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快消品调研报告(合集7篇)

时间:2022-12-21 07:39:07
快消品调研报告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1篇

据悉,《报告》采用网络调研方式,收集超过3万个有效样本问卷,并借助易传媒多年积累的广告投放数据归纳整理而成。针对快速消费品人群属性、媒体使用情况、网站类型偏好,上网时间地点等,以及消费者对于广告接受度、媒体偏好度、内容形式偏好度等,报告给出了全面的调研数据和分析结论。就广告主最关心的广告点击效果、点击率以及点击人群等,报告也做了全面剖析和展现。

报告显示,快消广告点击人群年龄结构比购买人群更年轻。快消广告点击人群分布中:最活跃的点击人群为18岁以下,18-24岁和25-29岁。购买人群:主要人群为18-24岁,25-29岁以及30-34岁人群。从性别层面来看,女性消费者爱点击,但是男性更易受到广告影响产生购买。在商品购买上,女性比男性更“花心”,平均每一个女性消费者会购买3.5种以上种类快消品,而男性仅有1.8种。同时,女性偏好乳酸饮料、糖果和含乳饮料,针对此类商品进行搭配促销,更易促发女性购买欲望。

此外,报告对消费者的网络使用习惯也进行了分析。依据对18-34岁的主力消费群体的调研,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比例超过80%,每天上网超过4个小时的比例高达30%左右,该部分人群移动消费时间比例也处在一个相对高位。生活消费类信息和娱乐媒体类型获得消费者最长的访问时间。在上网时间上,早晚8点是快消人群上网的高峰。

报告还显示,不同媒体类型其广告优势体现不同:电视广告优在打响品牌知名度,而互联网广告在品牌信息传递上优势明显。64%的消费者认为电视广告有效帮助认识品牌,而37%的消费者认为互联网广告促使消费者主动了解品牌信息;42%的消费者认为通过互联网广告方便了解品牌信息。年轻消费者则普遍表示受到互联网广告的品牌好感和购买意向影响最大。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2篇

记者:《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的撰写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市场总体形势。请问,报告的形成基于怎样的基本宏观经济假设和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许世卫:本报告是在一定宏观经济、农业政策、气候条件、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及国际市场变化等特定假设条件下,采用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模型系统)作出的基线预测,基期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部门公开的统计数据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也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实地调研数据。中国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围绕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形势,进行了长达12年的潜心跟踪研究。《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每章分报告都以农产品分析团队的研究为基础,凝聚了专家集体的智慧。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基本结论进行了多次讨论,对于基线预测可能的风险开展了多种情景模拟,对展望结论可能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客观表述。

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的宏观经济假设依据。本报告中未来10年宏观经济假设,主要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判断。其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基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国共识公司、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的研究判断;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基于联合国人口统计司分析数据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数据并结合“单独两孩”政策推算;中国城镇化率,主要基于近年城镇化推进速度的CAMES模型推算;中国劳动力成本涨幅,主要基于过去30多年劳动力工资上涨速度的CAMES模型推算;中国CPI涨幅,主要基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判断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4年CPI涨幅推算;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主要基于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的研究判断和近年中国油价走势推算;城乡居民收入主要基于党的十报告关于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设定;人民币有效汇率,主要基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国际金融改革趋势推算。

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的农业发展环境分析。未来10年,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深刻,在高起点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也具有难得的有利条件。突出挑战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中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全面实施,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了余地;中国已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中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条件。新世纪以来连续了12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记者:《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未来1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怎样的判断?

许世卫:预计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未来10年,在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撑和相关生产配套措施推动下,中国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展望期内,预计谷物产量年均增幅0.6%,其中玉米生产在强劲需求拉动下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预计比2014年增长13%,谷物产量增加将主要来自于玉米;2024年大豆、油菜、花生种植面积预计较2014年增加5.3%、2.7%和6.7%,单产较2014年提高9.9%、5.3%和7.1%,产量较2014年增加15.6%、8.8%和14.2%;同时,在需求拉动下,蔬菜和水果产量预计比2014年分别增长6%和12%,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预计比2014年分别增长16%、11%、24%和19%。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3篇

4月20日,2015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蔬菜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变化趋势等进行了信息。

《报告》中预测,未来10年中国谷物播种面积将保持总体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024年,预计中国稻谷、小麦、玉米总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3.6亿亩以上,产量将达到5.8亿吨,总消费量预计为6亿吨。展望期内,中国谷物将保持合理自给率,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口粮消费自给有余,能够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

