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合集7篇)

时间:2024-04-09 14:44:19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1篇

一座城市活力大小、发展动能是否强劲,企业发展情况最具有说服力。而企业的发展,不仅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关,很大程度还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促进企业加速发展,在财政、金融、创新、“多证合一”等方面,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很多便利。2017年11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全国大城市排名中,我市排名第16名。但就目前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理念

1.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该给企业的给企业,该压缩的压缩,该简化的简化,真正给企业营造一个宽松充满活力的发展空间。杜绝多部门执法、重复执法情况。

2.强化涉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切实改进服务质量,真正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繁荣”的理念,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让企业家做事更顺心。把“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企业办事更便捷”作为目标,在年度考核时邀请企业参与评价,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

3.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多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便利,颁发营业执照或申报项目时,要简化申请手续,尽量压缩审批时限,最大限度减少前置审批事项。

4.“承诺最多跑一趟”。提出并实施“最多跑一趟”的服务承诺,工作人员所说的话,该做的事一次性给企业说清楚。而不要一次说一件,跑完这件跑那件,真正做到一趟全跑完,一次全明白。做到企业只需递交各项材料即可,后续程序则由政府部门内部协商进行,跑完一趟就可以在家安心等待结果。

5.将政府采购、征地批地、收费检查等涉企政务公开上网透明审核,引入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和第三方民意评价机制,同时纳入相关部门监督。

6.每月设立“领导服务企业月”,集中快捷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

二、对企业检查指导规范化制度化

虽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但乱收费、乱罚款、乱停业等情况仍偶有发生,为杜绝此类现象,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检查指导等各项规章制度,各类检查必须有充分依据,不能随意检查。

2.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企业的检查,应通过工商联或其它第三方机构联合进行,提高检查的透明度和精准度,提高检查效率。

3.先行下发检查指导意见,企业参照有关检查指导意见进行自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先行整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意见,使企业尽快达到标准。

4.慎重使用罚款、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检查的目的是为企业发展,真正体现“政府为企业着想”的理念。

5.强化监督问责,对违法违规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依法依规查处。

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个企业要上项目,必须经过形形色色的评估中介服务。企业一方面要为每项服务支付费用,另一方面还要耗费时间。为减少企业负担,建议:

1.涉企事项,尽量不收费或少收费,即使收费必须明确标准。

2.推进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

3.对于保留的中介服务项目,要进一步分类。能交由市场的,完全交由市场,让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确实不能交由市场的,由政府机构组织提供服务,探索服务方式,明确收费标准等 。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1.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及配套措施,制定并强化落实具体的实施办法,从税费优惠等各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各项政策扶持。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建议市财政每年直接注入一定额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方式,壮大一批有发展、有潜力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带动机制。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2篇

辽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2005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政府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意见》,2016年,省委、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试行)》,对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营商环境建设涉及面广,具有长期性、驮有缘奶氐悖目前辽宁营商环境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没有同市场完全对接,市场意识不强,活力不足,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部门和干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理念,缺乏主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强烈意识;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依法行政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国家和辽宁省这些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及营商环境建设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也需要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层面。因此,有必要从辽宁实际出发,制定一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是一部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性法规。当前,辽宁正处在政治生态环境修复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不仅需要加大硬件建设,更需要加大投资、营商等软环境的建设。营商环境建设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着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企业和社会关切,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条例》起草紧紧围绕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软环境、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和责任追究的原则,体现改革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辽宁市场经营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服务效率,以及执法司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全社会开放包容、互利合作、诚实守信、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3篇

市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营商办)自8月份成立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组织召开全市***系统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9月5日,由营商办牵头组织市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市局全部局领导、各区县局主要负责人、市局各处室、各部门负责人。会上传达学习了市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局长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动员。通过此项活动在全市***系统进一步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调度区县局在市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以后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工作计划,营商办对各单位在市局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以后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度,并形成了工作报告上报。为局党委全面掌握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进度,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三)组织2018年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联系企业和消费者活动。按照工作计划,营商办给各区县局和市局各处室下发了开展活动的通知,并进行了持续跟进,多次敦促各单位高质量开展好此项活动。此项活动进一步发动了全系统工作人员深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四)组织第三方开展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服务对象电话调查活动。按照工作计划,营商办协调****社情民意调查有限公司进行此项工作,对市局提供的**万多联系对象电话按比例进行抽查,并对全市******系统对外公开的**个咨询电话共进行暗访。此项工作一方面为全面了解全市民众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工作的评价,一方面为下一步做好全市行评工作做好准备。

