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会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3-19 18:42:05
新会计论文

新会计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会计的创新和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信息技术等要素对会计理论和信息系统的变革、完善有着决定性的功能。本文透过这些要素变化分析,揭示会计创新的内在联系。

会计环境是左右会计发展的外在因素;而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信息技术等要素变化是推动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今会计环境和20世纪相比,已发生诸多变化。在当今环境中,会计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要求关注会计对象中过去曾经疏漏的具体元素;而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同角度引发了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新问题。所有这些正在推动着会计系统的演变和变革。

会计创新,又称会计再造,是依据当今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信息经济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传统会计的扬弃,构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和信息化相匹配的数据处理、存储,以及信息应用机制,以实现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和管理工作更进一步的深入和精细化。笔者曾在相关论文中探索了会计创新的内涵和基本取向[1],而本文则从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信息技术4个方面剖析会计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一、会计环境变化推动会计创新

会计系统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有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轨迹,而且“遵从”、“趋同”环境的发展变化,以便和所处环境保持“协调”[2]。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具体时空的情况和条件”[3]。而这些具体时空下的“情况和条件”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会计环境具体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法规及人文意识等;“微观环境”影响会计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等。

目前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就财务会计而言,其原则、假设、方法,以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模式成熟于“工业时代”;就管理会计而言,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会计方法和“科学管理”结合的产物,随着“量化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而当今社会已步入“后工业时代”,这种时代背景变迁,使会计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无不发生跨越式的变革。

如今会计的宏观环境和“工业时代”相比,呈现出“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和“信息经济”等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变化至少在3个方面推动会计创新。第一,会计和企业以外其他单位进行“资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发生变化,如电子商务、电子税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变化,要求改变会计现有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和输出模式,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第二,当今社会引发了会计对象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更为精准的目标、产生了全新的会计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所有这些,要求突破现有的会计原则、假设,创新会计计量、确认和会计报告模式,构建全新的会计信息机制,以便在经营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功能。第三,当今社会会计工作者规模扩大,素质提高,尤其是会计探究工作者的变化,将助推会计创新。

会计微观环境的变化,有两个方面较为突出。首先,由于国际市场的发展,引发企业生存、竞争的模式变化,促使企业不断兼并扩张,刺激了价值链企业同盟及“虚拟企业”的出现。这些新的趋向,给企业组织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情况,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会计新问题。其次,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刺激了企业流程再造,推动以部门职能分工为基础的管理转化为面向流程的管理;促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将流程中各项具体分工集成为有机的系统,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之目的。

二、会计目标变化拉动会计创新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发挥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纽带功能。会计目标的变化左右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协同,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再到“目标体系观”,直至现在,仍然在求索之中[4]。

就“决策有用观”而论,如今对决策的认知和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决策有用观”探究的出发点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向企业外部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会计报表。“公认会计原则”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但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形成了“死板”的标准化信息提供模式。

标准化的会计报告模式,忽略了不同决策的差异性,反映了在特定技术条件下不能顾及决策个性的思维定式。而如今,决策的非结构性、不同决策的差异性得到更多的关注;为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信息,为不同决策提供不同信息,成为会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传输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向分析,有能力也有必要突破现有的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而依据不同决策需要不同会计信息的客观事实来构建全新的会计信息报告机制。

尽管“决策有用观”的理念有所突破,但有关“决策有用观”质疑仍然不断,说明这一观点尚存纰漏,仍然无法准确表达现代会计的目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于会计目标熟悉至少应该从3个方面超越思维定式。

首先,超越会计仅向企业外部提供信息的思维定式,正视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客观现实。有关“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多数是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角度,通过企业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系来进行探索的。这一思维定式探究的是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包含管理会计的目标,所以,不能称其为完整的会计目标。

其次,在准确把握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探究会计目标。管理会计是会计方法和科学管理结合的产物,“是在追求组织机构的目标中辨认、计量、分析、解释和交流信息的过程。管理会计是管理过程的整体组成部分之一”[5],其中“会计”是方法,“管理”是核心。管理会计的管理活动需要企业许多职能部门共同参和,相互合作,并非会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这是探索会计目标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再次,对会计目标的探究,应超越“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更是企业管理中量化管理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无法得到“管理系统论”、“控制系统论”认可的事实,就说明会计信息系统仅是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能涵盖“会计”的全部。

假如能够拓展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来探究会计目标将会使结论更接近客观实际,也将对会计发展、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三、会计对象变化需要会计创新

