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呼吸道感染防治(合集7篇)

时间:2024-01-14 15:54:51
呼吸道感染防治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1篇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多发常见病,多见于6个月~6岁,尤其2~3岁最为常见。小儿呼吸道感染大多为病毒引起,而病毒多变异。运用西药很难做到对症下药,而小儿形体未充,脏腑娇嫩,用药稍有不慎或过量,致药物排泄不畅而引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因此,笔者近年来,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探索用香囊“熏治”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自本院门诊6个月~6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病程均为3日内;病症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为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病程、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香囊“熏治”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香囊制作:炒苍术、辛夷各30g,白芷、丁香各20g,花椒、沉香、艾叶、薄荷脑各15g。粉碎过筛混匀,用小塑料袋封装,每袋装药5g,再选用透气性较好的彩色乔其纱作面料,0.2cm海绵衬里,做成鸡心形,佩戴于胸颌下,有利于口鼻吸收。黄芪桂枝五物汤基本方为黄芪9g,桂枝5g,白芍药10g,生姜3g,大枣5枚。若风寒型则加荆芥、防风,若风热型加银花、连翘,若有咳嗽则加杏仁、浙贝、前胡,若咽喉肿痛者加薄荷,腹痛者加葛根、黄芩。水煎,日2次口服。

2.2 对照组:君而清(7∶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每日2次,每次20~30mg/kg。均5天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显效: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但四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3.2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4 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2岁。患儿发热38.8℃,鼻塞、咳嗽、咽痒、喷嚏3天。伴大便水泻,频次无度,诊断为“肠胃型感冒”,社区曾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阿昔洛韦”静脉点滴2天,症状未解,转来本院。予香囊“熏治”以及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黄芩口服,次日体温正常,鼻腔呼吸通畅,咳嗽减轻,咽痛好转,大便已趋于正常,再服2日病愈。

5 体会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2篇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并探讨预防治疗措施。结果: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46例,占23.0%;脾肾阳虚型49例,占24.5%;痰湿内盛型62例,占31.0%;外寒内饮型43例,占21.5%。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00例 患儿痊愈120例,治疗好转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患儿退烧评价时间为20.4小时。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能够显著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热程度,有效缓解患儿各种症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辩证施治

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1,2]。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真菌类型,总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真菌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并探讨预防治疗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自21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49.43±11.78岁。其中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患者38例,慢性气管炎患者65例,肺炎患者59例,肺肿瘤患者2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8例。

1.2 方法:对我院收治200例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 [3]。根据患儿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预防措施。

预防方法:热天可以采用佩兰10g,藿香10g水煎服预防,其他季节可以采用板蓝根10g,大青叶10g,贯众10g水煎服进行预防,上述药物均每天服用一次。另外要注意非药物进行预防,如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注意气候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2 结果:

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46例,占23.0%;脾肾阳虚型49例,占24.5%;痰湿内盛型62例,占31.0%;外寒内饮型43例,占21.5%。通过对患者的痰液标本真菌培养鉴定结果表明,200患者中有53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被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6.5%。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00例 患儿痊愈120例,治疗好转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患儿退烧评价时间为20.4小时。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肺气肿患者,慢性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肿瘤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4]。患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46例,占23.0%;脾肾阳虚型49例,占24.5%;痰湿内盛型62例,占31.0%;外寒内饮型43例,占21.5%。通过对患者的痰液标本真菌培养鉴定结果表明,200患者中有53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被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6.5%。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关,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从以下规律:痰湿内盛型真菌感染率最高,肺热壅盛型患者真菌感染率次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真菌感染率再次,外寒内饮型患者真菌感染率最低。4种中医辨证分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00例 患儿痊愈120例,治疗好转6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患儿退烧评价时间为20.4小时。上述结果表明,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能够显著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热程度,有效缓解患儿各种症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梦丽, 陈华.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治及预防[J]. 河南中医, 2012, 32(004): 442-444.

[2] 侯安存, 刘晓红. 儿童呼吸道感染风寒与风热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诊断及治疗[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9): 723-724.

