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2-17 23:50:05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1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一九年级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

本人一直跟班担任九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遵循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为九年级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教学手段运用要和谐。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板演中出现的优秀解题方法,为教师提供向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二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教师应预防错误的发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联系的理解水平

⑶创造性水平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

三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首先,教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教师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学生会从心理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二、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信心”这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1、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评性。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根据数学大纲的规定,一般认为数学技能指以下3种

⑴运算技能⑵作图和画图技能⑶推理技能

为此,在数学复习中,特别在学生练习中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履行职责方面:

本学期我能够认真完成上一级和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全学期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

可能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我确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三叮咚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2016年上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1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2篇

一、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内容模块的编制

从职初教师岗位实践和专业提升的需要角度看,基于导师指导的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初步把握一学年的教材总体特点、学段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学科课程计划,在备课组长指导下,结合学情,完成“课程纲要”以及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的制订,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2)科学编制课前的导学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科学安排与布置课堂预习与导学问题,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意识。(3)养成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的习惯。能够提前适当时间到任教班级,检查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与个别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或学习检查。不把教师的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程,按时下课,不拖堂。(4)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精心备课,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提前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实验、资源准备,并自主检查教学设备状态,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5)帮助学生树立课堂规则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制订课堂学习规则,注意采取“解释、演练、强化、提醒、体验”训练程序,培养课堂学习的规则意识,使其有序参与课堂讨论;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尊重他人发言,会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课堂突发事件。(6)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7)着眼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合理调节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8)根据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课型。根据不同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规范地进行教学示范或实验演示,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学科教学。(9)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会规范编制课时教学目标,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并明确规定学习行为达成的标准或水平;能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指导与帮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能机智地引导和调控,保证教学沿着正常轨道展开,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过早掉队。(10)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效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设计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1)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会控制各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过渡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评估,并结合合作学习的进展,进行适度的教学过程调整,促进和保证学生实现有效学习。(12)科学安排和实施反馈矫正。能够针对学习目标,恰当运用课堂的矫正与反馈手段,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和状态,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教学调控,对学生实施多样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13)增加课堂提问的效度。能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简洁性、启发性与导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问的时机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注意先提问后叫答学生姓名,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并且能进行恰当的追问。(14)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语言应规范、简洁,有启发性、激励性、幽默性,语言的内容能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语),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歧视性语言;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学科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15)科学布置巩固性的作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学情特点,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应是所学内容的巩固,作业容量适度,能启发思考,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形式避免单一化,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实践性作业;作业的内容应有层次性,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一遍,凡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实践性作业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二)“监测试卷的命题”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理念。学习和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知道“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中各条目考查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层次,对学科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学科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笔试内容考查的命题要求。(2)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的具体条目,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能对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进行初步分解,细化对课程内容具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3)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关命题编制的一般理论,了解评价一份试卷的常用指标,如均分、众数、中位数、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差异系数、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分等基础知识。(4)熟悉试卷命制的技术和流程。掌握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试卷编制的一般过程,会根据命题任务,准确确定考查内容和水平要求,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合理确定考查覆盖度,题型结构与分值,控制试卷总体难度、容量,注意试题语言、字体和图表的学科规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或细则,并能根据网络阅卷的需要编制合乎规格的试卷。