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15 13:35:09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

第1篇

自理理论中的自理体指能完成自理活动的人;自理总需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理需求而采取的所有活动,包括一般性的自理需要、成长发展的自理需要、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要;自理缺陷理论是指自理体的自理能力小于自理需要时,就会出现缺陷;护理系统学说阐述人出现自理缺陷时的护理活动,包括全补偿系统(患者无自理能力,自理需要全靠护士来满足)、部分补偿系统(患者有能力完成部分自理需要,但另一部分需要由护士来满足)及辅助教育系统(自理需要患者自己能满足,但要护士提供咨询、指导与教育才能完成)。Orem认为:人具有自我照顾的能力、权利和义务,并且通过学习达到自理的需要。护理干预应注重引导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护理实践的目标是协助患者实现自我照顾,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2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WHO规定,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10%,或65岁的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时那么这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我国于1997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口总数2025年将上升到19.6%,2050年将达到顶峰31.1%,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方面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缺乏。截止2008年,我国注册护士1653297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25人。此外我国老年护理起步较晚,很多医学院校至今未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老年护理人才奇缺,而另一方面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越来越多,Orem自理理论正好可以减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护士对个体自理能力和自理需求进行评估,然后帮助老年人自立,既可以节省费用,也可以使老年人早日康复。

2.2老年人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出现老化,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威胁老年人的慢性病不断增加。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其中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5~3倍,达42.5%~52%。这些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给老年人生理、心理、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护理老年患者的时候应评估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从而进行护理,减少医院资源浪费,而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讲,需要借助各种护理系统来进行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疾病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实践证明,防治慢性病最好的医生是患者自己。

2.3家庭结构改变

在我国现阶段,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存在许多“4-2-1”型家庭,即一对年轻的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此外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有逐渐增多趋势,居家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在这种形势下,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重视并强化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还能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3老年人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状态、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有无住过医院等。

3.1年龄因素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调查显示,60~64岁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2%,65岁~69岁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占5.1%,70~74岁的老年人占9.2%,75岁~79岁的老年人占14.3%,80~84岁的老年人占25.6%,85岁~89岁的老年人占35.6%,9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50%。

3.2性别因素

文献报道,男性老年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比例占7.7%,女性老年人中占10.2%,女性不能自理比例比男性高出近1/3,女性老年人占全部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58%,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弱于男性。

3.3婚姻状况与居住状态

有配偶者生活自理能力好于无配偶者;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好于独居者。

3.4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

文化程度高及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于文化程度低及收入较低的老年人。

3.5心理因素

老年人因退休、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加上体弱多病、丧偶、亲朋好友离世、家庭矛盾等生活事件影响,常出现焦虑,孤独,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许多负性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态度,使自理意愿下降,自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3.6疾病因素

老年人的患病情况、患慢性病的种类数对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影响。林红等研究显示,随着患慢性病种类数的增加,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以心脑血管病导致的功能障碍作用最强,其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3.7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人及社会应尊重、关心老年人,应支持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充分发挥老年人对社会的作用,有利于老年人重拾信心,增强自我概念,提高自我效能,促进身心健康。此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间存在一定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经济补助、教育、环境、医疗保健等多渠道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4Orem自理理论

在我国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戴莉等研究显示,应用Orem自理理论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缩短住院日,并使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傅红飞研究显示,Orem自理模式能提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李静研究显示,Orem自理理论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李彩云等研究显示,Orem自理理论能提高脑梗死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汪生梅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Orem自理理论能使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5小结

第2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年介护;体会;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6-0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我国的邻邦日本在老年福利及设施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学习和借鉴日本老年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本人有幸参加了2011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的“第三届江西省老年介护师资培训班”的赴日研修学习,受益非浅,所见所学所想,感触颇深,下面就本人的几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1 培训概况

1.1 冈山印象及旭川莊概要说明 我们此行培训地是日本冈山旭川莊,是由小儿科医生川崎祐宣先生于1957年4月创建成立的,现已有54年历史,是一所具有80个介护福利设施和民间福利事业的“医疗福利一体化机构”,从幼儿(如:旭川儿童院)到老年人(如:旭川敬老园)都可以利用,开展身心障碍、老年认知症、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高龄老人及在宅服务等各种利用设施及专业化的服务;同时配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培训、研修机构,如我们研修学习地:旭川莊厚生专门学院以及吉井川分院都是日本有名的专业培养介护、看护、精神保健士的专门高等学府。“敬天爱人”是其精神和灵魂。

