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排版设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2-17 11:27:13
排版设计论文

排版设计论文第1篇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从操作上看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就有了只要会画版,或者会使用相关的排版软件,编排人员就能够编排设计出高水平的版面来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一种误解,因为在编排设计之前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还涉及一些重要的排版设计理念,或者说是原则。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排版设计论文第2篇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排版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排版;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37-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可能。信息内容变得唾手可得,用户对信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信息本身具有的涵义,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应用正在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核心。出版业的信息应用,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方面,而个性化定制出版又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允许用户介入出版过程,根据用户指定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种出版资源,最终包装形成个人属性强烈的信息应用产品。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人机交互行为,又是用户信息系统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上,个性化、差异化作为定制出版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最终为用户呈现的出版物产品上,因而,作为包装前一环节的排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依靠编辑力的排版工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更无法支持个性化环境下的信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从探讨其必要性方面着眼,阐述了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和现实意义,以期缩短个性化定制出版的流程,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1 自动排版的必要性

自动排版是一种机器完成的排版方式,根据一定原则适当地安排内容以适应设计要求。它虽然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但智能化地加入了情感设计和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版内容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首先,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出版业的技术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信息的供求矛盾,而这一矛盾使得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加强烈。从差异化的数字出版内容、多样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可以看出,用户信息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生产制作商、渠道提供商都在试图改善用户的出版体验,积极推行拥抱用户的策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用户自意识增强和互动性需求增强的表现,包括创建适合用户个人行为的信息环境和建立与用户资料的有机结合等。而自动排版恰好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根据不同的用户偏好和理念,设计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版式样式,交付给用户一个量身定制的出版物产品,这也正是用户所期望的。同时,排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用户付费意愿。信息丰裕的数字时代,用户拒绝为随处可见的类似出版物产品付费,他们更愿意为定制付费,因而针对用户独特兴趣的自动排版无疑是有价值的。此外,用户不仅仅为购买内容付费,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自动排版的出现就为其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体验,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用户的预想效果,满足他们对出版物形式的期望。

其次,从编辑的视角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解放编辑生产力,有利于丰富编辑成果展现。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力军,更应该及时地丰富自身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如果把编辑的成果比作糖果,那么排版工作就是多彩的糖纸,第一眼看中糖纸的人更愿意剥开糖纸品尝,因而,出版物的排版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是否愿意进行阅读。纸质出版物的排版工作是由美术编辑利用排版软件逐页编排完成的,他们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出版物封面和封底,而内容页面的排版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数字出版已经不能沿用传统的排版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排版方式在耗费大量编辑资源的前提下,仍无法满足即时排版的制作要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运用自身的审美品味评判出版物形式,这就要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排版风格。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版式排版和流式排版的概念。流式排版和版式排版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元素进行不同版排处理的排版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版式排版的版面是固定不变的,而流式可以自动缩放以适应不同版面大小。此外,基于Publisher的流式排版缺点在于无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整,由此提出自动排版的概念,它将版式与流式结合起来,减少排版过程中的编辑干预,解放编辑生产力,允许编辑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为其选择出版物的外包装,丰富了编辑成果展现形式,创建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编辑系统。

最后,从出版产业的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出版产业实现各种出版形态的融合,提高出版产品生产效率。在出版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的定义越来越倾向于其技术属性。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这一领域的知识应用与获取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以亚马逊电子出版市场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单体出版模式,还是以CNKI学术文献库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亦或是以中国科学院OA平台为代表的自由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都破除了以纸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伴随着数字内容生产技术、出版技术和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出现,按需印刷、新媒体出版、个性化定制出版、自出版等出版新形态逐步得到了实现。其中,排版技术是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恰当地处理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特色版式设计。而传统排版方式,设计单一、版式简单,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出版要求,由此提出了自动排版的概念。自动排版是当今排版领域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商业印刷制作领域的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它能够很好地适应Web2.0环境下的出版发展,利用计算机设备动态智能地解决关于排版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完成的排版流程,协助完成动态出版。

2 自动排版的概念

从上述三个层面必要性的探讨中可以归纳出其定义:自动排版是个性化定制出版的一种排版方式,它力图减少编辑过程中人的干预,将重新组织好的出版物内容,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排版规则自动地灌排,调整其格式,使出版内容呈现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版面形式。实际上,自动排版是自组织理论的一种实践应用,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组成单元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下自发的从无序状态组织成一种有序结构的过程。1系统中的自组织功能愈强,系统的持续发展动力就愈强。自动排版是在一定的排版条件和排版规则下,内容元素根据参数值的不同,从杂乱无章的状态到结构化有序归位的状态,具有生成偏好版面的目的趋向性特征,是排版工作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排版规则和算法是自动排版的内容组织标准和指令,影响着自动排版的顺利完成。