(五)组织各区县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督导活动。营商办牵头组织该项活动,撰写了督导工作方案、编制了督导项目表。按照督导计划,市局**个督导组迅速行动,于*月**日至**日,到各区县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督导,督导组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实地查看所在区县局开展联系帮扶企业消费者、提高“窗口”登记效能、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情况,同时认真听取了被督导单位的意见建议,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短板和弱项。营商办整理汇总各督导组的督导情况反馈,形成督导情况报告上报局党委。此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市局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六)组织开展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党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座谈会。按照工作安排,营商办牵头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月**日至**日期间,市局各处室,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实际,分别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到市局来开展座谈。座谈会通过向与会代表介绍市局工作、征求与会代表意见建议、会议总结的形式展开,各组织处室对各自会议情况进行总结,营商办汇总各处室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局党委。此项工作向社会各界展现了市局近年来整体建设成就,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工作的了解,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夯实了基础。

(七)组织召开2018年度全市***部门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会议。为学习贯彻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度党风政风行风正风肃纪民主评议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局党委工作安排,营商办牵头,于**月**日组织此项活动,市局***在会上做了动员。为下一步做好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行风民主评议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此外,营商办还建立了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络群、组织了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宣传册制作准备工作、全市***系统对外公开的咨询电话暗访和准备工作等活动,参加了市局组织开展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二、存在不足

(一)工作开展创新不够。营商办各项工作开展主要依据以往工作经验展开,方式方法基本沿用以往套路,在创新上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工作主动性欠缺,对一些工作还存在等靠的思想,有被工作任务推着走的现象。

(二)调查研究工作不够深入。营商办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历年行评资料,虽然制定了联系企业和消费者方案,但仅限于电话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研究工作形式单一,没有深入,仅限于促进社会各界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工作的了解,对****系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企业和消费者对****系统的需求仅限于答疑解惑层面,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已经出现或是即将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研究不够。

(三)日常学习不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营商办工作人员从各处室抽调,存在对系统工作掌握不全面、了解不深入的问题,需要系统全面的组织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但由于工作的关系,营商办工作人员除了学习了部分以往行评工作资料和相关业务知识外,没有时间组织系统全面的的学习,不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配合做好行评民主评议后续工作。主要是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工作和干部职工网上评议工作。现在全市的行评工作正在开展中,前期市局已将2018年基本服务对象名单上报热线办,虽然市局根据第三方调查的结果对部分基本服务对象信息进行了优化调整,但不排除仍有部分服务对象沟通联系不到位的情况,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敦促各单位进一步深入发动系统工作人员,一是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做好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工作,尽最大努力增加企业和消费者对工商工作的了解;二是要高度重视网上评议工作,积极主动的按照要求进行网上评议。

(二)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调研活动在下一步工作中的比重。一是要多到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工商工作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二是要多到区县局和市场监管所去调研,掌握****系统工作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指导区县局工作提供支撑;三是有条件的话多到发达地区和改革工作走在前列的城市去调研,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公布系统对外公开的注册登记咨询电话。此项工作前期已经展开,但通过电话暗访,各区县局和市局各处室的公开的咨询电话还存在无人接听、接听速度慢、礼貌用语缺乏等问题。下一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方案和措施,组织整改验收,确保公开的咨询电话能够达到接听及时、接听人员有礼有节的标注后才进入对外公开环节。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4篇

 

市政府督考办:

按照大政督[2017]133号通知要求,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软办结合《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大连市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内容,对我区今年以来营商环境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理念

**区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各部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紧锣密鼓抓推进,凝心聚力促发展,叫响“123”(即坚持稳中求进一个总基调,牢固树立“精品和引领两大意识”,着力推进“三抓三创造”)工作思路,筑牢营商环境堡垒,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提早谋划,开好新春第一会

新春伊始,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区优化营商环境年暨2016年度纳税百强企业座谈会,区四大班子领导、区委常委、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区百强纳税企业60位企业董事长,40名集团公司CEO、行政总裁、总经理参加会议;区14个部门和9个街道,**区首批聘请的8名经济智库专家,全国15家媒体记者受邀参加会议。会议了**区“招商、安商、暖商、富商”十项承诺,推动了政府与企业,以及纳税百强企业与银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标志着**区正式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二)制定方案,对症下药求提升

