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3-04 08:15:26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家旃顺”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市民政局年度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决胜之年,新年伊始,全国范围内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重将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上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扶贫办的指导下,着力抓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等中心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务实开展扶贫工作,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全年度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梅岭村现有15个村民组,农户664户,人口1962人,老年人口353人,其中60-79岁为307人,80岁以上46人。共有贫困户135户388人,目前已脱贫133户380人,尚有2户8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407%。

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助推扶贫工作成效。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驻村工作队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担负起疫情防控期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工作的重要职责。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要求结对帮扶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情况,并相应采取帮扶措施,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增强贫困户自我防范意识,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不发生因疫情致贫返贫。在疫情防控的困难时期,驻村工作队将疫情防控工作和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又解决好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送到每一位贫困人员心坎上,确保贫困户安全度过疫情,早日复工复产,助力打好梅岭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夯实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扶贫工作开展。抓好基层党建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基和前提,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组织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重点抓“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强化综合素质、强化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领导班子活力和村干部的干事热情,从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并且运用党员示范户带动贫困户脱贫。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抓手,着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定期召开党员大会,让党员铭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对村里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实施等进行民主评议、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监督角度出发,加强村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责,确保村委各项政策公开、公正、透明。

(三)明确项目建设重点,加强扶贫项目建设。梅岭村位于舒城县万佛湖镇最南端,是万佛湖风景区的北大门,境内山环水绕,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扶贫开发的核心重要地段。如何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是驻村工作队考虑最多的一件事情。今年以来,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加大帮扶力度,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村实际出发,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帮助驻点村发展旅游扶贫项目,筹集资金40万元,投入梅岭村农家乐二期项目建设,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市民政局张金全副局长调研驻村工作情况时指出:充分利用国家5A级景区万佛湖的资源,继续完善“农家乐”的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造乡村旅游小环境,提升景观质量和吸引力,增加旅客量,使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促进梅岭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理清脱贫攻坚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

驻村扶贫工作队立足实际,把发展壮大梅岭村集体经济列入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努力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年创收达22万元,较上一年度增收近10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迈入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行列。

工作队多举并措,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全面加强梅岭村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不断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规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采取集中培训、分期轮训等方式,加強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和任务。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坚持立足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包保领导、帮扶单位的优势资源,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于2017年新建“旅游农家乐”项目,采取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方式,已通过招标于2019年租赁出去,年收益7万余元。三是依托集体资产实现增值。长期利用集体林业山场(500余亩)采取租赁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年收益达15万元。租赁农科队集体土地20余亩,年创收两万余元。四是依托产业带动,促进集体增收。围绕优势产业投资5万元兴建大棚种植蔬菜,每年收益2万余元。五是深入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强光伏电站运营管理维护,为村集体经济创收7万余元。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梅岭村始终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持续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就当前群众关心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农业工作面对面沟通交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关心的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解决133户378人脱贫问题,全村人均收入已达1.6万元,成功实现县摘帽,退出贫困村。全村全面落实扶贫产业政策,发展产业扶贫76户,发展到户产业131个(其中:特色种养业39个,光伏扶贫29个,乡村旅游扶贫2个,资产收益扶贫61个),实现到户产业补助136万元,产业覆盖率达贫困人口的53%。梅岭村坚持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模式,全面实施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户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金融扶贫、网络扶贫、社会扶贫“十大工程”,全面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产业发展单一,基础比较薄弱,多数产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一些贫困群众思想保守,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不足。

解决方案:一是重建农村社会价值观,加大教育投入,从思想上要改变坐等吃扶贫款的不良思维;二是推行惠民政策时,提高标准,严格执行程序,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调查,规范政策落实;三是重新建立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掘农村资源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例如旅游开发、生态农业等。

六、归纳五年来扶贫帮扶情况

针对梅岭村实际,科学编制“四项清单”,绘制村级“一单一图”,挂图作战,合理确定帮扶村出列时限、贫困户脱贫路径和滚动计划,并全面落实“单位帮村、干部包户”制度,开展走访帮扶活动。为扎实开展扶贫帮扶工作,近年来六安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投入到户帮扶资金、项目建设资金,共154万元,投入“救急难”资金3万元。 ???具体帮扶措施?: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政策。

