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合集7篇)

时间:2022-07-08 21:39:36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1篇

2016年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一:

xx庄村位于张汪镇镇驻地东南3.8公里,隶属张汪办事处,西距104国道1.2km,东靠马庄,南邻辛庄,北邻杨楼,交通不太便利。XX年以来,村里先后建立了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广场,硬化了部分道路,安装了路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面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全村共192户,725人,其中经商或外出务工人员占多数;享受低保12户,其中残疾人5户,五保老人1户。全村共有耕地近800亩,均为水浇田,人均耕地1.1亩,位置分散,由于土地存在级差,每户村民的土地都分成若干块,这样给种植和收割带来了很多不便。土地以种植粮食为主,一年两季,粮食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少部分地块种植土豆或蔬菜。

一、村基层组织

xx庄村设立一个党支部,现共有党员17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全部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全村党员年龄层次偏高,年轻党员偏少,年龄段分布非常不合理。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今年通过公推直选新发展了两名年轻的积极分子,均在30岁以下。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对农村党员一线创先争优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党员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xx庄村经济状况

全村集体经济无收入,大项开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解决,村民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低于全市XX年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务工、经商等非农业行业为主,约占家庭收入的84.7%。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抓班子,带队伍,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旨在凝聚班子的合力,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坚持学习制度,带领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农村各项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规范开好,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切合实际,办几件惠民实事

对生活有困难的特困家庭和低保户为他们争取政策和资金,开展一对一联系困难户,为他们送温暖,缓解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困境。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利用优惠政策帮助村里实施道路硬化,不断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让村民们感受到交通方便带来的实惠。

2016年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二:

20xx年3月,我经市委、县委同意,派到xx镇xx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开展整顿xx村软弱涣散组织工作。半年来,我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干事的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好事,有力地推动了xx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干群关系和谐。现述职如下:

一、村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进行摸底自查,xx村党支部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党支部委员会参加活动不到位。

(二)村两委战斗力薄弱,两委成员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对工作职责没有认识到位。

(三)缺乏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四)党员管理薄弱,党支部处于软弱、涣散状态;

(五)党员年龄机构老化,发展的年轻党员较少。

(六)无集体经济,党支部号召力不强。

(七)历史遗留矛盾纠纷突出,再加上部分村民思想禁锢,导致矛盾纠纷调解困难。

二、原因分析

一是制度执行不严,无号召力,召集人员参加组织活动、参加学习难度大,召开会议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党员干部感到无关紧要,对组织制度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两委成员思想不统一、工作意识差,两委成员文化素质不高,另外报酬太低,不履行工作职责,工作软弱涣散。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不强,党支部无号召力。

三是管理制度的执行无从下手。如值班制度,要求两委委员值班,他们没有报酬,全靠无私奉献,很难执行签到坐班。重大事项要执行会议议定制度,但参会人员都到不齐,会议的召开实际意义就大打折扣。

四是合并村后党员干部存在分派性的思想,形不成合力,加上在支部选举、村委会选举中的矛盾突出,两个片区党员协调不好,导致组织涣散。例如支委委员代忠云,为原安全村支部书记,并村后的临时支部书记,在选举中落选,个人思想不端正,该片区仅有的支委委员不履行工作职责,在村委成员中又无党员,导致该片区的党员凝聚力不够好。

五是发展党员较少,导致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党的干部储备上缺乏人才。

六是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无集体经济,公益事业等靠要思想严重。无论什么事都希望政府解决,集体财产不用于搞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历史遗留矛盾多,群众传统的守旧观念较重,不能开拓性地、前瞻性地对待矛盾和问题。

三、整改措施及整改效果

(一)切实加强软弱涣散班子整改。

一是采取了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整改,理顺两委成员间关系,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切实解决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的问题。通过对支委委员代忠云及个别党员的思想教育和谈心沟通工作,让支委委员履行职责,让个别党员带头示范,树立两个片区合为整体、抱团取暖的意识,促进两委的团结。

二是采取培训教育等多种手段,对班子成员,重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素质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七月初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最大的花卉基地遵义台湾村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继承老一代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作风,借鉴学习遵义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发展集体经济、党员带头致富的信心。三是结合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重视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二)完善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

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支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监督制度。规范公章使用,形成支部、村委合力审核事项的制度。

(三)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重塑党支部、村委会的形象。通过学习、查找问题、整改问题,纠正村干部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的问题,让村干部从治庸提能力、治懒提干劲、治散提合力、治慢提效率、治浮提实效等方面转变过作风,提升干部形象。

(四)积极发展年轻党员。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培育后备力量。针对该支部多年来未发展年轻党员的现状,选定年轻同志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培养和教育,培育成党员发展对象,实现年轻血液的注入。目前已经发展了6名年轻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均是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成绩的年轻人,转正3名年轻党员。

(五)理清发展路子,培育集体经济。

把党员发展成为致富能手,把党员干部、群众的精力转移到怎样发展经济、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上来。通过市县镇计生协会的帮助,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激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热情;目前已经向市计生协会申请产业发展项目一个,申请20万元免息资金,用于发展茶叶加工、桑葚种植200亩,有同泽公司、同泽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实施,采取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施主体为20户计生户(其中独生子女户8户,双女结扎户3户,计生困难户9户),带动100户。

(六)设置党小组,增强凝聚力。

针对安全片区党员的状况,配齐党小组,化解安全片区党员无头的现象,在安全片区成立一个党小组,由支委委员代忠云兼任小组长,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让党小组在该片区发挥作用,带动该片区与高峰片区打成一片,形成合力。

(七)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大调解委员会、驻村工作组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力度,组织人员调解,加大法律法规宣传,让大家思想逐步转换。结合维护稳定工作,现坚持每周研究稳定制度,确定工作重点,逐项解决存在的问题。驻村工作组入村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把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作为xx村整顿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

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针对我村与林场接壤较多、林权纠纷不断、存在历史原因等情况,通过协调县林业局、扎佐林场等单位,由镇政府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本着让利于民的思想,组织开展协调处理工作,即将解决困扰我村3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通过调节委员会和驻村工作组排查矛盾纠纷15起,解决12起,正在解决3起。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继续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坚持抓好党员活动。

一是严格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支委会学习、廉洁、民主生活会以及党日活动、目标化管理、民主评议、定期轮训等制度。坚持落实完善制度,实施管理从严从细;坚持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议事会、党员大会;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每半年一次党员培训,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尤其是支村委主干坚持每天晚上开碰头会,及时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组织内容扎实,有针对性 教育培训

继续开展政治教育,重点进行政策、理论和法规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群众。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教育,重点围绕农民致富、发展高效农业进行培训,使党员成为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带头人。

三是开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的活动。

活动的内容不再单一,打破以往党员活动主要靠读文章、念报纸的传统做法,大量增加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场所不固定,以党员活动室为主,辅之以外出参观学习,让党员开眼界,扩视野;活动的方式不断创新,积极采取远程教育、典型教育、现实事例教育、文艺节目教育等使党员活动丰富多彩;活动的思路不断延伸,党员活动由理论学习向主题教育和办实事延伸,开展设岗定责、四创一奉献活动,努力把党员活动的效果落实到经济建设上。

四是资料齐全,记录完善

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登记造册,坚持保存入党申请书,坚持做好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员议事会等各种记录,党员活动记录和各种党建资料保存完善。

五是村里大事交由党员讨论研究,党员活动议大事

村里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基础设施、创办集体经济,支部首先让党员讨论,党员思想统一后,再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然后付诸实施。让党员商议村里大事,党员权利得以体现,党员的意志得到尊重,参加这样的活动,党员的积极性很高。