立足**区实际,结合省市关于营商环境推进的相关文件,对标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评价的10条标准,制订了《**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提升城区品质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服务保障为重点,细化20条目标任务,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和“难点”,拿出硬招数,打出组合拳,着力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开放包容招商环境、严肃公正法治环境、温馨和谐社会环境,为建设大连品质立市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三)组织保障,全力推进抓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方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我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各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街道及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为优质高效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供政治保障。同时,成立由区委督查部门、区政府督查部门、区经信局、区监察局组成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查小组,督查方案落实,查处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作风建设及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背政府承诺的行为,确保《方案》落实不走样,工作开展有实效。

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市区方案以来,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区关于营商环境整改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在全区大兴务实之风,大行实干之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营商环境建设浓厚氛围

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在本地新闻、各大平面媒体、V**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优化营商环境宣传。“鸡年上班第一天撸起袖子加油干,**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锻造更强总部经济”、“畅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等专题采访在大连新闻栏目播发;《**区多维度营造营商环境》、《**区:发挥金融要素优势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文章在本地全媒体刊发;“优化营商环境 **区是认真的”、“大连龙商与**区携手前行 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加急’注册令检验大连**区营商环境”等文章通过V**和各类网络平台。同时,各部门还充分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各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群发平台、楼宇大厦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积极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宣传推广。此外,为了增进各单位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经验交流,从6月份开始,我区每月定期刊发“营商环境工作动态”,现已刊发两期。目前,全区上下已逐渐形成“人人是营商环境、时时是营商环境、事事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取得实效

1.加速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目前,区属14个部门89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受理,彻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利,大厅之外无审批”。

2.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工作效率。按照能简则简、能优则优原则,将194项公共服务和审批事项中的171项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8%。对审批事项发生频率较少的部门,采取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将每个审批事项形成标准件,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受理。

3.加强智慧政务建设顶层设计,开创“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加速推进“一张网、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建设,按照《大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内容,编制《**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任务分解。同时,创新开展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通过规范化联动预案梳理,打造标准化政府服务流程,推动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互联互通,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服务群众和企业无死角,推进“指尖上的**”逐渐成为现实。

(三)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为企服务,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取得实效

1.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召开**区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建设会议,解读关于加快改革完善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专项整治和监督、投诉举报等工作机制,确立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分解落实具体推进措施,有力助推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认真推进“五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工作,推行证照办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实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整合,为推动营业执照信息集成化、电子化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由企业登报公告改为网上公告,省略清算组备案登记程序,不再收取股东会决议、清算报告等申请材料,市场主体退出程序更为简便、退出成本有效降低、退出机制更为完善。

3.深化“服务企业暖心工程”,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完善“走企业解难题”长效机制,在去年区领导带队走访企业300余户、解决问题300余件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活动。对东港商务区项目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滞后问题、个别项目施工与城市建设冲突问题等,与市级相关部门持续协调,持续跟踪,直至提出解决办法。为及时解决楼宇内企业关于工商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在52座大厦建立“楼宇经济服务站”。采用“互相进驻”方式,在国、地税大厅设置受理窗口,让企业“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联合开展辖区纳税企业税收政策辅导会,让企业“进一家门,听两家课”,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积极走访科技企业,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帮纳税人“造血”,为纳税人“壮骨”,助纳税人“强身”。各部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在共筑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服务体系,打造开放包容招商环境取得实效

1.强化全民招商意识,扩展招商领域。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用地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等手段,充分利用商会、校友会资源,营造全民招商氛围。为更好推进楼宇招商,对辖区内建筑面积5000平以上的楼宇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楼宇资源数据库,为企业落户提供一手资源。制定《**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在企业落户、高管人才引进、以商招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全面提升城区竞争优势。

2.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重点项目、包市容工作。区委、区政府印发《2017年区级领导干部联包重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包片督导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区委书记、区长率先垂范,各区级领导快速响应,在抓好各自工作的同时,对照“双包”责任清单,把项目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作为自己工作的“责任田”,针对企业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给予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及时同区委、区政府反馈,召开联席会议,综合研究解决方案。

(五)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严格依法行政,打造严肃公正法治环境取得实效

1.加强依法行政事项督查整治。按照《辽宁省“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方案》、《辽宁省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门槛专项工作方案》、《辽宁省清查审批和认证暨行政收费等专项工作方案》精神,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实际情况,积极为企业减负。按照国家要求,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取的“预防性体检费”,将为企业年均减负约5万元。

2.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各执法部门和执法机构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探索跨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合并、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检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目前,全区12个行政执法机关已完成双随机抽查“一单、两库、一细则”建立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区环保局实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批准、登记制度,并及时在大连市环保局官网“污染源监管信息”栏目中进行公示。 

