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合集7篇)

时间:2022-10-19 01:58:10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1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公司、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

Abstract: how to better acces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tracting market and become the domestic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mpany currently needs careful consideration.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and reasonable projec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et is the premise of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how to set up the correct reasonable projec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contracting busi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mpany how in the overseas market initial establish temporary, adaptability, phased projec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domestic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mpany that on the way to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mpany transitional stage should be used more can adapt to "go to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mpany" the strategic goals of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projec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ype.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总承包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及资源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力设计、施工企业都开始承担工程总承包项目,它们不但在国内开展总承包业务,而且在国外也承担了大量的总承包项目,尤其是电力紧缺的东南亚市场。然而,在进军国际市场、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承包商所需承担的风险更为复杂,如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不足,不同国家政策风险、自然条件风险、设计施工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等。

如何更好地进军国际市场,成为众多国内电力工程公司急需考虑的问题。本论文将讨论如何在开拓海外市场初期建立临时的、适应性的、阶段性的项目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

1. 影响项目组织结构的因素

影响组织结构设置的权变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的战略、规模、技术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面进行分别介绍:

(1)组织的战略:组织结构应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目标是由组织战略决定的,因此,组织的结构应与战略紧密配合。企业战略的变化将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又能够促进公司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有将两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放在激烈地变化着的环境中去考察,才可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规模与结构:组织的规模明显地影响着结构。伴随着企业活动的内容会日趋复杂,人数会逐渐增多,活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企业组织结构也须随之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大型组织(通常雇用了2000多名员工的组织)倾向于比小型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专门化、部门化和集权化,规则条例也更多。

(3)技术与结构:组织的协调和控制方法应该视技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技术越是常规化,组织规范化、集权化程度就越高,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的效率就越高;反之,技术越是非常规化,组织规范化、集权化程度就越低,这时,采用柔性有机式组织结构的效率也就越高。

(4)环境不确定性与结构: 一些组织面临相对稳定和简单的环境,另一些组织面临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因为不确定性威胁着组织的绩效,管理者试图减少这种不确定性,而组织结构的层级变化就是减少环境不确定性的一种措施,越不确定越需要有机式设计。

2.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组织结构

现在我们将从以上几个权变因素分析国内电力工程公司进军国际工程市场应如何灵活地选取组织结构:

(1)战备与结构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的分析是要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如果企业的一项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核心业务不能够安排在一个组织单位内完成,那么需要加强分管这项业务不同方面的几个组织单位间的沟通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需要设立一个战略管理单位,对这几个组织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以促使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

就走向国际工程市场而言,目前采用项目型组织结构更适合目前的战略,从各个职能部门选出一些有国际项目工程经验的员工,不再隶属于具体的职能部门,专心研究国际总承包市场,为国际总承包工程累积经验,同时能够更快地更准确地响应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总承包工程业主方的要求。

(2)从组织规模角度对组织结构进行分析,一般而言,组织规模扩大,使得组织中劳动分工就越多、越细,导致组织结构越复杂,组织结构规范化程度提高,使高层管理者难以直接控制其下属的一切活动,势必需要分权。

对于许多工程公司而言,随着近年来企业的发展,在组织上势必要劳动分工也越来越细,科室的设置也越来越体现专业化,正规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步将权力下放到各级中层及中下层领导,适度放权。

这些措施均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但是对于“走向世界的国际型工程公司”而言,国际总承包工程无论是经验、人员配置、资源情况等都会明显不足,如果套用国内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套用在国内电力市场已经成熟的适用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国际总承包项目的发展:

① 由于国际总承包业务相对较弱,应成立专门的项目部,将各项目部成员的职能划分弱化(职能划分原本是为了提高单个工种的工作效率而划分的,对于提高单项工作效率是有效的),而对于较弱的事业部而言,复合型人才才是目前最需要的。;

② 正规化规范化的章程仍是国际总承包方面所必须遵守的,但是在迈向国际工程公司的过渡时期,可以允许项目部减少正规化的审批步骤等,提高效率,使项目部能更快更准确地响应业主的要求,为品牌的创造打下基础。

③ 对于分权方面,由于目前国际总承包项目部的员工对于国际总承包项目并不是特别熟悉,在对责任放权的同时,应加强指导,项目经理在充当领导角色的同时,应作为导师的作用引导整个项目团队,以弥补团队成员经验之不足。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照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概念,项目型组织结构对于过渡时期的国际工程公司而言,明显优于矩阵式的项目组织结构,可以将复合型的人才聚集起来,同时能够提供统一指导,减少从职能部门审批某些文件的正规化步骤,大大地提高项目的效率,为国际总承包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 从技术角度来讲, 查尔斯•佩罗使用任务的多变性和问题的可分析性这两个变量,构建了一个2X2矩阵,如图示:

佩罗提出,从两个方面对技术进行考察:一是任务多变性(分为:少量例外、很多例外),即技术在工作中遇到例外的数量;二是问题可分析性(分为:确定的、不确定的),即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可被分析的难易程度。根据上述两项维度标准,佩罗将技术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常规技术、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和非常规技术。

对于国内电力工程公司而言,这里同样将技术(包括管理技术、谈判技术、生产技术等)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已经形成标准化步骤、可以通过更多更细的劳动分工来进行量产的工程技术或生产方法,而且由于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可以将之归为从工程技术在向常规技术转化的阶段;另一类是面向国际总承包市场,该类技术不仅仅存在工程技术,一些软技术尚属于非常规技术、手艺技术及工程技术方面,因而对项目组织结构也提出了分权、低正规化的要求,以保持其灵活性,保证其对业主要求、工程状况、市场需求等的响应速度。

(4)环境不确定性方面,我们仍采用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目前国内电力工程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

由于对国内市场了解,国家对于电力系统建设的政策以及电网公司的支持等,国内市场相对处于稳定和简单的环境,采用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相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不仅满足了总承包项目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相结合,可发展技术分工以达到技术精细化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类似工程的建设效率和效益。

但是对于国际总承包市场而言,面对全新的课题,复杂的国际环境,尤其是电力行业,各国政策的不同,电力基建项目所需资金大的风险,自然条件风险,施工方法风险、合同风险,甚至政治因素等都处于一个不熟悉及变动的过程,因为面临这种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只有采取组织结构层级的减少才能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才能达到设定的绩效目标。从对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和项目型项目组织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就环境不确定性而言,项目型组织结构更能适应目前国内电力工程公司国际工程总承包的过渡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电力工程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发展国际总承包的过渡阶段,采用项目型项目组织结构更能适应公司战略、规模、技术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国际总承包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为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组织结构前提。

3.项目型组织结构的阶段适应性

前面我们分析了项目型组织结构如何比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更适应目前国内电力工程公司进军国际总承包市场,同时列举了一些项目型组织结构相应的优点,那么是否可以认为项目型组织比矩阵式项目组织更优,更先进?

答案是错误的,正如先前分析所说,没有任何一种项目组织结构是普适的,组织结构应根据组织战略、规模、技术及环境不确定性进行相应变化,同时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不同业务的组织结构也应有所差别,以便能够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达到组织设定的目标。组织结构没有先进不先进之说,当然也没有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对于企业所有发展阶段都适合。

项目型组织结构很明显的缺点就是:一、成本低效,项目从一开始的投标到最后项目结束,并不是所有的阶段都是高效的,很有可能出现一段时间项目组成员闲置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二、项目间缺乏知识信息交流,除非一个项目结束,该项目组成员转入到另外一个项目,该项目的成果很难被其他项目所分享。

因此,组织结构的设计重在思维和实质,而不在结构和形式,重要的是适应的阶段性,而不是存在的普适性,组织结构的设计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的战略、规模、技术及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组织结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超.ACRE公司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5-12.

[2] 黄新.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一些体会[J].中国工程咨询,2008,(9):44-47.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2篇

[关键词]电力线路;线损;节能降损

中图分陈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45-01

线损率已经成为衡量电力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经济指标与依据。电能生产是发电厂提供的,所生产的电能需要通过传输与科学分配,方可为广大用户使用,在此过程中,电能经历了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也涉及到了一系列电网元件,诸如变压器、传输线路等装置设备,所有这些都会耗费一定电能,继而引发线损。

1 影响电力线路线损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常而言,电力线路损耗可以通过总供电量-总售电量而得出,线损率即线损电量与总供电量的比,线损率=(总供电量-总售电量)/总供电量×100%。具体而言,影像电力线路线损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技术因素所引发的线损,二是管理因素所引发的线损。

1.1 技术线损

在电力线路线损中,有部分线损是难以避免的,此部分即技术线损,也被称为理论线损。技术线损指的是电力线路输电、配电中,由电网负荷及设备参数所引发的线路损耗。技术线损可计算得出。随着电力系统改造与技术的逐步升级,技术线损也随之逐步降低。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大幅降低,仍需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加快研发更节能降耗的设备,但当前而言仍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电力企业具体能力而言,为了降低技术线损,还需制定中长期目标和方案。

