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合集7篇)

时间:2024-01-26 15:52:28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1篇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与依据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培智学校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学生从抽象的语文课本中引领出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情境设置,方便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并培养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学会独立生活,进而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求。培智学校的学生较一般学生有较大的智力缺陷,这是影响其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其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力求适应智障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特点,目的在于培养其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其教材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中一般涉及生活中的常用基础字词、生活常识、生活习俗等内容,在教学时能激起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出和谐友好的氛围,使智障学生真正融入到集体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二是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现实的需要。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其接受事物直接感知知识的能力渐强,因此,为了培养其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必须依据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使他们直接与生活实际接触,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实践学习的兴趣。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一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一定的工具或具体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引出知识联系,将知识生活化地传授给学生。

有效策略

建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 教室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气息的温馨和谐的教室环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智学校的教室应该重视环境的规划和布置,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氛围,促进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广泛地交流与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不局限于教学课堂,操场、宿舍、食堂等都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地方。在宿舍,语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生活洗漱的知识;在教室可以利用墙面,粘贴有关生活小常识的海报;在食堂则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用餐的相关知识;这些细节的教学情境能为智障学生强化生活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多样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 其一,加强生活实践的语文教学。关于培智学校语文的实践教学方法,通俗的理解就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这也是由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条件,带领学生进入实际生活环境进行实践学习。这些实践教学活动能培养智障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生活的独立性。其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教学。教师通过对有关教材生活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和听觉效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知识,还能激发其思维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提升。培智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其三,积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活动。这能够释放学生的天性,尤其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能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趣味游戏模拟语文教学方法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并能从教学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打电话”“捉迷藏”“唱儿歌”等,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表演与做游戏,此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能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记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并掌握基础生活技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四,积极开展个别化的语文教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其各项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智障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其自身发展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做好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不同教学目标与不同教学策略的设定,由此实现不同智障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达到所有智障学生掌握基础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加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由于智障学生在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较差,其学习语文的意义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基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智障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强应用。如在学习讲故事的课文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空闲时间为他人讲故事;学习了《春天》,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在周末的时间和亲人去探寻春天的脚步。在不断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环节中,强化智障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生活适应能力。

结束语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2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培智教育来说,是合乎现实的指导思想,是多年来理论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培智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改变生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和实施“生活教育”的理念呢?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智障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以促进智障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必要能力为重点,考虑学生熟悉、喜欢的事物或熟练化的生活经验优选教学素材,注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以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质量评定标准,从施教者的角度不断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一)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对话训练

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智力较差,理解力、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好,为了使他们以后能走入社会,学会与人交流,我们必须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对话,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告诉别人自己住在哪里,怎样买东西,怎样问好,怎样问路等”都是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学会了这些,智障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就会顺畅地与他人交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二)选择生活必须的技能组织教学

我曾经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生学会认读“衣服、拉链、纽扣”这几个词语,会说“我会(扣纽扣)”这个句型。之后,我还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来教学生穿衣服、扣纽扣、拉拉链。虽然这些生活技能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但是会读这几个词语,会说这类的句子对智障学生来说没有实质性的用处,让他们学会这几样技能才是有用的,也是家长最希望看到的。特教专家一直提倡我们的特殊教育不能把各个学科的界限分得太开,对学生有用的要及时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生活基本技能,不能认为生活技能是劳动课的重点,就放弃教育的好机会,而要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指导智力障碍学生学习。

(一)在观察生活中学习

培智学校的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内容是我们较为常的生活现象,可是智力相对落后的学生通常对这些生活常识知之甚少,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通过细心的观察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扩大他们的视野,并能够正确理解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要强化对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二)进行生活再现

培智学校的学生因为智力方面的不足和欠缺,给他们的学习迁移与适应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讲,获得生活经验,学会适应社会、与他人相处,远远比他们背课文要实用得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展示现实生活现象,以及让学生扮演生活的某个角色等方式,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生活的经验,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比如,在教学《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向课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如让学生练习到了在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