3.建立规范有序的司法运行体系。通过开展法治宣传、加强法律援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良好司法环境建设。已在全区所有街道和社区,实现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全覆盖,并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大调解服务工作网络。通过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目前,已排查企业类纠纷220余次,预防纠纷100余件,调处纠纷120余件,书面调解协议书80余份,涉及金额50余万元。

(六)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温馨和谐社会环境取得实效。

1.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改、环保、城建、安监、执法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在今年“达沃斯”会议等重要节点期间,以及接受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营造了企业依法施工、安全施工、环保施工的良好氛围。

2.维护安定有序治安环境。区公安分局全力营造“无缝隙、无干扰、无死角”的安商护商优质环境,强化企业周边治安整治,建立巡、查、控三位一体护商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企业安全经营。区交警大队大力治理违停乱象,对15条主干路街进行整治,规范道路停车秩序。开展马路市场“退路进厅”,形成干净整洁、证照齐全、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

3.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在全市率先试点“居站分离”制度,将社区服务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按类别划归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别负责,让社区回归自治功能。同时,积极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居家养老“1+1+N”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老年人需求数据库;成立1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协调推进机构;提供若干个服务项目,包括签约医生等7个基本项目及财务托管等7个创新项目。力争三到五年全区实现“1+1+N”模式全覆盖。为向辖区企业提供优质的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我区大力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18个大厦内设立劳动争议调解所,在6个大厦成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定期聘请律师指导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成立全市第一家“调解工作室”,促进企业和员工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为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5篇

 

市政府督考办:

按照大政督[2017]133号通知要求,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软办结合《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大连市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内容,对我区今年以来营商环境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理念

**区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各部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紧锣密鼓抓推进,凝心聚力促发展,叫响“123”(即坚持稳中求进一个总基调,牢固树立“精品和引领两大意识”,着力推进“三抓三创造”)工作思路,筑牢营商环境堡垒,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提早谋划,开好新春第一会

新春伊始,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区优化营商环境年暨2016年度纳税百强企业座谈会,区四大班子领导、区委常委、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区百强纳税企业60位企业董事长,40名集团公司CEO、行政总裁、总经理参加会议;区14个部门和9个街道,**区首批聘请的8名经济智库专家,全国15家媒体记者受邀参加会议。会议了**区“招商、安商、暖商、富商”十项承诺,推动了政府与企业,以及纳税百强企业与银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标志着**区正式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二)制定方案,对症下药求提升

立足**区实际,结合省市关于营商环境推进的相关文件,对标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评价的10条标准,制订了《**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提升城区品质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服务保障为重点,细化20条目标任务,聚焦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和“难点”,拿出硬招数,打出组合拳,着力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开放包容招商环境、严肃公正法治环境、温馨和谐社会环境,为建设大连品质立市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三)组织保障,全力推进抓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方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我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各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街道及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为优质高效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供政治保障。同时,成立由区委督查部门、区政府督查部门、区经信局、区监察局组成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查小组,督查方案落实,查处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作风建设及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背政府承诺的行为,确保《方案》落实不走样,工作开展有实效。

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市区方案以来,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区关于营商环境整改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在全区大兴务实之风,大行实干之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营商环境建设浓厚氛围

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在本地新闻、各大平面媒体、V**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优化营商环境宣传。“鸡年上班第一天撸起袖子加油干,**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锻造更强总部经济”、“畅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等专题采访在大连新闻栏目播发;《**区多维度营造营商环境》、《**区:发挥金融要素优势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文章在本地全媒体刊发;“优化营商环境 **区是认真的”、“大连龙商与**区携手前行 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加急’注册令检验大连**区营商环境”等文章通过V**和各类网络平台。同时,各部门还充分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各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群发平台、楼宇大厦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积极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宣传推广。此外,为了增进各单位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经验交流,从6月份开始,我区每月定期刊发“营商环境工作动态”,现已刊发两期。目前,全区上下已逐渐形成“人人是营商环境、时时是营商环境、事事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取得实效

1.加速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目前,区属14个部门89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受理,彻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利,大厅之外无审批”。

2.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工作效率。按照能简则简、能优则优原则,将194项公共服务和审批事项中的171项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8%。对审批事项发生频率较少的部门,采取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将每个审批事项形成标准件,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受理。

3.加强智慧政务建设顶层设计,开创“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加速推进“一张网、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建设,按照《大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内容,编制《**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任务分解。同时,创新开展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通过规范化联动预案梳理,打造标准化政府服务流程,推动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互联互通,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服务群众和企业无死角,推进“指尖上的**”逐渐成为现实。

