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合集7篇)

时间:2024-01-11 16:05:08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1篇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是在对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而汉语国际教育在教育领域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该如何改革、发展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已成为国内高校所面对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刑欣针对新疆地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不足提出了构建汉语国际化人才的分层次培养模式,着力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普及型汉语人才的培养;刘静提出云南的教育国际化应以缅甸为重点推动交流合作从而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邓春就海南省高校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同时注重“走出去”和“招进来”两类型人才的培养;吴英辉就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和事业双重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长期发展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五十多个,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有教师、教学法、教材等多领域的问题,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亟需确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面向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汉语国际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周边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汉语国际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汉语国际教育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需要经贸合作的国际化人才,语言工具是必须的。汉语国际教育要具有实用性,能适应和满足各国社会与市场对不同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主要可分为三个层级:

通用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能理解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以及在一般交际场合中遇到的基本的语言材料;能就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能用汉语满足基本交流的需要。

复合型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有汉语知识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在掌握通用汉语之外,掌握相关专业的汉语词汇及表达。也就是“语言+专业(工程技术、商贸、法律、文化艺术、政治等)”的复合型人才。

高级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精通汉语,对中国国情和文化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能够进行各专业领域研究的汉学家和中国通。

汉语国际教育推进民心相通的策略。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中提出“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把民心相通列为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重点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没有对相互国情和文化的理解,基础设施建设、跨国贸易、资金流通和相关政策沟通等方面都会面临困难。汉语国际教育正可以在民心相通的领域内大有作为。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如下:

汉语国际教育是随着中国国力迅速提升,为满足汉语国际传播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学科,于2008年设立。学科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我国国内高校针对留学生汉语教学始于1950年,新中国接受第一批来自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5个国家的33名留学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最多的一年越南留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来华留学生全部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放自费生政策,1990年,自费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超过政府奖学金生人数。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12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前身为2003年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则归属于教育学学科。

根据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60.4%来自亚洲,16.79%来自欧洲,12.52%来自非洲,美洲34934人,大洋洲6009人,亚洲和非洲的生源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6.5%和19.47%。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同比增长均超10%。

海外另一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孔子学院,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孔子学院也在沿线50余个国家建立。

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领域的关键支撑手段,是获得国家竞争“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留学生奖学金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研究决定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将最低资助标准提高到为本科生59200元、硕士生70200元、博士生87800元,最高资助标准提高到本科生66200元、硕士生79200元、博士生99800元。2015年来自182个国家的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比例占来华生总数的10.21%,达40600人。其中学历生比例为89.38%比2014年增加1.38%,奖学金生中研究生比例为68.01%,比2014年增加5.01%。

2010年颁布的《国家小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按GDP的4%编制预算,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提高了教育经费预算,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大发展。中国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将会推动留学生教育在教师教学和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上的不断完善。

2015年中国接受的留学生人数仅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7.6%,而同期美国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则占25%,这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的地位是不对称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同时也表明发展潜力巨大。有研究表明,我国与留学生来源国之间的贸易每增加1%,来华留学生人数会增加0.85%。在经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双重推动下,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将会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汉语国际教育重点发展地区的划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五十余个,而能投入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分步骤、有选择地确定汉语国际教育重点发展区域,同时也就有侧重地满足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一)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优先拓展的区域的依据

地理位置临近,为中国周边外交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大,经济体量大,人口基数大,再加上我国贸易总额年均增速高,对汉语人才需求格外迫切。在周边外交方面,根据地缘政治和外交的优先层次区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包括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扩展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等9个国家;辐射区包括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可连通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三段,东南亚航线包括中国与整个东盟(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缅甸、东帝汶);南亚及波斯湾航线包括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12个节点国家;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包括也门、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9个节点国家。

在经贸方面,据2014年数据,东南亚11国,人口6.24亿,国内生产总值(GDP)2.48万亿美元。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43.9%,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国家关系总体良好,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此外,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东南亚11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西亚中东19国与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28.2%,位居次席。2001―2015年,与中国贸易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亚5国,年均增速高达29.8%,高于同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年均增速22%。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波黑等国贸易增速相对最快,年均增速在40%以上。

东南亚11国与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第一位,与中国贸易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亚5国,又是我国的周边国家。因此,东南亚11国和中亚5国应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优先拓展的地区。

(二)汉语国际教育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措施

重点加强区域大语种教材、字典的编写和师资的储备。在2016年3月举行的两会期间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向记者说到最难的是缺85个语种与汉语对照字典。她介绍,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共涉及90多个语种,而其中有85个语种缺乏汉语和当地语言对照的字典。由此可见专门语种的教材和字典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难点,但针对“一带一路”区域每一门语言编写教材、字典等学习材料,需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都是巨大的。因此,区域性的大语种的价值应引起重视。

