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忠诚教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8-30 08:10:07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信息化发展的全面推进,多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呈现出多元文化互存的状态。多元文化表面上体现出文化形式和风格上的多样性,实质上是不同文化主体的价值观不同。多元文化的发展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对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形成了挑战。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事关党的前途和未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强烈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准确把握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意义

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需要

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文化在整个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多元文化不断发展,西方的各种价值理念、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至反马克思主x的思想文化相继袭来,并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迅速传播,不断冲击和弱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强政治忠诚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宗旨目标、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等有全面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归属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辨析能力和认知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时刻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统一,从而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一直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能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断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爱党、忧党和护党意识,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三个倡导”融人日常学习、生活中,引领营造良好的校风和社会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三)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的要求,又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各种文学作品、音像视频和网络信息等传播着多种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弱化着大学生党员宗旨观念和“三个代表”的角色意识,削弱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强化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增强其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主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对党的责任感、忠诚度,时刻牢记自身的党员身份,自觉肩负起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发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朋辈作用和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激励更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要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然而,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时俱进,教育结构、内容和方法滞后,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既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又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从广度和深度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形成一个新的、专门的教育子系统,增进高校党组织、党务工作者与大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状

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此,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高度关注,并积极将政治忠诚教育纳入了党员教育的体系中。但通过走访调查表明,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视程度、方法举措、机制体系等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一)对政治忠诚教育的认识不足

高校虽已将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但不管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客体都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应对新问题滞后的情况。一方面,高校党组织和教育工作者对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和不断涌现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教育过程中内容更新不及时、方法不够灵活、针对性不强,导致教育效果不好,不能有效消解多元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忠诚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党员,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自身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足,对多元文化对理想信念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冲击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足,主动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意识不强,造成大学生党员意识弱化,党性观念淡化,不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二)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滞后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一般停留在政治理论教育的层面。中央提出加强政治忠诚教育以来,高校虽比较重视,但在教育实践中仍然沿袭传统教育的模式,尚未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不够与时俱进。现阶段教材中关于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宣讲,缺乏能够给大学生党员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材料,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

其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系统性不够强。目前,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尚未作为一个较独立的体系进行,一般穿插在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再次,由于专门的政治忠诚教育提出较晚,发展不成熟,关于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对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成果不多,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导致在教育过程中仍采用单向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佳。

(三)政治忠诚教育队伍和平台建设不够

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需要依托一定的教育队伍和平台保证其正常开展。就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忠\教育的情况来看,高校在政治忠诚教育队伍和平台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资源有限,还没具备专业的教育队伍和专门的教育平台,政治忠诚教育原动力不足。

首先,政治忠诚教育队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政治忠诚教育者大部分由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专门针对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学习、培训和研究较为缺乏,教育者的视野比较窄,教育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薄弱,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不足。

其次,在教育平台方面一般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课堂教学、讲座、板报、宣传栏等开展政治忠诚教育活动,而针对多元文化,利用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方面比较滞后,因此,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方面的作用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

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力度。要立足于政治忠诚教育的现状,从理论、制度、内容、平台、实践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教育的实效。

(一)强化思想武装,形成文化自觉

“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理论武装上不去,信仰信念就容易动摇滑坡。”政治忠诚教育要强化思想武装,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形成忠诚于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组织大学生党员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学习,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党员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领悟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强化他们的理论自信,增强其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思想文化的能力。

其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用党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智慧方法、价值追求去培养学生党员,让学生党员铭记苦难和辉煌,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兴党使命。

再次,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积极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和优秀典型教育资源,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资源熏陶学生党员,使他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着力开展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从正反两方面增强对党的政治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自觉,在思想上夯实其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联动机制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要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保障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有序进行的联动机制。

一要建立经常性学习制度。进一步严格党支部“”制度,强化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把握,强化学生党员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二要完善考核制度。引导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对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细化对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组织领导、方法举措和实践推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推动各高校和基层党组织主动开展好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

三要健全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执行群众测评、党员互评和领导点评以及党务公开等制度,着力强化党内和党外力量对学生党员言行的有效监督,防止失范行为产生,形成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外在推动力量。同时,要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党委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各基层党组织主要落实的党员忠诚教育联动机制,形成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制度保障。

(三)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的灵魂,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一是推进政治忠诚教育内容的传承与创新。要将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把中华传统优秀的忠、孝文化引入教育之中,引导他们领悟忠诚文化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党员追求新知的实际,积极关注全球发展的前沿进展,组织他们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了解世界发展竞争的态势,增强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使命感。

