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8-07 18:02:07
工程技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第1篇

由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所需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种类相对较多,若是只对其中某一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则很难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1)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在实践中获得了验证,想要进一步提升油田地面建设施石油工程地面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提升措施尤士东(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阜康831511)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油田地面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油田地面建设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石油;地面工程;施工技术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科技方面着手。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随之出现,并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这不仅使生产力获得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还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油田地面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现已成为石油工程建设的主流趋势。通过数字化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可以使石油生产实现自动化,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这样在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此外,从施工人员的角度上讲,数字化与智能化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有助于石油工程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对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

油田地面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普通的建设工程不同,从而使得与之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若是想要研发新型的施工技术困难程度较高,并且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但油田地面建设项目却并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所以,最佳的解决途径就是对现有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对大量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进行调查后发现,无论是以往应用的施工技术,还是现在应用的施工技术在工艺流程上都比较复杂,虽然中间也出现过几次技术革命,并使工艺流程有所简化,但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鉴于此,应当将各级设备进行综合利用,并将各个层级的站点进行合并,这样有可能实现一个较大程度的进步。从当前的技术和设备上看,一机多能的时代已经过去,全面性和优异的工作性能才是根本,所以,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合并,最大限度的简化工艺流程,提升作业效率。

(3)合理应用节能降耗技术

在全球性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节能降耗现已成为必然趋势,并且也成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重点。想要真正实现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的节能降耗,就必须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施工技术进行组合应用。同时还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在降低能耗的过程中,减低工艺难度,这样既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而且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促进油田事业的稳定发展。

2结语

工程技术论文第2篇

1.1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扩建的总体规划及要求

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经过陕西国防工业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决定其改扩建基本方向如下:①结合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煤化工方向)等优势专业的自身特点,专指委分析认为,能源化工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学生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生产实习时常遇到无法进行亲手具体操作、得不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的机会。实训基地将建设典型化工实训装置及小型化工工艺类工业生产装置,供教学实践和小规模化工生产使用,操作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②化工仿真教学是运用实物、半实物或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化工生产现场操作与化工仿真技术的结合很大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生产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化工仿真将理论知识、工艺过程、操作控制能力和计算机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扩建项目中建设培训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操作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化工仿真实训中心。

1.2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特点

1)实训过程中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应用的真实性。操作训练按照企业对学生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设置。

2)技术要求方面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路线。

3)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兼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承担本院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社会培训任务。

5)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承担学院的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社会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任务。社会培训的主要对象的定位在将来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即二类人员(化工工艺技术人员、化工总控工操作人员),四类岗位(生产操作岗位、DCS操作岗位、生产工艺岗位、环境监测工位)。培训内容将根据陕西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按化工行业基本知识技能、化工各个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仿真控制操作等方面的开展实训。基本能够满足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学品、轻工、日化的岗位培训要求。

2)开展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并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包括:①化工工艺流程类的技能实训。②化工计算机仿真操作实训。③化工单元操作实训。④化工单元拆装实训。

2建设安排及实施

此次改扩建重点项目为化工仿真实训室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两个项目。化工仿真实训室目前拥有仿真用计算机100台套,软件有早期的单一设备仿真操作以及成套的工艺操作。本次扩建拟再购置尿素工艺、煤气化工艺、均苯四甲酸二酐合成工艺、丙烯酸甲酯工艺等最新版仿真软件,进一步丰富实训内容;同时,考虑到火炸药生产现场安全的特殊要求,计划与兵器第805厂、兵器第845厂及东方仿真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两套火炸药生产工艺综合仿真软件,解决学生火炸药生产技术等课程仿真实训需要,军工企业员工相关岗位岗前培训的需要。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主要是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添置大型可DCS远程操控的精馏、吸收、传热、干燥及萃取等实训设备,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生产工艺仿真模型。扩建后的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包含仿真实训室、单元操作实训室、管路拆装室、化工设备(泵及换热器)拆装室。可满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的项目化教学及实训,满足化工总控工、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工至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以及对周边企业员工进行工艺操作等岗位的培训工作。

3基地建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化工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不仅满足学生的培养,其功能定位还应包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训基地建立了有效的保障制度:①建立导师负责制的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成长有专门的“导师”负责。安排青年教师助课、答疑、讲解习题、评卷试卷、指导实验等基本教学环节,熟悉教学内容。②制定长期的培养培养计划。积极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并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的学术活动交流。加强知识的交流,防止知识的僵化。③为青年教师提供下工厂、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的的机会。培养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学到一定的教学经验,较好地承担高职教学工作,使其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实践环节,坚持教学科研并重。④建立青年教师考核制度。导师不定期地听青年教师讲课。坚持定期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由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指导。