根据《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稳步发展。

与之相对应,我国主要农产品消费也将保持较快增长。展望期内,大米消费年均增长0.3%,小麦消费年均增长0.6%,玉米消费年均增长3.1%,2024年预计达到2.65亿吨。蔬菜、水果、禽蛋、奶制品、水产品等的消费需求都呈增加态势。其中饲料工业已跨过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饱和式增长”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饲料市场的主基调。

《报告》认为,中国农业未来面临着食物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农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等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不够和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等重大挑战。总体来看,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将稳步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将保持总体平衡。

据介绍,农业展望是研究和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变化,并通过释放市场信号引导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活动的重要调控手段,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

对此,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以重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核心数据监测、分析预警、信息和生产经营者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制度。

《报告》称未来10年,中国农业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单产水平提高将成为主要增产因素,农业产业链将进一步拓展延伸;粮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农产品市场供需继续保持平衡态势,“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农产品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产品价格在成本推动下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国内外农业互动融合明显增强。

会议研讨认为,这次农业展望活动是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的有益举措,也是农业管理方式的探索创新。展望报告分析未来10年农产品市场总体形势,对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有积极作用。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4篇

不过,以全球汽车市场调查权威自居的J.D.Power做梦也想不到,在中国仅仅“开张”两年后,就遇到强劲的挑战。11月15日,第二届“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简称“满意度调查”)现场测评启动。经过前一年的历练,这个竞争对手得到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一场对汽车市场调查主导权的争夺正悄然进行。

成长中的中国版“J.D.Power”

11月18日,北京车展的媒体日,记者在上海大众斯柯达展台邂逅了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组委会秘书长王。“今年是第二届了,调查规模会大很多,影响面也很大,很多企业主动要求参加测评。”问起“满意度调查”――中国版“J.D.Power”,王信心十足。

在王信心的背后,“满意度调查”迅速壮大的现实无法忽略。

2006年“3・15”前,历时5个月调查后,“满意度调查”组委会了“2005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采用有效样本40多万份,制作出研究报告38个,囊括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企业,调查量和调查成果也超越了所有中外汽车调查机构。王透露,按照2006年的调查规模,相关数据还要扩大很多,做到更详尽、更准确,力求做到汽车市场风向标。

“满意度调查”被称为“中国版J.D.Power”,是国内首家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联信天下国际市场调查机构共同主办。由于背靠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满意度调查”的工作开展顺利,调查中能加入独特的环节和指标。

“环保指标和厂商管理现场测评是我们独有的,所占分数权重也很大。”王透露。

按照他的规划,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底,“满意度调查”将组织专家团展开大范围的现场测评,测评对象囊括全国所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总数达到32家。第二届调查的全部工作将于2007年2月底结束,并于2007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各项调研结果。

在中国,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顾客满意度已逐渐成为汽车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竞争核心,因此,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汽车厂商的生产和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选择。

“国内的汽车市场调查很多,但规模做得大的、结果做得客观准确的并不多。”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群生表示,满意度是企业和消费者都关心的问题,“满意度调查”的崛起,能够带给消费者今后汽车消费的参考标准。

J.D.Power中国遇尴尬

“满意度调查”迅速成长和其全国性影响的扩散,恰恰从侧面折射出J.D.Power面临的多重尴尬。

J.D.Power是一家全球市场信息服务公司,在美国已有35年的汽车行业调查经验,其的汽车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评估报告在美国和全球工商界获得较高认同,其报告甚至被作为消费者购车和企业制定策略的依据。去年,J.D.Power被美国麦格劳-希尔收至麾下,该公司旗下还有大名鼎鼎的标准普尔和商业周刊。

2000年J.D.Power进入中国,2005年3月,J.D.Power第一次公布中国市场汽车调查报告――“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虽然这份报告惹起一些争议,但在全球权威名声的护航下,这份报告仍然大行其道,大有垄断之势。

然而,2006年8月第二次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时,一贯以 “第三方”自居的J.D.Power却遭遇铺天盖地的质疑,为数众多的质疑一致指向其标榜的“独立性”。

“在这个报告中表现不佳的企业,纷纷从样本量、调查手段、调查准确度等各个方面质疑这份报告和调查机构。”银河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员赵胜力表示。

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上表示,7位汽车企业老总访问其美国总部后,7个企业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得不令人怀疑其独立性。