二是深入挖掘与政治忠诚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着眼实际,深入实践,主动用学生党员身边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他们,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形成见贤思齐、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思想;要组织学生党员定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切身感受先辈们对党、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同时,要积极将学生党员感兴趣的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资源融人政治忠诚教育中,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三是重视挖掘网上信息,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当前,网上信息非常丰富,既有许多有益于政治忠诚教育的正向内容和信息,也有不良的思潮和观念,高校要善于利用正向信息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还要组织学生党员对不良信息和思想进行剖析,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洗礼中更加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四)拓展教育平台,改进教育方式

教育平台是学生党员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承和传播政治忠诚的重要载体。要突破传统教育平台的界限,打造更多有效的载体,促进政治忠诚教育朝新的方向发展。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平台。积极通过校内橱窗、广播、展板等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平台,围绕政治忠诚教育的主题,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时事热点,设置多样、新颖的板块并及时更新,使传统学习教育平台焕发新的魅力,为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一个便捷平台。

忠诚教育论文第2篇

【关键词】政治忠诚;干部教育;要求

2014年5月,在考察中办工作时提出了“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的“五个坚持”要求,坚持绝对忠诚被列为“五个坚持”之首。2014年10月,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忠诚被看作衡量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对党的忠诚度直接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能力塑造、作风养成的主要方式,第一任务就是要发挥“固根守魂”的功能,对强化干部的坚定意识和坚守情怀义不容辞。干部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根”与“ 魂”的培护者,政治忠诚的培育者,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忠诚。

一、坚持政治忠诚是治国理政者的道德遵循

忠诚自古有之,绵延千年。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诚,信也”。忠与诚合二为一,既需要尽心力而谋事,又需要诚实不欺以待人。忠而不诚为贼,诚而不忠则为奸。古人历来崇尚忠诚,将忠诚视为大德。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崇高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社会整体的利益放在个人之上,尽忠于国家,取信于人民,既有握发吐哺周公旦,鞠躬尽瘁诸葛亮,也有心忧天下范文正,肝胆忠心文天祥……忠诚历来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诠释着“忠诚”这一品质,并不断丰富其内涵。从《礼记・礼运》中所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荀子》总结的“人生不能无群”,再到贾谊《治安策》倡导“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都反复强调了对组织忠诚的优先理念。东汉马融著《忠经》以补阙《孝经》,系统总结忠德之道。忠被视为 “国之本”,强调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鬼神”。

忠诚是中外道德规范和政治品格的共同遵循。一直以来,忠诚被视为世界文明中的通用语言,一道灿烂的人文景观。在西方文化繁荣时代,忠诚思想也出现在很多西方哲学家的论述里。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柏拉图、塞内加等把“忠诚”看作是“筑就高贵心灵的宝石”“最神圣的美德”。文艺复兴时期,忠诚思想广泛进入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成为时代的主题。近现代以来,在西方思想的代表人物斯宾诺莎《伦理学》、休谟《人性论》等论著中,都闪烁着忠诚的光辉。西方传统的政治忠诚观与忠诚的道德观相伴相生。政治忠诚观经历了从对城邦的忠诚到对神权的敬畏以及近现代对公平、理性、责任等政治理念的推崇与遵守等一系列演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忠诚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共同文明成果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离不开传统道德文化的滋养,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吸收。通过不断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让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和保存,并成为武装自己的重要文化源泉,是当前干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组织部也曾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引导和帮助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二、坚持政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共产党人对忠诚的诠释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尊王政治忠诚观,也不同于当今西方政党基于契约许诺的政治忠诚观,更不是某些人所简单理解的知恩、报恩以及盲目的迷信和崇拜。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的内在品质。按照西亚・伊斯在《忠的哲学》中提出的忠诚自有的一个分层体系,处于下层的忠诚是对个体的忠诚,之后是对团体的忠诚,最顶层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和忠诚。因此,从宏观上,共产党人的忠诚应该是基于团体忠诚,对处于顶层一系列政治信仰的忠诚。从中观上讲,党员干部的忠诚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即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共产党人的忠诚在中观层面是“党”“国家”“人民”和“事业”四个忠诚的高度统一。在微观上,忠诚是共产党人对组织纪律的严格遵守,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切实践行,对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悉心修养。诸如此类都应是共产党人政治忠诚品质的具体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忠诚于党、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品格使其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凭借的重要精神力量就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期,一大批共产党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其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的政治信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干部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部教育服务于党的事业,服从于党的要求。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加强对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培养,干部教育工作责无旁贷。早在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在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就曾要求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要加强政治忠诚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当今,干部教育同样作为“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既要继续在党员干部中卓有成效地开展政治忠诚教育,也要使干部教育工作者成为忠诚于党的表率。这些是党的政治风格使然。

