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合集7篇)

时间:2024-04-17 15:40:20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1篇

乡土,顾名思义就是指家乡、故乡,但也指地方。我国不同时期的地理教学对乡土的范围规定也是不同的。乡土可以是以一个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是以一个县、区或乡为单位。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讲述本省地理情况或者是本地区地理情况。

2.乡土地理教学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在实际乡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直观、实用的教学工具,方便课堂教学。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大自然和社会,亲身体会。这一实践性活动必然产生一些费用,就需要学校和学生一起承担,并秉承节约理念,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花较少的钱学更多的知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和距离,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路程上也不应太远,采取就近考察的方式。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活动时,学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平安出校,平安返校。

2.2选择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遵循选择性原则,不仅要选择具有乡土气息的,能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乡土地理知识,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探索性的地理知识。教师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满足学生的兴趣。

2.3引导性原则。

教师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在新课程的倡导中,要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魅力。学生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改变知识的单项输出模式,改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新模式。

2.4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都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除了自然地理特征不一样,人文景观也不尽相同,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城市和乡村等。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乡土地理教学这一部分,教师所展现的乡土地理教学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现所在地的风貌。教师选择的乡土地理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学校在东北平原,那么就可以讨论东北的农业发展状况,东北平原盛产的作物、农业生产时间、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等。

3.乡土地理的利用策略

3.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很多的中学教师对于乡土地理教学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乡土地理知识,用实际行动去感受乡土地理的魅力。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重要,决定着乡土地理教学的范围、质量等。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但不是地理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比较低。农村地区的地理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部门要大力提高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初中地理教学配备高素养的教师团队。此外,教师队伍不固定,每学期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不是地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有些地理教师甚至是年纪比较大的。学校要对地理这一门课引起重视,选择具有地理专业素养的教师来担任地理教师,改变任何教师都当地理教师的现状,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2改善地理教学条件。

城市的学校和农村的学习相比,不仅在师资力量上占有优势,还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占有优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备落后,已有的教学设备使用率低,教师受自身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使用教学设备,造成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多数的学校并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而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地理教学工具,以此来弥补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失的不足。

3.3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初中地理并不像高中地理那样,它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地理能通过会考。这个会考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不与升学挂钩,所以学生和学校对地理并没有很大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减少地理课时的现象,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数学、英语等主科。在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地理学科受到冷落,而乡土地理教学更本就是口头一说罢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明显感觉到地理知识的匮乏,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上有一定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初中地理考试制度,使初高中地理知识能很好的衔接。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4.总结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2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总结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3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上也涌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中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学学者的关注。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初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往往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外出的实地地理知识的时间考察,对本地的乡土地理特色知识运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本身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本体资源,将乡土地理的知识和资源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利用乡土地理实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初中地理概念知识点。这类型的知识由于往往缺乏实际的实验素材和学生可观察到的对象,学生对其的理解较为困难。这是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和实例进行讲解。学生了解本土当中乡土地理知识和实例,也就能够对初中地理中的抽象知识概念较好的把握。例如在传统的初中地理天气特征教学当中,学生在教室中往往难以观测到教师所讲述的天气特征,或者当天的天气特征不符合教学的内容。这时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引进乡土地理关于天气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某某时间段出现的寒潮和冷锋现象,学生对于这些抽象概念本身是较难理解的,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实际的天气特征,就能够很快理解知识点中需要记忆和学习的部分。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等知识进行学习内容上的补充,用实例来把握诸如寒潮和冷锋方面的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利用乡土地理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由于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所需求的教学效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考试成绩方面,学生对于学习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要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实际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努力将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地理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和整理,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其中。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并且将这些问题纳入到平常的地理知识学习当中。从这一特点来说。初中地理教师要反过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良,为了让学生把平时教授的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教师也要学会用乡土地理知识来完成初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安排更多的实地学习环节,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活动当中亲身体会到乡土地理的知识和特点,进而对教学的地理知识充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初中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理气候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学校周边进行地理知识的收纳和采集。让学生对周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周边环境的气温、降水量、温差变化等。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这部分地理知识的记忆。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的观察体会结合在一起,与书本中的知识相吻合,达到了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效果。