4结语

工程技术论文第3篇

(1)一般来讲,水利工程的施工都是在江、河、湖、海等具有流动性水资源的地点,这就造成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面对非常复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施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要求也随之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降低施工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还有,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对水利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其自身的构造相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予以关注,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同时要格外注意对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承压以及耐磨更部分的处理,只有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社会的发展稳步的进行。

(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新的技术得到了应用,这也使得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地貌不断的发生变化,为满足施工的要求很多新的工程机械被应用在工程施工中,这样的方式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从而逐渐的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

(4)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大多是在江河等区域上进行的,所以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会受到季节以及温度的影响。水利工程设施在进行冬季施工的时候,所面临的环境就会变得极为恶劣,并且施工的方式方法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会将主要的施工期放在江河等的枯水期,并且要求在施工开始前明确施工的进度的安排,同时如果确定水利工程项目在冬季进行施工,则需要对施工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

2可能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2.1水利工程的设计对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确定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建设,然而水利工程的设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工艺以及设备,并且可以对水利工程的生产流程进行设计,从而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益,控制生产成本,这可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

一般来讲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决定了其施工环境相对复杂,所以需要依据施工的环境情况,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并且施工的环境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严格的管控。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现场,需要注意文明施工以及生产文明,从而有效的确保施工质量。

2.3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材料以及设备等都有可能对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好采购关,确保采购的工程施工用料都是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做好建筑材料的保存、管理,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杜绝出现浪费等情况。同时可以构建起相关的监测体系,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并且对一些建筑剩余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另外,在对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较高经济性、合理性以及操作性的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

2.4施工人员的影响因素

在项目施工测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具体的施工人员,这些人员来自不同的环境,他们的素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管理人员来讲,必须要提升对人员管理的重视程度。

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对工程进行防水处理,这主要包含着防渗技术、防水技术等等,如果水利工程周边的基坑降水没有满足设计的标准时,不能对其进行强制性的施工。并且当出现停电或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时,基坑内的水位就会出现上涨,这样就会给施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是振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渗水情况的出现。

4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4.1地基处理技术

针对不同的地基工况,应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一般的地基处理方法是挖出地基表面的覆盖层和风化破碎岩石,或采用灌浆技术截断地下渗流,如接触灌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回填灌浆技术,也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采用换土垫层法、桩基础、挤密法等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

4.2水坠坝施工技术

水坠坝所指的是通过水利冲刷方法修筑的土坝工程,和其他修筑方法比较,水力冲刷方法更省时省力,其造价水平也比较低。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水坠坝工程就成为重要的水利综合治理方法,并且水利工程还能应用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避免水土流失做出了积极贡献。水坠坝的基本条件是水,在工程施工准备中,需要足够水量来满足水力的冲刷需求。一般状况下,水坝坝体的总土方量与实际所需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与储备土料数量的比例是2∶3。实际操作中,常用坝体充填方法有畦冲填、一岸冲填与两岸交替冲填等,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均应符合稠、早、坚、匀与排等要求。

5结语

工程技术论文第4篇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工程技术论文第5篇

利用数控机床的数控加工,除了对数控机床要求多轴联动以外,程序的编制是加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据国内外数控加工统计表明,造成数控加工设备闲置的原因大约有20%~30%是由编程不及时造成的,数控程序编制的费用甚至可以与数控机床的成本相提评论。因此,质量高、速度快的编程方法,一直是和数控机床本身并行发展的。自动控制机床问世至今经历将近半个世纪,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经历了手工编程、数控语言自动编程、图形交互编程、CAD/CAM集成系统编程几个发展时期。当前,应用CAD/CAM系统进行数控编程已经成为数控机床加工编程的主流。编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编程方法,制订合适的编程策略,不仅能有效减少程序长度,提升加工效率,更能提高加工精度,提高零件表面加工质量。