三、坚持政治忠诚是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干部教育培训视为治国理政的一大传统,一大优势。政治忠诚是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有之意。对广大干部教育工作者而言,保持政治忠诚是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政治要求。

早在2010年,就曾指出要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做人民公仆……我们党在开展干部教育中,始终将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一以贯之。不断强调干部教育要引导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虔诚执着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干部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也是干部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在开堂授课、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干部教育工作者都应秉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通过不断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行为影响和感染他人。

首先,干部教育的政治性决定了干部教育者坚持政治忠诚。干部教育是党的事业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干部教育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指向,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把党性教育贯穿始终。干部教育工作者是干部教育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培养自身坚定的政治忠诚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干部教育工作者作为执政者之师更应该努力成为党性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人格修养的表率。在给别人“补钙”之前,自己应先“强身健骨”,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干部教育事业。

其次,干部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干部教育工作者要有政治忠诚。干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正发挥着干部教育的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干部院校依托红色资源办学,地处革命老区发展。这些既是开发革命历史资源进行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势,却也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留用上的劣势。在依靠组织拴心留人的同时,每一个干部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增强干部教育事业认同感、荣誉感,忠诚度。立足干部教育工作的各个岗位,殚精竭虑,一门心思,以一颗坚守之心在干部教育事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干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干部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政治忠诚。干部教育工作不同于有些工作,有着轰轰烈烈的经过,有着众人仰慕的成就,更多的是一项项平凡、琐碎的基础性工作,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正如《淮南子・原道训》中所言“高者必以下为基”。越是基础性工作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在培训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迎来送往,随队保障,还是组织联络、相互协调,工作虽然琐碎,但不可或缺。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完成这些基础工作需要有耐心、有毅力、有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干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霞.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观[J].党史文苑, 2010(5):37.

[2]徐霞,邵银波.论西方传统政治忠诚观[J]. 湖北社会科学,2013(5):46.

忠诚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21-04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是契合的。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寻找两者最佳结合点,共同发力,促进大学生党员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是出于客观要求、现实要求和必然要求三者的统一。

(一)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动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导致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需要凝聚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青年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迅速,队伍日益壮大,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常态下,对他们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尤为重要。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适应了客观大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红色资源,将它所蕴含的科学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激活,有机地融入政治忠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提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素质。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实要求

魍痴治忠诚教育主要通过说教和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欣赏水平,使忠诚教育停留在讲传统、走形式、说教化的老办法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政治忠诚教育创新的有效方式。政治忠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实现方式,就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红色资源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既丰富了政治忠诚教育的素材和形式,又为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宣传和学习,采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红色资源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财富,承载着特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爱国为民情怀、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忠诚等精神内涵。红色资源的利用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发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整合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榜样激励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观意义重大。同时,随着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两者契合度越来越高,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将会进发出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困境

红色资源是维系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崭新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立足于具体的实际,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价值最大化,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红色资源是宝贵历史财富,凝结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先进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内涵。我国红色资源总量多,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中都发挥着自身的价值。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旅游价值,在利用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红色资源巨大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其转换为教育资源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红色资源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具有潜隐性,深入挖掘、整合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政治忠诚教育在高校中发展滞缓,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资源开发度低,高校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不足

红色资源本身具备多样的存在形态,作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和走过过场式的参观实践中。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实践等往往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引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大学生党员红色实践主要是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红色实践限于形式,存在走过场、轻教育内容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党员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未能领会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实质。在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应用和推广较少,相应平台搭建和后续利用和维护投入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缺乏内生动力。

三、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必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使命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着力以红色资源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观。

(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灵魂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红色资源是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凝结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须借助红色资源的力量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挖掘并提炼反映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崇高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素材,教育大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四者的统一;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多元文化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信仰和认同,并将理想信念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在实践中展现自身忠诚品格。