(5)初步掌握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命题技术。能够结合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熟悉和掌握三类目标命题的一般特征和试题的呈现形式,科学编制信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6)基本把握不同类型试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据学科评价的功能,结合教学任务,命制形成性评价试卷和总结性评价试卷。能根据评价需要,制订表现性评价的方案或评价量表。(7)规范落实学业试卷的评阅。根据试卷评分标准,合理判分。注意在评卷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信息,反思教学的得失;同时,能熟悉“网络阅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网络阅卷”的具体方法,并能利用阅卷平台提供的功能,收集数字化的学生错题信息或典型答题案例,并能结合阅卷数据进行书面的诊断分析。(8)实施学业监测后的诊断分析。根据试卷评分标准,能够合理判分,并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判定与统计;能借助一定的质量分析系统或平台的监测数据,进行任教班级学业质量测试后的诊断分析,形成学业质量诊断分析报告,并制订教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三)“教学课例的研究”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课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点。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认识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课例研究的目标指向职初教师个体课堂教学技能,着眼教师专业的成长。开展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通过同伴互助,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事或同行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互助的伙伴关系。(2)明确教学课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课题研究是贴近教师专业实践最为紧密的质性研究方式。其主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具体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3)把握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学课例研究以问题为导引,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提升,具体遵循确定主题、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集体反思、自我完善、总结分享、循环跟进的程序。(4)整合教学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基于主题的教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力争研究主题系列化;在一课一议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形式拓展为同题异构、同课一人多轮循环、同课多人多轮循环、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教研等多种形式。(5)规范教学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能根据研究任务和专业研修需求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切合研修专业需求和同伴认同态度,成立或组建研究团队,合理进行研究的协作分工;能围绕研究的主题,设计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对话互动的平台和氛围,着眼同伴互助,能够聚焦主题开展对话,梳理和形成促进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的措施与基本经验。(6)优化教学课例研究的技术手段。课例研修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采取集中评课、议课的方式进行。应掌握课堂观察基本方法,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科学制订课堂观察量表,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课例录播系统,恰当地运用DV、手机、数码相机等低成本技术工具,能够进行视频教学研究课例的诊断分析与研究。(7)初步掌握教学课例评课议课的方法。在开展教学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能根据课例评课的标准,聚焦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评课议课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评课观点的陈述应基于具体、典型的课堂观察证据,不轻易做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对于课例实践中任教教师专业优点的评述不吝啬,对于专业不足的阐述要到位,不走极端,做到客观、公正、准确。(8)善于提炼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能够带着目的进行课例观察,畅所欲言地表达;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整理,并基于观察数据,理清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课例研修的价值,针对课例中典型的共性问题,能转化和上升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学生学法的指导”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借助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学科学习规律。应初步把握本学科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知道学科认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能在学科学习中采取四轮学习方略(也把一节课分为四轮):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第二轮——听课,破除障碍;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第四轮——作业,学会应用。预习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复习是为了巩固,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能坚持“前移后续”的策略,培养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求助”的学习习惯,有效落实四轮学习方略的指导。(2)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能够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难度、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归因分析;能指导学生采取放松训练、调节学习难度、多感官协同、排除干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3)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保证学习任务实现的可能性,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必须做的,是否应该做的,是否能够做的。同时要明确学习计划落实的具体安排,计划目标要求明确化,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并且有时间限制。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整体实效。(4)学会有效听课与笔记。指导学生领会听课的作用,学会选择性地进行笔记。学生不仅要注意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而且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地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在每章复习结束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5)有效开展学科训练。明确学科练习和训练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作业训练要精选试题,强调训练的计划性,着重练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一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的归类,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三是注意习题训练的科学性,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答题要克服犹豫心态,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四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规范化,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抓稳基础分,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6)学会选择教辅资料。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指导学生 “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教辅用书即可,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引导学生避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决不能舍本逐末。(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加强克服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合理归因;合理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摆正心态,避免怯场;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学会巧用草稿纸。指导学生平时的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为了便于练习做完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9)定期自主诊断。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及时弥补,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加强反思诊断,及时确定查漏补缺的重点学科,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学校特点,总体上采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初教师落实知行结合、自主实践与自觉反思,职初教师所在学校承担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的方式。具体说,导师、职初教师、学校应分别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导师要求