(三)联系实际,品味生活

在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设置教学的情境,将课文里所描绘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联系现实的生活,让学生仔细去品味,用心感悟。比如《寄信》这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封信给家长,表达对家长的感恩,然后带着学生去邮局给家长寄信,把语文教学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去,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寄信,这样就做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

三、立足培智教材开展生活化教学

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融合到了一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吸引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和非强制性的情况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智障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他们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一些自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比如,通过学习课文《红绿灯》,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交通信号灯所代表的意思,并使他们明白过马路要谨遵交通规则,要注意安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记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而且要让他们记住常用的求救电话,这样智障生在遇到困难时就能够及时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帮助学生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生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走进学生的生活,就会让他们在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受到教育,就会促使智障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学会怎样做人,进而提高道德素质。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是提高培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坚持以培智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智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语文学习融汇进广阔的生活海洋,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他们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骆伯巍,汤盛钦,张福娟.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3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国分类法】:H09

在进行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具体语文教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理念展开论述。

一、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

培智学校的学生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语言、思维以及动作上比较迟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生活走进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场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随着智障学生的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热爱家人的观念,同时结合学生家长的相片,讨论他们为爸爸妈妈做了那些事;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然后从爱家人到爱同学和老师,再到爱社会和国家,合理的引导学生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生活情境。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蔬菜》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真实的蔬菜带进教室,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引导学生蔬菜的名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具体分清蔬菜的根茎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画出蔬菜的形状,从而使学生对蔬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还会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再次,教学要贴近自然生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自然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当涉及到红花绿叶等语文词语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充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断亲近自然,用鼻子闻花香的味道,用眼睛观察树叶的颜色,通过实际体验认识和感知大自然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最后,要加强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利用多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学校要重视学生安全工作,不断呵护学生。比如在讲到交通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模拟进行红绿灯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了解基本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则,树立安全交通意识,提高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基本的生存能力。

二、让语文改变生活

根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标准和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智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交往能力,实现生活的自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享受生活。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与用的练习

教学的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然后充分利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常识。比如在进行电灯和电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或者熟悉的电器,然后讨论各种电器的作用;然后回家把根据不同的电器向家长讲述其作用,在与家长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充分了解电器的性能和特点,注意在生活中,要做好安全和节约用电,通过这样的练习,使语文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让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家庭生活。

(二)教师要不断拓展学习空间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不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比如进行《上医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中,去体验真正看病的过程。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体会,理清看病的过程和顺序,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展学习空间,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三)要不断整合社区学习资源,获得更多的劳动技能

在培智学校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阶段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其中社区为学生提高广阔的实践空间,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了解社区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让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四)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帮助学生获得新闻或者其他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高校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内容要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生活,比如在阅读报纸过程中,引导学生看的什么报纸。出版的年月日,通过阅读标题,大致了解报纸的内容。

三、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化的思考

为了保证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情况,对培智教育的教育目标、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分析研究教材、方法以及对象,在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编制单元读本,确立教学的主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加强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学,比如衣服、食物、电视、颜色以及音乐等,有效提高知识点的结构性和使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促进智障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记录和捕捉学生生活的点滴进步,不断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取得进步。教师要肯定学生取得积极进步,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进行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树立以生活为核心的思想,感受生活中语文知识,利用语文知识指导生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的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吴雪利.浅谈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数字化用户.2013(04)

[2]高春英.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中的“三多”[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2)

[3]黄艳萍.基于课堂观察的学生参与度研究――一堂培智学校语文课课堂观察评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3(07)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4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对培智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为了让培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学校应在现代特殊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培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际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来自生活

一直以来,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没用了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形式,实施分科教学,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培智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及时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与现代课改中提出的“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联系生活,教学就满堂皆活;离开生活,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所以,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把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化到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体系中来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把学生生活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运用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既以够学到知识,又能够学会适应生活。