[3] 陈宣名, 汪受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 2(2): 160-162.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3篇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简称“复感儿”,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1至3岁的婴幼儿最为常见;发病时间以冬春易发,并反复不已,部分患儿夏天有自然缓解的倾向;临床特点是常年发作,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2]。中医药在对该病的防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减少复发率、改善免疫功能方面的疗效突出。本文综合分析了近5年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综述如下。

中医理论对本病的认识

生理病理特点

古代中医药文献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记载十分丰富。《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小儿病源方论》中更为详细地描述了婴儿的特点:“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诸病源候论》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骨气未成,悲啼嬉笑,变态不常。”《育婴家秘》记载:“小儿血气未充,……脾胃薄弱,……神气怯弱。”清代名医吴鞠通将上述特点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所谓“稚阳”,是指体内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谓“稚阴”,则指精、血、津液以及脏腑、筋骨、脑髓、肌肤等有形之质,皆未充实完善。因此,中医认为“稚阴稚阳”是小儿的生理特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和功能都较脆弱,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小儿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为突出。小儿脾常不足,若护理失宜,乳食失节,可致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外功能薄弱,易受外邪侵袭。如《证治汇补·伤风》中说:“有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慎,即显风症者。”而且小儿发病后传变迅速,初为感冒,若失治误治可迅速转化为咳嗽、肺炎喘嗽等症;倘继续调治不当,可致病情迁延,时轻时重,反复难愈,损耗正气,更易感受外邪,形成恶性循环。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小儿气血脆弱,病易动变,证候百端。”《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将这种特点概括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这是小儿的病理特征。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体质特征、遗传及其他先天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内因。如素体虚弱、正气亏损的小儿发病率高;父母体质虚弱、妊娠时患病次数、早产、双胎等肾虚型小儿易发本病。气候突变、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等环境的影响;人工喂养或过早断乳、饮食失调等导致的营养不良;用药失当、护养失误等原因,是发病的主要外因[3]。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感受外邪而致营卫失和,脏腑失调所致[4]。其病机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素体虚弱;②后天调护失宜,乳食失节,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亦虚,营卫失充。脾胃虚弱又造成肝旺积滞,邪易入侵;③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正气不足,加之婴幼儿本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而为病。④肺、脾、肾虚而致气虚血瘀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5]。本病常反复发作,“久病及肾”,肾为元阳之根,肾虚更致肺脾不足,则“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金水相生”等功能失常,致使患儿在出现肺脾气虚或肾阳虚证候的同时,又出现气虚血瘀的证候。也有医家认为祛邪不尽,热毒仍伏,又易外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也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质特征[6]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的体质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有关。温振英等人将503例复感儿按不同的体质进行分类,其中脾胃气虚型(气虚质)230例,脾胃阴虚型(阴虚质)75例,脾胃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质)190例,滞热型2例,阴阳平和型(平和质)6例。钟柏松等人对87例易感儿(其中肺脾质24例,脾肾质63例)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肺脾质和脾肾质IgA均低于健康儿(均衡质),脾肾质IgG低于均衡质和肺脾质,肺脾质IgM低于脾肾质,肺脾质和脾肾质C3低于均衡质。封玉琳等人观察145例复感儿,其中肺脾两虚111例,肺脾两虚兼湿热21例,气阴两虚10例,脾肾两虚3例。通过他们的研究结果可知,有气虚或气阴两虚、肺脾肾功能低下体质的小儿易患本病。[6]

中医药治疗辨证分型

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7]。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按风寒、风热、肺热、痰湿4型辨证,风寒咳嗽以杏苏散加减;风热咳嗽以银翘散加减;肺热咳嗽以清金化痰汤加减;痰湿咳嗽以二陈汤加减,力求邪去。缓解期的治疗原则是“缓则治本”,通过健脾、固肺、清肝、补肾,改善患儿体质,增强抗病力,防止再次感染。缓解期按下列11型[8]辨证调理。