(1)落实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指南的基本要求,导师针对每一校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与方案,明确每门校本教师课程评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职初教师了然于心。(2)实施课例研修指导。导师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时,随机观摩和观察职初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有计划地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主题性、专题性、系列性的课例研修,主动听取职初教师的汇报课,做好课堂观察的记录,能结合课堂诊断情况,给职初教师提出书面的教学改进建议和措施,并明确职初教师落实整改的时间要求。(3)落实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导师能对职初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理论学习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示范,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4)落实学业评价的专业要求。导师能对职初教师的教学命题评价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定期对职初教师的学科命题提出任务性要求,明确具体数量和内容要求,能针对职初教师编制的试卷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并落实书面改进意见,同时能保存好试卷命题改进的过程性资料,作为职初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基本证据资料。(5)落实学法指导的建议。导师能给职初教师提供适合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建议,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职初教师学法指导的落实进行督促和检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职初教师要求

(1)虚心听取导师专业意见。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师课程指南的要求,虚心听从导师的专业指导,规范落实研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听取导师的专业指导意见,进行课程研修和专业实践。(2)定期开展研修总结。要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专业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研修的反思和总结。针对课程研修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能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并善于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创造性地进行落实,不盲目从于导师的建议。(3)主动落实课堂研修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组织课程研修的要求,围绕课例进行专业研修,能主动定期观摩和听取导师的常态课,学习导师的课堂专长,并主动开展课例研究教学实践,征求导师或同行的意见。(4)主动落实学业命题研修要求。能根据导师对学业试卷命题的指导意见,主动进行命题实践,同时主动学习有关命题评价的相关理论,充实自我对学业试卷命题的评价理论水平;同时能够根据研修的要求,在研修期间提供规定数量的学业试卷。(5)做好研修材料的积累。能够根据导师要求完成各类专业研修过程资料和评估资料的填写,并做好专业研修过程中各类研修课程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能够选择和提交体现专业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3篇

关键词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分类号 B849:C93

1 问题的提出

工作满意度研究自Hoppock的经典研究发表以来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工作及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与看法。本文把“教师工作满意度”定义为教师对其工作、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和情感反应。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性别、年龄、文化、工龄、行业、工种、婚姻等人口变量外,还涉及到组织规模、组织气氛、领导行为、职业声望、工作压力、人格特质等环境及心理因素。冯伯麟采用因素分析法发现了领导行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领导关系和工资收入等因素影响显著。陈伟旗的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和社会认可感到满意,对领导与管理、工作成就、工作条件、福利、工作压力、教育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满意度不高。Diekmann等人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程序公正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Liu Xiaofeng等人通过多层次分析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9-2001年国家调查的数据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是工作条件和报酬,同时性别、教学经验和职业声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Skaalvik等人调查了挪威中小学的563名教师。结果发现,学校对于教师的监督支持、工作压力、与家长的关系和自我实现的行为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有重要作用。Rebora的研究表明学校在领导管理和工作条件方面的改善和教师进修机会的增加使美国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上升。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人际关系、领导的态度、行为和教师的自我提升等。本文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维度界定在工作环境、报酬、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及工作压力6个方面,分别讨论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这6个维度上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从天津市市内6区、郊县的市属重点中学、区属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中抽取12所学校的328名初中教师组成样本,剔除无效答卷后有效个体为302名,有效率达92.07%。其中男教师占28.47%,女教师占71.53%;30岁以下教师占40.40%,31~40岁教师占38.08%,41岁以上教师占21.52%:专科学历教师占9.93%,本科学历教师占85.43%。研究生学历教师占4.64%;中学高级教师占25.17%。中学一级教师占38.42%。中学二级教师占36.41%;文科教师占50.66%。理科教师占49.34%;七年级教师占28.48%,八年级教师占46.35%,九年级教师占25.17%;市属重点中学教师占34.43%,区属重点中学教师占35.43%,普通中学教师占30.1%:市内6区教师占69.87%,郊县教师占30.13%。

2.2调查工具

自编“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6个维度:工作环境、报酬、人际关系、领导管理、进修和工作压力,项目总数为40。分类变量是: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任教科目、任教年级、任教学校类型及学校所在区域等。问卷的Spearman-Brown修正折半信度为0.9227。

各维度间的相关介于0.28-0.43之间,呈现中低程度相关: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介于0.76-0.87之间,呈现较高程度相关。说明本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本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赋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2表示“不符合”,3表示“说不清”,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对于负向计分的项目得分进行反转。得分越高,则工作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无效问卷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份问卷答案呈规则做答的,如同一性做答、有规律的波浪形做答等;②整份问卷漏答或修改做答项目数≥3。问卷的施测采用直接发放的团体测验形式。

2.3 调查数据的处理

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和审核,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表1是对样本测量结果的描述统计资料,给出了天津市初中教师的各类群体的满意度总分和6个维度得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3,1 性别差异

初中教师满意度总分(F(1,300)=13.094,P

3.2 年龄差异

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2,299)=22.631.p

3.3 学历差异

不同学历教师在报酬(F(2,299)=4.198,p

3.4 职称差异

不同职称教师在领导管理方面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299)=17.735,p

重比较(LSD)发现,中学高级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学二级教师。

3.5任教科目差异

不同科目初中教师在报酬方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1,300)=17.685,p

3.6 任教年级差异

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2,299)=5.192,p

3.7 学校类型差异

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教师在工作环境(F(2,299)=6.358,p

3,8 学校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F(1,300)=25,604。p

4 讨论

4.1 满意度总分方面

教师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其理由是我国所实行的男女平等政策长期有效地执行,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已经淡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与后者一致,女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点有关。很多男教师认为以教师为职业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满意度总分。