二、教学方式应立足于生活

(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加深对生活的体验

我们知道,培智学生观察事物一般都很肤浅,不深刻,满足于表象的认识,通常不会去深入地观察对象的形状、大小,更不用说主动地思考它的特点及事物间的关系了。因此,教学中,针对培智学生这种对熟悉事物和现象“熟视无睹”的特点,我们应当注意指导他们留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觉的事物和现象,加深生活体验,扩大视野,加深对语言文字处理理解,提高观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首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例如,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课前要先问学生:月季花有哪些颜色?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茎上长着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头问题去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简单的观察方法。如观察一件物体,可以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摸摸它的外表,闻闻它的气味。对于较大的物体,要按照由远及近、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进行。教师要循序渐进,降低坡度,逐渐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二)创设模拟生活情境,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教学生活化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具体场景、生活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帮助培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如教学《我们的教室》一文,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劳动工具打扫教室,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拔萝卜》时,可事先创设一个遇难解难的情境:当你一个人拔不动大萝卜时,你该怎么办?学生可能想到劳动工具、找人帮忙、电话联系别人等各种办法。通过创设情境,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尝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培智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生活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在“动”中感觉生活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适应的提高。必须针对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单调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都能够动起来。语文课上,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写生字、读词语、讲读课文、做练习,也可以画,可以听,可以唱,可以做,可以演,这样,学生的身份从被动听课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从中获得的生活经验也才更加牢固、深刻。

(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凡是没有被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对于培智学生也是如此。死记硬背本来就培智生的弱项,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培智生必须经过真正的理解,及时进行强化,充分练习巩固的过程,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去发现去比较,并把结果与同伴交流。例如,教学美丽的衣服》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并认识了一些常见衣服的名称。在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寻找这些衣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自己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这件衣服适合在哪个季节穿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忙着去发现,去回答。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还理解了不同衣服的不同穿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五)注重家校配合,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5篇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力、创造力、价值观唤醒。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眼中,对于特殊学生,我们教师不要求个个成才,但求人人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可训练的,都是有潜力的,都应得到关怀、爱护和培养。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奢望智障学生成为某方面的人才或掌握多么高超的本领,但可以创造这样一种教育,就是让每个智障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基本上达到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因此,培智班的语文教学要尝试改变封闭的语文教学环境,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发展智障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课中悟生活。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的,我国培智课程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其主要是从学科目标向生活目标的转变。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生活语文课程的目标为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交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1] 这个方案减弱了语文的学科色彩,明确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理念,课程的目标即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培智班(学校)选用的校本教材应定位为:使学生掌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补偿语言缺陷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最终提升其生活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内容应根据培智教材教学的目标来选择,在生活语文方面,2007年课程方案提出以生活为核心来组织教材内容,即校本语文教材的内容天需贴近学生生活。2004年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发行的校本教材《实用语文》二年级下册所选内容包括讲卫生、穿着、节日、作息、文具、安全、守秩序等。[2]这些教材内容来源于儿童现实生活,形象具体,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智力落后儿童可以依据自身的经验来学习这些内容,并可以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予以运用,有利于他们生活和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升。

1.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对话训练

培智生由于智力较差,理解力、语言能力都不是很好。为了使他们以后能回归社会,学会与人交流,教师必须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对话,对学生进行训练。告诉别人自己住在哪里,怎样买东西,怎样问好,迷路了如何求救等等,都是教师平时训练的重点,学会了这些,智障儿童才有可能回归社会。

2.选择生活自理素材组织教学

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培智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对培智生来说才是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讲卫生》(培智教材第四册第14课,课文的内容是“刷牙、洗脸、剪指甲”)这一主题,教师不必用太多的语言去说教,直接教学生刷牙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或者实际操作,最后再教学生认识这三个词。再如:教学生学会认读“衣服、拉链、纽扣”(培智教材第五册第12课)一课,教师教学生会说“我会(扣纽扣),我会(拉拉链)。”这句子后,还花了一段时间来教学生穿衣服、扣纽扣、拉拉链。虽然这似乎不是语文教学内容,但是会读这几个词语,会说这个句子,对智障儿童来说用处不大,真正学会扣纽扣、拉拉链这技能才是最有用的,也是家长最希望看到的。特殊教育的学科界限不能分得很清楚,对学生有用的东西要及时教,不能觉得这是劳动技能课的重点,就放弃眼前的好机会,等到劳动技能课的时候再去教,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生活语文的教学需兼顾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语文学科特点,并侧重于生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智低年级学生更是强调生活语文中生活方面,这是由培智语文的课程目标决定的。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就可以了解教师对“生活取向”和“学科逻辑”的权衡。