六是各种情况让党员先知道,党员活动早知道

对上级的有关政策和会议精神,以及一些有知道意义的产业发展信息,支部最先在党员会上组织学习,党员掌握有关政策和信息后,再向群众宣传。党员比村民先了解一些政策和信息,使村民感觉到党员就是不一般,党员也有了光荣感、自豪感,这样的活动,党员特别愿意参加。

七是解决党员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党员在发展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支部在党员活动时通过组织培训、出谋划策、传递信息等途径逐一帮助解决。党员参加活动,获得了技术和信息,学到了致富的本领,解决了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员认为这样的活动喊管用,参加的自觉性很强。

(二)发挥党员作用。

软弱涣散村的党员队伍存在人心散乱、党员意识淡化、双带能力不强、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乡在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的同时,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通过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

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主要功夫,解决党员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把那些年轻有为、退伍回乡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改善党员结构失衡与素质不高问题。把党员发展成为致富能手,把党员干部、群众的精力转移到怎样发展经济、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上来。

(三)解决突出问题。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是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难以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存在的火石坝矿权纠纷、上寨与中坝组林地纠纷、林场与农户林地纠纷等突出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加以解决。

(四)壮大集体经济。

(一)兴办实体经济。

1.由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牵头,拟成立xx村绿色产业加工服务有限公司。租用原高峰村小学,开设茶叶加工、小五金加工、建筑服务、农资服务等产业和业务。

2.通过县委组织部、县工商局等单位支持,申报微型企业3个20万项目支持。个人承担部分(20万元)由成头的出资人及愿意参与资金投入分红的村内人员出资,按照投入比例分红收益。项目支持资金20万元算入村集体分红股,无息贷款资金20万元,算入村集体分红股,该股在贷款回收后自然解除,该原始股不足资金可有原始出资人补足后计算分红股份额。

3.公司经理、管理人员等按照劳动法规定领取工资。探索对落户我村的建筑、水利等工程,实行村集体工程队包工的形式,支付招标单位管理费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费等经费后,按照公司组成份额分成盈利,上述相应盈利作为村集体收益,即保障项目受益为村集体及农户,因施工人员为当地工程受益群众,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同时承接民间建设工程,保障建筑安全、建筑质量的同时,为村集体盈利,为群众致富提供就业机会。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2篇

一、基本情况

2、卫生教育方面。居内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合作医疗定点卫生所,有效解决了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教育方面村投资150万元建立了荆泉小学,不但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还为附近5个村居孩子上学提供了方便。

3、社会保障方面。先后为人民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同时为居内一些因病、因残致穷的家庭办理了低保救济,真正做到了让辖区群众不为自己老了、病了而发愁,让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幸福。

二、组织建设

xx现有党员36人,居两委成员6人,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学历3人,两委交叉任职1人。该居在支部书记侯波、居委会主任侯钦亮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特别是村干部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当选上任后,为了总结换届时的承诺: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顺应人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应该说是一个主体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队伍。

三、经济情况

xx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生活发展85%来源于外出务工,近年来在xx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由市政府征地65亩建设了湿地森林公园、供全市人民饮水的荆泉水厂。荆泉水厂坐落居东,居两委全力改善市水源地的环境大力打造宜居环境。招商引资辛圣装饰、瑞祥纺织、好美制衣、威滕电子、美亚家具、永强水泥等9个厂子,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四、计划生育情况

xx现有育龄妇女300人,一胎184人,二胎91人,多孩16户,女扎77人,放环177人,计划生育工作历来是比较难干的工作,还有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困难村干部有着一种敢碰钉子,不服输的精神,建立了计划生育“平面户况”显示图,让每户尽显图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遏制了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五、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该居存在着干群关系缺乏沟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相对还比较滞后、计划生育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谐稳定。下一步,我将团结居两委成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居实际情况,一是加强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制订完善党员学习制度,采取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定期传达市、街道最新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切实提高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居里的高学历人员、复员军人、致富能手等非党人员,通过学习培训、集中座谈、专人帮扶等方式,使其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强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每月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对居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对居内困难户、五保户进行帮扶。

2、完善居各项规章制度。务实管用的制度,是推动组织建设上水平的重要保证。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

3、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统筹安排、责任到人。居两委班子成员和计生专干,施行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增强人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思;二是制订“计生工作例会”制度,每月5日前社区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专干召开计生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找出不足,安排本月工作,做好心中有数,指出工作重点,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加大计生宣传教育力度。将计生工作纳入党务村务公开,在居组主要道路刷写规范醒目的计生宣传标语,发放计生优惠政策等有关材料,按要求分类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统一装订成册,接受群众监督。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二)

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资源县瓜里乡田洞里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8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钟家湾、牛塘凹、将军头、竹子山、村架岭、田洞里等村民小组,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田洞里村是我县瓜里乡的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村民以汉族为主,全村分为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76户,总人口852人。全村有一所村级小学,是一个复式教学的学校,包括学前班到小学2年级,共23名学生,各年级的学生交叉在一起上课,1名教师,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

田洞里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水田795亩,人均水田只有0.93亩,旱地145亩,人均不足0.17亩,林地9800亩,人均11.5亩,林木大都是三木药材,经济林所占比重大。

村委现有干部3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会副主任1名,党支部副书记1名),中国共产党党员40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全村共有贫困人数438人,贫困党员7人,特困户8户,木皮房翻新8座。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田洞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视,村民组基本通公路,20**年兴建了90平方米的卫生室(目前还未投入使用)。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有沼气池64座。

经济产业结构情况:农业方面,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厚朴、金银花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共种植有5000多亩的厚朴基地和亩的金银花基地;养殖方面,目前有两家养猪场(在建设当中)和两家竹鼠养殖场。据村委干部介绍,至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98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目前尚有户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

农民增收情况:除正常的种植、养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外出采割松脂;二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426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两户竹鼠养殖户均处于试养阶段,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

三、制约田洞里村经济发展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尽快启动钟家湾自来水架设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

2、由**洞里村级主干道没有硬化,特别是通往田洞里时经过的河道,一到下雨天车辆无法通行,给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田洞里村是目前全县最大的厚朴种植基地,连片种植达5000多亩但由于交通不便,没有进行深加工,只能靠卖原材料,建议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针对田洞里村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4、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全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时均是靠喝酒、打牌度闲暇时间。建议政府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田洞里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三)

中央确定20**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旨在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融为一体,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以创先争优、加强组织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山东省选派“第一书记”正是以此为契机提出的。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近几年来,东营市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加强,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环节,思想观念陈旧、满足现状,破壳经济难以实现、环保意识不强导致污染十分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

因为山东省东营市率先从县直属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担任县镇下属的村或社区的“第一书记”,属于全国首创,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能为调研提供充足的素材和社会基础。因此选择其中发展较好的东营区、广饶县和利津县作为调研的典型。

以广饶县为例。20**年5月广饶县率先提出了一百位“第一书记”下乡的政策,以推动地方农村建设的发展。这些干部分别担任广饶下属一百个村的“第一书记”。广饶县规定,“第一书记”按照摸实情、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的思路开展工作,全程参与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各项工作,以培育“五好”为着力点,打造先进典型村;保障“五有”为着力点,提升相对薄弱村;以突破“四难”为着力点,整顿转化后进村;以破解“三少”为着力点,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以建设“四型”社区为着力点,打造社区党建品牌,做好帮弱促强和培育典型工作任务的落实。广饶县这种创造性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加快建设广饶的新农村,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广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饶农村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广饶提出的新思路,将为中国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广饶县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推广。但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此次调研成果将有助于将东营区、广饶县、利津县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对建立长期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契机——20**年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