(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

高校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红色资源既是革命奋斗历程的见证者和优良结晶,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以其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共同构筑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石。首先,要通过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做到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其次,充分利用典型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故事。通过讲解先进典型的红色故事,鼓励大学生党员在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升华。认真领悟红色资源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行动擦亮党员身份,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通过红色实践来孕育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强化大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忠诚、担当;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三)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红色资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下来的,蕴含着一段段历史,是党史国史的浓缩和精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革命情操和爱国、爱党意识。首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红色资源承载着多样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故事,为大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特定的节日、特定的场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史国史内容的了解和认同。其次,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渗透到党课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国史知R的灌输和革命情感的培育。同时,邀请革命先辈为大学生党员讲党课或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革命先辈的现身说法增强党史国史教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再者,举办红色资源系列展览,将党史国史通过红色资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多方面、全方位扩大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思想。

四、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

红色资源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红色资源的现状,深入开发整合,通过理论武装、文化传承、平台构建和红色实践来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度,促进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

(一)学习红色理论,做红色信仰的引领者

大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础。一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红色知识,用红色理论武装头脑。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红色资源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知识点中,既达到育人的效果,又能增添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二要开展专题党课,有针对性地传授红色知识。红色资源不仅是开展党课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更是党课知识素材的来源。大学生党员在党课的洗礼下,在认知上对红色资源有更深层的了解,在精神上对红色资源多一份崇拜和敬畏之意。三是坚定红色信仰,为最高理想而奋斗。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要从红色资源中领悟革命前辈们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不懈追求,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培育红色文化,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通过红色文化内化人心,孕育党员的政治忠诚,一是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编撰红色文化书籍,收集红色文物资料,聘请红色专家教授,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课程等来提升红色资源自身的影响力;二是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观,借鉴传统文化发展的经验,促进红色文化的形成。三是推进红色文化“三进”。高校应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层次、多方面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搭建红色平台,做红色阵地的构筑者

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秉承传统面对面的传授形式,又要结合大众化、多元化、快捷性、互动性的新媒体进行补充。大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党员,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进行学习、交流越来越频繁。以红色资源为基础,通过新媒体来搭建红色平台,多形式和多渠道实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势在必行。一要建立专题网站。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分版块、分类别展示和宣传政治忠诚教育相关主题的内容,加强对网站管理和维护,定期、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党员通过专题网站学习和掌握政治忠诚教育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基础。二要建立微信、微博平台。随着“互联网+党建”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方式,要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必须借助微信、微博来增强政治忠诚教育的影响力。通过与大学生党员成为朋友或粉丝,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动态性变化,对大学生党员给予正面激励和评价,引导他们强化对党的政治忠诚度。

忠诚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02-02

忠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在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忠诚的定义及推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传统的忠诚概念是指对国家、民族、他人的尽心尽力。忠诚的范畴是传统道德规范,是忠与诚的组合。忠诚作为一种伦理意识是建立在归属意识、责任意识之上的,是道德主体通过对道德客体的理性选择而产生的稳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国外关于“忠诚”的准则,是由美国哲学家乔西亚・罗伊斯于 1908 年在《忠的哲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忠诚有一个等级层次,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然后是对团体,最顶端的是对价值和原则的全心奉献。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直接研究教师忠诚度的文献比较少,国内大多数学者从教师流失和教师组织承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对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心灵契约、教师道德、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等角度来研究教师忠诚度影响因素和培养对策。

1、从教师流失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

王冬在《浅议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中虽然没有直接研究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忠诚度,但通过对26名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实证的分析,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办学理念和绩效评估等提出了防范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对策,从而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对策有所涉及;江苏大学的费琳等人的硕士论文主要从高校教师隐形流失角度,运用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校人力资源整合的问题,从隐形流失这个侧面对教师忠诚度略有研究;孟令熙等人运用个案分析、群体访谈等方法,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特点,并从办学特色和青年教师培养等角度对教师流失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了研究;

2、从高校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

胡永新在《教师管理新视界-忠诚度培育》中以一些学校为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把教师的忠诚分为对个人的忠诚、对团体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忠诚,并总结出了教师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教师忠诚度的策略;郑晓雅、通过收集关于高校教师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的大量数据资料,并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模型,认为高校教师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有很强的集聚关系,影响高校教师忠诚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满意度。范笑仙通过对组织忠诚含义和高校高层次人才群体特性的剖析,从组织制度创新、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认同等角度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组织忠诚进行了研究。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没有“民办教育”的说法,与我国民办高校相对应的概念是“私立高校”。国外的私立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早,发展规范,社会认可度高。国外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关注在于:私立高校的历史演变、类型、办学模式、功能、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私立高校的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等诸多方面,国外关于私立高等教育的研究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忠诚度和稳定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1、从企业员工忠诚度的视角进行研究

