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3-17 03:52:07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1篇

(一)加强师德建设,发扬奉献精神

教师的师德高尚与否直接影响到下一代,我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与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再小的事也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学生难以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先行一步。

我们教师爱岗敬业,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许多老师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家访,备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可以说,我们的老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上班好好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续。

我们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教师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二)培养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作用

单个教师教学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学校质量就高。教师如果视教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等为个人财富,加以保密、封闭,就损害了教育的整体效益。因此,我们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封闭。我们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工作中相互尊重,主动协作,经常沟通,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群体成就的推进,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学校建立了以年级组以及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成立了学科组、备课组,建立健全了备课、教研制度。学科组、备课组相互协调,每学期分学科组、备课组进行评比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特别是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对教师个人的奖励逐步过渡到对班级的集体奖励,促使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工作,各班级任课教师之间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种团队精神使得教师之间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

(三)班主任工作激励制度、先进班主任表彰、优秀班级评选

为了强化班级管理,丰富校园文化,鼓励争先,弘扬正气,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班级,获优秀班级的班主任为当学期优秀班主任。对获奖的班主任,开会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通过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校网站,大力开展优秀班主任感人事迹及工作方法的宣传,通过榜样激励和典型示范,形成了人人争做班主任,个个争做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四)先进备课组、先进教研组评选

随着教改的深入,备课组的作用愈来愈得以显现,它不仅直接影响教研组建设,而且还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落实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必须从备课组抓起。为此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备课组,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依据是平时考察及组内取得的成绩。我校语文组、信息组先后获合肥市先进教研组。

(五)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为对教学过程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实施教学任务的分解落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各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我校期中、期末对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记录、作业批改与平时测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期中、期末都召开质量分析会。对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从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综合评奖。期中、期末的教学评价涉及到了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因而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六)教育教学表彰,编印教育教学成果册

为了激励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争取荣誉,学校每年出一本成果册,将一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辅导获奖、学科竞赛、教学评比、艺体比赛、中考成绩等方面获得奖励和成绩的教师,在成果册中进行宣传,既弘扬正气又为今后职称评聘积累材料。

(七)实施名师工程

一所好的学校,必然要有一批名师,我校一直走本校培养和引进两条路,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比赛或考察学习,并为参赛教师提供最好的条件,一人参赛整个备课组共同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另外,只要有一点途径,就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搭台亮相。__年我校28人代表区参加市“教坛新星”评比并全部获奖,其中5人获市“教坛新星”称号(全市共95人,我校位列全市初中第一),两人获省“教坛新星”称号。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一支团结协作、竞争向上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八)加强培训,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教师教育理念能否更新,又是新课程能否落到实处的根本。因此,我校组织各科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的专门培训和新教材培训,不仅使教师有效解读了新课程,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管理

(一)大力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及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于稳定班风、校风,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至关重要。我们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获得发展的可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教育。教师应当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能潜力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每个学期评选一次突出进步学生,主要对象就是后进生,并把它作为毕业时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实证材料。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分两次将年级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张榜进行表扬,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以此来激励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争取提高学习成绩。

(二)加强一日常规检查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学校编发《学生文明礼仪常规》手册,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加大巡视和检查的力度,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学校逐渐摸索出通过每天的一日常规检查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每学期从各班选拔一个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组成“一日常规”检查组,每天对班级的卫生、卫生区、教室的桌椅摆放、课间操进行量化打分,课间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星期一将各班上周的“一日常规”的分数在宣传栏上公示。“一日常规”的分数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对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我们注重了德育的细节管理,校风越来越正,学生的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规范考试制度

考风是否端正、监考是否规范严格,直接影响到学风和校风。学校要求考试前,各班主任填写“考试无作弊班级”申请表,必须在班级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严格要求学生诚信考试,并让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课任老师强调本学科考试要求,并教育学生考试时不要作弊,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__年9月始,__置业有限公司每年赠予我校8万元奖学金;__年底,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每年赠予我校5万元奖学金,15万元奖学金均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受奖人数达200人,此举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好评如潮。