肺气虚 陈健等[9]用黄芪颗粒治疗42例患儿,黄芪有补气固表的功能。治疗后的患儿IgG值上升,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有效率为71.42%。刘根芳[10]对肺气虚患儿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炒白术、荆芥、大力子、浙贝母、杏仁、百部、防风、桔梗)治疗,益气固表止汗。陈晓红[11]认为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是治疗肺卫不固患儿的经典方剂。

脾气虚 丁丽等[12]用消痞健胃散(人参、白术、陈皮、丁香、砂仁、草豆蔻、川黄连、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治疗31例患儿,31例对照组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消痞健胃散有调运脾胃、益气固表之功。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7%。

肾气虚 陈晓红[11]报道用补肾地黄丸(熟地、泽泻、丹皮、山萸肉、山药、牛膝、鹿茸、茯苓)治疗肾虚骨弱患儿,取得良好疗效。

肺气阴虚 张国熙等[13]用千龙合剂(太子参、麦冬、石斛、千层纸、龙利叶)治疗70例患儿,50例对照组用核酪口服液。治疗组有效率94.3%,IgG、IgA和补体C3提高,对照组有效率90.0%。此方有补肺养阴、清除呼吸道慢性炎症、标本兼治的作用。

肺脾气虚 杨辅直等[14]用加味玉屏风散(黄芪、党参、桂枝、白术、龙骨、牡蛎、麦冬、防风、五味子、甘草、红枣)治疗61例患儿,49例对照组口服初乳素。治疗组的有效率91.8%,对照组为44.8%。此方有健脾益气作用。潘瑛等[15]用补肺防感汤(黄芪、桂枝、茯苓、牡蛎、太子参、龙骨、陈皮、甘草)治疗53例患儿,53例对照组用玉屏风散颗粒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90.6%,治疗后IgG、IgA、G1、G3均有改善。补肺防感汤有与玉屏风散相同的效果。陈蓓华[16]、张飞钦[17]、杨永朝[18]、钱玉萍[19]用加味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山药、生牡蛎、陈皮),治疗后IgA和IgG量明显上升。此方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抗菌消炎作用,应用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薛征等[20]用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防风)治疗68例,52例对照组不用药。治疗组有效率92.6%,IgA、IgG及CD3、CD4、CD4/CD8增高,CD8降低,对照组有效率34.6%。以此方肺脾双补法治疗患儿有较好疗效。成华[21]用益气固本汤(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白术、防风、生牡蛎、紫河车)治疗88例肺脾两虚型的患儿,总有效率95.5%,治疗后IgG、IgA、IgM、SIgA明显增高。汪受传[22]认为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与玉屏风散合方加减(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治疗营卫不和与肺脾气虚两证相兼的患儿,取得较好疗效。

肺脾气阴两虚 朱南方等[23]用健儿清补汤(太子参、麦芽、黄芪、板蓝根、怀山药、白术、茯苓、大青叶、桔梗、防风、山楂、甘草)76例患儿,对照组58例口服童康片治疗组有效率90.8%,CD3、CD4、CD4/CD8明显增高,对照组为70.7%。此方有健脾补肺、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邹文庆[24]用防感合剂(太子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焦山楂、鸡内金、防风、当归、白术、蜂胶、鳖甲等)治疗56例患儿,40例对照组注射转移因子。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为67.5%。此方以益气养阴清热方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的患儿。

肺脾气虚,正虚邪恋 曹宏等[25,26]根据“肺朝百脉”、“金水相生”与气血相关理论,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机责之于肺脾胃气虚而致气虚血瘀。他们用益气活血的药物(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山药、党参、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虎杖、地龙、山楂等)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的疗效。

