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2-05 22:16:41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现代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总体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多层地下室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对人防建筑的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程的设计[1]。现代多层地下室中人防建筑与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节约土地资源政策相契合,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多层地下室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尤其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多层地下室中人防建筑更加突出了自身的作用,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1现代多层地下室特点

现代多层地下室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为城市发展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多层地下室自身有着坚固的外部框架,能够承受住外界的巨大压力,但地下室在构造上受到了外部建筑的很大影响。因此,在多层地下室中人防建筑设计中需要将地下室外部建筑的特点融合进去,不断提升多层地下室的建筑质量[2]。现代多层地下室在出口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地下室在建筑施工中有着较高的要求。地下室与外界建筑中间有着地下通道的连接,该通道距离较远,造成地下室总体环境较差,空气质量与人们生存所需存在着严重不符,不适合人们在该区域进行长期居住。作为设计人员,在现代多层地下室内部人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地下室内部特点以及诸多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设计措施避免,从而为后期的施工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主体、防火、出口等方面都是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同时也是进行人防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2提高人防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

2.1确定人防建筑区域位置

为保障人防建筑设计的主要水平,作为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下室中人防建筑的主要特点开展相关设计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人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想提升整体设计水平,首先需要对人防建筑区域位置进行设计,对建筑涵盖的功能进行划分。在安全时期人防建筑便是平常的地下停车库,一旦外界受到了自然灾害或者特殊情况,这是人防建筑则扮演着安全疏散的重要地理位置,为人们提供安全的藏身之所,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独立性是人防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出入口数量上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不但需要考虑到平时的功能需求,最重要的是考虑人防建筑的紧急功能,避免人们紧急避难的过程中由于出口数量不足或者出口狭窄问题而产生了人员踩踏事故,规范好人员秩序。因此现代多层地下室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施工承建企业,在进行人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安排,不断提升人防建筑设计的总体水平,促进整体工程建设,为人们的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

2.2科学设计人防建筑通风口

安全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现代多层地下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在紧急灾害时为人们提供安全的藏身之所。因此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对人防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设计通风口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结合多层地下室本身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倒塌的现象。同时需要对地表防水进行合理设计,为人们紧急避难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场所。此外,针对人防建筑的主要结构特征,需要合理设计主体建筑,避免设计过程中对主体支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我国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总体水平。

2.3科学设计配套电站

电能是人们在生活中必可不少的能源,现代多层地下室中人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其纳入到设计的重点范围之内,科学设计整个建筑线路。因此作为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下室总体结构特点,进行配套电站设计,为人们紧急避难提供电能支持,满足人们生活中基本的电能需求。倘若现代多层地下室在建设的前期阶段未进行电能线路的安装,需要在人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添加发电站的设置,通过发电站的电能输送阶段紧急避难过程中对电能的基本需求。

2.4对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现代多层地下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人防建筑是现代多层地下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防建筑能够为人们的紧急避难提供生存的场所。因此需要加强对建筑进行防火设计,针对火灾的特性,在材料上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整个人防建筑在设计上达到防火的效果,给后期的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合理设计建筑的出入口

出入口是建筑在设计前期所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现代多层地下室的人防建筑的前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出入口设计引起格外的注意,给人们在紧急避难的过程中提供宽广的出口,缩短人员出入的时间,从而达到紧急疏散的效果。此外设计人员需要对出入口进行合理设计,不但是针对紧急避难的通道,在较为稳定时期,多层地下室中的人防建筑可以作为地下停车库。能够节约城市车库用地紧张问题,同时还能够为人防建筑的维护提供资金方面的来源,从而实现资源上的共享。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多层地下室是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地下室内的人防建筑对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杂性是现代多层地下室存在的主要特征。作为人防建筑的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建筑施工的众多问题,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开展整体建筑的设计,在方案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此外,还需结合社会效益对人防建筑进行设计,确保现代多层地下室能够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作者:蔡忠坤 单位:华优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发展

Abstract: interior design is based on the use of building property,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using thematerial and technical means and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create functional and reasonable,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to meet the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he space environment has use valuecontext to satisfy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context but also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rchitectural style,atmosphere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 meaning of the above, clearly the "create to meet the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s the purpose of interior design, that is people-oriented, all to create a better indoor environment around the life activities of production.

