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漆画审美方位和创作思路分析

时间:2022-11-29 11:35:48
漆画审美方位和创作思路分析

中国现代漆画艺术脱胎于流传千年的漆器制作工艺。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漆画便开始脱离漆工艺而独立成为一个画种。现代漆画以沉稳大气、润泽绚丽的艺术魅力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1984年,漆画以独立的单项画种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这对中国现当代漆画题材内容的拓展和审美形式的深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之后的历届全国美展中,漆画作为独立画种的审美价值也逐渐受到认可。当下,众多漆画家主动选择多种类型的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作为自己创作的背景和图式,在形式和精神上吸收其中元素。漆画艺术的较快发展是当前国家文艺事业繁荣、艺术创作自由的显现,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漆画艺术的发展进程。

一、当代漆画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吸收与借鉴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种艺术样式要得到长久的发展活力,需要对其他艺术门类的语言和形式进行汲取。近年来,漆画作为一种新生的民族画种发展迅速,在形式语言上兼容并蓄,吸取了诸如中国画、版画、民间年画、剪纸,甚至油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时至今日,当代漆画总体面貌比较丰富,有着多种风格语言的表达:以东方线造型为基本语言的平面性表达、以西方空间造型为基本语言的立体性表达、以特定观念为主导的意象风格表达等。纵观漆画近30余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漆画这种民族绘画艺术形式对其他艺术语言和形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对其他形式语言、材料技法的延伸性探索也已经积累了一定可供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客观地说,漆画从传统漆工艺独立出来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画种,距今不过区区几十年的时间,也因此,漆画在表现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审美风尚,以及纷纭复杂的题材类型时,很难在传统漆工艺中找到即有的参考样式。在这一点上,漆画与国画、油画等“大画种”相比,总似有一种先天不足、力不从心之感,所以漆画在创作中为何要借鉴其他传统画种的风格样式就容易理解了。应该说,当代漆画的风格样式、语言探索、理论阐述还处于阶段性探索的进程中。从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来说,新生画种在一定阶段,借鉴甚至挪用现有的艺术样式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一个新生画种走向成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应该客观看待当代漆画对其他艺术类型和形式的借鉴问题,肯定它积极的学术意义;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种借鉴不能只停留在形式表面效果的模仿上,即用大漆的材料去画中国画或者油画等。纵观近年来在全国美展和漆画单项学术展上,展览中出现了一些“国画——漆画”“油画——漆画”“版画——漆画”等内涵和语言含混的作品,这些反映了当代漆画创作在思维层面的不成熟和功利主义。其实,这种置换本体语言,以获得表面效果和效应,在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的油画、中国画作品中早有显现,它出现的原因和理由可能是复杂的,也许会取得一时之效,但从长远来看,观众很快就会对这种错位的语言形式产生审美疲劳。故此,当代漆画创作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与转化一定要立足于漆画本体语言和审美的前提下进行吸收和借鉴,不能只有“转”没有“化”。正如吴冠中在20世纪80年代谈到中国画现代化与油画民族化问题所提出的“风筝不断线”,这一思想也可以用来解读漆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语言嬗变,并作为漆画发展的理论经验。笔者认为,当代漆画无论如何借鉴其他艺术形式、风格,一定要凸显漆画本体语言特有的魅力,它的审美品格要能经得起民族文化内核和民艺学双重维度上的评估和考量。