笔者在培智班听课中发现,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按照“识字写字――组词――说句子或儿歌”的思路安排课堂教学。如:某教师在教学《我有一双小手》一课,其教学设计思路为“认识生字‘手’――识读词语‘手指、手心、手背’――学习句子‘小手会……(做什么)’”,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按照语文学科的逻辑(即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来设计教学),突出了字词的学习,对生活方面体现的明显不足,间接反映教师还没有充分把握“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于教学全过程的思想。笔者认为《我有一双小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从“手是什么”到“手的作用”,再到“手的保护”,最后到“手的认识和读写”,这样既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又突出了生活化,并兼顾了语文学科词句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任务和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3]结合培智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游戏活动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两种比较合适培智班(学校)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方法。

1.游戏活动法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学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在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因此,生活场景展示法能扩展教学的空间,补偿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促进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

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智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智障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等可以把智障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如:在教《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做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智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智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语文的识字教学可以在创设生活情景中自主识字。字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低年级的智障学生有时很难建立起字词与它所反映的事物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字词的意思。如:生字“聪”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本班成绩最优秀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记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又如教学“五颜六色”一词,出示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图,然后老师加以描绘:我们来到花园里,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多么清新。花儿看见小朋友来了,都张开双臂,用笑脸欢迎你们呢!请同学们说说你自己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最后老师总结:你喜欢红花,他喜欢黄花……老师喜欢各种颜色的花,各种颜色的花我们可以换一个词叫“五颜六色”花。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些游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比如让他们猜字谜、编字谜都是识字的好方法。

“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将现行教材中的语文问题还原为培智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引导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将使我们的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智障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加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培智班“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是提高培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只要培智班的教师坚持以培智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智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语文学习融汇进广阔的生活海洋,就一定能激发起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培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培智学生“语文教学难”的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2-2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6篇

关键词:培智;低年级;语文;生活化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要培养智障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生活化语文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不断探索中促进智障语文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作为培智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这种新课程思想呢?

一、创设情境,使教育内容生活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而强制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教师必须立足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培养各种基本的生存适应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根据智障学生生活的实际,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性,创设生动、形象和活泼的情境进行教学,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2年4月13日下午,鲤城区教育局暨鲤城区开智学校学生生活劳动技能比赛在我校举行,低年段学生参加系鞋带、叠衣服和摆餐桌,这些教材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渗透,通过此次比赛,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四册第13课《穿鞋袜》时,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实物鞋子和袜子,请轻度智障学生说一说平时在家里,是不是自己穿鞋子和穿袜子?接着引入新课,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能认真地学习生字词,通过观看课件和课文的图片,理解“先”“后”的意思,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轻轻”“慢慢”的意思,智障学生在学习体会这两个词的意思,突破难点“拉”“提”,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比一比我最棒!”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一动、穿一穿,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四册14《讲卫生》时,笔者创设一个情境,让同桌互相检查牙齿、指甲、脸和衣服干不干净,然后由班长检查评出最佳干净奖两人,最后由教师确认,全班学生的目光闪出了羡慕,这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这样智障学生学得快又学得牢固;播放喜洋洋和懒洋洋的动画片,让学生通过比较“谁讲卫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同学们每天都能穿着整洁和讲究卫生。