2.1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自动排版

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处于印刷环节,目的是在印刷过程不间断的前提下,连续地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产品。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它是为出版物封装做准备的。由于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出版物不存在大批量的纸质印刷行为,封装即是出版物生成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动排版处于数字出版物的发行环节。

目前,论文的自动排版、试题库的自动排版、工程图的自动排版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尚不成熟的自动排版应用。关于论文的自动排版是按照标准的论文模板的要求,处理输入的未排版论文的内容,调整其格式,并输出完全符合模板格式规定的论文。试卷的自动排版是试卷版面生成的过程,根据特征将试题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内容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被逐步选择,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并有序化归类布局。工程图的自动排版是根据幅面、属性,自动地将其布置在卷筒纸的打印范围内,在保证打印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纸张。这几类应用虽都属于自动排版的范畴,但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

2.2 区别于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

方正飞翔、Indesign等专业排版软件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冲击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word自动排版功能是在有很少人工接入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格式,运用智能感知技术,进行排版。但是要实现完全的自动排版,用户必须在录入之前设定格式,格式相同的段落需要重复进行手动编排。它有一个说明性样板,包括规定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行间距等基本版面要素,在导入文档内容后,对其进行扫描,保存各部分格式和信息。word更多地体现一种人工干预和预先设定的过程,是待用户自己输入内容后直接套用模板。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是已经获取内容后的自动排版,自动排版的规则也是区别于word固定格式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体现了结合偏好的自动化排版过程。

3 自动排版的意义

自动排版不仅仅是排版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支撑其兴起和发展的动力是数字出版技术,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博弈与融合,必然会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核心竞争点。研究自动排版的意义在于:

3.1 增加信息内容的附加值

自动排版不是针对某一本书,而是可以将自由组合起来的内容进行自动编排。信息的多元化、海量化、无序化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显著特征,将这些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高效地提取和组合,是满足用户知识偏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排版方式,无法将不同的信息内容依据用户偏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能够呈现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浪费成本。自动排版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它在不增加计算机运行负担的前提条件下,将人力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结合起来,对信息内容资源进行了二次利用,增加了知识内容的附加值。此外,自动排版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缩短了出版物生成时间,为信息内容的价值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知识组织理论的应用拓展。

3.2 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而言,版面设计在编辑环节,不需要用户参与,编辑按照个人审美标准和同类书的排版风格进行版面编排,用户被动的接受版面样式。某些情况下,编辑可能会在进行用户阅读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排版,但仍然无法避免统一单调的版式设计。而自动排版,是根据用户偏好,实现出版物内容的个性化呈现,它是对内容的一种包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自动排版后的出版物是已经封装好的出版物,可以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封装既是内容版权保护意识的体现,又将自动排版视为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保护了自动排版的知识产权属性。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需求的知识内容被封装成了一个新的出版物,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需求,不同用户得到的封装版本也具有不同的版面风格,满足了个性化时代的差异化需求,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自动排版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用户的购买决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自动排版是出版商为影响购买决策能够作出的努力之一,它能够尽可能地缩小用户阅读时的感知质量与阅读前期望质量的差距,为保持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提供可能。

3.3 为可变数据印刷的发展创造机会

可变数据印刷(Variable Data Printing)是按需印刷的一种,也是传统意义上印刷环节自动排版概念的衍变。它是指在连续印刷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数据信息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内容,又被称为可变信息印刷、定制印刷、信息印刷等,数据库出版也属于这一类。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它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包括内容、格式等页面要素,针对不同的客户进一步进行设计而成。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可变数据印刷的前一环节,但是在数字出版时代,它也可以看作是可变数据印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出版物交付给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它将智能聚合后的用户信息内容需求,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版式,自动将文本内容和图片灌进页面当中。因而,自动排版在数字时代创新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途径,拓宽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视野。

4 结语

自动排版在个性化定制的背景下产生,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自动排版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排版理念,是对传统编辑排版的数字化改变。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排版的自动化,而结合用户阅读偏好、设备偏好、知识偏好的自动编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后续研究可以在自动排版的实现流程、相关技术、排版规则制定、版式生成算法等方面展开,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为个性化出版物产品和个性化出版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陈富忠,刘衍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工程图学试题库自动排版技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2] 侯霞,孟飞,杨鸿波.文档编辑与排版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

[3] 基于Publisher自定义模板的自动排版系统[J].计算机时代,2011(3).

