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1-13 12:03:54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蒙特卡洛 城市商业银行 人力资本投资

商业银行以货币资金及其衍生品为经营对象,以专业服务为载体实现金融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是资金融通的中介。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金融危机的潜在威胁,相比固定资产、吸收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等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商业银行的作用日益显著。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成为了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一、人力资源总投入与总产出

为分析人力资源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和徽商银行等5家城商行2006-2011年披露的公司年报数据,以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与“资产减值损失”之和计算人力资本投入的经营总产出;以财务报表附注中“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下的“工资薪金”为人力资本总投入。

我们以商业银行当年度总产出为自变量、以总投入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商业银行总投入y是总产出x的函数关系。分析结果,商业银行的总投入有两种支付办法:一是高回报扣减高风险金,如上海银行、杭州银行;二是绩效工资附加岗位工资,如徽商银行、南京银行。前者承担和利用的风险较高,后者注重稳健经营,激励因素却比前者少。

二、研究方法

蒙特卡洛模拟也称随机统计模拟,其本质是从概率分布中重复抽样以建立输出变量的分布,利用随机数进行统计试验,以求得待解决问题的数值解的统计特征。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优势: 一是模拟的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二是可以预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等统计信息,改变了常规方法只能求得经济评价指标、单一估值的片面性。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各种风险要素的概率分布,是由抽样的概率密度函数或拟合函数决定。

三、模型假设

本文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总投入的研究,基于以下假设:

假设i:经济环境是一个相互关联、整体运行的系统,且黑天鹅事件在经济运行中难以避免;

假设ii: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主要受到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波动性;

假设iii:人力资源是可以评估的投资项目,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因素包括激励、利率、行内的工作年限等;

假设iv:人力资本项目的总投入是总产出的函数,且可以评估。

四、分析实例

某城商行从2006年至2011年经济效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根据调研,员工行内平均工作年限为5至8年。现有两种人力资源总投入的分配方案,方案一、按照原计办法,总投入等于总产出的20.53%加上2851.6万元。方案二、进一步加强激励,总投入等于总产出的30.73%扣减11341.9万元,为评估方案的优劣,按照资产项目投资理论,我们计算总产出净现值的概率分布。

为了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合理的取值分布或概率分布,我们首先确定该商业银行总产出、利率和员工行内平均工作年限的取值:

(1)总产出:本文采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企业的经营总产出符合由增到减的曲线。由于该商业银行成立不久,所以预计未来几年总产出将持续增长。2006年至2011年六年间的总产出依次为9.19亿元,15.09亿元,24.61亿元,27.53亿元,40.81亿元,51.83亿元。通过线性回归,得出总产出符合Y=7.463e0.335n的曲线分布(其中n为自然数,且0

(2)银行利率:按照从央行网站获得2002年至2011年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利率的频数,发现它符合双峰正态分布,其表达式为r=2.47*exp(-((x-3.623)/0.4598)^2)+2.768*exp(-((x-2.515)/0.4169)^2) ;经计算,我们认为,利率的取值符合期望值μ1=3.623,标准方差σ1为0.325的正态分布和期望值μ2=2.515,标准方差σ2为0.295的正态分布叠加和的1/2 。

(3)历年净现金流量:即未来历年人力资本总投入,方案1为c1=0.2053*Y+0.2852,方案2为c2=0.3073*Y-1.1342;

(4)项目的投资周期:员工行内工作年限,其平均为5至8年,令投资周期t=5+INT(3*随机数r) 。

结合以上数据,我们用蒙特卡洛法进行1万次随机模拟试验,初步计算了在方案1 下人力资本总投入的净现值,在76.9亿元以上的概率为95%,在427.8亿元以上的概率为5%,从财务分析角度可行。

五、效度检验

为验证蒙特卡洛模拟能否客观反映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对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观察其结果来验证效度的方法。根据该银行历史数据,我们分别预测该银行2010年至2012年的人力资源总投入:

同时,我们还利用方案二计算了该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本总投入和净现值,发现比方案一的总投入更多,净现值区间也位于方案一之上,但是,该方案会导致人员的工作稳定性下降, 净现值区间的波动幅度也增宽。

六、结论

本文总结了蒙特卡洛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保持薪酬激励方案同一,员工平均工作年限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风险。这意味着:保持中青年员工的数量和占比;对新加入的员工,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工作更长的年限;员工平均工作年限的期望值,是年度人力资源总投入和总产出比率的倒数;在中高管人员年薪中,推行远期权益和延期支付计划。