2数控编程概述

在普通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是由工艺人员按照设计图样事先制订好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在工艺规程中确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切削用量、机床的规格及工具、夹具等内容。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的各个步骤操作机床,加工出图样给定的零件。这样,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都是由人来完成。在由凸轮控制的自动机床或仿形机床上加工零件时,虽然不需要人对它进行操作,但必须根据零件的特点及工艺要求,设计出凸轮的运动曲线或靠模,由凸轮、靠模控制机床运动,最后加工出零件。在这个加工过程中,虽然避免了操作者直接操作机床,但每一个凸轮机构或靠模,只能加工一种零件。当改变被加工零件时,就要更换凸轮、靠模。因此,它只能用于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中。数控机床和以上两种机床不同。它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零件进行加工。编程人员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一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控制机床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制成控制介质的过程,称为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即数控编程。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的基础,数控机床之所以能加工出各种形状、尺寸和精度的零件,就是因为有编程人员为它编制不同的加工程序。数控编程主要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类。对于简单的零件,通常使用手工G代码编程的方法;而对于复杂的零件,就常常借助于CAD/CAM软件自动编程。从零件图样的分析及工艺处理,数学处理和数值计算,编写程序清单,直到程序的检查和校核,均是由人工完成的,称为手工编程。异型轧辊作为非圆截面零件,由前一章分析可知,加工点计算复杂且繁琐,而且需要逐点计算各加工点的加工坐标,工作量大,显然不适用于手工G代码逐个加工点编程。

3自动编程

手工编程工作量很大,通常只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零件。对于几何形状复杂或者编程量很大的零件,手工编程便难以胜任。正是因为这种客观上的需要,自动编程技术出现并发展起来。如今,自动编程技术已是数控加工中的关键技术。一般认为,凡是大部分或者全部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图形并由计算机自动产生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就可以称为自动编程。目前,图像交互式自动编程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交互式图形自动编程系统采用图形输入方式,通过激活屏幕上的相应选单,利用系统提供的图形生成和编辑功能,将零件的几何图形输入到计算机,完成零件造型。同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指定要加工的零件部分、加工方式和加工方向,输入相应的加工工艺参数,通过软件系统的处理自动生成刀具路径文件,并动态显示刀具运动的加工轨迹,生成适合指定数控系统的数控加工程序,最后通过通信接口,把数控加工程序送给机床数控系统。这种编程系统具有交互性好,直观性强,运行速度快,便于修改和检查,使用方便,容易掌握等特点。因此,交互式图形自动编程已成为国内外流行的CAD/CAM软件所普遍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交互式图形自动编程系统实现了造型—刀具轨迹生成—加工程序自动生成的一体化,它的3个主要处理过程是:零件几何造型、生成刀具路径文件、生成零件加工程序。

(1)零件几何造型

一般交互式图形自动编程系统都提供CAD设计模块,可以很方便地建立零件几何模型。除此之外,交互式图形自动编程系统还提供标准图形转换接口,可以通过导入、导出、转换等得到编程系统的图形格式。

(2)生成刀具路径文件

在完成了零件的几何造型以后,交互式图形自动编程系统便可以生成刀具路径,这一过程也常称为前置处理。其基本过程为:首先确定加工类型,选择加工部位,选择走到路线或切削方式;选取或输入刀具参数等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切削参数;编程系统根据这些零件几何模型数据和切削加工工艺数据,自动计算、处理,生成刀具运动轨迹数据,即刀位文件,并动态显示刀具运动的加工轨迹。

(3)生成零件加工程序

这一过程也称为后置处理,其目的是生成针对特定数控系统的数控加工程序。每一种数控系统所规定的代码及格式不尽相同。因此,自动编程系统通常提供多种专用或者通用的后置处理文件。后置处理文件的作用即是将已成生的刀位文件转变成合适于被选择数控系统的数控加工程序。这些文件多数是开放的,编程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4R参数编程

R参数编程方法本质上也属于手工编程,是西门子数控系统提供的一种先进的编程方法,它是使用参数变量来代替程序中的功能代码或地址值而编写的加工程序。R参数编程的实质,就是用变量R编写逻辑计算公式,并根据R数值的条件,多次调用子程序,以简化编程,并使得程序简明精练,计算精确无误。在加工程序中,灵活地运用R参数能够使程序简洁而实用。在SINUMERIK810D数控系统中,系统提供的R参数共有100个,即R0~R99,在编程中可对这些R参数进行赋值,例如:R0=2,R1=-7。R参数还可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乘方、三角函数等运算,例如:R1=R1+1,R2=SIN(R0)。编制R参数程序时,首先确定参数变量,然后根据加工要求编制逻辑计算程序,最后确定参数值和初始状态,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即可运行。在加工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零件的特点和加工需求来设定加工参数,从而控制零件的加工精度。对于形状相似的零件,应用高级编程及R参数编制数控程序,只需编制一个零件的加工程序,仅需改变R参数的值就可实现对不同尺寸零件的加工,从而减少编程工作量,同时还可避免因输入程序时可能产生的错误,还可省去程序校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工程技术论文第6篇