1.1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着诸如村支部经费不足、干群关系不协调、村干部理论素质不高、党建工作方法简单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步伐。

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村支部经费不足,通俗说就是村集体没有收入。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却相应减少。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而改革后国家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增强,村里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公共土地,也不敢征收村民的土地,因此很多村就成了裸的“空壳村”:只能依靠上级政府下拨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又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办公经费的支出预算,如此杯水车薪,怎能不制约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这样的村里,也根本拿不出钱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从而导致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缓慢。

其次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干部自身的角度讲,农村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文化素质和实用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是制约党建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原因,也难以满足农民致富的需要。农民盼望着干部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服务,可现实情况是一些党员干部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学习不深、把握不准、理解不透,改革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也不强。而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中,又普遍存在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年轻后备力量难选拔的现象。从村民的角度看,对于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老一辈人已经认定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不愿意接受什么变革;新一代年轻人尚处在迷茫中,他们更多的选择外出务工而脱离了村里。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准确把握党员群众思想脉搏,开展好基层党建各项活动变得格外艰巨。在当前复杂的农村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的方法简单陈旧,工作方式不够灵活:老办法不管用,而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又不顶用,使得党建工作和农村下一步发展变得尤为困难,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推进。

再者就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发展,但新时期新环境下面对新的环境挑战又需要有新的调整,调整意味着创新,而创新也意味着有可能失败,因此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村干部要带好这个头,更要使村民齐心协力,一同创新。

还有文化、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养老、困难户等等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去克服,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有很多问题是现在农村发展所必须解决的。

会议在农村制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党的基层领导等方面做出了相关部署。在制度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在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方面,首先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同时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20**年02月08日,中组部召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扎扎实实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以创先争优、加强组织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确定20**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中组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创先争优迎十”为主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抓落实,就是把党的十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把已有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全覆盖,就是坚持一抓到底,抓到支部,让每个党支部都积极行动起来,每名党员都自觉参与进来。求实效,就是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防止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受欢迎,就是贴近基层需求,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通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选任渠道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得到加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得到提高,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得到加强,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务工作力量不断壮大,报酬待遇有稳定保障,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有制度得到落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央确定20**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旨在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融为一体,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以创先争优、加强组织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要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和***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召开。

第二章成效——“第一书记”帮扶作用逐渐突显

2.1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建工作是此次中央决定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诸多任务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各地下派“第一书记”帮扶任务中重点抓的工作。因为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三农建设特别是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为国家所重视。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个村的“第一书记”采取先调研,再对症下药的做法。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任务是发展农村党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人们对入党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党员年龄偏大、已经不能胜任新的工作,新党员思想观念陈旧,年轻的后备力量缺失,都给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有困难就要解决,各村的“第一书记”各显神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庐山社区将其下属的六个行政村的党建工作一起抓,科学定位社区党组织职责,成立了庐山社区党总支,重构农村社区党建新格局,使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第一书记”根据其中五个村的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现状,并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品牌,成立了五个村级党支部和一个稻花香特色党支部,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党总支书记,五个村支部书记兼任党总支委员,庐山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从而做到以党建统领农村事务发展。

赵家村在党建工作方面积极开展“”制度,这也是目前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是党中央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即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以及按时上好党课。

这种看似简单的办法,却也是增强党委班子和农村干部战斗力、凝聚力的最有效办法。因为会议是定期召开的,党课也是需要定期上的,每一次召开会议或是上党课,都会做到以下一些工作: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发展新党员和接受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成员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党员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结合当前形势,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反复的教育与宣传,可以很好地提高党员的思想意识,及时贯彻中央的决定,对下一步工作的决策、部署、开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于非公用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的意义在改革开放以后就显得格外重要,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非公用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非公用制企业的党员人数较少,而且一些企业没有自己的团党组织,就导致一些想入党的思想先进的员工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已经入党的党员不能很好的起到带头作用,企业往往缺少凝聚力和先进思想的指导。对此,东营市的一些区党工委、团区委也开始着手在一些非公用制企业设立团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培养优秀党员。

以胜利开发区党工委、团区委在山东正辉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团委,委派“第一书记”为例来说。20**年5月16日,共青团山东正辉集团委员会成立,刘劳动书记任企业“第一书记”。正辉集团位于东营市胜利经济开发区,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虽然员工只有160余人,但年产值却高达1.5个亿,是石油装备企业中的龙头。虽然企业在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比较好,但若没有党支部的领导或是党员的带头作用,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成立团委是新形势下集团职工队伍建设、基层群团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手段保证,也是使像正辉集团这样的非公用制企业实现二次跨越的必要手段,即从松散式小作坊式民营企业向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综合性集团发展。更是充分发挥青年职工主力军作用、提升集团士气、凝聚企业人心的重要保障。

刘书记到来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31”的党建模式,即在非公用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中,发挥党支部这一政治核心的作用,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三个支撑点,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发展和良性运转,破解了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的难题。首先,第一个“1”是突出党支部这一政治核心作用,把建立健全基层党建长效机制作为非公用制企业党支部作用发挥的有力保障;其次“3”是指健全工、青、妇组织建构,构建企业党建支撑点,发挥工会的广泛联系作用,加强对企业工会的领导,密切联系党组织与企业职工的联系,搭建党群沟通平台,积极锻炼、培养、吸纳优秀分子;最后,第二个“1”是指抓好企业文化这一有效载体,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宣传企业的核心理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破解了非公用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难题,帮助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利津县的三阳纺织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也是采取了类似的方式,结合公司自身的状况,在党支部层面、社会层面、公司职工层面搭载了相应的活动载体,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积极性。

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正所谓“想致富,先修路”,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第一书记”到来后带给自己最切身的利益。因此,“第一书记”们下驻帮扶驻村后,完成初期的调研工作后,就开始根据本村的具体问题来改善基础设施的情况。

首先是路面的硬化。这在城里人看来并不是什么问题,条条柏油马路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已成习惯,因为大部分村支部没有集体收入,因此根本拿不出钱来修路,有一条整洁的大路似乎成了一种奢望;而对于有桥的村子,多年的陈旧老桥也为村民们埋下了安全隐患。“第一书记”到来后,上级部门也拨款一部分资金,就可以用来改善路面状况、修整桥梁,同时也帮助书记们在村里迅速树立起威信,方便进一步开展工作。

其次是电网、水网的改造铺设工程。虽然中央很早就提出电、水、网络的村村通计划,但实施起来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即便是在东营市这种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缺少资金仍是头号难题。同样的,近年来,通过上级部门拨款、政府补贴等方式向村里进行财政支持,才逐渐解决了村民用电难、村里没有路灯夜间出行不便、饮用水卫生没有保证、电视信号差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再次是村容村貌的整治工程。具体的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修建完善排水系统、实施村庄绿化、健全环卫保洁工作,力争做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从而真正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

2.3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3.1农村经济发展遭遇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新形势下,把握农村发展新特征,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政策导向,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社会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一是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力度将持续加大。二是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率将超过50%,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三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四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突出,在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加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国内外传导联动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我国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存在着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和非农化、非粮化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凸显;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的要求更加迫切。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增大,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金融危机后农民外出务工增速放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遏制,缩小城乡差距任务艰巨。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而在现实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有多方面因素:农村经济不合理,村镇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镇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等等。

我们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全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新局面,

2.3.2“第一书记”各显神通

针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各个村的“第一书记”们做了充分的调研,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村里发展的困难。

