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临床中药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25 00:16:33
临床中药学论文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1篇

(1)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临床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科学。(2)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笔者认为中医药理论指导是核心,是灵魂;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一切都无从谈起。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中药在体内发挥最大效用,以确保临床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合理用药的内容,所以定义中合理用药4字足够了,如果要强调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中药临床药学的作用或工作内容。合理用药是中药临床药学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为避免内容重复可以这样定义: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合理使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有人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是临床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称是中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人倾向于后者,既名为中药临床药学,则应重视中医药理论指导,具有独立的研究框架,讲究理、法、方、药,辨证施治,主要研究中药的合理用药问题;中药与西药虽同属疾病预防、治疗的武器,均存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的问题,但其应用指导的理论体系不同,如果把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临床药学的一个分支,沿用西医药理论或诊疗要求来求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在逻辑上说不通;容易给人误导,导致研究走入死胡同。

2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

从古至今,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都是人们不断探索中药临床药学的过程,人们从事中药活动究其根本都是为了中药的合理使用,广义讲都归为中药临床药学的范畴。由于中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其研究工作较为复杂,难度较大,目前真正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均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2.1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如果不遵守此原则,就会犯大错误。以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人参为例。各高校《中药学》教材都把人参归入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参就应读懂《神农本草经》,就应参悟仲景立方之法。本经记载,人参主补五脏,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仲景《伤寒论》中,用人参的小柴胡汤、炙甘草汤等15个方中,皆因汗、吐、下之后,亡其津液,取其甘寒以救阴也。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用人参。人参生上党山谷,背阳向阴,其质柔润多液,置于日中一晒便变色,证明其为阴药无疑。栽培者也用北坡之地用棚遮阴方能成功。人参应为补阴药,并非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应用人参产生的很多不良反应多数是由使用不当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反以人参为害。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人参,中药临床药学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如果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人参就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发生。2.2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明确提出“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发展方向。中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由于认识不统一,方向不明确,行业和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人才缺乏,经费投入少,发展极为缓慢。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刻苦钻研中医药理论,使用每味中药得心应手,所有问题迎刃而解。2.3在质量保证、辨证立法准确、选药得当、组方合理的前提下,用量的适当与否决定疗效。古代医家对于药物用量十分谨慎,并根据在临床用药中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常用中药的起始剂量和最大用药量,在现行药典、地方标准和教科书中也规定了常用中药的一日用量。但部分医家总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规定用量限制了中医用药的灵活化裁,许多病症不用重剂不能疗重病,有用200g黄芪治重症肌无力,用黄连100g治糖尿病者;有的认为当代人耐药性强,强调现在药品质量不好;认为现行的中药常用剂量,仅从保障用药的安全性考虑,且受传统思想影响及条件所限,大多数中药及处方量的量效关系,未经过严谨的试验研究与大样本的验证,多以个人经验或个案经过归纳而载于文献中,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局限性,故对典籍、教科书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在没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遵循药典。2.4患者个体差异与用药依从性:患者个体禀赋不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和耐受性也不同。且人有男、女、老、幼不同。故用药后的疗效或副反应则不完全一样。加之,有的患者不按医嘱用药,或随意加大、减少剂量,或不按疗程用药,或不按规定服用方法使用等时有发生。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以处方为准。

3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2篇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治疾病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侧重于以患者为中心研究药物与人的关系。自20世纪50~60年代出现后,通过长期的药学实践和不断创新,使得临床药学服务获得突破进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随着其深入发展,药学服务质量评价成为重要议题。1993年美国临床药学协会(AmericanCollegeofClinicalPharmacy,ACCP)设计了用于临床药师日常工作评估的经典模板,从9个方面规定了临床药师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几乎覆盖了临床药师的全部工作内容。其中,前4部分概括了从选择合适药物到制订合理方案,再到监测治疗效果的药物治疗全过程;后5部分则规定了临床药师在药物评价、用药教育、药学信息收集和药学交流方面的工作内容。美国临床药学会认为,此模板不仅能够促进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普遍提高,而且能够用来引导临床药学研究项目的发展方向,还能够以简单、灵活且统一的评价工具促进临床药学服务评价的效率。