1、产业扶贫。全村申报到户产业项目30户,年均发放补助资金4920元,贫困户通过养牛、养鱼、养猪、肉禽、蔬菜种植等项目实现增收。全村一类光伏受益人员21户,户均年收益6000元,二类光伏受益人员5户,户均年收益8000元,三类光伏受益人员35户,户均受益3000元,总计68户,28.7万元。2019年完成梅岭村电商网点创建任务,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梅岭村旅游产业,推进提升重点旅游扶贫村“八个一”工程。

2、就业扶贫。制定实施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全面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开发梅岭村保洁、保绿、治安、护路、护林、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公益岗位,共帮助贫困户33人。2020年申报公益性岗位34人,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

3、教育扶贫。2020年到目前为止,贫困学生总计补助11.582万元,其中,享受高校贫困生补助18人,补助5.4万元;享受春季“雨露计划”19人,补助2.85万元。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等总计补助3.112万元。作为扶贫驻村干部,即是贫困户的帮扶人,引路人和贴心人,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人。为了村里的教育扶贫,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军休中心关工委支持,开展关工助学及关爱留守儿童计划,自2017年至2019年合计资助了46名大学生(其中贫困户9户),共计资金:43400元。2018年至2020年三年度“一对一”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或孤残儿童5名。其中贫困户1户,每人每年500元,资助特困大中专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共计:9000元,两项合计:52400元,为梅岭村教育扶贫上画了一副完美的画卷,今年梅岭村高考本科入学人数高达18人。

4、健康扶贫。全面落实贫困人口“351”“180”政策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加大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政府兜底保障力度。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扶贫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人口应签尽签。

5、社保兜底扶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开展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护理,切实解决其长期照护困难。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全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户70人,特困供养户18户18人(其中贫困户16人),残疾人53人。

截至目前全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全部参保,饮水安全。全面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11户38人,确保所有贫困户安全住房有保障。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以后的扶贫工作中,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链接工作;二是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具体工作安排:

1、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一是养殖扶持。对有一定劳动力,自身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鼓励其发展各类养殖产业。二是种植扶持,根据梅岭村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的情况,做好特色种养业补贴摸底申报工作准备,为贫困户申报产业发展补助。三是劳务就业和服务,贫困户中有劳动力,又愿意外出务工的,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和技术能力,在村级经济发展组织中从事劳务工作,同时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森林防护工作,全面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大力开发村保洁、治安、护路、扶残助残等公益性岗位,给予贫困户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培训全覆盖。四是深入推进光伏扶贫,加强光伏电站运营管理维护,完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提高光伏扶贫实效。

2、全力实施综合保障性扶贫工程。拟筹资25万元用物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改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完善“救、急、难”救助政策,对非贫困户等群众遇到特殊情况,加强应急性、过渡性及时给予救助,提高扶贫工作的群众满意度。

3、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行动,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持续深入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宜游宜居的美丽乡村,为振兴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2篇

全市现有省级重点老区乡镇9个、贫困镇3个、贫困村60个,市级重点贫困乡1个。,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1196元)全市贫困人口有21.3万人。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市各级扶贫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扶贫到户三大发展方向,强化措施,经过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1、扶贫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共投入老区建设和扶贫资金2.38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193亿元,市、县部门捆绑扶持项目资金0.8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182万元,镇、村筹资筹劳1706万元,市、县工作队(组)帮扶资金982万元。

2、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按国家原贫困标准和原统计口径,,全市赤贫人口有6.6万人,低收入以下贫困有15.9万人。按照国家再次调高贫困标准,我市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1.3万人,五年实际减贫近10万人。

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贫困村人均收入达到3402元。比996元增长2406元。

4、生存条件逐步改善。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3108公里,解决了89个村13.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实施农田水利建设227处,使2.9万亩低洼田做到旱涝保收;新修、维修水渠389公里,使1.08万亩粮田得到灌溉;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21处,解决了67.5万人、1.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兴建沼气池5800口,解决了5213户、15600人的烧柴难问题;实施搬迁扶贫工程,改善了1435户、5107人的生存条件。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新建、维修中小学43所,解决了2986名贫困学生的上学难问题;积极推进老区贫困地区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新建和改造乡(镇)、村卫生院(所、室)68个,解决了20.5万人的就医难问题;维修乡(镇)福利院26个,新建、维修革命纪念建筑38处;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基本实现了通邮、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

,荆门市扶贫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在国务院扶贫网上转载刊登。20__年6月荆门市老促会被中国老促会评为先进单位。