作为最了解组织行为的部门,人力资源部应权衡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利弊,学习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风险,如何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德鲁.变革创造价值-人力资源循证式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2] Boudreau,John W. Retooling HR: Using Proven Business Tools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bout Talent.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3]盛骤,谢士千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

[4]卓金武等.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5]雷颖.蒙特卡罗方法在房地产投资多因素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前沿.2012年第9期

[6]常海申,陆亚琴.蒙特卡罗模拟在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第26卷第5期

[7]张明泉,钟雄.蒙特卡洛模拟在油田开发经济评价风险中的应用[N].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12年7月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2篇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0-0085-05

2008年底以来,以瑞士银行、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高盛集团等为代表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甚至抛售所持有的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其股权减持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金融界与学术界就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2003年以来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

中国建设银行是第一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商业银行。2005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开始与美国银行进行引资谈判,双方于2005年6月17日签署了关于引资与合作的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银行分两个阶段认购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最终持股上限为19.9%)。与此同时,美国银行还将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向中国建设银行提供战略性协助。此后,中国建设银行又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引资协议。中国银行于2005年8月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李嘉诚私人投资基金以及美林国际达成引资协议,三家战略投资者共斥资31亿美元联合购入中国银行10%的股权。与此同时,苏格兰皇家银行派出一名代表担任中国银行的董事,并承诺在银行公司治理等领域与中国银行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后,中国银行又分别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瑞士银行集团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达成引资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则于2006年1月与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以及美国运通公司签署引资与合作协议,三家战略投资者共斥资约37.8亿美元购入中国工商银行8.45%的股权。根据协议,高盛集团将协助中国工商银行重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其金融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安联集团与运通公司则分别在银行保险和信用卡发行领域与中国工商银行开展合作。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进程参见表1所示。

二、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作用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一些金融业务领域与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在其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高盛集团向其提供了自身的公司治理守则、风险管理架构、合规操作流程以及大量的公司治理范例。双方合作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整体框架设计;制定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目标和实施进度表,完成了投资者关系专栏建设项目;建立了分析师、投资者和同业竞争者数据库;制定了岗位评估、实施科学绩效考核的改进方案;制定了改进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合规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享了审计计划与执行阶段的流程设计、审计方法应用模板以及相应的审计范例等。在风险管理方面,双方合作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方案。中国工商银行还在高盛集团的协助下,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现状,完善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新产品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报告制度等文件…。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经确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也通过与各自的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合作,基本上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主体的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在董事会下单独设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计(稽核)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以及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机构,以辅助董事会更好地履行相关职能。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董事会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上市融资的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各自的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初步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具体而言,执行董事占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董事会总人数的25%,而外部董事(包括非执行董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则为75%;其中非执行董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分别为45.83%和29.17%,均高于执行董事25%的占比。这种以外部董事占主体的董事会结构能够较好地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发挥董事会的决策功能和监督功能,从而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如表2所示,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间的战略合作仍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个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理财服务等金融业务领域,双方在公司治理领域内的合作仍以经验介绍和推广、人力资源培训以及战略咨询协助为主,缺乏深入合作。

因此,目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仅仅处于借鉴和学习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初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受相关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境外战略投资者持有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均在10%以下。如此低的持股比例一方面使其缺乏积极参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另一方面也使其难以通过实施董事会治理讨论与决策有关重大事项。此外,虽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经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初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但如何在该架构下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即不仅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来看,要么金融监管当局在合适的时机放松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持有中资银行股权的比例限制,从而加大其参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股权激励;要么继续维持当前的持股比例限制,寻求进一步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其它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会出于种种原因(如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终撤资,从而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形成冲击。总之,目前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作用还较为有限,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

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及其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

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减持甚至一次性抛售其持有的股份。2008年12月31日,瑞士银行率先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34亿股中国银行H股(占中国银行总股本的1.33%),套现8.08亿美元;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减持了其持有的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份(约占中国建设银行总股本的2.4%),美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也由19.1%下降至16.7%;2009年1月8日,李嘉诚基金会抛售了其持有的20亿股中国银行股份,总交易金额为5.24亿美元;2009年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在15分钟内尽数抛售其持有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股份(占中国银行总股本的8.25%),总成交金额近200亿港元;2009年5月12日,美国银行再次减持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占中国建设银行总股本的5.78%),总交易金额高达73亿美元,其持股比例也由此下降至10.6%;2009年4月28日,美国运通公司和德国安联公司在所持股权解禁当日,便分别减持6.38亿股和32.16亿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2009年6月1日,与上述两家公司同为中国工商银行战略投资者的高盛集团也减持了约30亿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占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的0.9%)。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在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

