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波普艺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7-12 23:25:29
波普艺术论文

波普艺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波普艺术艺术手段生活后现代主义

自20世纪初,从后印象主义裂变出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以来,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现代艺术尽管流派甚多,但大都可归之为抽象艺术。然而从50年代开始,作为抽象艺术的一种特异反映,出现了波普艺术(有人译作“流行艺术”,不准确),到60年代终于由新达达主义发展成波普运动,从此风靡世界至今。

波普派的艺术家们认为,抽象主义把艺术带进主观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使艺术与生活环境脱离:战后的抽象表现主义逃避城市文明的压力,对机械化的、非人性的消费文明采取否定态度。他们要反其道而行之,要面对“生活”,面对机械文明,面对消费文明,他们主张艺术家把所看、所知的生活环境,以大家熟悉的形象表达出来。

波普艺术是具象的。波普艺术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派走向自我否定的阶段,开始失去早期的锋芒,从抽象转向具象。波普派和机器文明有不解的缘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机器文明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要能制造成本低的产品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由于大量生产,这些产品是划一化、规格化的,它们的推销必须借助于大众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印刷品)的力量,才能在社会中产生影响。在西方世界,这种广告的手法必须是新奇的、活泼的,富有性感的,能够刺激观众、读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在西方,一切事物如打字机、吸尘器、电话、电视等,都成为大众使用的工具。波普艺术从这些现象中得到启发,把大众化、成本低、大量生产、普遍流行的物品,以及新发明的、俊俏的、性感的、大企业化的传播影像作为题目。他们宣称在任何物体中,甚至在街头的废物中,都可以发现艺术的价值。波普派画家罗伯特·劳申格说:“我感到很遗憾,有人认为肥皂盒、镜子、可口可乐瓶是丑的,因为他们整天为这些物体所包围,认为制作这些物体造成了他们的不幸。”波普派认为,从美学观点看世界上没有“贫穷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美的。

波普艺术同抽象艺术拒绝感知和描绘现象相反,利用大量的现成物(都是世俗生活中的常用物,如破汽车、褪色的照片、海报、破包装箱、破鞋、旧轮胎、旧发动机、澡盆、木桶、罐头盒、破布等),通过拼贴、撒泼颜料、弄成模型、奇怪的组合等手法,努力使其作品鲜艳、醒目,既像广告又像实物陈列。波普艺术的口号是:“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意思是,以往的任何艺术都不能表现真正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因为“艺术与生活实在是两回事”。所以,要真正“表现”生活,就必须与过去所有艺术手段(包括20世纪以来新达达主义之前的所有现代派)决裂。这样,波普艺术就从另一个极端(作为抽象的对立面)走向反艺术。它通过组织一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如把废品弄进画廊,把包装纸钉在展览馆雪白的墙上,把旧报纸和海报残片拼贴在金属画框里,把日常生活中各种噪音录成磁带,便号称音乐作品),赋予日常物品以艺术品的特征,使现实直接进入艺术。波普艺术的理论家们宣称,每种物品在一定情况下都能变成艺术品。他们认为,物品离开其原先的使用情境进入一种新的组合和相互联系之中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而获得艺术特征。他们的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为什么造型优美的日用器具(如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当作艺术品欣赏,而废品仅仅因为其丑陋破旧就不能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转化为艺术品呢?艺术史并没有告诉我们只有引起美感的东西才能成为审美对象,而是告诉我们只要引起感性的东西就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波普艺术家从艺术的二度空间走入艺术三度“组合”空间,而新艺术家们除了画画、雕塑、拼贴组合、装置外,还从事摄影、影视制作、拍电影、表演、开音乐会、做生意、开画廊,更多体现艺术的综合与复合的景观。新波普艺的大众摄像多取自电视、电影流行杂志等传媒的再制作过的影像,属于第二手资料。朗戈是美国获得国际声誉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被批评家称作新波普的领导人,他制作作品的方式,通常是将作品先制作成照片,自己亲手勾勒轮廓以后,再交商业绘图员完成其画,然后自己再和许多助手去润色完成。朗戈说:“我们做的,不是重申波普,而是辩证波普,就像波普辩证达达一样。”后现代主义时期,就连创作作品过程也是复合的过程,甚至别人的劳作也纳入“现成物”概念中,艺术家像导演,指手画脚,现成物和“现成物”们开此运作,做蒙太奇集合。

达达与波普是唇与齿的关系,达达是立论者,波普则广泛推销观念,他们共同的基点都是建立在反艺术基础上。从达达到波普再到新达达、新波普的后现代时期,几十年中,艺术家不断地自由地使用任何媒体素材,打破艺术原先界定的范围,有意扩散艺术风格,容纳每一种艺术形态的存在与发展,甚至模拟、抄袭、引用、重复。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许多特征、倾向,都和达达、波普精神有着密切关系。达达是反对理想主义的理想主义,而波普将达达的理想与现实融合在一起。达达艺术家是有史以来善于破坏的,他们以古怪荒谬的方式使艺术生活化,而波普艺术家是有史以来最懂得经营的一群人,他们以通俗简单的方式使艺术生活化,并且还懂得如何使大众去接受它们。达达艺术试图以错乱的行为,从理性中解放出来,回到自由自在任意而为的偶然中,中途又学过波普的策略“辩证”后,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竟然将没有逻辑、没有主体的理念,以错置的时间次序接纳为艺术的一部分。这种被称为神经错乱的病态,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本质。在今天的西方学术界,政治化、社会化和生活化是一种时尚,哲学圣殿的大门连接着购物中心,文化已全面走向实际。波普艺术把这种文化趋向视觉化,因此,波普既是纯艺术又是大众艺术和流行艺术。波普的意义在于其对艺术的普及化改变了艺术的品位和标准,改变了生活中一般人对艺术的经验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邵大箴,奚静之编.欧洲绘画简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12.

