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超市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04 19:57:38
超市管理论文

超市管理论文第1篇

一、建立健全适合连锁超市发展的财务控制系统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就是对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具体的做法是在每年的年末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作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超市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和门店对下一年的企业目标进行研究,然后根据上报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进行修正补充,编制财务预算初稿,最后由经理室通过后下达。我们对财务预算实行“权限管理和重要项目报告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权限管理”就是在全面预算基础上对投资项目、费用开支、物品购置等设置审批管理权限。如投资项目由发展部负责管理,广告费、业务费分别落实到营运部和办公室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可以落实经济责任,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主要适用于各连锁门店,报告的内容是费用开支,报告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各门店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为加强对其管理,规定凡在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报总部审批;预算内凡属于总部监控的费用如广告费、修理费等,根据公司费用管理办法上报,并经总部同意方可支出。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不但能使总部及时掌握下属门店监控项目的开支情况,而且有利于门店加强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预算的刚性,管理的重点要落实过程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发现情况,及时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偏差,要修正预算指标,使预算真正起到指导经济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投资决策。

1、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可行性分析。由于业务和财务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财务从投资项目初期参与,共同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投资方案更趋完善。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对投资项目调研结果基础上,由发展部和财务部各自测编一套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经有关部门论证,决定项目可行性,再按集团规定程序上报、审批。从实践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项目投资的成功率,降低了投资风险。

2、实行基建项目的招标制度。招投标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的超市总部在这方面往往缺乏经验,为保证招投标内容的客观、公正、合理,维护各方经济利益,可请富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同时加强合同管理,防止合同与标书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3、实行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项目的审价制。工程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它维护的是建设单位利益,所以通过监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监管,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而且可以控制成本。对竣工项目实行审价制也是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有效工作,过去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问题十分突出,大型工程项目竣工后又不审价,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现虽然大部分企业实行了工程竣工审价制,有效遏制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现象,但仍未根本制止。所以企业对竣工项目仍有必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工程审价。财务在付工程款时须根据工程进度控制付款,严禁超预算付款。

(三)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大型连锁超市具有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因此,财务应根据这些特点,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

1、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可以使分散的沉淀资金加快周转,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超市总部投资金管理中心,承担资金使用、调度和管理职能。独立核算超市原则上开设两个帐户:一个是基本帐户,用于预算内的日常开支,资金由资金管理中心划拨;另一个结算户用于日常开支以外的各项资金收付,如销货款收取和进货款的支付,总部通过远程查询和网上银行实时监控。非独立核算超市,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经营资金直接入总部指定帐户。

2、进货款采用信用结算。财务要根据商品的不同保本点、周转率情况,确定商品不同的帐期和付款形式,积极采用商业信用等结算方式,节约利息支出。现在我们通过与银行合作,承诺凡有“好美家”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客户需要贴现时,银行保证予以满足。从而对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3、进行资金运作,广开企业财源。资金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运作有了可能。超市销售最大特点是货币资金流量大,而进货款一般实行约期付款方式。所以,企业从上次付款结束到下次付款期间,资金始终会有短时间的沉淀过程。当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短期运作的资金量会相应增加,可以协定存款率、委托贷款、短期证券投资和资金托管等方法进行资金运作,增加企业效益。

(四)加强存货控制。加强库存管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连锁超市商品具有周转快、流量大、品种多和规格齐的特点;在销售形式上,以敞开货架陈列和顾客自选为主。鉴于这些特点,企业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对商品的管理。

1、进货环节。首先,总部要建立统一的商品目录,不论是门店自行采购还是总部集中进货,所进商品必须是目录内的,这样做的优点有利于加强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统一管理。总部对商品目录不定期进行完善,坚持优胜劣汰,凡进入目录的必须是有市场竞争力、有价格优势和质量有保证的商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每种商品的单品进行系统的进销存分析,形成计算机决策为主、人工修正为辅的进货决策系统;财务在进货环节主要是控制商品的进价,每次付款前,都必须打开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以防供应商价格高开、折扣少算等情况。

2、储存环节。财务可以对商品的保本点、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进货部门,修正计算机进货决策系统的参数,不断完善库存结构。同时,由于超市销售形式是开架自选,应加强商品的盘点工作,通过盘点促进库存管理和有效防止商场商品失窃,降低商品损失率。

3、退货环节。企业退货涉及进货退出和销货退回两个方面。因商品质量、款式、价格等因素是进货退出的主要原因;进货退出的管理是退货款的结算,特别是买断经营商品,业务与财务信息传递必须及时正确,防止发生坏帐。某些超市如经营装满建材的建材超市,推出多余商品可以退回的售后服务内容,对于销货退回的重点管理是把好商品质量关,防止已损、变质商品回流入库。

(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材超市各门店业态相同,操作流程统一,管理要求一致,这就便于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行标准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重点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岗位责任,即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要求,以及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间的衔接关系。二是规范操作流程,无论是大的项目,还是小的费用开支,都要规定操作流程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在制定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内控是否完善。其次是加强和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对企业各部门、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奖惩要与个人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和遵章守纪挂钩,保证经济业务正常安全运行。

二、建立计算机分析和管理系统

(一)实行会计电算化联网管理。目前的超市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卖场,而是一种以集约、连续、跨地域经营为特色的卖场。总部对各门店联网后,可以通过远程查询功能,进行即时监控。监控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信息,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信息;在监控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会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为公司所有门店提供了统一的帐务系统和核算模式,为企业实现全国连锁在财务管理上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建立财务信息互换中心(财务MIS系统)。对财务部内部而言,由于连锁超市店多、面散,总部经常有很多信息需要及时通知门店;反之,门店也有许多信息需要反馈总部。因此建立一个高速、便捷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即财务MIS系统,很有必要。在这个MIS系统中总部和门店之间、门店和门店之间可以进行直观的点对点信息交流,或者串联NetMeeting,召开财务例会,这对于解决连锁企业内部往来业务的核销,解决相互之间的帐务问题很有帮助。

