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工素质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14 05:49:37
职工素质论文

职工素质论文第1篇

学生在实习前,一是极少接触生产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偏弱;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导致对实习课程也不感兴趣;二是一些学生缺乏纪律观念,随意串岗走动,操作不认真,不爱护实习设备,浪费材料,工具乱放。三是自作主张,急于动手操作,不注意老师的讲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强化实习各方面管理,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对学生在实习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通过跟踪调查学校若干“问题学生”在校内和就业时的表现,结果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就因为企业工作岗位对员工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量化考核,迟到、早退、睡觉等不良违纪现象都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建立一种合适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严格执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评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内容可以从实习过程到结果;从实习报告到规范操作;从安全用电、文明生产到遵守实习纪律;同时注重鼓励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创新。

二、理论基础差,达不到理实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不可能重复讲授理论知识,只能简单回顾复习,如果学生没有理论基础,那么整个实习过程的分析也就不成立。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结构应模块化,关联化。文化基础课缺乏与核心专业课的相关性,忽视了基础课对职业化技能的优化和补充,对课程的工具性作用认识不足。其内容设计应以岗位和职业对知识的规范要求为标准,综合考虑技能应用、知识结构和个性化需求。形成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基础课知识模块。职校生专业课内容有些重复,教师在单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能懂,但过后就忘记。如电子装配焊接收音机,对其电路结构原理等,学生不能自行分析;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和实训课题关联结合,可能效果会更好。还有电工仪表,常用的万用表学生实训时能够熟练使用,但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平时用的比较少,每次实习时都得从头讲解其使用方法。

三、实习内容不够合理,与实际生产脱节

实习内容总是重复几个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装配几个电子产品实习套件。这样的实习安排虽然有助于技能资格证考试,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和知识拓展。长期固定的实习内容和体系,缺乏与现实社会生产一线的有效衔接,实际指导意义不强,使学生缺乏运用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实习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技能考核的要求,也要注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整体培养,注重实习内容和就业岗位要求的衔接。例如1)增加涵盖面。在内容上,可以由单独任务扩展到一个综合系统,包括仪表使用,元器件检测,焊接或连接技术,电路图设计和分析,程序编写,安装与调试,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2)改善实习内容,以实习要求和设计导向为主,在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和措施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对实验内容步骤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实习教学方法应用不全面、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以来,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相应的条件限制。多媒体、信息化、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手段还不能全程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大多数时候我们仍然采用单一的示范指导方法,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模仿的状态,缺少思考,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受实习设备数量限制,大多数院校实习模式仍然采用集中几周时间来安排实习,时间可以在整个学期的任何时候,不考虑实训与理论基础课程之间是否匹配。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设想是建设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不同,仿真实验室不需要电工电子器材和仪器仪表,预先设计好软件,然后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完成各项实习内容的学习。建设成本低,实验内容不在是相互孤立的,利用率高。还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又通过模拟、仿真弥补了设备的不足。另外实验软件可以进行升级,保持实习内容的先进性,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软件的技能,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仿真实验室运用到课堂,即解决学校因设备不足而造成学生实习困难,更丰富了教师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应用。

五、对新技术的引入不够

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SMT贴装工艺技术等引入不足,不能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现代技术发展。所以要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关心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捕捉行业方向和新技术。当前不少职业学校面临着资金紧缺,实验实习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要求,学校也知道,完善的设备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就业,和学校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设想是:1)注重上文提出的模拟、仿真软件的运用。一些新技术、新实验内容可以基于电脑或工作站、软件和I/O部件来构建虚拟仪器。学生运用虚拟仪器技术的代表软件,初步掌握在计算机平台上学习这些技术内容。2)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介绍现代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过程、新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目标,给今后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专业实习的延伸,应强化发挥其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毕竟以学校实习环境和条件,再怎么模拟仿真,始终和实际生产一线有些差距。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并认识真实岗位的意义。

六、结语

职工素质论文第2篇

一、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不能满足当前林业工作的需要

1.林业企业职工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观念趋于老化,知识过于陈旧,与现代林业的发展难以接轨。由于长期工作生活在林区,受环境所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机会和途径较少,传统林业的影响根深蒂固,知识更新的速度缓慢。