根据《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__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荆办文[20__]33号)和省扶贫办《关于全省扶贫系统20__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指导意见》(鄂政扶发[20__]61号)的要求,今年9-11月,市扶贫系统把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集中评议、落实整改责任、集中整改等措施,行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工作作风、队伍形象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达到了“开展行风评议,促进工作发展”的目的。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突出“快”字。

我办党组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按照市纠风办和省扶贫办的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扶贫系统的评议活动。

一是认真学习,抓好培训。9月9日全省评议政风行风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办党组就及时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副省长李宪生作动员部署的重要讲话和行评会议精神。根据9月3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的《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__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和9月25日省扶贫办下发的《关于全省扶贫系统20__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指导意见》,我办组织召开了荆门市扶贫系统政风行风评议主任会议。以会代训,组织全市扶贫系统干部学习领会市纠风办和省办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按市纠风办和省办要求及时上报了相关资料。

二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9月10日办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扶贫系统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市办成立了以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远保为组长的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扶贫系统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统一组织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方案还要求各县(市、区)扶贫办成立相应班子,具体负责本级的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强对本级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三是思想发动,广泛动员。开展行风评议,思想高度统一是关键。9月9日省里召开动员大

会之后,市办评议领导小组立即做好部署,并于9月16日召开了全市扶贫系统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远保作了动员讲话。会议要求把行风建设纳入扶贫开发工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业务工作走到哪里,行风责任就落实到哪里。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在宣传教育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保、二学、三比”的思想教育方法。“一保”即保证学习时间。我们始终保证和坚持年初的政治学习计划安排,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安排好工作,保证学习时间,并建立了学习考勤;“二学”即学文件精神,学先进人物。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了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行风评议工作、争先创优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等会议精神。与此同时,学习了人民的好公仆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并组织了讨论,通过学习身边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三比”即比依法办事,比工作作风,比廉洁从政。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把是否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办事,是否深入群众,热情服务,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是否推萎扯皮,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放在首位。通过“一保、二学、三比”,涌现出了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同志;有克服交通不便进行入户调查,了解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的同志;有不怕脏不怕累,为老干部排忧解难的同志,受到了贫困群众的好评。今年,国家老促会为表彰我们对革命老区工作的突出成就,授予我市全国先进老促会称号二、强化措施,推动工作,强化“细”字。

根据市纠风办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市办先后4次召开评议办公室成员会议,3次召开县市区扶贫办主任会议,及时听取汇报总结评议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要求,认真研究相应的对策。11月2日分别在《荆门日报》、市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登载和录播我办政风行风工作承诺,热忱欢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促进我办评议工作深入开展。

为进一步扩大征求意见面,按照办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从六个层面上开展了工作:

一是由县(市、区)扶贫办组织赴各地召开基层干部群众征求意见会。充分听取乡镇干部、村干部、街道干部和居委会主任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上门征求市四大家领导意见。市办杨主任亲自上门汇报扶贫系统行评工作情况。

三是征求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征求意见会议,发放问卷调查1000多份,回收760份,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对我办工作和行风建设以及队伍建设满意率占100%。提出建议12条。这些建议对扶贫办深入扎实地开展行风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市办领导带队到全市30个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10月上旬,市办及各县市区领导带队,主动上门,征求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相关单位的意见,对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一一记录,及时反馈。

五是聘请行风监督员并发放聘书,各县市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等为扶贫系统政风行风督督员。

六是召开系统干部职工代表会议。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共梳理了4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市扶贫系统在行评中都做到了“五个一”:即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制定了一个方案;召开了一次动员会议,聘请了一批行风监督员;开展了一次现场评议。

为广泛开展对全市扶贫系统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宣传,11月2日,我办负责人还参加了由市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开播的政风行风热线广播直播节目,就扶贫系统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现场接受群众咨询。现场热线电话不断,许多群众咨询扶贫开发工作政策及下个五年的扶贫新动向。该节目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为扶贫系统政风行风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三是开门纳谏,梳理问题,表现“诚”字。

随着行风建设的深入和纠风工作的加强,全办干部更加努力地实践扶贫工作的宗旨:瞄准穷人、服务贫困户。

一是实行工作人员公开栏、挂牌上岗,加之内部制约,外部监督机制的完善,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感受到压力,对办理每一件公务或接待每一位办事的群众都不敢马虎应付,能严格按照《市扶贫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手册》的内容,认真接待和办理,自觉地把自己对困难群众的服务质量同扶贫部门的荣誉联系起来。