(五)问卷调查

为了全方位考评教师,在引导教师科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避免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现象,教务处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随机从班级抽取5名学生,对所有任教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教务处汇总,在教育教学反馈会上进行公布。此举,保证了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地客观公正,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调整、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制度的思想核心,是学校发展的保证,更是学校永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学校大力加强以现代教育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去吸引他人的关注。

(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庭教育在我校得到高度重视,我们组织开展了诸如专家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周、优秀家长表彰会等系列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能受到教育。在我校的校园网站上还辟出专栏,可供学生或学生家长发表意见建议。

(八)文体活动屡获佳绩

__年获市田径运动会第一名、__区田径运动会第一名和道德风尚奖;__年市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市九运会女团第二,男团第四,单项奖4金4银8铜,并获优秀组织奖。

三、特色教育

(一)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充实,更新知识,从而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就是教师思维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防止了观念上的静止僵化、裹足不前。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公开课观摩、专题研讨、培训讲座和课件比赛等形式,将规定落到实处,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几乎囊括瑶海区所有学科教学比赛的一等奖,在省、市评比中屡获佳绩。

(二)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

__年5月,38中在第__届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表现突出,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获得奖项,其中FLL项目保持了连续三年获得省赛第一的好成绩。__年8月,FLL项目、VEX项目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FLL项目将作为冠军参加世界比赛,这在安徽省尚属首次。

(三)青少年科技创新

__年3月14日,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竞赛上,__中学生《沼气环保处理新方法》、__《柑橘属橙皮果皮中去污成分的研究》荣获一等奖。__中选送的六件作品全部获奖,充分展示了38中科技创新的成果与实力。

__年4月,省、市青少年科幻画作品比赛评选中,有4人次获奖,其中有2人获得市一等奖,1人获得市二等奖;同时,安徽省省级奖合肥市初中只有3位同学获奖,《沙与煤矿》是38中__同学为瑶海区争得的唯一获得省级奖项的作品。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2篇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xx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在“ 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管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二、重建设,绿色环境浸润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和不断改造推进,我校校园浓浓绿意簇拥着宏伟校舍,姹紫嫣红点缀绿色校园,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中文化长廊,花坛、石凳融为一体,生机勃勃,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校园内色彩明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总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处处受到美的感染,时时接受美的熏陶。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仅举两例: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  1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相关: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三、重实践,绿色教育成效显著。

绿色学校的关键及重点应是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这实践应由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两大方面组成。这样,绿色环境就成了教材,成为了教育现场;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形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渗透,在专项教育中有落实,在活动中有安排。近年来,我们在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管齐下,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下面作简要汇报。

1、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首先,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依旧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绝不可以“穿靴带帽”,只能“渗透”。为提高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定期开设观摩课,教案评选等,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材、有作业、有考核,当然也就很有实效。在我校,“绿化工作”还与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环境管理工作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生发出德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依托校园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在我校随处可见,这也是我校的特色做法,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活动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丈量土地”的数学教学,“如何写好一处景物”的作文教学,等活动就很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户外美术写生课总是在校园某个景点开始,集体舞总在校园运动场开跳,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更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孩子们张张笑脸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广阔的天地、优美的环境不但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2、环境教育落实在主题活动中。

首先我们有计划开展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度,我们都要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等多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于是“环保知识竞赛” “采集标本”“控制白色污染”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在少先队蓬勃开展。

“染绿校园”是我们绿色环境建设成果,“陶冶心灵”是我们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想。创建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环境教育建成校本等工作还有许多填补和提升的空间。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绿色浸润每位安小师生,让绿色永驻百年安小

【2】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相关: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3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3.充分发挥校中厂的优势,实现产训结合