1.2 管理线损

在电力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为准确了解用户所需电量,电力系统传输网络中总需进行互感器、电表等计量设备的安设,但是,此类设备多存在程度不一的误差,因而导致计量过程存在误差。加之抄收员专业素质不一,在计量过程中也会产生部分人为误差,即漏抄、估抄等。这些因电力企业管理体制及措施不当所引发的电力线路线损,即所谓的管理线损。在管理线损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关键,因而较技术线损而言,管理线损更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也是电力线路线损控制中更多考虑的内容,由此可见,只要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此部分线损将会大幅降低。

2 电力线路节能降损措施分析

2.1 技术线损节能降损措施

为了进一步降低技术降损,除了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外,还必须制定有利的技术措施,以进一步降低线损值。具体而言,要求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全面掌握地区电网资源,做好未来电网的规划工作,对各级电网布局加以调整,尤其注重对各级别电网供电半径加以确定,对于线路、变压器改造而言,应尽量更换为高损线径,对落后的高损变压器加以更换改造,并对无功补偿容量加以适当调节。

一方面,加快对现行电网进行升压改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电网电压等级加以简化,进一步改善负荷不均衡等问题,以减少线路损耗。可以将电压等级简化为五大等级,分别如下:220/380V、l0kV、66kV、220kV、500kV,其他等级则统一由变压器进行转变再加以输送;另一方面,应对运行电压加以科学调整。在确保电压质量的条件下,合理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端电压加以调节;此外,还应将导线截面加以替换,进一步更换线径可以科学配置线路负荷,减少电阻,降低线损。就负荷较大的线路而言,应尽量选用粗线径导线,以提高经济效益。

2.2 管理线损节能降损措施

为加强管理线路节能降损工作,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完善线损管理制。电力企业应在内部构建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管理线路线损及节能减损工作,并由分管副总直接领导。同时,应构建线损管理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管理制与奖惩措施,实现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2)切实加强理论计算,做好线损统计。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定期对电力线路线损展开理论计算,线损计算尽量选在年底,以便对年度线损加以总结。依据计算结果,为未来年度电力线路节能降损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还应结合企业运营中电力负荷变化状况,对计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以明确线损变化趋势,对薄弱环节加以整改,每月和季度应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对线损进行统计和分析;

3)切实加强线损指标管理。制定完善的线损考核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节能线损管理。电力企业及下属部门应坚持召开线损分析会议,对线损工作加以统计,并上报到线损客服中心,以便及时对高损线路、高波线路加以分析和处理,达到降损节能的目的;

4)加强抄核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抄表制,对抄收员应加强管理与考核,要求在规定抄表日内完成。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杜绝漏抄、估抄、不抄、不同步抄表等现象发生,加快推动智能电表及自动化抄表方式的普及,以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此外,定期对抄表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责任意识、应变水平及职业能力;

5)加强营业普查。为减少漏费等问题的发生,应加强营业普查管理,以及时发现由于管理不当、业务不熟、抄表工作不到位所引发的偷、漏、错抄情况,并及时加以补救,减少由于计量装置故障及人为因素所引发的错误,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6)做好装置管理工作。对于所用计量装置而言,应委派专人定期巡检,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加以处理,安装计量装置过程中,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安装的正确性;

7)采用防窃计量装置。应加快普及反窃电能表,将其集中设置于表箱中,并加装相应的锁具,进行铅封,采用有力的保护措施。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线路线损与节能降损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电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大举措之一,应注意的是,这项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加强节能降损,必须分别从技术、管理两个层面出发,切实落实各项降损措施,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展开积极整改,逐步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及时洞察电力线路线损状况,以确保节能降损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浙江大学发电教研组. 线损的理论计算和降损的技术措施[M]. 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4.

[2] 张伏生, 李燕雷, 汪鸿. 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2,11(04): 18-23.

[3] 王立军.浅析电力线路线损原因及降损节能的应对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6):98-99.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3篇

(一)提高会议成效的要领

1.要严格遵守会议的开始时间。

2.要在开头就议题的要旨做一番简洁的说明。

3.要把会议事项的进行顺序与时间的分配预先告知与会者。

4.在会议进行中要注意如下事项:

(1)发言内容是否偏离了议题?

(2)发言内容是否出于个人的利害?

(3)是否全体人员都专心聆听发言呢?

(4)是否发言者过于集中于某些人呢?

(5)是否有从头到尾都没有发言过的人呢?

(6)是否某个人的发言过于冗长呢?

(7)发言的内容是否朝着结论推进呢?