国外学者对教师忠诚度的研究是从对企业员工忠诚度研究引发出来的。国外有许多学者把员工对组织的忠诚理解为组织承诺,国内学者也基本上表示赞同。关于员工忠诚问题研究集大成者是美国哲学家、哈佛大学哲学教授Josiah Royse 。他在《忠的哲学》这本书中指出忠诚有一个等级体系,也分档次类别。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的忠诚,位于顶端的是对于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他还认为忠诚本身不能以好坏来评论,而且应该加以判断的是人们所忠于的原则,正是依据对这些原则的忠诚程度人们才能断定是否以及何时应该中止对一个人或者团体的效忠。

2、从性别、年龄、学历及服务年资的视角进行研究

McGreevy (1984)曾调查美国九所公立中学的654名教师,结果发现教师的忠诚度与教师的性别、年龄、服务年资等无关,与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和个人知识与需要有关。Reyes(1992)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男女性中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为样本,对他们忠诚度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教师的组织忠诚度明显高于男性教师。 Tothert(1987)通过选取小型学院一定数量的不同年龄教职员工为研究的样本,探讨他们的忠诚度问题,发现年龄与忠诚度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年龄越大,忠诚度越高。Pfeiffer, Lawler(1980)通过选取一定数量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的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忠诚度,结果发现服务年资越久,其忠诚度越高。

3、关于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美国私立教育研究学者

詹姆斯(Jamse)在对私立教育规模研究基础上发现,政府向私立教育提供资助,有利于扩大私立教育的在校生规模所占的比例。他还认为,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机会越少,产生的私立学校就越多;国家的文化类型越是多样,公共教育系统越是统一,越引起私立教育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导致私立学校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影响私立教育的数量和规模,政府的教育投入经费越少,私立学校就越多;文化和宗教差异越大的国家,政府给予私立学校的资助越多,私立学校就越多。

以上的研究说明,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起来

有:政策、文化背景、政府财政资助、规模与质量、内部管理、与公立高校的竞争等方面。这些影响因素与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对教师忠诚的看法,最为全面的是浙江教育学院的胡永新提出的,“根据教师愿意留在学校的情形分析研究,可将教师的忠诚划分为实质忠诚和形式忠诚。根据忠诚的对象不同可将教师的忠诚划分为对个人的忠诚、对团体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忠诚”。这一观点中所谈到的教师对团体的忠诚即是很多学者提到的组织忠诚、学校忠诚。通过对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文献研究得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已经日趋得到关注,研究成果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教育管理理念的深入,教师忠诚度的问题也愈加重要。但是同时也发现,对于教师忠诚度的定义还缺乏统一的意见,此外对于教师忠诚度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大多研究也只是从教师的外显行为加以考察。不同学者对于培养教师忠诚度的措施上认识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多从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考虑,提高教师忠诚度。

第一、在文献的研究中发现,大多学校对于提高教师忠诚度存在一些误区,部分教育管理层认为学院为培育教师忠诚度必然适当提高其薪酬待遇水平,但国内外的研究早已证实,高收入买不来高忠诚。学院的经济效益是不断变化的,而教师的需要是无止境上升的,这就注定了学校以钱收买教师忠诚必然会面临困境。真正忠诚的员工不仅需要高工资,而且需要更佳的职业机会,更好的培训与发展,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以及同事之间融洽的关系和鼓舞人心的领导。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师忠诚度的理论研究,由于相关的研究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因此实施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忠诚度的相关研究,对于民办高校的长久发展必然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胡永新.教师管理新视界―忠诚度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6,(6):143-144

[2]王保星.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市场化视角[J].江苏高教,2006,(6):45

[3]王冬.浅议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15):112- 113

[4]费琳.从高校教师隐形流失谈高校人力资源整合[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江苏大学,2005

[5]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6]胡解旺.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化工高等教育,2005(2):36-38

[7]宋爱红,蔡永红.教师组织承诺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48-51

[8]卢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郑州:河南大学,2005

[9]闰晓萍.高等院校人才忠诚度管理探析.辽宁高职学报,2005(6):72-73

[10]罗斌.影响高校教师忠诚度的非经济因素探析.辽宁教育研究,2004(9):82-83

[11]王征,郭礼华.提高高校教师忠诚度浅议.人才管理,2006(3):62-63

[12]胡永新.教师管理新视界―忠诚度培育.湖北社会科学,2006(6):66-67

[13]郑晓雅.高校教师满意度、忠诚度与集聚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6(5)