在一系列质疑声发出后,J.D.Power中国高层频繁澄清。但令其尴尬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并不轻易相信枯燥的统计数字。

虽然J.D.Power中国总经理约翰・韩夫利依然强调独立性,但他同时承认,中国的市场一方面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仍是发展中市场,这时信息是最重要的资产,但中国企业面对信息时总是不踏实,不信任。”

事实上,J.D.Power遭遇的不仅有中国国情下的尴尬,更有调查体系上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J.D.Power的整个调查可分为SSI(销售满意度,考察购买过程)、CSI(售后服务满意度)、IQS(新车质量报告)等五项。其中,一些质疑矛头直指SSI样本量问题。根据J.D.Power报告,SSI调研是在7910位新车主的反馈基础上做出的,涵盖了中国22个主要城市的31个汽车品牌,平均下来,每个品牌在一个城市的样本量只有11.6个。

也有质疑指出,J.D.Power的调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IQS调查的是新车质量,它不能反映一款车使用一年或者更多时间以后的质量和残值。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车近几年在J.D.Power的IQS榜上成绩都不好,但是欧洲保险业协会的统计却表明,德国车仍最为保值。

主导权争夺日趋激烈

在遭遇质疑的同时,声势浩大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登场,又让J.D.Power挨了当头一棒。

“其实在2005年去上海测评时,J.D.Power已经盯上我们了,从我们测评的企业到请的消费者,他们都盯得很紧。今年的动作更多了。”“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些动作实际上并不符合35年来J.D.Power的一贯风格。

2006年9月之前,J.D.Power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今后二者在市场调查上展开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确认,该委员会确实与J.D.Power展开用户满意度和维修满意度方面的合作。

这原本是正常合作,但实际上背后的奥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本是首届“满意度调查”的三大主办方之一,而J.D.Power的行动,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无法再参与“满意度调查”,这使得“满意度调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主办方。原本计划于2006年9月启动的第二届“满意度调查”,也因此延期至11月才展开。

不仅如此,在网络协办媒体上,J.D.Power与“满意度调查”也是短兵相接。2006年7月中旬,J.D.Power与新浪网高调宣布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新浪网成为J.D.Power在华汽车在线调研业务的唯一门户网站合作伙伴。新浪网自然也将为J.D.Power进行网上消费者调查。而在此之前,“满意度调查”与新浪网曾有协议,新浪网协助“满意度调查”进行消费者网上问卷调查。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其他任何市场,J.D.Power都没有进行任何网上调查。

为了补齐信息分析预测短板,进一步掌握汽车调查市场的话语权,2006年9月,J.D.Power宣布收购亚汽资源公司。当时,其创始人Dave Power就曾公开表示,J.D.Power还要继续拓展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收购亚汽资源公司,正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扩张规模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于中外调查机构在主导权上的争夺,J.D.Power亚太公司市场业务高级董事黎鲁波表态谨慎。他表示,J.D.Power欢迎竞争,欢迎科学的调查。为了进一步抢占制高点,他透露,“J.D.Power正酝酿一项汽车经销商管理调查”。

竞争的背后是什么

中外两大汽车市场调查机构激烈对抗的背后,是百亿元汽车调查市场的归属。

专家预测,按照我国汽车保有量测算,明年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的市场容量达到2000亿元。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算法,调查及相关市场一般能占售后服务5%的份额,也就是1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北京新华信市场研究公司客户总监王冠珠表示,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其购买的决策过程需要非常慎重,但同时又很难做到纯粹的理性,因此“满意度调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法长表示,目前厂商、经销商的产品竞争力都差不多,但是营销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却有很大差异,所以竞争应该转向这些方面。

在专家看来,权威调查结论完全可以左右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对厂商的生产和售后服务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厂商对调查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据悉2006年“满意度调查”卖出调查报告近百份,收入不菲。

有消息称,J.D.Power在中国仅2005年一年就获利17亿元,其中包括厂商委托的经销商调查以及出售报告的收入。据了解,他们的一份报告售价在120万元以上。有人推算,仅仅销售报告一项,J.D.Power一年就能从中国卷走3亿元。

一位沈阳汽车经销商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很多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都委托J.D.Power来做,厂家根据报告决定年底给经销商的利润返点。

在百亿元蛋糕面前,中外调查机构发挥各异。但在王看来,“我们和J.D.Power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比它更了解本土化消费者和本土化市场。”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本土的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拥有丰富灵活的调查手段、众多的调查样本和低廉的价格,也许更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状况。