从表2可以看到俄语被两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在中亚五国俄语被法律规定为族际交流语言,下达的公文都是俄文、当地文并用书写。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当地人不懂本民族语(以哈萨克斯坦为例:36%的哈萨克族人只懂俄语,同时88%的哈萨克族人熟练掌握俄语,完全不懂俄语者只有2.8%)。在实际交往中(包括公务和日常生活)人民大量使用俄语。90%以上的电视台和广播之声为俄语,80%以上的报纸为俄文。因此在中亚五国的区域,重点开发俄语的教材及相关汉语学习资料完全能满足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表3可以看到马来语被3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马来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文莱、新加坡、泰国南部都被用来作为族际交流语。印度尼西亚语是在马来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相近,常被看成是同一种语言。而印尼目前人口已经超过2.48亿(2013年),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同时,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因此在东南亚的区域,应重点开发马来语的教材及相关汉语学习资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国际教育在特定国家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环境、学习者的母语与本土文化、学习者的目的与动机三个方面进行国别化的研究,因此应加强国别化汉语教学特点的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

研究国别化的文化特点与教育体系特征。了解文化取向,教学内容与当地文化互动才能保证汉语教学的效果。研究各国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如教育体制、语言政策、相关标准、教育资源配置等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如马来语汉语对比。比较语言之间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国别化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根据中介语理论研究汉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独特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编制双语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便于教学使用。加强专业汉语教材的研究和编写,把汉语教学和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能源、交通、商贸、物流等专业的语言与专业结合的复合人才急缺,留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过渡到专业学习,对专业汉语教学的需求不断加大。体现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型课程大热,经贸汉语、汉外翻译、文学+经济学等专业方向深受欢迎。因此亟需开发商务汉语等专业汉语教材。“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发展政策更加剧了这一需求,如哈萨克斯坦宣布以旅游业为主的7个优先发展的行业,并商定在2017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因此近期有大批的哈萨克斯坦的导游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旅游汉语教材的编写就变得紧迫。

借助国家不断加大的奖学金力度,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本土教师。“一带一路”建设亟需大批语言文化人才协助开展各领域的沟通交流工作。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大批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人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需要大批通晓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本土人才。汉语国际教育配合国家战略的主要途径是支持世界各国培养通晓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本土人才,积极开展中华文化教学交流活动,协助营造良好的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环境。通过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教育,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友好人士,为提升中国的国际软实力做出贡献。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生中积极推进第二外语的学习,如俄语、马来语、葡萄语、西班牙语。面对马来语等小语种师资缺乏的问题,可考虑采用留学生做教学助理的方式来解决。加强对汉语传播项目的研究,如对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国家公派汉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比赛等项目的研究。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在海外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需求不光是要有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有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这些都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加强。

加强汉语教学对企业的服务,积极与企业配合,进行外籍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服务企业,另一方面获得企业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需求,为专业教材的编写提供内容,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经贸领域的发展。加强网络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受时间、经济条件的制约,汉语国际教育面临很多非常规的学生群体,他们并无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又迫切地想学习汉语来满足就业等需要。网络教学就成为满足这些非常规的学生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应以自学为主课堂操练为辅,汉语教材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学生通过视听材料来学习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应以学生工作上最需要用的语句为主。通过网络教学使汉语国际教育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地区合作,各国家、各地区的高校应该联合起来,打破壁垒,集中利用多方的优质学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汉语国别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结语

“经济发展,文化先行”,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通过重点区域、重点语种的确定,再加上国别化、专业化教材的编写,配合具体推进措施的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将会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邢欣,李琰,郭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6,(1).

[2]张瑶,李雪.“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对中亚地区对外汉语教育传播现状研究及对策――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中华少年,2016,(9).

[3]何琳煜,冯源.“一带一路”上的语言[A].2015海南省翻译协会研讨会论文集[C].海口:海南省翻译协会,2015.

[4]曾君.“一带一路”为国际教育合作开辟新天地[N].光明日报,2015-8-9.

[5]何亮.“一带一路”需要国际汉语人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2-2.

[6]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7]刘静.“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滇缅教育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4).

[8]邓春,张先琪,李灿.“一带一路”战略下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9]刘君.“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与汉语国际教育[J].语文学刊,2015,(22).

[10]张凤改.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土赴中亚汉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11]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

[12]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13]管一凡.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4]玛丽卡―NurashevaMalika.中哈双边关系对哈萨克斯坦汉语人才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5]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16]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4,(10).

[17]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18]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

[19]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0]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1]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 2015,(1).

[22]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 地理研究,2015,(6).

[23]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15,(1).

[24]任佳,王清华,杨思灵.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4,(3).

[25]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26]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 2014,(19).

[27]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

[28]卢锋,李昕,李双双,等.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3).

[29]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

[30]王达.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5,(3).

[31]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 2015,(2).

[32]马静.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及治理对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2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化;内涵;趋势;对策

前言:

自21世纪起,海外各国对汉语学习与应用给予较多的关注,汉语学习人数呈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社会在汉语学习需求上增强。而这种情况也为当前汉语国际化提供重要机遇,但如何推动汉语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又成为当前需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汉语国际化内涵与发展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国际化内涵