对外而言,这样的一个MIS系统,拥有对外的接口,通过权限的控制,让企业的领导者或其他部门从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报表和数字,以便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和做出决策,同时将他们的要求和态度反馈到财务部,让财务部能迅速提供资料或做出财务处理。

(三)建立财务资金电子审核系统。由于连锁超市门店地域的分散性和总部资金集中管理的特性,往往给门店用款的审核和支付造成不便。也就是,门店需要用款时,由于门店离总部太远或总部有权签字者外出,影响审批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总部财务的资金预算安排。利用电子审核系统则可以避免以上矛盾。审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统进行审批,电子签名、审批通过后的“单证”流向财务部,财务部再根据“单证”上的期望付款日安排资金统一支付,这就增强了用款的时效性,便于财务的资金安排和资金的预算管理。

(四)及时进行数据的分析。要做好数据分析,应建立计算机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必须讲究科学实用,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能解决管理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对商品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有大类分析数据,更要注重单品的分析,分析指标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定。分析指标主要有:商品周转率、毛利率、保本点、相关指标对总体指标的影响程度等。通过指标分析,可以完善库存结构,加快商品周转,进一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超市管理论文第2篇

一般和采购部门息息相关的有销售部和物流部,还有质量部。首先从销售部说起,与销售部门的沟通能直接影响有效的采购管理。导购员们需要从消费者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发现超市所没有销售的商品或者对于销售的商品有意见,然后会来咨询导购员或给予导购员建议,导购员需要将这些讯息汇总给上级,销售再将这些整理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通过对该商品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有采购的必要。这样能通过消费者的需求和建议能直接增加有效采购。另外,销售部门需要以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为单位,向采购部门提供销售盘点,通过销售盘点,采购部门能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分析得到商品的平均日需求量,以及产品的季节性。通过对于销售盘点的分析整理,采购部门能够了解对于商品采购量,以及采购的时间。避免保质期过期而带来的浪费,造成浪费,以致于成本提高,利润降低。虽然数据不代表一切,但是长期的数据收集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其次是物流部门,通过销售部门给予的数据分析,采购部门能够了解产品的需求量,以此来准备合理的库存,将浪费造成的损失下降到最低。另外对于需求量的掌握,可以避免重复物流的商品,将满足需求量以及在保质期内的商品进行一次性采购。减少采购的次数,可以直接的增加产品的利润。最后是质量部门,质量部门需要对于采购的某些特定产品进行验收,比如水果蔬菜以及肉制品,这是对于可验收的产品,如果某些无法从表面发现产品质量的产品,需要让导购员从客户那边得到反馈上报给采购部门的,这样对于对应的供应商需要进行重新审核,减少从其采购量甚至剔除其供应商资格。

2外部协调

说完对内的部门协调,再讨论对外的管理方式。对外的话,就是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对于每种产品的有对应供应商,对应供应商需要有一个备用的供应商,这样做可以应付不可抗力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另外对于现有的供应商需要有评分机制,这样能更好的让供应商之间有竞争意识,对于长期不满足超市采购管理要求的,可以进行淘汰,这样才能让整个超市供应链更加完善。对于好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达到互惠互利的局面。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并不简单,需要从产品质量,产品交期,价格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评定管理,产品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供应商连此要求都无法达到的话,需要剔除出供应期。对于较远的供应商,发货时需实时提供物流信息,这不但能保证交期,也能让我们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提前整理库存,另外如果物流当中出现问题,我们也能提前找到应对措施。对于价格的管理尤为重要,对于价格的管理需要有对应的系统,并且和供应商一起制定一些价格的规则。因为有些产品的需求量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对于每个产品需要有以下讯息:最小最大订单量,生产周期以及周产能,这样的话,对于我们下订单能够有更好的依据。如果采购量小的话,对于供应商来说物流成本就提高,这样可以与供应商协商出一个阶梯价格,量达到一定数量,价格可以下调一定百分比。这样供应商能够感受到我们合作的诚意,这样对于以后的合作能够起到作用。开发潜在的供应商也是采购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不寻找新的供应商的话,就很被动,管理好现有供应商的同时,再进一步开发有效的潜在供应商,这样的话,供应链就能择优录取,能够完善整个超市供应链,提高我们的采购管理。并且能找到更优惠的价格,能够进一步降低超市的成本,这样采购管理模式能够让超市利润最大化。

3商品分类采购管理

目前每个超市比较普及的商品分类大概5大类,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日配类,其他类。对于不同种类的商品也有不同的采购管理方式。

3.1食品类

食品类一般包括速食面/饼干/火腿肠/零散食品,这些产品的保质期相对较长,其销售也比较稳定,通过之前的销售数据分析备齐一个季度的库存,这是比较合理采购量。

3.2饮料类

饮料类一般分软饮/水/酒,首先要了解到超市所处的位置,是商业区还是居民区,假如超市所处位置为商业区,软饮和水的库存需求量会较多,酒的需求量就相对较少。在居民区,软饮和酒的库存需要的比较多,对水的需求量就相对较少。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初步分析就能总结出相对合理的采购量。饮料类的保质期较长,可以根据库存的大小合理采购。

3.3日用品类

日用品的需求量相对比较稳定,毛巾/牙膏/牙刷/手纸/洗衣粉/洗发水/肥皂这些都是长期需要的,这些产品只需根据销售盘点所得到的需求量进行采购,一个季度采购足够满足库存了。但是某些日用品带有一些季节性,比如拖鞋只需夏季采购,只有冬季才需要的羊毛类商品。通过销售数据分析,了解到这些季节性商品的需求量,夏季采购冬季的产品,冬季采购夏季的产品,这样不但能满足当季需求,还能节约大量成本。