肺脾气虚兼肾气不充 冯步珍等[27]用防感散(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防风、贯众、黄芩、大枣、补骨脂)治疗64例,对照组32例用左旋咪唑。治疗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为75%。此方具有调理肺脾肾功能,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减少发作的疗效。刘文选[28]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60例患儿,48例对照组注射胸腺肽。治疗组有效率98.33%,对照组为70.83%。薛莉[29]用益感饮(黄芪、太子参、茯苓、冬虫夏草、黄精、怀山药、鸡内金、防风、甘草等)治疗134例患儿。此方有健脾肺、补肾气、益气固表之功效,总有效率94.78%,治疗后IgG、IgA、IgM及补体C3增加。戴平波等[30]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当归、山药、核桃仁、大枣、甘草)治疗28例患儿,29例对照组用左旋咪唑。治疗组有效率96.4%,对照组为75.9%。此方有益气固表、补益脾肺、补肾扶正固本之作用。杨文义等[31]用固本康复口服液(黄芪、党参、白术、蛤蚧、紫河车、防风、鹅管石等)治疗88例,56例对照组用卡慢舒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为89.3%,IgG、IgA及CD3、CD4、CD4/CD8均升高,而CD8降低。此方有补肺脾肾、祛风解表之功效,防治本病疗效确切。贾平[32]用八珍汤加减(党参、生黄芪、白术、茯苓、熟地、当归、防风、川芎、白芍、紫苏、陈皮、鸡内金、炙甘草)治疗48例患儿。此方有扶正固表、健脾益肺补肾之作用。治疗前复发率100%,治疗后复发率54.2%。王春芳等[33]用防感散(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防风、当归、鸡内金、青黛、陈皮、女贞子、炙甘草)治疗120例患儿,112例对照组用小施尔康、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钙、胸腺肽等。此方在益气健脾补肾基础上加益气生血、健胃消食之功。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69.8%。张泽玫等[34,35]用健脾饮(炒白术、黄芪、鸡内金、黄精、橘红)治疗40例患儿,20例对照组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此方有补肺脾肾、化痰之作用。治疗组有效率90.25%,对照组为90.00%,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明显提高,而CD8明显降低。

脾肾两虚 刘翠瑛等[36]用儿血宝口服液(紫河车、何首乌、龙眼肉、炙甘草、西洋参、白术、龟版、炒麦芽、山楂、茯苓、荔枝蜜)治疗50例患儿,50例对照组用玉屏风散颗粒。治疗组有效率93.02%,对照组为77.78%。此方用于脾肾两虚、卫表不固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取得较好疗效。

脾虚肝旺 梁文旺[37]用双屏散颗粒(黄芪、柴胡、防风、白术、白芍、党参、枳实等)治疗30例患儿,30例对照组用玉屏风散,观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为73.2%。以疏肝调肝方法防治本病,取得良效。

积热内蕴 王晋新等[38]用加味泻黄散(藿香、栀子、生石膏、防风、连翘、白芍、炒谷麦芽、石斛、麦冬、熟大黄、甘草等)治疗“积热内蕴型”的3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5例对照组用左旋咪唑。治疗组有效率93%,IgG、IgA明显增高,对照组有效率为40%。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尤其城市小儿多以高蛋白、高营养饮食为主,少吃蔬菜、杂粮,易导致食积化热,积热内蕴,久则伤及脾胃之阴,而成正虚邪实之证候。对此类患儿用加味泻黄散可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药其他疗法

除了上述的中药治疗以外,部分医家还有独特的疗法。陈健等[39]在缓解期采用消喘膏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喘膏主要成分为炙白芥子5g,延胡索5g,甘遂3g,细辛3g,这些药物具有温散豁痰、宣肺利气作用,而贴在肺俞、心俞、膈俞穴及膏肓穴,这些穴位属太阳膀胱经,主治咳嗽、气喘等,并且膈俞为血会,诸穴合用,共奏补益气血、温肺散痰之功。有效率73.17%,治疗后IgG值上升,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升高,CD8降低。

朱南方等[40]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拔火罐疗法选用肺俞、脾俞、肾俞,可调节肺脾肾及其经络气血运行。穴位注射疗法取足三里、丰隆、定喘,足三里有防病保健和强壮的功效;丰隆穴健脾祛湿、化痰止咳;定喘穴止咳平喘。总有效率88.1%,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上升,CD8显著降低。

徐佩莉等[41]采用捏脊疗法治疗本病。捏脊疗法通过调整脊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各穴位,起到振奋气血,通调督脉,疏通气机作用。总有效率100%,治疗后IgA明显提高。