Key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i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概述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室内设计的意义 

室内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科学、艺术三方面,按照设计任务的类别、个性及各自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取”、“舍”与“轻”、“重”。室内设计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设计。建筑的内部对人来说,它更接近人的生活,更应反映现代人的喜、闻、 乐、见和舒适的生活要求、艺术观点和科学技术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生理要求”和“人的心理要求”。

室内设计的理念。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建筑大师普拉特纳,W.Platner,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G.Adam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E•Ponomaleva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三、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成为新兴的日新月异的行业。国际室内设计界思潮叠起,流派纷呈,涌现出大量设计名流及其杰出的设计作品,把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现在人们看出由于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愈来愈使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室内环境趋同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界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在设计文化方面越是具有民族的地方的特点愈具有国际性。倡导设计文化保持和发扬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为此,国际上举办了不少这一课题的学术研讨会,一些现代主义设计家,也对地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致力于现代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点的研究,努力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崭新的作品。

关心科学技术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对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20世纪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发展。今天和未来因为科技和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可能在天空、地上和地下自由行动,可能利用新的结构艺术在高层建筑内部活动纵横自如,可能完善提高智能化水平,安排人的生活程序,进行远距离遥控,人们生活的时空将有更大的自由度,我们室内生活环境的设计必然出现崭新的内容和形态。生产力发展了,人类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甲醛;氨;苯;放射性物质氡;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室内环境检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 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研究表明:中国是人口大国,通过对各地方性人口健康调查发现室内环境检测指数较好的环境人口普遍寿龄高于居住在环境较差的地方的寿龄,这是室内环境检测中得出的科学结果。

1 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

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室内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为室内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室内环境规划、室内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根据室内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室内环境质量。

1.2 根据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发展趋势和速度,追踪污染源,为实施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3 根据检测资料,为研究室内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预测预报室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4 为制定、修订室内环境标准、室内环境法律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1.5 为室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 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

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可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

1.1 代表性: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及采样方法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使采集的样品能够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

1.2 完整性:主要强调检测计划的实施应当完整,即必须按计划保证采样数量和测定数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1.3 可比性:要求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相互可比。

1.4 准确性: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1.5 精密性:测定值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3 室内环境检测项目及采样规则

3.1 室内污染物质的种类及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按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实施检验,出具 CMA 权威检验报告GB50325-2001 规定五种污染物限量数值。目前在常温下从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主要有甲醛、氨、苯、放射性物质氡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的污甲醛污染浓度限量为≤0.08mg/m3;氨的污染浓度限量为≤0.2mg/m3;苯的污染浓度限量为≤0.09mg/m3;染浓度限量为≤200Bq/m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污染浓度限量为≤0.5mg/m3。

3.2 现场检测的要求及取样方法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二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侯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二类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时,设1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时,设3~5个检测点。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

全装修民用住宅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竣工至少7日后或在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米、距楼地面高度0.8-1.5米。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免通风和通风口;首先以样板房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抽查同批全装修住宅数量的2.5%;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一小时后进行;室内环境中氨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布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确定采样时可用交叉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全装修住宅检验时应当覆盖受检住宅不同功能的自然间,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温度和大气压。

4 室内环境检测现行国家标准及规定

全装修住宅工程室内空气氡的检测除可采用国家标准《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582-1993中的4种测量方法,即径迹蚀刻法、活性炭盒法、双滤膜法和气球法之外,还可采用现场仪器测定法;甲醛的检测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进行测定,也可采用现场仪器检测方法;氨浓度应按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或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测定,当发生争议时应以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为准;苯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居住工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规定;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范规定。

