼的养殖,发展外向型渔业。力争全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

⒊围绕“重点在田”做活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以建设粤闽蔬菜供应地和满足自给要求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个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外销型蔬菜产业。同时,把握农民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花卉、红芽芋、扁萝卜、道菜、荸荠、西瓜、菜油两用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经济作物区域布局。力争使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元

⒋围绕“后劲在畜”做活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这篇文章。继续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稳步推进乡奶牛主产区,巩固禾个饲养小区,年内完成新增奶牛头。重点规划发展头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逐步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和奶牛防疫体系,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通过果园养猪和积极引入外资,建设万头大型养猪场。以草畜配套为切入点,推行冬闲田种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推进草食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力争年内生猪出栏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牛出栏万头。

⒌围绕“出路在工”做活以转移剩余劳力为主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这篇文章。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着力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建设好一批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企业化农场,推动农村劳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

(六)加强六种能力建设

⒈以农田水利和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关键,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积极做好其它加固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农村水毁工程的修复,高度重视“七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的工程,全面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好果茶业、奶牛、特种水产、高效林业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土地综合利用能力。

⒉以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奶牛良种繁殖、模式化饲养、疫病监测防治和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全面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推广脐橙标准化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力度,扩大推广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领导干部领种示范田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争建立瓜菜、畜禽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⒊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转换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按照“三个跟着走”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打造七大龙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年产值万元以上、争取过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大力扶持以农产品营销、流通、中介为主的流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各级奶农协会、果农协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项目。充分运用“政府网”、“网”为农产品推介、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把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

⒋以农村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抓好河流两岸、水库周围、公路两旁、铁路沿线、山上造林绿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绿化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长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债项目建设,管护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大力推广“”生态模式。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补贴,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完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6篇

(一)紧扣一个主题

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政策的扶持入手,建立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从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空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进一步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面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两大转变

⒈在发展思维上由就农业抓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深刻理解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积极策应党中央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统筹考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一起抓。

⒉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向政策推动、提供服务转变。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借助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因素,用市场经济的办理念指导农业。努力改变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经济的水平;努力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做法,提高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并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努力改变只重视抓生产的传统做法,提高按照抓生产与抓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引导农民开拓市场的水平;努力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传统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三项机制

⒈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交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⒉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应对中央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了解、研究国家投入政策变化,做好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扶贫、水保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对农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农业资金的整合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个私业主向农业领域投资。

⒊完善农村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机制、督查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做好年度考评,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逐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的农村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重心下移、城乡发展互动、所有资源统筹运作的工作体系。

(四)深化四项改革

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征”政策,规范整治涉农收费,建立农民负担举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林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依法实施,对全县万亩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年内顺利完成林改工作。

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四座国有水库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⒋农口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农业、水务、果业、水保下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要抓好县畜牧良种场、农科所、渔种场、园艺场四个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公益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逐步理顺动物防疫和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五)做活五篇文章

⒈围绕“希望在山”做活以果业为主的高效林业这篇文章。 一是做大做强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年内完成新开发脐橙面积亩。落实经营主体,强化果园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依托茶场、茶场,新开发无公害茶叶亩;二是巩固发展青梅产业。策应青梅酒厂的动工兴建,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现有青梅园的管理,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年内力争新开发青梅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杂交竹为主的竹业。重点改造或扩种竹类面积万亩。四是大力发展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业。加快做好年产万高密度纤维板的立项、审批、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招商林业。依托公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为主要树种的工业原料基地。

⒉围绕“潜力在水”做活以罗非鱼为主的特种水面养殖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大省级罗非鱼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县座水库、亩以上山塘推广罗非鱼养殖,力争年内罗非鱼可供加工量达到吨。积极引进罗非鱼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大力开发宜渔低洼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鱼池,推广稻鱼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大众鱼、特色鱼、创汇鱼和休闲鱼的养殖,发展外向型渔业。力争全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

⒊围绕“重点在田”做活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以建设粤闽蔬菜供应地和满足自给要求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个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外销型蔬菜产业。同时,把握农民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花卉、红芽芋、扁萝卜、道菜、荸荠、西瓜、菜油两用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经济作物区域布局。力争使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元