1.2 培训实习情况 我们此行是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简称JICA)援助,江西省红十字会和日本冈山旭川莊共同联合开展的“老年介护师资培训”项目。JICA是以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开发经济及提高社会福利而实施的国际合作,是日本政府对外援助的一部分,在日培训共为期25天,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三大块:理论讲座、参观见习、实际操作。理论讲座课程主要有:介护概论、老年人福利制度、在宅看护概论、认知症及其介护、老年福利论及福利设施的运营管理问题、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介护福利学援助论、高龄者介护与多职种的团结合作、高龄者福利设施、护士与介护士在临终关怀中的职责、康复概论等等;参观见习内容主要有:旭川庄资料馆、旭川儿童院、旭川敬老园、旭川庄高龄者设施、冈山博爱会病院、诚和敬老院;技能操作练习主要有:移动介护、沐浴清洁介护、穿脱衣介护、排泄介护、预防褥疮、喂食介护、轮椅介护、视障介护等等。

2 学习体会

2.1 日本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老年介护事业的根本保障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超老龄国家,2010年老年人口就已达总人口的23%[1]。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自1963年就先后出台了《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介护保险法》、《国民年金法》四大支柱法律体系从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养老收入等方面给予老年人权益的支持与保障[2]。1987年日本政府又创立通过了“社会福利士及介护福利士”等福利服务行业的专业资格制度,实现了介护专业工作人员职称的制度化。同时它还引进竞争机制,允许民间团体提供多样化的介护服务,扩大了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给被保险人一个自由选择服务的空间,由此,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险模式向以社会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从而减轻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压力。

2.2 介护内容广泛、福利设施先进、充分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 目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在提供老年人福利服务项目内容方面共有3类,①居家服务;②设施服务;③紧贴社区型服务;而“居家服务”又包括:上门介护、上门沐浴介护、上门护理、上门康复、居家疗养管理指导、日托介护、日托康复、暂托生活介护、暂托疗养介护、特定设施入住者生活介护、福利用具出租、特定福利用具出售、住宅改建等13类服务。而“设施服务”则包括:介护老人福利设施(特别养护老人设施)、介护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等三类设施。“紧贴社区型服务”是2005年介护保险制度改革时新增的服务,它包括:夜间应对型上门介护、认知症应对型日托介护、小规模多功能型居家介护、认知症应对型共同生活设施(集体之家)、紧贴社区型特定设施入住者生活介护、紧贴社区型介护老人福利设施入住者生活介护等六类服务[1]。

2.2.1 居住设施 以笔者所见的旭川庄敬老园为例,它是由多个家庭式单元组成的,一进入园区第一感觉就是环境整洁、悠雅、过道宽畅、明亮,各家悬関各具特色,8位老人组成一家,每人都有自己独立居住的私密空间,内有电视机、睡床、衣柜、洗漱池、厕所等个人生活设施,更有家庭聚会式大客厅、大电视机、大餐桌及开放式厨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充满温馨、和谐,房间楼层各通道、卫生间均设有高低不等的各式扶手及无障碍设施,处处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

2.2.2 移动设施 包括适合半自理、不能自理等各种老年人、残障人的各式轮椅,变换器、步行器、助行拐杖等移动设施样式百变,应有尽有,功能齐全,移行便捷,同时还有帮助介护士省力的移动用升降器,设施考虑非常科学周到。

2.2.3 沐浴设施 日本是一个爱干净的民族,自古就有泡澡的风俗习惯,而且法律也规定在养老院的老人,每周泡澡不得少于2次,以维护老人的人权与尊严。因此,在旭川庄各式洗澡泡澡的沐浴设施是即多又先进,有坐式、升降椅式、滑轮式、升降浴缸式、泡泡按摩式等等,手指一按开关就会自动化搞定,满足了不同老人的清洁舒适需求,即方便又省力。

2.2.4 排泄设施 为了应对各式排泄障碍的老人,敬老院备有多种排便器具:如有普通坐式、移动坐式、躺卧式、纸尿裤式等等,以方便各类老人的不同使用。

2.2.5 生活设施 餐厅厨房备有各种形状、功能齐全、便于坐不稳的老人固定身体吃饭用的桌子、椅子,方便手残障者用的匙子、筷子、梳子等日常生活用具,可自行调节高低并配有紧急呼叫装置的睡床等等,所有设施均充分考虑安全和发挥老人的残存功能,实现正常人的生活。

2.2.6 运动康复设施 每层南北单元之间都设有适合老年人、残障人群体活动的区域和配备运动康复器械设施,如练习走路的平衡杆、阶梯训练台,练习手指功能与灵活性的磨砂台、体疗床,同时会定期组织推送老人在活动区或户外开展群体性的运动游戏活动,如插花、画画、赏花、丢沙包、滚球等等,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愉悦身心,实现自我。

2.3 介护福利士“敬天爱人”精神高尚、理念先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重人的尊严。

3 结语

现在起至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做好应对老龄化准备工作的关键时期。重视预防,重视家庭和社区,政府介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可持续的养老体制,完善老年介护服务体系,为广大居家养老的社区家庭提供各式生活服务,贯彻国家十七大方针精神,保障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营造健康积极的老龄化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江草,安彦.老年人介护概论[M].日本:社会福祉法人旭川庄,2011.