5 室内环境检测结果判定和处理

当检测结果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时,可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系指各种污染物检测结果及各取样检测点的检测结果两个方面,均要全部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否则,不能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当检测结果不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再次检测结果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可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全装修住宅的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的首先。而由于装修不当所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危害,由此关于其室内环境质量监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装修监理人员对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何小军.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08-10-20.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19

0 引言

由于当今的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分工特别的明细,互相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清晰。在建筑行业的设计方面,由于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的设计,二者之间产生分离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在对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增强它们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质量,使二者的教学一体化得以实现。

1 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背景介绍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个行业和每个行业之间的分工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导致了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都各自的形成了系统并独立的发展。通常来说,室内的设计要在建筑设计的施工完成之后来进行,正因为如此,便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因为建筑设计 它所重视的是建筑外部的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方面没有充足的考虑,所以就为后来进行的室内设计留下了问题。另外有的一些室内设计师会以自身对建筑室内结构的理解,来进行室内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工作予以否定,室内设计师对室内格局等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有时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建筑物本身的特征,进行随意的设计与施工,对建筑物原有的总体形象产生了破坏。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二者之间的分离过度,导致了空间使用不便和资源浪费,进而导致了建筑物总体品质的降低。所以说想要提升建筑物的总体的设计水平,就要切实的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促进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进展。

建筑学在广义上的根本宗旨为,能够实现各个领域互相交叉,渗透和互相融合。近几年来,建筑和室内设计一体化获得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和室内设计一体化进展速度缓慢,有很多因素都对其的发展有着影响,例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每一个设计环节中的协调等,这其中设计者对一体化的了解认识与重视程度是特别关键和重要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突破行业中的观念阻碍,增强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互相融合与渗透,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和现代化高专业素质的设计人员。依据现代建筑行业市场发展的需求,有很多建筑设计单位建立起了相应的部门,来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相融合的设计工程项目。

2 建筑和室内设计课程的特征

建筑和室内设计课程是把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互相结合,组成协调统一的一个整体,以总体环境设计至建筑设计再到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对人们居住环境的设计能力。

这项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建筑设计到专业设计的过度时期,通过这项课程的学习,学生再进行室内设计的学习时,就能够更加的容易和轻松,不会感觉到陌生和难以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所学的内容,灵活的引用到室内设计当中,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建筑物进行贯彻和分析,进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室内设计方案。进行建筑和室内设计的教学中,分析了空间和功能,场地和空间,材料和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引导和加强学生对建筑与室内设计二者关系的重视程度,培养其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的从建筑整体的设计来考虑,把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二者互相融合起来,共同的来提升设计质量。

3 建筑和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1)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环境的意识。想要保证一个项目设计任务的高质量,就要去除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他们之间的分隔性,加强他们互相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在设计方案的初期阶段让同学们以城市总体的环境为切入点,对城市环境进行充分分析,来把设计的基本标准确定下来后,在中期阶段要注意建筑物的空间和所在的环境,不能单一的考虑建筑的设计还要对场地进行设计,在后期阶段要把室内设计当做主线,以前中期的设计工作为基础来进行总体设计,不断的进行修改和优化设计方案。(2)设计应突出主题。主题是一个设计方案的主线和线索,引导和指导学生对设计的给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考虑,重点的表现出设计方案的总体性效果。为学生确定一个设计主题,学生通过相关的联想和思考,进而建立设计的整体意识。主题的设定能够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在进行主题的确定时要依据建筑物的基本特点,不能主观臆断。(3)明确尺度。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尺度都是完全都相同的,所以当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对尺度的确定时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学生特别容易小题大做,所以作为教师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这样不断的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就慢慢的对尺度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进而应用到环境和空间的设计方案当中去。断面的设计与分析也能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明确尺度感。(4)引导写生建立起空间的多元化视角。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内部到外部空间进行综合性的掌握和把控,建立起空间的多元视角,既要具备俯瞰全局的视野,还应具备内部条件对其进行把控的视角,进而建立起动态的多元视角。在多元视角之内,能够使内外空间形成互动,在东条控制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5)对光线和材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通常的建筑设计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关注度都在建筑整体的塑造上,对内部空间的关注只是停留在组织层面,缺少比较具体详细的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增强对内部和外部材质的关注度,刺激设计灵感,依据材质与光线来提升设计质量。(6)加强沟通和交流。设计课程的核心就是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教学,需要增强和其他学科的梁旭,形成各课程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并且要增强学习和沟通交流,对教学进行切实有效的总结。