忠诚教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两课”;警察忠诚教育

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和政法干警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教育基地,公安院校必须始终把锻造“忠诚警魂”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帮助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成为真正合格的预备人民警察,这不仅是公安院校政治思想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一个有力切入点。[1]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现状

“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警察忠诚教育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生命线”, 作为公安院校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核心内容的忠诚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不仅关系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公安队伍的建设。因此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核心所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警察忠诚教育方面的问题已日益突出。

1、教学对象

新时期不少人民警察受一些西方思想的不良影响,他们的素质、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在发生变化。对此,预备警察的忠诚教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逐步淡化,公安院校有不少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上课不听讲,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二是理想信念模糊,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呈现追求实惠、关注眼前;三是价值取向功利化,有部分大学生表现为认为警察有特殊的权力,他们把从警作为获取功利的条件和手段。

由此可见,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上存在于部分学生思想上的种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在大学生中加以有效解决,那么就很难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从现时期的公安院校来看,入校新生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十八九岁,从他们心智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成熟,但还不是很完善,判断事物的是非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和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一样,他们基本都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90 后”,受到社会影响比较深,认知新事物和接受能力比较强,独生子女颇多,个性比较突出,性格塑造期比较短,在进入公安院校时个人认知就已基本定型。这就对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接受公安院校独特的警务化管理,更不能自身内化忠诚意识。[2]

2、教师队伍

现阶段里,从事忠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能还有的是具有一定的“两课”教学经验的其他专业教师担任该课程,部分教师对忠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缺乏相应的热情和积极性,讲授的相关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以致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他们所接受的忠诚教育仅限于为应对考试,更谈不上自觉塑造忠诚品格,从而导致不能有效而真实地开展忠诚教育。另外,专门承担忠诚教育课程的教师,他们却与公安工作实际联系不多,所以对公安工作的现状不十分了解,对忠诚教育内容的解读和学生职业理想的引导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导致忠诚教育有形式无内容,从而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忠诚意识。

3、教育理念

从“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的关系来说,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不能等同,理顺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开展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往往是含糊不清、彼此孤立。如:要么忽视了警察忠诚教育相对独立性,而以“两课”的教学取代忠诚教育,表现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忠诚教育,造成忠诚教育“似有实无”、“有名无实”的现状,由此导致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十分被动和尴尬,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更谈不上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式,所以,忠诚教育的成效十分有限;要么忽视了关联性,将“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孤立起来。这不利于“两课”对忠诚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也不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忠诚教育现状。与此同时脱离“两课”的前期基础,忠诚教育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导致教育活动抓不住重点,从而比较盲目。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削弱教育效果,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开展,还将有碍实现公安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正确处理“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

1、培养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意识

首先,从制度方面来看,公安院校要结合警察的职业特点,让学生认知到公安院校必须实行警务化管理制度。还应该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即以制度的“固化”,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并起到约束与激励的导向作用,形成政治色彩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3]从而弘扬和培育学生的忠诚意识,使学生受到锤炼,进而逐步强化忠诚意识,让我们公安院校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复杂环境中成为一名忠诚可靠的卫士。其次,从教育方面来看,忠诚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教育学生什么是忠诚,还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忠诚,进而内化为一种自我意识。这是一个认知问题,是一个思想问题,那么思想问题就需要思想方法来解决,“两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想转换效应在公安院校忠诚教育中就有其重要意义了。因此要促进“两课”与忠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等,才会进一步坚定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信念,进而强化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忠诚的自觉意识,使忠诚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2、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公安院校“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决定着学生忠诚教育的成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忠诚教育就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也就难以产生实效。因此,忠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决定着“两课”与忠诚教育的质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忠诚意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是进行忠诚教育的必要前提。所以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还要鼓励“两课”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开展忠诚教育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既要不断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要定期深入到公安机关参加实践锻炼,发现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实践锻炼经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相互促进

“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需要相互融合、相互衔接。首先,在“两课”教学内容上要进一步突出警察忠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为更好服务于忠诚教育,应把忠诚教育与国情、党情教育和党史教育结合起来,应始终把忠诚的理念贯穿于“两课”教育和教学之中,借助“两课”不断引导学生认识作为未来人民警察应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其次,强化“两课”的忠诚教育功能。充分重视并利用“两课”的忠诚教育资源,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梳理以及相关理论的灌输,把忠诚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两课”中,通过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明确忠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公安机关的首要责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形成良好的忠诚品质。[4]

简而言之,“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既紧密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从而打造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公安队伍。

参考文献:

[1] 和玉恋,张钦.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3).