关于汉语国际化内涵,既往研究资料做出较多分析,如部分学者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任何语言,其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过程便为语言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又可细化为不同等级程度,如低级通用程度表现为两国间语言的通用,初级通用为区域中部分国家语言通用,中级为国际公共事务或洲际多国语言通用,而高级为各国普遍应用。从汉语国际化内涵看,其实质表现为汉语学习、教学与应用迈入全世界的过程,体现为:①国别广泛化,主要指汉语学习、教学国家增多,甚至被作为部分国家主要外语语种;②人数居高化,可理解为在外语学习群体中,汉语学习人数日渐增多,特别在汉语国际化程度加深下,可能超出如德语、法语等语种学习人数;③教学体系完善化,如较多国家开设的汉语教学机构,将汉语的学习细化为多种用途语言,如科技汉语、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以及航空汉语。此外,汉语国际化特征也表现为应用场合多样化、国际间媒介化等方面,这些特征均为汉语国际化的重要标志[1]。

二、汉语国际化趋势

汉语国际化趋势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部分学者提出“汉语热”将持续多久,是否可能如同过去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中“日本热”一般,在后期经济低迷下使日语逐渐淡出世界各国视野。关于此问题,任何研究均无法下具体定论,需由未来事实验证。当前研究汉语国际化趋势中,仅可从一般分析角度进行预测,可总结为:第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下,将为汉语的国际化提供保证。经济发展是“汉语热”形成的根本原因,若未来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也必然使“汉语热”继续升温。第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成为汉语国际化动因。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下,强调以改革促进发展,使内需、外需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中国与他国的沟通交流日益深入,加之民众的强国梦,更可推动汉语国际化。第三,文化因素。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是近年来海内外汉学研究的焦点,许多较为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都可从语言文字上挖掘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汉语国际化进程。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加深,许多如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等走向各国,这种国际化趋势下将使中外交流更加频繁,而中外交流的重要载体便为语言,意味未来全球化环境下,汉语语言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三、汉语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一)汉语国际化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海外各国在汉语学习上处于不断升温状态,加之政府与国内高等院校的投入与支持,更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但需注意的是,从汉语国际化当前现状看,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如在大多汉语学习群体中,以华人华侨居多,尽管有非华裔学习者,其汉语学习程度仅表现在简单的日常口语为主,汉语学习水平较低。另外,当前海外主流教育中汉语进入的渠道仍较为狭窄,尽管有孔子学院等机构,但本土汉语教育较为匮乏,这直接导致汉语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需采取相关的推进策略[2]。

(二)汉语国际化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应认识到其本身为一项系统工程,需有多个部门领域共同参与其中,以长远的战略性规划,推动汉语国际化进程。具体可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第一,汉语教学目标的确定。该目标主要表现在国际化汉语教学层面,目标确定中主要由学习者角度考虑,汉语学习中都面临的难题体现在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汉语难学等,对此,在汉语学目标确定中,需以汉语学习市场的扩大为主,鼓励更多人与汉语接触,使汉语学习者基数增大,进而实现汉语国H化程度提高的目标。

第二,本土化教师团队的打造。国际化汉语教学的发展,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汉语本土化教师团队,该团队不仅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主体,同时对相关国家或区域汉语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参与到区域制定与实施汉语政策等活动中。因此,当前汉语国际化进程中,本土化国际汉语教师团队的打造应被作为重要战略举措。

第三,国民教育体系中汉语教学的融入。从相关报道中可发现,在较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在其国民教育体系中均将汉语教学纳入,使汉语学习地位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证。需注意的是,国民主流教育体系中汉语教学的融入并非在朝夕间便可实现,很大程度与相关国家对汉语学习价值的肯定,而汉语学习价值又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与外交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综合国力的提高,将是他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纳入汉语教学的主要动因。

此外,汉语国际化发展中,也应注意在汉语教学学科上不断整合与完善,需考虑海内外汉语教学界共同研究探讨,丰富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内容。同时,应注意做好其他有助于汉语国际化的探索,如等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域情况,进行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方面的确定等。这样在汉语教材适宜下,更有助于汉语学习难度的降低。

结论:

汉语国际化是当前我国发展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将汉语推进国际化要求正确认识汉语国际化内涵与趋势,立足于当前汉语国际化现状,采取有效的推进策略,如汉语教学目标的确定、本土化教师团队的打造、国民教育体系中汉语教学的融入以及学科整合等,以此使汉语国际化进程化加快。

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3篇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期刊论文的统计结果放在国内和国外大背景下做个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到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对状况。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和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与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的对比分析国内教育技术论文数量为国外同期教育技术论文数量的7倍,至于国内教育技术研究是否真的产生了远多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魏顺平(2010)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个学科中的某个领域;另一方面,相较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教学研究、习得研究等,教育技术研究相对薄弱。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汉语教育技术相关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类期刊上的论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术类。这从侧面表明,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是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和应用出发来讨论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在探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以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和论述。与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下图是2005至2011年间,汉语教育技术、国内教育技术和国外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年度走势图为便于观察年度走势,即曲线的斜率,此处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放大100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个特点:(1)汉语教育技术发展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均呈总体上升态势;(2)汉语教育技术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在近期均呈走低状态,进入反思或审视阶段;(3)汉语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相较于国内和国外走势(从曲线别点上看),更接近于国外。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代表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敏感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及特点《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频率信息可以显示出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受关注程度的全貌。频率越高,受关注程度越高。为了相对集中地反映这期间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特点,我们对敏感词按类别(范畴)进行由高到低排列后总结为如下两点:1)技术应用紧密围绕“语料库”、“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者为语料库,其次是多媒体,再次是网络。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包括的语料(数据、资源)类型有汉语母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动态作文语料库、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学习者语音语料库、错字别字数据库、教材语料库和教学用字库、词库等教学资源,涉及的研究内容有语料库(数据库、资源库)的建设、加工、工具研发和应用等。这是语言教学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体”的相关研究涉及超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媒体的应用瑏瑦,可视化、概念图,编码,多媒体教材和练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多媒体环境等。(3)“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虚拟社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师培训,网络教学设计、原则,网络平台需求、功能、开发等。2)“汉语知识教学”相关论文数量与“汉语技能教学”相关论文数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知识教学”相关研究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中国文化教学等;(2)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包括口语、听力、视听说、视听、阅读、写作教学等。