参考文献:

[1]丁翠娟.中国新时期美学还念和人的主题[J].当代文坛,2010(06).

[2]谢振林.浅谈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1(10).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建筑科学实验室;学科交叉;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09-02

一、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建筑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居住环境,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三门主干以及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土木工程学、环境科学、交通工程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和社会学等,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与知识综合的特点,建筑科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宗旨。[1]现代建筑业已逐步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面对多学科的科技支持,建筑科学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能够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共同的研究平台和科研基地,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应运而生。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将学科交叉作为自身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最鲜明的特色,在学科交叉研究中,能够极大地提速建筑科学学科创新性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北京建筑大学“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就是一个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实验室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1]为服务方向,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牵头,与土木学院和环境能源学院进行交叉与融合,致力于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当前与未来城乡建设中以可持续发展为模式的建筑事业发展。

二、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建设目标、组织结构、学术队伍、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对外开放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笔者结合北京建筑大学“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绿建实验室”)的情况,在以下几个主要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1.建设目标。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建设要瞄准国家和当地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需求,“绿建实验室”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2]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围绕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领域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立开放式的高水平研究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将实验室建成北京地区以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面向国内外开放并实行产学研结合。

2.组织结构。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应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绿建实验室”的管理决策机构是“北京建筑大学科研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决策和监督实验室在培育、建设、运行中的重大事宜。管理委员会任命的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学术发展指导机构,由校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组成,职责是审议科研基地的建设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审批基地研究课题等。[3]工作委员会由校内优秀教师组成,是实验室内部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机构,职责是提出学术方向、学科布局及发展规划,确定实验室内部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及主要政策措施,编制实验室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财政专项的申报及经费、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决定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分配和其他相关事项。[4]

3.学术队伍。建筑科学类实验室需要建立庞大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队伍。“绿建实验室”人员主要包括专职管理人员、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的本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客座人员等。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原则上由所在学院安排,当合作承担重大或重点项目时,需要按课题进行人员组合,可根据所承担的研究工作内容,由学院统一管理。研究生、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需由指导教师所在院系统一安排,并报实验室备案。[4]

4.资产管理。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内所有财产均属于国家资产,是保证完成各项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任务的必备条件和物质基础。“绿建实验室”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及经费均由实验室在上级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管理。经费管理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使用与管理,主要包括专项建设经费、课题专项基金经费。专项建设经费指实验室建设期内,主要通过市财政专项解决,用于设备购置、平台建设等科研基地的基本建设。[4]课题专项基金指由学校划拨的“科研基地研究课题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自主研究课题等支出。“绿建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在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验收合格后,即指定保管责任人负责设备的保管及借用,负责为设备建立技术档案,其中应含有使用说明书、设备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仪器设备涉及借用人较多,所以每次在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时,应在实验室办理借用手续,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安排协调。[5]

5.科研管理。建筑科学类实验室为提高实验室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水平,需要履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研管理办法,科研管理水平影响了建筑科学类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水平。“绿建实验室”的成果有如下几方面:在科学技术项目研究研究过程中或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转让已有科技成果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新成果;有一定学术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行业标准等。[5]绿色建筑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以学术专著和行业标准为主,其他应用技术成果为辅。