[2] 王卫东.“哲学咨询”在公安院校忠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3] 林平,吴小虹.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与学生忠诚意识的培育[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

[4] 付瑶.论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公安教育,2012.(4).

本文系江西警察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研究,编号:2014YB006

作者简介:

忠诚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忠诚教育;核心价值体系

古人说:“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企业因忠诚而发展,个人因忠诚而立信经世。社会更迭,时代变迁,忠诚无论是对民族、国家还是个人重要性亘古不变,而忠诚教育对于构筑忠诚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煤气化公司正是通过扎实开展忠诚教育,构筑了以“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忠诚于企业是忠诚于用户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忠诚于用户是忠诚于企业的表现方式,两者相辅相成。

忠诚教育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忠诚教育有利于引导企业职工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职工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其在企业中的行为所思所为,开展忠诚教育要把引导职工做出正确价值取向作为重要内容。一是引导企业职工可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既要懂得经济建设,更要懂得政治进步,在企业无论是职工还是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的忠诚感,忠诚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二是引导职工可以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国家收入分配体系不够完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不可避免,企业部分员工存在个人利己思想,而克服这种利己主义思想,忠诚教育是必然的;三是促使企业职工牢固树立廉洁清正意识。在当今,企业人员面临着外界的各种诱惑,而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倡导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艰苦朴素作风,求真务实作风,是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所必然的;四是增强职工企业认同感,归属感的需要。开展忠诚教育,不间断地培养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使企业员工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懂得感恩,自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忠诚教育是企业管理本质的基本要求。做好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抓住“人”这个关键,而“人”的忠诚度对企业至关重要。管理层对企业不忠诚,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走向衰退;执行层忠诚度不够,就会使企业各项决策无法得到很好贯彻,就会出现破坏和阻碍企业发展的现象,所以通过忠诚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可靠度”,这是企业管理的本质的基本要求。

其三,忠诚教育是建塑企业精神的内在要求。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发展方向,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主要表现在职工的群体意识,企业的经营竞争思想、社会责任等方面,而这些表现都是通过企业人员行为体现出来。

第一,忠诚教育有利于增强的企业职工群体意识。忠诚教育,使集体观念、团队协作观念和组织间协同观念深入职工心中,让每位企业职工明白每一人都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整体,这样企业职工“对外”时会不自觉地团结在一起,体现较强的群体意识。如煤气化公司近年来,丰富忠诚教育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拓展培训学习”活动,既锻炼了职工意志,更增强了职工群体意识。

第二,忠诚教育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竞争理念。企业有什么样的竞争观念,坚持什么样的竞争原则,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方式,这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格外重要,它关系到企业能否站得住脚,稳得住步,是否走的更远的问题。开展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着力宣传和灌输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自上而下地执行这一经营思想,有利于企业坚持正确的市场竞争观念,使企业走的更远。

第三,忠诚教育有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这也是企业对外展现自我形象的宣言方式。开展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和忠于社会的思想认识,那么企业就会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己任。如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震灾、雪灾、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煤气化公司都积极组织职工积极向灾区捐款,同时从经费中自觉“挤”出一部分钱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展现了其对社会负责的一面。

开展忠诚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

要把开展忠诚教育与企业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忠诚教育必须与企业党建工作结合起来,这既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忠诚教育的着力点。一是要与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制度,突出忠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忠诚教育与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二是要与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引导和检验忠诚。如煤气化公司每年定期组织“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感;三是要与企业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忠诚教育与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紧密联系起来;四是要与企业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把忠诚教育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落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联系起来。

要把开展忠诚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因此,开展忠诚教育要心怀企业文化建设这个大局。一是制度层面上主要是把开展忠诚教育与制度的执行相结合,教育职工忠诚地履行各项制度,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二是物质层面上主要是用物质的使用实践来检验“忠诚”教育的效果,开展忠诚教育当然离不开物质上支持;三是精神层面主要是为职工树立“忠诚者”形象。如煤气化公司在企业中树立了李雪平等一些“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先进典型,深入宣传其“忠诚”事迹,极力倡导和宣传忠诚文化,激励和鼓舞员工做“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的人。