2.专业人才的分布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学历和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看,的确有一部分人来自林业大中专院校,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口专业而改行,非学以致用。文化程度较高、能力较强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相对集中在机关,越到基层,专业人才越少,在生产管护一线,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林场的森林管护员绝大多数是原来的护林员或森工作业人员,很多人的文化仅限于初中以下。加之多年来,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专业技术要求,只要所辖林区不发生火情和偷盗林木事件,能向辖区的牧民宣传护林防火的重要性和一些基本知识,发生火情火警能得到他们的援助即可。而天保工程的实施,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管护责任由原来单一的护林防火扩大为资源管护、林政执法、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防治等综合职能,这些工作内容既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林业专业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管护员的工作不能仅凭嘴说,而是要看如何学习、领悟和执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看如何向当地牧民宣传党的政策,看管护工作日记、责任心和管护工作成效,很多职工很难满足这些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职工的素质和技能满足当前林业工作的需要,就必须要结合本场的实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变。

二、造成以上人才资源状况的主要原因

林业职工技术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工作需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前些年对林业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林业社会地位较低,很多人从思想上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即便是林业职工子女,只要稍有门路,就会想方设法奔出“林门”,“肥水都流外人田”,在社会上难以谋求其他职业的人员才迫不得已留在了林业上,实属无奈,文化素质太低;二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木材停止采伐,相应工作岗位减少,对职工人数的需求少,有的单位近十年来都没有接收过一名大学生,新分配来的技工生,是林场的子女,对林业工作缺少新鲜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林业企业没有经济能力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科技管理人才;四是一些知识面广、勇于创新、个人能力强的人员,为了谋求发展,利用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机会,离开林场,走向社会。

三、提高山区林业职工素质的几点建议

1.提高林业职工整体素质是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过去,一名中专生到林场就是技术干部,是中等层次的技术人才,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企业劳动已经没有太多纯粹不要知识的体力劳动了,中等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必须跨越的最低门槛。因此,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的观念,通过抓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职工素质论文第3篇

1.职业素养

按照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行为,具备一定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专业素质

按照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化工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工艺操作规程,熟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专业知识,能识读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管道图等相关图样,熟悉并应用化工生产中的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能熟悉、使用和维护化工装备,能掌握典型化工单元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化工生产装置开停车及运行操作,具有正确判断、处理化工生产运行中一般故障的能力,能在生产过程中实施QHSE及清洁生产,最终取得“化工总控工”或“化工生产运行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3.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继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养成后的又一必要素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发展、再就业、创业的需求。

二、学生目前的状况

笔者学院学生总体上看是好的,但有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愿也不会学习,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感到吃力,旷课,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后因为缺乏吃苦精神,嫌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待遇差而放弃就业岗位。

三、培养策略

1.加强职业素养培养

(1)重视行为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生除了技能过硬之外,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笔者认为笔者学院化学工程系、德育教研室、学生处和德育教师等应联合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德育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研究德育课程改革,研讨德育方法,使德育课确实有效。特别在待人礼仪、日常言行、实习实训等方面要制定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具体化,让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校正不良行为,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现实。受过去失败心理的影响,他们往往在择业、就业、再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推销自我和发展自我。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努力弥补个性的缺陷,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特别在最后一个学期,学校要加强学生择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心理辅导,以增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减轻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3)提升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

基础差、缺少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完成打基础、提兴趣、教方法、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基于学生实际和化学工艺专业素质要求,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从行动教学、形象教学、互动教学等方面下功夫,尽量避免空洞而乏味的抽象教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积淀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加强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的基础文化、纯理论教育,又不是简单的操作培训,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既不能只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只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操作,而是要把相关专业知识点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使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工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从宏观层面上看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体系的开发设计,从中观层面上看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从微观层面上看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开发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总体培养目标,任何改革都必须结合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学生情况来进行,且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完成调研分析、开发、设计、实施检验四个阶段。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学校可结合云南化工实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应以本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化工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要建设具备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实训中心,使之兼具教学实训、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功能。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化工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特色,使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成为常态教学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都动起来,教学中要使学生感觉到有事可做、有东西可学,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角色。专业能力强调技能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教学计划中可将一些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关的课程加以整合,把单元操作所需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以单元操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操作实训。以精馏操作单元为例,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认识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认识)→化工原理(精馏基本知识、精馏塔工作原理)→精馏实训装置(操作和控制,压力表、温度表等原理、结构,精馏塔等设备、阀门和仪表的维护和检修)→考核评定,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操作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环保、安全等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针对性强,知识点突出,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际进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教学。