二是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扶贫工作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实施后,特别是推行《首问负责制》之后,使办事群众知道了办什么事找什么部门,怎么办,需要什么手续,办理的政策和依据是什么,多长时内能办完等方面的情况,杜绝了随意办理,拖拉推诿的问题。

三是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实施后,为方便群众,我办要求各县市区扶贫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尽量降低工作成本,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四是利用媒体公开四项承诺。对照承诺,群众来办事没有做到的,将直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0月中旬,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我办对群众提了意见和建议归纳梳理为四个方面:

一是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不够,学习氛围不够浓,对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牢,运用不够好。

二是对扶贫工作者业务培训不够;有的同志对国家、省新的政策、新的工作要求理解不透彻、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同志业务不精,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

三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认为扶贫工作只要做了就是成绩,成绩不讲也跑不了,没有必要过多的宣传。对扶贫工作的宣传意义认识不足。使得扶贫工作陷入默默无闻中,社会了解不够。有的甚至将扶贫开发与民政救济混为一体。

四是交流沟通还不够。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探索不够多,对政策研究不够深。在探索扶贫开发与

农业、畜牧业发展结合、积极争取农业、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贫资金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行评期间正值我市扶贫项目资金到位时期,针对有的群众反映,项目资金不明确、公示通告不及时等现象,我们将行评“四不”政策印发到村到镇,直接发放到老百姓手中,欢迎他们监督举报。一是落实政策不走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各项扶贫政策,将扶贫项目落实到村覆盖到户,使贫困户直接受益。二是公告公示不省略。扶贫项目审批后,及时对项目、资金、受益农户、实施地点和时间进行公告公示。三是项目资金不截留。对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工程达标,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不挤占、不挪用。四是勤政廉政不敷衍。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时刻警钟长鸣,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

四、建章立制,集中整改,做到“实”字。

第三阶段工作开始后,我办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全面部署了整改任务,要求将整改内容落实到部门,细化到人;一把手要亲自抓,市办成立整改落实情况督导组,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县市区也召开了整改工作会议,认真部署了本单位的整改工作。针对评议意见和自查自纠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了梳理,逐条进行了整改。比如针对群众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停留在发点钱、送点粮等人为的想象中。为此,我办专门出台了《市扶贫系统政务宣传考评办法》,利用全市的资源,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在各大媒体全面开展宣传攻势。让扶贫工作众人参与、人人皆知。

各县市区在走访中针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也做到了能及时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作出了详细说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初步建立了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市扶贫系统作到了“四抓”:

1、抓学习,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使中心学习组和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化,在单位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本单位建设成学习型机关。

2、抓培训,用专业的技能培养人。业务培训经常化,专业知识熟识化。使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对扶贫政策张口能讲,扶贫业务人人能干。

3、抓宣传,用正确的导向鼓舞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扶贫部门扶贫扶弱、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3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金金”为你整理了这篇扶贫和移民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推进指南和目录编制、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领导,强化思想认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我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切实加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加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使干部职工明确了抓好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明确工作责任

为扎实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年初,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将此项工作纳入了重要日程。明确专人负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制录入,确保及时、规范编报,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主动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2016年度,我局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力度,丰富主动公开信息途径,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宣传栏等,主动公开本局政府信息,积极打造扶贫移民工作阳光政务,扎实推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6年,我局无依申请公开信息受理。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6年,我局信息公开未实行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情况

2016年,我局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申述情况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2016年度,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要求还很远,在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信息的比较少;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性不够。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如对扶贫移民的重大工作部署及进展和完成情况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信息报道不足

七、改进措施

一是结合扶贫移民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切实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4篇

成安镇民政办负责镇扶贫工作、民政、残联、危房改造、退役军人等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扶贫工作:

1、贫困户认定,建立贫困户各类台账;

2、扶贫项目有光伏项目、无土水栽培大棚、冷库、无抗蛋鸡养殖。无土水栽培大棚已收益20万元;冷库项目已建设完成,县扶贫资金未全部拨付到位,现已向县扶贫办提交资金申请;无抗蛋鸡项目手续正在审批中;

3、提高贫困户收入的措施: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每户每年增收6000元;为46户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共计贷款228万元,累计分红43万元。