蜂针疗法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以毒攻毒”的疗法,可以治疗风湿、毒疮等疾病。但通过研究,成永明等[42]确立了蜂毒能“以毒扶正”的新思维,运用蜜蜂的螫器官(毒刺)扎刺足三里穴治疗本病。针刺足三里穴可调理中焦,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使正气得充。同时,足三里为强壮要穴,可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后IgG、IgA含量明显提高,IgE水平明显降低。

孙红梅等用“开开开”药枕(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苏叶、柴胡、辛夷、白芷、桔梗、鱼腥草、广木香、蔻仁、川芎、龙脑、野菊花等)治疗66例,疗程3个月,总有效率高于转移因子组,且IgA、IgG、SIgA、Hb明显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

龙训等人用温灸俞穴法治疗46例,总有效率为95.6%。方法:取脊柱两侧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大肠俞等穴治疗。朱升朝等用按摩法治疗40例,采用一掐(商阳)、二揉(太阳、耳后高骨)、三推(攒竹、坎宫、三关),总有效率为90%。经按摩后,IgA、IgG、ANAE、C3bR、PHA逐步上升至正常水平,C3bIC降至正常水平[43]。上述各种非口服中药的疗法也均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预防与调护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先天禀赋不足,或喂养不当、滥用药物、调养失宜等引起。从本文看,中医经方、验方及非药物疗法效果良好,可明显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点在于预防发作和减少反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4]。临床多见的单纯使用能提高免疫指标药物的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的患儿有效。不少医家虽然从免疫功能方面对本病的机理和防治效果进行探索,但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本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涉及方面较多,比较复杂,症状表现不一,是内在与外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预防和调护方面,辨证施养实有必要。中医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因地制宜”[5]和“因质制宜”[6]。

首先,应排除患儿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诱发因素,例如,家长勿吸烟,避免空气污染,室内空气要流通,感冒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适当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偏食挑食,饮食调匀而富于营养。逐渐适应气候变化,避免过冷过热,汗多时宜用干毛巾擦拭。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按时预防接种。

其次,分析患儿个体肺脾肾功能的具体情况,按质施养。用科学的方法对患儿细心养护,逐渐调节和增强全身的免疫力。例如,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缓解患儿食欲下降的状况;发热患儿体温下降后常常出汗,应及时更换干燥温暖的衣服,勤洗澡;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清除鼻道分泌物;经常用金银花甘草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2~3次,至病情基本稳定为止。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有着明显的优势,应开展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在于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找出其内在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郝爱真,陈利平,高丽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论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49~50.

2 袁嘉丽,张 静.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分型与呼吸道微 生态相关性的研究思路[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3,24(1):20~ 22.

3 饶军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602~603.

4 韩文宁,张 雯,李锦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法[J].吉林中医药,2003,23(6):49~50.

5 张 静,袁嘉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34~37.

6 朱南方,李小苹,李小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2,19(3):15~18.

7 邓雪梅,陈凤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体会[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90~91.

8 游金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广西中医药,2005,28(1):51~54.

9 陈 健,陈 华.黄芪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204~205.

10 刘根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辨治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4):53.

11 陈晓红.浅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J].基层医学论 坛,2004,8(4):343.

12 丁 丽,王绍洁. 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1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195.

13 张国熙,叶锡洪,林胜英,等.千龙合剂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 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3):226.

14 杨辅直,钟汝玲,李石柱.双黄连合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 呼吸道感染[J].中医药学报,2002,30(3):26~27.

15 潘 瑛,王洪新,顾 骅,等.补肺防感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582.

16 陈蓓华.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6例[J].陕 西中医,2002,23(2):150~151.

17 张飞钦.“加味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4~1142.

18 杨永朝.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J].中 国社区医师,2003,(24):42.

19 钱玉萍.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J].中 国民间疗法,2004,12(7):51~52.

20 薛 征,孙金桥,韩 丽.肺脾双补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2):29~30.

21 成 华.益气固本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5,23(9):89~90.

22 汪受传.补肺固表、调和营卫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江苏中医药,2006,27(2):11~12.

23 朱南方,余惠华,李蔷华,等.健儿清补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6例[J].陕西中医,2003,24(11):990~991.