概括说来,“第一书记”们都尝试了以下几种创新模式。

首先是打造属于自己村的自主品牌。比如庐山社区的“稻花香”,甚至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稻花香特色党支部,如此可见书记的良苦用心;还有颜徐村的生态草莓、抗氧化梨等有机果蔬,村里的“第一书记”徐书记非常有商标产权意识,为了更好的推销自己村的产品,他先后为这些有机果蔬注册了“颜华”、“环悦”、“颜徐”三个品牌,还申请了多个绿色认证,为村里经济作物的下一步推广扩大做好了铺垫;还有龙西村的“龙须丸子”、小杨村的老粗布,这些品牌一旦成功推广出去,慢慢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牌子时,市场需求就会迅速增长。

其次是成立农村合作社。合作社这个名词大家并不陌生,但真正能把这个合作社做好、做大,真正能服务于百姓却是不容易的。因为合作社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机制能确保它平稳地运行下去,如果无法运转下去,村民们就会对此失去信心,积极性会严重受挫。最关键的是开办的合作社要符合民情,最大限度的满足百姓需求。比如北塔村和颜徐村的沼气合作社,因为由村民家中收集的各种秸秆废料而产生的沼气真正用于村民家中,并为此省下了一大笔煤气费,村民们体会到了切身的利益,才会积极加入、支持村里的工作;同样的,利津县新村的闫书记根据本村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为村里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从饲料、畜牧到屠宰、销售,全过程都由合作社操办,统一协调价格购买饲料、饲养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屠宰后交由村里的农贸市场统一销售,连粪便也由村民回收后统一处理作为有机肥料出售,只有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百姓才会放心的将一切都交给村子里去办,这种集体经济体制才能很好地运行下去。

再有就是创建生态园林、开展旅游业。生态旅游是时下比较热门的一种旅游选择,而东营市周边的农村可以依托便利的交通资源和庞大的消费人群发展独具本村特色的生态旅游。比如王营村在建的“鸟巢”生态大棚,将普通的蔬菜大棚改造成一个具有观赏性的立体果树园林,再加上先进的无污染的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的有机韭菜,更是吸引城里人观光旅游的最大亮点;再就是小杨村的农家乐,虽然小杨村的村子规模不大,但充分利用当地的诸如“槽子井”、“葫芦湾”这些具有民间传说的旅游资源,还有精美耐用的老粗布,再依托村子紧靠公路、交通便利这一地理优势,非常适合开展旅游业。

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发展新型产业,由传统种植业向一些高效产业转型。比如,前邵村的菌种种植,通过成立合作社、聘请专家、种植灵芝等名贵中药材,不仅使自己村里的居民富裕起来还带动了周边的几个村子一同致富;东坝村的张书记眼光独特,他发现村民主要依靠传统的简单地种棉花来维持生计,而繁重的劳动力和不稳定的市场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经过观察,种植蓖麻子的土壤要求与棉花的要求基本一致,又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引进蓖麻子后不仅为村里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也为村民保住了基本的底价,真正做到了保底增收;北塔村的书记们也根据本村多数人从事橡胶、皮革的加工这一特点,积极招商引资,创建并规划了一个工业园,也为周边的村落解决了近1000人的工作问题。

还有就是由但一定纯耕作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既环保又能增产增收。具体做法因地而异,具体说来有粪便循环利用,种植的果蔬或者庄稼的桔梗入鱼塘作饲料,鱼塘的池底回收做废料等等,因为操作起来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目前很多地区尚未采用或处于试验阶段。

2.4做好基层群众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第一书记”们下乡扶贫,就是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百姓的困难,满足百姓的需求。而从不同单位下派的“第一书记”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长,利用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来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2.4.1“医疗卫士”篇

前邵村的王书记是从市里卫生局派下来的,来到前邵村后,他发现村里的医疗卫生建设十分落后,很多村民有病往往不去看,最后原本的小康之家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了。针对这种情况,王书记先后筹资20余万元帮村里建设了“健康一条街”,做到街道的硬化、绿化、美化,并设有健康宣传栏39块,电线杆健康宣传箱36块,同时还编印了《健康生活方式》,分季节发放给村民。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就医直通卡”、“健康咨询卡”、“下乡义诊”等活动,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健康咨询和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庐山社区更是将医疗服务下放到社区,在社区里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力争为村民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引导村民们健康生活。

2.4.2“教育先锋”篇

鲍王村帮扶的独到之处在于教育。来自市教育局的田书记一上任,就为当地实施了教育帮扶计划:联系捐赠和调拨了价值60余万元的物资,联系大型公司为村里小学捐赠了价值23680元的书包、5000元的图书,这些捐赠物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子及其周边所辐射的7个村的教育条件。除此之外,田书记还大力支持了“一加一,手拉手”的教育帮扶计划,旨在让市里的优秀教师走进村子,带来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同时带动当地的教师走出去,更新教育方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北塔村也十分重视村里的教育,甚至把幼儿园翻新后与村里的支部大院盖在了一起,在节日期间与小朋友们一起庆祝。

2.4.3“新型农民学校”篇

当前,东营市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城区的生态文明,还需要一大批生态文明乡村作基础、作支撑。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质量和进程。因此,东营市动员各县各村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动员全市上下做好创建新型农民学校的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群众素质,更好地发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创建新型农民学校是一项创新型实践,必须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转变教育培训的理念,创新教育培训的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为此,东营市找到了“三个着力点”来扎实推进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

一是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当前,东营市农民培训资源很多,但是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突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按照技术种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结合的要求,打破区域、院校、身份界限,既统筹各级党校、农广校、各类专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所的专职师资力量,又要聘请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致富能手、“乡土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

二是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开展教育培训的类别也不同。必须坚持“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紧扣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大力培训农业新科技和现代农业适用技术特别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实用技术,及时传递新的政策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积极推广新的生产经验、经营经验、理财经验,热情推崇新的创业观念、生活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广大农民不仅学到脱贫致富的本领,而且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

三是采取务实管用的教育培训方式。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要求,必须树立“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理念,坚持“开门办学”,依托涉农企业、农村经合组织开辟教育培训基地,把课堂教学推向田间地头,将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而所谓新型农民学校最大的亮点在一个“新”上,新型的最大魅力,莫过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时令不一,农事繁多,不在农村,难以体会农民的艰辛。农民学校把那些农民群众认可的致富能手、乡土专家聘为兼职教师,走上讲堂。一方面从感情上和农民拉近了距离,这些人的成功经历和丰富经验足以让群众信服,他们传授的经验,教授的技术,农民更乐于接受。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更贴近农村生产实际,这些人有很多本身就是农民,他们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细枝末节”问题,话能说到农民心窝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当然,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在农民学校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他们的宏观意识更为强烈,往往能带来最新的农科知识,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而新型农民学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更是吸引人所在的地方。相比一味在课堂上干讲,很多村子采用“室内教学+户外远教+田间课堂”的三位一体式教学,并结合一些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可以多形式、多载体的进行学习培训,更容易让人理解掌握。

新型农民学校的兴起,还能有效扭转人们对农村帮扶的观念。多年来,上级部门对农村的帮扶多是“输血”式的外力帮扶,解一时之渴。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三农”面貌,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在增强“造血”功能上做文章。新型农民学校的出现,为农民培训、提高素质开辟了道路,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可以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大课堂,追求破解难题的途径,探求丰产丰收的希望,由此迸发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