对于年龄因素,现有研究对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结论不一致。张忠山通过年龄分组后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年龄与满意度呈“U”形关系。孙汉银等人、申艳娥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基本上呈现“J”形关系,他们认为这与老教师有更多教学经验,更能顺利处理各种教学困境有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初中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整体的就业压力,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职业声望,青年教师进入教师这个队伍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另一方面,与教师管理政策有关,天津市现行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只有中学二级、一级和高级,教师转正后就是二级职称,但是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晋升的难度很大。这些因素导致年龄大的老师出现了“天花板效应”,进而导致满意度总分低下。

不同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八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高,而且与其他年级相比有显著差异,九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低,这与刘磊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九年级教师工作量很大,面临着更多的升学压力,因而九年级教师的满意度总分最低。

4.2 报酬维度

初中教师报酬维度的满意度在性别、年龄、学历、任教科目、学校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对报酬的满意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男教师、31~40岁的教师以及理科教师群体中。报酬维度的满意度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青年教师和男教师比其他教师肩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他们对于经济收入的要求更高,因此报酬的不均衡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意感。尽管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在持续上涨,但教师对此的满意度并没有提高,因为教师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相比不能令教师满意。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他职业的高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的报酬维度的满意度。类似的研究结果也出现在Liu Xiaofeng等人旧对美国1999-2001年调查数据分析中,虽然美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但是对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最不满意的因素之一也是报酬。

4.3 进修维度

初中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在性别、学历、学校类型和所在区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对进修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可能缘于男女不同的社会期望。高学历教师的进修维度满意度显著低于低学历的教师,市重点中学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教师。

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普遍有较强的进修愿望。但本次调查表明,初中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尤其是郊县和普通中学的教师。由于资源有限,获得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同时学历较高的教师的进修维度的满意度也偏低,这是由于他们的学历起点比较高,因此对培训和进修的水平要求较高,但现存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教育培训不能够满足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存在着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进修,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鼓励教师职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拓宽教师的职业选择机会,给有志有才的教师提供到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甚至文化科技部门供职的机会,以利于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4 工作压力维度

初中教师对工作压力维度的满意度在年龄、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中学教师对考试分数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学生,这主要源于社会、家长和学校给教师的压力,而各种义务教育改革与实验也不断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压力和要求在客观上都使初中教师不堪重负,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被调查的302名初中教师总体感觉工作压力偏大,尤其是在郊县的初中,很多教师同时担任三个年级的任课教师,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同时升学的压力也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在工作压力方面的满意度还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中年教师由于承担着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的责任,更加感觉到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甚至难以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九年级教师由于承受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因此他们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最低。另外,在参加调查的91名市属重点中学教师普遍对工作压力的满意度偏低,其原因在于社会、家长对这样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给与了更高的期望。王毓等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较大,而且多数教师没有学会积极应对压力的方式。教师获取压力管理知识的途径很有限,学校领导对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工作压力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主管部门的重视。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4篇

 

20世纪,我国对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在经历了中师、5年制专科、3年制专科等层次的历史发展沿革之后,在21世纪初,开启了本科层次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探索。10多年来,虽然先后有部分高校对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尚未统一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因此,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仅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并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当前我国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探索阶段,有必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策略,以提升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质量。为此,本文选取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以下简称首师大初教院、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为样本,因为这3所院校都有师范教育办学的百年历史,且都是先后进行过各个层次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工作的院校。本文以其现行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其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三所院校的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一)课程结构分析

 