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层面和类型一致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包括了三类:理论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认知策略、教学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如多媒体、语音识别、计算机模拟、语料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全面的、积极的,从研究层次和类型来看,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技术为特征相继变化的发展历程(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的考察结果表明,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格局,并且汉语教育技术还受到一些专门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汉语语音分析技术、汉语语料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都被积极引入到了汉语教学中。2)紧随新技术创新出教学新方法关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技术讨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汉语教学中,它的交互性对语言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合作学习原则。它通过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或功能教学,开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驱动,促进学生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练习汉语说与写,也在文字或语音的输入过程中习得汉语。此外,过去人们固有认识中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游戏软件或游戏方式也受到关注。事实上,正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课题,寓教于乐又一次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促进“生活体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等问题(祝智庭等,2010),学者们提出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戏研究可以把传统的游戏软件提高到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报告。涉及三种形式:第一,研究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网络聊天形式开展教学的问题,如何敏、张屹(2008)(利用邮件、网络论坛),袁伟、刘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应用博客、微博,乃至有声博客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陈育焕等(2009)(利用有声博客)。第三,研究运用教育游戏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蔡莉、刘芳妤(2011)。因此,可以说汉语教育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面,合着时代的脉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内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研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课件(courseware)和超媒体(hypermedia)的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关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趋势。魏顺平(2010)认为,“这应该是受当前网络技术普及的影响,课件和超媒体是单机环境下用来呈现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媒体”;“这同样应该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敏感词数据表》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受到持续性的关注(敏感词“多媒体”的年度频率未见明显降低,其频率也没有被“网络”的频率所超越)。我们认为,这是学科特点使然。“多媒体”这一敏感词在汉语教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年度受关注程度较高,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种媒体技术在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需要声音媒体支持,汉字的笔顺书写作为动作技能的教学理应用动画或影像技术支持,汉字的义项和构词等用法信息离不开文字技术的支持。这些既是汉语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多媒体”受到持续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始终脚踏实地,更多地着眼于学科应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空谈教育技术。2)网络技术受重视程度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Internet、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internet/网络课程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魏顺平,2010),“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内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们对敏感词“网络”(及相关)的考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总体变化不大,按年度在较少的数量间略微波动。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期刊上发表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作者大多数为国内学者,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课堂面授,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且绝大部分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优越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他们课外利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远比现在还不甚理想的网络教学或远程辅导的效果更优;第三,由于网络教学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人机对话)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这两个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效果不理想所致。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数字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定将为汉语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也将迎来汉语网络学习的新局面。

在汉语教学中,由于该项研究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历年来与课程有关的汉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始终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的论文相对匮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只是就教学中具体应用问题有感而发的教学体会或经验,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尚有距离,今后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根据Paivio(1990)双编码理论,言语能力、言语习惯与偏好、表象能力与偏好间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并从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从整合的特点、作用和方法等出发进行研究,结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切实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体现AECT,04瑏瑨提出的创新宗旨。2)关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研究中受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魏顺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但是,从《敏感词数据表》的年度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并非实际研究中的重点或热点,也没有被历年来的汉语教学研究所关注。当前,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试验阶段,逐渐趋于成熟。或者说,技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也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例如,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师备课离不开信息技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信息技术。当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汉语教学之时,教学设计必然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有所不同。脱离教学设计的技术应用,片面强调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思潮,不仅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宗旨。因此,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广泛地开展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深度整合,对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将会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和角色的价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关于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实验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显示,教学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历年关注的重点,它表明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上(魏顺平,2010)。我们通过对《敏感词数据表》年度使用频率的分析发现,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这个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表现为汉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审视的倾向。这种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案。然而,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来看,对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效果问题,谈及的多,付诸实际研究的少;在付诸实际的实验研究当中,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的研究应加紧开展。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语料库技术的语言习得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双编码教学是否有助于语言习得的问题,可以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而开展计算机模拟,最终为设计出智能化的汉语CAI创造条件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效性问题应该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成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程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材评估、教师和教学方法等。郑艳群(2012)指出,对汉语教学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微教学环节和微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汉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更好地揭示汉语学习规律,指导和管理汉语教学。