波普艺术论文第2篇

波普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影响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影响力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是有紧切关联的。西方的文化发展脉络一直兼承着确立颠覆的方式交替进行的。从古西腊、古罗马时期的人性极度释放,其艺术样式均呈现出歌颂人体的美感,人情的真情态为视角,哲学家的思维亦是围绕人是什么,从何而来之类的话题展示,一直发展至这种生存环境破灭,宗教便开始占据主流,人物开始忏悔放纵的罪恶,艺术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罪恶心灵慰籍的宗教语境,到宗教禁锢人性到达最高的临界点时,文艺复兴之类的反宗教现象又主导文化艺术发展的话语权……波普艺术的产生亦是人们经历苦难的全人类战争的情形后产生的对苦难恐惧压抑太久后的精神放纵,可以说是人们对工业文明诞生的比冷兵器杀伤力太千万倍的热兵器的排斥,亦可以说是对生命个体在战争中形同草介的消极放纵。总而言之,西方的文化发展脉络是代表时代特征的鲜活血液。波普艺术好或坏的评价暂且不说,但至少无人可以置疑其时代与社会性,它是时代特征的真实记录,安迪?沃霍尔等杰出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流行艺术的代名词与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典型提炼是密切相连的。而东方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却与内陆文明的共识主流相关联。

内陆文明繁衔所倚仗的往往是大江大河,江河能孕养人类,亦可以毁灭生灵,所以人们往往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形成文化主识,凝聚统一的力量,久而久之,国家意志便成为话语权的核心,与国家意志相呼应的文化主体便成为哲学、艺术等文化外化形式的色彩特征。儒家思想主导国家意志的历史由来已久,亦经久不衰,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发展四步曲产生了诸如类假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哲学思想,所以,艺术的发展角度亦形成了技法的把玩到意境的提升再转入逸品要求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飘逸无为,虚融淡泊,其终极目标是追求个人修为的超凡入圣,进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从上述的述论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方艺术侧重对社会现象的记录和批评,而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艺术则偏向于个人精神的内省和升华。

社会发展直至今天,地球村和地域文化特征被高速传播的信息所淡化,我们已无法再回归到传统的天圆地方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为心境中,同时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艺术样式,并传统而不顾亦是焚琴煮鹤大煞风境的做法,至少传统的可圈可点之处是我们的艺术样式富有地域色彩的必要手段。所以中为体西为用,内外兼修的新文化运动的前辈先驱的提出的观点可以为我们的当代艺术提供一条学习舶来文明同时传承传统文明的途径。

2、中体西用、内外兼修的中国当代艺术思维方式

波普艺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波普艺术波普广告艺术文化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坚译.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波普艺术论文第4篇

关键字:大众文化;波普艺术;主题公园;前卫艺术;迪斯尼乐园

大众文化①与艺术的关系由来已久,追溯到现代主义初期的法国印象派,便可以窥见端倪。尽管印象派一再声明其反主题之要义而把形式(光色变化)当作最大的主题,而他们在题材的选择上却无法排除大众文化的制约——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状态是作品的主要题材。托马斯·克劳(ThomasCow)在《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一文中指出,印象派的题材定在“闲暇”(leisure)。无论是“草地上的午餐”②,还是“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③(见彩页),都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情趣进行了细腻的描述。这种“闲暇”不同于古典主义的贵族文化,也不同于荷兰小画派的乡村情调,是中产阶级对大众文化的消费,事实上,印象派画家本身就是中产阶级通俗文化的参与者④。

尽管现代主义消解了贵族文化,使中产阶级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但现代主义艺术仍是一种少数人的前卫艺术⑤,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大众文化作用于艺术的结果是精英主义的前卫艺术的消失。艺术不再仅仅成为少数精英和官僚阶层的一种话语权利。这时,大众文化也不再是肤浅的对生活方式的描述,而是把流行、民主和机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与商业美术风格中最具影响力的应该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波普艺术,就词义而言,波普就是大众的意思,也含有流行的意思。从艺术的发展史来看,波普艺术是对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⑥的狭隘和精英观念做出的回应。抽象表现主义以其主观、个人化、精神性成为一种精神贵族的艺术而高高在上,只能在艺术界而不是公众那里获得胜利。波普艺术则针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问题,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与新的形式,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1957年,波普艺术的首批代言人之一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用这样的词汇定义他创作波普艺术的素材和方式:流行的、昙花一现的、可以随意替代的、廉价的、大批创作的、年轻的、精神上的、性感的、新颖的、有诱惑力的、商业性强的……(见彩页)。