注:为便于分析,本研究根据各院校的具体课程设置,将所有课程的类别均按照广义上的教师教育课程分类进行了备注。一共分为4类: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上表中的“分类总比”,即每类课程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1)3所院校课程类别的设置差异较大。如首师大初教院和重师大初教院将公共基础课程称为通识课程,湖南一师则称为公共必修课;首师大初教院将学科专业课程称为专业方向课,重师大初教院则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湖南一师又称为专业必修课等。还有,首师大初教院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湖南一师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在专业必修课里;重师大初教院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则是单独设置。(2)3所院校各类课程结构比例都存在需要调整之处。第一,3所院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很接近,基本都是8∶2或85∶15的比例,这也显示出几所院校所设置的选修课比例都偏低。第二,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4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存在问题。如从首师大初教院5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可以看出,虽然该院独创的52%兼教课程在培养师范生具有多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其余4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总体也较为均衡,但若将各类课程的比例与具体设置的课程结合在一起分析就会发现,该院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略显单薄,毕竟在该院分科培养的模式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比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还低,易造成培养的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又如湖南一师的课程结构比例,可以看到该院的4类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比例最低,仅为111%,而该院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都达到35%左右,显示出该院重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课程的倾向。再如重师大初教院的4类课程比例,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达到400%,教师教育课程为179%,显示出该院也有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课程的倾向。另外,该院的实践环节比例为158%,也略显偏低。以上分析表明, 3所院校的课程结构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究竟如何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才更科学,更利于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本科学历小学音乐教师,是各院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的重点。

 

(二)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钢琴即兴伴奏、曲式、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14门)

 

复调、器乐、钢琴、声乐、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指挥常识、舞蹈、曲式、中国近现代音乐、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音乐教育科研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与实践(14门)

 

湖南一师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和声、艺术概论、小学音乐教学论、小学音乐教材与教法、合唱指挥、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形体舞蹈(14门)

 

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理论作曲、民族舞蹈、现代舞、器乐选修、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音乐美学、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艺术实践、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18门)

 

重师大初教院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钢琴与配奏、声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舞蹈基础与编导、器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训练(18门)

 

音乐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心理学、钢琴与配奏、钢琴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声乐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意大利语音、器乐、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小型乐队编配、电脑音乐基础、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22门)

 

注:上表所列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仅为3所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课程。另外,所列课程的顺序均按3所院校培养方案里设置的先后呈现。

 

各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的数量看,重师大初教院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数量最多,共有18门;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数量均为14门。重师大初教院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也最多,共有22门;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数量分别为14门和18门。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首师大初教院和湖南一师的专业课程设置略显偏少,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范围有些偏窄。

 

各院校具体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看,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3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开设不同的课程有:如首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和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并将器乐作为选修课;湖南一师将艺术概论作为必修课,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作为选修课,并开设了小学音乐教学论和小学音乐教材与教法两门学科教学法课程;重师大初教院专业必修课开设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以及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设计与训练等3门学科教学法课程,而且,还将钢琴即兴伴奏课与钢琴课整合开设了钢琴与配奏课程。

 

各院校具体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看,3所院校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除了将钢琴、声乐、舞蹈这几门课程都在三年级作为选修课程继续开设外,3所院校其余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各不相同。如首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复调、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指挥常识、中国近现代音乐、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音乐教育科研方法、当代音乐教育与实践等专业选修课;湖南一师单独开设了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理论作曲、民族舞蹈、现代舞、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音乐美学、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专业选修课,但该院的专业课程中均没有开设复调这门课程。另外,该院还将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设置为专业选修课。重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音乐学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基础、音乐心理学、钢琴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意大利语音、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小型乐队编配、电脑音乐基础、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等专业选修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3所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3所院校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数量、比例均不合理,部分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数量略显不足、专业选修课程范围略为偏窄。第二,3所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造成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近似于专科层次小学教育(音乐)专业水平,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又接近本科层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第三,3所院校所设的专业课程中,一些必要的课程没能呈现其中,而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程却充斥其中。第四,3所院校所设专业课程总体上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专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不强。总的来说,3所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需要进一步做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挑战。

 

(三)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分析3所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各个院校的设置均不相同。首先,分析3所院校开设相同的实践环节部分。从表3中可以看到,虽然3所院校都开设有军事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和毕业论文,但3所院校在具体的开课学期和学时(周数)的设置上各不相同。如军事训练,虽然3所院校都在第1学期开设,但学时长短不一。首师大初教院为18学时,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均为2周。教育见习,首师大初教院在第3、4学期开设2周;湖南一师是在第2、4、6学期开设3周;重师大初教院仅在第3学期开设了1周。教育实习,首师大初教院独设2次,一次是第6学期在远郊乡村实习4周,之后,第7学期又在城区优质校实习6周;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的教育实习均开设在第7学期,但湖南一师安排了18周的教育实习;重师大初教院则安排了15周的教育实习。艺术实践,首师大初教院在第7学期开设18学时、每周2节;湖南一师是将艺术实践开设为选修课,并只在第6学期开设1周;重师大初教院则分别在第4、6学期各开设2周。最后看毕业论文,3所院校都将毕业论文设置在第8学期,但首师大初教院没有规定具体学时;湖南一师和重师大初教院则都设置了8周的学时。