余论:汉语教学叙词研究与学科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4篇

【关键词】华文教育;东南亚;国际经验;合作交流

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推广的一个举措。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根据本国的华侨华人也相应的出台了一些关于华文教育的政策,了解这些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分析各国对华文教育的态度,对我国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华文教育交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世界高等教育正呈现日益国际化的趋势,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国际汉语学习需求出现增长势头,这为汉语走向世界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也为高校对外拓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推动华文教育发展的力度,高校凭借其自身学科、师资等优势成为了系列计划和实施项目的重要承办部门。一些高校以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为突破口,早已迈开了向外拓展的步伐,而东南亚成为其拓展的主要地区之一。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华侨华人居住最为密集的地方,具有开展汉语传播的得天独厚的特有优势。笔者认为,中国高校要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合作交流,必须借鉴东南亚华侨华人教育政策的经验,这样才能看清形势,发展华文教育合作交流事业。

一、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经验

(一)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教育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各国中保留华文小学、华文中学教育体系的国家,华文教育政策比较宽松,但是同化目的非常明显。其语言文化与教育政策始终贯彻“最终目标”,即国家最终只保留国民学校,以马来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这种同化趋势在2000年以来的政策中有突出的表现,如实行“宏愿学校计划”、小学用英文授课、强化“国小教华文”等举措。[2]可以说,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教育是多源流教育日渐同化。

(二)新加坡华侨华人教育

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华人占多数的国家,虽然近年来政府进行“华语推广运动”并修改华文课程纲要,但其华文学校已不存在。1999年,新加坡政府认识到母语在构成本国价值观、根源和认同感方面的重要性,把华文教育分作三个层次:培养华文文化精英的华文课程、普通华文课程、强调读写能力的华文课程,以激励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水平。2004年政府进一步修正母语政策,对华文课程进行全面改善,并设立华文教育的特选小学,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3]可以说,新加坡的华侨华人教育是分层次的华文教育。

(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华侨华人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正朝着公开化、合法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致力于使中文与英文和日文具有同等的地位”,采取措施提升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社会的地位:教育部成立华文教育协调处,与印尼全国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秘书处加强合作,在全国推广华文华语教育;把学习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利用国际性的华文学术交流提高本国华文教育质量。[4]同时,政府加强与中国在华文教育方面的合作,如联合举办汉语水平考试、恢复“印尼华文教师在中国的培训计划”等。

泰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放宽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允许各个华文民校从幼儿园到中学连续办学;允许各华校利用课余时间增加课时教授华文;允许华校直接从中国聘请教师来校教授华文;允许各年级学生选修华文;华文可以作为国立大学入学考试的科目。2008年泰国将汉语课程全面纳入泰国2000所中小学,使中文与英文“平起平坐”。[5]

菲律宾的华校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政府对华校没有经费补助。2001年,为鼓励华人积极融入主流社会,政府要求高等教育委员会将华语,特别是普通话列入菲律宾各大学外语教学的选修科目。总的来说,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华侨华人教育是融入主流的教育。

(四)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华侨华人教育

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四个国家的华文教育近些年来也有所好转,但政府不予支持,经费由华社筹集。华校主要是补习性的半日制学校,不能同当地国民教育接轨,因此华校的发展得不到一定的保障和支撑。近年来,这几个国家在引进师资、编写教材、选送华文教师接受中国高校的汉语函授教育等方面作出许多努力。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阻碍了华文教育的发展速度及规模。[6]总的来说,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华侨华人教育是在困境中前进的。

综上所述,东南亚各国务实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促进了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各国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放宽是有限度的。首先,东南亚各国教育同化的总体方针没有改变,随着各国日益重视本国的民族团结,并致力于本国主流文化的教育,都不同程度地从经费和政策方面限制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均如此。其次,各国对华文教育采取“本土化”政策,将华语作为第二或第三语言进行教授,提高了华语的地位。但政府的本意是弱化华语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功能,希望最终能够将华文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如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归国家教育司管辖。[7]最后,各国的华文教育普遍强调华文的商业价值和应用价值,其背后牵涉到各国复杂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这种功利性目的促使了华文教育的繁荣,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旦政治、经济等形势发生变化,华文教育的政策也会随之波动。[8]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开展华文教育的启示

华文教育起源于东南亚华人社会,虽历经坎坷,东南亚华人华侨学习中华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时至今日,华文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教学对象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同地域的华文教育各具特点。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进行了不同领域的研究,通过分析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形势政策以及对一些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笔者发现: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都有各自的特点,而总体上看基本都经历过“从华文教育创建到衰退再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华文教育随着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而发展,时而受到压制,甚至遭受到停办。[9]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华文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东南亚国家也对华文教育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可以说,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10]华文教育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华文教育前景乐观,尽管华文教育前景乐观,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华文教育的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面临众多挑战,例如: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政策问题,东南亚华人存在的民族认同感问题,经费、师资、教材问题等等。[11]还有的研究者提出,由于不同国家的华文教育具有各自的特征,他们的困境和面对的挑战也有所差异。也有的研究者分析了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一,华文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第二,华文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第三,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12]

通过分析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政策后,可以发现:东南亚华文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华文教育政策和文献资料对开展我国华文教育交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中国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华文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提高汉语国际推广效率,就要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由于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华侨华人居住最为密集的地方,具有开展汉语传播的得天独厚的特有优势。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与云南省,由于云南省的地缘优势和亲缘优势(云南省六个地州市与东南亚国家直接接壤,东南亚华人华侨中云南籍的人数占有大量的比重)。笔者认为,借鉴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政策,云南高校可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合作交流。