5.应当引导在预定时间内做出结论。

6.在必须延长会议时间时,应取得大家的同意,并决定延长的时间。

7.应当把整理出来的结论交给全体人员表决确认。

8.应当把决议付诸实行的程序理出,加以确认。

(二)会议禁忌事项

1.发言时不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原则上以3分钟为限)

2.不可从头到尾沉默到底。

3.不可取用不正确的资料。

4.不要尽谈些期待性的预测。

5.不可做人身攻击。

6.不可打断他人的发言。

7.不可不懂装懂,胡言乱语。

8.不要谈到抽象论或观念论。

9.不可对发言者吹毛求疵。

10.不要中途离席。

企业会议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改进作风,减少会议、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二)会议分类及组织

第一条全厂会议归纳为四类:

1.厂级会议:主要包括党政领导(扩大)会,全厂干部会、全厂班组长会、全厂党员大会、全厂团员大会、全厂职工大会,全厂技术人员会以及各种代表大会。应分别报请党委或厂部批准后,由党、政、工、团等办事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召开。

2.专业会议:系全厂性的技术、业务综合会(如经营活动分析会、质量分析会、生产技术准备会、生产调度会、安全工作会等),由分管厂领导批准,主管业务科室负责组织。

3.系统和部门工作会:各车间、科室、支部召开的工作会(如车间办工会、科务会、支部会、车间(科室)职工大会等)由各车间科室、支部领导决定召开并负责组织。

4.班组(小组)会:由各党、工、团小组长或行政班组长决定并主持召开。

第二条上级或外单位在我厂召开的会议(如现场会、报告会、办公会等)或厂际业务会(如联营洽谈会,用户座谈会等)一律由厂办受理安排,有关业务对口科室协作作好会务工作。

(三)会议安排

第三条例会的安排。

为避免会议过多或重复,全厂正常性的会议一律纳入例会制,原则上要按例行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召开。例行会议安排如下:

1.行政技术会议

(1)厂长办公会:

研究、部署行政工作,讨论决定全厂行政工作重大问题。

(2)厂务会:

总结评价当月生产行政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下月工作任务。

(3)班组长以上干部大会(或全厂职工大会):

总结上季(半年、全年)工作情况、部署本季(半年、新年)工作任务,表彰奖励先进集体、个人。

(4)经营活动分析会:

汇报、分析工厂计划执行情况和经营活动成果,评价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厂经济效益。

(5)质量分析会:

汇报、总结、上月产品质量情况,讨论分析质量事故(问题)、研究决定质量改进措施。

(6)安全工作会(含治安、消防工作):

汇报总结前季安全生产、治安、消防工作情况,分析处理事故,检查分析事故隐患,研究确定安全防范措施。

(7)技术工作会(含生产技术准备会)

汇报、总结当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科研、技术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布置下月技术工作任务、研究确定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措施方案。

(8)生产调度会:

调度、平衡生产进度、研究解决各车间科室不能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

(9)科务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0)车间办公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1)班组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2)班组(科室)班前会:

对先天工作进行讲评,布置当日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

2.各类代表大会

(1)职工代表大会:

(2)车间(部门)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小组会):

(3)党员代表大会:

(4)团员代表大会:

(5)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6)企协会员代表大会:

3.民主管理会议

(1)工厂管理委员会:

(2)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联席会:

(3)生产管理委员会:

(4)生活福利委员会:

4.论文、成果会。

(1)科协年会:

(2)企协年会:

(3)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

(4)厂QC成果会:

(5)科技成果会:

(6)信息会:

(7)企管成果会:

第四条其他会议的安排:

凡涉及多个车间(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各种会议,均须于会议召开前××经部门或分管厂领导批准后,分别报两办汇总,并由厂办统一安排,方可召开。

第五条厂办每周六应将全厂例会和各种临时会议,统一平衡编制会议计划并订印发到厂领导和各车间、科室及有关服务人员。

第六条凡厂办已列入会计计划的会议,如需改期,或遇特殊情况需安排新的其他会议时,召集单位应提前2天报请厂办调整会议计划。未经厂办同意,任何人不得随便打乱正常会议计划。

第七条对于准备不充分、或重复性、或无多大作用的会议,厂办有权拒绝安排。

第八条对于参加人员相同、内容接近、时间相适的几个会议,厂办有权安排合并召开。

第九条各部门会期必须服从全厂统一安排,各部门小会不应安排在全厂例会同期召开,(与会人员不发生时间上的冲突除外)应坚持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4篇

1.要严格遵守会议的开始时间。

2.要在开头就议题的要旨做一番简洁的说明。

3.要把会议事项的进行顺序与时间的分配预先告知与会者。

4.在会议进行中要注意如下事项:

(1)发言内容是否偏离了议题?

(2)发言内容是否出于个人的利害?

(3)是否全体人员都专心聆听发言呢?

(4)是否发言者过于集中于某些人呢?

(5)是否有从头到尾都没有发言过的人呢?

(6)是否某个人的发言过于冗长呢?