[4] 杨杨.基于试题库的试卷管理和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0).

[5] 马吉全,金英,宋成杰,尹明.毕业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

[6] 张钌.在线科技论文编辑和自动排版平台研究[D].兰州大学,2013.

排版设计论文第4篇

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中国在国际上与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如何使平面设计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这是平面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合理地运用文字排版技术,一个好的文字排版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带给社会大众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平面设计中文字排版的必要性,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文字排版中文字的设计要点,一定要明确文字的字体选择、字体是否具有艺术性以及其风格特点。然后说明了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从图书的封面设计和广告平面设计两个角度进行介绍,最后总结了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文字排版可以使该平面设计更加引人注目,最大程度地吸引到消费者,平面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合理地在设计中运用文字排版技术。

关键词:

文字排版;平面设计;运用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总是会见到很多的文字,通常社会大众的大部分想法或是见解都是借助文字表达出来的。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汉字的设计独具魅力与特点,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但是却鲜有人去研究。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文字是非常必要的,文字在平面设计中排版的好坏影响了读者对平面设计的第一眼判断,文字决定着是否可以准确传达平面设计者的理念和思想。

一、平面设计中文字排版的必要性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字的应用也越来越艺术化和智能化,能在很多方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很多的设计都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是我们看到一样东西时想要最先了解的,它有效地传递着商品的价值信息。文字是一种媒介的形式存在的,向我们传递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一定也采用了好的文字排版技术,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排版,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者对这件商品的了解程度和喜好程度,让社会大众直截了当地清楚该平面设计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作者的意图。我们需要认真讨论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这样更可以体现平面设计传递的艺术感和美感。

二、文字排版中文字的设计要点

(一)文字的字体选择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经历了上千年的传统文明,文字也在不断变化着,其字体也在不断地随着历史而改变。如今,可用的文字字体非常多,而且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古代的各种阶段的字体变化。其中不乏有很多字体是比较适合运用到平面设计中的。这些字体大都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色彩,或是极具夸张色彩,各种体字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平面设计的文字排版要求来看,需要注重字体的选择。

(二)文字的艺术性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文字,不会就是平常所书写的单纯地文字,这里需要的是极其具有艺术表现价值和艺术美感的文字排版,也就是需要一些特殊字体构成的有美感的夸张性字体,这样文字也便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性,更可以表现出文字的魅力,使消费者更愿意去看文字的表现内容。

(三)字体的风格

对一幅平面设计而言,文字排版一定要适合,文字的排版如果合理准确地适合这幅平面设计,就像是拥有自身鲜明感情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其中是包含自身的浓厚的感情和人文气息的。无论怎样设计字体,都应该在排版中使用比较适合的字体的风格特点,这样才可以准确表达该平面设计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文字排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图书中的文字排版

从图书封面的设计角度去理解一个好的文字排版。图书的封面是该本图书的第一页,也是社会大众对图书理解的最先一个方面。文字排版的好与坏撑起了整部图书的文字骨架。文字是否能准确地表达该书的思想感情,能否可以让读者在看到这本书时便对书籍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这些都与文字的内容关系密切。当然,一个好的文字排版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可以使读者有兴趣走进这部书籍,阅读这本书籍。

(二)广告平面设计中的文字排版

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文字排版最广泛的还有广告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个好的广告设计可以很速度地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注意到该广告,并成功浏览该广告。而文字起着非常重要的左右,文字就是消费者了解该广告是否对自己有用的敲门砖,文字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进一步对该广告感兴趣。当然,文字的排版就更加重要了,关于广告平面设计中的文字的排版情况,一定要选择适合人们阅读的字体和阅读习惯,这样才能让人们在看到广告时感觉到的是舒适。也使广告平面设计更适合社会大众,使人们更加觉得亲切感。