4、目前,正在建立防贫分类台账,完善6项重点任务清单台账,建立2016年-2020年扶贫专项资金资产资本统计台账,按照扶贫办要求把2018-2019年贫困户收入逐户统计,统计订单种植农户为贫困户增收,帮助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下载扶贫APP,对防贫对象进行救助;

二、民政救助工作:

1、2020年1-2月份新增低保15户 26人,80老龄补贴新增19人,残疾人两补新增     ,孤儿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名,三留守业务办理;

2、对民政服务对象的动态管理,每月5日前统计上报服务对象新增名单、死亡名单;

3、 开展大病医疗救助摸底工作,对本辖区内居民患有大病者进行摸底排查,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防止因病致贫;

4、对疫情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有无发热症状进行摸底排查,按照要求对低保户、特困供养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排查;

三、残联工作:

1、协助残疾人办理残疾证,通知残疾证到期人员办理换证;

2、定期对残疾人进行年检;

3、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

4、协助残疾人申请辅具和无障碍改造;

5、残疾人辅具需求的统计;

四、危房改造:

1、各村房屋鉴定,现已全部完成,正在汇总;

2、符合条件的危房进行危房改造,一户一档;

五、退役军人工作:

1、办理农村60对退役军人补贴;优待证办理。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5篇

(一)城乡低保。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并超过省定贫困线标准。城乡低保金严格按照市局要求统一使用惠农“一本通”系统发放,并做到了按月发放。2020年,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平均补助水平不低于每人每月324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平均补助水平不低于每人每月258元。截止7月底,全区现有城市低保对象330户,499人;农村低保对象户4517户,8553人,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94.49万元,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免费电量电价补贴27.71万元。

(二)特困人员供养。2020年全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9元。截止7月底,全区现有特困分散供养人员1646人,发放供养资金589.27万余元。为全区特困分散供养对象发放免费电量电价补贴8.6万元。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根据自理能力分为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类,分别为每人每年600元、2500元、5000元。其中为1435人发放特困分散供养人员护理费109.09万元。

(三)临时救助。按要求在全区各镇街全面建立了小额临时救助资金审批制度,将临时救助备用金下发至镇街层面,确保救助及时落实,2020年上半年陆续为全区各镇街拨付临时救助资金56万元。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措施的通知》(聊民函〔2020〕17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效率,阶段性将每个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额度提高至不低于5万元,确保疫情期间临时救助工作需要。截止2020年7月初,全区各镇街开展临时救助84户,162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1.62万余元。

二、社会事务、儿童福利兜底脱贫攻坚情况

为切实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区早安排、早部署,扎实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助推脱贫攻坚,确保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准确发放,区民政局及区残联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做到排查到位,确保不虚报、不错报,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衔接到位,做到多部门配合无缝对接;审核到位,符合条件的及时上报,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告知并做好解释;服务到位,方便残疾人就近办理;资金到位,对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按月发放,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截止到7月份,区共有享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3205人,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5574人。2020年1至7月,共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88706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245520元。

我区现有建档立卡孤困儿童335人,其中困境儿童73人,事实无人抚养218人,孤儿44人;留守儿童476人,自2017年截止当前脱贫兜底共发放资金780万元。

三、养老服务兜底攻坚工作

根据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文件规定,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由老年人本人(申请人)或由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提交《老年人补贴申请表》。本人或其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代为申请。镇(街)民政部门审核,区民政局审批后发放。各部门在排查中发现,有一部分符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条件的老年人没有及时申请,区民政局党组经研究决定,民政系统主动作为,由基层民政部门的摸排和申请,酌情给与补发。2020年截止到目前,共新增经济困难老年人331人,共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183万余元(其中补发16.15万元).

四、区慈善总会2020年扶贫救助资金发放情况

1、春节前与区妇联联合开展“把爱带回家”活动,救助全区建档立卡户中困境失亲、留守儿童56名,每名儿童救助900元,共计50400元。

2、2020年春节前夕,由区领导带队分别走访了部分建档立卡中的贫困户,慈善出资3万元。

3、根据区领导批示,支付区卫生健康局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药品资金170166.09元。

4、与团区委共同协商,为爱心众筹平台购买了棉衣、棉被、双人床和衣橱等物品,共支付慈善扶贫资金44.6万元。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6篇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结合湖南省医保局《关于切实落实医保精准扶贫经办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助力我县打赢脱贫攻坚仗。现将2018年度医保扶贫工作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医保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医保中心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安排一名副主任专职负责,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扶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专抓,明确年度工作职责,细化年度工作任务,确保医保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