首先,国内关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原因存在争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由经营状况恶化所导致的流动性不足是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减持的主要原因。如郭田勇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资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不同程度上面临流动性紧缩,从而迫使其出售部分中资银行股权以回收资金。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权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而并非由于其看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而一些业界人士却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权的主要原因是其并不看好中资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能出现下滑,并由此导致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此外,由中国政府启动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而信贷保障则主要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提供,因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坏账风险。

其次,2009年初,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大规模减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并获得数量相当可观的资本利得后,国内再次出现了质疑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声音。如叶檀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转让的定价机制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效果提出质疑;章玉贵则以“战略投资者”投机为由,再次论证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无用论”和“国有银行被贱卖论”,并强调中国银行业的主导权不容放弃。一些业界人士甚至将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权的原因概括为“阴谋论”。此外,一些学者还计算了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收益,并由此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如张明采用历史成本法估算了2008年底至2009年5月初这一期间战略投资者股权减持的收益情况,并指出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瑞士银行减持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股权的总收益约为250亿港元(不包括战略投资者在持有股权期间获得的红利收入)。总之,由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所引发的对战略引资问题的争论,以及业界人士和国内学者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投机动机与股权减持收益的持续关注,无疑会对中国金融当局产生压力,并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借助战略引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改革战略的继续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2.财富基金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入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接手减持股权的国内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财富基金(如中司)、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如中银国际、中国人寿)以及私募基金等其它机构投资者(如厚朴基金)。本文认为,财富基金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增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缓和股价波动以及维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作用,同时也使接手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的国有金融机构可能在未来获得股权增值的溢价收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财富基金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分别为国家所有和国家控股,因此这种增持行为将导致国家控股的比重上升,这对改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利的。某些中东欧转轨国家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如捷克在1990年代初期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时,采取了“凭证式”私有化(Voucher privatization)的方式,其结果导致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股,且国家始终对私有化后的国有商业银行保持绝对控制,最终使其改革陷入困境。换言之,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与相互持股是难以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应当吸取这一教训。

3.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对中国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影响

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尚未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权,将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加大了中国农业银行战略引资的难度。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大型跨国金融机构都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和流动性紧缩,为此不得不出售部分优质资产以回笼资金。为此,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环境是不利的。在此背景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可能会引发外资金融机构普遍看空中资银行的发展前景,这无疑会加大中国农业银行吸引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其公司治理改革的难度。

其次,中国农业银行在战略引资过程中将面临如何确定合理的股权转让价格这一问题。上述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改革表明:股权转让价格偏低,将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未来赚取大量投资收益后撤资的风险,从而使自身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而股权转让价格偏高,则又难以吸引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战略引资可能会面临“定价两难”。

最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可能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从目前来看,尚难以评估已经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效果。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可能使中国金融当局对战略引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这将加大中国农业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并延缓其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进程。

四、结论及继续推进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2003年以来,已经完成战略引资的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各自的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基本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为主体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各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2008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不仅在国内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而且还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战略引资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完成战略引资后便迅速转变为国际一流银行是不现实的。目前,有关当局应当在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信贷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等领域的改革。近年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通过与各自的战略投资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战略合作,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来看,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仍然较为僵化,特别是中高层人才的选拔机制尚不完善;在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商业银行存在差距。为此,应当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上述领域的改革。

第二,系统评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绩效,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当系统评估2003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战略引资的绩效,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与总结三家银行在战略引资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尚未进行战略引资和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提供借鉴。

第三,变“股权合作”为“业务合作”,加快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当继续保持与各自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合作并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变双方的“股权合作”为“业务合作”,继续学习和借鉴境外战略投资者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还应当逐渐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多元化发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可以引入一定数量的境内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境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可以引入一定数量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如本土投资基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此举不仅能够使本土投资者分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果;而且也能够缓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价由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而导致的剧烈波动,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利明,背水一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高国华,境外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对市场影响有限[N],金融时报,2009-05-04。

[3]一峰,“减持门”:近忧,还是远虑?[J],中国报道,2009,(3)。

[4]叶檀,抛售潮再问中资金融股定价之殇[N],中国经营报,2009-01-12。

[5]章玉贵,银行业主导权不容有失警惕战略投资者投机[N],证券时报,2009-01-12。

[6]艾经纬,外资减持百亿银行H股的图谋[N],投资者报,2009―02―06。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1-0028-05