尽管波普艺术发源于保守的英国艺术界,但在美国这样的国度里波普艺术如鱼得水,因为那里浓烈的商业气氛、电影、卡通、标志、摇滚及色情杂志等为波普艺术提供了灵感,也提供了阵地。波普艺术的清单里包含了我们生活中几乎一切和大众文化有关的事物:时装、广告、电视、电影、小说、MTV、Flash……,甚至连政治也可以作为波普的题材,由此不难看出主题公园与波普艺术的相似之处(见彩页)。主题公园实际上就是波普艺术的一部分,处于这个时代的事物,又有谁可以完全摆脱波普的魂魄呢!正如波普教父沃霍尔⑦所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波普就是一切”(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

“波普附体”的主题公园是在机械游乐园(AmusementPa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特定的主题而创造出的舞台化游憩空间,它以虚拟环境塑造与园林环境载体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大众性。它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以及文化陈列等手法迎合游憩者的好奇心,以上主题情节贯穿各个游乐项目,从而革新了以机械游戏为主体的游乐园。迪斯尼乐园虽不是鼻祖,却是连锁规模最大的一个。自从1955年建立之初,迪斯尼乐园就成为现代美国最具煽动性的隐喻⑧。迪斯尼乐园以其丰富的主题,把动画片所运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现手法与游乐园的功能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为游客营造出一个充满梦幻、奇特、惊险和刺激的世界,使游客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迪斯尼乐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带来的良好的示范效应,使主题公园这一游乐形式在世界各地普及推广(见彩页)。1983年日本建成了东京迪斯尼乐园并获得巨大的成功,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法国于80年代末开始兴建迪斯尼乐园;我国的香港特区也于2000年决定筹建迪斯尼乐园。此外,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都相继建成了各类主题公园。世界旅游组织认为,主题公园仍然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主体内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波普的世界里,天空总是蓝的,商品和服务总是应有尽有,主妇总是笑容可掬,乐观主义的情绪不仅表现在艺术与图形中,也反映在园林景观中。主题公园就是波普艺术在室外游憩设施中最显著的投射,是景观设计与商业、旅游业、娱乐业联姻的产物。所以从和大众文化及波普艺术的关系角度衡量,不难看出主题公园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

商业性主题公园自出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盈利是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所以说,它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古典艺术情怀下的传统园林是两回事。崇尚和谐的古典审美原则在此全然不适用,因此两者不具备任何可比性,所以大可不必厚此薄彼。此外,主题公园也没有“为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和公共交往”而建的现代公共绿地所具有的博大的包容力,它不是社会福利,不是市政设施的一部分,而是一种商品,谁要是想享受这种商品的功能,谁就得付款,而且价格不菲。

商业性决定了主题公园的项目设置的出发点是“卖点”,即需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期望,主题公园就要有相应的设施满足这样的期望,包括给人们的怀旧心理提供令人宽慰的场所。于是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导致主题公园必定成为由一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组成的什锦。以迪斯尼乐园为例,它除了童话仙境外,还必须同时是一个大集市,也是一个市民中心(civiccenter),附带着老祖母的农场、商业小镇、童子军巡逻队、旋转俱乐部和科学幻境。

复制和拼贴复制使拜物主义的艺术幻灭的同时,也使艺术融入大众消费的轨道,是现代艺术转向后现代艺术的特点之一。同时,大众文化就是为庞大的文化工业所支持并以工业化方式大量复制、生产的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机器文明为了生存,也必须制造低成本、批量生产的商品。波普艺术的意义不在于原创,而在于对原创的作品的复制和挪用。在作品的制作上也常常用工业社会的现成品,同时充满了诡辩、自嘲和自我参照(self-reference)。

论文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来自

迪斯尼乐园里堆砌了所有消费者可能熟知的符号和信息。为了使这些信息能够快速识别,它们必须通过复制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同时作为统一的企业形象,复制也是必须的。在主题公园中,游人不需要发现的惊喜,只要识别的满足。随着迪斯尼乐园在美国、日本、巴黎的扩展,“迪斯尼幻境”几乎成为赝品的代名词。所有的迪斯尼乐园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由8个主题园区构成:美国大街、冒险乐园、新奥尔良广场、万物家园、荒野地带、欢乐园、米奇童话城、未来世界。

所谓“虚拟”即“似是而非”。虚拟实在是实际上而不是事实上为真实的事件或实体。因为人们对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常常会有一种近似于叶公好龙般的迷恋,所以虚拟实在方面的消费有着空前广阔的市场。

第一个主题公园就是诞生于荷兰的虚拟小人国⑨,后来的迪斯尼乐园都是和现实世界相异的国度,主题公园的商业价值就在于它的非真实性和戏剧性,在于它制造了一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幻。在这一点上,和好莱坞电影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但在主题公园中,好莱坞电影中为人所熟悉的、并日益变得乏味的对于未来世界的乐观主义,被换成对将来戏谑和邪恶的视角,这些又常常是以现实主义的极度“真实”来体现。似乎这样才更逼真,更“实在”。主题公园省去了虚拟体验的各种传感器,让人在物理空间直接进入,从而获得“超现实”的体验。