24 邹文庆.防感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33.

25 曹 宏,张桂菊.益气活血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初探[J].国医论坛,2003,18(5):15.

26 张桂菊,曹 宏.浅谈祖国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4,17(5):19.

27 冯步珍,夏俊杰.防感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J].吉林中医药,2002,22(1):28~29.

28 刘文选.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J].陕西中医, 2002,23(7):631~632.

29 薛 莉.自制益感饮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34例[J].中国 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9):48.

30 戴平波,刘淑华.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8例 [J].吉林中医药,2003,23(3):28.

31 杨文义,桂金贵,尚莉丽,等.固本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 道感染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8~9.

32 贾 平.八珍汤加减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34.

33 王春芳,张彩霞.防感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20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7):1002.

34 张泽玫,陈镇奇.健脾饮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8例[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48~49.

35 张泽玫.加用健脾饮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广 西中医药,2005,28(3):30~31.

36 刘翠瑛,邓丽莎.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 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6):658~659.

37 梁文旺.“肝枢扭”法则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J].陕 西中医,2002,23(6):493.

38 王晋新,周秀梅.加味泻黄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 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6):517~518.

39 陈 健,朱永琴,董 勤.消喘膏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8):620~621.

40 朱南方,关克涛,赵春玲,等.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 (3):136~137.

41 徐佩莉,毕美芬.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3例—— 附单纯西药治疗23例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4,(7):17.

42 成永明,任小红,富永谦,等.蜂疗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 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11(9):10~12.

43 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86~591.

44 陈凯佳.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况[J].现代中西医 结合杂志,2005,14(22):3027~3029.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4篇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个别患者因为体质差、入院就诊时间较晚或防治与护理不当造成病情反复。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

[1] [2] 

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 (): .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 (): . 刘清泉, 王晓翔, 蔡阳平, 等. 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 . 陈永辉. 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文章屋在线 wzk.co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5篇

【关键词】呼吸道 ;感染 ; 治疗;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6-01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一般包括感冒、急、慢性咽炎,扁桃腺炎等。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并不限于这些疾病本身,而主要是这些疾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继发症。所以应积极防治。

1 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继发症

1.1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它也是哮喘发作、肺心病加重的重要诱因。

1.2 循环系统 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以及遗留的风湿性心瓣膜病与化脓性扁桃腺炎有关。有些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数日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有些感冒伴有的心悸及心率失常多是心肌炎所致。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因素。

1.3 泌尿系统 急、慢性肾炎往往与扁桃腺炎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关。此外,上呼吸道的化脓性感染通过血行播散也可引起肾盂肾炎等。控制上呼吸道感染也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环节。

1.4 其他 消化系统使小儿发生消化不良性及感染性腹泻;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神经炎,尤其是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及急性脊髓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及其它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还常常引起鼻窦炎、中耳炎。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脑炎,一开始也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不注意常造成误诊,使病情恶化,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很多疾病,而一些疾病如结核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当遇到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或经常上呼吸道感染,应想到其它疾病的的存在。

2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虽大都是病毒引起的,但是细菌引起亦不少,况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病毒侵袭的基础上,细菌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首先要搞清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症下药。

2.1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分

2.1.1 病毒性感染者鼻咽部的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症状较明显,临床上多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为主。鼻涕呈清水样,如咳痰则痰液也很稀。而细菌性感染者,局部症状不明显,如扁桃腺炎,可有扁桃腺肿大、化脓等。.若临床上有咳嗽、咳痰者,痰常粘稠发白或黄。如是黄痰则无疑是细菌性感染。

2.1.2 病毒性感染者全身症状不明显、成人多见,仅有畏寒、发热。细菌性感染者全身症状重,常有寒战,随后高热,周身酸痛不适。

2.1.3 病毒性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分类中多为淋巴细胞增多。细菌性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2.2 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问题

对于病毒性的可应用病毒灵以及清热解毒剂、穿心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而细菌性的则主要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