(一)多措并举促推贫困人员全部参保。经县扶贫办提供建档立卡人数xxx人,经县委、县政府领导,经过多次调度和督查,通过大数据比对,乡镇医保专干专职对扶贫办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民政局、残联确定的贫困人口、其他贫困人口进行核准落实;对户口外迁、死亡、参军、参加职工、学生医保等没法进行登记的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反馈至扶贫办并要求扶贫办对人员信息进行修改更新,确保了贫困人口100%参保且信息数据完整、准确。

(二)进一步完善医保系统功能。鉴于扶贫系统人员动态管理的情况,对超过规定的参保缴费期内新增加的贫困人员为参加当年度医保的情况,医保系统完善了实时人员信息修改、变更等功能,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同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贫困人员住院信息及数据按时传送扶贫办、卫计委、保险公司等业务单位,实行数据共享共用,更好助力扶贫政策落地。

(三)贫困人口参保资助全部到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x人,参保xxxx人,参保率为100%。全县各类资助参保资金总额共xxx万元,且全部归集到县城乡居民医保财政专户,其中扶贫整合资金资助xxx万元,民政资金资助178.53万元,计生65.75万元,参保资助率达67%。

三、精准落实参保贫困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

(一)精准落实住院、大病保险待遇。根据《xxx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xx发[2016]94号)对贫困人口住院报账比率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2018年1-12月,贫困人口住院xxx人次,医疗总费用10897.32万元,医保报销xxx万元(其中提高10%支付771.95万元);贫困人口大病住院1886人次,医疗总费用9674.13万元,医保基金支付4337.15万元,大病保险支付1171.67万元(其中降低50%起付线支付444.11万元)。切切实实的保障贫困人口就医的利益。

(二)精准落实特殊门诊、普通门诊待遇。根据《xx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管理暂行办法》(xx人社发[2017]93号)等文件精神,将43个特殊病种纳入贫困人口保障范围,截止12月,门特使用总人次20408人,总费738.25万元,基金支付600万元。

四、确保贫困人口实现“一站式”就医结算。

(一)明确“一站式”就医结算模式。以xxx的模式为标准,我中心主动向主要分管领导汇报,积极协调扶贫、民政、卫计部门积极开展贫困人口“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工作,并于6月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学习一站式结算模式。

(二)开发并优化“一站式”结算服务方式。按照《关于做好全省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工作的通知》(xx人社发[2018]46号)文件精神,我县积极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政策调研,在现有的医保系统基础上,加快开发“一站式”结算管理系统,增加贫困户“一站式”结算功能。实现大病、民政基本医疗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协同推进“一站式”结算工作。

(三)全面正式启动一站式结算工作,完成一站式结算系统升级改造。结合新田县实际制定下发了《xx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实施方案》(新人社发[2018]23号)。7月30日止,完成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专户的开设;预付金全额归集到位;完成“一站式”结算系统的开发改造,并全面启动运行结算。并在后续的政策落实过程中,针对医保扶贫政策,按照“一站式”结算工作要求,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将住院报销提高10%和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等政策进行系统模块化设置,自动生成结算,通过卫计、民政、扶贫等部门的医疗救助保障资金,完善了“一站式”精准帮扶机制,提高了贫困人口医疗待遇,确保了贫困人员住院医疗扶贫政策落到实处。2018年8-12月份,贫困人口住院完成“一站式”结算xx人次,发生总医疗费用xxx万元,各项扶贫资金支付总额xxx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支付xx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25.36万元,大病支付10.09万元,医院减免金2.71万元,特惠保补偿55.37万元,政府兜底468.64万元),实际报销比率达到90.3%。

五、进一步加大医保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和工作调度

(一)加强宣传,引导参保。通过在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宣传基本医疗、大病、健康扶贫、特殊门诊、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发放宣传资料36万份、设立政策宣传栏、召集贫困户举行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多途径向贫困户宣传城乡医保知识,提高居民对医保政策的认可度,提升参保自觉性。

(二)深入调度,加强评估。我中心为更好的做好扶贫工作,明确一位分管领导及指定专人负责医保扶贫信息报送,建立医保台账,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及时了解医保基金支出的主要趋向,务实基础数据,扎实做好扶贫工作,让每一分医保基金用之于民。