迪斯尼公园中的场景要么是童话仙境、未来世界,要么是反映异域风情或是先祖时代的生活,总之不是你所处于的生活形态,主题公园可以带你在时空中自由穿行,就看你想在哪里停留。

沉浸性主题公园的这种特征⑩和电子游戏有着很多相似性,只不过一个是实体的三维世界的沉浸,另一个是虚拟的三维世界的沉浸。既然是“沉浸”,就包含了身体的进入、感官的刺激和心灵的体验等全方位的模拟。

但主题公园的参与和模拟更为逼真,感官刺激也是多方面的。游人对于主题公园的进入是切切实实的“在场”(11),有着绝对的“实时性”,主题公园就是一个大型的“行为MTV”。

信息超度饱和当今是信息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已经大大拓展,从传统的文字阅读到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介入,人类的“阅读方式”越来越简易、快捷、充满惊喜和乐趣。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作品中往往使用超级写实的手法,或者干脆就采用印刷、粘贴创作作品,因而带有许多时代性的符号:无论是可乐瓶子、罐头盒还是彩色的玛丽莲·梦露(见彩页),都让我们产生既熟悉又惊异的情愫。此外,饱和以及强烈对比的色彩,逼真到甚至夸张的形体、堆砌的符号都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的渴求。波普艺术的商业特性使之注重包装比注重内容为甚,以新奇、活泼、性感的外貌刺激民众之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消费欲。

主题公园也是这样,常常以夸张的色彩和尺度、堆砌的商业符号,使游人在娱乐的同时获得超度饱和的信息量(见彩页),在感受的丰富程度上,似乎与某些古典园林是不相上下的,但古典的东西始终完美而统一,它所给予你的感受也是一个整体,因而也不允许有破坏这个整体的事物出现,而主题公园是万花筒,色彩斑斓,包罗万象又不失欢快和幽默。

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

科技性幻景的制造在远古时靠宗教仪式、靠巫术,再后来有了艺术家这一类人群,就靠文学的语言、音乐的曲调、绘画的色彩和笔触,雕塑的体量和神髓,舞蹈中的肢体语言等等来实现。随着人类智慧的累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娱乐的媒介,而且科技在制造虚幻世界的任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众文化与传统农业社会的民间文化的一大差别就是它借助和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科技传播手段,以确保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效的传播速度。古典园林是为个人(无论是君主、贵族还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而建,现代景观是为大众而生,对话和交流是基本要旨,除了共同的文化背景、相通的文化语汇外,科技有助于信息的传递。

作为旅游资源的主题公园,较之历史古迹而言,是一新一旧,一今一古,“新”在何处?科技首当其冲,成为主题公园的卖点。美国加州布里斯恩正在建设中的TELOS主题公园,“科技”就是该园的内容之一。这个主题公园更像一个科技展览馆或科技博览园。这是一个自给的、可再生的微型花园城市的模拟。这里有落差30m、绵延2km的全球最大的人工水幕,同时它也是公园内的净化及循环用水。建筑和设施的设计都考虑并结合了高科技的内容:堤岸上设有光电太阳能板,利用电脑控制跟踪太阳直射角度以获得最大效能。还有缆拉浮动娱乐中心、海风调节公寓酒店,收集世界最独特矿物水晶的“水晶山”,内置数个风车的“TELOS塔”、太阳能循环海水加热系统、悬桁球形剧场、氢气制造厂、高架水上牵轨系统及车辆与建筑的实验测试厂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科技在旅游业中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科技和娱乐结合后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

短暂性后现代文化的爱嘲讽、沉迷于虚假表面以及把各种事物的碎片拼在一起形成大杂烩的意识,使这种文化作用下的生活形态,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游戏态度。这种态度下,真理都不是唯一的,其他事物都是短暂的。华美和幸福总是稍纵即逝,而且总有更好的等着你。后现代条件下创造的事物没有经典,不值得保留,因为物质和技术条件使我们很快又可以制造出同样完美的另一个。只要使用过,感受过就足够了,主题公园也是如此。

迪斯尼乐园只是一个突出的个案,还有许多形形的主题公园满足了其他喜好的观光客。风靡电玩领域的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12)在余热未消之际,又适时地推出电影版的“劳拉”。最近ViacomEntertainmentGroup的分公司宣布他们将会把派拉蒙的电影《古墓丽影》改为多场景的主题公园(13),而地点预计将在俄亥俄州的KingsIsland,辛辛那提附近。商品制造者对使用者的关怀从来都是无微不至,性感矫健、英姿飒爽的劳拉,不仅可以出现在电脑屏幕所呈现的虚拟空间,还可以体现在电影屏幕的声、光、色中,甚至还可以在真实世界中由你来亲自体验。开发商为你提供有着各种体验可能性的系列商品,再挑剔的顾客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式,想不消费都不行。

近日,改编自畅销小说的电影《哈里·波特和魔法石》已经在全国的影院上映了,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买到哈里·波特的玩具。也许不久的将来,他的身影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公园里,届时,哈里·波特迷们可以在三维的实境中体验扫帚上的奇遇了,谁又知道呢!