1.1传统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不难发现,当前许多高等院校还是沿用旧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理论框架体系,根本就没有按照最初专业设置的基本目标出发,显而易见的就不能满足时展的基本需求。传统模式不能够充分认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上述基本特点,这就无疑会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脱节。在设置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体系时,往往会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方面,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泛,致使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把基础打好,没有良好的基础就不能取得进展或者突破。在传统培养模式之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够牢固,将来就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学习与发展,这严重的制约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终生自我学习能力,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不能与时俱进了,因而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是有利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前途发展的大事,也是关乎到市政工程建设好坏的关键一步。

1.2学习与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虽然每个学校都在进行产学结合模式的探索,就拿“2.5+0.5”模式来说,这种培养模式理论学习相对集中,多由校内专职教师完成,而校内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教学中的工学结合不够紧密。当然,还有其他的培养模式的存在,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但是仅仅停留在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研究,并没有落到实处,学生进行定岗实习过程中并没有一种有效的监督政策做指导。另外,学生参与产学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作弊的行为,很多时候学校仅仅靠学生带回来的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公章,但是这些内容的真假没有办法辨别。与此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存在着造假的行为,很多学校为了迎合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签订了很多单位,但是往往并没有实际的合作措施,导致产学结合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2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2.1改革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的设置不能针对单一职业,应当能够比较宽泛的针对相关职业,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为将来深造作铺垫、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基本的课程应当包括四大部分,文化、能力、工具、职业群所需。由一组科目组成相应的类,而一些模块又能组成这些科目,这就方便了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自我学习上的自主选择。此外,在某种程度上说,课程设置还需要准确把握度,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是不可取的,当然仅仅是追求精深的职业技能也显然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的基本需求的。也就是说,详略要得当。依据基础发展平台组织相应的教学,前两年可以用来打下基础,重点进行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当然了,还可以进行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最后一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等来为其确定专业主攻方向,并且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应对人才市场的竞争的需要。

工程技术论文第7篇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增大,面对的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提高,我们在诸多领域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如: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高坝大库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喀斯特地区水文地质勘察研究、高地震烈度地区高坝大库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等领域。地质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不断发展。

1.1.我国工程地质研究部门引进和开发实用软件。引进边坡稳定计算程序用于滑坡、塌岸稳定分析,提高勘察成果的定量化判识水平;引进开发了勘探图件、地质剖面制作程序及三维成像技术,开发并进一步完善“工程地质软件包程序”,较好地解决了钻孔成图中的很多难题,也为地质平面及剖面图的绘制起到了较好的辅助设计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我国工程地质研究部门开发边坡斜面摄影成像技术用于工程实践,提高了地质编录工作效率,获得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数字信息;开发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分析研究系统,已应用于生产之中。

1.3.积极引进并应用新的地质勘察和分析手段。在水电站勘察过程中,根据地质分析的需要,在右岸构造软弱岩带勘察中,使用了地震波CT测试技术;采用模型洞原位变形观测分析地下洞室稳定性;在右岸构造软弱岩带稳定性分析、左岸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溢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均采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三维弹塑性有限法分析和三维流形元分析方法,为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1.4.其他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坝基岩体质量分类、边坡岩体质量分类、边坡稳定分析、岩体弹塑性理论、地质力学模型、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试验方法的发展应用;电脑与工程地质软件包的开发应用;勘测手段及钻进取芯技术的提高、物探各种测试手段的广泛应用强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取工程地质资料周期的缩短和工程地质条件快速分析评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地质专业劳动生产率。

近几年,我国从生产需要出发,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选取适合各类地层(的金刚石钻头,提高钻进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完善大坝灌浆变形观测和抬动观测技术,确保坝体安全和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在河床冲积层勘探中,采用了SM胶取芯技术,保证了试验样品的原始状态,为冲积层特性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5水文勘测开发的电波流速仪,在电站简易测流中投入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近年,又开发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现已逐步应用于大型水电站的测报中;为改善以往在水情测报中一直采用的点测量及测流时间过长等问题,水文勘测技术人员正着手对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简称ADCD)”技术进行论证和调研,并逐步将此技术运用在对西部山区性河流的水情预报中,计划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最终实现水情的“瞬时”测量预报。

1.6工程物探在水电站开展了大范围的河床冲积层地震波探测;应用声波垂直反射波法、声波CT法及红外线热成像三种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探测到了坝体面板脱空等工程质量问题;在多项水利工程和多个水电站勘察中,应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方法,解决了水库漏水问题和断层构造发育范围及深厚覆盖层地质问题,且成效显著。研究并应用“隧洞施工监控量测一体化”,“坝基岩体质量测试的空间分析”,“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堆积体的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大坝面板脱空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小波变换在水电工程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等新方法新技术,拓展了物探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物探的探测精度。