3.4日配品

对于日配品的采购是采购管理所面对的最困难的一类商品,因为这需要从地域、季节性、流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蔬菜类,大多蔬菜类的保质期一般只有1天左右,而消费者需求的是当天的新鲜蔬菜,一般周一至周四的需求量相对周末会较少,按照销售分析可以进行合理的采购,避免因为过度采购产生的浪费。水果类,对于当季的水果进行合理采购,采购周期为一周,对于水果如若没有销售完的话,最后2天需按成本价进行销售,将成本损失降到最低。

3.5其他类

其他类的采购就相对简单,香烟、调味料、油、米因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采购相对稳定,只需按照分析所得的需求量和库存的容量进行合理的采购即可。

4其他工作

作为超市的采购管理,不能单单从超市内部着手,还必须时刻关注社会上的第一手讯息,比如315对于哪些产品的揭露,如果超市中有该商品的话,需要马上减少或停止对该商品的采购。又比如某些产品最近比较热门,消费者肯定对该商品有需求,对于该商品需要紧急采购或者补货以满足流行性所带来的消费。关注市场脉动,不但能根据此进行合理的采购,并能以此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采购。还能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对于需求量较大的商品要求进一步的优惠政策,以节省开支。通过这样的采购管理操作,才能有效的减少超市的成本支出,增加超市整体的竞争力。

5结语

超市管理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连锁超市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百货业,成为现代中国商业的主流业态,而物流管理则是目前制约连锁超市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连锁超市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连锁超市业物流管理现代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超市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超级市场,英文supermarket,是一中可以让顾客直接面对商品进行挑选、购买、实行自我服务的开架式高级市场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于20世纪末传入我国,并迅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超市作为零售业异军突起的一种销售模式使一些发展迅速且实力雄厚的超市商家开始突破地域界限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连锁超市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超市是目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直接途径。通过邯郸本地的调查问卷发现,消费者在选择超市时主要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即价廉物美、品种齐全、交通便利。而价廉物美则是消费者选择超市的首要决定条件,即第一诱因。那么面对几近相同的进货渠道和价格折扣,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呢?物流成为连锁超市业商家们的首选。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商品的成本,间接地增加顾客源,提高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现状

自1990年12月,我国第一家超市——东莞美佳超级市场开业以来,十七年间,连锁超市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并日益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和欢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连锁超市从最初的食品经营到日用杂货,服装和小型家电的销售,“一站式”消费模式为连锁超市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源。虽然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连锁超市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已获得长足发展。在2005年前30强连锁企业中,超市(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量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占3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45.2%,店铺数增长了17.6%。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连锁企业30强的名单中,连锁超市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世界零售业巨头开始介入我国的连锁超市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等,必然会对我国的连锁超市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与国际巨头们相比,我国的连锁超市尚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体系低下,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超市在物流管理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如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兼并和重组达到统一配送,降低了流通费用和进货成本等等。但总的来说,我国连锁超市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的连锁超市物流管理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

物流运营成本较高。目前,我国连锁超市有自营店、加盟店和便利店几种形式,而这些店面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由连锁超市总店的物流中心根据各分店面的需要和销售情况统一配货,在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的分店,尤其是加盟店则根据自己店内商品的流量自行进货。

这样的渠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商品成本升高,货物配给不均衡,库存积压量加大,物流运营成本不仅无法降低,还间接转嫁到商品上。

配送率低。绝大部分连锁超市由于信息传递环节较多,易造成信息失真,配送成本增加的情况。现在有很多连锁超市还仅仅停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技术含量不高。这样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整年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大量浪费,而且还影响着货物的递送速度和效率。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

标准化、个性化服务程度低。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现在绝大多数的超市仅仅在门面装修上做到了统一,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装卸、搬运、运输存储上都没有统一的要求,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条码信息技术也只在POS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品类管理、销售结算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三、加快我国超市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发展

加强信息化管理。努力构建连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通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预先制定货物的运送和配给方案,开设电子订货业务等等,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完善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尽快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提高标准化程度。不仅要在店面装潢上做到标准化,还要注意在销售、顾客服务、商品陈列上做到标准化管理,例如:商品售价、折扣促销等方面。另外,在专业部门设置和人员服务上也要做到标准化,有统一的要求,能够迅速地将总店的决策方案转变为销售执行。

改善配送措施。可以变原来的单一配送为共同配送和混合配送,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同时把单纯地服务型配送变为盈利性配送,使库存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保管。

参考文献:

[1]钱芝网.连锁超市物流优化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5(33):11-12.

[2]李军.论大型连锁超市的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2):10-11.

[3]纪雯.中国连锁超市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10):59-61.