注释:

①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往往必然地与当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MTV、营利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等等构成大众文化的主要成份。

②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③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④可以用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的话来说明这种现象:“……通过他们对颓废性娱乐的综合描绘:歌厅、舞厅、杂技团以及像修拉所提供的那些场面,他对我们这个转折时代的堕落有这种生动的感觉,他们目睹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发生的伟大社会变革试验。”

⑤前卫艺术(avant-garde)在本质上是从形式到内容对传统惯例、学院主义规范和既定的公众趣味的反叛。

⑥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年代前后,这期间的蒙特里安是几何抽象的代表,蒙克是表现主义的代表。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是1919年第一次用来描写康定斯基的某些绘画的,在40年代的美国主要指德库宁、波洛克等人的艺术及行动画派。

⑦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生于美国,波普艺术家。作品题材常常是标准的商标和超级市场的产品,如:可口可乐瓶子、坎贝尔的汤罐头以及布里罗的纸板箱。他最擅长的风格就是重复。可口可乐瓶子无休无尽的排列,造成如在超级市场货架或电视广告所见的视觉效果。代表作品有:《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子》、《玛丽莲·梦露》、《电椅》等。参见《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53页。

物质主义的幻境——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中的主题公园

注释:

⑧世界第一个迪斯尼乐园是美国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于195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成功建成,参见ClareGunn.TourismPlanning,Taylor&Francis,1994。

⑨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诞生于荷兰。1950年,投资商将荷兰的120多个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按1:25的比例缩建于海牙市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被人们称为“小人国”。这一全新的表达方式成为现代主题公园真正意义上的鼻祖。

⑩这种特性常常被称为“可参与性”,说“沉浸”是想强调一切虚拟活动,包括电脑游戏和主题公园的游戏设置,对于使用者来讲,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

(11)这里,“在场”(Presence)是借用了20世纪初哲学的一个常用词汇。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中,在场是存在的同义词,并且是时间性的一个功能。

(12)EIDOS的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讲述主角劳拉在全世界的古文明中探索未知的秘密并展开一连串的冒险。从1代5代总共在全世界有着2500万套的销售量。

(13)目前这个主题公园正在Rivertown区广达364英亩的场地上兴建,预计在2002年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林梅英.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评析所引发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1(5).

[2]冯维波.关于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策略思考[J].中国园林,2000,(3).

[3]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5).

[4]托马斯·克劳.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J].美术译丛,1988(2).

[5]朱利安·弗里曼.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6]宏飞.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KaralAnnMarling.DesigningDisney''''sThemeParks.PublishedbyFlammarion,1997.

波普艺术论文第5篇

1.1波普设计的产生波普艺术运动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在60、70年代盛行一时。波普艺术表明的是后现代的一种文化态度,它拓宽了艺术的概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波普艺术产生之前,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是分明的,绘画与其他姊妹艺术也很少发生关系,艺术家追求的是纯而又纯的绘画,波普艺术则试图打破这种格局,消解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分别,取消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1.2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使艺术脱离原来高雅的外衣和为贵族专享的特性。波普艺术意味着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完结,开始了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波普是现代的,但是它的消费性和符号又是后现代的,正如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这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1.3波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重要性波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创作中个体主体的确立。设计师和艺术家以个体生命的体验取代了任何形式的集体模式,加深和拓展了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现实感和深度。其次,强化了艺术语言的重要作用,色彩、材料等在艺术设计中不再仅仅是承载意义的形式和工具,而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想象力、创造力与生存交锋的重要事实。再次,对影响艺术的文化背景和不同阶层文化的关注,开阔了设计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使艺术设计进一步实现了由“艺术性”到“文化性”的升华。波普不仅是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和设计潮流,更是一股强大的文化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波普艺术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2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意大利广场建筑的波普艺术结合是与历史上的波普艺术同出一源的,或者说是流行艺术在建筑领域里的反映。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是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经典案例,主要运用到了多元拼贴的手法。广场柱廊的柱子用多种不同材料(不锈钢片、水泥、瓷片、镜面、氖光灯管等)替代石头柱身,用霓虹灯取代科林斯式柱头上的圆球,甚至在拱的上方塑了两张大师本人的面具,水从其口中喷出,使其好像是神话中在罗马喷泉中的野兽一样。在色彩上,摩尔将古典主义和美国的通俗文化结合在一起,古典建筑词汇的感严被其周身鲜艳的色彩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戏剧性地消解,娱乐挤走了严肃,意大利广场有剧院式的效果,创造了欢乐的气氛,张扬了快乐的主题。在商业气息的表达上,这位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则在不同的罗马柱式上运用了大量商业味极浓的霓虹灯,夜晚,这里呈现出快乐、浪漫和商业化的氛围,吸引了大批居民和游客的驻足。波普建筑的另一商业化表现是运用明亮、艳俗甚至刺眼的“原色调”来引人注目和标新立异。