3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

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展开地理教学,首先要确定专门的研究学习内容、适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场所。在具体活动中,要把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刻苦钻研精神。另外,还要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举例来讲,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为各个小组拟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也可由小组自行决定研究课题,让小组当中的学生根据设置的课题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将乡土地理带来的便利运用在初中地理的学习当中,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4结论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4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地理课堂;渗透

在先秦文献《列子天瑞》中有“友人去乡土、离六亲”的句子,这是我国最早提出“乡土”一词的文字记载。从中可以看到,“乡土”一词含有“家乡”的词义。因此,《辞海》中解释“乡土”一词为“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见,“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乡土地理指的是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它研究的是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及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的地理分布,并阐明其相互间的联系。我国现行的通用地理教材适合在一个较大地区统一使用,而乡土地理则适合在县市一级范围内使用,以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较大的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本文则选取我校所在的地级市为乡土地理的区域范围。

乡土地理的内容包括本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在他的地理教学法中指出“凡地理教学,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之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内容呢?以下是我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愿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在地理课堂渗透乡土地理

1.在地理课堂渗透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相对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渗透乡土地理能让学生听课的兴趣得到提升。

2.在地理课堂渗透乡土地理,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加容易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使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是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体现,能使学生形成真实的地理观念和正确的地理判断。教师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将乡土案例渗透在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更加的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乡土观得到生动体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讲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一节长江的支流时,告诉学生长江南岸最长的支流就是流经我市的乌江,而穿城而过的我市母亲河——湘江河就是流到乌江去的,最终注入长江,是长江的二级支流。长江南岸的另外一条支流,流经湖南的湘江,学生老是记不住。我一般是把湘江拿来跟我市上面提到的湘江河拿来对比,重点给学生强调,此湘江非彼湘江。湘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而我市的湘江河是长江的二级支流。通过一比较学生就容易把这个知识点记住了。比如在讲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的五个部位时,初中学生普遍感觉很难理解,更别说运用了。于是我就结合我市中心的凤凰山,再辅助形体语言,用自己握紧的拳头来讲解。巧用形体语言和地理口诀:等高线地形图并不难,一伸拳头便齐全。结合乡土地理,特别注意运用凤凰山及其周边的地名来让学生理解山脊和山谷这两个部位。我会告诉学生凤凰山上的梅岭就是山脊,就是一个分水岭,而豆芽湾就是一个山谷。同时推及到一般地名叫分水岭的就是山脊,叫某某湾的就是山谷,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两个概念了。讲到气候类型及其对应的自然带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考试时死记硬背,无法理解性的记忆。于是我就以我市所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例,结合乡土地理来讲解。让学生观察我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树叶的特点及其变化。学生很容易发现公园里的树叶都很大,冬天不掉叶子。于是我告诉学生树叶大就是阔叶,冬天不掉树叶就是常绿。顺理成章地推导出我市是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进而推及到亚热带地区都是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像这样结合乡土地理讲解课本知识学生既容易记住知识点,又能理解知识点。

二、在地理课堂外渗透乡土地理

1.在地理课堂外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对自然界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野外考察将地理教学所要求的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比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到我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实地观察,看看具体的地形情况,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山脊线和山谷线就会一目了然。同时还就我市所属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给学生进行了介绍。比如关于河流源流概况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学生老是记不住。我便带学生野外徒步考察我市的母亲河——湘江河,从它进入城区到流出城区的这一段。一路走下来,学生对于河流源流概况的学习步骤和方法便了然于胸了。