超市管理论文第4篇

广州某超市公司,在广州,上海,香港等各大城市,拥有200个以上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超市,有的面积甚至达到上千平方米,集团的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一直在运行中不断开发,修改,维护当中。本文从核心的开发、维护的角度来剖析其管理系统的结构、流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一、超市信息系统结构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门店子系统、中心子系统、库房子系统

1.门店子系统:是提供给各超市使用的,主要的功能是管理超市中的前台POS机,并且负责对销售数据的初步整理、汇总,以及销售数据的上传、商品资料的下载等。门店子系统分为:门店后台管理系统和门店前台POS系统门店后台管理系统按功能、流程分为:(1)系统设置部分,包括了门店的人员设置、权限的设置、人员密码的修改、报表文件的管理;(2)基础数据部分,包括了商品目录、直送门店商品目录、供货商、供货商协议书、商品折让折扣、商品搭配促销、支付券信息;(3)POS管理部分,包括了POS机登记、POS使用人员权限、转换成POS数据、总销售浏览、细销售浏览、POS交接情况;(4)总仓部分,包括了门店坏货退坏品仓、总仓送货、要货管理,自动要货提示;(5)门店部分,包括了直送货上架、直送货退货、门店调场、商品报损、架存管理、商品架位信息、公文、盘点管理;(6)报表部分,包括了打印门店销售分析报表;(7)网络传输部分,包括了网络传输商品目录、网络传输要货单、网络传输销售数据。门店前台POS系统按功能、流程分为:(1)系统准备部分,包括了商品数据的更新、系统的登录清机;(2)销售部分,包括了存备用金、销售、退货、付款;(3)销售结束部分,包括了取款、取购物券、打印销售日报、数据上报;(4)其他功能,包括了交接、打印全部交接单、查询销售流水、查询单价、购物券信息。

2.中心子系统:是提供给总部的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主要的功能是销售数据的整理、归档。采购下单,促销制定,财务报表及数据分析,以及获取库房及门店方面的数据。中心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中心子系统按功能、流程分为:(1)基本操作,登陆、选择功能、条件运用;(2)主档维护,供应商基本信息、供应商协议书、商品目录、商品其他分类、商品其他分类、商品等级、商品大类、商品小类、商品品类、商品销售单位、商品产地、配货保质期截止提前天数、配货上下限、容错商品、同一商品、价格码分类、配送扣率、门店销售级别管理、安全存量天数管理、供应商类别、开户银行、门店编号管理、门店类别、总仓类别、总仓编号管理;(3)价格管理,商品折让折扣管理、搭配促销管理、正常调价;(4)采购订货,订货单输入、订货单查询、采购推广;(5)仓库物流信息查询,中心库房库存、门店送货单、门店退仓单验收、总仓退货、入库验收查询、转仓单管理、坏品仓退货、退换到货、门店退仓商品管理;(6)架存及变价管理,门店架存(分门店)、门店架存汇总、各类变价查询(报表);(7)销售数据查询,商品日销售、POS日销售、分门店商品销售统计、全部门店商品销售统计、销售数据分析管理、各类销售报表;(8)财务单据管理,财务进货付款管理、库房盘点管理、门店直送上架单、门店直送退货单、门店调场单、门店商品报损管理;(9)盘点管理,库房盘点查询、门店盘点单;(10)会员及公文管理,公文管理、会员卡基本信息管理。

3.库房子系统:是提供给库房人员使用的。主要的功能是货物的入仓出仓,堆叠摆放设计,以及架存的管理。库房管理系统按功能、流程分为:(1)系统设置部分,包括了修改密码、人员对应库房权限、设置人员使用权限、报表文件管理、报表(查询)权限管理;(2)中心目录查询;(3)到货入库验收;(4)商品配送门店部分,包括了门店要货单、门店配货单、门店送货单;(5)库房管理部分,包括了库房库存查询、仓位管理、商品转仓、库存备份管理、库房盘点、库房盘点原因、公文管理;(6)库房退调部分,包括了门店退仓、门店退仓验收、总仓退货、坏品仓退货、退换到货。调用报表,POS前台系统由C语言开发;门店后台系统由Delphi+InterBase开发结构;中心及库房子系统则是Delphi+MSSQLSERVER的开发结构。

二、系统流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整个流程中在进货与销售环节出现问题,造成了架存不准。(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中心系统)首要的是每个门店的架存不准,严重影响了订货的准确性,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新货或某些商品过不了机(即POS系统辨认不出货品名称及单价)就允许售货员以一个特殊的商品号再加手动输入价格销售。二是进货渠道太多(由库房进货,或门店要供应商直接进货等)。三是系统还有些不完善。解决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盘点,但费时费力。建议每个门店独立核算,使用加盟店的策略。让各门店独立建立一个进销存的流程,独立核算,但所有的门店还是由总仓库、供货商进货或者是从其他门店调货。而中心,总部只提取汇总数据,这样各门店的架存各不影响。而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保证硬件连通,即POS机与后台系统保证连通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商品目录,保证在超市销售的所有商品都可以在商品目录上找到资料。

三、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1.开发期过长,到该超市破产停业时该程序还处于末期开发阶段。造成开发期过长的根本原因是:增加原设计以外的功能,特别是某些功能匆忙临时加上去,其危害有:

(1)造成程序代码重复。

(2)有时甚至会触发两段代码对同一数据同时进行操作,在发现数据错误时很难找出问题进行解决,经常要大量的代码阅读才能发现错误,效率低下。(3)造成时间的浪费,由于新增的功能在设计之外,要进行相关的验证,看是否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性造成影响,耽误了整个开发进度,维护时也非常困难。(4)后期的开发已经是掉进“出现错误查找原因修改又出现错误”的怪圈。

2.客户的需求是非常模糊的,他们无一例外要求一个功能齐全的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他们会告诉你,但细致的环节他们就没有建议。但到系统差不多完成,或完成70%~80%,看到一个成形的系统的时候,他们的需求就非常清晰了,按要求改动基本结构的话,整个系统可谓“伤筋动骨”了。所以一个系统如果做到了80%的时候才真正明确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话,笔者认为是设计者的失败。所以在设计阶段不但应该做好传统做法的各种文档和论证,而且,应该做一些具体的设计工作。比如,系统的整体运行设计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而且这些设计应当都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3.需求与环境的变化。由于在项目开发前客户没有实质性的需求,加上软件开发人员不熟悉客户的业务,就导致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不断变化,严重时将导致分析与设计作废。现在的开发工具已经很对象化了,而我们开发的程序却很过程化。也就是说你虽然努力地模块化、层次化,可只要运行环境有所变化,你还要不断地修改再修改。比如,系统的整体运行设计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而且这些设计应当都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当这些说明书完成后,应当能做到:随便找个程序员他都能只通过看某功能模块的设计说明书就能够开始代码的开发,而不用再重新思考该怎样去做了,程序员在这里就真的只是一个设计者的实现工具。当然,也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现在的系统都越来越繁杂、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向集成性质靠拢,似乎是没有多少人能掌握具体用什么方法做得更好,但关键就在这里。但目前的显示情况是,设计人员的水平偏低,有些公司的设计人员根本就没有多少开发经验,他又怎能了解太多的系统呢。