2.2美国迪斯尼集团总部矶崎新设计的美国迪斯尼集团总部,建筑造型生动活泼,色彩绮丽斑驳。这座建筑物的主体是蓝白相间的长条形的4层办公楼,横跨于水池之上。建筑中部体形穿插错动,围绕着一个扭曲的锥状塔楼布置。塔楼周身施以粉红和淡绿的色彩,绿色块上并有深蓝色的斜向分格线。塔楼顶部露天,有一个带有指针的鲜黄的顶冠,塔楼内壁有时间刻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日暑。一个深蓝色的方形体块穿过塔楼,在塔楼上形成斜线。主体建筑前有一个深棕色的方形体块,建筑物的主入口部分即在这里,入口是一个伸出的米老鼠耳朵的造型,十分活泼。(图2)在色彩上,建筑周身色彩明艳富丽,立面颜色丰富多彩,色彩纯度高。整个建筑形象非常卡通化,有一种欢乐的气氛,给人带来无穷的喜悦,成为对孩子和成人同样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商业气息的表达上,运用到了波普艺术的浅显明晰、简单快乐。这种解析式的造型与艳丽的色彩来引人驻足,营造了很好的游览氛围。

3结语

波普艺术论文第6篇

对波普艺术下定义比任何其他美国画家下的都要更确切的是利希滕斯坦,他拿平淡无奇的连环画或者广告画来做他的基本题材,忠实的用油彩或者丙烯颜料将他们放大,以表现他们极为有限的平涂色彩和非常结实准确的线条,结果,就成了硬边题材绘画。

虽然在此没有研究者对“波普艺术”的内涵进行严格而科学的界定,但这些为研究者认可的、修饰波普艺术的定语却为我们界定它的内涵提供了参考。因此,结合自己对波普艺术实践的反思,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理论阐释,可以这样界定所谓的波普艺术:是一种以普及为目的,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以流行元素作为创作媒介而进行的一种流行艺术。

极具生命力和现代美学意蕴的波普艺术诞生于英国后,随即受到了美国艺术研究者的关注并迅速在美国达到了鼎盛,从而引起了各国艺术家对其相关艺术实践与创作理论的关注。特别是各国艺术家基于波普艺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对其美学问题的关注更具双重的研究价值。这也就是说,对于“波谱艺术理论对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既可以在理论上探讨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拓展,又可以在实践中为本国波普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供美学上的指导。

一、艺术创作媒介的更新

所谓的艺术创作媒介是指波普艺术家进行作品创作时凭借的各种物质。对于“媒介”一词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即“媒介”是指使波普艺术作品在其应用过程中联系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的各种各样物质因素。

在以往的艺术创作中,能够联系艺术家与作品鉴赏者之间的创作媒介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媒介,另一种是颜色。前者主要存在于文学艺术领域,后者主要存在于绘画艺术作品之中。然而随着波普艺术的诞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媒介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之中。例如,在1971年一款名为“扶手椅”的波普艺术作品出现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在这款椅子的设计过程中,著名的设计家J·德·帕斯和其领导的设计小组运用动物的皮革作为椅子的面料,运用新兴的泡沫材料作为填充物,利用人手叉开的五指形完成了艺术作品的创作,从而使这款特殊的椅子作品迅速地赢得了市场,达到了普及的目的。

二、艺术应用范围的拓展

波普艺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还表现在艺术作品的运用过程中。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不仅不可能像现代波普艺术这样使其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性地应用,而且也不可能把传统的艺术美像波普艺术这样传播得如此广泛。因为在现代生活所有的领域里都可以见到波普艺术作品的影子,在现代所有生活的领域里都可以感受到波普艺术作品带来的艺术美感。

首先,波普艺术作品把艺术的美感带到了普通生活之中,波普艺术自诞生开始,就狂热地关注着消费文化。在传统的艺术领域里,艺术的美感只有出现在特有的阶层中。即使有某件传统艺术美的作品流落在民间,也会因为众人不能欣赏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使其失去了自己的美感。无论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清明河上图》,还是那些具有雕刻术之美的古檀家具,都不可能像现代波普艺术这样把艺术之美传递给所有的普通人。诸如上边提到的扶手椅,诸如上边没有提到的利用波普艺术创作的纸质服饰作品,都可以在现代传媒艺术的帮助下进入平常百姓家。因为这些波普作品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有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其次,波普艺术作品在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的同时,把艺术之美感传递给了每一位消费者。可以这样说,现代波普艺术商業广告作品的出现,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艺术普及,这是传统艺术作品不可比拟的。例如,在时装展览会上,模特的衣着不仅代表着时装的流行款式,而且他们衣着的设计也体现着波普艺术对于生活的影响。再例如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可乐品作品,无疑是美国商品经济和广告产业发展的产物。

再次,波普艺术作品拓展了传统艺术品的生存空间。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基础的,当这种生活基础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当这种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改变的时候,这种艺术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波普艺术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却使传统艺术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再生。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融入了流行元素的波普艺术使其具体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波普艺术因为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而使自己最终战胜了传统艺术而在现实生活中赢得了更为阔的生存空间。

波普艺术对于艺术品应用空间的拓展,必然会引起传统美学理论的更新。因为,波普艺术赖以实现艺术品应用空间拓展的手段,不仅革新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媒介,而且还取代了传统的创作思路。