2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特殊内容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临床药学的蓬勃发展,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起步。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发展至今,无论是医院处方点评、药学查房、用药教育,还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中药临床药学均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中药的疗效评价及质量控制较为复杂,指导其合理应用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也未完全阐明,使得中药临床药学难以沿着西药临床药学的路径深入发展,并且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因此,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须根植于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在理清中药治疗学特点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国内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现状,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面临以下特殊情况:

2.1合理治疗方案的多样性

由于中药的多功效、复方配伍、药材选用及剂型选择方面的原因,对于特定患者的疾病,具有多种合理的备选治疗方案。其一,相同性效或相似性效特征的中药很多,中医师的处方选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随着复方配伍进一步增强。其二,中医讲究师承和学术流派,不同中医师很可能对同样的病症开出不同的合理处方,均可获效。其三,配伍组方的过程还会受到医师对于药材质量、药材安全性、药物喜好等方面的影响。其四,各种民间验方的存在。综上,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灵活性较为突出,“同病异治”特色突出。如此之广的治疗思维,为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的规范化带来难度。

2.2临床用法用量的多变性

中药是多种功效并具的复杂药物,根据不同治疗目的可选择相应的用法和用量。例如,桂枝在桂枝汤中用于调和营卫,而在苓桂术甘汤中则用于温阳散寒;0.9~1.5g的红花在补益剂中用于调养气血,而12~15g则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1~5g大黄具有常规的致泻作用,而0.3g口服则表现出止泻作用。此外,还有先煎、后下、单煎,以及近年的配方颗粒等,均体现了中药用法用量的多变性。理论上讲,任何药物在不同复方或不同医生使用时均无恒定用量,根据患者机体状态和当下病情需要的来加减,也是中药治疗的特色之一。所以,与西药用法用量的精确化趋势相比较,中药用法用量的统一规定有些困难。

2.3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中药质量管控

虽然中药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正逐渐得到现代科学的阐释,但现有已知的内容仍然只占一部分。不仅组分疗效无法与原有饮片等同,指导有效成分直接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也尚未成熟。所以,目前治疗仍然是以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为主,而采用精确化学手段进行的疗效解释和质量管控容易“顾此失彼”。大部分情形下,既难以证实“此”成分含量高的中药具有更好质量,也无法证伪“彼”成分含量低的中药具有更低疗效,而近些年不断涌现出的新成分和新活性更是使这种复杂情况雪上加霜。因此,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估,阻碍了中药沿着化学药物的道路深入发展。所以,传统中医药指导理论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回归也十分重要。

2.4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情形日益增加

非处方药制度的发展和大量有效便捷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上市,催生了患者广泛使用非处方中成药的心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中成药由西医师开具。据统计,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比例,最高为91%,最低也有67%。而大部分西医师未系统接受中医学和中药学相关教育,对辨证施治、治则治法、复方配伍了解较少,也缺少中药药物警戒理念。因此,临床处方用药时容易造成药证不符、失当配伍、超剂量使用等问题。所以,对于临床中药师,尤其是在综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临床中药师来说,开展针对西医师的中药合理用药教育十分重要。

2.5中药现代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存在障碍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阐释中医药理论实质、寻找中药有效成分、解读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可喜成果。但是,怎样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向临床转化,怎样开展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的科学研究,此类问题仍未解决。所以,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还需辨证地看待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的关系,既要保证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指导中药临床使用时的主导地位,并不断地去粗取精;又要尝试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指导临床的有效信息,并不断地去伪存真。有学者认为,中医师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更为熟悉,临床药师不易干预,而现代研究可能是医药结合的主要切入点。

3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设想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评价作用,应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评价研究。对比ACCP的临床药学服务内容模板,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也基本涉及药学服务、药物监测、用药教育等诸多方面,其质量评价也可从这些方面展开,但需要调整增加中药临床药学的特殊内容。例如中药材质量的管控、强调辨证论治在处方遣药中的主导地位、关注无指征滥用补益剂等,构成了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的特色。结合国内学术界一般认识,在ACCP的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评价模板基础上,笔者系统分析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特点,细化了临床药学各环节面临的特殊问题(表1),初步构建了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用此评价体系,可以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可进一步形成细化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4讨论