六、存在问题

(一)“一站式”结算管理流程有待规范。今年8月1日起起,我县全面启动实施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结算。明确县域内住院和县域外4类9种大病住院按实际医疗费用的90%予保障,各部门按月结算,年终清算。但相关部门未能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按月结算,导致“一站式”资金正常运转困难。

(二)特殊病种报账存在短板。特殊病种在医保范围内已实行了限额补助,若想达到报账比例78%,建议确定特殊病种总费用后,完成医保补助,由牵头部门向县政府申请进行政府兜底。

(三)资金量大,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卫计、民政、扶贫等部门的医疗救助保障资金都将划入我中心,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建议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避免出现套取医保基金现象。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卫生院、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组成的医疗扶贫政策宣传队,按照靠政策宣传打动人心、靠优质服务温暖人心、靠政策落实赢得人心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将各项医疗扶贫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报销流程、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制度向广大农村群众全面普及。

(二)进一步提高经办服务水平。齐力研读政策,细化报账流程,提升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业务经办效率,争取缩短承诺业务办结时限30%。

(三)全面完成2019年征缴工作。成立征缴工作督查小组,分派十二个乡镇征缴指导人,加大对各个乡镇的指导和督促,层层压实责任,聚力完成2019年度贫困人口全部参保缴费任务。同时,力争2019年度非贫困人口100%参保。

民政扶贫工作总结第7篇

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就是在全面摸清本区贫困状况和准确认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予以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项目扶贫到户,促其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经验的历史总结。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社会救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整体作用,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深入了解乡镇、行政村的贫困现状,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他们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贫困线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而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稳步推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村、队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在衔接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年月日--月日)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3、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4、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先期试点(年月日--月日)

先在区确定的镇北堡镇新华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确定符合实际的到户扶持对象规模;探索促进产业升级和到户扶持紧密结合的扶持项目、环节和措施;探索全面提升被扶持对象发展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福祉的支持项目和措施;测算全区扶贫到户的资金规模。完成试点工作后,分析试点成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一)确定对象规模

试点村在年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中,按15%的比例,确定贫困对象。

(二)识别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年3月10日前完成)

1、户主申请。由农户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审核。

2、民主评议。村民个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在全村张榜公示,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在一定媒体或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4、审批。经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和民政局,扶贫办和民政局在充分沟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在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5、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做到村有册、镇有薄、区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电子档案。

6、信息录入。由扶贫办组织人员于5月底前将先行试点村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7、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扶贫对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镇、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三)完善政策(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先期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的基本要求,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确定识别比例和扶贫与民政救助的比例,研究落实项目资金扶持的保障机制和民政低保的衔接方式,制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方案,召开总结研讨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落实到户资金和政策。一是加大产业扶持。产业项目实施要尽可能的向扶贫开发对象倾斜,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投放、苗木发展等方面优先扶持扶贫户,并提供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技术扶持。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技术力量和农村实用人才、扶贫自愿者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贫困户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自筹资金部分可以用财政资金进行补助;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互助资金组织的推广力度,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要优先提供到户贴息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为扶贫开发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扶持。“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提供资助,优先安排就业。对扶贫对象子女就读中职的实施扶助。五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对象,采用移民扶贫的形式给予帮扶。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项目、人畜饮水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补助。七是加大社会扶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扶贫开发对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计生户、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扶贫办、民政局、两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重点对两类对象的交叉对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平台,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规定进行退保;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停止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和返贫的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并吸纳为扶贫开发对象。

第三阶段:(年月日--月日)

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工作程序按照先期试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月日之前要完成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工作。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年月日--年月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结束后,两镇要对本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扶贫办牵头对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区、银川市扶贫办。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专业性强,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决定成立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马丽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扶贫办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和扶贫开发对象的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政局要积极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贫政策。

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贫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财政局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要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残疾人中的低保户和扶贫对象提供重点帮扶。

各帮扶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帮扶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扶贫户进行帮扶,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两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镇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抓此项工作;每村至少保证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抓好这项工作;镇人民政府要审核各村确定的扶贫对象;搞好本镇的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各村要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组织农户自主申请,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申请内容,确定扶贫对象。在对扶贫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

(二)大力宣传、搞好培训。“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要有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员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同时,要对参与这项工作的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实镇村两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