(7)发言的内容是否朝着结论推进呢?

5.应当引导在预定时间内做出结论。

6.在必须延长会议时间时,应取得大家的同意,并决定延长的时间。

7.应当把整理出来的结论交给全体人员表决确认。

8.应当把决议付诸实行的程序理出,加以确认。

(二)会议禁忌事项

1.发言时不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原则上以3分钟为限)

2.不可从头到尾沉默到底。

3.不可取用不正确的资料。

4.不要尽谈些期待性的预测。

5.不可做人身攻击。

6.不可打断他人的发言。

7.不可不懂装懂,胡言乱语。

8.不要谈到抽象论或观念论。

9.不可对发言者吹毛求疵。

10.不要中途离席。

企业会议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改进作风,减少会议、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二)会议分类及组织

第一条全厂会议归纳为四类:

1.厂级会议:主要包括党政领导(扩大)会,全厂干部会、全厂班组长会、全厂党员大会、全厂团员大会、全厂职工大会,全厂技术人员会以及各种代表大会。应分别报请党委或厂部批准后,由党、政、工、团等办事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召开。

2.专业会议:系全厂性的技术、业务综合会(如经营活动分析会、质量分析会、生产技术准备会、生产调度会、安全工作会等),由分管厂领导批准,主管业务科室负责组织。

3.系统和部门工作会:各车间、科室、支部召开的工作会(如车间办工会、科务会、支部会、车间(科室)职工大会等)由各车间科室、支部领导决定召开并负责组织。

4.班组(小组)会:由各党、工、团小组长或行政班组长决定并主持召开。

第二条上级或外单位在我厂召开的会议(如现场会、报告会、办公会等)或厂际业务会(如联营洽谈会,用户座谈会等)一律由厂办受理安排,有关业务对口科室协作作好会务工作。

(三)会议安排

第三条例会的安排。

为避免会议过多或重复,全厂正常性的会议一律纳入例会制,原则上要按例行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召开。例行会议安排如下:

1.行政技术会议

(1)厂长办公会:

研究、部署行政工作,讨论决定全厂行政工作重大问题。

(2)厂务会:

总结评价当月生产行政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下月工作任务。

(3)班组长以上干部大会(或全厂职工大会):

总结上季(半年、全年)工作情况、部署本季(半年、新年)工作任务,表彰奖励先进集体、个人。

(4)经营活动分析会:

汇报、分析工厂计划执行情况和经营活动成果,评价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厂经济效益。

(5)质量分析会:

汇报、总结、上月产品质量情况,讨论分析质量事故(问题)、研究决定质量改进措施。

(6)安全工作会(含治安、消防工作):

汇报总结前季安全生产、治安、消防工作情况,分析处理事故,检查分析事故隐患,研究确定安全防范措施。

(7)技术工作会(含生产技术准备会)

汇报、总结当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科研、技术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布置下月技术工作任务、研究确定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措施方案。

(8)生产调度会:

调度、平衡生产进度、研究解决各车间科室不能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

(9)科务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0)车间办公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1)班组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2)班组(科室)班前会:

对先天工作进行讲评,布置当日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

2.各类代表大会

(1)职工代表大会:

(2)车间(部门)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小组会):

(3)党员代表大会:

(4)团员代表大会:

(5)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6)企协会员代表大会:

3.民主管理会议

(1)工厂管理委员会:

(2)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联席会:

(3)生产管理委员会:

(4)生活福利委员会:

4.论文、成果会。

(1)科协年会:

(2)企协年会:

(3)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

(4)厂QC成果会:

(5)科技成果会:

(6)信息会:

(7)企管成果会:

第四条其他会议的安排:

凡涉及多个车间(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各种会议,均须于会议召开前××经部门或分管厂领导批准后,分别报两办汇总,并由厂办统一安排,方可召开。

第五条厂办每周六应将全厂例会和各种临时会议,统一平衡编制会议计划并订印发到厂领导和各车间、科室及有关服务人员。

第六条凡厂办已列入会计计划的会议,如需改期,或遇特殊情况需安排新的其他会议时,召集单位应提前2天报请厂办调整会议计划。未经厂办同意,任何人不得随便打乱正常会议计划。

第七条对于准备不充分、或重复性、或无多大作用的会议,厂办有权拒绝安排。

第八条对于参加人员相同、内容接近、时间相适的几个会议,厂办有权安排合并召开。

第九条各部门会期必须服从全厂统一安排,各部门小会不应安排在全厂例会同期召开,(与会人员不发生时间上的冲突除外)应坚持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5篇