四、结语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总是会见到很多的文字,通常社会大众的大部分想法或是见解都是借助文字表达出来的。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汉字的设计独具魅力与特点,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但是研究的学者却非常少。文字是一种媒介的形式存在的,向我们传递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一定也采用了好的文字排版技术,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排版,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者对这件商品的了解程度和喜好程度,让社会大众直截了当地清楚该平面设计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作者的意图。在本文中列举了文字排版应用的两个实例,一个方面是在图书方面的应用,另一个方面则是在广告平面设计中进行应用。无论是哪个方面,文字都直截了当地向向消费者传递着自身的信息和价值体现,是这个平面设计的重中之重。一个优秀的文字排版更能给读者传递出美的享受和艺术感,更方便让读者进行阅读。在平面设计者进行文字字体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字排版的应用。

作者:胡思敏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3级

参考文献:

[1]冯正未.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导向:心理学基础与文字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1,(16).

[2]曾莹.文字之美一一浅谈文字的排版设计在平面媒体中的应用阴.包装世界,2011(07).

[3]张雪寒.论文字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川.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

排版设计论文第5篇

版式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版式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图文编排,也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空间中,根据设计的主题内容要求,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当人们开始在岩壁、兽骨或器物上记录文字和图形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最初的图文编排意识。印刷和造纸术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同时也为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世纪初,由俄国艺术家发起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活动。倡导设计简单明确,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抽象表现力,旨在寻求一种结构美感。所以此时各类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表现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为版式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交汇提供了可能。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风格派”一词源于又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创办的《De Stijl》(译为《风格》)杂志。“风格派”主张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风格》杂志本身的封面版式设计就颇具特色,完全采用黑白色,颠覆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文字部分完全摒弃了装饰效果较重的花体字,采用简洁无修饰的线体字。为了使整个版面保持均衡,直线条和矩形等几何元素成为了唯一的“装饰”。

而谈到构成思维与设计的结合则源于1919年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开设了设计基础课程,主张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设计结构的形式美,鼓励学生们对色彩、形式、想象力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实验,平面构成理论在此时期已经初具雏形。教员们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将构成思维推向更成熟和更具艺术价值的新阶段。包豪斯学院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设计方法上、思维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二、版式设计中的要素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的关系,而版式设计则关注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的布局与安排。看似联系不大,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便可将二者的要素一一联系起来。版面中一个单独的文字和字母,一个小的图形或者图片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点;一行文字或一列文字,以及装饰线条可被理解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而密集排列的一段文字和较大的图形、图案,以及空白则可被当作是面。

要掌握版面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我们必须把复杂的设计要素都简化为点、线和面。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版的时候才不会受到其它附加因素的干扰,而直接研究版面中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如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版面中文字、图形和图片等各元素的构成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经营好版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三、版面布局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安排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目的是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美感,我们也可将之称为形式美。形式美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深刻的启示,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后,对视觉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揭示了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想要创造美的形态就要遵守一定的造型法则。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其他形式的排版,每一个布局合理的版面,都需要把各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整合与排列。因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设计和编排,版面才能吸引受众,才能把设计意图完整的体现出来。

为了让版面的整体布局更合理,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点、线、面”的关系。这时,适用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都将同样适用于版式设计: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体现在版面整体效果上,是一种构图原则,有赖于各要素位置的摆放和大小关系的协调;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可被看作是版面布局的总的指导原则,既可当作是版面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也可理解为版面中文字大小和文字字体的使用准则。变化强调个性,而统一的目的则是和谐。无论是变化太多或者过分统一都会让整个版面的设计陷入一种极端;另外,图形、图片在版面中的安排也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分割原理;而文字、图形或图片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则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了版面感染力。可以说,在我们进行图文编排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

四、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与平面构成

当我们在观看一幅设计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视觉流动顺序,首先我们会纵观全幅作品,接着视线会跟随画面中各要素的强弱变化作有序的流动,对画面形成一种大体的认识,而后视线会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最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获取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不仅仅可以美化版面,更可以对受众做视觉上的引导。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视觉流程简单地说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所以版面的上方、左方、左上和中部最容易引起注意,也可将其称为“最佳视域”。视觉流程的建立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分析。在最佳视域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点”,从而捕捉受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

