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活中的数学(合集7篇)

时间:2022-03-26 18:03:22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第1篇

一、回归生活的数学

回归生活的数学不仅是指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更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到生活中去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观察、了解、比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点,使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数学乐园”。教师在感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认真”,适时地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之处,使学生在情感生能体会到平凡生活的多彩与丰富,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生活的实践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二、跳出数学教数学。

传统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忽视了现实性与应用性,使应用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断开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原型经验,再以有趣,活泼的组织形式来激活这些“原型”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超链接”;从而实现“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理念。

三、生活化、儿童化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第2篇

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前教师必须要对所讲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方案,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一般在讲解新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课堂的氛围中,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的思维变化。同时教师可以先找出相关的生活中的案列与学生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它需要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这对于一些同学而言起初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把教学知识进行具体化、实际化。使学生能够有所想、有所思,这样就能对数学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加深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学生一般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数字都会比较敏感,如:衣服打折多少个百分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比例等,这些生活中常常能接触到的东西进行说明,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点,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生活中。

(二)联系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数学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以外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日常生活经验丰富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容易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这样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数学计算运算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把知识完全投入生活中。学生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字,只需要教师做到合理的运用和发挥,学生做到具体的想象和运算,这样就能够轻松的解决数学运算问题。同时也可以运用图标、身形的方式,给学生想像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和接受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这样在学生学习中,不仅仅使学生学习到具体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探究数学课中的生活因素

(一)创设情景,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随着现如今课程改革的不断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改变,在对儿童教学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外,主要是要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以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为引导。研究表明,当知识越接近自身熟悉了解的范畴时,学生就更容易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所以在儿童数学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基本逻辑来定,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占有主导地位,同时,这样也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培养。

如:在教师讲解认识纸币的时候,学生首先是不知道具体纸币的价值的,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生的记忆点,使学生自然的学习到知识。所以教师在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完成教学的目的。

(二)走进生活,促使生活情景“数学化”。

数学存在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与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使数学学习能够达到新课程要求的目标,做到学习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调动多种感官,在参与中体会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敏捷度、创新能力都是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在学生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数学真正的运用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知识带到日常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体现数学实用性

实用性是使某一事物延续下去,而不至于中途“夭折”的深层根基。如果数学仅仅是一种束之高阁,“摆”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即使它是那样有趣的数字游戏,不能用于生活,就也免不了渐渐被人遗弃的命运。在数学教学中,同样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虽然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但他们也会对“毫无用处”的知识产生反感。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抓住身边的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化”。

作者简介:

生活中的数学第3篇

1.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3.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4.寻找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契合点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5.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生活中的数学第4篇

关键词:生活情境; 生活经验;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5-00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真正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从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1.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以往的数学在小学生眼里是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的乐趣。

如教学三年级《平均数》一课时,利用课件出示学生跳绳的画面,学生熟悉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把男生、女生跳绳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第一幅图:男生4人跳了18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女生这组成绩好。第二幅图:男生3人跳了20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也很容易看出男生这组成绩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数学实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2.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是数学的舞台,离开了数学,生活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如在学过《圆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讨论:窨井盖、车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学生结合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半径相等这个特征。车轮胎如果做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话,轴心到轮胎各边的距离就不相等了,人坐在这样的车上就会有颠簸的感觉。窨井盖不做成圆形,中心到各边的距离不相等,有时窨井盖会掉下去的。课堂上教师如果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

二、联系实际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近,数学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揭开,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深不可测。其实小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这就看教师如何挖掘。只要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孩子们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最终一定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圆柱表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几道练习:(1)加工一个圆柱形落水管,长4米,管口直径10厘米,需要多少铁皮?(2)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3)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油桶,需要多少铁皮?(4)想建造一个长6米,弓口半径80厘米的塑料大棚,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塑料薄膜?这些练习不仅巩固复习了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少不了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学校要购买60个足球,现在有甲、乙、丙三家商店可以选择。三家商店每个足球的价钱都是25元,但各家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商店:买五增一;乙商店:购物每满200元,返利现金30元;丙商店:每个足球优惠20%。到哪家商店买足球比较优惠?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商业头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过有数学的生活。

三、应用数学创新生活

1.数学参与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2.数学创造生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因生活而不同,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乐平等.《生活中的数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生活中的数学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2-01