经过多年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借鉴,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已经起步并逐渐步入正轨,与此相应,中药临床药学应运而生。理论上讲,中、西药临床药学的目的均是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和有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西临床药师,均应尽可能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与医生、护士一起组成个体化用药团队。但是,现阶段的中药临床药学发展显然较为缓慢。例如,

(1)在理论基础上,西药临床药学是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治疗学、药代动力学等药物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发展,每一学科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均可以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而中药临床药学更像是中医药医疗体系与现代临床药学的“组合体”,学科体系和知识范畴有待进一步完善。

(2)在日常工作上,中药合理使用似乎不如抗菌药、麻醉和等的合理使用更受重视,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机会和频率也较小,在药历书写、治疗指南学习、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工作也较为初步。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3篇

教学过程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尽如人意,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机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1.1传统讲授法发蒙解惑传统讲授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可控性,课堂传授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特点,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学生在临床中药学开课时,对许多中医术语尚不熟悉,专业背景较为薄弱,对中医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尚处于蒙昧状态,因此对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作为获得教学效果的主体,对传统教学法的接受度较高,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师的专业熏陶,达到中医专业的启蒙效果。

1.2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激发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恰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助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在对一系列药物有理论上的认识前提上,配合饮片实物教学,认药的同时,提示药物形、质、色、味特点与其功效主治之间的联系。有研究亦指出学生普遍对中药实训教学反馈情况良好,满意度较高。

1.3PBL病例教学法践行真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问题中去,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医学教育中,PBL病例教学可以围绕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完整的临床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途径。PBL病例教学法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相契合,是符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2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4篇

1.1中药临床药学的内涵

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患者的状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2]。中药师是实践和发展中药临床药学的主力军,因此中药师应该尽快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中实践、应用其学科方法和内容。我院中药师在完成中药调剂工作之余,在此方面有所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2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必要性

中药临床药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这门学科却是围绕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而进行现代研究的依据。不仅可以促进中药学的不断发展,而且将新的中药学研究成果及时向医师传达,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中药学服务。这就需要临床中药师熟练掌握这门学科,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合理的指导和咨询服务。而且在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用药咨询更是十分必要,中药师可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迫切要求得到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中药师通过补充中医理论等临床知识,可以完成中药咨询等工作,满足患者的需求。我院中药师开展了中药咨询、中药干预、中药处方点评分析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听取中医师的建议,向中医师学习相关临床知识。长此以往,临床中药师逐渐被中医师所接受,同时也提高了中药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中药师的沟通和应急的能力。一方面,满足了患者对用药咨询的需求,受到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另一方面,提升了中药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所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里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具有可行性、重要性及必要性。

2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

2.1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任务

中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4个方面:审核处方;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物信息;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测;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物咨询[4]。我院中药师对中药处方进行审核和查对,发现药品用量过大、用法不清等现象时,会及时与中医师沟通,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对处方进行修改;如出现用药错误和配伍禁忌,会请中医师重新开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对于需要先煎、包煎等特殊处理的中药,中药师会特别提醒患者注意煎法等事项,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我们为每位患者提供用药告知单,详细介绍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煎药步骤等事项,并留有中药师的联系电话,确保患者在用药全程遇到问题时可以咨询。中药师干预的处方问题、患者的咨询等及时记录,并每月汇总、分析上报院部。目前,我院中药师初步开展了门诊患者的咨询和处方点评工作,尚处于学习、积累阶段,并没有参与临床查房及医嘱点评,希望通过中药师的不断实践和努力,使中药临床药学得到重视和发展,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发挥中药师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2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

2.2.1开展中药咨询服务中药咨询的形式主要有窗口咨询、电话咨询等,中药师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用药指导,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定期向医护人员提供用药介绍、药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药的用药咨询工作由中药执业药师担任,患者可以咨询有关中药的规格、价格与功能主治、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中药的煎煮方法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随时向中药师咨询有关用药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中药师会利用掌握的中药学知识耐心向患者交代,确保患者正确使用中药,不仅避免了错误使用中药,而且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2.2中药合理用药宣教进行中药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中药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医院中药应用特点,向全体医护人员通过讲座、《药学通讯》以及会议交流等形式进行中药合理应用的宣教。为提高宣教效果,我们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易接受性[5]。