2.勘察专题研究成果应用

2.1大型水库库岸稳定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了航空遥感技术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相继对一批大型水电站进行了库岸稳定性研究,为快速、高质量地评价库岸稳定性及其他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勘察、研究、评价、预测水库区天然状况和蓄水运行条件下库岸稳定性问题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包括岸坡类型划分及其变形破坏机制、库岸再造及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预测、岸坡失稳及水库诱发地震灾害调查与分析预测、移民安置选点与处理措施建议等。该项目成果在后来开工建设的大、中型水电工程水库库岸稳定性地质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水库库岸稳定与移(居)民点调查地质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2.2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探测研究与应用“大坝面板脱空无损探测研究与应用”是通过试验比较论证提出了采用3种物探方法(声波垂直反射法、远红外热成像法、地质雷达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为消除大坝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大坝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传统的单一物探方法相比,本项研究成果具有多种方法互为验证、利用了不同的物性差异特征﹑探测成果准确可靠的优点。大坝面板脱空的处理质量,节约了处理成本,而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采用EH4进行深厚堆积体厚度探测应用该方法测量深度大,野外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现场测量直接成像,能十分清楚地辨别地下二度体的异常。该项新技术即EH4电导率成像探测非常实用。而该方法不受这些因素影响,较准确地探测出了堆积体厚度。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工程中,减少了工程量,节约了工程投资,节省了时间,经济效益显著。

2.4软弱岩带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成果应用:对坝址右岸构造软弱岩带的分布范围和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勘探以及室内和现场试验工作,并完成了现场高压固结灌浆试验和现场渗透变形试验,针对软弱岩带的工程特性、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对工程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基础处理措施。该专题成果为可行性研究的经济技术分析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国内外同类工程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5“深挖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在高陡边坡地质资料收集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进该项技术用于水电站具有针对性强、收效高、安全快速等良好作用。该技术运用摄影测量的原理,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完成高陡边坡影像的正射、线画图的生成,从而完成了地质编录工作。其技术特点:①在地质编录生产中高效、实时;②减少现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③利用无站标测量技术和手段可完成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任务;④高边坡计算机快速编录成图还可以不断地积累边坡数字化的编录数据,为以后建立工程地质数据库提供良好的数据源。该技术在小湾主体工程边坡及坝基开挖中均有应用,可实现安全、高效、准确地进行地质编录,通过软件功能还可在图像上对地质现象进行较精确的定位,这是传统的地质编录所难以做到的。

3.今后工程勘察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总体思路

近几年来,我国在高边坡系统排水、锚索加固、复合支护、变形监测、标准化与动态设计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可视化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不断地被应用到勘察各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计算机建设上已实现局域网共享资源;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工程勘察,达到信息化初始阶段目标;由于工程勘察专业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随机性和数据海量性等特点,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密切关注、跟踪、研究国内一流的工程勘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动态,通过加强行业协作及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今后技术发展总体思路如下:(1)注重研究复杂坝基、高边坡及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围岩)稳定性量化分析及三维地质数字模型软件与三维成像技术,并对复杂岩体(包括软弱蚀变岩体、大型松散堆积体、卸荷松动岩体、高地应力区岩体)成因机制、工程地质性状、工程适应性进行科学试验研究;同时开展区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及对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的影响。(2)重点研究水电水利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开展岩土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并向深度拓展;开展地质灾害勘察、防治与治理,地质灾害险性评估方面的实践与研究。(3)完善和提高目前使用的常规物探方法,使其应用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本行业平均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应用工作,结合目前物探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重点研究。(4)广泛应用全站型自动速测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提供等方面逐步完善计算机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以提高全数字摄影测量及全野外数字成图的精度和速度,增加测绘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5)积极配合新的钻探规程、抽水试验规程、压水试验规程的贯彻实施。对勘探设备和试验工器具进行重新整合,尽快开展“自由震荡法”抽水试验的研究工作,研制小口径双管钻具轴承储油密封系统,并研究特殊岩体取芯技术。(6)开发先进的水情自动测报软硬件技术,自主开发改装一些较先进适用的水文测验仪器,特别是泥沙采样器。加快水文数据库的建设。

摘要: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勘察技术水平,缩短勘测周期,是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本文对近年来工程勘察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工程勘察新技术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