系统设计在目前看来似乎是个拿钱多干活少的工作,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培养一个程序员根本不用花多大的力气,一个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相信就能掌握某门技术或方法。但要掌握若干种方法,就不是能够通过速成解决的了。目前似乎所有的系统设计人员都能够设计所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有知识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他只能对某些方向的东西作出决策和设计。客户固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我们应该知道。如果在前期能够多接触用户、多深入实际,把设计人员当成客户工作中的一员,他就能够真正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当然也就能够为他作出合适的设计。至于说到各种系统之间的好坏对比,笔者认为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有的只是某些方面的权衡。比如性能或空间的权衡、价格和性能的权衡和功能侧重上的权衡等。计算机里的东西没有哪一样的存在不是包含了这种权衡在内的。虽然从商务上似乎总想说服用户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其实从技术上讲无所谓好和不好,有的只是区别及该区别所针对的问题而已。这就像有人总在争论Linux和Window到底谁好一样。或许从”技术”上讲,Linux比Window好,但这其实并不公正,因为漂亮的GUI界面和友好的人际交互同样应该是”技术”中应该考虑到的一部分。把所有的东西结合起来一看就知道没有绝对的好。所以,不见得非要在用户决定之前由系统设计的人员事先来为各种方案做个排队,只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从大方向上决定一个方向再做具体设计就可以了。超级秘书网

首先,认同两个说法:

第一,项目(或说工程)有三个主要方面:功能,时间,成本。

第二,系统分析的任务:将用户的业务逻辑转化为程序逻辑,计算时间和成本。

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1)有人说系统分析员不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可这不可能(项目时间的限制)也不现实(不可能让分析员到每个岗位都去操作一下)。

(2)有人说系统分析员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可现实却是,分析员认为应该的而客户觉得没必要,而客户觉得必须的,分析员又不可理解。

(3)有人说系统分析员的水平不够,可问题绝大部分是出在细节而不是大方向上,掌握全部细节可能吗?这就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细节(而不是方向)往往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注意,这里的成功是包含了时间和成本的),而细节是不可能全部发现与分析清楚的。

如何在这种不完整的需求上构造完整的系统呢?或是根本不可能呢?笔者认为这个过程中最不好的地方就是:把东西做死了,没有切实地为用户着想。很多的系统设计,可能考虑最多的就是实现上的快捷、方便,而不是系统的扩展及更新。要知道,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总是在设计前就“善意”地替用户假设,是难以预料后事的结局的。所以笔者认为,在设计阶段就因该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摆到桌面上讨论,包括其特点、效果和后果,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好心地替用户”假设”。

因此,对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客户要求功能的增加时,宁愿分配一个或多个开发人员,另外开发单独的小程序,就算由于功能的前后衔接而要求某些功能是重复开发,也要把该程序独立出来,制定相关的触发机制来独立于整个系统之外运行,避免以上的情况出现。然后在整个系统开发的后期把这些小程序合并成一个程序,验证以后一次把合并后的程序融合在整个信息系统之内。其实很多国外的成功的信息系统开发都不会由于客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而随便修改,添加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日)北原写作论文贞辅《现代管理系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2]王众托《:计算机在经营管理中应用——新的系统集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1997年版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超市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逆向物流连锁超市

随着物流业的深入发展、环保、产品召回的制定法规以及退货、报废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加强,逆向物流这一概念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逆向物流这个潜在市场是巨大的,国外超市已经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但国内大部分超市都未涉足这一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随着时间的发展,逆向物流在超市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逆向物流必将像正向物流一样,在超市的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市逆向物流的特征

逆向物流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供应链上客户)到产品来源点的流动。在物理性流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价值流的流动,它与正向物流无缝对接而成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超市日常运营中,逆向流物一般可分为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顾客将不符合要求(目前部分超市已制订出只要是顾客不满意的产品,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退货)的产品退回给超市,再进一步退回给供应商的物流过程,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而回收物流则侧重是指商品过期而将商品主动从超市货架撤柜并返厂的物流过程。

逆向性。逆向物流中退回的商品或过期报废的物品的流动与正常的商品流的方向刚好相反,即从消费者超市供应商制造商。

不确定性。与正向物流按量、准时和指定发货点是其基本要求不同,逆向物流产生的时间和数量是不确定的。它受消费者的退货要求与商品销售速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复杂性。超市逆向物流发生一般表现无序、少量,难以统一集中向超市物流中心转移;另外,退货商品或报废的商品处理过程复杂,从而导致逆向物流的管理也很复杂。

成本高。逆向物流中的商品通常缺少规范的包装,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许多商品需要人工的检测、判断和处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增加了人工的费用。因此,超市的逆向物流成本较高。