会计对象和会计学科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发展和演变,不少学者认为会计对象是会计学的理论逻辑起点。人们有关会计对象的熟悉,由“财产”、“劳动量”,到“资金运动”,以至现在的“资源运动”等各种学说的变化,不仅体现出“熟悉”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体现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变化[6]。

由“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报表项目”的会计对象观分析,会计对象要素包括摘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方面的要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会计对象要素的变化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知识经济改变了“经济资源”实际意义,对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要素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优劣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先进技术”成为企业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源”的价值备受关注。如此等等的变化不仅对“资产”要素产生影响,而且间接影响其他会计要素。

第二,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以及商业信用形式多样化,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缓解了企业的各种责权、债务之间的矛盾,但也使企业和所有者的关系,企业和债权、债务人的关系复杂化,直接引发企业相关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等新问题。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使企业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市场呈多环节、多渠道的复杂连接状态。企业全方位受市场左右,放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企业经营风险估计成为重要课题。此外企业内部物资存储和生产管理的诸多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会计新问题。

尽管从上述3个方面分析,可以熟悉会计对象的变化。然而这种会计对象探究出发点,仍然仅只是停留在“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报表项目”思维模式,仍然局限在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的职能范围之内。

有关会计对象的探究至少应作3个方面的超越思维定式。

首先,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体的角度探究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实践活动中的完整对象,既包括财务会计处理的业务对象,又包括管理会计处理的业务对象。会计对象应是会计猜测、决策、预算、反映、分析、评价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对象,而不应只是财务会计的对象,仅局限于当前的“会计要素”。

其次,把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子系统,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探究会计对象,从企业管理需求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向来探究会计对象,而不是仅就会计实践活动探索会计对象。

再次,超越以赢利评价企业经营成败的思维定式,从企业经营所肩负全部责任的角度探究会计对象。企业要向所有者负责,但也应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因此,单以“利润”或“现金净流量”来评判企业经营就很有局限性,因而,会计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会计对象”有更丰富的内容。

一旦拓宽了会计对象的探究视野,改变了会计的空间观、时间观,有关会计对象熟悉将会产生突破性的变化,会计的发展将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会计信息新技术加速会计创新

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而言,是全新的会计信息技术。

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完善和创新,是众多科研工作者艰辛劳动的成果。电子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但在理论上,更多的表述是“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影响”,专项探究会计信息技术和会计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论相对较少。

在此,笔者就会计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体系的影响作以简要梳理。

首先,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催生了新的会计学科(会计信息技术学),改变了会计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当前,有关这一新学科的命名,有的称之为“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有的称之为“计算机会计学”,但各自探究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差别,其实质探究的是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形成这种同一学科、多种命名的现象的原因众多,但根本原因是忽略了这一新学科本质。

其次,对会计方法、技术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称之为方法学、技术学。技术手段由手工转向电子化后,财务会计的技术理论已经发生重要变化。第一,凭证、账簿的功能和意义发生变化,如,记账凭证信息得以扩充、明细账不再依据原始凭证登记、凭证和账簿作为存储会计数据的手段和方法的意义正逐渐消失。第二,淘汰和新技术不相容的理论,如,“账务处理程序”为“数据处理流程模式”取代。第三,派生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如,会计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技术。

再次,引发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有关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可以理解为会计数据处理定式。据此而论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将会在多方面发生变化。第一,会计数据处理将突破单独由会计部门处理定式,代之以企业内多部门参和会计数据处理,即,会计数据库和企业信息数据库集成,成为“共享数据库”,网络成为各部门参和数据处理纽带。第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信息机制受到挑战,“数据源—会计信息加工方法—适合个性需要的信息”将成为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

可见,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会计重构的动力,也是会计创新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杜天宇.价值链会计和网络会计比较[J.会计之友,2007(10,下)摘要:67-68.

[2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26#65380;会计信息论和会计控制论[M.北京摘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摘要:32-40.

[3王开田.会计进化论——科技革命和会计管理范式创新[M.北京摘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摘要:20.

[4王胜利.论我国会计目标体系[J.中国农业会计,2005(12)摘要:22-24.