第3篇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老干部保健科治疗的轻、中、重期老年痴呆症患者80例,均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根据患者不同程度进行的综合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

结果:对于轻度患者,两组护理后MMSE、ADL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中、重度患者,观察组护理后MMSE、ADL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MMSE、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

结论:综合的责任制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中、重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 责任制 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28

Clinical responsibility dementia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u Zongxia Liu Xiaoyan Lu Huaimei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are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care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dementia retirement.

Methods: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Light Health Division veteran hospital treatment, moderate and severe dementia of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equal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patient using a different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covery.

Result:For patients with mild,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MSE, ADL scor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a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or the latter, the sever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e MMSE, AD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MMSE, 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reatment (P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accountability,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weight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the exact effect, should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ccountability Integrated car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老年痴呆症经常发生在50岁以后人群中,老年痴呆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老年生活,给社会与家庭经济带来了困难。患者患病后会出现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 [1]。本文研究着重研究80例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老干部保健科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80例,其中轻度患者20例,中度患者50例,重度患者10例,所有患者中女60例,男20例,平均年龄68.34±10.25岁,平均病程4.45±2.34年,患者文化程度文盲20例,小学以下30例,中学3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美国NINDS―ADRDA标准诊断 [2],临床早期表现为记忆力衰退、穿衣困难、不记得亲友面貌,重度患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无严重身体躯干疾病。将患者均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后采用不用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护理:对患者进行分析和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常识、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五方面训练,训练护理过程统一由护理人员进行。观察组护理:①分责任制安排护理:将40例患者分成轻、中、重三小组,每组由不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每小组安排3名护士,组长负责监督护理到位情况;②根据病情情况制定护理内容: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对轻度患者安排其加强身体锻炼,对患者演示一些复杂图片、实物,对常用单词作归纳和分类,对患者进行提问并要求其作答。对中、重度患者合理安排常识问题,一对一智力问答,对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加强休息,用脑适量;③心理护理:在患者清醒、意识清晰时,微笑解释所患病情,并告知患者不必紧张,对焦虑与抑郁的患者与其耐心的沟通,使患者了解病情并积极战胜它;④生活护理:对轻度患者在生活上嘱咐患者注意多参加一些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与朋友广泛的交流,对中、重度患者照顾其生活起居,提高功能训练强度,以尽快达到护理效果,防止病情恶化。护理三个月后观察护理效果。

1.3 疗效判断。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价,量表一共有5个认知功能能力,满分为30分,分数越低表明痴呆情况越严重,划分是否痴呆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因此如果老年人是文盲又小于17分、小学又小于20分、中学以上又小于24分,则为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ADL评分,满分为100分,日常不能自理完全依赖分值为0-20分,重度依赖为25-45分,轻、中度为75-95、50-70分 [3]。

1.4 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或X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比较。对于轻度患者,两组护理后MMSE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中、重度患者,观察组护理后MMSE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各程度患者MMSE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两者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见下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各程度患者ADL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步入高龄化阶段,老年痴呆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4,5]。解决老年痴呆症带来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预防,临床来看,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病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要大一些,控制好“三高”,对预防老年痴呆有利 [6]。在进行老年痴呆治疗的同时,人们往往会忽略老年痴呆的护理,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这一误区导致了患者病情的恶化,有研究资料显示,控制老年痴呆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大脑功能锻炼,保证睡眠时间等护理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社会对于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缺少关爱,尤其是对丧偶老人,关怀程度更是不够,由于现在我国社会环境情况,老年患者子女多不在身边,家人不能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沟通交流,这对于临床的护理人员护理要求又进一步提高了要求。

老年痴呆症症状表现根据患病程度不同有所不同,早期表现为轻度语言功能受损,中期表现为记忆力严重丧失,重度期患者更为严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本文采用有责任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40例患者,轻、中、重度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综合的责任制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中、重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然而,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还是需要积极进行组织研究,以期取得更好更佳的护理效果,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兰燕.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J].医学信息,2014,27(3):387-387