第三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没有什么路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更是如此。尽管国家制定了很多惠民利民的政策,“第一书记”们也极尽所能,但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设施的利用率太低,有些设施或设备的启用出发点是好的,但使用率太低,比如一些农家书屋摆放的书籍都落满了灰尘,很显然是很久都没有人动过了;然后是农民的思想过于保守,有些村子,尽管村书记一遍一遍地做工作,甚至带头行动,但村民还是难以舍弃传统的简单粗放的种植业,不愿意去尝试,不愿意任何冒险;还有就是一些地区虽然迅速发展起来了工业,但工厂里排放出来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周边村子的环境,又为村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再就是一些村书记的想法是好的,但落实起来难度过大,几乎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面对这些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置不管,必须坚持,坚持去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循序渐进;也必须思考,认真思考问题的根源何在;必须倾听,去近距离倾听村民们的声音,真正为村民们着想,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3篇

根据市委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梭磨乡代修村担任第一书记报。我到后,我采取逐户走访,实地了解,召开村班子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和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代修村基本情况

代修村位于国道317线右侧的小山沟,距梭磨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马尔康市39公里,国道与通村路连通,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平均海拔2910米,生态环境较好,自然资源丰富,村内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水质条件十分优越,空气清新,是农牧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全村分为2个村民小组,共80户330人,其中党员18 人,村干部 9人,劳动力人数260人,其中学龄人口59人,外出务工10余人,贫困户15户57人,五保户4户4人,低保户1户1人,残疾户17户19人。现有耕地131亩、林地268亩、草地2万亩,退耕还林地249.2亩。经济收入以养殖牦牛和种植蔬菜为主要来源。产业情况: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

二、脱贫攻坚情况

代修村原有贫困户16户61人。其中2015年脱贫1户2人,2016年脱贫13户50人,2017年脱贫2户9人。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共15户58人(其中死亡3人,有1人单独户销户)。2016年底代修村顺利通过检查验收退出贫困村序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格对照标准,全面梳理贫困户、贫困村标准,对标补缺、补短。紧抓贫困户产业发展,同时要多渠道争取医疗救助和政策兜底等五个一批项目,对症下药实施。村两委和上级乡党委政府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夯实基础与能力提升相结合、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安全饮水、“四好村”的巩固、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脱贫人口按照“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的脱贫标准,经入户认定,收集佐证材料,建立脱贫台账,确保代修村全村建档立卡脱贫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饮用水、有安全用电、有广播电视看等各项指标达标,确保年人均收入均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村两委班子情况

梭磨乡代修村,辖两个村民小组,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村委会主任仁青尔甲兼支部委员);其中党员4人,非党员1人,党员与非党员比例为4:1;村两委班子均为藏族,均会藏汉双语;其中初中1人,小学4人,初中小学比例为1:4;年龄最大48岁,年龄最小33岁,平均年龄为39岁;村两委班子率先示范,主动作为,其中不乏产业种植养殖能手,能够带领广大村名勤劳致富,在群众中满意度较高。

四、产业发展

(1)中药材种植:以羌活、铁棒锤等为主的中药材157亩,其中羌活36亩,铁棒锤1亩,秦艽40亩,赤芍80亩;(2)大白菜种植:全村共计种植420亩,其中贫困户13户共种植66亩;(3)集体经济:代修村牦牛育肥基地(即牦牛标准化养殖)厂房于2016年9月上旬完工,并于9月下旬采购回来20头牦牛进行集中育肥,11月中下旬出售牦牛10头,完成集体经济入账,村集体宰杀4头牦牛用于开展全村聚会总结活动,牦牛集中育肥盈利5000元。2017年我村多渠道投入,利用剩余的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入股马塘村乡村旅游酒店,并承包市环林局的封山育林项目,2017年村集体经济盈利达到7万余元;2018年将育肥基地进行出租,租金为2万元。(4)禽畜养殖情况:全村共养殖藏香猪约200头,其中贫困户共养殖65头;全村共养殖牦牛约1000头,其中贫困户养殖44头,全村共养殖土鸡约100只。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环境卫生保持较差。代修村大部分群众受文化水平限制,政策知识掌握比较困难,少部分群众关于环境卫生保持整洁上难养成好习惯。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代修村于2016年修建完成牦牛育肥基地。目前,主要以出租养殖场收取租金的方式实现集体收益,集体经济发展较为单一,集体经济收入微薄。

(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目前,代修村的种植业、养殖业都不具特色,没有市场竞争力,加之村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识还不强,不能主动去了解市场、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四)村两委文化水平偏低和部分班子成员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我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普遍偏低,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固有思维,对待工作虽然认真负责,但工作效率偏低,且缺乏创新。多数村级事务均由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完成,其他部分班子成员在服务群众上意识不够,没有付出行动。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主体效能发挥不够充分。

六、下一步优化调整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村级队伍建设。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村级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扶班子、强队伍、谋发展,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强化制度执行和自身发展能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集体。一是强化党员教育,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二是拓宽党员发展渠道,提升农村党员的素质;三是理顺基层管理体制,规范好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青干部人才队伍,激发村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二)进一步抓好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利用代修村已建好的牦牛育肥基地场地进行出租。二是做好入股马塘村乡村旅游酒店的管理监督工作。三是进一步规划完善将牦牛育肥基地投入使用,做好招商引资和人才培训工作。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4篇

根据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东郭镇上户主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5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概况

上户主村位于东郭镇西北部,全村共计600余户,1800多人;全村共有耕地2016余亩,人均1亩多。该村副业经济不发达,主要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群众致富办法较少,年轻村民在外打工者居多。

二、村的经济社会状况

由于村里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日常开支主要靠卖宅基地和墓地等筹集,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村里群众致富办法较少,个别农户种植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年轻村民在外务工者较多。

三、基层组织情况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村支部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该村现有党员31名,平均年龄51岁;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村委有3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工作力度较大,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已铺水泥公路3000余米,尤其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修缮,对村内排房进行规划,改观村容村貌,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2、计划生育、治安及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村级治安较好,近年来,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3、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本上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关于上户主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1、重点支持发展种植业,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果树栽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但目前存在着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3、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我们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村民,这样既让土地最大限能的发挥了效益,也让百姓增加了收入。

4、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思想为指导,立足全村。

2016年第一书记调研报告(2)

龙塘村位鲤镇北端,村委会坐落街道沿线,西至南漪湖,县茶场坐落境内,跑飞路、飞幸路、飞毕路皆通过村内直XX县城,总人口3786人,辖24个村民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7亩,其中水田3446亩,旱地74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茶叶、芝麻、花生、棉花等。

一、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龙塘村临近县城,跑飞路、飞毕路沿村而过,是到达飞鲤镇、毕桥镇的主要干道,基础设施较好,为发展集体经济和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在家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2.村委班子中青结合,凝聚力强,有战斗力。村两委班子共六人,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也有刚换届进入班子的年轻人,更有大学生村官协助,村委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3.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在飞鲤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程在龙塘村境内得以实施,同时村村通、农电改造等民生工程的推进,村民生活及出行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党员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村85名党员中,70年以后出生的仅1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21人;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不够,流动党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漠,大局意识、纪律意识不强;村部无党员活动室,未能建立定期的党员活动;村两委班子主要精力集中在项目申报、计划生育等具体事务上,对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联系走访群众特别是青年党员群众、困难党员群众不够,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和发挥。

3.村内发展不均衡较突出。龙塘村是有原回龙村和白水村合并成立,原白水村与飞鲤镇街道相连,县茶场居中,原回龙村靠近北面且远离乡镇主干道,地理位置导致村内不同村民组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原白水村13个村民组相对比较富裕、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而原回龙村11个村民组相对比较困难,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之不同村民组人均土地、各户在户人数不等,土地整治中拆迁补偿款和宅基地分配方面差距较大,部分村民心态失衡,矛盾较为突出。

