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合集7篇)

时间:2024-03-18 18:35:44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1篇

1.1研究对象

调查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文山学院、大理学院、红河学院四所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8.4%;其中大四98人,大三122人,大二130人,大一132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395人。

1.2研究方法和工具

采用王娟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适应性问卷》,问卷共24个题目,包括目标和行动两个维度,目标维度反映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是否具有目标,包括目标理想和自我效能两个因子;在行动维度方面包括社会实践、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三个因子,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为自己职业发展做出行动方面的努力。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呈现“晚熟”现象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均分为66.2,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平均分为77.28,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总体水平不高,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有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问题中,回答“完全符合”的学生只有1.02%,但是回答“不确定”的有53.94%的同学,这说明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意识到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访谈中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兴趣爱好、社会的需求就是职业规划,还有的同学直接回答不知道,这体现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从来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相关研究表明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预测个体今后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以说职业目标是个体职业行动的动力系统。调查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对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得分进行方差分析(F=274.01,P<0.001),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大三>大二>大一。数据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是逐步提高的,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随着自身成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呈现“晚熟”的状态。

2.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晰,对自己缺少自信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生涯适应性各维度上,五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学习行动>自我效能>学业规划>社会实践>目标理想,得分最低的是目标理想这个因子得分是2.35;从维度上来看,目标维度的得分为2.66,也低于行动维度的均值2.99。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文科类学生的目标理想平均分为3.03,目标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12,远远高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得分。数据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这个因子的得分为2.97,虽然在五个因子里得分不算低,但仍低于西南几所大学文科类学生的得分3.42。在访谈问到“你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感觉自己能应对”,“我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教小学压力小一点”,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信的,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

2.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因子上的得分仅高于目标理想因子,问卷中“为发展专业技能,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做兼职”项目,只有2.05%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41.08%的学生选择较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虽然相对较高,在问卷中还是反映出学生缺乏对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比如问题“课余时间我会有计划地到图书馆看书”,仅有6.22%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对于枯燥无味的专业基础课,我不想听就不听”,有53.11%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自己已有的能力,从调查结果看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明显不足。

3、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3.1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职业生涯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很多年,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受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重视。大学生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通过自我了解、自我评价,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未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3.2建立专门小学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目前,充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担任,一方面教师总数太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系统知识,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素养高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在短时间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学校可以向社会招聘少数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学校里有计划、分步骤地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学习机会,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优秀小学教师、职业顾问、企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全程性的指导,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3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职业规划的过程不仅包括制定职业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围绕职业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计划并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个体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定下发展的目标,实现个人价值,才能真正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差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也存在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较少、缺少个性化的指导等原因,应当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支持平台

3.4建立健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2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3篇

关键词:

少有人将这种改变的欲望具体化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所以,很多人的欲望就仅仅是梦想而已。职业规划教育因此应运而生。而我国长期以来,学校、家长和孩子都围绕着升学在转,无暇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规划,以至于到中学生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进入大学、中专以后,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人生规划普遍存在被动性、盲目性、盲从性,学习动力不足,往往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到进入大学才开始,具有滞后性。这些现实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还有待加强和改进。

职业规划教育应从小学抓起。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人群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小学生,第二类是初中生,第三类是高中(中专)生,第四类是18岁以后的成年人,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分工。而小学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小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理解职业的开端,将为小学生终身的职业规划奠定底色。

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高度重视职业规划教育的思想意识,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关乎整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大事,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负责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全社会有一个重视个体职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并且进一步形成职业规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共识,充分认识到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要认识到当代小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发展、冲突、合作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社会心理的早熟性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引导小学生客观、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理解职业,开展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开启其智慧的必然要求。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4篇

摘要:本文在探讨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对策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从欧美国家引入中国后,我国就开展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对象仅限于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前的小学、中学阶段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大多数人真正的职业意识恰恰是起源于中小学阶段的,而我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因此很多学生错过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影响了一生的职业发展。

一、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一)社会层面

全社会普遍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正确认识。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误区,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以学生成绩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特长等积极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统一管理和要求,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来加以保障。

(二)学校层面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逐步产生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他们已经很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需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学校没有相关的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相关的咨询机构、没有提供接触职业的机会等,导致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三)家庭层面

学生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对家人的信任度以及被家人认同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和职业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孩子的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将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去解决。

(四)学生个人层面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在这一时期也趋于稳定。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万事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得不良影响,忽视甚至漠视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二、解决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在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上,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辅导机构,大力提供各方面支持,鼓励并规范“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会合作”等办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作出规范化管理,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再次,要发挥社区、企业的作用,给中小学生提供见习、实践和职业体验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二)学校层面

1、完善课程设置 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配备专职教师或者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二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

2、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欠缺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中小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批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辅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本地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的成功人士到学校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交流,也可以邀请本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建立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 中小学校可以组建一个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它可以实现课堂外更有效的职业指导服务。指导教师通过谈话、心理测试、专业测评等多种方式解除学生疑惑,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高中阶段可以将高考志愿的填报指导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对各专业的理解,为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提供科学指导,避免填报志愿时候的盲目性。

4、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学校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当地企业参观、到劳动实习基地见习等,让学生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亲身体验工作场景,获得职业的初步感受,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对于职业的理解。

(三)家庭层面

1、要提高沟通频率 家长应当尽可能的多花时间与子女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家长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以及对于未来的追求,要尊重他们的理想和愿望,给他们创造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从而发现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兴趣所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中小学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孩子接触他人、接触社会,这样才能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给孩子灌输一些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主动接触社会,独立从事一些社会性的活动。

3、全力配合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形式,在中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家长应该保持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方式,比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聘请有能力的家长担任兼职职业指导师等。

(四)学生个人层面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小学教育的职业规划第7篇

要害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熟悉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熟悉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爱好、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治理工作的要点把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爱好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熟悉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熟悉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熟悉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爱好,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熟悉、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要害。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治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治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练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治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