二、传统漆画工艺形态和文化语境嬗变

中国传统漆工艺历史源远流长,它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在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的社会形态中,传统漆工艺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形象载体。按照钟敬文的文化分层理论,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传统漆画按照本身的文化属性和民族艺术属性大概在中下层。传为中国最古老的漆画,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故事屏风》漆画所绘列女、孝子就是北魏时期的民间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反映。传统漆画相对于现当代漆画而言,更多作为具有装饰功能的家居附属品而存在,它的语言架构、造物理念、工艺形态也不完全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传统漆画主要以个体经验性审美心理为前提,漆艺的制作上更多依据形而下、工艺性、实用性的民艺学层面来展开。潘鲁生在其《民艺学论纲》中讲道:“民艺的存在形态表明,民艺是一种较为基础的与底层的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这种与现实生活接近的性质,决定了它从本质意义上不属于上层文化的纯粹精神领域,与单纯精神性的艺术还有着较大的差距。”[1]现代漆画是在20世纪下半叶才从传统漆工艺中独立成为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民族画种,它的面貌和形态更多以现代构成美学为坐标和方位。陈金华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述评》中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漆画的文化语境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有关漆画的探讨始终持续,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诉求”[2]。当代漆画创作已经作为一种公共展示的艺术进入到全国美展的行列,它更多表现为一种形而上、观念性和精神享受层面而存在。传统漆画工艺和现当代漆画处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语境之中,它们各自的美学属性有着巨大的差别,传统漆画不具备现代漆画的独立视觉审美属性,不能将二者画等号,这是现代漆画理论研究的美学前提。当代漆画在古老传统漆工艺的根基与新的文化语境下,应该不断革新和丰富表现手法,拓展新的题材内容,研发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代漆画应表现生活、承担时代责任,将漆画美育的种子播撒给公众,主动地介入当下生活,参与到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通过优秀的作品反映当代人的理想情操和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

三、当代漆画技法的审美性解读

传统漆画的工艺技术是极为丰富的:彩绘的细腻、典雅,刻漆的单纯、明快,变涂技法的潇洒、流动,嵌漆的华美、闪烁,莳绘的斑驳、变幻,堆漆的厚重、古朴,泼漆的自然、流畅,磨漆的神奇、陆离……当代漆画工艺应在此基础上,对以往技法工艺的审美属性进行解读和考量,即当代漆画技法工艺应在当代审美的前提下展开讨论。例如,传统漆画技法中的蛋壳镶嵌工艺,这种工艺讲究蛋壳镶嵌的技术性,蛋壳要贴得很平整、均匀;但如果作为当代漆画创作,就不能仅追求技术性而忽略艺术性的需求,有时从蛋壳镶嵌的工艺角度来看可能不尽如人意,但作为艺术性要求可能是好的;又如蛋壳的脱落对于工艺性来说可能是失败的,但如果恰好表现斑驳的石头墙面和婆娑的光影来说,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再如传统漆工艺中的“漆皱”问题,以传统的漆工艺标准看来是一种败笔,这往往因为传统漆工技术不足,导致漆起皱,但在当代漆画创作中来看,“漆皱”却有着独立的美感和意外的效果,有时漆画家出于画面的需要,甚至刻意通过控制湿度和温度让漆起皱,以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技成果的使用,漆画在近几十年间生发出许多独特技法工艺和语言,所产生的肌理美、材质美、工艺美与传统漆画不可同日而语,构成了当代漆画丰富独特而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语言形态。经过前后几代漆画人的努力,在画面语言形态表达上,当代漆画作为独立画种表达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潜力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挖掘。然而,当代漆画客观上作为一种成熟的民族语言风格还有一定距离。在近年的全国美展和漆画主题展上,表现传统文化、历史题材、民族神话等大型主题性创作作品较少,一方面,这和漆画的制作成本较高,工艺上耗时耗力,难以制作大型题材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代漆画与形成独特民族风格面貌,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具有一定辨识度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或许如漆画家乔十光所言:“强化漆画的独特性和深化漆画的绘画性,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历史上任何一个画种的确立和成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3]从民族画种的文化属性来说,当代漆画作为独立画种如果缺乏时代精神和民族审美,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故此,当代漆画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其他民族杰出艺术形式进行充分的学习,对于传统民艺技法亦要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新的解读,共同促进当代漆画的推陈出新。

结语

时代呼唤弘扬民族风、民族魂式的当代优秀漆画作品的出现,这不仅是当代漆画艺术家对新时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人文担当及自我艺术个性的觉醒,也是当代漆画跻身民族大画种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饱含着浓郁东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中国当代漆画将在世界民族艺术舞台上熠熠生辉,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也将是当代漆画人共同的荣耀和必然的使命。

注释

[1]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2]陈金华:《成长中的中国漆画艺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述评》,《美术》2019年第11期,第52—53页。

[3]乔十光:《谈漆论画——乔十光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苏国伟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