2.在地理课堂外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乡土地理调查是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针对课本内容我让学生课余去调查研究。比如调查遵义会议会址的保护及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两城区的水源地的保护情况、遵义钛厂工业“三废”的排放对于我市环境的影响等等。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初中生;教育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巧妙设疑,降低新知识教学难度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地理而言,联系乡土实际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对初中生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使初中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生思维创新的来源是“好奇”,地理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优化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讲初中地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时,我结合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利用问题与矛盾的冲突性巧设疑问。如我国近几年发生过哪几次大地震?这些地震的震级达到几级?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发生大地震?我们本地是否发生过大地震?初中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然后我会给初中生展示一组中国地震和日本地震伤亡人数对比数,让学生再想一想地震为什么对日本的影响不大?通过此次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的责任感,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程度。

二、构建情境,增强地理知识趣味性

乡土地理是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能够为枯燥的地理知识带来趣味性。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众所周知,情境是课堂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奠基石,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乡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形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特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正在骑自行车上学的微课视频。初中生都认真的观看,然后我向学生说:同学们,会骑自行车的请举手。此时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继续问:谁天天骑自行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很多学生都将手放下了,我接着问:骑自行车环保又锻炼身体,那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本地的道路有坡不好骑,有的说汽车太多,骑车有危险,等等。我由此引出主题:那为什么我们本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初中生陷入了深思中,很自然的联系到了受地形的影响,这对于开展新课十分有帮助,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整合资源,使教学内容完美呈现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没有深入的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使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偏低。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初中生身边有趣的地理事物、现象等积极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展现独特魅力,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比如,讲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又向学生渗透了乡土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的呈现给学生。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上网搜索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观看学生的展示,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爱吃各类面食?你们爱吃米饭还是面食?为什么西北地区的人们头上总是戴着纱巾?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我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鼓励初中生找出学过的关于描写气候的古诗。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高涨,有的学生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的学生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实践拓展,全方面促进知识内化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组织实践拓展活动,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方面的促进地理知识内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社会调查,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地理观察力和学习毅力。在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等能力。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图》时,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必须要求全体学生熟练掌握。我带领初中生走出教室,环绕校园走一走,然后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学生绘图时,我会给他们详细的讲解辨别方向的方法和记住一些常用图例。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我鼓励初中生对本市的交通出行图进行绘画,体现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标性建筑即可。学生上网搜集了大量资料,还主动向我请教比例尺的绘画问题,经过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尝试,最终他们都完成了任务,也体会到了地理实践的乐趣。我从具体实践活动到概括一般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全体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要点掌握的都很透彻。

五、合作探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推行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小组中都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初中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具有推动作用。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我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讲“北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这时有的初中生就会说:冬天的时候我放学回到家做作业,才晚上6点多,外面就已经黑天了。可是夏天的时候,晚上8点多钟天还没有全黑。经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得出结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有了上述基础以后,我要求初中生分组探究:南半球夏季昼夜长短如何,冬季昼夜长短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准确的回答出答案,可见乡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确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总而言之,乡土地理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对初中生学习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要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新理念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学情和本地乡土资源,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初中生开展各类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初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7-88.

[2]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135.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6篇

1 结合乡土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乡土事物便具有这个优势,乡土事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加具体、更加生动、也更加熟悉,因此通过乡土地理事物教学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地理感性知识,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所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在“海陆变迁”一节中。在讲到海陆是如何变迁时。笔者就以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作为事例进行教学,这些海底古森林遗迹就在离我们学校不到500米的深沪湾海滩上,同学们都见过,倍感亲切。这样经常地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2 用乡土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学生掌握好读图识图的能力对他们将来能否自主学习地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地图也是中考的重要门槛,近年来泉州中考地理科试卷中各种类型地图总数均达到20张以上。因此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图做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掌握方法,并加以推广,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时笔者要求学生观看《泉州天气预报》、《泉州新闻》等节目,加上学生平时也有的走亲访友、耳濡目染,他们对泉州的县市已经有一定了解。这样到了教《泉州政区图》这课时,复印一些空白的泉州地图让学生填充,老师只需调动学生的地理联想力,把他所知道的事物应用到我们所学知识点上,学生很快地就能填好。