(三)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为企服务,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取得实效

1.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召开**区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建设会议,解读关于加快改革完善机制促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专项整治和监督、投诉举报等工作机制,确立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分解落实具体推进措施,有力助推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认真推进“五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工作,推行证照办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实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整合,为推动营业执照信息集成化、电子化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由企业登报公告改为网上公告,省略清算组备案登记程序,不再收取股东会决议、清算报告等申请材料,市场主体退出程序更为简便、退出成本有效降低、退出机制更为完善。

3.深化“服务企业暖心工程”,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完善“走企业解难题”长效机制,在去年区领导带队走访企业300余户、解决问题300余件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走企业解难题”活动。对东港商务区项目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滞后问题、个别项目施工与城市建设冲突问题等,与市级相关部门持续协调,持续跟踪,直至提出解决办法。为及时解决楼宇内企业关于工商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在52座大厦建立“楼宇经济服务站”。采用“互相进驻”方式,在国、地税大厅设置受理窗口,让企业“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联合开展辖区纳税企业税收政策辅导会,让企业“进一家门,听两家课”,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积极走访科技企业,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帮纳税人“造血”,为纳税人“壮骨”,助纳税人“强身”。各部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在共筑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项目服务体系,打造开放包容招商环境取得实效

1.强化全民招商意识,扩展招商领域。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用地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等手段,充分利用商会、校友会资源,营造全民招商氛围。为更好推进楼宇招商,对辖区内建筑面积5000平以上的楼宇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楼宇资源数据库,为企业落户提供一手资源。制定《**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在企业落户、高管人才引进、以商招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全面提升城区竞争优势。

2.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重点项目、包市容工作。区委、区政府印发《2017年区级领导干部联包重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包片督导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区委书记、区长率先垂范,各区级领导快速响应,在抓好各自工作的同时,对照“双包”责任清单,把项目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作为自己工作的“责任田”,针对企业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及时给予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及时同区委、区政府反馈,召开联席会议,综合研究解决方案。

(五)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严格依法行政,打造严肃公正法治环境取得实效

1.加强依法行政事项督查整治。按照《辽宁省“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方案》、《辽宁省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门槛专项工作方案》、《辽宁省清查审批和认证暨行政收费等专项工作方案》精神,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实际情况,积极为企业减负。按照国家要求,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取的“预防性体检费”,将为企业年均减负约5万元。

2.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各执法部门和执法机构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探索跨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合并、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检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目前,全区12个行政执法机关已完成双随机抽查“一单、两库、一细则”建立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区环保局实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批准、登记制度,并及时在大连市环保局官网“污染源监管信息”栏目中进行公示。 

3.建立规范有序的司法运行体系。通过开展法治宣传、加强法律援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良好司法环境建设。已在全区所有街道和社区,实现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全覆盖,并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大调解服务工作网络。通过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目前,已排查企业类纠纷220余次,预防纠纷100余件,调处纠纷120余件,书面调解协议书80余份,涉及金额50余万元。

(六)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温馨和谐社会环境取得实效。

1.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改、环保、城建、安监、执法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在今年“达沃斯”会议等重要节点期间,以及接受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营造了企业依法施工、安全施工、环保施工的良好氛围。

2.维护安定有序治安环境。区公安分局全力营造“无缝隙、无干扰、无死角”的安商护商优质环境,强化企业周边治安整治,建立巡、查、控三位一体护商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企业安全经营。区交警大队大力治理违停乱象,对15条主干路街进行整治,规范道路停车秩序。开展马路市场“退路进厅”,形成干净整洁、证照齐全、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

3.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在全市率先试点“居站分离”制度,将社区服务性工作和行政性工作,按类别划归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别负责,让社区回归自治功能。同时,积极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居家养老“1+1+N”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老年人需求数据库;成立1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协调推进机构;提供若干个服务项目,包括签约医生等7个基本项目及财务托管等7个创新项目。力争三到五年全区实现“1+1+N”模式全覆盖。为向辖区企业提供优质的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我区大力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18个大厦内设立劳动争议调解所,在6个大厦成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定期聘请律师指导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成立全市第一家“调解工作室”,促进企业和员工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为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法律制度

营商环境的本质是政府对营商环境的管制,具体是指政府运用法治精神对营商环境实行管制。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构建农产品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可以规范农产品市场,增加投资,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运行,健全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制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腐败,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构建我国农产品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内涵及功能