对方链接:

编者按:面对来自本土竞争对手的挑战和质疑,J.D. Power亚太公司的态度如何呢?以下这份生成于2006年12月8日、记者于12月12日收到的来自J.D. Power亚太公司的邮件,似乎可以说明什么。作为媒体,我们想说的是:不论调查的主导权掌控在谁的手中,消费者关心的永远是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尊敬的【 】:

您好! J.D. Power and Associates每年都会对全世界数百万计的顾客进行调研,搜集他们在很多不同行业的经验和期望,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相关见解,以满足当今更加见多识广的消费者的需求。公司独立开展的调研为企业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帮助他们基于用户的心声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全球市场内,J.D. Power and Associates 的信息极大地改变了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对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的关注,为行业改进和消费者教育做出了贡献。

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汽车制造商的数量也前所未有地增长,每年都在为消费者提供新的车型。跟上日益激烈的竞争步伐,理解全新消费者的细微差别,对于任何国际和国内品牌都是一个挑战。自J.D. Power亚太公司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基于消费者的汽车调研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着一个清晰的目标:协助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成功。

J.D. Power亚太公司在此正式向您通报,我们预备于12月15日和22日分别推出2006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即IQS,今年为第七年进行)和2006年度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即APEAL,今年为第四年进行)。

2006年度中国新车质量调研为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衡量新车购买者在买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的评价标准。虽然这项调研从2000年开始就在中国进行,但公开调研的简要结果则是第三年。综合得分通过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PP100)衡量,得分越低说明质量越好。该项调研对九个IQS类别的135个问题进行量化:驾驶、操控及刹车,配置和操控,座椅,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HVAC),音响系统,车子外观,车子内饰,变速系统和发动机。

2006年度中国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以汽车消费者为对象,根据他们的报告来评测新车在销售后2-6个月内,其性能和设计的哪些方面最令车主满意和欣赏。这项调研评估车子的组成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系统,方向盘和仪表板,驾驶和操控,制热制冷和通风系统,舒适方便,音响系统,座椅,以及造型/外观。

IQS 和 APEAL调研结果的新闻每个汽车细分市场的前三名车型。

在上述两项调研中,我们都有严格的取样要求。IQS和APEAL的取样要求是:车主必须拥有汽车2-6个月;所购汽车为新车;汽车乃是通过授权经销商购买,为私人所用;车主为购车决策人。

在美国,J.D. Power and Associates 可以从第三方拥有者的名单中获得车主信息,但在中国情况则不太一样,我们无法获得车主名单。因此,为了保持调查的中立性和取样反馈的随机性和可信度,所有调查都通过在大街上拦截,然后在车主便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进行。出于以下三种原因,这种街头拦截的成功率极低:(i)尽管中国乘用车的总体销售量极高,但是中国的人均新车拥有量却极低;(ii)取样要求太多;(iii)中国车主的参与率太低。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IQS和APEAL调研2005年的总体取样规模仍然超过了6500份。

J.D. Power亚太公司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联合汽车调研。我们清晰地了解调研结果的重要性及其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待这一任务的态度非常严肃。在过去6年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挑战自己,改善调研的各个方面,并对我们的报告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和突破。通过这些努力,J.D. Power亚太公司的联合调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数量方面,我们的调研反馈量持续增加,覆盖了更多的城市,而且纳入了更多的制造商和车型。这些数量上的提高远远地超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这使得我们的报告更有代表性,也更能反映市场和行业的整体状况。

质量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保最终的调研――从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到最终报告――符合我们的严苛要求,以保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超越客户的需要。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告诉我们,J.D. Power亚太公司的报告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工具。

J.D. 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的所有联合调研都是每年一次,目的是反映当年度汽车消费者的心声和满意度。我们的调研旨在揭示这些方面的变化。来自消费者的及时反馈对于任何制造商的生存和成功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的市场。我们的综合调研的首要任务就是反映当前的真实状况。

J.D. 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的报告与美国报告一样,拥有同样严格的科学价值,因为我们采用了相同的体系、质量控制和管理团队。J.D. Power在中国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市场上的制造商改善竞争力,在出口市场获得成功。我们把这视为至关重要的责任,并一直致力于采取最高的质量标准,以确保我们的客户、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和全体汽车消费者从我们的服务和报告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我们计划于春节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媒体研讨会,并期待着与您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在研讨会上,我们将与您分享有关J.D. Power调研方法、流程和质量控制的细节,倾听您所提出的问题,阐释您所关心的内容。我们将尽快向您发出研讨会邀请函和有关详情。期待着与您会晤。