2.3 上呼吸道感染的对症处理

在对症处理中不能仅用退热剂。若是感冒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可用抗组织胺药物。若有咳嗽、咳痰,还要根据情况应用解痉、止咳,祛痰等药物。

3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3.1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3.2 注意防寒,这应包括两个方面:(1)平时气温突变时,要注意增减衣服。冷时不要增衣太多,因为长期穿衣太多便使耐寒力大大下降。(2)发病时不要穿得过厚,否则稍一活动便大汗淋漓,一遇风寒常使病情加重。

3.3 注意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局部感染灶,这些病灶的存在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粘膜的局部屏障作用减弱,容易使病原体侵入而发病。

3.4 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可用减毒活疫苗或菌苗接种,增强免疫力。亦可用药物预防,如金刚胺、中草药的清热解毒方剂等。

参考文献

[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1.

[2] 叶任高 内科学 2001.

[3] 朱元玉 陈文彬 呼吸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 斯崇文 贾辅忠 李家泰 感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6篇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个别患者因为体质差、入院就诊时间较晚或防治与护理不当造成病情反复。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

呼吸道感染防治第7篇

有时会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因此,本文通过滥用抗菌药、流行病学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等现实背景,讨论科学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背景 防治原则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1-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的概称[1]。本病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自限性。组织学上可无明显病理改变,亦可出现上皮细胞的破坏。可有炎症因子参与发病,使上呼吸道黏膜血管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1 探讨背景

1.1 滥用抗菌药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另有20-3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单纯发生也可继发于病毒性感染之后发生,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氏阴性菌。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预后良好。但是在问诊采集病史的时候发现好多患者在发病初期自主服用过备用的抗菌药物,或者到就近诊所用过抗菌及激素类药物,因为疗效不太理想,才到医院就诊,以免影响到工作、学习。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因此而带来的机体的损伤以及细菌耐药性所带来的不量损害更是无法估量的。滥用抗菌素使我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2]。

1.2 流行病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能自限的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是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全年皆可发病,但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且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经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大多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类型病毒,同时健康人群也可携带,且人体感染后对其产生的免疫力较弱、持续时间短暂,病毒间无交叉免疫,故可重复发病。

1.3 患者对待该病的心理。青壮年社交广泛,应酬较多,因此,会有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不良的嗜好,再加上重体力劳动,加班加点的工作,使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免疫力低下,病毒、细菌乘虚而入。但是,青壮年往往自以为身体好,不加以重视,耽误病情。许多老年患者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病变,当上呼吸道感染以后会加重这些病变,但老年患者往往重视基础病变,不重视上呼吸道感染。

1.4 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也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约半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怠倦感,即所谓的“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2.1 健康教育。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国家要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改变人们不重视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念。工作人员要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

2.2 生活、饮食要规律。

2.2.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坚持慢跑、晨起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操或爬山等,可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衣服切勿骤增或骤减,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

2.2.2 起居有常,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不要过度;尽量保持室温相对恒定,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吃好早餐,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

2.2.3 感冒多发或流行时少外出。在感冒流行或多发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和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3.1 治疗原则。患者应充分休息、戒烟、多饮水、支持营养治疗。对症解热止痛治疗;对因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治疗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治疗,尤其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注意排除其他传染病。同时要治疗其他的基础病变。

3.2 药物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采用一些对症处理措施。合理使用抗菌素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制约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3.2.1 抗病毒治疗。病毒进入鼻孔,随后感染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48小时为病毒复制高峰。故早期(48小时以内)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常用抗病毒药物:①双嘧达莫(潘生丁,persantine)对RN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每日3~5mg/kg;②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可能通过不同的靶点抑制病毒的合成酶,疗程为3-5日。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常用者有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疗程3~5日。如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利巴韦林有较广的抗病毒谱,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奥司他韦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金刚烷胺也可选用。

3.2.2 解热止痛药物。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轻微症状患者,经休息多饮水,或口服解热止痛药物可缓解,对高热引起患者明显不适症状者,给予解热止痛治疗,同时需补充水分及预防电解质紊乱。常用抗感冒药品种中,绝大部门都含有解热镇痛药,使用最多的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也可用银翘解毒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