丰台科技园发展的思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中心的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以总部经济理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阶段;第三阶段主要是促进总部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的阶段。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中心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是1992年到2002年。1991年11月丰台科技园成立,1992年正式开始建设。丰台科技园初期的定位是科技工业园区,通过引进生产线来发展产业,但是随后在90年代的末期各种格局开始被打破,科技工业园区的模式遇到了三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如何面对新一轮产业结构的提升,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高速发展的经济、快速的城市化和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使发展科技工业成本急剧攀升,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功能的减弱迫使丰台科技园将产业结构的调整纳入了园区调整的格局。

第二个难题是工业项目大量占用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丰台科技园1992年开始建设第二期,引进了十几家科技项目制造业,每个项目占地规模约在50到100亩,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土地再利用的难度非常大。

第三个难题是如何更好的提升园区建设的城市化水平。随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丰台科技园逐渐与城区连成一片,但是大批厂房的规划,特别是较早时期建设的厂区,跟现代化的新城景观反差很大。同时由于制造业对所在地区较弱的产业聚集能力,使服务业很难实现快速的聚集,城市化所要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城市功能多样化和景观现代化的目标很难实现。

以总部经济理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是2002年到2006年。早在1999年底丰台科技园就开始思考第一阶段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对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开始进行新的探索。2002年11月,丰台科技园区联合专家对园区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设想。这个设想,为园区、也为全国各地的高新区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总部经济依靠现代便捷的交通网络和通讯条件,实现了企业总部与制造功能在地域上的分离。借助于这种理论,丰台科技园逐步跳出单纯以细分产业方式发展园区的思路,以功能的划分来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从产业的价值链角度,一个产业链或一个企业,有着研发、中试、生产、销售以及管理等诸多的功能环节,在工业化的时代,这些功能都在同一个地域上发生,但在现在,交通与通讯打破了传统产业链在同一区域聚集的传统,使一个产业链上的功能在不同区域分布,而又使不同的产业相同的功能在同一区域聚集,以总部功能为主的管理、研发、中试、营销等在一个区域聚集,形成了总部经济。

而在北京等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正在快速推进形成,丰台科技园抓住这一特点,逐步把总部经济理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政策服务上,逐步构建起一套发展总部经济的模式。就产业规划而言,丰台科技园把科技企业研发、管理、营销功能作为首选,而逐步放弃了科技企业制造的功能。就空间规划而言,丰台区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总部基地,提供给企业总部更为合理的空间形态。就政策服务而言,丰台科技园逐步建设政策服务平台,满足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要求。

总部经济发展的模式有效的规避了第一阶段产生的三大难题,产业结构稳步提升,空间资源节约利用,企业容纳能力大为增强,城市发展景观大大的改善,丰台科技园成功的实现了二期建设。到2006年丰台科技园已经拥有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5年间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2400多亿,是第一阶段的6.4倍。

促进总部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时间大致是从2007年开始。总部经济的提出与发展是丰台科技园的一个创新模式,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新的难题:一是对企业横向功能选择加强,园区产业特色弱化,不利于特定产业和企业集群的聚集。二是总部经济对地区的商务服务、文化品牌的需求,迫切要求丰台科技园加速增强配套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丰台科技园在第三阶段开始新一轮的探索和实践,将总部经济与高科技的融合作为产业选择的重要手段。

我们把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放在丰台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的首位,当前园区已有15家部级及省部级研发中心,5家部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创造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仅2007年丰台科技园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研发二等奖,使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受此影响,一批传统行业的科技研发中心也开始入驻园区。

我们还把总部经济作为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的重要手段。国家火炬计划已经实施2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向精细型转变,现在的资源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于人才等重大的资源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强烈。总部经济发展的优势,正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对于资本的吸引能力、对于信心的吸引能力、对于生产服务业的聚集能力、对于改善高新技术发展产业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丰台科技园的总部经济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创造了丰富的条件。

我们通过总部经济模式推进区域总部经济分工中的双赢模式。总部经济是一种分工经济,本质上又是一种合作经济。企业总部依托中心城市良好的商务设施、文化氛围、人才环境和市场条件,获得更多可供发展的资源。企业科技制造功能利用所在地成本较低的土地价格、原材料、劳动力等,降低成本,扩大效应。通过互相分工,中心城市跟区域分工互补,避免了企业和项目相互争夺,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扩张。丰台科技园近几年引入的企业,京外企业总部群成为重要的特色,它们在园区设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国际业务拓展中心,充分利用于北京的资源,反哺发源地,对当地产业结构的提升、技术能力的突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6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类专业;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42-02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for Machine Specialty

WANG L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aim at the featur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machine specialty students, analyze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he new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re put into the course, and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interest and computer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and good results is obtained.