逆向物流管理对超市的意义

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随着超市竞争的加剧,超市已成为低利润的行业,使得对成本的控制、降低超市运营成本成为超市竞争的主要手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1999年的逆向物流成本约占物流成本的5%,到2001年,逆向物流成本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大约为10%。而在零售业,2000年美国零售业的返品货价值约占商品零售总额的6.3%左右,从比例上看,返品占总体的比率虽不是太大,但其所拥有的价值量决不是小数目。美国2000年商业零售总额约为10060亿美元,按此推算,零售商业返品的价值每年至少高达数百亿美元之巨。所以通过较好的控制逆向物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对于超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顾客价值,增加竞争优势。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已成为决定超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众多超市通过加强对逆向物流的管理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赢得顾客的信任,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为吸引顾客,目前很多超市在顾客退货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对于最终顾客来说,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加其对超市的信任感及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如DaveHommrich所言的那样,如果一个公司要赢得顾客,它必须保证顾客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心情舒畅,而逆向物流战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的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逆向物流战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消耗。目前超市在竞争中,也开始注重超市的品牌建设,希望通过品牌竞争来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因此,加强逆向物流,树立超市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是超市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市逆向物流管理现状

缺乏对逆向物流的认识。逆向物流战略已成为国外许多连锁超市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些超市已经开始设立了专门的回收部门或者逆向物流系统,但从战略角度是将逆向物流活动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没有现代逆向物流理念,基本处于“配衬、附属”的地位,相当多的超市视逆向物流为负担,将其支出作为企业的额外成本,开展逆向物流都是迫于法律法规或消费者的责难,没有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的作用,进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向物流管理不健全。逆向物流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它不能附属于其它部门,必须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由于管理层没有深刻认识逆向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以至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公司缺乏相关政策和运作系统,对超市逆向物流疏忽管理,没有专门对逆向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训等。

缺少与供应商、制造商协调逆向物流管理。在正向物流方面,连锁超市与制造商、供应商开展的合作是较多的。而在逆向物流方面,由于意识问题、管理复杂性等原因,很少有连锁超市在逆向物流方面与其它供应商、制造商进行合作管理逆向物流的。

超市逆向物流管理对策

重视超市逆向物流

对于超市而言,物流战略已是其整个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物流体系显然并没有包含逆向物流的概念。超市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希望通过对逆向物流的管理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首先就要求从战略高度重视超市的逆向物流。对逆向物流的重视是保证超市逆向物流与其它业务协调的基础。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实际操作中给予逆向物流充分的资源和支持,这是逆向物流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由于超市平时正向物流流量很大,逆向物流很容易与其冲突,因此就需要各部门进行充分的协调、安排,使流程通畅,从而提高逆向物流效率。

设立专门的逆向物流管理中心

逆向物流管理中心是逆向物流高品质运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外国跨国企业的配送中心都设有专门的退货集中地,逆向物流流程上所有的产品都会被先送到这里,经过分类、处理后,再送到其最终的归属地。未来的连锁必将以规模制胜。对于大型连锁超市而言,可以设立专门的逆向物流管理中心,日常逆向物流渠道上的所有产品被送到逆向物流中心进行分类处理。这种逆向物流的地点可以设在超市的物流中心内。但由于逆向物流中的商品与正向物流的商品业务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都可能会相互冲突,超市为了确保正向物流的商品的正常运作而可能会影响逆向物流的运作。因此,最好采取两种产品业务流程分离的办法,以提高回收品业务的运作效率。

建立逆向物流联盟

正向物流已成为一些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如沃尔玛,但是对于逆向物流而言,由于物流量少且不确定,它不能构成超市的核心竞争力。超市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联系关系,将逆向物流中的运输等业务外包,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帮助超市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可选择恰当的其它企业,双方使用共同或相近的运输路线、仓储设施和技术平台,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经济。

与制造商共同管理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费者退货。而退货的重要原因又在于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等。因此,超市需要和制造商共同关注产品,以供应链思维来进行产品设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如何使回流产品的后续处理更容易,以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或原料的回收。通过在产品设计、制造环节等源头就尽可能的考虑退货因素,可以减少逆向物流的发生率;逆向物流产生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商品到期,超市必须将其撤柜返厂。对于这种类型的逆向物流,超市可与制造商依据超市的逆向物流成本和制造商的处置成本,在商品即将到期前就联合制定恰当的产品促销策略,尽量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从而减少逆向物流的流量,降低逆向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亚太博宇.美国零售业的逆向物流管理之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8)

超市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超市销售额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动力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购买力的逐步增强,农村商业流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市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许多有远见的超市已悄然进入农村市场。

一、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现状

1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迅猛,需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据有关方面统计,商务部最终核准了2373家企业作为2007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随着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的连锁超市形成迅猛增长的趋势。从超市内部看,由于我国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造成物流活动分散,超市自行采购并由供应企业自行送货,采购批量小,采购成本很难降下来。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库存成本较高。从超市外部环境看,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意识淡薄。“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许多企业。这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只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许多连锁超市内部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配送和调剂。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配送中心支持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很不完善。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现象严重,降低了要货、送货的准确度。此外,许多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之间基本上不能及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货物在库状况和在途状况。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未能被广泛应用。

3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都能做到门店统一,但在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作为连锁超市的最主要的信息手段一一条形码技术,也只在POS系统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库存、分货拣选等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至于顾客服务、品类管理、销售、结算等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4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整合,第三方物流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行业限制和地域分割影响,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小、散、差的状态较为普遍,像“海尔物流工地”那样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屈指可数,而在分散状态下的配送中心规模达不到提高总体效益的程度,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导致供求双方的积极性受挫。

5配送效率低下

当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的配送信息要经过多次传递,由于信息的传递环节较多,容易产生失真现象,一旦订单上的信息与超市不一致,配送商就要在制造商和超市之间进行多次斡旋,这不仅影响配送服务水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配送成本。在配送业务操作上,大多数连锁超市还仅仅停留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配送业务技术含量低,距离高效物流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如此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了整车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的大量浪费,而且使递送速度慢,保证率低。