三、对建筑科学类实验室未来的几点期许

1.各学科交叉程度仍需加强。建筑科学类实验室需要更深层次、多频率的学科交叉研究。对于建筑学来讲,需要交叉的学科有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学、环境科学、交通工程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和社会学等,目前我校绿色建筑实验室与能源学、土木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交叉的范围还有待加强,需要倾听更多交叉学科的意见。在交叉研究中,能够科学建筑设计方法,开拓设计思路,在与其他学科的碰撞中,拓宽自身知识面,对建筑科学本身有了更为系统、理性的认识,对本身为建筑学出身的科研人员受到很大程度的启迪,也使其他学科科研人员了解建筑学,能够更好地配合建筑设计。以“绿建实验室”为例,是以建筑学院为主导,土木学院和环能学院为辅助进行研究,而实际研究过程中还是拆分为几个学科分别研究,多学科共同研究频率仍需提高,因高校年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投身科研的时间很少,而年轻教师正是科研的中坚力量,所以同时汇聚所有学科科研人员有很大难度,而且研究过程中需要各学科高频率的碰撞,在工作时间上需要得到院系和学校更多的支持。当各学科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时,因为学科差异和认知差异,沟通也存在着一定障碍,建筑学作为这其中的核心学科,需要起到协调作用。

2.对外交流程度仍需加强。对于建筑科学类学科来说,尤其是绿色建筑方面,我国走在西方发达国家后,比西方晚了二十年,我国目前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但在建筑全周期的时间内,尤其是在后期运行管理上仍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还难做到建筑物“绿色全生命周期”。我国政府目前在努力引导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但是学术背景、科研程度、实践数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还远远不够,对于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尤其是绿色建筑类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国际交流活动。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步骤是根据投资估算计算可采用的单一技术,忽视了技术系统集合和被动式设计的巨大作用,应该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这两点上,学习如何能够设计出精妙的绿色总体设计方案。目前“绿建实验室”和国内几所开展绿色建筑研究的高校保持了较为良好的交流,但与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鲜有交流,这与目前实验室的学科研究水平、科研经费和规模都有关系,未来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对外交流,将科研水平提速发展。

3.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建筑科学类实验室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中,涉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所以更需要加强实验室专职人员的培养和进修,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较高的学业背景和工作能力,而职称、待遇和地位低,往往是一个人要做多个岗位的任务,所以很难留住人才,工作积极性会打折扣。另一方面,专职教师所在院系在教学等方面的担子重,尤其是年轻教师,很难安心在实验室内做研究。目前形成了一个现象,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参与研究难,交叉学科共同研究出成果难。

总之,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发展仍在不断的前进和探索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的支持,建筑科学学科已较以往进行了科学化的研究。未来在经过更专业的技术队伍的不断的努力下,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会有更先进的辅助设备供科研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水平也将得到极大提升,将多学科交叉研究更好融合,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在建筑科学科研水平上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进而促进我国绿色产业化的发展。建筑科学类实验室未来会创造出更具有科研水平、实践意义、实际经济价值、提升环境现状并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创造优质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符合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硕贤.建设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J].南方建筑,2011,(5):4

[2]北京市“十二五”人文、科技、绿色发展建设规划[Z].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6篇

1.1地下室外墙设计不科学地下室的外墙的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地下室外墙是最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为其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承载能力,所以对地下室外墙的设计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但在实际中,并不会成为工作人员的关注焦点,对地下水位的高低、地下层数、地上负载等因素考虑不周全,降低了安全系数,建筑质量也会存在问题。

1.2对结构设计的低含钢率过分关注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使得许多人看中建筑材料的利润而改行从事建筑材料相关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益,许多建筑商会降低成本来获取巨额利润。因此,在选取建筑材料的时候,盲目追求低含钢量,在结构设计上做文章,最终会导致建筑的安全性降低,质量下降,各方的利益都会受损。

