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合集7篇)

时间:2024-03-27 10:32:40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1篇

【关键词】老年 精神病人 冠心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80-01

我科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名合并冠心病的老年精神病人入院调查及查体结果分析,发现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了解很少,加上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发作期间因受精神症状支配,不配合饮食,且拒绝药物治疗,极易导致原有症状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精神病合并冠心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31例均为近2年来住院病人,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60~73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24例,心绞痛型7型,其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

1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确定健康教育方式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并查阅门诊病历,对照本次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书面、卡片与口头讲解、提问、讨论、自学等。

2 加强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处于精神疾病发作期及对自己所患疾病相知甚少,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心神不定,易怒,睡眠明显减少,情绪低落等,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尤其是老年患者,常有着恐慌心理,非常担忧自己的冠心病复发,担心突然病情发作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对医生的治疗措施形成依赖性,不相信其他医生的治疗方案。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预防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以主动热情、诚挚温和的态度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治疗、护理、饮食方面的相关要求,不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

3 确保治疗及时到位

有的病人因为受精神疾病的影响,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药物治疗,经常藏药。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故做好服药工作很重要,关系到他们病情的稳定。首先,按序服药,请依从性好配合服药者起表率作用,将服药困难者留在最后服,服后检查口腔、舌下,证明咽下后方可离开。其次,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如尿潴留、便秘、性低血压等,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耐心解释,不要影响他们的情绪加重对服药的抗拒。对于不合作的病人应耐心细致的讲解已取得配合,必要时给予强迫治疗,以保持医嘱的顺利执行,从而较好的控制病情。

4 加强饮食和运动的护理

冠心病人应进行适量锻炼,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但遇天气变化时,应在室内活动。运动因人而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合理搭配膳食,控制体重,因肥胖可以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提倡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应坚持低盐、低糖、低脂、低刺激饮食,过多摄入高脂饮食,对于冠心病是大忌,应避免进食过多动物性脂肪或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5 睡眠及休息的护理

对患者讲解合理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满足患者不违反原则的睡眠习惯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

6 加强卫生宣教

病人出院后康复训练的继续,家属的配合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如生活日程的安排,按时服用维持药量等。用简单易懂的话对病人及家属讲解精神疾病及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以及诱发因素,能有助于科学安排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以及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与恢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护理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精神衰退状态,常常忽视自己的躯体健康状况,不能主动及时的要求治疗,在加上长期服用精神疾病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猝死的风险[1]。临床实践证明,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疾病进行护理,是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猝死风险的关键。我院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护理,4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6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病程在2年至36年之间,平均病程9年,46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2躯体疾病

4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3例,癫痫患者1例,脑梗塞患者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脂症患者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2例,尿路感染患者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4例,患有3种疾病以上的患者1例,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

对合并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应与其沟通,沟通时要有耐心,语气温柔和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给予患者多一些的关怀和体贴,使患者消除对护理人员的戒备心理,避免被害妄想泛化到护理人员身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

1.3.2对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躯体疾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精神严重衰退,认知功能存在严重障碍,缺乏对躯体疾病进行治疗的意识。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主动检测患者的血压,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防止患者出现情绪激烈的情况,以免因情绪激动引发高血压[3]。对于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在饮食上护理人员应控制其摄入盐和脂肪的量,多给患者食用一些纤维食物、水果等,预防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同时,还要鼓励患者做一些有氧运动,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及时督促其服用药物,并观察服用药物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

1.3.3对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对于并发糖尿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先应对其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家属送来的食物进行检测,在护理人员的督促下定量进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密切关注患者血糖的变化和胰岛素的使用,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的状况。

1.3.4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数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主动求医的医师,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主动关心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只要患者的需求是合理的就尽量满足,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夜间加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保持患者病房内的卫生,对于身体不灵活的患者,应在病房内放置高度相对较低的床铺,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无水痕,避免患者滑倒。注意加强患者自身的卫生状况,洗澡时应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搀扶陪同。此外还要加强病房内危险物品的管理,如打火机等危险物品,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安全。 结果

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护理的4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患者接受护理一段时间后,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6例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n,%)

时间

例数

精神疾病临床症状

躯体疾病临床症状

护理前

46

严重

严重

护理后

46

明显改善

明显改善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该病具有病程多迁移、易复发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群体大部分为老年人,中年人也比较常见。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本身的精神状态很差,在加上患有躯体疾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感情冷漠、行为减退、自理能力差等症状,同时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类的药物和躯体疾病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患者的免疫力,使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明显大于年轻患者[5]。

我院本次对4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一段时间后,46例患者的躯体疾病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疾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躯体疾病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各医院的精神科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元珍.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调查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3,02(12):57+60.

[2]王福英.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的护理对策[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4(11):121.