三、传统艺术鉴赏的创新

波普艺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鉴赏领域。在艺术鉴赏领域,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通过艺术创作知识的普及提升了观赏者的审美水平。现代主义对波普艺术有重大影响,但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打破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从而使波普艺术完成了对传统艺术鉴赏的创新。波普艺术在鉴赏领域对于艺术审美的贡献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第一个层面上,波普艺术作品通过现代流行元素的参与,使具体的艺术品的美感得以通俗化的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因为它不像古代绘画艺术那样需要专业人员的讲解才能使观众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第二个层面上,波普艺术通过艺术品的普及过程把现实生活中那种原生态的美感直接转述给了所有的观众。特别是那些直接受生活启发而创作的波普作品更是如此,如上边提到的那款扶手椅就是如此。

其次,波普艺术通过创作造型的更新完成了艺术品的时代化。传统艺术合作以语言作为表现美感的艺术媒介,以颜色及其代表的生活意蕴作为传递美感的依据,然而波普艺术与其不同,它不仅继承性运用这些表现美感的媒介,而且通过创作材料的更新顺利地完成了艺术品造型的时代化。例如随着动画片米老鼠的播映,米老鼠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于是波普艺术家就把米老鼠与电话机相结合,设计了充满米老鼠情趣的电话机。虽然这个例子简单,但它却体现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即波普艺术设计通过作品造型化的变化完成了艺术品对时代性特点的体现。而波普艺术作品这种时代性特点的体现又更能使艺术品的美感更容易得到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波普艺术理论的普及,既带来了艺术界的革命,也带来了传统美学理论的变迁。在波普艺术创作与应用的实践中,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媒介的更新上,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应用拓展中,而且還表现在艺术鉴赏方法的与时俱进上。波普艺术不是以“作品”的形式来确证自己的存在,至少,它不是被审美性的欣赏,它也用不着有以往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必须的绘画或造型技艺,它不可作为某种范本供学习者临摹,它经过大批量印刷丝毫不会造成效果的衰减,它的原件收藏也不具有艺术价值,甚至它作为一种行为瞬间就消逝来了。事实上,波普艺术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智慧的向人们传达了某种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是更集中更强烈的加深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或道理罢了。

参考文献:

[1]王福魁,张春单.波普艺术与建筑印.山西建筑,2008(05).

[2]王惠.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关系探略比艺术研究,2013(02).

[3]岳姑雅.波普艺术与现代商业插画艺术关系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沦),2011(05).

[4]江子沂.浅析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印.艺术科技,2014(12).

波普艺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波普艺术;特征;影响

引言

波普艺术是有别于高雅艺术,而是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通过艺术处理后,用于表达特有的内涵。解读波普艺术的内在涵义充满了幽默,一些艺术作品看起来简直是荒谬至极。波普艺术发展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在该种艺术的设计形式上更多地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还更多地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波普艺术备受欢迎。二十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文化批判热潮的掀起,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出文化批判的内涵,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一、关于“波普艺术”的理解

所谓的“波普艺术”,就是“POP”艺术,即“PopularArt”,属于是有别于高雅艺术的大众化艺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是具有时尚感的艺术。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如果说高雅艺术充分了文化底蕴,是一种艺术文化思想的表达,那么,波普艺术是一种现实主义体现[1]。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文化意识不断提升,透过波普艺术就可以深层次地理解社会现实,由此而喜欢波普文化,接受波普文化。在目前的各个领域中,波普艺术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其艺术写实的特点,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使人们在观赏波普艺术的时候,能够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产生共鸣。各种表现现代人心理的主题,包括刺激冒险、狡诈、性感、机智等等,都用夸张的手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化批判色彩融入其中,后现代文化色彩也非常浓重,其中能够体现社会的感性思想尤为突出。这种艺术模式由于符合了现代的社会节奏,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已经超越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

二、波普艺术的社会背景

波普艺术是在英国诞生的,逐渐在美国流行并发展起来。二十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开始在英国和美国的艺术领域流行。关于这一概念,是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劳伦斯・艾洛威在《建筑设计》上所发表的论文《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1958年,波普艺术开始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收的艺术。作为艺术殿堂的法国,不仅塑造了艺术的世界,而且在艺术创作领域上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也因此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着同时地位。但是,法国在艺术创作上,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在走新现实主义路线[2]。一些艺术创作者对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于是,就在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将波普艺术充分利用起来,即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波普艺术。应用波普艺术表达现实社会的形态,以美术内容进行表达,使得波普艺术的社会现实性体现出来。法国对于艺术的定位,是以传统艺术为主,并没有完全意义地接纳波普艺术,甚至于存在排斥意向,这也是波普艺术虽然没有纳入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原因,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批判形式存在的艺术表达。

三、波普艺术的特征

(一)波普艺术的生活化

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高雅艺术源自于生活实践,是对生活内容的一种艺术升华,波普艺术则是落实到生活中的艺术,可谓是在生活中开拓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将波普艺术融合到生活中,以各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载体传递出艺术主旨,诸如流行音乐、赛车以各种海报等等,都可以运用波普艺术受到进行设计。将艺术素材取材于社会环境,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容易解读的艺术作品,通过媒介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传递出来,使得艺术不再是脱离生活的艺术,而是向生活普及的艺术,从设计思想上以及设计风格上来看,则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波普艺术的创作以拼贴的手法居多,所应用的原材料多为生活用品,一些作品甚至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并不是平面的作品,比如,《包裹帝国国会大厦》是克里斯托在二十世纪90年代设计的,就是非常大的波普艺术作品。