新会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现代观念管理未来趋势

一、管理会计现代创新观念的形成

(一)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时间价值观念的形成。时间价值包括:会计人员完成自身工作的时间价值。尽管会计人员分工不同,但应当保质保量完成分工后的本职工作;资金的时间价值;即在企业筹资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资金和时间所具有的增值能力;会计信息的时间价值,即按要求及时、准确地传递会计信息争取到的价值能力;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同一货币量在不同时间里价值的差额,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货币量所发生的增值,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看,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因素,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当其适应现代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就将有效实现其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战术与战略“管理”、事前与事后反馈“控制”,这是当今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两个基本概念。

(二)动态管理观念的形成当今是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加工、整理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信息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流变得快速、敏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迅速作出动态的应变决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承担着管理会计的多种职能和重要内容,企业必须服从经营管理的需要,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树立起动态管理创新观念。即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进而找出最佳平衡点,作为决策优选点和创新立足点。

(三)管理会计能力观念的形成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因此,经济环境特别是制造环境对其影响巨大。主要有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规划,适时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与新制造环境相适应产生了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战略管理、基准管理、智能化管理等,使得管理会计创新能力增强,形成管理会计创新能力观。管理会计能力主要包括:竞争性的会计选择能力,即根据主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选择潜在利润增长点的能力;迅速调动企业价值资源投入“攻击点”的能力;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弥补价值链中薄弱环节的能力;敢于竞争并能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在局部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创造能力;持之以恒的会计政策实施能力。管理会计能力观认为,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资源外向配置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和制造环境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

(一)当代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管理会计内容方面的创新拓展与更新应注意以下方面:

(1)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拓展与更新。更注重长远性的决策分析创新。决策是关系一个企业战略发展创新的全局性筹划。决策分析是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包括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在决策中,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首先,在它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两单性的缺陷,立足于决策的长远性,以战略的眼光来梳理并提供真正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的与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其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建立起长期的本量利分析模式。应用各种决策分析方法,按照欲达的经营目标、投资目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从中择优选择出利润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作为发展的起跑点、竞争的立足点和决策的优选点。再次,在注重长远性决策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有利于企业确定具体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也有利于推动战略成本预测、战略成本决策、战略成本计划编制和战略成本控制。把住了战略性的决策分析,就把住了企业战略发展的大局。

(2)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源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经济要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至人力资源的竞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提供,因此,管理会计在预测、规划、决策与控制过程中,必须将提供会计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激励机制发挥人的作用。

(3)更加大分散控制的风险管理创新。现代经济的不稳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现在风险控制方法有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等三种基本类型。其中风险预防方法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回避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嫁风险法。当今企业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对风险的控制是以控制和预防为主,更多的是采用分散风险法。在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及并购与联营等方式中分散风险。如企业联营是由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本来应由一个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变为由联营企业共同承担,从而将风险分散开来。

(4)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成本管理创新。目前市场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单纯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科技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优化产品设计、大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将降低成本与科技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为此,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抛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法和制造工艺,逐渐从生产制造的高成本中转移到采用新技术研制开发降低成本上来,将从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来,从而拓展成本控制的视角。转移成本管理重心要加强成本计划,规划好目标成本,研究拓展目标成本管理。日本丰田汽车的成本管理研究发现,目标成本管理可分为成本计算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目标成本管理从原来单一考虑减少成本进化为多维成本管理,包括与质量管理,顾客管理和业绩考核管理相融合;同时也发展到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管理。这一发现进一步体现当今成本管理重心的转移,管理重心领域的拓展。

(5)涵盖更多指标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全面预算就是以货币的形式对既定的利润、成本规划、决策方案所作的综合计划。涵盖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预算等及其预算指标和考核指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贯穿于企业事前、事中和事后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在内控指标体系中涵盖着战略、风险、财务、资金、薪酬等许多关键指标上。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按考核类别有效益类指标、营运类指标和控制类指标;评价时还吸入非财务指标。中油股份集团在预算管理中对考核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内部控制体系内推行价值驱动、业绩透明、系统化、创造足够激励、可行性五大原则,体现公司战略,市场价值与个人责任的有效结合,将业绩评价指标落到实处。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的新发展。平衡计分卡整合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从客户、财务、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完善了业绩衡量系统,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由这四个层面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描述的战略图,被称为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提供了战略描述的可视化工具,完善了战略业绩管理的理论结构体系,描述和促进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是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发展和升华。平衡计分卡从关注非财务指标扩展到战略地图,使其成为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必备工具,成功地将企业战略描绘成多维的、相互联系的规划图。平衡计分卡和战略管理会计这两种理论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作为管理会计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油控股集团在注重股东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融进了一些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因素,如员工队伍与质量安全环保等内容。除平衡计分卡外,还有两种平衡管理工具值得借鉴:一是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的企业治理模型和战略计分卡;二是超越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这些工具的设计理念和应用价值都不能低估。