3 利用乡土材料,唤起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用来做事实例证时,往往比普通的文本材料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家乡材料,让学生深思细想。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鼓舞学生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如介绍泉州“充满活力的侨乡经济”,说到泉州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具体数据或事例,如:泉州市现辖7个县(市)均跨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晋江、南安、惠安、石狮和安溪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等。尤其是介绍到晋江连续几年排在全国“百强县”前列时,学生异常激动,以家乡为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比如,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前、后的各种变化都抱一种强烈的认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点,用事实对学生进行乡情的教育。引导学生向父母等老一辈了解几十年前的饮食服装、居住环境、家用电器以及交通工具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通过这种活动,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巨变,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情感,把乡情教育寓于国情教育之中。

4 结合乡土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内容丰富,与乡土地理教学有关的实践内容就有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泉州地理》教材中设计的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实践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本地的土地、植被、环境、工农业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形成照片、调查报告、乡土地理小论文等实践成果,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通过乡土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周边环境,主动与客观世界对话,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5 结合乡土事实,感触人地关系

结合人地关系理论,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而且要使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全球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念,提高适应、保护和改造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学生理解人地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知道周围所存在或事或物。如在介绍泉州的自然资源时,向学生介绍泉州曾经是水乡地区,湖泊河流较多,改革开放前河里鱼虾成群,河水清澈见底。但近十年来,由于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的不合理利用,从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水,农民施放的农药随雨水流到河涌里,导致河里鱼虾几近绝迹,水质变浊,居民饮用的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并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量的湖泊被填埋,换成了民宅或工厂。在个别乡镇,更是出现了水荒。我校所在村庄安装自来水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村里漂染厂造成的水污染太严重,导致井水无法饮用。这些都是人地关系不协调发展的后果。通过乡土事实教育,学生惊讶不已,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的环境已经遭到如此严重破坏,环保意识自然而生,此时教师加以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6 结语

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是可尝试的。正确认识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灵活运用乡土材料来进行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而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好坏,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也须不断去搜索各方面的乡土地理资料,经常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便及时获得乡土地理教学的最新资料,从而应用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地理[M].第9版.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乡土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乡土地理教学指的是学生所在地的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范畴内的知识教学活动。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之一,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加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地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这部分知识没有被纳入中考的范畴,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被重视,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一、乡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地理乡土知识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对这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给予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这一学科的课程安排时间不足,再加上这一学科没有被纳入中考的范畴,所以在升学压力下,不仅学校领导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任课老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这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及时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专业的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呆板,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不能掌握好所学的乡土地理知识。同样在地理知识的应用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地理水平不高。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与一般教材上的地理知识不同,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这一知识的教学。

因为乡土地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所以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了解,虽然学生平时生活在这,但是往往容易出现忽视了解这一地区地理情况的现象,而通过对学生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实践转化为理论,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当地的地理知识。通过对当地地理知识的研究还能帮助当地部门及时了解经济建设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地理环境上的依据,及时避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系统研究,采取可行的办法促进当地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树立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观。

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水平。众所周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借助地图也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地图上的知识,而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读图,在不断地实践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当地的地理环境。通过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探究能力。

三、加强乡土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1、转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

要想让乡土地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能够被充分重视,国家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老师要转变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了解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首先,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排工作,负责编写高质量的乡土地理教材,让老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依据。其次,应该重视对地理老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乡土地理知识,让老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对学生这一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能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老师进行教学,并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地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识教学,使老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乡土地理知识水平。

2、提高乡土地理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

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任课老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识到地理乡土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现状,通过不断地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乡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乡土地理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地理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对当地实际地理情况的观察和实际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可供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供学生讨论。例如,学生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学,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上学路的地理风貌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识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地理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进行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水平,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汤江南.乡土地邢教学在高职地理教改中的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