[3]杨雪,王朔.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3,03(04):30-31.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9-01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进入医院以后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使病人明确自己特定疾病的护理过程,医患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的质量效果。尤其是老年精神病复杂多样,有的病人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出现意识障碍或痴呆状态。有的病人与身体功能相关,出现食欲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全身衰竭导致死亡。老年精神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变化无常。很多病人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肺气肿、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精神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老年精神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患者本人而且涉及到患者家属,陪护等任何参与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

2 健康教育方式

对健康教育对象可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如口头讲解,病区宣传栏。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知识水平的不同,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护理,缩短治疗时间,提前进入康复阶段。

3 老年精神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实施

3.1 老年精神病人体质较差、抵抗疾病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容易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情、性格改变、不易合作。对药物敏感且易产生药物副反应,常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给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老年精神病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2 老年精神疾病多由脑功能的退化引起,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或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充实病房生活。既可以激活大脑功能、防治脑功能退化,又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滋长和驱散患者心头忧郁与烦闷。

3.3 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情感脆弱、幼稚孤独、恐惧感、猜疑心等情况,对他们的称呼要保持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必要时多重复几次。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多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

3.4 老年精神病人容易产生肺气肿、冠心病、偏瘫等严重的并发症,要注意加强躯体疾病护理。特别是病人吃饭时,严加管理,密切观察,防止呛咳吸入食物或水分,引起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局部按摩,防止褥疮,多改变或增加户外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5 老年精神病人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减退,容易走失 护理人员对走失高危人员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特别关注,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的行为动向,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如需离开必须有专人陪伴。

3.6 对老年精神病人要随时看管和照顾,并要关心、体贴,做好思想工作 不要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使病人产生猜疑,使精神受刺激而导致发病。要严密观察发病的诱因和先兆。一旦发现有发病可能,就要做好预防工作,可给予镇静药。对狂躁的病人要随时跟随保护,及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防止自伤和伤人。

3.7 老年精神病人服药时。应现场监督病人服药,防止病人将药物含在舌下及口腔的两颊部,过后将药吐掉。

3.8 加强老年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适当给以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拒食者要劝其进食,食欲旺盛者要适当限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质软易消化的为主,不要吃带骨刺的食物。同时,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产生误咽或呃逆。

3.9 搞好老年精神病人的个人卫生,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应耐心协助,定期为病人洗澡、更衣和理发,帮助病人洗脸、漱口、梳头等。注意防止病人受凉,随着天气的变化,给病人适时加衣、盖被。被子要经常晾晒,室内空气要流通。定时诱导病人大、小便,并观察便形,掌握次数。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4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 老年病人;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年化,老年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从广义上讲,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障碍的总称。然而,由于这些障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经常不能被识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这些老年人的预后,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近年来,本科对入住老年精神障碍病人除尊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还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109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小学以上。3)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60-69岁88例,70-80岁21例。

1.2 方法 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L-30)[1]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1]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1.3 干预方法

1.3.1 支持性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安慰、启发、鼓励、保证、暗示、督导等方法,采用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时间为12周,每次30分钟。

1.3.2 全程给予健康教育 根据《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2]依不同阶段自编表格式健康教育方法和计划,内容包括疾病认识、易发生的危害行为、药物副反应、饮食及睡眠、自我缺陷、社会功能、用药及复杂情况等。时间为12周,每周评定1次。

1.3.3 自护训练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两方面,采用娱乐,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适当活动,人际交往训练等方式,每天上下午各练30分钟,时间为12周。

1.3.4 其他 1)力争满足其合理要求。2)加强安全护理、安全检查、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3)转移注意力。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病情总估计均明显下降,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生活质量 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等评价[3]。老年期精神障碍更应着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及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另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3.2 影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状态与之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或功能残缺,多种药物治疗,社会功能损害,还有患者的职业,住院时间、病程、经济状况、个性特征、文化程度,所以对住院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将护理干预整合到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74)包括客观生活质量评价和物质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分四个维度(躯干功能、心里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1]。

3.3 老年患者的特点 年龄的增长、体质差、抵抗力低、生理上的衰老,躯体疾病以及退休、丧偶、孤独、经济困难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合并症。因此,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显得更为重要。

3.4 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显示:通过12周的治疗,患者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上效果更明显,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行为医学编辑部,2001,10(特刊):74-168.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79-02

对于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人们普遍担心的是肿瘤和心血管病,然而肺炎的病死率却依然很高。据北京医院的统计资料表明:80岁以上老人,肺炎为第一死因;90岁以上的死者中有一半死于肺炎。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老年肺炎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本院老年精神病房住院老年肺炎患者48例,年龄52~91岁(平均68岁),其中男39例(81.3%),女9例(18.7%)。病程6~25年。治疗时间最短14天,最长40天,平均治疗时间27天。所有的患者观察以下指标: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诱因和吸烟史;②临床表现和检查: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或CT片;③治疗与转归:抗感染药物及综合治疗、疗程及转归、住院天数等。对以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无明显诱因25例;发热:高热7例,低热38例,无发热的3例;无呼吸道症状的11例;无肺部体征的24例;合并基础疾病的40例,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29例;出现并发症的10例。