云南高校开展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合作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首先,云南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优势,云南省是重要的边疆省份,目前云南省又在建设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围绕这一战略,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根据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华文教育对外合作市场前景较好。云南省与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有浓厚的亲缘关系,交通便利,留学成本相对低廉,合作前景广阔。再次,东南亚国家开展华文教育的历史悠久,各国华文教育水平较高,都出台了各国的华文教育政策。最后,由于云南省的地缘和亲缘优势、云南高校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合作,可以推动云南教育“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可以提升云南省高校在东南亚国家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可以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云南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云南籍的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对家乡的感情;可以加强与东南亚侨胞和侨团的联系,增进云南高校与东南亚友好合作等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国特别是云南省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合作交流。

结 语

从推动华文教育发展,促进自身对外拓展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云南高校有必要认真研究东南亚华文教育政策,探讨推进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的策略。这对于云南高校的对外开拓,加强与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的纽带,寻求更切合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校教育输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俊.华文教学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3][4][5][7][8]强海燕.东南亚教育改革与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7,137,137,138,138,138-139.

[6]唐羽中.CAFTA启动后东南亚华文教育状况[J].比较教育研究,2003(9).

[9]张宝昆,伊继东,封海清.东盟高等教育多样化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10]杨源.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原因[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3):64-66.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5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 国际交流 角色定位

全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人数不断攀高,汉语教师紧缺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汉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进程。在国外,很多具有丰富一线实际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并不具有正规的教育专业和汉语专业知识背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将课堂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面对面给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或是在毕业后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不能较快地适应在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工作。

一、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专业最早设立于1985年,随着汉语热的升温,汉语国际教育快速发展。国家汉办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五方面,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传播专业人才。

二、高校国际交流发展情况

中国高校在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逐渐与世界各国高校之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交流规模逐年增加。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和外教规模逐渐扩大,推动了高校的对外交流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内涵。主要表现在学生互派、教师互访、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合作几个方面。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国际交流活动的形式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参加国际交流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建立的校内实习基地,利用外国学生、学者或是各类团组的来访机会进行交流学习。

(一)专业实践

观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教学实习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校内实践的主要环节和形式。课堂教学观摩能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为专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境外实习名额有限或家庭经济能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通过对在校留学生的教学实践完成专业实习,锻炼教学技能。另外,协助老师参与校内国际交流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化传播能力。

(二)志愿者服务

通过担任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生活服务伙伴,协助老师完成留学生教学、服务管理,以语言互助学习,日常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等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训,有利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汉语语言文化传播工作。

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能力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学生”、“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几个角色身份。这几个角色即相互紧密联系,同时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

(一)专业学生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首要角色,这个角色以跨文化交流技能、对外汉语课堂授课技巧及对象国文化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角色要求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作为一种交流技能,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既然是技能就要通过实践来完善。尽可能地利用参加校内国际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对国际语教学的汉语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利用课堂教学观摩的机会,努力完善教学能力,发现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二)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

汉语语言文化传播者是一个具体的身份,这个角色肩负着汉语语言文化传播的重任,除了需要掌握以汉语言文学、外国语为基础的课程外,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播技能(太极拳、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或中国书法绘画)是必要的。同时,学习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技巧便于理解异国文化差异,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常识。另外,熟悉中国文化,能对留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解读,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三)国际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师是指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到校泰国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就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其职业特殊性要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语言学及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必须踏实学好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这是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对简单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

2.能力结构

组织教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组织管理上有较好的驾驭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打破常规,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尤其重要。创新能力应该分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的教学技能三个方面。

表达能力。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进行教学时,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并能很好地把握用语分寸,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不崇洋;在涉及敏感政治问题要有合理的化解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根据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国内外高校间交流日益频繁的具体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分析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6篇

论文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语言本科专业 课程设置 设置原则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不断地提出不足、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的日趋完善。本文就针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了几点原则: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并做了简短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人才市场对汉语言专业人才,尤其对高学历、高素质的汉语言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短期班和进修班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新形势,在高等学校开设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实有必要,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这一领域的研究,现今显得尤为重要。

1 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经历了半个世纪。这期间经历了三个转折点: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创始、确立及发展。时至今日,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虽日趋成熟、完善,但我们还应意识到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1950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政府首先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换留学生的建议。1950年9月,清华大学按照教育部指示设立了汉语培训班,全称为“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年1月,专修班33名留学生全部正式上课,教材是《国语入门》改编。这是我国为留学生设立的第一个汉语班级。自此之后又相继成立了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南宁育才学校附属中文专修学校、桂林中国语文专修学校。这些学校的成立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总结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标志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确立。是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里程碑,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0年代初期和中期,北京语言学院成立并接受了3000名越南留学生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汉语预备教育。

1975年,北京语言学院开始试办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的汉语言专业,当时的专业名称为现代汉语专业,学制三年(包括一年级)。197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设立现代汉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在一年级汉语预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三年专业教育。1978年现代汉语系正式成立,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这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创立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及足够的认识,在课程设置上,曾经选择中国概况、中国历史讲座、哲学、汉语概论、报刊听读、古代汉语、翻译、汉语概论、文言虚词等对汉语水平要求较高的,作为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主要课程。