(2)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拓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将资源成本分摊到作业中计算出作业成本,再对作业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报告,计算出真实的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动态化和前瞻性地控制成本,最终减少了成本。与传统的间接成本方法相比,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不清的缺陷,有助于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改善了成本分摊方法,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及时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能够精细核算成本,使以前许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系统中变为可控。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实践中得到拓展。如在企业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主要用作业成本法来提供相应的成本数据资料。

(3)实证研究法开拓发展。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的交叉趋势,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定量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来研究本学科的问题。用数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起定量关系的实证公式,称为实证研究法。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管理数据加强采集,组织和统计分析、理顺重要数据、变量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统计图法、代数法、指数平滑法、最小乘方法和加权平均法等,推证和完善必要而有效的计算公式,以增加数据量化的程度,由理性论证提高到数字化实证的程度。实证研究法提供了量化的数字数据,提高解的可视化程度,真实可信的效果,甚至获得实证结果的唯一性。通过其它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控制论、运筹学、数理统计、博奕论、计算机模拟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提高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水平,以推动管理会计学科的创新发展。

(三)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创新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视角。目前不少学者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研究者不再侧重探讨西方管理会计体系,或只是简单的模仿西方,而应当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建立独具特色的新型管理会计体系。而且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不是单纯的注重效率和效益。更应当关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环境保护等;要从本国的文化背景出发与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内控和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探讨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

(2)管理会计管理目标的更新。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它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权衡风险与报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3)管理会计模式的跨越。纵观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战略管理会计模式都是以新的形式跨越或变迁。一是战略管理会计模式的跨越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从服从某一企业的战略管理已经延伸到服务于跨越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学者(傅元略,2005)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特点的分析,揭示出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构建跨越企业边界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共享跨越企业边界的信息体系资源,对供需链节点企业的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和物流进行协同管理;并寻找跨越企业边界的有效成本管理方法,以协助供应商、客户和节点企业对产品设计成本的协同管理,并解决提高低效率问题。二是管理会计模式的环境变迁。管理会计模式创新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由“适应环境”向“创造环境”的转变。

(4)“体验经济”的适应性变革。当代管理会计提出一种适应“体验经济”的变革,所研究的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一种“快乐体验”。即通过一定的感性载体对人产生体验效应,形成经济价值,实现商品化,创造出与“体验经济”相适应的“准文化产品”。引导人们对管理会计职能、对象与作用相应地产生新认识:其职能凸显企业智力资产管理;其对象也由于经济形态的转变具有新的特点。从而拓展了管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

(5)微观管理和组织创新理论的拓展。一是微观管理中的创新成本理论,该理论十分丰富,包括战略成本理论、风险成本理论、不确定成本理论和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现有成本计量方法和技术对微观创新成本进行计量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二是组织创新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开拓。组织创新对传统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产生很大冲击,以致管理会计中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和经理激励等许多方面均有许多新的发展,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和业绩评价报告的具体方法有许多革新。诸如此类创新理论对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重要的推动,支持和促进。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的数字计算。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深入到企业经常观察和了解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加速建设多维通道和数据源不少学者揭示当前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中缺乏必要的源数据、高效的数据转换和处理手段,致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远落后于理论发展,陷入了困境徘徊的局面,为此,应加强财务循环数据组织与采集,搭建会计软件技术平台,开设多维通道和数据源,借助不同导向应用程序,提升发散性转换手段和处理技术,以满足更多的互不相容的信息需求。同时应用IT技术,开发应用软件和程序,瞄准会计边界和前沿,突破应用技术困境,在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中获得共同发展。

新会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现代观念管理未来趋势

一、管理会计现代创新观念的形成

(一)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时间价值观念的形成。时间价值包括:会计人员完成自身工作的时间价值。尽管会计人员分工不同,但应当保质保量完成分工后的本职工作;资金的时间价值;即在企业筹资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资金和时间所具有的增值能力;会计信息的时间价值,即按要求及时、准确地传递会计信息争取到的价值能力;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同一货币量在不同时间里价值的差额,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货币量所发生的增值,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看,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因素,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当其适应现代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就将有效实现其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战术与战略“管理”、事前与事后反馈“控制”,这是当今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两个基本概念。