2结构设计中的应对措施

2.1完善建筑设计图纸建筑的设计图纸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一个表现载体,也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因为在设计图纸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会在其具体的施工中以放大的效果显示出来,形成不可返回的局面。因而,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来施工,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而简化或直接省略掉关键信息的标注或标准,而且在遇到一些繁复、细致的环节时,则更加需要重点关注,不管怎么说,建筑结构的工作设计人员必须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即便在完成结构图纸之后。也要加强对图纸自我审核的力度,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这样可以尽最大力度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2.2保证建筑基础选型的合理性在结构选型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建筑的外形设计情况和其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因此,在工作人员拿到设计之后,不能立即开展项目,而是需要熟悉建筑项目的外形状况的特性和对其所在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探讨,与此同时,在选型时,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合作,充分协调,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学合理的可行方案。有了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才是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后期效果与质量的一个保障。

2.3保证地下室外墙的设计科学在现在的建筑物中,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中,其整体的质量有很大一部分是地下室外墙支撑的,因此在整个建筑中,如果地下室外墙的设计不能达到科学合理的程度,那么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质量都会严重下降。结合实际操作的经验,在进行地下室外墙设计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先衡量整个建筑物体的质量,再根据该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地下室外墙基本尺寸的测量设计工作。一般来说,就高层建筑而言,地下室外墙结构的设计的墙体厚度在250mm以上即可,而且同时为避免水泥用量过大导致室外混凝土墙面出现裂缝的问题,应该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尽量不要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在c30等级之上就行。

3统筹安排、利用建筑材料

当工作操作人员开始展开建筑结构设计时,对建筑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选取也是重中之重,其中需要充分注意的是建筑材料的受力状况及其工作的环境,同时,所选择的材料应尽最大可能性在保障材料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材料的损失和浪费。除此以外,仍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种或是一系列的方案,统筹规划,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具经济效益、最能突出性能优势的方案。

4结束语

建筑科室工作总结第7篇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东直门医院

北京人民医院

北京市朝阳医院

北京市积水潭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交通部医院

北京安定医院

青岛东方医院

福建省立医院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西安儿童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哈尔滨第二附属医院

……

为了解医院太平间的内部结构,曾经有一段时间,她频繁地出现在北京各大医院的太平间内。“刚开始走进去的时候,感觉真的特恐怖……”她现在回忆起那段日子,似乎还惊魂未定。但她没有退缩,坚持着走访、记录――努力画下每个太平间的内部结构及其在医院的位置,同时进行总结、思索。不久,《论太平间设计》一书问世!

为了设计精神病医院,她亲自到医院里,在一旁观察医生怎样为患者诊断及治疗,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行为特征。在设计安定医院(一所精神病医院)病房楼时,她打破了传统精神病医院男女患者绝对隔离的做法,创新性地设计出开放式的活动空间,使男女患者可在固定的时间内在同一个区域里活动,以利将来出院后适应社会。结果,这种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治疗效果,得到了医院上下的一致好评。

她就是这样,设计什么,就去学习什么,每设计一类新项目,她都会想方设法从医院图书馆借阅很多有关这类项目的医书,学习专业知识然后再加以实践。她就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我国较早进行医疗建筑设计的女建筑师――苏雪芹。

在组织的安排下,学习医疗建筑

1948年,沈阳解放时,苏雪芹参加了革命,当时非常想参军南下,但由于家人的要求,于1949年经过学习班的培训后,先在东北航务局人事科开始了工作。那时的她,一心想学习知识,正好当时非常缺少人才,于是局里就决定派她去东北工学院念预科。1951年,苏雪芹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并在组织的安排下,学习了建筑专业。

1955年大学毕业后,苏雪芹被分配到建筑部设计院工作。后来,设计院合并到了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苏雪芹就到了该院的第四室工作。当时,设计院按项目划分科室,她所在的第四室,是专搞医疗建筑设计的科室。从此,就与医院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做好设计,主动去医院体验生活

不断的设计实践,使苏雪芹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医院建筑设计师,如果不了解医院工作的流程和管理,就无法把医院设计好。于是,上世纪60年代初,她开始主动要求去医院体验生活,给自己“充电”。