[2] 李春利,陈艳.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6):1182-1183,1184

[3] 孙丽.ADL、MMSE、GDS量表在老年患者入院评估中的联合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53-54

[4] 吕海兵.中医药分型论治老年痴呆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09-1210

第4篇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干预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 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 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 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 ?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 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 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 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 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 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 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 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 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 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 卢少萍,符 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4] 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58-59

第5篇

方法: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及收缩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联合护理后,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降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29-01

本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对其降压效果影响,为临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其中男性患者为46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在61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4±1.04岁,患者病程在3至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64±1.38年,分级情况:I级高血压患者为51例、II级高血压患者为11例、III级高血压患者为4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66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病程、分级情况、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1]。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及收缩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威胁其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于家中自行服用降压药进行血压控制,因此社区护理将对高血压患者临床降压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2]。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①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因此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适当增强患者抗争病魔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②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对临床降压疗效的影响效果,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③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给予充足睡眠[3];④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运动,从而提高身体机能抵抗力,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血液循环;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以低盐、低脂为饮食原则,每天进食食盐不应超过6克,适当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给予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忌烟酒、暴饮暴食、辛辣刺激等不良饮食习惯,可适量饮茶[4]。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联合护理后,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士翠,付菱.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2):1114-1115

[2]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01):34-36

第6篇

【关键词】 脑梗塞;老年;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8-01 

目前,老年性脑梗塞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脑动脉管腔狭窄,多种因素都可促使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加重动脉狭窄,导致动脉阻塞,引发神经功能障碍[1]。老年性脑梗塞多发于60~90岁的老年群体,且多数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诱发因素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40例老年性脑梗塞实施优质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入选患者具备老年性脑梗塞的典型体征及症状,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25±1.7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82±2.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大部分患者面对突发性脑梗塞的发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一时很难接受,再之,老年人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相对陌生,非常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期间,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有效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 

1.2.2 环境护理 为确保患者可以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对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并保证病房内具有相对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光线条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适当的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从而使患者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感。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病房内部物品的整齐,确保地面平坦,避免老年患者出现意外情况,从而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 康复训练 脑梗塞患者病后通常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加重家庭负担。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包括穿衣、洗脸、进食等。需保证患者所穿衣服简单、宽大;穿衣时,按照先患侧、后健侧的顺序进行。洗脸,开始需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洗漱,待逐步适应后鼓励其用患侧肢体协助进行洗漱。此外,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四肢的关节拉伸训练等。在康复训练期间,要指导患者调整好自身的生物钟,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开展康复锻炼。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协助行动不便或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发放写有主治医生联系方式的卡片,出院后,对床单等患者接触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情况,采用专业化的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表进行评分[3],内容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用厕、转移、移动、上楼梯,总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越高。100分表示 患者的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75~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轻度缺陷;50~7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中度缺陷;25~49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缺陷;0~2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非常严重的缺陷。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10个问题,具体内容医院卫生、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医疗效果、护理措施、投诉服务、家属服务、医生服务、收费情况、就医流程;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机体机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更需实施全方位的优质康复护理[4]。 

优质康复护理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注重患者的中心地位,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专业知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护理的局限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进步。康复护理分别从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开展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环境干预旨在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康复训练能够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为功能恢复提供有利基础,减少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受限等后遗症的发生;出院指导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防范日常危险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43-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特点为病程较长,患者进行治疗时见效慢,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对社会以及家庭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较为有效的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2]。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从而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效果,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按照随机的方式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研究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在61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0.4岁,病程在2年至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9±0.8年;对照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7例,年龄在60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0.5岁,病程在3年至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7±0.6年。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高血压疾病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包括临床用药治疗,每日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等。研究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治疗以及生活习惯指导等;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

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组别例数血压观察前观察后研究组30例舒张压97.6±14.3mmHg80.2±10.6mmHg收缩压160.5±10.2mmHg127.1±10.2mmHg对照组30例舒张压96.9±15.1mmHg89.8±11.9mmHg收缩压161.0±10.4mmHg141.4±11.7mmHgP值0.05 由表1可知,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压改善更为明显,P

3 讨论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显著下降,因此更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且由于高血压疾病由于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治疗的必要性,并为患者耐心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给予患者适当的自信心,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其接受治疗,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以低盐、低脂肪为主[3],严格控制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大于5克,并注意进食新鲜蔬菜及水果,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及膳食纤维。严禁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出现长期过度疲劳以及紧张的生活状态。鼓励患者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且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幅度不宜剧烈,如慢跑、太极拳等,从而增强患者身体抵抗力,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莹,王金萍.老年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4(9):86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