2.2.3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管理中药注射剂由于制剂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中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管理至关重要。中药师通过处方评价、临床查房、医嘱分析等形式,及时发现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并予以解决。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而且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正确、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

2.2.4不良反应的搜集与上报医师开具的处方中不单是中药,往往是中药与化学药联用,这也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不良反应的搜集和上报是中药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药师要特别注意中药与化学药合用所产生的用药禁忌,若配用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中药与化学药不宜联合使用的药物颇多,这就要求中药师必须具备化学药药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中药与化学药配伍禁忌,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使用药品。

3中药师的责任和工作切入点

3.1中药师的责任

3.1.1鉴别真伪,保证质量

中药师的首要责任是保证中药质量,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及贮藏、保管等环节都要引起重视[6]。在中药饮片的采购过程中,进货渠道必须正规,饮片入库前必须具备质检报告等相关文件,由经验丰富的中药师鉴别真伪,做到防止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对中药饮片的产地、批号及品质状况都要登记备案。在中药饮片仓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中药饮片的特性,设立合适的储存库,定期进行养护,以确保中药材质量合格。

3.1.2严格把关,规范调剂

中药师在调剂配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应规范,并认真审核处方,注意剂量、配伍、禁忌证等信息[7]。中药师应严格按照处方称取相应的药物,注意不同炮制品及不同产地药物名称的区分,准确地称量药物,尤其是贵重药物和有毒药物。中药师应有条理按顺序地调剂药物,以防止混药事件的发生。将每次服用的药物单独成包,叮嘱患者药物的煎服时间、方式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帮助患者煎制药物。

3.1.3服务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师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因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医师开具的处方如发现有不妥之处,应立即与医师联系、沟通,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证实存在用药禁忌,应拒绝调剂,并将处方退回,重新开具[8]。中药师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而且更应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咨询服务。我院中药师虽然在工作中与医师相互沟通和学习,但还没有参与到临床查房和医嘱点评的工作中。故中药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完成职业功能的转变,逐渐参与到临床治疗中去。

3.2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

中药学学科发展较快,但临床医师更注重医学知识的学习,对药学知识的学习不如临床药师快且丰富。而这正是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最佳切入点[9]。对于饮片的特殊用法,中药师会及时与医师沟通,提醒医师正确标注;中药与化学药联用虽可能提高疗效,但也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中药师应及时发现配伍问题,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需要中药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找到适合本岗位工作特点的切入点,更好的提供药学服务,提高中药师的地位和作用。

4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4.1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难点

中药师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主体,同时,临床经验不足也是制约中药师大胆实践的因素之一。中药师与临床医师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深入的发展,使中药师难于融入中医药治疗团队。在具体工作中,权威诊疗指南的缺乏使中药师难以完成处方合理性评价,影响了中药师作用的发挥。

4.2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对策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5篇

西医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与当今的科学发展思维一致。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学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形成了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主导的系统论思维,进而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治则与治法[3]。中西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进行了解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与思维模式。虽然中西医都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以治愈疾病为目标,但由于基础理论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等存在很大的差别。故中药临床药学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来开展合理用药得研究与实践工作。如中药、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应以是否符合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等中医药理论为判断标准。

2中西医治疗药物的差异

西药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纯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等。其化学成分单一,结构清楚,作用靶点明确。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属于由食物衍化而来的自然药物,药物成分十分复杂,多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等,药食相兼,注重君臣佐使配伍使用,起到增强、协同、减毒等作用。鉴于中药的特点,中药临床药学也具有一些自身的内容与特点。

(1)中药的质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药的质量受基源、产地、炮制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在目前中药质控模式及相关的监管机制尚不十分完善的背景下,中药师还应肩负起严格规范生产、提高药品质量的责任。

(2)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与化学药物不同,中药成分复杂,在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代动力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往往更为复杂,应探索建立与中药特点相适应的临床药学方法、模式和体系。