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规范发展的要求,也是农产品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法治化营商环境内涵及功能阐释,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内涵“营商环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我国始于广东省。党的强调,政府要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营商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营商环境”建设已成为决定世界各国或地区商业竞争的重要经济指标。营商环境是市场运行需要的社会环境,是市场交易主体在市场交易实践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法治环境。法治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是最好的市场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是指通过引用法律治理理念,为农产品交易主体从事农产品交易提供法律制度等条件。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强调法律在市场营商环境中作用,发挥法律在市场营商环境全过程中的功能。

(二)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功能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具有促进资金集聚,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防治政府行政权力腐败,督促政府谨慎用权等社会功能。(1)增强政府服务社会功能。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建设的目标。农产品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增强政府服务社会功能。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制度构建中坚持社会本位,以服务为原则,满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建设中,服务型政府必须加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通过健全政府行政权力监督机制,规范农产品交易程序。(2)防治政府行政权力腐败。权力具有自我膨胀特性,是产生腐败的根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政府行政权力腐败呈现新特征,诱发政府腐败易发高发、屡禁不止,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权力运行不规范,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政府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是防治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政府行政权力腐败的需要。(3)督促政府谨慎用权,杜绝腐败。农产品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可以督促政府谨慎用权,建立阳光型政府。目前我国腐败监督机制在运行方式、结构要素和监督主体等方面不健全,法律规范并不能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发挥保障功能。因此,构建农产品法治化营商环境,督促政府谨慎用权,通过健全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促使政府正确运用行政权力,规范行使行政权力,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

二、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困境分析

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成绩,但农产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困境,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环境的法治化建设。

(一)农产品市场营商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营商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制约农产品市场交易。(1)农产品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通过对辽宁营商环境的实证调研发现,辽宁营商环境尚未树立立法营商理念,导致营商环境法律制度缺乏,出现市场主体之间的不公平竞争。(2)公众参与立法流于形式。商事主体立法缺乏参与度。关于商事主体的法律制定过程,征求商事主体也流于形式,商事主体为赋予法律制度制定参与权,在实践中,对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法律制度认知偏差,参与意识薄弱,立法过程也没有征求商事主体的意见,相关利益往往被忽略。(3)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立法滞后。例如集体土地拆迁、工业投资项目审批、土地流转等领域,需要国家高度重视,取消政府审批权力,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发挥法律调整作用。

(二)缺乏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针对目前农产品市场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和运行不规范问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缺乏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有效制约和监督,存在监督真空问题,担忧介入地方政府工作,破坏与地方政府关系。(1)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缺位。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体系不健全限制人大及常委会监督职责的行使。(2)人大对其法律地位和监督职责的认识不到位。人大权力具有抽象性,其权力抽象性不利于人大对其法律地位和监督职责的充分认识,致使在实践中正常运行缺乏操作性。(3)法律缺乏监督程序。当前,法律规定了人大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没有明确规定人大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限制人大监督权行使。

(三)行政权力监督法制体系不完善,监督主体缺乏配合性监督法制体系不完善降低监督效果。(1)宪法监督制度不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是建立国家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依据,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目前,我国宪法规定的监督制度体现原则性,监督程序缺失增加宪法监督随意性。(2)监督制度滞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不完善,滞后的监督制度为腐败滋生蔓延创造条件,增加了宪法监督难度。监督主体缺乏配合性。目前对农产品市场交易行政权力监督主体繁杂,监督主体责任不明确,抑制了其监督效果的发挥。(1)监督机构重叠。农产品市场交易行政权力监督体系中,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机构重叠,缺乏系统性监督,影响了农产品市场交易行政权力监督的成效。(2)监督主体监督职能重叠。在农产品市场交易行政权力监督体系中,监督主体监督职能交叉重叠,无法有效监督农产品市场交易的行政监督行为。

三、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法律制度的构建路径

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制度缺失制约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农产品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制度。

(一)健全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健全农产品市场营商法律法规是构建国家农产品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律制度保障。在健全农产品交易营商法律法规过程中,国家要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建立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加快构建农产品市场经济违法制度体系。辽宁省要以农产品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健全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农产品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建设,推进农产品行政法律制度立法。在辽宁省健全农产品市场营商法律法规过程中,要健全和完善涉及农产品市场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制定辽宁省优化农产品交易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程序性规制建设,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交易主体从事农产品交易行为提供规则公平和权利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同时,在健全农产品市场营商法律法规过程中,坚持立法为民,保障农产品交易主体利益,降低农产品交易主体经营成本,畅通农产品交易主体表达权益拓展渠道;坚持民主立法,赋予农产品交易主体参与权和听证权,提高农产品交易主体参与立法积极性;坚持创新立法机制,建立农产品交易立法论证制度和立法评估制度,推进农产品交易营商环境法治化。