一、引言

国内银行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服务创新是国有股份制银行培养竞争力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与外资银行相比,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服务创新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改进的程度。而服务创新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无形资本投资实现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将会投资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信息技术、员工培训、争取客户等方面,无形资产在银行价值创造体系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在管理学中,无形资产(Intangibles)泛指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非物质性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无法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1996年,英国学者安妮・布鲁金(Annie Brooking)在其所著的《智力资本――应用与管理》一书中认为: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是使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因此,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常被视为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大部分学者认同智力资本的三分法。即企业智力资本(或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产、组织结构资产和关系资产(茅宁和王晨,2005)。而企业会计报表中计量的无形资产仅仅是其狭义范畴,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也可称为表内无形资产。

本文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无形资产及其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了便于获取数据,本文仅对已上市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即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本文数据来源为国有股份制银行2006年与2007年的年度报告以及wind数据库,并通过证监会与交易所网站进行资料补充。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57.7万亿元。其中,国有股份制银行所占比例为52.2%。表1列示了国有股份制银行的基本情况。表1显示,工商银行是我国资产规模最大、员工人数最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中国银行则是我国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资产质量来看,四家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3.5%以下,其中最高的是中国银行,为3.12%,最低的为建设银行,为2.6%;此外,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三个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高于100%。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国有股份制银行均超过了此要求。从盈利能力来看。国有股份制银行2007年税后净利润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增长率超过了50%。

三、表内无形资产分析

(一)表内无形资产总额分析

本部分内容分析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状况,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无形资产(万翔和田昆儒,2006),因此属于狭义无形资产范畴。

根据表1,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表现出如下特征:

1、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规模与总资产规模的变动趋势相反。

根据年报数据,与2006年相比,2007年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总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建设银行增幅为21.1%,中国银行为12.44%。工行增幅为15.64%,而交通银行虽然资产规模最小,但其增幅却最大,达到了22.61%。

但与2006年相比,2007年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总额均有小幅减少,呈现出与总资产相反方向的变化。

2、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

分析显示,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均低于0.4%,其中交通银行最为突出,2007年无形资产仅占总资产的0.06%,远远落后于其他三家银行。根据田昆儒和万翔(2007)的统计,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花旗集团、摩根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瑞士银行集团(UBS)等美国规模较大的5家上市银行的无形资产比重分别为3.98%、3.20%、4.85%、1.20%、2.57%。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并未真正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

此外,尽管从总额来看,在这两年间,工商银行的无形资产总额始终遥遥领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对居中,且两者总额较为接近。由于总资产规模远远低于前三者,交通银行的无形资产总额也明显处于末位。但分析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非常接近,建行与工行甚至是持平的。由此可见,三家国有银行在无形资产相对规模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

3、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出现了大幅下降。

从四家银行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的变化来看,该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交通银行与建设银行分别下降了21.05%和20%。原因可能在于无形资产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资产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反映出各银行更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而对不确定、不好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总额有所降低,但同期银行资产总额却保持增长态势: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此外,除交通银行外,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相对规模并没有显著差别。上述状况一方面显示出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体系亟待改善,另一方面也凸显出无形资产在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资产体系中尚未占据应有的地位。很难发挥出价值创造的潜能。

(二)表内无形资产类别分析

会计学中关于无形资产类别的规定,比较具影响力的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国际评估准则》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田昆儒和万翔,2007)。我国2006年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把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其中,可辨认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主要指商誉。

表2和表3详细列示了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类别与构成比重情况。根据表3与表4,国

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表现出如下特征:

1、土地使用权是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主要无形资产。

总的来看,表2显示出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软件、世博协议权利、飞行设备订单和其他等共5个类别。其中,在2006与2007两年间,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比重均接近92%。紧接其次的是软件,两年的占比均在5%左右。

2、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总的来看,表2显示出,在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中,总额增长最多的是软件,2007年比上年增长了12.00%,总额下降最多的是世博协议权利,2007年比上年减少了22.33%。此外,软件同时也是所占比重增长最多的无形资产,而世博协议同时也是所占比重下降最多的无形资产。但是,土地使用权在总额减少3.25%的情况下,其占无形资产的比重却并未减少,还有0.04%的微量增长,原因在于世博协议权利、飞行设备订单和其他等这3类无形资产的同期减少。