6农村超市经营物流成本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点多面广,交通运输不够发达,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薄弱,物流没有形成体系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配送中心建设困难。首先是贷款困难。大多数流通企业没有资产作抵押,使政府现行的贴息扶持政策不能在推动企业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加之用地困难,使试点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普遍滞后。除此之外,超市的配送能力也较弱,有经验的农村超市,其商品的配送率平均只达到40%,有的虽高达80%,但也还未实现食品的完全配送,致使配送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往往导致一些参与农村超市建设试点的流通企业产生普遍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成本认识欠全面、理解欠充分,导致物流成本控制缺位

超市企业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经营管理者很难看到物流成本的全貌,以致过度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物流成本。在连锁超市企业,管理阶层重经营轻管理,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和销售额而轻核算。经营者在销售损失和物流成本之间也会优先考虑到销售损失,因为缺货是显性的而且能够被监管,而部分物流成本是隐性的或者说不是由本超市所承担。超市经营管理者陷入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物流成本或某一环节的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而并非合理化。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全面核算和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2在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实践过程中,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

在认识物流成本方面,不同物流专家考虑的方位各不相同,计算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超市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各超市间无法对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这影响了经营者发现物流成本中存在节约的空间,对其重视不够,为此,应对其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分析。

3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造成物流效率低,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较高

高额物流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所产生的间接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分销网络的分散阻碍了商品快速销售。要改善管理,积极创新,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控制市场,生产配送的环节注重网络营销体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作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零售发展的趋势,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零售商同生产商在需求间建立起了无缝的信息共享,形成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成本控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竞争能力,“用信息取代库存”,在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的提高。4物流效率低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如今,农村没有形成现达的物流体系,总体而言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与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处理的货物量有限,物流流程缺乏科学性,并且不规范,集中配送程度不高,因此,不少农村连锁超市的车辆和仓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引起利用率低以及货物的大量损耗,最后导致物流成本高,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提高员工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

超市多数的员工对于物流和物流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想实施高效物流活动及成本管理,第一步就是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者对物流及其成本管理的认识。要正确地认识物流的概念及其在超市经营中的作用,即超市物流是提高超市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正确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以系统观念、整体思想保持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成本之间平衡。切忌将物流成本管理看作只是财会人员的工作,或者仅仅是物流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的事。实际上,超市物流成本发生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等。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超市的物流系统。对超市而言,物流系统的优化就是要结合超市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应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同时还要涉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而对降低整个超市的物流成本来说,超市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3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按照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针对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现状:自有车队运输,仓库通过租赁获得、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较低,假定状况及物流成本管理界定的范围,可以将分析过程确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作业;第二阶段分析作业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由此构建起物流成本核算新体系,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数据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以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可以采取统计与会计相结合方式。首先,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户;其次,由物流成本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同时设置统计台账,登记由超市统一提取或支付而由物资部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期末(通常以月份)物流成本人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和统计台账编制“物流成本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一致,在物流成本核算时,设置“物流成本”、“委托物流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个科目,分别用以核算、记录超市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超市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按费用科目设三个账薄,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效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

4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l心建设

农村人口分散,离商品集散地都有较远的路程,特别偏远乡村道路通车困难,一方面,不利于大家电的运输,另一方面,增加了营销成本。农村交通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也给售后服务带来不便。因此,配送的中心的建设是农村超市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平台。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不断提高配送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加强销售终端的管理,为扩大主渠道进货创造条件。其次,应尽快制定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如可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贷款实行全额贴息。第三,国土部门也应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农村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对其实行适当优惠,以此推进农村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超市管理论文第7篇

(一)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的一般薪酬形式

(1)年薪制。

主要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一种固定的报酬,它将高层管理者业绩的间接性和长期性加于考虑的范围中。除了给予这部分人员较高的固定工资外,还为这部分人员提供较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保障以有利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奖金制。

主要针对公司内部一般行政类员工,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工资。

(3)提成制。

主要针对销售类员工,提成一般等于销售额与提成比例的乘积,或是将销售额的定额部分扣除后,以剩余的销售数额作为计算提成的基础。

(二)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的主要特点

医药行业的薪酬目前呈现高管职位薪酬走高、浮动收入增加、分配方式单一三大特点。(1)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呈上升趋势。高级员工的收入在近几年的医药行业中总体平均上升5.98%,尤其是在近两年来,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涨幅超过1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对高级管理层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培养。

(2)浮动收入占员工总体收入的比例增加。

在薪酬结构,浮动收入在医药超市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医药超市企业主要由销售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浮动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销售佣金、奖金及长期激励收入。浮动收入占收入的比例增大从整体反映了医药超市企业对员工绩效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制药企业逐渐都接受了利用浮动工资这一薪酬工具来激励员工的方式。

(3)分配方式单一。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中,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主要利用奖金和绩效工资两大薪酬工具来对激励员工,在总体薪酬分配中,资本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所占分配的比例较少。

2以Y公司为例调查、分析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

(一)Y公司薪酬概况

Y公司属于中型药品连锁超市行业,其薪酬福利体系也显现出与其他行业相区别的特征,具体薪酬概况如下:

(1)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为员工免费提供住宿,法定节假日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补贴,每月组织两次员工带薪培训;

(2)药师和医师的基本工资主要在2000-2500元区间,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基本工资主要在2500-3000元区间,其他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基本工资均在800-2000元;

(3)薪酬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销售提成+岗位津贴+全勤奖+工作补贴+销售ACE奖+其他工资;

(4)实行奖罚制度,即销售额前100名员工有相应的物质奖励,销售额倒数前50名员工有相应的处罚;

(5)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按其员工实际基本工资额度签,而是按照法定最低基本工资额度签。