⒋围绕“后劲在畜”做活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这篇文章。继续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稳步推进乡奶牛主产区,巩固禾个饲养小区,年内完成新增奶牛头。重点规划发展头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逐步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和奶牛防疫体系,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通过果园养猪和积极引入外资,建设万头大型养猪场。以草畜配套为切入点,推行冬闲田种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推进草食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力争年内生猪出栏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牛出栏万头。

⒌围绕“出路在工”做活以转移剩余劳力为主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这篇文章。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着力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建设好一批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企业化农场,推动农村劳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

(六)加强六种能力建设

⒈以农田水利和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关键,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积极做好其它加固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农村水毁工程的修复,高度重视“七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的工程,全面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好果茶业、奶牛、特种水产、高效林业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土地综合利用能力。

⒉以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奶牛良种繁殖、模式化饲养、疫病监测防治和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全面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推广脐橙标准化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力度,扩大推广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领导干部领种示范田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争建立瓜菜、畜禽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⒊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转换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按照“三个跟着走”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打造七大龙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年产值万元以上、争取过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大力扶持以农产品营销、流通、中介为主的流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各级奶农协会、果农协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项目。充分运用“政府网”、“网”为农产品推介、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把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

⒋以农村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抓好河流两岸、水库周围、公路两旁、铁路沿线、山上造林绿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绿化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长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债项目建设,管护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大力推广“”生态模式。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补贴,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完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第7篇

2006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实现“双倍”目标的关键之年,搞好2006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我县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以下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大力实施“三化”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切实抓好“五大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奠定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农业总产值34.5亿元,增幅7%;

2、一产增加值16.8亿元,增幅6.5%;

3、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增幅8%。

三、关键措施

1、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突破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引进。要完善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制度;要加强协调与联系,形成合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引进一批重点农业招商项目。确保全年新建投入在2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35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二是兴办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引进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努力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大力启动民资、引进外资,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林木板材、水产品、畜禽、蔬菜、粮食等主导产品加工,做大做强方圆禽业、恒通藕业、华德米业、红梅乳业、新绿源羊业等一批重点加工企业。三是狠抓市场开拓,拓展流通渠道。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继续加大县内的恒济荷藕、蒋营水产、上冈畜禽、冈东蔬菜、冈西家禽等特色市场的建设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同时,扩大上海及苏南大中城市市场,主攻珠三角市场,发展外销窗口,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的绿色通道。大力发展超市农业,放大名牌效益,力争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入农工商、家乐福等绿色食品超市。加快发展网上交易,拓展外销渠道,扩大农产品出口。四是培壮龙头企业,实现农企“双赢”。要突出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同收购、二次返利、参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连续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促进农民与企业“双赢”。

2、以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组织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千家万户联系市场的桥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优势产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开拓市场,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桥”。首先,成立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社,设立专门机构,专人办公,建章立制,对外开展合作,对内指导服务,成为全县合作经济组织领头雁。其次,在全县范围内鼓励扶持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着装”,特别是根据县有关部门职能,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带领农民闯市场、跑码头。2005年,在全县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指导服务,并要选择市级和省级3—5家运作有序、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第三,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要鼓励头脑灵活、市场经验丰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能人成立营销公司,帮助他们利用原有工业销售网络,在各大城市设立销售窗口,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当年新增经纪人3000人以上。

3、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承载点,做强农业块状经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坚持市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精化、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一是强化区域布局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高产高效、规模经营的原则,突出分类指导,增强区域特色。我县西部水产、东部蔬菜、中部畜禽、粮食的区域特色已经形成,2005年,要在块状经济板块的培强上做文章,西部沿荡要着力在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上动脑筋,中部内圩要在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上花力气,东部沿岗要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养殖业,坚持把畜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以大力发展食草畜禽、节粮型动物为突破口,着力培植草鸡、毛兔、山羊、奶牛、三元杂交猪等五大特色养殖基地。充分发挥沿荡水产养殖优势,大力发展河蟹、虾、鳖等特种水产品养殖,放大优势。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种植业上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稻制种、优质无公害稻米、“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无公害特经蔬菜等;养殖业上大力发展西德毛兔、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良种肉蛋鸡等品种,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