(二)动态管理观念的形成当今是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加工、整理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信息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流变得快速、敏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迅速作出动态的应变决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承担着管理会计的多种职能和重要内容,企业必须服从经营管理的需要,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树立起动态管理创新观念。即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进而找出最佳平衡点,作为决策优选点和创新立足点。

(三)管理会计能力观念的形成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因此,经济环境特别是制造环境对其影响巨大。主要有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规划,适时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与新制造环境相适应产生了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战略管理、基准管理、智能化管理等,使得管理会计创新能力增强,形成管理会计创新能力观。管理会计能力主要包括:竞争性的会计选择能力,即根据主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选择潜在利润增长点的能力;迅速调动企业价值资源投入“攻击点”的能力;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弥补价值链中薄弱环节的能力;敢于竞争并能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在局部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创造能力;持之以恒的会计政策实施能力。管理会计能力观认为,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资源外向配置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和制造环境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

(一)当代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管理会计内容方面的创新拓展与更新应注意以下方面:

(1)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拓展与更新。更注重长远性的决策分析创新。决策是关系一个企业战略发展创新的全局性筹划。决策分析是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包括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在决策中,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首先,在它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两单性的缺陷,立足于决策的长远性,以战略的眼光来梳理并提供真正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的与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其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建立起长期的本量利分析模式。应用各种决策分析方法,按照欲达的经营目标、投资目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从中择优选择出利润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作为发展的起跑点、竞争的立足点和决策的优选点。再次,在注重长远性决策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有利于企业确定具体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也有利于推动战略成本预测、战略成本决策、战略成本计划编制和战略成本控制。把住了战略性的决策分析,就把住了企业战略发展的大局。

(2)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源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经济要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至人力资源的竞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提供,因此,管理会计在预测、规划、决策与控制过程中,必须将提供会计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激励机制发挥人的作用。

(3)更加大分散控制的风险管理创新。现代经济的不稳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现在风险控制方法有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等三种基本类型。其中风险预防方法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回避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嫁风险法。当今企业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对风险的控制是以控制和预防为主,更多的是采用分散风险法。在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及并购与联营等方式中分散风险。如企业联营是由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本来应由一个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变为由联营企业共同承担,从而将风险分散开来。

(4)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成本管理创新。目前市场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单纯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科技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优化产品设计、大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将降低成本与科技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为此,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抛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法和制造工艺,逐渐从生产制造的高成本中转移到采用新技术研制开发降低成本上来,将从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来,从而拓展成本控制的视角。转移成本管理重心要加强成本计划,规划好目标成本,研究拓展目标成本管理。日本丰田汽车的成本管理研究发现,目标成本管理可分为成本计算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目标成本管理从原来单一考虑减少成本进化为多维成本管理,包括与质量管理,顾客管理和业绩考核管理相融合;同时也发展到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管理。这一发现进一步体现当今成本管理重心的转移,管理重心领域的拓展。

(5)涵盖更多指标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全面预算就是以货币的形式对既定的利润、成本规划、决策方案所作的综合计划。涵盖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预算等及其预算指标和考核指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贯穿于企业事前、事中和事后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在内控指标体系中涵盖着战略、风险、财务、资金、薪酬等许多关键指标上。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按考核类别有效益类指标、营运类指标和控制类指标;评价时还吸入非财务指标。中油股份集团在预算管理中对考核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内部控制体系内推行价值驱动、业绩透明、系统化、创造足够激励、可行性五大原则,体现公司战略,市场价值与个人责任的有效结合,将业绩评价指标落到实处。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的新发展。平衡计分卡整合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从客户、财务、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完善了业绩衡量系统,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由这四个层面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描述的战略图,被称为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提供了战略描述的可视化工具,完善了战略业绩管理的理论结构体系,描述和促进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是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发展和升华。平衡计分卡从关注非财务指标扩展到战略地图,使其成为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必备工具,成功地将企业战略描绘成多维的、相互联系的规划图。平衡计分卡和战略管理会计这两种理论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作为管理会计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油控股集团在注重股东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融进了一些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因素,如员工队伍与质量安全环保等内容。除平衡计分卡外,还有两种平衡管理工具值得借鉴:一是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的企业治理模型和战略计分卡;二是超越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这些工具的设计理念和应用价值都不能低估。