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以教科书为标准,老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材来记忆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难受,无法牢固掌握知识点,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落实好新课标标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孩子的学习以实际生活为基准,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数学这一科目而言,它更易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字,透漏着数学的知识,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通过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教与学缺乏趣味性

在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普遍的现象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资源缺乏,而且由于与外界缺少一定的联系,信息不够通畅,所以这里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老师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这样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动手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木讷,成为学习的工具,同时他们也对知识失去了基本的兴趣。

1.2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

现在的教学目标已经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累积,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同样类型的应用题,老师讲了学生懂了,但换了地方换个数学,学生就不会了。我们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具有超强背书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发展的需要了。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环境之下只会让学生实践能力降低,不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对他们学习技能的培养。

1.3学生难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完全是老师根据课本的编排进行的讲解,而且学校对学生的检测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是不断地要求自己更加熟练的掌握课本里的内容,根本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不断降低,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对课本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只是掌握那些老师教授的纯理论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技能和技巧。小学阶段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引导,就会错失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的必要性

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就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同时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会真正的运用,而现实生活当中又处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如果合理的将两者进行连接,就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老师要善于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实践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将实际的生活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将更加牢固,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将更为强烈。

3.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实践

3.1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打破原来抽象的概念,将所学内容具体化、实际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还要多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这样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就能自然的联系到实际,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善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使用还需要将数学应用生活化。所谓的运用生活化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老师在讲解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用。老师将基础知识讲明白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丈量自己的家或者自家的地,菜园子等等都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得到数字,然后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面积。又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在家收集1张1元、10张1分、1张2分、1张5分的纸币或硬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字,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也会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3.3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老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尽量避免只留纸质作业,这样不仅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倦怠的思想。老师要善于将作业融入生活当中,例如学习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周围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而且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家中各种东西的平面图,把自己画的与实际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老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将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4教学评价生活化

评价的生活化就是摒弃原来的评价模式,以多元化的角度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再是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是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足,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热情。虽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会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数学第6篇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并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即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可这样做: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变化,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时,我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学生们回答:“不喜欢。因为这车虽然漂亮但踩不动。”我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同学们还是说不喜欢,因为骑这样的自行车,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颠跛不平的路上骑一样。我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这样,学生才满意。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鼓励他们动手操作,通过画、剪、移、拼等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然后推导出: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T平行四边形面唬康赘摺F叫兴谋咝蚊婊绞茄诓僮魇蓖ü鄄臁⑺伎几爬ǘ吹模⒌匠晒Φ目炖郑坏苷莆罩叮芘嘌堑男判暮托巳ぁ?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我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和相应的棱,使学生看见两个相对的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完全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少。

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

又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

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

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同时,我们还可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的过程。如我在教三年级数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先请上男、女学生各一名站在讲台前,然后,我拿出4个月饼,请其余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要求大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我边分边说:“我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蔡伟和熊娴,请大家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我接着问:“如果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蔡伟和熊娴,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样创设了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老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去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我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子。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自己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三、设计“数学生活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1.在练习过程中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我教《求平均数》(第八册)时,练习中有一题是给出一组学生身高数据,算出平均身高,以巩固平均数=总数个誓这种方法沂钦庋龅模合雀鑫沂∈甓钠骄砀呤?40cm,问“我们组的身高水平是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不到平均身高呢?”引出要算本组平均身高,再让学生统计本小组8个人的身高,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小组的平均身高,再与140cm进行比较。同样是计算学生平均身高的练习,但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巩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还让学生明白了算平均数的必要性,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平均数;同时,还学会了算平均数的这些数据是怎样来的,从平均数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等等。

生活中的数学第7篇

一、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时,我根据学校当时正在晋升省标准化学校,全校大扫除这一活动,为素材。出示了我们年组学生排队打水这一现实问题,并抛出了怎样安排他们的打水顺序总等候的时间最短?同时将安排了“学生排队借阅图书”“排队理发”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积极参与研讨和探究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 。

二、创设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创设了非常6+1的砸金蛋这一游戏情境。在孩子们熟悉的情境中他们猜测哪个金蛋可能有奖。游戏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相对会感到得枯燥,单调。不过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数学课堂就会鲜活而富有意义。

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