二、再现生活,使教学课堂生活化

知识源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于智障学生生活区域的局限性,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积累也较贫乏,让他们走进生活,再现一些生活场景,那就需要教师将教材与学生建立一种联系,引发心灵的体验与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四册看图学文第16课《让座》一文时,笔者播放视频《让座歌》,教师提问:“如果同学们乘坐公交车,你们会怎么做?”智障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引导智障学生理解“一位叔叔把座位让给了我。”“我说:‘谢谢!’”“汽车开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位老奶奶,我把座位让给了她。”课文中的“我”从叔叔的让座行为,学习懂得互相谦让的美德,这时一位老奶奶上公交车,“我”主动给老奶奶让座;智障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这时,妈妈笑了,叔叔也笑了。”通过一个智障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我”,另外3个智障学生扮演妈妈、叔叔、老奶奶,让智障学生通过扮演懂得谦让的道理及再现生活,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角色游戏,使教学形式生活化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智障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和直观为主,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把学习融于游戏之中,让智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有:

1.比赛法

根据智障学生好比心强的特点,寓说话于各种比赛活动中,如,争夺小红花比赛,可采用两人比和分组比进行语言训练,看谁说得好、听话听得正确、说话能力强把小红花奖给谁,用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充分肯定学生在这堂课语言训练的成绩,也让学生看到自己是很棒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三册看图学文第6课《鹅》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鹅的情景,直观形象,引导智障学生正确朗读,通过比赛的形式,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独立背诵古诗。

2.游戏法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如“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句子的游戏;“摘苹果”游戏,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并掌握所学的内容。

3.鼓励表扬法

鼓励和表扬,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能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更多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学生的认可而学习,激励手段的应用正好迎合了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学习中一旦获得奖励,就会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比如:你真棒!你是好样的!今天你进步真大!棒棒棒,你真棒!在日常教学中,要把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学的一条原则,当智障学生在教师的直接帮助下,取得明显进步时,以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欲望。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检验智障学生所学知识,把故事情境再现,复述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培智语文第三册第10课《孔融让梨》时,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扮演爸爸、孔融、五个哥哥和一个小弟弟,把整个故事进行情境再现。这一环节充满童趣,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巩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点。

四、活动教学,使教学结果运用于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培智语文活动教学中,笔者平时注重培养智障学生的观察力及说话训练,鼓励学生读书看报,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

如,学校组织智障学生到漳州龙佳山庄、厦门大嶝岛、开元寺等去春秋游,笔者带领智障学生游玩时,培养智障学生观察事物和说话训练,增加智障学生的词语量,提高智障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学生生活技能比赛、助残日、庆祝“六一”儿童节、普小联谊会等,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参加,不仅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也可以丰富智障学生的语言,引导智障学生说一说、谈一谈活动的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扣,作为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智障学生的生活寻找语文,才能更好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学得更多更广阔。

参考文献: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第7篇

关键字: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14-01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其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刻板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离不开行动。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自己生活,将生活体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在语文的学习中增长自己的生活知识,更好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样既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增加学习的乐趣,促进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1.教学内容生活化

1.1选择生活化的教材。教材选择上,要选能凸显生活化教学的教材。教材中应该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另外,教学不应完全依赖某套教材,可以教材为主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努力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校本教材。

1.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从本地的地方特色出发,可以了解本地的物产,可以欣赏本地的奇山秀水,可以学习本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字词,练习描述看到的景物,练习说一段通顺的话。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难度,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教学效果非常好。

2.教学方式生活化

2.1在生活环境中进行教学。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适应语文课程的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障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智障儿童大多情况下独立生活能力差,容易依赖他人,生活天地狭窄,社会交往十分有限,使他们很难融入社会,更没有能力去参与社会活动。所以,课程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起码的适应能力。

2.2模拟生活场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从而进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学"上超市"一课,有的同学扮演收银员,有的同学扮演顾客,上课时模拟人们购买商品、结账等生活情节。这种情景设计,贴进生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是从生活中来,并最终掌握了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

2.3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善于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化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悯农》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老农在烈日下劳作,汗水滴入土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农民耕地的辛苦,使学生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智障学生的生活语文化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语文的学习不能和生活脱节,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3.1学校生活"语文化"。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读书看报,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2家庭生活"语文化"。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智障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体会不深,为了让学生体味亲情的可贵,家长配合老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放学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每天回家将一天的校园生活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3.3社会生活"语文化"。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参观、游园活动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培智教育中贯彻教育的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能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全礼.《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2年

[3]邢同渊. 《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