到了80年代中后期,经历近10年探寻和摸索,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日趋成熟,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逐渐规范合理。按照课程内容的性质,现代汉语专业的课程大体上分为四大课程:语言课程、语言知识课程、文化课程、兼具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性质的语言文化课程。

2 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汉语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国际社会所需求的能运用汉语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关键就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本科学历课程。因此,在设置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应考虑以下原则: (下转第109页)(上接第84页)

2.1 整体性原则

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是四年制教育,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所设置的课程应力求连贯、系统即为整体性原则。

语言教育学科体系应当包括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三大部分。理论基础和学科理论这两方面教学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显著效果,但这两方面与第三方面——教学实践还处于脱轨状态。因此,在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中,有必要设置相关教学实践类课程。

吕必松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现在似乎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初级阶段,学生在课堂上操练的机会还比较多,而到了中、高级阶段,操练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这是不正常的。” ①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主导思想偏离了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原则。

2.2 适用性原则

汉语言专业的开设本身就是为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培养通用型实用汉语人才,能够流利地用汉语交际,具备较高的汉语运用能力,了解中国国情,能够胜任翻译、中文教学、文化交流等工作,具有研究中国语言文化能力。所以设置课程的同时必须要适应这些需求,这就需要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都要考虑适用性原则。“现代科学发展中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尤其是强调人、自然、社会的系统联系,课程的综合也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一些课程要拓宽学科领域,打破以往的学科界限。”②

2.3 功能性原则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文化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正如吕必松先生所指出的“一切正规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都应当是培养目的语的能力和运用目的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际的能力。”③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偏重对语言结构的习得,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培养和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现象。因此,从初级阶段起在课程设置上就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渗透给留学生中国的文化传统。

2.4 应用性原则

以上三种原则都是应用性原则的基础。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原则是如何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到课堂以外的各种环境中去。如何训练留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切实提高留学生汉语语言交际水平,这是大多数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克星,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其一是,应重视培养留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由于留学生已掌握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社会背景等,所以在学习习惯用语的时候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二是,应重视留学生在生活中的交际用语与中国大学生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进行接轨。如:新兴词、外来词、网络用语、自编词等等。这方面的课程设置也应酌情考虑。④

注释

①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汉办编印,1996.

②张黎.留学生本科的汉语言专业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

③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④刘珣.试谈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马箭飞.新模式: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2001.

汉语国际教育趋势第7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1-06

向世界推广汉语的活动在中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活动才表现出有组织、有系统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汉语在国际社会中交际工具的地位日益凸显,也推动中华文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认知。

汉语国际推广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对汉语国际推广高度重视,在2005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后将其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框架。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同比增长10.38%,并呈现出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生源国别日益多元的良好发展态势。

具体到河北省,河北省政府近来高度重视省内的国际汉语推广工作。截至2011年12月,河北省在海外建立了12所孔子学院,这一数字在全国各省已位居前列。2011年11月16日,河北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与促进会成立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为全省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但在立足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方面,河北省起步较晚,留学生招生规模和数量和邻近省份相比有所差距。以2006年为例,河北省共有16家单位接收留学生,而山东省有29家,辽宁省则达到38家。此外,河北省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目前,河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外对内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通过有效地整合省内的对外汉语教育资源,河北省对外汉语事业有望取得显著进步。

一、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来冀留学生情况

1.留学生人数。1999~2011年间,河北省共招收留学生17007人。与2010年相比,2011年来冀留学生总人数同比增长14.61%,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999~2011年来冀留学生总数如表1所示。

来冀留学生人数总体呈增长的态势。只在2005~2006年间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人数逐年恢复并稳步上升,2009年又有小幅下降,随后逐渐恢复。人数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999~2011年间,从来冀留学生数占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上来看,来冀留学生数占全国比例在1999~2005年之间呈上升趋势,2006年略有下降,2008年达到最高,2009年略有下降,随后一直维持在0.10%左右的水平。如表2所示。

和邻省相比,河北省留学生招生和规模和人数也有较大差距。我们调查比较了2005~2010年间河北省和辽宁、山东两省的留学生数量。情况如表3所示。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从2005~2010年,每年来冀留学生数量始终未能突破3000人。而辽宁省早在2007年,留学生人数就已超过10000,山东省也在2010年超过10000人。从增长幅度来看,辽宁、山东两省的留学生数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而河北省留学生人数在2006年有一次大的回落,直到2008年才基本恢复2005年的水平。河北省留学生数量与辽宁、山东两省对比图,如图2所示。

2.来冀留学生国籍情况。(1)国家数量。我们对2007年到2011年五年的来冀留学生国家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2007年,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河北省留学。至2011年,这一数字增至73个,比2007年增长了78.0%。具体数字如表4所示。

2007~2011年来冀留学生国家和地区数量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2)国籍分布情况。从2009~2011年这三年的统计数字来看,来冀留学生以亚洲学生为主。来冀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几个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韩国、印度、俄罗斯、蒙古、越南和尼泊尔。具体数字如表5所示。