(3)中药的煎药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之一,它具有可随证加减药物的优势,体现了中医辨证用药的精髓。与化学药物或中成药不同,汤剂往往需要临服用前再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备。除了部分患者接受医院或社会药店的代煎药的技术服务以外,较多的患者选择自制。由于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煎煮时对加水量、火候、时间、煎煮程序、特殊煎法、等要求较多,这就需要药师耐心的进行煎药技术指导,防止因制药过程不规范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或产生用药安全问题。另外,中药注射剂也是一类特殊的中药剂型,由于其具有疗效发挥迅速、成分复杂、用药安全问题突出等特点,也应受到更多关注。

(4)实施临床药学人才的差异。临床药学是一门多学科相关的综合学科,需要掌握药学、医学等许多知识。而由于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属性,中药临床药学要求药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中药专业知识,还应同时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临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及西医药学方面的各类相关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6篇

1.1资料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临床中药学论文第7篇

药品临床应用监测是医院药学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是医院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师参与处方制定,并不能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保障用药安全,以便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中药师需参与临床用药质量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1.1药品质量管理中药师具有药品质量管理义务,以保障药品质量、有效性合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可以安全使用。中药师需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药物进行检验,采用分层抽样等方法确保药品质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药师还需对门诊、急诊、科室等处留置的药品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发放、备案、收回、查验、核对。我院2011-2013年,库房清理过期药品1批次(以丸剂、贴剂为主),回收处理科室破损、失效中药5批次。

1.2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学实验研究中药师需与医师、护士相配合,详细记录与中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并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处置。由表2可知:我院2011-2013年共发现需采取措施治疗与中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共419例,其中确定为中药所致的占10.26%,治愈约58.23%,后遗症3例。药学实验研究是反映医院药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空白,深入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理利用度、毒理反应,有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确切性、合理性。

1.3中药信息收集、通报与咨询中药师开展用药咨询工作,解答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疑惑,满足后者对药品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保障合理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中药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库、报刊杂志等收集外界信息,包括病例报告、药品综合反应等;②对医院内部信息进行收集,包括不良反应报告、入库出库信息等,并通过医院服务平台通报,以便于医护人员周知;③中药师还具有信息分析职能,从以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查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通报,通过对本院信息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作为今后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的重点。

2临床中药师职责及其作用变迁

临床中药师是临床中药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与执行者,在库房管理、新药应用评估、为医护患提供咨询服务、药品信息收集与通报等临床中药学职能领域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从临床中药师职能及其作用变迁,阐述发挥中药师临床作用的必要性。

2.1中药师起源及其作用中医拥有漫长的应用史、发展史,在古代,中医通常以个体形式生存,医药一体,医师承担药师配药、制剂等职能,随着药房等医药机构的出现,为分担医师职能,减轻医师负担,将配药、制剂等体力工作分离出来,形成药师。随着药师与医师群体的扩大,大型医疗单位开始涌现,一些药师因丰富的经验,也开始承担开具常见处方、指导学徒用药的职责。时至近现代,西方医学涌入中国,现代医疗机构管理方法与经营理念得到传播并被逐渐应用于中医医疗机构,药师职能得以初步确立,后经曲折发展,中药师队伍不断壮大、中药学研究不断深入、医疗机构管理不断细化,医院药学体系得以飞速发展。

2.2现代中药师职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初步确立,许多公立医疗机构经改制后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个体,加之私营医疗机构不断涌现,医疗卫生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医改制度打破了药品价格与医院利润之间的利益链条,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医院必须依托药品,丰富药品服务内涵、提升用药质量,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与水平。药师因其在药品理论知识中的专业性,在用药质量提升、药品延伸服务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为提升用药质量、丰富药品服务内涵,医院不得已延伸出一系列临床药师职能,如处方指导、药品信息咨询、药品质量监督、合理用药监督、不良反应监测等。

2.3临床中药师发展前景近年来,健康生活理念逐渐兴起,不良反应少、原料取材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中药师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责,是医院适应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中药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临床中药师还将承担更多的职能。以某院为例,门诊处经常会出现一些未病而求取保健药品消费者,其求知欲望很强,提出的许多问题涉及专业知识,而医护人员因专业所限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中药师常常出来“救火”,其中便有一位药师,善于沟通,常能深入浅出地阐述中药理论,使求药者非常满意,久而久之,所有关于保健药品咨询服务工作都由这位中药师负责。中药师参与临床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医院临床业务的不断细化、患者服务需要日趋复杂,临床药师也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成为一个复合性人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