(二)波普艺术的商业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开始崛起。处于二十世纪80年代,波普艺术伴随着商业潮流而发展,以其独特的术形象成为商业中的艺术代表。《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是一部波普艺术设计的海报,是英国的汉密尔顿在二十世纪50年代所创作的拼贴画[3]。用于拼贴的材料包括各种海报以及当时已经出版过的杂志,其中的内容以及人物都是被公众所熟悉的。经过拼贴之后形成一幅带有波普艺术色彩的画面,发挥着商业作用。这种波普艺术的表达符合了商业特征,而且迎合了公众的视角,是合法的艺术创作形式,而且具有涵延化的艺术性质。

(三)波普艺术的政治化

波普艺术的艺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其中更多地蕴含了文化批判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并非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可以准确表达的。主要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波普艺术并没有被重视,使得波普艺术逐渐被推向艺术领域的变化,而以政治形态存在,发挥着政治价值逐。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出现了带有政治性质的波普艺术,至此,政治波普成为了一个艺术研究领域,其中所含有的政治性的艺术元素尤其受到重视。

四、波普艺术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对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波普艺术首先是以政治形象出现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都是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要的素材,使得政治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幽默而带有浓重的讽刺意味。随着各国政治社会的发展,波普艺术取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使得波普艺术创作内涵更为丰富。以早期的苏联波普艺术为例。此时所创作的波普艺术是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仿真,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存在着政治冲突,而且这种冲突被延伸到文化领域中,美国开始从文化上对苏联进行渗透。波普艺术正是以这种方式传播到苏联。各种抽象性的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大量地在苏联社会环境中呈现出来。包括美国日常物品的宣传广告,美国超市所张贴的各种贴图广告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起到政治思想传播作用。

波普艺术在苏联传播,主要是在苏联艺术解冻期。此时,苏联要大力发展艺术文化,官方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展览,但是所塑造的艺术环境使非常宽松的的,对非官方的艺术作品并不产生排斥感。对于有一些充满文化批判色彩的波普艺术,虽然当时被界定为“异端艺术”,却不加以限制[4]。当时的官方艺术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为商业色彩,但是政治内涵非常丰富,更为深刻,很多的波普艺术家都会创作这种风格的艺术,特别是美国的波普艺术家,都会采用这种文化传播形式起到政治渗透的作用。

(二)波普艺术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绘画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不止于艺术形态的表达,更多的是在艺术思想的表达。现代艺术创作中,特别具有立体感的现代艺术创作,即便是原材料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经过拼接之后,将这些材料叠放在一起,也会形成整一性的画面,只要是在画面中较为恰当的位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令人产生同时性的印象。对于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却能够明确所观看的是同一样东西[5]。后现代艺术作品则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拼接的创作手法,但是,所采用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独立存在的,不仅保留了物质性,而且还保留了独立性,通过对物质形象的复制,按照某一意图进行拼接,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于安迪・沃霍尔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詹姆斯是这样评价的,这种拼接的主要目的是存在着其商业价值,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玛丽莲・梦露的形象逐渐离开了她自有的属性,被媒介所占有,发挥着其货币的价值。这就说明玛丽莲・梦露的艺术形象经过波普艺术处理后,已经发挥了商业价值。史密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波普艺术,得出结论:如果对美国的波普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艺术充满了叛逆,并不是对大众文化的认可,而是一种反大众的文化行动[6]。正是由于波普艺术具有这种涵延化的效果,因此被用于文学创作中,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拼凑之后,就形成了后现代文学作品。

沃霍尔所以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波普艺术表现形式,各种独立性的物体不断重复的排列,表明工业社会中所采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得大批量的相同物品被生产出来。通过他所创作的作品,就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解读。通过波普艺术作品的传播,大众更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波普艺术就这样成为社会中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波普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抓紧向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延伸,并发挥着其文化传播价值,比如,在传媒也中,在商业领域中,在工业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波普艺术的影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生活元素通过波普艺术的塑造之后被放大了。这就说明波普艺术很容易被接受,在生活中得以普及,而且可以在数中生根发酵了。现代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元素越来越多。这些流行元素都与波普艺术密切相关,而且波普艺术也成为流行元素的主要传播载体。波普艺术的创作题材丰富,主要是从大众生活中发掘,是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恰当地将当时社会的变化反映出来。波普艺术与其他的艺术有所不同,其具有讽刺性以为,而且以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后现代主意的艺术就立足于通俗文化,将社会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相互融合,以通俗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包装,各种广告艺术,包括流行音乐、宣传海报等等,都是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波普艺术是商业时代的产物,是将艺术通俗化的产物。在对波普艺术的文化内涵表达中,主要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充分运用起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切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波普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创作时代相辅相成,其中存在着文化批判性,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的特殊表达方式,充满了讽刺,不仅对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观念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洪波.当代摄影艺术中影像承载媒介比较研究[J].文艺生活,2013(05):272-272.

[2]杨嵩.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2015,31(01):38-39.

[3]熊珂.\谈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03):272-272.

[4]邹倚婧.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之反逻辑性写实艺术符号构成[J].东华大学学报,2012(01):52-53.

[5]郭晓冰.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J].大舞台,2014(0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