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第7篇

搭平台

建机制

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汇报材料

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协同中心紧紧围绕“品牌强区”发展战略,以打造和平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为导向,以“幸福和平·共同缔造”为抓手,以“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的和平精神为指引,以打造东北地区环境最优区为总目标,围绕“四区一带”新格局,全面整合我区96127热线电话及现有诉求渠道,建设和平区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为企业与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努力提升和平区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水平。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让营商环境平台建设成为推动我区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工作开展以来,我中心提出的搭建96127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守权书记、德高常务副区长、润泽常委主任等区领导亲自到中心开展调研,指导平台建设。在平台建设的关键时期,德高常务副区长更是随时电话调度、多次督办指导,为和平区区、街(局)、社区(科队所)三级营商环境平台建设顺利搭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加快责任落实。为了对标先进,区委、区政府组织各部门主要领导到厦门、杭州实地考察学习后,中心王纯主任组织撰写学习心得,迅速在中心上下掀起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大讨论。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微信群、QQ群等方式,全面学习领会市、区两级党委关于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精神,并以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建设为工作着力点,沉下身子了解实情,静下心思谋划工作,确定中心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分管责任人,科室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各科室带班长为具体实施人,从上至下,以上率下,将压力层层传导,推动责任落实,为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桥梁纽带。

2.找准工作方向。自全区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以来,中心上下迅速把工作重心调整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中来,进一步明确打造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的工作方向,重点定格在企业诉求平台搭建上,全体干部职工围绕重点,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开展工作。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等一系列做法,把建设成整体性强、实用性高、兼容性大、拓展性好的综合性受理服务平台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把实现“一站式受理,一站式解决,一站式服务”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目标,人人争做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3.开展实地调研。为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不断推进我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区领导工作要求,经市政府办公厅热线管理处推荐,组织中心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相关骨干人员赴锦州、营口等系统先进城区开展实地调研,针对网站建设、渠道拓展、项目分类、平台运行等多方面内容,通过专项座谈、系统讲解、实际案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锦州市、营口市工作系统的整体流程、网站建设等情况,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智能化模式,全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为我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先期框架支撑。

二、广泛发动,全面参与,让营商环境平台建设成为“共谋共建”工作的新载体

为全面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沈阳振兴发展规划》及共谋共建征集工作,以“幸福和平·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积极组织引导各街道、各社区上报意见建议,并做好处置工作。

1.将意见建议征集与营商环境打造相结合。我区将意见征集热线设在和平区“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通过96127热线电话、门户网站、微信等渠道进行广泛征集,设立专席专线实行24小时受理,从接线方式、受理流程、数据统计、分析研判等方面逐一制定标准,其中工作时间段10个座席受理,夜间及节假日期间热线人数不少于3座席受理,传真邮箱实时受理,确保了意见建议的准确统计。

2.将广泛发动与精准投放相结合。为了使征集活动体现出全民参与和重点征集的特点,向各街道、社区提出了征集指导意见,要求各街道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动员、组织广大居民参与此项活动,采取入户调查、集中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结合我区中省直机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众多的特点,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休退老领导等参与此项活动,大大提升了意见建议征集的范围及质量。

3.将上报反馈与考核督办相结合。每日,区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对各单位的上报数量、案件类型、办结数量、列入计划数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全区通报,同时,将超时未结案件、职责交叉案件、政策空白案件等疑难问题上报“两办”督查科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意见建议高效办结。

三、政民互动,共同缔造,让营商环境平台建设成为问题高效落实的新路径

为了让全区百姓知晓平台、信任平台、利用平台,从而吸引全区居民参与到营商环境建设中来,共同缔造美好沈阳、美好和平,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平台自身建设,全力解决好全区企业与群众的诉求问题,与全区百姓形成良好互动,不断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水平。