4.创新社会管理压力较大。在各类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与村两委之间、村民组与村民组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利益、矛盾比较集中,协调难度很大,维稳控访工作压力很大;村民生育观念比较陈旧,计划生育工作压力较大;村内外来流动人口日渐增多,但村里对于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服务不足,流动人口在计生、治安等方面存在隐患。

三、工作打算

立足龙塘村村情,根据选派工作六句话要求,计划在今后,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基础,从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几个方面,着力做好以下的工作。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两中心一平台的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两委联席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村两委班子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有关村务公开制度,创造条件让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监督村两委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政策,做好村干包片、定期走访等制度,主动服务群众发展;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摸清青年村民在家就业创业、在外学习工作、外出经商打工情况,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联系方式,充分发挥其联系、团结青年,储备、锻炼年轻干部,协助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加大在青年村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2.积极发展村内经济。充分发挥龙塘村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帮助村民致富。利用龙塘手工粉丝这一区域特色产品,积极引导从事粉丝生产的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优势,主动帮助他们获得发展需要的政策信息、资金支持等资源,帮助他们尽快发展起来。同时通过申报集体商标、统一外包装等多种方式,创建龙塘村的土特产品牌;盘活龙塘村集体林地资源,龙塘村现有林场2处,共计100余亩,在明确林场责权利情况下,通过合理流转,盘活集体林场资源,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把集体林场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依法流转,合理开发。

3.改善民生。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全面完成新农保、新农合参保任务,合理评定低保户;针对龙塘村区域内南北片发展不均衡这一情况,努力寻求上级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到北片老回龙村区域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认真组织实施村庄整治工作,健全各居民点公共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加强绿化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断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关心关注村内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进一步健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机制。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5篇

2016年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一:

xx庄村位于张汪镇镇驻地东南3.8公里,隶属张汪办事处,西距104国道1.2km,东靠马庄,南邻辛庄,北邻杨楼,交通不太便利。XX年以来,村里先后建立了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广场,硬化了部分道路,安装了路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面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全村共192户,725人,其中经商或外出务工人员占多数;享受低保12户,其中残疾人5户,五保老人1户。全村共有耕地近800亩,均为水浇田,人均耕地1.1亩,位置分散,由于土地存在级差,每户村民的土地都分成若干块,这样给种植和收割带来了很多不便。土地以种植粮食为主,一年两季,粮食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少部分地块种植土豆或蔬菜。

一、村基层组织

xx庄村设立一个党支部,现共有党员17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全部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全村党员年龄层次偏高,年轻党员偏少,年龄段分布非常不合理。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今年通过公推直选新发展了两名年轻的积极分子,均在30岁以下。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三会一课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对农村党员一线创先争优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党员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xx庄村经济状况

全村集体经济无收入,大项开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解决,村民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低于全市XX年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务工、经商等非农业行业为主,约占家庭收入的84.7%。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抓班子,带队伍,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旨在凝聚班子的合力,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坚持学习制度,带领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农村各项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切合实际,办几件惠民实事

对生活有困难的特困家庭和低保户为他们争取政策和资金,开展一对一联系困难户,为他们送温暖,缓解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困境。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利用优惠政策帮助村里实施道路硬化,不断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让村民们感受到交通方便带来的实惠。

2016年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二:

20xx年3月,我经市委、县委同意,派到xx镇xx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开展整顿xx村软弱涣散组织工作。半年来,我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干事的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好事,有力地推动了xx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干群关系和谐。现述职如下:

一、村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进行摸底自查,xx村党支部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党支部委员会参加活动不到位。

(二)村两委战斗力薄弱,两委成员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对工作职责没有认识到位。

(三)缺乏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四)党员管理薄弱,党支部处于软弱、涣散状态;

(五)党员年龄机构老化,发展的年轻党员较少。

(六)无集体经济,党支部号召力不强。

(七)历史遗留矛盾纠纷突出,再加上部分村民思想禁锢,导致矛盾纠纷调解困难。

二、原因分析

一是制度执行不严,无号召力,召集人员参加组织活动、参加学习难度大,召开会议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党员干部感到无关紧要,对组织制度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两委成员思想不统一、工作意识差,两委成员文化素质不高,另外报酬太低,不履行工作职责,工作软弱涣散。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不强,党支部无号召力。

三是管理制度的执行无从下手。如值班制度,要求两委委员值班,他们没有报酬,全靠无私奉献,很难执行签到坐班。重大事项要执行会议议定制度,但参会人员都到不齐,会议的召开实际意义就大打折扣。

四是合并村后党员干部存在分派性的思想,形不成合力,加上在支部选举、村委会选举中的矛盾突出,两个片区党员协调不好,导致组织涣散。例如支委委员代忠云,为原安全村支部书记,并村后的临时支部书记,在选举中落选,个人思想不端正,该片区仅有的支委委员不履行工作职责,在村委成员中又无党员,导致该片区的党员凝聚力不够好。

五是发展党员较少,导致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党的干部储备上缺乏人才。

六是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无集体经济,公益事业等靠要思想严重。无论什么事都希望政府解决,集体财产不用于搞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历史遗留矛盾多,群众传统的守旧观念较重,不能开拓性地、前瞻性地对待矛盾和问题。

三、整改措施及整改效果

(一)切实加强软弱涣散班子整改。

一是采取了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整改,理顺两委成员间关系,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切实解决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的问题。通过对支委委员代忠云及个别党员的思想教育和谈心沟通工作,让支委委员履行职责,让个别党员带头示范,树立两个片区合为整体、抱团取暖的意识,促进两委的团结。

二是采取培训教育等多种手段,对班子成员,重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素质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七月初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最大的花卉基地遵义台湾村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继承老一代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作风,借鉴学习遵义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发展集体经济、党员带头致富的信心。三是结合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重视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二)完善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

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支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监督制度。规范公章使用,形成支部、村委合力审核事项的制度。

(三)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重塑党支部、村委会的形象。通过学习、查找问题、整改问题,纠正村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的问题,让村干部从治庸提能力、治懒提干劲、治散提合力、治慢提效率、治浮提实效等方面转变过作风,提升干部形象。

(四)积极发展年轻党员。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培育后备力量。针对该支部多年来未发展年轻党员的现状,选定年轻同志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培养和教育,培育成党员发展对象,实现年轻血液的注入。目前已经发展了6名年轻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均是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成绩的年轻人,转正3名年轻党员。

(五)理清发展路子,培育集体经济。

把党员发展成为致富能手,把党员干部、群众的精力转移到怎样发展经济、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上来。通过市县镇计生协会的帮助,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激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热情;目前已经向市计生协会申请产业发展项目一个,申请20万元免息资金,用于发展茶叶加工、桑葚种植200亩,有同泽公司、同泽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实施,采取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施主体为20户计生户(其中独生子女户8户,双女结扎户3户,计生困难户9户),带动100户。

(六)设置党小组,增强凝聚力。

针对安全片区党员的状况,配齐党小组,化解安全片区党员无头的现象,在安全片区成立一个党小组,由支委委员代忠云兼任小组长,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让党小组在该片区发挥作用,带动该片区与高峰片区打成一片,形成合力。

(七)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大调解委员会、驻村工作组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力度,组织人员调解,加大法律法规宣传,让大家思想逐步转换。结合维护稳定工作,现坚持每周研究稳定制度,确定工作重点,逐项解决存在的问题。驻村工作组入村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把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作为xx村整顿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

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针对我村与林场接壤较多、林权纠纷不断、存在历史原因等情况,通过协调县林业局、扎佐林场等单位,由镇政府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本着让利于民的思想,组织开展协调处理工作,即将解决困扰我村3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通过调节委员会和驻村工作组排查矛盾纠纷15起,解决12起,正在解决3起。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继续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坚持抓好党员活动。