此致,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5篇

(1)调研由来 由于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在价格和品质上的优势很明显,小到纸巾、纸杯、面包、饮料,大到食用油和床上用品,品种繁多的自有品牌商品在零售市场悄悄蔓延。国内本土超市的自有品牌市场潜力巨大,同样面临这外来超市的竞争压力,我国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将以何种趋势发展,我国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哪、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所以对超市自有品牌商品消费者的认知情况调查十分有意义。

(2)研究目的 本次的调研其目的是了解长春市内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拥有情况,消费者对超市自有品牌的任职情况和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市场自有品牌在我国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超市自有品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

(3)调研的基本说明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长春市内各个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内容是了解其拥有情况和消费者认知购买情况,主要应用观察发和询问激发急需调研。时间是从6月30日到7月18日,小组成员有侯杰、贾冰雪、金嘉黎、陆璐、薛丽丽五人,均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

二、调研结论与建议摘要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超市主要品牌商品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相比之下外来大型连锁超市的自有品牌别本土的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做的要好。但总体来讲超市对自己的自有品牌商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超市自有品牌的认知度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本土超市要尽快壮大自己的实力,招揽自有品牌产品研发上的人才,积累实力和经验,扩大子的自有品牌商品找国内的销售量。尤其在自有品牌商品的宣传上要着重加大力度。

三、调研成果分析

1.文案调研成果分析

(1)自有品牌渐成超市竞争法宝:自有品牌在国内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是做得好的还是像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屈臣氏等外资零售商。在国外,自有品牌能够占到销售的40%-50%,毛利率相当高,自有品牌将成为零售商最终的竞争领域。在国内自有品牌商品利润空间巨大,前景看好,国内有实力的大型超市要加大自有品牌商品的研发与销售抢夺这一利润。

(2)自有品牌商品商机巨大: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正成为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方式的新趋势,将成为超市重要的利润来源,对于刚刚介入自有品牌商品销售的本土超市来说,发展空间广阔,蕴藏着巨大商机。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零售业利润增长有限的情形下,发展自有品牌成为商家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效途径之一。一般商家都可以选择从那些消费频率较高、销售价格不高、市场份额较大的商品开始做起,这样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后,就会拥有一些固定消费人群。目前大多数本土连锁超市对自有品牌的开发仍处于尝试和萌芽阶段,这反映在超市中自有品牌商品数量不是很多,自有品牌涉及的品种所占比重比较小,销售量也不大,真正有了自有品牌效应的商家也不多。”据分析,一方面,与欧美的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本土零售企业的规模有限,还没有形成超级连锁,开店数量和经营规模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的产品研发上缺乏人才、实力和经验,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简单的低端产品上。从研发到营销,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当零售商从研发做起,掌握了网点资源、市场信息、有效消费者等一系列资源之后,产品才会畅销。

(3)中国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连锁企业核心领导人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每一个连锁企业的核心领导人都会这样说:“我们非常重视自有品牌,自有品牌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未来的核心利润所在,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国内连锁百强企业,设立独立的自有品牌发展部的很少,负责人素质不够,在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上与连锁企业其它重点部门相比很少。其次公司的核心领导人对自有品牌存在错误思想和认识。

多国内连锁企业核心领导人认为自有品牌就是简单的在产品上面贴一张标签,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认为自有品牌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太多投入,因为当前状况下就有不错的收益!还有一部分核心领导人认为建立品牌需要大笔的资金,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连锁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还有一部分连锁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宁愿花费几十万、上百万引进一个优秀的店长、采购总监,也不愿意花十多、二十万引进一个品牌经理!在这样的思想下,做好自有品牌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市场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环境信息:

–基于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行业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行业主要上下游产业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及影响因素

–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与国外企业 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状况

–主要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技术研发、营销状况、投资与并购情况、产品种类及市场占有情况等

–客户需求分析: 消费者及下游产业对产品的购买需求规模、议价能力和需求特征等

–进出口市场:行业产品进出口市场现状与前景

–产品市场情况:产品销售状况、需求状况、价格变化、技术研发状况、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变化影响等

–重点区域市场:主要企业的重点分布区域,客户聚集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地区投资迁移变化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和发展预测:

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敏感因素及影响力;预测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该行业的进入机会及投资风险;为企业制定行业市场战略、预估行业风险提供参考

特点

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论理性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报告种类

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6篇

今年3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财税改革要拿出方案,循序渐进。金融改革要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推出新的举措。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记者了解到,针对建立“长效机制”的相关调研正有序进行,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本届政府楼市调控的“关键一招”。业内人士指出,建立房地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能只一味地限制房价及购房需求,而应该在加快土地供应、改革“土地财政”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必须遏制楼市作为“投资品属性”的不断膨胀。“与其试图撇清房价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不如采取切实可靠的行动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丰富人们投资渠道,来为楼市合理‘减压’。”

来源:新华网

商务部报告:八项规定和禁酒令挤出公款和奢侈消费泡沫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昨日报告称,“八项规定”和“禁酒令”等出台致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泡沫被明显挤出,今年消费将更接近“无水分”增长。

报告称,虽然“八项规定”及“禁酒令”等限制的主要是政府消费,但政府消费一般具有先导和示范效应,民间消费可能也会进一步下降。商务部数据显示,高端餐饮消费出现大幅下降;五粮液、茅台等高端白酒消费也受到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赵萍表示,政府进一步压缩消费将挤出消费中的“水分”。报告预计,今年奢侈品消费将会延续2012年以来的减速增长趋势。奢侈消费将由显性奢侈消费转向隐性奢华消费。报告称,今年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扩大消费政策最少的一年,没有任何贯通全年的扩大消费政策。预计全年消费增速将会继续回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左右。

来源:新京报

国务院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 取消三大收费项目

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共计117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1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0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0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项;取消或下放管理层级的机关内部事项和事项13项。另有16项拟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是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国务院表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要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等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来源:财经网

目前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

据《人民日报》报道,人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表示,从就业和物价形势看,目前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而保持适宜的经济增速,是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目前经济增长环境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纪志宏指,经济过热时期,市场需求旺盛,微观主体缺乏进行结构调整的动力,往往使改革措施难以落实;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较大力度的改革又可能造成经济骤然失速。他谈到,在货币信贷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趋降的背景下,不宜简单依靠总量扩张的政策,而是要更多依靠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内生增长动力。

快消品调研报告第7篇

该报告结合学界、业界的调研能力和前沿视角,对县域居民生活习惯、消费形态、媒体接触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评估这一市场的综合营销价值。该报告揭示了2010年中国县域市场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生存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日益提升

受经济条件所限,县域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调查显示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每月花费主要集中在饮食、住房、子女养育和教育文化等方面,尤其是饮食花费比例较高。同时,被访者在其它方面的花费,对日用品、服装的提及率较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县域居民的消费意愿也在发生着变化,据调查,中等收入家庭最希望在交通出行、住房、教育文化和娱乐休闲方面得到改善。调查还显示,中等收入家庭未来一年最想购买的耐用品中,家庭汽车位居首位,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这些电子类产品依次抢占前四席,这种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观点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已经意识到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同时,通讯费用和通讯工具价格的下降也激发了县域居民对通讯消费的积极性。

趋势二:按需消费是主体大超市大卖场是主要的购物渠道

“只买需要的东西,依赖实用性经验”依然是大部分县域居民的购物习惯,但也不乏小众群体(如年轻人和收入较高的居民)追求名牌消费。据对花费10-30分钟去购物的居民的调查显示,“看情况,有需要就去”的人达40%,“每周一次”的占29%,“每周2-3次”的占17%。且每周集中购物的消费者在购物环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表明厂商需要注重铺货、货架排放的细节,方能赢得县域市场。

县域居民消费档次的提高,促使对消费环境的要求提升,县域居民的消费场所已由过去热热闹闹赶“乡村大集”等传统通路转到交通快捷便利的大超市大卖场,原因是买到的商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购物环境好,营业时间长。

趋势三:电视是影响最大的主流媒体

截至2008年3月,中国县域拥有2.2亿多电视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总量的62%,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的载体在县域独具传播优势。调查显示,电视广告是影响县域居民消费习惯的重要因素,17.6%的被访者完全收看电视广告,是电视广告的既有忠诚受众,75.6%的被访者持选择性收看态度,是电视广告的潜在受众。

从收看的电视节目方面来看,县域居民更经常在本地电视台收看新闻及新闻访谈、天气预报等贴近生活的自办节目以及国内电视剧,同时,较少在本地电视收看综艺节目或娱乐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