 

其次,分析3所院校开设不同的实践环节部分。首师大初教院开设的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一部分是将部分课程的实践部分也放在实践教学环节里,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实践、计算机实践、小学教师技能实训(口语)、小学教师技能实训(书法)、小学教师技能实训(教育技术)、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等。此外,首师大初教院还开设了科研实践活动和学术前沿讲座这2门实践课程。湖南一师单独在假期开设了为期4周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重师大初教院单独开设了1-6学期的读书学分和汇报演出、第5学期为期2周的教育研习以及1-8学期选修的创新学分和创业学分项目。

 

对比3所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发现,各院校都比较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从实践环节的设置及其开设的时间上,也能看出各院校都在尽力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各院校在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设置和学时、学期的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如各院校在教育实习、见习环节的时间安排上都相对集中;部分院校的实习、见习时间安排较短;部分院校对教育研习和艺术实践的安排较为薄弱;还有部分院校对教育研习和艺术实践重视不够等。这些问题也导致各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没能充分体现出全程实践的培养理念。如首师大初教院虽然将教育实习安排在远郊和城区分别进行2次,但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总共只有12周,与教育部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里对教育见习和实习规定的18周相比,少了整整6周;该院的艺术实践也只是在第7学期开设了18个课时。又如湖南一师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虽然达到了21周,但和首师大初教院一样都只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而且,该院的艺术实践是仅仅作为专业选修课在第6学期开设1周。还有,该院没有设置教育研习这一实践环节。另外,重师大初教院也只开设了16周的教育见习、实习,并只分别安排在2个学期。并且,该院的教育研习也只是在第5学期设置了2周的时间。显然,3所院校不管是实践周期的安排,还是实践学期的安排上都有必要进行调整。总之,各院校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性上体现不足。

 

二、建议

 

(一)调整课程结构,使各类课程结构比例更科学

 

首先,各院校的课程类别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设置标准。其实,大多数院校和研究者一般都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4类。诚然,各院校在设置课程类别时突出自身的特色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像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差异如此之大,将不利于整个专业的发展。

 

其次,各院校应该体现各类课程结构比例的科学性。具体说,各院校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第一,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前所述,3所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基本都是8:2或85:15的比例,显然,选修课的比例都略为偏低。这既不利于拓展师范生的知识面,也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因此,各院校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同时,增加选修课的门类,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第二,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4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各院校都采用学科分科模式培养该专业师范生的前提下,首先在保证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课程比例略向学科专业课程倾斜。然后,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同时,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最终,使4类课程之间达到一个基本均衡,但又有所侧重的比例。4类课程比例设置的原则是,既要强调学术性,又要突出师范性;既要使学生充满后劲,又要使学生充满活力。那么,4类课程之间究竟设置多大的比例才算科学?这很难有一个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4类课程中的每一类都不应该过于单薄或过于偏重。总的来说,各院校应尽量统一课程类别的设置标准,使各类课程结构的比例更加科学合理。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契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需要

 

第一,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既能满足师范生将来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需要,又对师范生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课程。第二,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不能在一些课程的名称前随意冠以“小学”二字,就将其作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门专业课,还应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依据,以及与课程实施配套的如教材、课程资源、师资等因素。第三,基于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整合化趋势,各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还应注重专业课程的整合。将一些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课程加以整合,使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而非相互割裂的学科知识体系。

 