Key words: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machine specialty; teaching; C languag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6位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接口电路,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同时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应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微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出现了很多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如多核处理器、PCI-Express总线、SATA 接口等[1],而这些新技术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这些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类基础课程较少,后续相关课程及毕业设计中涉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的也较少,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微机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重点突出与融入新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首先要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先指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部分精讲,配合图片、动画,便于学生记忆。比如在讲CPU组成时,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出一幅CPU组成框图,对照图片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同时指令和数据的流向用箭头动态的显示出来,使学生一提到CPU,脑海中就能反映出这样一张图,帮助学生记忆。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而现有的教材在新知识方面体现不足。以CPU为例,现在的教材多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86/8088系列16位的微处理器为例来进行讲解,而我们在实际中使用的微处理器是32位或64位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以Intel8086为主讲解CPU的基础特点和工作原理,80286/386微处理器注重讲解相对8086的改进。然后讲解CPU的64位技术和多核技术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CPU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讲解总线知识模块时融合PCI-Express总线知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中,总线知识模块的主线是ISA、EISA、PCI、AGP,但是即使是AGP总线,也已经被PCI-Express总线所取代,PCI-Express基于串行技术,采用4根信号:2根差分信号用于接收,另2根差分信号用于发送。总线的带宽能达到8GB/S,支持热拔插和即插即用。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融合PCI-Express总线是必要的。

2 用C语言教学

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汇编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其主要优点是占用资源少、程序执行效率高。但是学习汇编语言需要记忆大量的助记符,编写的程序不易读,学习起来需要较长时间。

而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C语言有功能丰富的库函数、运算速度快、编译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实现对系统硬件的控制。目前常用的单片机、DSP、ARM等厂家一般都能提供C编译器。因此,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

学生们在大一时已经开设了C语言课程,具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基础。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中,需要讲的内容就是I/O接口语句(包括inportb和outportb两条语句)和中断语句。

例如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可知ADC0809的数据端口地址为78H,状态端口地址为79H,通道选择端口地址为7AH,采用C语言编写的查询方式数据采集程序如下:

int ad_data_read( unsigned char ch_num)

{

unsigned char data, ch_st;

outpotrb(0x7a,ch_num);//选择通道

ch_st = ch_num | 0x80;

outpotrb(0x7a,(ch_st));//构造ALE上升沿

outpotrb(0x7a,ch_num);//启动AD转换

while(!(inportb(0x79)&0x01);//等待转换结束

data=inportb(0x78);//读转换结果

return(data);//返回

}

程序只有8条语句,很清晰的反映出查询方式下A/D转换过程,程序简单、易懂,而这段程序采用汇编语言来写的话,大概需要30条语句[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C语言编程的优势,尤其是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们在大一学习C语言课程后,继续使用C语言编程,提高C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单片机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今后读研究生、工作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

3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把知识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讲解I/O接口芯片时,在讲清芯片工作原理、引脚定义、初始化编程后,重点讲芯片的应用,同时加强实验课与课堂知识的结合,在课堂上讲解芯片的应用例子,并给学生留有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中解决,提高学生接口设计、编程的能力。例如并行接口8255A是一个应用较多的芯片。在讲解8255A时,首先要讲清芯片的编程结构、功能、寄存器和初始化编程,然后结合实际讲应用举例。

如图2所示8255键控灯电路图,图中有3个按键接在8255端口A的PA0~PA2引脚,3个发光二级管接在8255端口B的PB0~PB2引脚,要求编程实现3个按钮分别控制3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在讲解电路图时要讲清按键和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电路:不但要讲清楚按键的状态与PA0~PA2引脚的对应关系、PB0~PB2引脚电平与发光二极管亮灭的对应关系,还要讲清楚电路中电阻上拉、限流的作用,由此分析出8255的工作方式,进而给出8255的控制字。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程序。

给学生布置实验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用8个按钮分别控制8个灯,也可以让学生模拟双控开关功能、模拟霓虹灯等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论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在尊重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添了微机技术的新知识,将C语言引入本课程,课程中的程序例程均采用C语言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康,姚南生,闻国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1):85-88.

[2] 杨斌.从知识点掌握到应用系统构建的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规划及实现[J].计算机教育,2009(13).