笔者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都受到“应试”观念的束缚,虽然课改在不断地进行,但是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偏向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只关注于知识灌输,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目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要创新教法。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比如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模块化、一体化、项目化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通过反复的教-学-做过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其社会交往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4)强化技能训练。

专业素质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化学工艺专业的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从2012年开始,笔者在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的教学中,探索并实践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中尽可能实现“教、学、做”合一,有意识地加大实习和实训课时,尽量挖掘学生爱动的特长,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教学过程注重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做中学习和夯实理论知识,又在学中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不但如此,在整个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还锻炼开发了学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社会交往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在逐渐养成。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非常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推进校企合作

一直以来,笔者所在学院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适应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实习实训设施,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要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推进订单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只有确实保障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质量,才能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升专业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职工素质论文第4篇

技工职业素质是在职业教育和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活动产生的个性反应。一般认为影响技工职业素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生理环境、心理素质、知识水平、道德观念等,而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了职业素质的发展路径。技工院校结合当今技工培养的主要理念,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逐渐形成以职业素质为主体的教育。然而技工教育发展至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技工院校在技工培养方面责任重大,任务也十分艰巨。

二、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模式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经常到企业之中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像做衣服一样为企业培养人才,才能保证学生供不应求。根据市场调研,中专和大专水平的学生,未来的主要职业方向为数控机床、机电控制、电子信息控制等。技工院校对于一个专业设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就业率,甚至影响学校的发展。技工院校应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比对,不断地调整院校的专业结构,迎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2.以就业为引导,构建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我们都认为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但是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就业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的教育方针,正与学生和家长的想法一致。学校和政府引导学生就业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职业教育就业方针,要求加强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引导,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国家非常重视对技工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也要求技工院校在选择和引入教育资源时,始终以就业为引导,不断改善以往就业结构,增设有发展的专业,建立具有特色的技工院校教育体系,稳步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坚持以就业为指导的同时,要大力整合技工院校的教育资源,在对课程整合时,要遵循教学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承上启下的原则,并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相结合;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建立以学生素质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积极与企业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并使专业与企业对口,提高就业水平。这样以就业为引导,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就形成了。

3.坚持“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技工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技师学院设置标准(试行)》《高级技工学校标准(修订)》三类标准明确了技工院校学生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技工院校的学生取得学业证书基本没什么问题。学校应通过为学生提供便利通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资格教育,让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要想取得职业资格证就必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训,积极通过各种考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也要积极开设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将自己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为学生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打好基础。对学生来讲,一般通过学生的努力和学校的积极引导,职业证书很容易拿到,然而最重要是过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也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4.强化实训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过去的很多职业教学体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技工人才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新体制。这里包括以学生实践为主导,建立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时打破理论学习同实践活动的不协调惯例,真正建立起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技工教育高地,例如建立模拟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学校也如同投身工厂、企业中,上完课之后就能把所学的东西在实践中运用起来。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合同,例如企业的专项培训基地,把学生真正安置到企业的大环境中培训,让他们真正懂得自己是谁,应该怎么做等等,无疑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强化实训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最佳手段。

5.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竞争力日趋白热化。企业需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改革创新来适应这个大环境,因此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讲,自己的技能也要跟上时代潮流。这也要求学校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岗位实践,参与各种职业管理,磨炼学生的意志,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交往能力、企业生产管理能力、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因为学生将来要进入企业的第一线,没有坚强的毅力,就无法在企业中发展下去。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生活琐事繁多,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面对更多的考验,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三、结语

职工素质论文第5篇

关键词: 理工科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引言

高职教育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高职在校学生越来越多。很多理工科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新要求,理工科高等职业院校应当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将学校办浓郁、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从单一强调专业学习和技能教育向注重文化素质培养的转变。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向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一、人文素质含义及内容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于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于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二、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扩招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而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尤其是理工科高职教育中普遍弱视人文素质教育,这些都导致其学生人文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