3、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比分析四大银行的无形资产构成,从表3可知,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土地使用权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无形资产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其中,工商银行为100%,建设银行为93.96%,中国银行土地使用权的占比居中,交通银行的土地使用权仅占45.95%,不及总额的一半,是四个银行中最低的。同时,交通银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占比却有27.66%,远高出其他三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另外,交通银行拥有一项独特的无形资产,即世博协议权利。中国银行也拥有一项特有的无形资产,即飞行订单设备。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近期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但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的比例依然最大。此外,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喜的是软件所占比例在增加,说明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对于技术方面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对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四、无形资产投资活动分析

无形资产投资活动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组织结构资本投资和关系资本投资,上述投资活动通过相关要素的投入创造无形资产,并提高无形资产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年报及其他公告中公开披露的信息,我们总结了上述三类无形资产投资活动中披露较多的内容。

(一)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源问题的核心是分配制度问题,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员工薪酬、培训、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支出。在很大程度上,金融的竞争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我国银行市场开放以后,国有股份制银行既面临着优秀人才的流失问题,也被培养新型人才问题所困扰。

在员工薪酬方面,国有股份制银行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表4显示,在2007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员工费用均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员工费用占业务费用比重最高的为建设银行,达到63.56%,最低的为中国银行,占比43.06%。员工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为建设银行,达到22.83%,最低的为交通银行,占比15.18%。2007年的董事长报酬与行长报酬处于150万至200万之间。另外,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员工福利方面也颇具人性化,普遍重视非物质奖励,如各种疗养、休假、旅游等。

在人才培训和教育方面,国有股份制银行对新员工普遍实行带薪培训,而对老员工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在职培训。但目前国有股份制银行比较缺乏员工培训与教育效果的科学评价工作,有可能使人才教育流于形式,从而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无助于提高员工素质与增进企业业绩。

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是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及股东利益尽可能一致起来,从制度上降低银行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最终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已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其中,交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最早采取股权激励,2005年,交行在香港上市时就推行了面向公司管理层及作出重要贡献员工的长期激励计划――股票增值权计划;建设银行则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东大会均已批准了股权激励计划,但截至报告日尚未实施。作为政府支持的国有垄断企业,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薪酬政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与银行经营机制和产权体制的改革问题紧密相连,面临效率与公平的两方面考验。

(二)组织结构资本投资

组织结构资产是指组织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如信息技术系统、企业形象、组织结构、知识产权等。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国有股份制银行的组织结构资本投资集中在两个方面: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形象建设,而关于研发的信息则很少见到。

近些年,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增速显著,这一点也体现在表内无形资产中的软件类余额的增加上。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主要集中在五方面:一是建立全国性集中式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和网络系统;二是柜面业务系统综合化,逐步推行面向客户的综合柜员制;三是联行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与账务系统一记双讫,实现各业务功能的综合处理;四是中间业务系统集成,与大量外部系统挂接并前置;五是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迅猛发展(段海涛,2005)。2008年8月,工商银行成为国内首家个人网银客户突破5000万户的银行。应该说,在信息技术系统方面,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国有股份制银行以国家信誉作支撑。具有独特的企业形象优势。近年来,国有股份制银行开始积极投身到各种社会活动中,以扩散自身在服务、品牌等方面的声誉。如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银行合作伙伴,也是国内银行业唯一的合作伙伴,以奥运合作伙伴的身份开展了多项社会活动和金融业务,中国银行创造了有别于其他银行的印象和体验,吸引了市场关注,逐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国银行奥运品牌的认知,提升了中国银行的奥运品牌影响力。交通银行同样也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随着相关活动与金融业务的开展,将有助于提升交通银行的企业形象和世博品牌影响力。

(三)关系资本投资

关系资产是企业通过所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及更广泛的社会结构,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压力集团。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在转换经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在关系资本方面最显著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全面实施客户经理制。源自营销学的客户资产(Customer Equity)概念可用以衡量所

有客户为企业所带来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在目前银行各种报告中,尚未包括顾客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此外,作为国有企业,政府关系资产应该是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最具价值的关系资本之一,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但政府资源的影响和作用并未减弱。

上述分析表明,国有股份制银行在人力资本投资、组织结构资本投资和关系资本投资方面已有初步发展,但总体呈现出投资不足的特征,更缺乏系统性的无形资产投资战略与投资效率评价体系。

五、结论与建议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4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网络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经济总量很小,发展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计算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5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网络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经济总量很小,发展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计算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超级秘书网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6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网络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经济总量很小,发展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计算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

银行投行工作总结第7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 企业 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 网络 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 现代 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 历史 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 金融 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 经济 总量很小, 发展 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 计算 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 计算 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