(2)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拓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将资源成本分摊到作业中计算出作业成本,再对作业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报告,计算出真实的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动态化和前瞻性地控制成本,最终减少了成本。与传统的间接成本方法相比,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不清的缺陷,有助于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改善了成本分摊方法,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及时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能够精细核算成本,使以前许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系统中变为可控。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实践中得到拓展。如在企业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主要用作业成本法来提供相应的成本数据资料。

(3)实证研究法开拓发展。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的交叉趋势,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定量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来研究本学科的问题。用数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起定量关系的实证公式,称为实证研究法。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管理数据加强采集,组织和统计分析、理顺重要数据、变量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统计图法、代数法、指数平滑法、最小乘方法和加权平均法等,推证和完善必要而有效的计算公式,以增加数据量化的程度,由理性论证提高到数字化实证的程度。实证研究法提供了量化的数字数据,提高解的可视化程度,真实可信的效果,甚至获得实证结果的唯一性。通过其它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控制论、运筹学、数理统计、博奕论、计算机模拟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提高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水平,以推动管理会计学科的创新发展。

(三)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创新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视角。目前不少学者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研究者不再侧重探讨西方管理会计体系,或只是简单的模仿西方,而应当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建立独具特色的新型管理会计体系。而且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不是单纯的注重效率和效益。更应当关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环境保护等;要从本国的文化背景出发与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内控和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探讨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

(2)管理会计管理目标的更新。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它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权衡风险与报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3)管理会计模式的跨越。纵观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战略管理会计模式都是以新的形式跨越或变迁。一是战略管理会计模式的跨越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从服从某一企业的战略管理已经延伸到服务于跨越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学者(傅元略,2005)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特点的分析,揭示出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构建跨越企业边界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共享跨越企业边界的信息体系资源,对供需链节点企业的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和物流进行协同管理;并寻找跨越企业边界的有效成本管理方法,以协助供应商、客户和节点企业对产品设计成本的协同管理,并解决提高低效率问题。二是管理会计模式的环境变迁。管理会计模式创新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由“适应环境”向“创造环境”的转变。

(4)“体验经济”的适应性变革。当代管理会计提出一种适应“体验经济”的变革,所研究的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一种“快乐体验”。即通过一定的感性载体对人产生体验效应,形成经济价值,实现商品化,创造出与“体验经济”相适应的“准文化产品”。引导人们对管理会计职能、对象与作用相应地产生新认识:其职能凸显企业智力资产管理;其对象也由于经济形态的转变具有新的特点。从而拓展了管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

(5)微观管理和组织创新理论的拓展。一是微观管理中的创新成本理论,该理论十分丰富,包括战略成本理论、风险成本理论、不确定成本理论和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现有成本计量方法和技术对微观创新成本进行计量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二是组织创新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开拓。组织创新对传统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产生很大冲击,以致管理会计中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和经理激励等许多方面均有许多新的发展,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和业绩评价报告的具体方法有许多革新。诸如此类创新理论对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重要的推动,支持和促进。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的数字计算。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深入到企业经常观察和了解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加速建设多维通道和数据源不少学者揭示当前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中缺乏必要的源数据、高效的数据转换和处理手段,致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远落后于理论发展,陷入了困境徘徊的局面,为此,应加强财务循环数据组织与采集,搭建会计软件技术平台,开设多维通道和数据源,借助不同导向应用程序,提升发散性转换手段和处理技术,以满足更多的互不相容的信息需求。同时应用IT技术,开发应用软件和程序,瞄准会计边界和前沿,突破应用技术困境,在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中获得共同发展。

新会计论文第4篇

(一)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会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教育的贡献,会计行业的重要性决定了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迫切性。新时期,经济和科技都高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广泛使用,更显现会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会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与会计行业的职业需求差距也比较大,结构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二)出现会计教育问题的原因

1、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在会计专业设置上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设置过于现实,过于强调会计专业性和职业性,使得在界限划分上过窄、过细,培养出的人才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并且还设置了一些不适用和不规范的专业,使得结构性失业比较严重。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关联性不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基础、文化、道德教育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课程重复内容较多。

2、会计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前期,我国的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围绕着相关部门和会计行业,行业制度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安排,导致了教学活动和内容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遵循学科体系设置的结果就是,知识学习过于死板,独立思考、辨析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90年代以后情况虽有改善,确定了以会计学为基本内容的主干课程,但是,学科重核算和理论的体系,不能满足适应会计教育目标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教学方式的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满堂灌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会计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缺少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吸收课堂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知识长期下来掌握不牢固,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另外,学校资金在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有限,不能满足会计实训课程的要求,教学方式上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难以适应会计职业要求。