要把开展忠诚教育与销售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忠诚”教育必须服务于公司销售工作。煤气化公司积极把“忠诚”教育贯穿到销售工作各个环节中去,极大地推动了销售工作。如与产品发运工作相结合,就是让组织发运实施者清楚自己处于整个销售工作的第一环节;与货款回收相结合,就是让具体回收人员明白若没有“忠诚”履行职责,按时回收货款,那么整个企业将面对拖欠工人工资,无法有效运转的困境等等。

“忠诚”教育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与时俱进。它既包含理论的教育,也包含实践的教育,最终仍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既要有物质上的支持、制度上的保证,也要有精神上的升华。

忠诚教育论文第7篇

1公安院校贯彻“政治建警”原则的本质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也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政治建警”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首要原则,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摇篮和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把忠诚教育放在公安院校教育的首位,以此突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主题,这也是公安院校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必然要求,如果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就会在公安院校的意识形态领域丧失主动权,失去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思想阵地,公安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指引,后果极为严重。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强化忠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把握公安教育的方向性,实现公安教育的价值。

2实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央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方针。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和核心,然而,就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现状而言,出现了忠诚教育缺失、效果弱化,忠诚教育似有实无,流于形式的倾向,不仅不利于突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也不利于公安院校学生忠诚品格的培养,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忠诚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开发忠诚教育的隐性资源,营造公安院校的忠诚文化氛围,拓展忠诚教育的有效形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未来公安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3促进公安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个体的发展在于其自身需要的满足和发展、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本质的发展三个方面,其中,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健康的体魄,更强调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必要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养成也是个体成才必不可少的前提。就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而言,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国内社会发展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思想独立、富于创造;渴望被尊重、自主性增强;抵触僵化教条、适应灵活多变;反对千人一面、个体差异性大等等。为此,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公安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滋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安院校学生坚守的行为准则,为促进公安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对党忠诚的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

忠于党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它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以及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党忠诚的理解不应该仅局限于流血牺牲和绝对服从;其表现形式可以很丰富而多样、灵活而具体,例如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自觉学习和践行,在组织上对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认同和贯彻执行;在岗位中对本职工作的执着热爱和无私奉献,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都可以很生动地诠释对党忠诚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信念,有利于把个人理想与为人民服务紧密相连

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而言,人民警察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保一方平安的社会责任和践行信仰的坚定信念。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只有同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才有实现的可能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胜信念,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履行职业忠诚的实践中实现人民警察的价值。

3忠于国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人民警察职业中的生动体现

忠于国家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最高价值追求,核心是对祖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人民警察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性,这种制度角色决定了他们在忠于祖国方面的至上性和至高要求。同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也强调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对人民警察个体利益的维护和尊重,激发个体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社会主义荣辱观界定了人民警察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人民警察践行忠诚必备的道德前提。只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人民警察才能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人民警察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忠诚度,忠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的现实途径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忠诚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营造浓厚的忠诚文化氛围,加强公安实践锻炼,积极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信服力。

1充分发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忠诚教育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忠诚教育中,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设置教学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开展专题讲座,循序渐进地完成教育过程,而非生硬的灌输和说教。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契机,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助教材建设,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定学生的职业理想,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忠诚品格,帮助学生完成从一名在校大学生向一名预备警官的转变。

2加强公安院校忠诚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在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和塑造忠诚品格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内容的忠诚文化建设,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握忠诚文化

建设的政治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忠诚文化的建设力量,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引领忠诚文化建设的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忠诚警魂和校园文明风尚。具体而言,以忠诚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后勤服务、以文明的警容风纪为主题的校园评比活动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有助于形成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公安特色文化。

3加强公安实践锻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需要经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认知和了解,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和感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人民警察职业规范相结合,完成情感熏陶、忠诚品格培养的过程,使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公安实习(见习)为公安院校学生搭建了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对于促进公安院校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职业责任感,完成向预备警官的角色转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社团活动,网络教育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成为实践锻炼的有益形式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4加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忠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施加者和调控者,教师能否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教学内容,是教育效果能否得到提升的关键。优秀的教师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循序渐进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蹩脚的教师非但不能提升教育效果,反而造成枯燥的形式和生硬的说教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心理。这就给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公安院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制度、政策、时间以及相关硬件方面为理论课教师提供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通过进修、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定期深入到公安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发现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未来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将实践锻炼经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又满足职业需要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综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责任,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整合教育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