具体说,在专业必修课方面,除了几所院校均已开设的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和声、舞蹈、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外,笔者认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曲式和器乐这几门课程应该列入专业必修课程。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学科教学法课程加入专业必修课。再有,鉴于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对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各院校可在单独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同时,在钢琴课程中也整合进即兴伴奏的课程内容,同时将已开设的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开设。另外,在几所院校已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艺术概论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而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开设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3所院校设置的差异很大。3所院校除了在三年级都开设了钢琴、声乐、舞蹈这几门专业选修课外,其余的专业选修课各不相同。而且,在诸多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部分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衔接不当,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开设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与指挥等课程,然后,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又开设音乐欣赏、指挥常识;又如,在专业必修课程中仅开设了基本乐理、和声,然后,在专业选修课中就直接开设理论作曲。部分对小学音乐教师用处不大的专业选修课也设置其中,如中国近现代音乐、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赏析、中国戏曲赏析、中国声乐语言艺术、外国声乐语言艺术、电脑音乐制作、意大利语音等课程。其中,部分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值得商榷,如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还有,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既开设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又开设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将仅仅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等。以上分析表明,各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还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各院校应增设更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分析与写作、童声合唱训练、儿童舞蹈编排、小学管乐队的组织与训练、音乐微格教学、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课程。

 

(三)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全程培养的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是职前小学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首师大初教院就明确提出: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内外各个环节,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4],即倡导“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首先,各院校应依据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实践教学环节做相应调整。具体讲,一是各院校应保证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时间至少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18周;二是各院校都应该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教育研习这一实践环节;三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这三项教育实践环节在保证课时达标的前提下,应统筹安排贯穿于师范生4年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各院校应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并在第2-7学期都增设艺术实践环节。另外,如首师大初教院1-8学期设置的学术前沿讲座、第6-7学期设置的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等实践环节值得借鉴。再如重师大初教院1-6学期的读书学分、1-8学期的创新学分也是值得借鉴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过,该院实践环节设置的汇报演出和创业学分值得商榷。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5篇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6篇

上海市第六届青年化学教师研修班结业典礼于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至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在崇明中学(崇明城桥镇陈海公路2801号)进行

第六届青年化学教师研修班2005年8月组班,9月27日正式开班,2007年11月研修活动结束,共组织了19次集中研修活动。

有20名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以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相结合,由于自荐,学员比较好学;由于教研员推荐,学期工作总结员在教学业务上由一定潜力。

学员的年龄结构以30岁以下为主,他们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英语基础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有活力、创新意识强等优点。但他们缺乏的是系统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或者说缺乏一定的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为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员的个性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需求。

还有9位教研员参与了整个培训工作,他们既是组织者,也是指导者和学习者。教研员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并组成研修共同体,确保研修学员顺利结业。

研修侧重二期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索,学员均来自新教材试点学校。他们关注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教材的编排、课堂教学的设计,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要求。

学员是研修的主体,培训教师是研修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开展以“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为制度的合作式教学研究,强调平等对话、交流共享和实践体验,促使大家共同成长。

培训过程中,请掌握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能力的专家团队作引领,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问题咨询和信息提供等活动,向学员传播正确理念,丰富其理论知识,指引其行为。

培训过程中,为学员提供理论学习书籍,引导学员自主研修、自主反思、同伴互动、网络沙龙等形式开展学习,转变教师学习方式。差异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将学期工作总结员间不同学校结成研修互助共同体,充分挖掘资源差异,发挥互补优势,优质资源共享。每一个研修互助共同体中聘请学科教研员作为研修顾问,共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引领。

学员定期的行为研究:定期教学研讨开展实践研究,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让每一位学期工作总结员完成一节公开课和一个科研课题。借助网络手段在课前对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促进。课后评课,教师在主动的参与、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中反思领悟,拓宽对课的认识与理解,深入开展教学反思,逐步成为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有教学技术的教师。逐渐积累了大量新教材实践的资料与素材,形成研修成果,也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多的实证材料。

徐睿供稿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省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黄山中学、屯溪六中承办的“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08年11月5日至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陈晨、毕华林等学会主要领导,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原省级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教研员、教师和《化学教学》杂志社的代表1000余人。会议旨在总结和交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科学健康发展。

会议进行了初中化学优质课现场教学观摩评比和录像课评比,开展了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位教师的现场课经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根据评比标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评议,评出特等奖10名,一等奖20名,同时有47名教师获得现场教学指导教师奖。参加录像课评比的63节优质课,经学会组织专家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33名,二等奖30名,同时有100名教师获得录像课指导教师奖。这些现场教学和录象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展示、交流了各地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丰富了优质教学资源,起到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初中教师研修总结第7篇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