2.2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3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38例;②胸部X线或CT片:大多呈支气管肺炎改变42例及间质性肺炎4例;合并胸腔积液的7例;双肺感染的18例。

2.3 住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转归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2周左右,胸片2周内完全消散者10例,4周消散者24例,40天消散者8例有少数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无异常,但肺部感染灶的影像学检查一直未吸收,并持续到出院。

3 讨论

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肺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及抗精神病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3.1 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

3.1.1呼吸系统老化:老年人随着身体的老化,纤毛逐渐受损,弹性变得较差,黏膜腺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也有些退化,这些变化都会减低清除呼吸道的能力;有效咳嗽也变少,使呼吸道更易受到感染及其他问题的伤害。

3.1.2 老年精神病病人住院时间长,少则3个月,多则十几年,这些病人的特点是: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缺少应有的主诉,生活被动、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引发感染。

3.1.3 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室内外温差大,骤冷骤热使老年人难以适应。

3.1.4 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除咳嗽、咳痰等常见症状外,寒战、高热比较少见。

3.1.5 由于老年肺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及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明显削弱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3.2 治疗的副反应。在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导致院内肺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过度镇静作用(氯氮平、氯丙嗪),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使正常的呼吸道生理防御机能下降。[1]当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唾液增多(据报道氯氮平引起流涎者占64.3%)、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等副作用。[1]当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或进食、饮水易发生呛咳而致口腔分泌物或胃返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2]

4 护理

4.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搞好继续教育:精神科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科理论知识,还应拓宽知识面,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去除潜在感染因素,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对精神症状重、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确切诉说病情的病人,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是预防自身感染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措施。②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观察、认真对待病人的每一个主诉,仔细分析观察到的每一个症状和体征,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深,应督促病人采用侧卧位,协助病人清除口内分泌物,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4.2 切断感染途径,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改善卫生条件,保持病区内清洁,创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同时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切断各种感染途径,预防各类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4.3 积极治疗精神疾病是减少精神病病人院内感染的关键:精神病病人因思维、情感、行为异常、缺少主诉、治疗不合作、管理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快改善精神症状,使病人恢复正常理念,配合医疗护理,服从管理,则大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4 吸入性肺炎排痰护理: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排痰护理与病人尤其重要。不恰当的可能增加误吸和反流的概率,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与发展。睡眠时采取头稍高的右侧卧位或半侧卧位,以避免口腔分泌物倒流入气道内。

4.4.1 引流:护士将患者床头摇高30°~50°,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检查皮肤受压情况,这样不仅可预防褥疮发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

4.4.2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对咳嗽无力的病人,协助拍背。拍背的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5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3] 。

4.4.3 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上药液经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振荡,使液体成为细微雾滴,药液随患者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抗菌、消炎、解痉、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4.4.4 不能排痰的老年人,可实施气道内吸痰,并注意痰液引出的量、颜色和性质的变化。定时评估肺部呼吸音,并根据胸部X线片和痰鸣音的部位,确定引流的方向,借重力因素,取患处在上的促进痰液引流。

4.5 吸氧: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肺功能差,多数对缺氧不敏感,慢性缺氧易造成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曾患有肺心病病人吸氧,一般主张氧流量为2L/min,

4.6 舒适和安全护理:老年肺炎病人起病隐匿,急性期要保持卧床休息。安排清静的休息环境,保持情绪稳定,被子不宜过重,以免影响呼吸。护理人员做到“三轻”,限制探视。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内衣和被褥,定时擦浴,并注意预防感冒。及时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状态选择漱口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饮食,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高热伴烦躁不安者,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摔伤,必要时应用束缚带。持续高热时,要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等变化,以防中毒性肺炎发生。

4.7 心理护理:经过看望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鼓励和安慰病人,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

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做好到稳、准、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赖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4 8 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指导 老年性肺炎预防很关键,冬季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发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治疗,还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另外老年人应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介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要求,指导病人取患侧卧位、卧床时双手上举,置于床垫上,以利于胸部扩张。尽量避免仰卧位,以防误吸。讲解有利于排痰的方法和技巧,如有效咳嗽、咳痰、雾化吸入、引流等。有痰尽量咳出,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痰液突然变黄或痰量突然增加,要警惕病情变化。说明氧疗注意事项和要求,按医嘱要求确定吸氧流量,不得随意调整吸氧流量,宜采取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劝说家人尽量减少探视。要鼓励其自行漱口。