1.人文基础知识薄弱

很多高职学生严重缺乏文学、哲学、历史等基本知识,不具备基本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很多同学在上课提问中,不能准确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对于常见的文学、历史典故都不知道,言行表现根本不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2.民族传统文化缺乏

对于民族的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很多同学也就谈不上是认可或是否定,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种传统文化。这在中学偏理科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3.价值观道德观模糊

调查显示有一大部分同学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道德观念比较模糊。很多同学对基本的是非对错的表现都令人迷惑,公共场合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迟到早退,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随地丢垃圾;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予以批判,有的反而去模仿,等等。

4.基本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理想,我和很多高职的同学聊天谈到这个话题时,绝大多数都是迷茫的,他们自己也承认,别说远大理想了,就是将来做什么,以什么为生,他们都不愿意想。他们的现实表现也确实是这样,整天无所事事,看手机、打游戏、逃课、睡觉……根本没什么目标。可能会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但维持的时间都是短暂的,或者有的人就根本对什么都没兴趣,既没有信仰,又没有追求。

四、提高理工科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全社会从思想上引起重视。首先要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育人所必须的,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应当是育人,而不是训练“工具”。要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推进,职业技术学院要在注重实用性、突出实践性的基础上,重视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2.加强人文基础知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重在人文基础知识教育,理工科高职课程过分强调专业性和职业导向,其实是过于功利性。应当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专业技能教学与人文素质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应将人文素质类课程分类,由学生按类选课。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身心健康教育类、文学艺术类、历史文化类等,学生必须在每一类中选1―2门课,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进行,各方面都要有意识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通过生活与学习的整个相关环境和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4.加强理工科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修养。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还是教师,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会自然而然地影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修养,在履行教书育人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心境中与学生沟通,为人师表,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5.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得高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人只有在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持下,才能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五、结语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理工科高职院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当前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情况整体上表现较差,而人文素质是人才完整发展所必需的,提高理工科高职学生人文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从不同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珍珍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科技信息,2010.8.

职工素质论文第6篇

公路由于受作业性质以及人员聘用渠道等因素的影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想突飞猛进,取得奇效不可能一蹴而就,日积月累的教育培训不良积习久已根深蒂固,很难破除。因为,公路部门具有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工种繁多、倒班作业、不易集中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合成给职工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全段大规模的人员集中培训教育几呼不可能实现。职工教育有服务生产的作用和功能,但绝不能因教育而搁浅生产,这种矛盾严重限制了职工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工学矛盾问题也极为突出,职工教育是工作的一部分,但现场生产的任务重,致使出现了重生产轻教育的现象,一般就是以读代学,以听,以抄代答的培训现状,压缩教育的时间,提高生产的效率。还有,就是职工年龄的落差大,造成青工会说不会做,老工会做不会说,培训的进度上不去,培训的质量上不来。进而公路部门在教育培训工作上出现了只培养尖兵,不开展普培的冲锋型教育;还有赛前脱产突击,日常不学不练的临时型教育;以及考啥学啥,照题答题的试卷型教育等。虽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突出,但试卷一摞几尺高,资料一摆满桌子,不考职工听汇报,奖惩无措施,考核无力度,使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也逐步使职工教育培训形式化在公路部门不断得到推广和普及。低劣的教育又怎会出良兵。

二、对加强公路部门职工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要内容明确,保证时间,方法得当

职工教育的结构和条理需要有明确界定,不但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更要符合单位的生产实际,兼顾职工的个人素质和企业的建设取向等方方面面,应划分成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等学习板块,有计划性的组织开展。时事性的教育要在基本教育达标后补学补考,增长职工见识,但绝不能侵占基本教育时间。保证时间专指开展职工教育时的工学矛盾而言,因为大量的生产任务需要完成,而职工休息的时间又极其有限,如果把学习的时间强加在职工休息时间内,就容易使职工产生抵触的情绪,破坏职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需要在工时内给学习培训提供一个充足的时间。在保证时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见,认为学习培训与生产无关,然而事实证明,接受良好培训的职工却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保证学习时间,也是保证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方法得当,是指办学形式要适应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班制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办学习班、岗位练兵、师徒合同、技术表演、小型函授、技术讲座、抽签问答等。