4、缺乏双师型的教育团队。我国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教育工作,具备会计职业职称和执业资格及能力的教师不多,缺少从事会计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多是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现有的职称评选不注重实践教学的经验,导致教师很少在会计实践上花费时间,长久以来的教育流程使得学生在会计知识的获得上偏向理论。再加上多数教育工作者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不利于会计才人的培养。

二、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相关措施

(一)实现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与会计行业要求的对接。完善会计专业及课程设置要勇于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时增加基础课程的设置,增加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的份额,根据会计行业的实际要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专业层次要具有实用性,以会计教学目标为基础,职业教育设置细化,培养专才,本科围绕会计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等。

(二)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会计学科体系的完善,首先要摆脱行业和部门的限制。应该遵循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系统的实现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以会计教育教学目标为基础,层次分布明显,比较要重视学科理论层,还要增加基础理论层、实务操作层的比重,全面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基础学科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会计就业信息、前景信息,并且懂得信息使用学科内容,学会自主思考,在学科体系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够融会贯通。

(三)改进并灵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会计教学实践为目标,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创兴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课程安排上,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关注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守法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把会计教学和实训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加强与企业的实训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讲座,实行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想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双师型的团队,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要自主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金融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学习优秀教师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互动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新会计论文第5篇

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努力探索,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方面成效显着。因为一是会计人员能独立于单位履行监督职能;二是实现了事前监督,从源头扼制了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体现了集中的优势,一有制度出台,都能及时、全面实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会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还需兼顾公平、倡导服务。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会计监督作用,提几点建议。

一、统一标准,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最能全方位、第一时间地实施会计监督,只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统一的经费支出标准作为依据。而现今,很多财务行为仍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有的规定不明确;有的现行的标准与实际有较大差距而操作性不强。这就急需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细化、统一的支出标准并经常更新(要细化到具体费用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项目经费的使用等),再借助会计集中核算自身的优势,相信全面、严格地履行好会计监督是没有问题的。会计核算中心也可以通过积极收集、总结日常会计监督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主管单位财政部门或通过财政部门向政府报告,在不违反上级有关制度、文件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经费支出标准。

二、上下联动,构筑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应用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一、创新管理会计的观念

(一)市场观念

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整体观念

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三)动态管理观念

在工业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四)企业价值观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二、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重视管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

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管理会计系统必须直接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决策层与管理层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更加完善(比如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的监督权得到强化,董事会内的提名委员会、工薪委员会、投资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等机构俱全并且发挥作用),势必会更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在现行社会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既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

(二)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的协调问题

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相辅相成。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创体制往往没有及时地予以规范。例如:财务总监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如何使其运作更为有效,还没有与传统会计系统(包括管理会计系统)的改造结合起来考虑。

企业改制中虽然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其素质要能保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离不开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背景,否则就不能承担起监控公司业绩的职责。

现在许多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CEO的态度。从规范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审机构更应直接对监事会或董事会负责。较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是否应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权限和职业如何清晰地界定,使其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运作如何与管理会计系统相互配合,以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这些都需要探讨和实践。

(三)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的“准公共物品”性质

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由于信息披露中外在性的存在,政府可以并且应该发挥作用。因此,不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政府机构同样应予关注。另一方面,从信息市场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取决于信息需求者,所以会计信息的提供从根本上说会形成“买方市场”。现在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却或多或少是一种“卖方市场”的心态,“我提供什么,你得接受什么”。然而,无论是财务会计报告还是管理会计报告,任何改进若不听取广大信息需求者的意见。终将于事无补、劳民伤财。因此,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使会计信息的需求调研经常化,除不断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强制性信息报告)外。还要逐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以及需要公开的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非强制性信息报告)提供各种指南。以利于提高管理会计基本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和管理会计实务运作的效率。

三、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比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角度来看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虽然二十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在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学科,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学的管理会计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一条途径。此外。应早日建立管理会计师职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职格认证和选拔。

新会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更新会计理念 完善会计理论 促进会计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有儒家文化,它通过《论语》等理论载体来传承;中国有道家文化,它通过《道德经》等理论载体来传承。“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因此要推动理论的发展,需要因时而异、更新人们固有的认知理念。而理论的确发展,将促进文化的承传与发扬。会计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其具体表现为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理论体系,它是动态发展的。