(二)Y公司薪酬状况调查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一线员工、普通行政人员等基层员工)和高层访谈(访谈对象为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及人力资源部总监等高层人员)两种方式结合。主要调查了以下问题:

(1)员工对目前薪酬水平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对目前的薪酬水平没特别感觉的员工群体主要集中在基层人资源人员及部分医师药师等人群;对目前薪酬满意的员工群体主要是中层人力资源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人员,其次为一般基层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一线营业员、财务人员、部分实习生等。

(2)员工认为决定工资高低的因素

由于药品超市行业的性质,Y公司特别重视一线销售员工的个人业绩,而对该部分员工的学历和职称不怎么关注;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个人业绩不占据其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而职位的高低与工作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则是决定该部分人员薪酬高低的主要因素。据该公司最新的薪酬报表显示,该公司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的基本工资均在800-2500区间,工资水平较低。在Y公司员工的总体薪酬中,绩效工资占据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根据弗隆的期望理论可知,员工的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算企业给予员工再多的效价(绩效激励)还是很难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很难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3)除了工资,员工最看最的因素

数据显示有30%的员工除工资最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近50%的员工除了工资最重视好的工作环境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这说明员工对和谐舒适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比较强烈;根据麦戈莱伦的成就需要理论可以判断出Y公司员工主要为友谊主导型的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较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且渴望被人喜欢,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小团体,那么针对这一类型的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让他们尽量在团队中进行工作,上级主管应尽量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做协调性较强的工作,这对激励员工非常行之有效。

(4)员工对公司福利设计的看法

经数据调查有70%的员工认为Y公司福利太少或基本没什么福利,而只有15%人员认为Y公司福利设计合理,笔者深入分析调查问卷人群后得知,认为福利设计合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员中。这主要是因为Y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及优秀人员都给予较好的待遇和激励,如为这部分员工给予Y药品超市购物卡奖励和带薪旅游、带薪假期等激励。

(5)员工认为多久调薪一次合适

数据显示52%的员工希望3个月至半年内调薪一次,而Y公司实际调薪情况则为1年半一次,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可知,调薪作为激励因素,企业只有实施令员工满意的调薪政策才能最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只会增加员工更多的不满以及离职的可能性。

(6)员工对公司薪酬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评价

在调查中有8%的员工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与此相比有81.3%的员工认为Y公司在员工薪酬的支付问题上不够及时和准确,还有75%的员工认为Y公司经常拖欠员工工资。笔者经过深入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发现,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的员工主要为一些优秀或资历较深的员工,而认为Y公司薪酬发放不及时或经常拖欠的员工主要为基层的行政人员和普通销售人员。Y公司在薪酬发放的区别对待上已经成为造成员工离职或不满的主要因素。

(三)Y公司薪酬体系调查结果

薪酬作为企业吸引、激励以及留住所需人才并获取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薪酬管理的水平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问卷调查及Y公司高层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企业薪酬管理具有一些优点,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如下。优点:对高层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有长期激励作用;薪酬管理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奖罚分明;重视对员工的相关培训;岗位设计较为合理。缺点:注重绩效工资,忽视员工基本薪酬的设计;部分岗位薪酬偏低,导致不满;薪酬差距较大且加薪较难;没有建立满意的薪酬激励体系;薪酬政策朝定夕改,没有长期有效的执行;用人唯亲,薪酬管理过程中家族性质浓厚。

3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不同类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应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才能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公司也应该针对不同员工,设计不同的激励制度。对于一线营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低层次需求更加强烈,应该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开支,同时辅以较高的销售提成奖励,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激励,如为员工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及一些假节日旅游福利等,使员工能够安心地在企业工作,培养其忠于企业、为企业奉献的精神。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大多为知识型员工,因此应该在物质激励基础上,需要注重情感交流,更多地给予员工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对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非物质激励,为其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道路和晋升渠道,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忠诚度,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为企业关键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在培养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辅以较高水平的报酬,防止员工被其他同行猎走,留住这些可用之才,为己所用。对于基层技术人员(医师药师营养师等)而言,由于其成就感的需要较强,公司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这部分员工开展知识讲座,专业知识交流互助等,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追求,支持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设定教育基金为这部分人员的再教育提供资金支持,或定期选派一部分优秀人员到国内外与同行优秀的医师药师进行交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重新的工作设计使得工作更富挑战性,明确关键职能使得该部分员工的地位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薪酬管理体系再设计

薪酬管理制度再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岗位设置的调整、人员配置的调整、健全企业全体员工考核制度以及调整对企业全体员工劳动关系的管理等,从而为薪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笔者认为薪酬体系再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查工作外,还应当优化薪酬发放制度和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1)优化薪酬发放制度

调查显示,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类似企业经常拖欠员工工资,因此需要优化薪酬发放体系,以确保员工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工资。通过规范并优化薪酬的发放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满意度,降低因工资发放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的员工离职。

(2)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通过与Y公司高层进行访谈,得知Y公司为了降低给员工购买法定福利的支出,因此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没有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额度来签,而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来与员工签订合同,再以这个工资标准为员工缴纳相关法定福利。这样势必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困惑,最终导致员工离职。公司应当在与员工签订合同之时,向员工详细说明基本工资的额度、绩效工资所占的数额,以及其他收入的来源。

(三)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弱化家族式管理作风

家族式医药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这些企业对员工管理都较为苛刻、同时在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几乎没有,很多政策朝令夕改。这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很难保证工作质量,最终会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且不少类似企业当前面临着业务量的快速提升,这在客观上需要公司尽快扩大管理层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家族式医药企业能引入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创造更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目的,用制度来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解决相关的补偿不及时的问题

(2)加强对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的宣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