我校校设企业,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岗职工近百人,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占职工总数的80%以上。工厂设备配套齐全,拥有金切设备200余台,年产值2000余万元。通过对校设企业进行综合改造、资源整合,建立了机加工,数控和电工电子技术三个大型实训基地。此外,学校还注重发挥专业师资优势,与企业合作研发教学设备,开发教学课题,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4.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师资,积极推进各种办学模式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引进企业高级师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有效提升学校资源整合能力,通过考察,洽谈,不断扩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已于50多家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

(2)灵活推进多元化办学模式,按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多家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培训班。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受企业欢迎。

5.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面向企业开放办学,积极为企业职工开展培训

我校为各类大型合作企业培训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服务。职业培训规模稳定在每年2500人次以上,2012年以来为企业培养了1100余名高级工及以上层次的一线技术骨干。在合作内容上,涵括了以下几个领域:一线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和素质提升培训;新聘员工入职岗前培训;为解决职工子弟入企就业的专项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培训师队伍培训;技能大赛选手赛前专项技能强化等。

三、校企合作探索

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学校领导率机电维修专业骨干教师多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各层次管理人员进行调研、交流与沟通,了解企业对机电技能人才培训的实际需求,并从培养形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探索,面向企业全方位开放办学。

1.不断扩大合作规模,拓展合作企业数量与合作项目

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网络等方式对天津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放调研问卷,及时了解天津各类企业对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不断扩大合作规模,同时拓展合作企业数量,积极与企业协商,不断增加合作项目,加深合作层次。

2.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培养方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并对以下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1)自主型合作模式。学校与学校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将产品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企业车间也是教室、师傅也是教师、员工也是学生、产品也是作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活动,既培养了技能,又提高了职业素养。

(2)共建型合作模式。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共同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

(3)校外型合作模式。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从而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

3.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

根据专业特点,学校聘请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术能手、技术明星、劳动模范等32名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与我校教师共同组建了“大师工作室”,与学校各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聘请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开阔师生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并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基地。

四、结语

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天津市校企对接优质平台,使学校与更多的天津市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利用技师流动站与各大企业的技师工作站的联系,结合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难题等实际情况与企业技师工作站合作,开展深度合作。

总之,我校今后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不断推动其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中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刘顺清,周定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J].大学教育,2013,(16).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4篇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它从一个侧面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类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来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抓好师生生活,为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使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化的改革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因此,学校的后勤工作必须围绕这个目的,做好各项工作,为教育改革服务。多年的后勤工作的实践,可以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后勤工作有事务性、服务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其思想性、教育性的一面。应该说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保持正常的教育秩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各方面、特别是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后勤人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深入实际,主动服务,决不能等待配合,等待服务,要主动为教学一线的正常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供有效的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关心师生生活,做好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工作,尽量减少师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因此说,为师生生活服务,也就是为教学服务。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情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配备。

在我们这样规模的农村小学,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又加上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任务重,因此,我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是兼职的,困难多、任务重。如我们学校的食堂管理工作,虽然没有学生寄宿,午餐只有几位老师在校就餐。但是负责食堂的工作也是很繁重的,每天除了完成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早上到市场买菜、回来后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洗菜做饭,更要考虑到每天老师爱吃什么食谱。虽然这项工作比较麻烦,但是我们凭着一颗高度负责的心,认真负责,爱校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几年来学校,食堂都办得有声有色,老师们都觉得非常满意。又如在图书出借方面,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利益为第一的原则,我校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各班主任配合,坚持每天按规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且办理借阅手续。让学生每天都有书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阅读课外书。这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掌握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爱护图书的教育,保持书报的整洁、整齐。

第二,学校的经费管理。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今天不能算给大家培训,只能算作互通有无吧。因为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中我们也只是刚刚起步在摸索阶段,之所以能站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我们的做法,其实得益于红岩小学历年来的每一任校长都怀揣一颗环保之心,从1964年建校起至今已经55年了,历任的校长都秉持环保立校的宗旨,学校办学理念由最初的“绿色教育”发展到“生态教育”到如今覆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七彩教育”,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如果说红岩小学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先于大家迈出了一步,也得益于红岩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教育,我们学校以“创建国际化生态学校”为目标,以“七步法”为行动策略(即成立生态组织、环境测评、制定计划、监测与评估、与课程联系、开展社会宣传、制定生态规章)课件显示,一直在开展垃圾及废弃物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两大主题活动。