一是严格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支委会学习、廉洁、民主生活会以及党日活动、目标化管理、民主评议、定期轮训等制度。坚持落实完善制度,实施管理从严从细;坚持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议事会、党员大会;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每半年一次党员培训,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尤其是支村委主干坚持每天晚上开碰头会,及时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组织内容扎实,有针对性 教育培训

继续开展政治教育,重点进行政策、理论和法规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群众。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教育,重点围绕农民致富、发展高效农业进行培训,使党员成为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带头人。

三是开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的活动。

活动的内容不再单一,打破以往党员活动主要靠读文章、念报纸的传统做法,大量增加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场所不固定,以党员活动室为主,辅之以外出参观学习,让党员开眼界,扩视野;活动的方式不断创新,积极采取远程教育、典型教育、现实事例教育、文艺节目教育等使党员活动丰富多彩;活动的思路不断延伸,党员活动由理论学习向主题教育和办实事延伸,开展设岗定责、四创一奉献活动,努力把党员活动的效果落实到经济建设上。

四是资料齐全,记录完善

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登记造册,坚持保存入党申请书,坚持做好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员议事会等各种记录,党员活动记录和各种党建资料保存完善。

五是村里大事交由党员讨论研究,党员活动议大事

村里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基础设施、创办集体经济,支部首先让党员讨论,党员思想统一后,再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然后付诸实施。让党员商议村里大事,党员权利得以体现,党员的意志得到尊重,参加这样的活动,党员的积极性很高。

六是各种情况让党员先知道,党员活动早知道

对上级的有关政策和会议精神,以及一些有知道意义的产业发展信息,支部最先在党员会上组织学习,党员掌握有关政策和信息后,再向群众宣传。党员比村民先了解一些政策和信息,使村民感觉到党员就是不一般,党员也有了光荣感、自豪感,这样的活动,党员特别愿意参加。

七是解决党员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党员在发展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支部在党员活动时通过组织培训、出谋划策、传递信息等途径逐一帮助解决。党员参加活动,获得了技术和信息,学到了致富的本领,解决了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员认为这样的活动喊管用,参加的自觉性很强。

(二)发挥党员作用。

软弱涣散村的党员队伍存在人心散乱、党员意识淡化、双带能力不强、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乡在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的同时,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通过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

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主要功夫,解决党员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把那些年轻有为、退伍回乡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改善党员结构失衡与素质不高问题。把党员发展成为致富能手,把党员干部、群众的精力转移到怎样发展经济、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上来。

(三)解决突出问题。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是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难以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存在的火石坝矿权纠纷、上寨与中坝组林地纠纷、林场与农户林地纠纷等突出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加以解决。

(四)壮大集体经济。

(一)兴办实体经济。

1.由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牵头,拟成立xx村绿色产业加工服务有限公司。租用原高峰村小学,开设茶叶加工、小五金加工、建筑服务、农资服务等产业和业务。

2.通过县委组织部、县工商局等单位支持,申报微型企业3个20万项目支持。个人承担部分(20万元)由成头的出资人及愿意参与资金投入分红的村内人员出资,按照投入比例分红收益。项目支持资金20万元算入村集体分红股,无息贷款资金20万元,算入村集体分红股,该股在贷款回收后自然解除,该原始股不足资金可有原始出资人补足后计算分红股份额。

3.公司经理、管理人员等按照劳动法规定领取工资。探索对落户我村的建筑、水利等工程,实行村集体工程队包工的形式,支付招标单位管理费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费等经费后,按照公司组成份额分成盈利,上述相应盈利作为村集体收益,即保障项目受益为村集体及农户,因施工人员为当地工程受益群众,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同时承接民间建设工程,保障建筑安全、建筑质量的同时,为村集体盈利,为群众致富提供就业机会。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6篇

一.曹塘村概况

曹塘村位于明光市潘村镇的西南部,东北为芦塘村、东南靠范庄村、西南靠紫阳村、西北与柳巷镇相邻,有明潘公路和紫浮公路贯穿境内。地理上,西面的紫阳山、村东南部的明潘公路一线地势较高,两者之间较低,最低部为两涧湾向东流去。

二.曹塘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曹塘村有24个组,1000户,社会人口4151人;土地多为可耕地面积7437亩左右,其中旱地4910亩,水田2527亩。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41人。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大豆、水稻、旱稻、玉米、花生。

大部分青壮年,包括刚初中或高中毕业未升学的青少年,均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在家乡的人员主要是老人或妇女带小孩上学,或是青壮人赡养老人,或是流转承包了比较多的土地的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37%。因此现在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

三.基层组织建设状况

曹塘村党总支党员共有68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50岁以下党员有22人,35岁以下党员3人,高中文化程度有12 人。上届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在2010年5月因违纪被党纪处理,之后两委的工作几乎陷入瘫痪。新的两委班子组成于2011年8月,共6人,其中支部3人,段长岗任支部书记,何继团任副书记,张成国任支部委员;村委4人,何继团任主任,张家东、叶永柱、宗娟任村委委员(宗娟、吴海燕为计生专干)。

两委班子成员均按照规定程序经选举产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对民生事务积极性高。但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以往欠帐太多和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曹塘村仍是明光市的计生工作重点监管村,在2012年5月潘村镇各村的计生工作月积分评比中位居最末。就目前来讲,对选派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选派工作就是上级部门给村里一点资金上的帮助。同时他们均不是致富能手,在“双培双带工程”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工程”中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

新办公楼建成于2012年3月,位于曹塘自然庄北侧,与村小学相邻,第一层为村医疗室和农民书屋,第二层为会议室和两个村干办公室。办公楼后面有三间瓦屋,为计生服务室和计生办公室。

四、基础设施状况

桥梁状况:1、鲍庄桥是曹塘村村村通工程的新建桥,目前状况良好;曹塘自然庄的三座桥目前状况尚可;2、周庄北边生产桥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已是危桥,现正申请危桥改造项目;3、紫浮路西南侧的涧湾,将紫浮路一线的鲍庄、段庄、二郎庄、李庄等几个村庄与村民在涧湾西南的耕地分隔开来,目前只有李庄有一座生产桥相通。鲍庄、段庄、二郎庄村民农业生产时过涧湾路途长绕得远,农民们怨声很大,因此有必要在鲍庄或段庄处再建设一座生产桥。

生产路状况: 曹塘村有两条县级公路穿村而过,明潘路去年改修成水泥路面,紫浮路正在铺设水泥路面中。村内生产路都是砂石路面,大多是年久失修,坑凹不平,难于行车。去年曹塘村新的两委班子组成后,利用“一事一议”项目维修了四条生产路:李庄生产路、郭家湾生产路、曹塘2队7队生产路、曹塘4队生产路,其余如周庄生产路、王庄生产路、曹塘自然庄两条生产路、二郎庄的两条生产路、孙庄生产路均需维修。

曹塘村小学基础设施状况:校内道路严重损坏,校内厕所破旧不堪且有倒塌的危险,均需维修或重建。

五、村庄建设状况

曹塘村各村庄内,近年新建住房很多,多为两层楼房,但布局很散乱,无规则,无下水道等配套设施,村庄内汗水横流。近几年有新建房需求的家庭约有200余户。去年曹塘村上报的新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点有郭家湾等四处,其中郭家湾地理条件最好,在明潘公路路边,有明光到柳巷的客车20分钟一班,也最靠近潘村街道。二郎庄人口较多,前期建设有一定规划,也是新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点理想选址点之一。