参考文献

[1] 沈渔 主编.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24~934,942

[2] 何礼贤主编.肺部感染性疾病.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29~232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老年精神病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6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86-02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就目前而言,精神分裂症的结局并不理想,单一的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的治疗需求[1]。人性化护理护理以人为本,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有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其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5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CDMD-3的标准。所有患者无严重的躯体疾病,能完成量表的测评,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阳性症状消失,入组时仅以阴性症状为主。排除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排除有严重自杀倾向及癫痫病史者、脑肿瘤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4.8岁。病程1~10年,平均6.2±2.5年,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精神分裂症入院后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均相同,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治疗[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有:①营造文献的医疗分为,合理布局病房,温度和湿度要适宜,色调和谐,在生活上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让患者安心住院[2]。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要耐心、细致、周到。在感情上接受和理解患者,认知倾听患者的主诉,每周开展心理卫生课,讲解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所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方法、疗程及坚持负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帮助患者建立应对心理障碍的方式[3]。每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肯定患者为病情康复所做出的努力,并指导、教会患者在心情烦躁、抑郁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或情绪转移法缓解情绪。④在缓解期多鼓励患者的家属及同事、领导、朋友关心、探望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多获得这种社会支持性感受,以提高患者的支持及应对能力,消除患者的孤独和无助感为原则[8]。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社会技能训练(旨在训练交往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后的认知功能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调查。共包括四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每个项目评分采用5级(1~5级)。认知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包括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护理满意度:从宣教、环境、态度、操作及治疗结果来评价,每个项目满分均为20分,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05±22.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7±18.57(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除了存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外,患者还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具有迁延性、易复发、高致残性疾病等特点,给患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2]。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在满足患者疾病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患者的人格尊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需求,从患者的信念、价值观、情感表达、沟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启发,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被照顾,被重视,缓解了患者因疾病而产生心理障碍。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第7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老年人精神病患者;应用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精神障碍患者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改变为特征,老年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病程慢性迁延,反复发作。有的处于慢性衰退阶段,生活护理繁重,医疗护理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性。因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强化风险,是护理管理的最终目标。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对5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52例做为观察组,男46例,女6例,年龄60~78.平均年龄68.1岁。其中精分45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老年痴呆3例,酒精依赖2例。随机选取同期本科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原因、精神疾病的诊断、躯体疾病的诊断、生活自理能力、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如下。

1.2.1做好入院评估,制定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表,识别高危风险患者。①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入院主诉、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自理程度等。②四防行为评估:自杀、自伤、冲动、外走、伤人毁物、拒食拒药等。根据评估的分值确定评估的级别,根据评估的级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告知家属取得理解支持。对60岁以上,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的患者,嘱其留陪护。

1.2.2履行告知义务 并签订入院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两份,医院及患者近亲属双方各执一份,在精神科病区门前,走廊,餐厅,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精神疾病的常见知识,长期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常用药物的副作用。通过与家属沟通,降低护理风险

1.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和培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反复组织学习新的《精神卫生法》,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医。同时,还学习掌握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还聘请了长年法律顾问进行《医纠纷常见问题的法律分析及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将全布近几年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面剖析。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警示,是为了今后的医疗安全。组织《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的培训考试。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用法律知识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2.4加强病房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

1.2.4.1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如安全管理制度、病区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服药管理制度、保护约束制度等。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定期检查2次/w,检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病区现存的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1.2.4.2抓好护理安全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对四防患者,重点患者24h不离视线,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除生活用品之外,其他刀、剪、金属锐器、打火机和绳索设备等一律不得带入病房。每个病区都安装了监控录像,有专人负责察看录像,不定期随机抽查,察看录像重点时段是清晨,中午,晚夜班,节假日,值班人员是否做到每15min巡视一次病房,每月召开全科室工作人员安全工作总结会。会议主要内容是:①通过监控录像通报病房巡视情况,②核心制度落实情况,③护理工作完成情况,④病员及家属反馈情况,最后由科主任总结,并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的建议,工作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做为评先的依据,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屡教不改的给予罚款。

1.2.4.3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精神卫生法第38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适宜的设施、设备,保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受到伤害,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病房走廊、卫生间、餐厅铺防滑的地砖,并保持清洁干燥,卫生间,走廊有扶手,并有防滑标识,以防摔倒,防烫伤,常规使用床栏,防坠床,为老年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外出检查用的平车,轮椅,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安排就近的病房。

1.2.5观察指标 观察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意外伤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意外伤包括四防(伤人,自伤,毁物,自杀)及跌倒,烫伤,坠床,压疮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采用提问方式获得。

1.3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萎缩和衰退以及各种器质性病变,老年精神障碍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科是易发生意外风险的高发科室,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判断力,诸多环节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相对增加,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76%,意外伤发生率3.84%,患者满意度94.23%,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