正因为我们始终关注环保,关注生存环境,倡导让绿色成为自然,让低碳成为习惯的理念,让学校充满绿色希望,绿色文明和绿色文化。最近几年获得些许成绩,2016年在大连市环保征文和环保校本评比中,征文获得一等奖,校本课获得二等奖,2017年获得大连市环境友好校,2018年荣膺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今年也就在上周环境日又获得了大连市十佳绿色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上是基本情况介绍,回归今天的主题——垃圾分类,可以说“垃圾分类”是环保教育的一个子项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最直接,最有实操性,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能体现环保教育的一个抓手,我校其实从2016年就开始尝试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了,追溯源头的话,是十八大提出生态中国后我校就开始积极响应了,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还有一系列关于环保方面的文件,课件出示《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大连市中小学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西岗区创建大连市垃圾分类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从上到下的一系列文件说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担当起教育任务。我们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我们的朋友”“把走丢的垃圾送回它的家”,以期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具体做法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入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肯定是一盘棋联动思想,既要得到上层建筑的支持,更要有学校的顶层设计。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生态委员会,校长负总责,书记监督,德育主任具体主抓,由德高望重的李光祥将军担任名誉顾问,聘请环保专业人士担任指导教师,吸纳环保志愿者为开展环保活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他们对教师、学生进行专业的垃圾分类培训。出台了《红岩小学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及流程》。课件出示稍作解释。学生层面则通过自荐、竞选组建生态环保小卫士,活动倡议、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指导监督同伴的垃圾分类行动。学生们非常热衷于环保行动,他们看到废弃的打印纸就提出了无纸化办公的建议,我们采纳后进行了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的实践,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拥有自己的网络资源库。电子备课已经坚持了10年了,节能减排的理念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不仅在物质上节省了办公经费,最重要的是减少、循环、再利用的理念得到师生认可,现在校园内垃圾呈现递减状态,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师生生活和行为中深深扎根。

2、垃圾分类在行动

首先,在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师生的环保意识浓厚但是具体落实到如何把垃圾分类显得无从下手,我们就从校园中每日产生的垃圾入手尝试着分类,生态委员会在全校范围进行了调查,得出校园每天产生的垃圾种类最多的纸类、塑料瓶、果核、剩饭、卫生纸餐巾纸等,学校购置了四种垃圾箱放在正门口,废纸的家、纸壳的家、塑料瓶的家、果皮果核的家。生态委员会发起了“请把垃圾送回它的家 请把低碳行为留下”主题活动,在升旗仪式上由生态委员会发出倡议、指导大家正确投放。

其次,我们邀请环保局的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通过校本课、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也对学校进行了正确指导,纠正了我们的误区,比如我们的果皮果核原先打算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堆肥实验,用于生态园施肥实验,环保局说堆肥需要在专业房间里进行无害化处理,我们露天堆肥会产生污染源,污染空气,实际上是污染环境。后来区里开展垃圾分类就变成了纸类、塑料瓶、有害垃圾箱了,那么果核果皮等食物垃圾我们规定都在午饭结束解决跟随剩饭剩菜作为厨余垃圾专业化处理。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环保主题教学节凡是能与节能减排联系的都设计相应的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知校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垃圾分类与学习体验直接联系起来,师生的参与度与热情更高涨了。我们还让学生把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和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传递给自己的家庭,并通过志愿服务辐射到社区。

最可贵的是学生发现可回收垃圾是可以变卖的,就建议学校让垃圾继续实现它的价值,成立学校环保基金账户,资金用于开展环保活动经费或者奖励环保小明星。学校和学生已经达成协议,超过350元可以包车到泰达垃圾处理厂参观。此外,学校的每期校刊都会开辟专栏刊登学生的环保感悟、学生定期绘制环保手抄报、出版了《我们的生态足迹》环保征文集。