一、会计认知理念

理念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因为事物是不停变化的,理念会经过实践不断完善。以下通过对会计主要的职能与作用,分析当前中国的会计理念主流,从价值取向探讨会计理念的更新。

(一)从会计职能分析当前会计认知理念

会计职能与作用体现了它的存在价值。事物的价值,将左右着事物的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会计的基本职能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职能的其他观点还有:反映、控制、分析、考核与评价、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等。会计职能在会计理论表述中,主要表现为两大会计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二是管理会计。

第一,财务会计它主要是通过对已发生业务的核算、归集处理、分析,形成会计报告形式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国家管理机构、社会监管机构等,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人员。目前,在中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发展日趋成熟,从国家的法律、规章,到行业准则、制度、规范、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相关专业书籍等已形成一套理论系统,财务会计工作也深入到各行各业中。财务会计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它并不能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决策分析。财务会计的职能及其价值也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从属地位。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主管领导看不懂会计三张主表,那么会计的价值在他们心中的理念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它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资金运动运用各种新技术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运营决策支持服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在企业管理上的价值不言而喻。虽然“近年来我国会计学术界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推动了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熊焰韧 苏文兵),但是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与西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内因: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够深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并实践于管理工作的会计业界人员较少。

二是外部环境因素:中国至今没有“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那样的行业组织、也没有从法律或规章制度上进行引导;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还比较陌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价值。

这些内、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通过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及其在中国的现状简析,目前,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及非会计业界人士对会计认知理念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层面。

(二)更新会计理念探讨

西方国家的财务总监在公司的管理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公司的CEO不少是从CFO提升上来的,而在中国这情况却非常少,这种差距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受中国的崇尚集体主义、中庸思想等文化影响,会计文化有“法律控制强于职业主义、偏好稳健性、信息透明性不高等特点”(畅秀平)。会计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能动发挥较弱。

从中国会计现状、会计文化的特点及对会计认知的主流理念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会计价值差异的原因所在。以价值取向引导,我们应探索建立新的会计认知理念: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重,会计信息是公司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主管)是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其成长目标是成为公司的CEO。

在20世纪初,美国贝尔电话公司聘请费尔先生担任公司总裁,费尔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的口号,被很多人难以接受,因为谁都认为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但是,在费尔担任该公司总裁近20年时间里,费尔创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具规模、成长得最大的民营企业。

理念引导行动,今天的否定者,是为了创造一个不同的明天。

二、以新理念引导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中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已经较为成熟,这里主要是探讨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各种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经济学、战略规划学、信息学、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等,还应包括由相关的法律、规章、行业准则、制度、职业道德规范等,它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

“中国要赶超西方,中国企业要融入国际经济,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熊焰韧 苏文兵)。中国需要大批的管理会计师。因此,对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行政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

为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引导成立相应的管理会计师协会

协会作为自律组织,由协会制定行业基本工作规范、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并组织相关理论培训学习。

2、建立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可实行“拿来主义”,美国有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可以参照其理论体系及考试办法,在中国开设“中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有相应的理论体系,且资格证书得到中国相关部门及社会的认可,对已取得证书的人员从业及竞聘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旦开设考试,管理会计在中国将迅速发展。

3、加强舆论宣传

在财经、管理杂志刊物及媒体上加大力度推广介绍管理会计的价值,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管理会计人才。

(二)专业理论体系的完善

组建管理会计课题研究小组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国内已有一些管理会计的著作,但是与国外对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且管理会计近年来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有必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完善。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提供理论素材。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要实践新的会计理念,会计从业者应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在学习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上,充分学习掌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促进会计文化发展

用新的会计理念及会计理论实践于会计工作,必然创造出新的会计文化特征,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试想如果有更多的会计(主管)成长为公司的CEO,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将呈现出何种局面呢?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完善会计理论体系。体现稳健性的同时,彰显个人能力的发挥,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

四:结束语

物竞天择,更新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纵观近百年来中国会计发展史,不断完善与更新,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会计与国际接轨,会计理论发展迅速。只是在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领域相对国外而言,有不足之处。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国际化,会计理论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会计文化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煜均.《谈会计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取向》.河北师范大学.商场现代化2006年01Z期

2、熊焰韧 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南京大学.会计研究 2008.11

3、畅秀平.《中美会计文化比较与启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年12期

4、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认证考试教材

5、[美]彼得-德鲁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85 出版

作者简介

姓名:林钦性别:男 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