她先后到过朝阳医院、宣武医院等单位,跟医生、护士在一起,协助医务人员做过各种工作。她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科室的工作流程,甚至连电源插座应该放在哪,手盆应该放在哪里,都力求了如指掌。比如在急诊室实践时,她就接触到了很多急救患者,也亲自参与急救工作,逐步掌握了急诊时的医疗流程。

“有了这些实践,在以后设计医院时,我就有了与医生的共同语言。” 苏雪芹回忆道。

每次实践后,都会进行系统总结

苏雪芹在每次“实践”结束后,都会进行总结,其中有对医院科室流程的总结,还有自己对设计工作感悟的总结。单单她积累的医院局部的流程图,就有厚厚的几大本,而且全部都是手画、手写的。

在设计高压氧舱时,她不仅参考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而且还与全国有氧舱的医院取得联系,进行实地调察,以便研究氧仓的特殊要求。此后,她写出了《高压氧仓设计总结》和《高压氧仓建筑设计》两书,虽然没出版,但却是我国医院建筑领域很宝贵的专业学术资料。

由于她的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所以设计院决定让她组织编写医院建筑的标准图,当时编写的《医院建筑构造配件试用图集》曾在设计院内通用。其中包括各科室的标准大样和一些在当时还没有成品的医疗器械的设计。这在当时还是首例。

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

苏雪芹曾主持设计北京垂杨柳医院、东直门医院、北京人民医院、朝阳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安定医院、交通部医院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苏雪芹说还没有她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

“建筑设计与艺术一样,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艺术,往往会留有遗憾。因为你虽在前进,但时代却在飞越,所以人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她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人,就像郭沫若所说那样――“我既不聪明,也不愚蠢”,而是一个平凡的人。

想要做出成绩,要有奋斗的劲头

苏雪芹觉得,要想做出成绩,一定要有为事业奋斗终生的劲头。她说自己当时在朝阳医院体验生活时,家住得很远,天气不好时没有车坐,那就走路过去。说到这时,苏雪芹开玩笑说:“当时年轻,干劲足,现在让我走过去是不行了,走不动了。”

总是很低调的苏雪芹,在医院建筑设计的道路上,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前进着。

采访后记

当记者看着面前这位面容慈祥、始终面带微笑的老人家,想象着她去太平间、精神病院学习、考察时的动人情景,聆听着她叙说年轻时候的奋斗的故事,记者突然意识到,这位与新中国的医院建筑事业一同成长起来的“女强人”,她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她设计的许多座医院,也不是所写的好几部书,而是一个拥有成功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法则!

印象

“能很好诠释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人”

苏雪芹老师是我国老一辈医院建筑设计专家,我与苏老的合作是从2001年建设医科院肿瘤医院外科病房楼时开始,苏老任项目总工程师。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1723m2,550床位,24间手术室。设计理念较先进,体现在大进深、复廊式护理单元;沿建筑周边布置病房,采光通风好;中心区为医护用房,双护士站缩短了护理动线;24间手术室位于大楼三层,洁污分区明确,动线简捷,空间紧凑合理。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在空间宽松、功能齐全的家属等候区,大楼内简易的购物店、小吃店、花店及视野宽阔的电梯前厅。

项目施工期间,苏老常率设计团队深入现场调研解决问题。

该项目投入使用以来,肿瘤医院的年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台数等主要指标逐年升高,2010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该项目的后评估,认为项目投入使用后医院事业发展快,社会效益显著。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基建处处长 孙红兵

对话设计师

问: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不断学习、研究、总结,让建筑设计与时俱进。

问:您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答:能让我学到新东西、能让我不断进步的设计师都值得我去学习。

问:您喜欢的医院建筑设计方面的书刊有哪些?

答: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落伍。所以,凡是对医院建筑设计有帮助的书刊,都应该认真学习。比如《中外建筑》、《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等。

问:项目设计过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答:每参与一个项目,都要学习很多相关的知识。对于综合性医院,主要是研究其特色科室;对于专科医院,要研究特定患者群体的特征、心理和医院的治疗方法。所以,每参与一个项目,都感觉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