1.有序推进,不断促进营商环境诉求高效落实。将受理的案件进行科学分类,及时转派到相关部门,并确定了处置时限和办结标准等关键指标。如所有诉求要在30分钟内必须转交,24小时内必须答复。一是准确确权。准确确权是保证案件快速解决的关键和核心。建立案件确权小组,保证案件超前量,相应的责任单位、职能部门需要做好解决时限、解决标准等工作。我中心与区审批局、数字办、工商联及企业、群众代表座谈,梳理企业营商环境诉求对接单位,预先制定营商环境诉求处置《确责表》,建立企业诉求管理资源库。中心平台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做到所有诉求案件快速、准确分派,避免案件遇到“推诿扯皮”、反复踢球等情况。二是快速处置。为确保征集上来的群众意见建议能够迅速落实,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营商环境诉求问题受理后,工作人员会通过“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在1小时之内下发至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置,其中建议类问题要求1个工作日内办结,诉求类问题要求5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高效反馈。对所有的营商环境诉求问题,要求案件受理处置单位须向诉求人进行反馈。对于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各单位要组织人员进行认真的研究,迅速落实,对短时间内无法落实的问题也要向诉求人进行反馈,并对其表示感谢。通过高效的反馈机制,保证了群众对营商环境平台有较高的满意率。

2.强化督办,切实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成效。以区营商环境受理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媒体信息督办法、现场督办法、跟踪督办法,对各类诉求问题进行跟踪办理,特别是针对共谋共建问题,通过每日全区通报等方式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及办结情况进行督办,确保“共谋共建”意见建议高效办结。一是抓共性。针对问题共性多的部门,如群众反映较多的供暖、供水以及水管爆裂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采取部门驻厅、专项整治等方式进行集中解决。二是抓主要。针对涉企的营商环境问题,如企业反映的税多、吃拿卡要等问题,中心第一时间将问题转交至相关责任部门,并开展全员教育,共同研究解决,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三是抓难点。针对解决难度高、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通过采取部门驻厅制、多方协调联席制等方式进行解决,同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重点疑难问题,采取区主要、主管领导现场调度、马上督办方式,确保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如德高常务副区长,多次召开由全区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视频电话会议,并多次了解平台工作情况。通过每天共享区委书记、区长、常务副区长、宣传部长、纪委、以及区两办的微信群,实时了解工作出现的问题。

3.科学梳理,不断促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为贯彻落实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战略部署,我区将各渠道受理的诉求问题进行统计梳理,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由好市民意见建议评委会进行逐一评选,将促进和平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优秀意见及建议提报至区委、区政府,使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将长远规划的意见建议列入到中心“十三·五”规划里;将近期能够解决的,安排到2017年重点工作,协调相关城区配合的,由协同中心也转交到相应部门,并拿出解决方案,确保所有问题在“最后一公里”都能够彻底有效解决。如对难以解决的民生诉求,通过召开投诉人、被投诉人、“两代表一委员”、街道负责人、社区“领袖”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召开的联席会议,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听民意、解民困、顺民心,化民怨,促进诉求顺利解决;对仍难以解决的民生诉求建立“一把手”最终结案制,向责任单位主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通报,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讨论,确保民生诉求得到最终解决。

四、主动服务、深入调研,让营商环境平台建设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新抓手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我中心紧紧围绕“品牌强区”战略,以“政策最准、信息最新、解读最细、服务最优”为工作目标,努力构建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整个生命发展周期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推进和平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

1.高位推进、快速部署,将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我中心紧紧抓住“企业活动”这个关键要素,对标上海黄浦区等先进城区成功经验,探索挖掘“接触问题多、部门互动好、解决效率高、群众基础牢”的平台优势,努力实现从“招商”到“养商”的角色转变,全面开发建设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冯守权亲自部署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董德高具体负责协同调度,全区各部门迅速组建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全区上下戮力同心,全面推进平台建设,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热情,最好的成效,用半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和平区企业服务发展平台一期建设任务,努力成为与广大企业心连心的“民心之船”,进一步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国际竞争力。

2.

对标先进、深学细照,将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创新服务的新载体。经对黄浦区企业服务平台网站的模块设置、服务项目、展示形式等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结合区情实际,和平区企业发展服务平台设置了“政策服务、政策咨询、企业投诉、人才服务、四区一带”等5个一级版块、政策法规等12个二级版块,基本上实现服务信息推送、企业投诉受理、特色工作展示等基本功能。其中“政策服务、人才服务、四区一带”等3个版块主要实现服务信息推送功能,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准确查询最新的国家、省、市、区等各个层面的相关政策信息,同时,首页还设置了“常见问题”独立版块,对涉企政策进行通俗易懂的细致解读。“政策咨询、企业投诉”等2个版块主要实现企业线上服务等功能,企业可以将整个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咨询和投诉2个渠道反映给营商环境诉求受理平台,最终由和平区各职能部门答复解决。各版块重要服务项目可通过首页直接点击进入,便于企业用户查询使用,实现了咨询、、投诉、监察、协调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