(二)要提高认识,深化教育,电化教学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职工思想认识,使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服务社会,服务工作,更能提升自身价值,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生活中得到体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还必须建立起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素质决定岗位,岗位决定收入,必须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劳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制定职工业务素质与工资待遇有效挂钩的办法,遵循“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严格落实竞争上岗制度,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鉴于我国全日制教育的普及水平还比较低,公路部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从职工队伍的建设需要出发,做好在职高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和文化基础继续教育工作。对职工的学历要进行普查,对中技以下学历的职工要发动再教育工作,让职工明确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作岗位,倡导岗位需要人才,人才回馈岗位,切实通过再教育培训培养企业人才。电化教学也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公路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特有优势,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优越性主要在于可以解决师资、基地不足的问题,有利于节约办学;形象逼真,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机动灵活,可以利用业余、非生产时间学习,不必抽调大量脱产人员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同时,也可以实行跨单位、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的办学方式,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训更多的人员。

职工素质论文第7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知识型员工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新月异,石化管道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生产运行方式的不断变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石化管道流向的不断调整和扩大、精益化、标准化管理的不断实施,必将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石化管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扎实开展“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对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增强石化管道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专业化优势,促进石化管道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管理理念

一是以转变观念和创新思维为切入点,以安全生产为核心,以完善制度和强化管理为立足点,以提升管理理念和提高队伍素质为落脚点,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精心搭建职工与石化管道共进步、共发展的“双赢”平台,激发职工求知进取的愿望和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二是从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入手,以培育“自学、勤研、巧用、实践”为目标,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引导职工学管理、学技术、学科学,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岗位学习与培训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班组学习与技术练兵相结合,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以强化爱岗敬业为主题,大力弘扬“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民主、法制和“以人为本、长输为业、固本强基、精细管理、做强石化管道”新理念,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把自己的幸福与管道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把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提高中国石化管道管理和技术水平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习型班组理论融入到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之中,使职工深刻理解“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真正内涵,全面了解石化管道发展的新形势,更新观念,坚定信心,把握今天,着眼未来,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确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将新理念转化为新行为,新行为产生新绩效,从而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二、建立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机制,将学习活动与分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整体合力,广泛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站队、学习型班组、知识型职工和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丰富创建载体,将学习活动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参与,共同提高。

二是建立岗位考核机制,从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技术业务、岗位技能、劳动纪律等进行百分制考核,采取月考、季评、年终总评的形式,站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个人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提高、自我规范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立持证上岗机制,把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克服过去重知识轻技能、重技术轻技能的培训方式,强化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书,持证上岗。

四是建立“职业技能带头人”机制,把那些具有突出业务技术和良好职业道德,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的技术人才,形成培训领导小组。

五是建立与生产经营和管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保证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在HSE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确定制定各岗的岗位说明书,明确站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知应会管理目标。使站内每名员工上岗有标准、工作有目标、学习有方向。技术人员打破专业界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适应石化管道持续发展的需要。

六是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激励机制,将职工的读书学习活动与用人机制挂钩,重奖学有所成者,提拔任用学有所长者,积极营造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学有所为的良好学习环境。

七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人事制度上,制定实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进取意识,真正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

三、营造学习文化氛围

一是紧紧围绕安全输油生产这条主线,经常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等形式的竞赛活动,鼓励职工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专长。对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将其树为学习“标兵”,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二是把管道整体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站队年度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让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管道要想实现长足发展,离不开每位员工的不断赶超进步;员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石化管道的长足发展,从而牢固树立“管道靠我得发展,我靠管道求生存”企业命运共同体意识,每位员工都要服从管道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协助员工通过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通过推动管道发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培育管道创新源泉和核心力,为管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员工中广泛开展五小活动,鼓励职工进行技改技措活动,不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新。四是铺设促进新职工成才的“绿色通道”。建立人才运营机制,发现人才、管好人才、用好人才,达到“证多企业好用人,星多企业好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年度评先选优、任命管理人员、选拨技术干部等工作与个人业绩挂钩,激发每个职工积极进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