在视觉流程的设计中,点、线的方向位置,不同形式的点、线给人的心理感受等都影响了视觉运动中的空间定位。在版面中,点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点,而线的方向则决定了视觉流动的连续性。例如,当点(这里的点可大可小,可以是文字、图形或图案)位于版面中心时,给人以稳定感,且引人注目。而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视线往往由其中一个点移向另一个点,形成一种视觉的流动,其中点的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都会影响视线的移动方向。线本身就具有导向性,而且线的种类繁多(这里的线可以是文字的排列或线条等),不同的线对人们视觉的引导性也大不相同。水平线给人平静和安定感,会引导人们的视线依照视觉习惯从左到右进行移动。垂直线给人一种或向上延伸或向下落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视线也会在画面中随之做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当斜线出现的时候,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平静,给人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因此视线会跟随斜线的倾斜方向移动。

总结

现代生活节奏在加快,信息量也在增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也在随之改变。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观者并把设计中的关键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版式设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的版式设计既不能只靠感觉,也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编排,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将主题思想的创意与编排技巧结合起来进行表现,它必将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视觉化的特征。但是无论版式设计的风格如何改变,平面构成的原理都将成为所有设计排版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Sun I 视觉设计《版式设计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美]JohnMcWade《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怎样做好版式》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舒燕,陈剑生 《设计与实务新向导――平面构成》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排版设计论文第6篇

版式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版式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图文编排,也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空间中,根据设计的主题内容要求,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当人们开始在岩壁、兽骨或器物上记录文字和图形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最初的图文编排意识。印刷和造纸术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同时也为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 世纪初,由俄国艺术家发起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活动。倡导设计简单明确,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抽象表现力,旨在寻求一种结构美感。所以此时各类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表现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为版式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交汇提供了可能。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风格派”一词源于又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创办的《De Stijl》(译为《风格》)杂志。“风格派”主张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风格》杂志本身的封面版式设计就颇具特色,完全采用黑白色,颠覆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文字部分完全摒弃了装饰效果较重的花体字,采用简洁无修饰的线体字。为了使整个版面保持均衡,直线条和矩形等几何元素成为了唯一的“装饰”。

而谈到构成思维与设计的结合则源于1919 年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开设了设计基础课程,主张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设计结构的形式美,鼓励学生们对色彩、形式、想象力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实验,平面构成理论在此时期已经初具雏形。教员们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将构成思维推向更成熟和更具艺术价值的新阶段。包豪斯学院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设计方法上、思维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二、版式设计中的要素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的关系,而版式设计则关注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的布局与安排。看似联系不大,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便可将二者的要素一一联系起来。版面中一个单独的文字和字母,一个小的图形或者图片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点;一行文字或一列文字,以及装饰线条可被理解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而密集排列的一段文字和较大的图形、图案,以及空白则可被当作是面。

要掌握版面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我们必须把复杂的设计要素都简化为点、线和面。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版的时候才不会受到其它附加因素的干扰,而直接研究版面中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如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版面中文字、图形和图片等各元素的构成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经营好版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三、版面布局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安排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目的是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美感,我们也可将之称为形式美。形式美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深刻的启示,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后,对视觉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揭示了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想要创造美的形态就要遵守一定的造型法则。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其他形式的排版,每一个布局合理的版面,都需要把各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整合与排列。因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设计和编排,版面才能吸引受众,才能把设计意图完整的体现出来。

为了让版面的整体布局更合理,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点、线、面”的关系。这时,适用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都将同样适用于版式设计: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体现在版面整体效果上,是一种构图原则,有赖于各要素位置的摆放和大小关系的协调;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可被看作是版面布局的总的指导原则,既可当作是版面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也可理解为版面中文字大小和文字字体的使用准则。变化强调个性,而统一的目的则是和谐。无论是变化太多或者过分统一都会让整个版面的设计陷入一种极端;另外,图形、图片在版面中的安排也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分割原理;而文字、图形或图片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则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了版面感染力。可以说,在我们进行图文编排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

四、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与平面构成

当我们在观看一幅设计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视觉流动顺序,首先我们会纵观全幅作品,接着视线会跟随画面中各要素的强弱变化作有序的流动,对画面形成一种大体的认识,而后视线会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最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获取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不仅仅可以美化版面,更可以对受众做视觉上的引导。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视觉流程简单地说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所以版面的上方、左方、左上和中部最容易引起注意,也可将其称为“最佳视域”。视觉流程的建立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分析。在最佳视域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点”,从而捕捉受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