六、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民收入情况

据绝大多数村民自述,正常年景下一亩旱地一年可收入约500元,水田约700元;现一对青壮年的夫妇在家务农,在曹塘村每家大约种有20亩地,那么他们年收入只有1-1.5万元。一对青壮年的夫妇,外出打工一般年均收入约5-6万元。因此外出务工经商收入才是现在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科技程度不高,资源匮乏,农业承包土地没有流转形成大户,因此曹塘村村民的农业收入在潘村镇各村名次靠后。

(二)集体收入情况

曹塘村各队所有的机动地加在一起,也只有约50亩地,而且均被个别农民非法占用,不交费用,收回也很困难,因此机动地对新增集体收入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曹塘村有水塘60面,其中5面有养殖功能,有2面已向外发包,年承包费2000余元。

曹塘村无其他经营性收入。

八、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注重把年龄轻、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创富能力的人员培养成为党员和村干。

2、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或以其他方式筹措资金,在鲍庄或段庄新建一座生产桥、维修或重建周庄生产桥。

3、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或以其他方式筹措资金,对周庄生产路、王庄生产路、曹塘自然庄两条生产路、二郎庄的两条生产路、孙庄生产路维修。

4、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维修或重建曹塘村小学校内道路和厕所。

5、建设郭家湾或二郎庄新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点,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改水改厕和沼气工程,改善现有村庄的卫生环境。

6、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鼓励农业承包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让种田大户因规模效应而增加收入,让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的方式增加收入;进一步做好深度调研工作,既调研本村,又调研市场,认真分析本村的资源性比较优势和其他优势,找准“一村一品”的切入点,力争通过“一村一品”活动,为农民朋友找到一条崭新、稳定而又富有成效的致富增收之路。

7、加大“双培双带工程”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工程”工作力度,让党员和致富能手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

8、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

9、对紫阳山以东、紫浮路以北的几个小山头是否具有矿产资源价值进行进一步调研,如有则进行开发。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第7篇

一.曹塘村概况

曹塘村位于明光市潘村镇的西南部,东北为芦塘村、东南靠范庄村、西南靠紫阳村、西北与柳巷镇相邻,有明潘公路和紫浮公路贯穿境内。地理上,西面的紫阳山、村东南部的明潘公路一线地势较高,两者之间较低,最低部为两涧湾向东流去。

二.曹塘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曹塘村有24个组,1000户,社会人口4151人;土地多为可耕地面积7437亩左右,其中旱地4910亩,水田2527亩。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541人。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大豆、水稻、旱稻、玉米、花生。

大部分青壮年,包括刚初中或高中毕业未升学的青少年,均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在家乡的人员主要是老人或妇女带小孩上学,或是青壮人赡养老人,或是流转承包了比较多的土地的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37%。因此现在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

三.基层组织建设状况

曹塘村党总支党员共有68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50岁以下党员有22人,35岁以下党员3人,高中文化程度有12 人。上届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在2010年5月因违纪被党纪处理,之后两委的工作几乎陷入瘫痪。新的两委班子组成于2011年8月,共6人,其中支部3人,段长岗任支部书记,何继团任副书记,张成国任支部委员;村委4人,何继团任主任,张家东、叶永柱、宗娟任村委委员(宗娟、吴海燕为计生专干)。

两委班子成员均按照规定程序经选举产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对民生事务积极性高。但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以往欠帐太多和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曹塘村仍是明光市的计生工作重点监管村,在2012年5月潘村镇各村的计生工作月积分评比中位居最末。就目前来讲,对选派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选派工作就是上级部门给村里一点资金上的帮助。同时他们均不是致富能手,在“双培双带工程”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工程”中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

新办公楼建成于2012年3月,位于曹塘自然庄北侧,与村小学相邻,第一层为村医疗室和农民书屋,第二层为会议室和两个村干办公室。办公楼后面有三间瓦屋,为计生服务室和计生办公室。

四、基础设施状况

桥梁状况:1、鲍庄桥是曹塘村村村通工程的新建桥,目前状况良好;曹塘自然庄的三座桥目前状况尚可;2、周庄北边生产桥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已是危桥,现正申请危桥改造项目;3、紫浮路西南侧的涧湾,将紫浮路一线的鲍庄、段庄、二郎庄、李庄等几个村庄与村民在涧湾西南的耕地分隔开来,目前只有李庄有一座生产桥相通。鲍庄、段庄、二郎庄村民农业生产时过涧湾路途长绕得远,农民们怨声很大,因此有必要在鲍庄或段庄处再建设一座生产桥。

生产路状况: 曹塘村有两条县级公路穿村而过,明潘路去年改修成水泥路面,紫浮路正在铺设水泥路面中。村内生产路都是砂石路面,大多是年久失修,坑凹不平,难于行车。去年曹塘村新的两委班子组成后,利用“一事一议”项目维修了四条生产路:李庄生产路、郭家湾生产路、曹塘2队7队生产路、曹塘4队生产路,其余如周庄生产路、王庄生产路、曹塘自然庄两条生产路、二郎庄的两条生产路、孙庄生产路均需维修。

曹塘村小学基础设施状况:校内道路严重损坏,校内厕所破旧不堪且有倒塌的危险,均需维修或重建。

五、村庄建设状况

曹塘村各村庄内,近年新建住房很多,多为两层楼房,但布局很散乱,无规则,无下水道等配套设施,村庄内汗水横流。近几年有新建房需求的家庭约有200余户。去年曹塘村上报的新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点有郭家湾等四处,其中郭家湾地理条件最好,在明潘公路路边,有明光到柳巷的客车20分钟一班,也最靠近潘村街道。二郎庄人口较多,前期建设有一定规划,也是新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点理想选址点之一。

六、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民收入情况

据绝大多数村民自述,正常年景下一亩旱地一年可收入约500元,水田约700元;现一对青壮年的夫妇在家务农,在曹塘村每家大约种有20亩地,那么他们年收入只有1-1.5万元。一对青壮年的夫妇,外出打工一般年均收入约5-6万元。因此外出务工经商收入才是现在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科技程度不高,资源匮乏,农业承包土地没有流转形成大户,因此曹塘村村民的农业收入在潘村镇各村名次靠后。

(二)集体收入情况

曹塘村各队所有的机动地加在一起,也只有约50亩地,而且均被个别农民非法占用,不交费用,收回也很困难,因此机动地对新增集体收入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曹塘村有水塘60面,其中5面有养殖功能,有2面已向外发包,年承包费2000余元。

曹塘村无其他经营性收入。

八、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注重把年龄轻、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创富能力的人员培养成为党员和村干。

2、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或以其他方式筹措资金,在鲍庄或段庄新建一座生产桥、维修或重建周庄生产桥。

3、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或以其他方式筹措资金,对周庄生产路、王庄生产路、曹塘自然庄两条生产路、二郎庄的两条生产路、孙庄生产路维修。

4、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维修或重建曹塘村小学校内道路和厕所。

5、建设郭家湾或二郎庄新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点,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改水改厕和沼气工程,改善现有村庄的卫生环境。

6、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鼓励农业承包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让种田大户因规模效应而增加收入,让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的方式增加收入;进一步做好深度调研工作,既调研本村,又调研市场,认真分析本村的资源性比较优势和其他优势,找准“一村一品”的切入点,力争通过“一村一品”活动,为农民朋友找到一条崭新、稳定而又富有成效的致富增收之路。

7、加大“双培双带工程”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工程”工作力度,让党员和致富能手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

8、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

9、对紫阳山以东、紫浮路以北的几个小山头是否具有矿产资源价值进行进一步调研,如有则进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