[3] 杨居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技术部经理总结发言第7篇

关键词: 工法编写 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企业技术水平、施工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在引导企业开发工法、提升科技进步水平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设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资【2006】174号)文中,要求建筑企业“要逐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在企业资质标准和工程质量标准中,应进一步体现管理技术、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企业效益等内容”、“建立以专利、专有技术和工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业技术进步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企业技术进步水平评价活动”。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不快。企业工法的编写不规范。企业重生产、轻管理、轻技术、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不善于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很难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综合配套的新技术。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很丰富,但很难拿出几份像样的材料来,工程技术人员忙于施工现场,文字表达能力低于实际工作能力。没有对技术攻关的项目进行有效总结,对工法如何编制不清楚,即使编制也不规范,对工法的11项编写内容表述不清楚。文本格式不完全符合要求、选题不当、命题不准确、前言冗长、工艺原理笼统等等。本文探讨工法的编写,希望对企业工法的编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工法的基本内容、意义和作用

1. 工法的含义(定义)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应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

工法的五个特征:

(1)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

(2)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

(3)工法是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4)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

(5)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总结,是企业的宝贵的技术财富,并为工程管理服务。

三、工法编写的有关问题

1.工法的编写注意事项

(1)工法的成立是以成功的工程实践为基础的,而且被一定的工程实践证明是技术先进和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的。必须实事求是。

(2)每项工法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大有小,针对工程项目、单位工程的是大系统,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是子系统,工法成立与否不在于项目多大,而在于其技术的先进和实用,在于其实际效益。

(3)工法的编写不同于工程施工总结,施工总结往往先交代工程情况,然后讲施工方法和经验,再介绍施工体会,大多是工程的写实。而工法是对施工规律性的剖析与总结,是同类工程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的升华与凝练。要把工艺特点(或原理)放在前面,在最后引用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加以说明。这样做并不是简单的顺序问题,它是与工法的成熟性和推广应用作用紧密相联的。

企业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企业领先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省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企业工法编写内容

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①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②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消耗的物料、工时、造价等)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和社会效益(可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项成熟的工法,一般应有三个工程实例。

对于在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材料与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中涉及技术秘密的内容,在编写工法时可予以回避,申报国家工法时,须在申报材料中加以说明,但有关部门在审定时,应当按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秘密加以保护。

按上述内容编写的工法,层次要分明,数据要可靠,用词用句应准确、规范。其深度应满足指导项目施工与管理的需要。

企业编写和应用工法的保证措施

1、各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工法工作,真正把它视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进入市场严峻挑战的有力措施,指定人员管理,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最后还要出成果。

2、认真学习工法编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熟练地掌握,争取编写的工法上报后不需大的改动。

3、对技术含量高的工程项目,从工程一开始就落实工法题目和编写人员。

4、严格工法评审标准,同时对真正符合标准的工法应按照规定给予编写人以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以鼓励和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编写工法的积极性。

一般由工法所有权企业给予奖励。

5、对于企业已形成的工法,要印制下发,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企业负责人、各级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就是在编制一个工程的标书或者组织一个工程的施工时,首先看有否相同或类似的工法,有的话,就充分利用其与本工程相同的地方,对不同的部分再加以研究,就可快速、高速、高质量地完成标书编制或施工组织设计的制订。

五、企业工法编写和应用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制定工法管理办法

一般来说,首先要依据建设部的工法管理办法,制定企业的工法管理办法,注意对于不同级别的工法,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应有所不同,部级工法要求关键技术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省部级工法要求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

2、理顺企业的工法管理体制

集团级企业的工法管理分集团、子公司、分公司三层管理。

集团总公司由总工程师负责工法的领导工作,科技管理部负责工法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集团级工法的评审、省级工法以及部级工法的推荐申报和奖励工作。(每年4月份报上一年度的奖励项目,11月对上一年度的成果进行奖励)

各子公司由总工程师负责工法的领导工作,技术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工法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工法编写、审定、上报、推广应用及奖励等工作。

分公司是开发应用工法的具体执行单位,应由主任工程师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单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工法。

3、成立工法评审委员会

工法的申报、评审和公布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评定的办法。

4、工法的立题

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所承建的工程任务的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工法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协调。各单位要在每年年底前将次年的工法编制计划上报集团科技管理部。

5、工法编写的组织

一般按单位制定的工法编写计划所列的工法题目,将编写任务落实到工程项目部,由项目部的工程师负责,按各自负责的不同工作,分派不同的内容,如:针对某一技术工艺的工法,可分别由技术、质量、安全、财务等方面的人员分别收集资料、编写相关内容,也可由1-2人主笔,其他人提供资料。

6、工法应用

经评审确定成立的工法,一般应印刷下发有关单位执行,最好将本行业的工法发给每个技术和主要生产管理人员,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工法的主要作用:

1)工法稍作修改,就可以作为相同或类似工程结构投标文件的一部分。

2)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的编制和施工方案的准备阶段,工法可作为重要参考。

3)工法可作为年轻技术人员的培训参考教材。

4)工法可规范管理,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5)工法可作为宣传企业实力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