环保创意活动渐成品牌。学生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用来开展创意活动,制作的环保服装、开发的创意作品总能令人耳目一新。每年的艺术节上环保创意模特表演成为最吸引人的节目,学生将名著人物和蔬菜娃娃搬上舞台,得到与会嘉宾和观众的喜爱。

垃圾分类实施了三年来,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垃圾的投放仍然存在投错的,要经常开展督促教育;垃圾分类的台账记录不能坚持始终,这些是需要改进之处。

3、活动成果:

多年来,我们的环保教育初心未改,我们的生态足迹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我校不仅通过垃圾分类减排专项活动,提升师生们的环保意识,还把生态校园的建设升华为师生们的自觉行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和校园的绿植每天都吸引学生在探索,我们把环保教育融进生态学校项目并与教育质量的提升融合在一起,积极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获的荣誉对我们的工作是个肯定,无形当中这种环保的理念和行动会映射到校园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今红岩人的集体荣耀感和幸福感满格,我们的绿色校园不是宏大但是精致,吸引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生源从六年前的200多人上升到500多人,教学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前茅,社会声誉逐年提升。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6篇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xx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在“ 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管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二、重建设,绿色环境浸润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和不断改造推进,我校校园浓浓绿意簇拥着宏伟校舍,姹紫嫣红点缀绿色校园,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中文化长廊,花坛、石凳融为一体,生机勃勃,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校园内色彩明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总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处处受到美的感染,时时接受美的熏陶。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仅举两例: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共2页,当前第1页1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三、重实践,绿色教育成效显著。

绿色学校的关键及重点应是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这实践应由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两大方面组成。这样,绿色环境就成了教材,成为了教育现场;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形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渗透,在专项教育中有落实,在活动中有安排。近年来,我们在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管齐下,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下面作简要汇报。

1、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首先,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依旧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绝不可以“穿靴带帽”,只能“渗透”。为提高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定期开设观摩课,教案评选等,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材、有作业、有考核,当然也就很有实效。在我校,“绿化工作”还与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环境管理工作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生发出德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依托校园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在我校随处可见,这也是我校的特色做法,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活动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丈量土地”的数学教学,“如何写好一处景物”的作文教学,等活动就很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户外美术写生课总是在校园某个景点开始,集体舞总在校园运动场开跳,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更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孩子们张张笑脸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广阔的天地、优美的环境不但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2、环境教育落实在主题活动中。

首先我们有计划开展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度,我们都要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等多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于是“环保知识竞赛” “采集标本”“控制白色污染”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在少先队蓬勃开展。

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第7篇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xx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在“ 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管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二、重建设,绿色环境浸润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和不断改造推进,我校校园浓浓绿意簇拥着宏伟校舍,姹紫嫣红点缀绿色校园,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中文化长廊,花坛、石凳融为一体,生机勃勃,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校园内色彩明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总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处处受到美的感染,时时接受美的熏陶。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仅举两例: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三、重实践,绿色教育成效显著。

绿色学校的关键及重点应是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这实践应由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两大方面组成。这样,绿色环境就成了教材,成为了教育现场;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形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渗透,在专项教育中有落实,在活动中有安排。近年来,我们在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管齐下,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下面作简要汇报。

1、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首先,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依旧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绝不可以“穿靴带帽”,只能“渗透”。为提高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定期开设观摩课,教案评选等,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材、有作业、有考核,当然也就很有实效。在我校,“绿化工作”还与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环境管理工作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生发出德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依托校园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在我校随处可见,这也是我校的特色做法,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活动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丈量土地”的数学教学,“如何写好一处景物”的作文教学,等活动就很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户外美术写生课总是在校园某个景点开始,集体舞总在校园运动场开跳,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更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孩子们张张笑脸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广阔的天地、优美的环境不但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2、环境教育落实在主题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