在视觉流程的设计中,点、线的方向位置,不同形式的点、线给人的心理感受等都影响了视觉运动中的空间定位。在版面中,点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点,而线的方向则决定了视觉流动的连续性。例如,当点(这里的点可大可小,可以是文字、图形或图案)位于版面中心时,给人以稳定感,且引人注目。而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视线往往由其中一个点移向另一个点,形成一种视觉的流动,其中点的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都会影响视线的移动方向。线本身就具有导向性,而且线的种类繁多(这里的线可以是文字的排列或线条等),不同的线对人们视觉的引导性也大不相同。水平线给人平静和安定感,会引导人们的视线依照视觉习惯从左到右进行移动。垂直线给人一种或向上延伸或向下落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视线也会在画面中随之做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当斜线出现的时候,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平静,给人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因此视线会跟随斜线的倾斜方向移动。

总结

排版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 编排形式 图形 文字版面发展

一、文字与版面设计教学心得

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核心专业课程,它包括图形和印刷以及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报刊和书籍等进行设计的基础技术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字和版面设计的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要花费整个教学过程时间的三分之一,另一部分时间用来讲解软件的运用,而学生综合性的实际练习仅占少量时间,使得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

1.理论与实训产生脱节现象

由于理论学习的过程时间较长,书本理论接触较多,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很难将学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大多数人表现得很不熟练,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前期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尽管在其中采用了一边讲解一边练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只是单一的理论练习,是为了对某个工具运用而教学的,学生当时虽然学得快,但是很快就忘记了。因此造成了一种假象,老师认为“他们都会了”,而放松了对他们进行“加固”教育。然而在后期实训中,面对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们显得不知所措而无从下手,“灵活应用”“融会贯通”等更无从谈起。

2.实训效果低

在具体实训中,学生面临各种报刊进行编排设计时,大多数都“傻眼了”,不知从何做起,所学知识发挥不出,十分吃力,表现得很呆板,一些曾经学习使用过的工具,感到似曾相识却不会使用。学生把握不住字体大小和字的间距,唯一的标准就是电脑显示屏的样本,却不知一旦输出后将与自己的设计大相径庭。

(二)创新教学设想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中应进行一些创新设想。

1.结合多媒体课堂,增加一定的欣赏课程,以学生十分喜欢和熟悉的报刊为主,对其三大块(封面封底与书脊、内容、目录)融合软件实际操作,从易到难逐步突破。

2.务必使学生把教材的内容吃深吃透。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要讲得细致、透彻,通过案例教学法和理论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加强“CorelDraw”或者“InDesign”文字编排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和制作,完成老师设定的特定项目。在达到这样职能水平的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向更高层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一)文字图形的编排形式

文字是构成版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各种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赋予了版面无限的魅力。为了版面的功能和视觉效果能完美地体现和符合读者的要求,我们要遵循主次分明、传达准确、明朗易读、风格突出、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强化整体布局的原则,运用单纯与秩序的法则使图文的编排整体而完美,运用对比与和谐的法则使图文的编排活泼而不失统一,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法则使版面庄重而稳定,运用节奏与韵律的法则使图文的编排富有乐感和情调,运用虚实与留白的法则使图文的编排获得庄重感和空间感,这样的文字图形编排形式会更加完美。

(二)文字版面设计的整体效果

1.图文的创意设计。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意的设计是空洞平淡的。针对思想主题的象征、明喻、暗喻等思想创意和版面的设计创意更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字的情感表达比图形更直观、快捷,并且文字设计与图形创意相结合则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节奏和韵律美,使版面更加活泼生动、耐人寻味。

2.发扬传统的同时追逐潮流,版面设计强调个性风格。当代的平面设计虽然在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之后也出现过众多的风格流派,但每个流派都没有背弃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精神及表现形式,因为传统的东西毕竟有其精华可取。

3.设计注重情感的流露。任何艺术都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在版面设计中,文字在轻重、强弱、大小的节奏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严谨与理性,曲线与散点的结构,表现自由、轻快、热情和浪漫。

(三)文字版面设计的发展

版面编排设计一方面要吸收国际上前卫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也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我们应该知道,没有任何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国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发展中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作风格

要改变我国在设计上的从属角色,就要努力找寻失去已久的民族性,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版面设计风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在社会、哲学、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2.发展中坚持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

在具体的文字与版面艺术设计中以及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艺术创作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结语

由于版面设计作品中忽视对文字以及图形编排设计比较多,使得平面设计广而告之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在对图形和文字的编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艺术美和文化欣赏的统一,充分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大众的审美情趣,形成自身的设计语言和风格。

参考文献:

[1]朱国勤.陈虹.字体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刘有泉.艺术设计专业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美术大观,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