2009~2011年这三年期间,以来自巴基斯坦的学生人数增长幅度较大。此外,在三年中人数逐渐增长的国家还有印度和蒙古。韩国、俄罗斯和越南的学生数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

在2009~2011年这三年中,一共有7847个留学生来河北省学习。其中来自巴基斯坦、韩国、印度、俄罗斯、蒙古、越南和尼泊尔的留学生数量达到5647人,占留学生总数的72.0%;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数量是2206人,占留学生总数的28.0%。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数量最多,占留学生总数的24%。比例情况如图5所示。

3.来冀留学生性别比例。从留学生性别比例来看,2007~2011年间,来冀男性留学生共有7250名,占总数的49%;来冀女性留学生共有7438名,占总数的51%。男女性别大致持平,女性略多于男性。具体数字和比例如表6、图6所示。

4.来冀留学生接受的教学类型。

(1)来冀留学生接受教学类型分布情况。从1999~2011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河北省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数量少于非学历教育。1999~2011年间,共有18166名留学生来冀学习,其中学历生9915名,占总数的54.6%;非学历生8251名,占总数的45.4%。具体数字如表7所示。

历年受教育类型分布趋势如图7所示。

1999~2011年留学生受教育类型总比例如图8所示。

从2007~2011年,在来冀学历生中,接受本科教育的最多,共7307人,占总数的95.0%;接受硕士教育的有290人,占总数的3.8%;接受博士教育的73人,占总数的0.09%;接受专科教育的21人,占总数的0.03%。具体数字如表8所示。

各层次人数比例如图9所示。

(2)与辽宁、山东两省留学生教育类型分布情况比较。我们对辽宁、山东两省2005~2010年间的留学生教育类型分布情况做了统计,非学历生的比例均大于学历生的比例。具体数据如表9所示。

2005~2010年间,共有12944名留学生来河北省学习,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1.27∶1;共有64154名学生赴辽宁省学习,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60∶1;共有50354名学生赴山东省学习,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60∶1。三省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数量比较如图10所示。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师资情况考察

2007~2011年间,河北省各教学机构专职对外汉语教师共1068人,总体来看,几年间专业教师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人数变化趋势如图11所示。

1.教师专业情况。从毕业专业情况来看,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师少数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多数教师是其他专业毕业,其他专业毕业教师中以医学专业毕业为主。数字如表10所示。

2007年至2011年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如图12所示。

2007~2011年,全省共有1068名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中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有191人,占总数的17.9%;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877人,占总数的82.1%。比例情况如图13所示。

2.职称情况。2007~2011年间,在1068名专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有663人,占总数的62.1%;其他职称教师405名,占总数的37.9%。具体数字如表11所示。

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和其他职称人数比例情况如图14所示。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特点

1.来冀留学生数量和规模。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北省留学生招收的数量和规模在近些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和全国留学生总数逐年上涨的趋势保持一致。但是,从占据全国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上来看,河北省的增长幅度不明显,一直徘徊在1%上下的较低水平。和邻省的辽宁省和山东省相比,河北省近些年留学生数量也有着较大差距。

河北省招数留学生的机构数量在全国占据的比例较低。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以1999年为例,全国共有356家单位招收留学生,而河北省只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和燕山大学等8家单位接收留学生,占全国招收留学生机构数量的2.24%。到了2010年,河北有17家单位招收留学生,占全国620家单位的2.74%。

一些高校开展留学生招收工作起步也较晚。例如河北省的“211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也是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2.来冀留学生国籍和教育类型特点。从国籍来看,来冀留学生以亚洲学生为主,这也和全国留学生总体以亚洲生为主相一致。但从全国留学人员总体国籍来看,河北省留学生的国籍更加集中。2010年,全国留学生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韩国(62,957名),美国(19,668名),日本(16,808名),这三个国家的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37.5%。河北省留学生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是巴基斯坦(612),韩国(329),印度(288),这三个国家的人数占河北省总数的41.7%。

从留学生接受教育类型来看,河北省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数量基本持平。这一情况和全国,以及辽宁省、山东省相比都有很大不同。以2010年为例,全国共有26509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学历生107432名,非学历生157658名,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68∶1。同年辽宁省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82∶1,而山东省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比例为0.76∶1。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河北省对外汉语教育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八个方面:

1.决策层对对外汉语学科认识不足。表现在:将接受留学生当作生财之道、创收捷径、见效快的副业,从而导致工作当中的一些短期行为和冲动行为。

2.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学校对外汉语课的定位、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齐全,不符合教学规律。教学中存在的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的留学生以学历生为主,学校重视留学生的专业教育,忽视了汉语教学。这就使得汉语教学管理不规范,师资配备不合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未从制度上加以检验和监督,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

3.管理层存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机构对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4.外派汉语教师从数量到质量都亟待改善。

5.办学规模和效益和相邻省份差距甚大。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各教学机构,大多数采取通过中介机构、网络或者由留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招生。招生途径狭窄,招生方式被动、单一。

6.留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7.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

从调查情况看,河北省专职对外汉语教师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对外汉语专业毕业教师数量较少,其他专业毕业教师以医学专业毕业为主。专职教师中,大多数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甚至有些高校的汉语教师是从本校内其他专业教师中抽调,未经受过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很少。有些学校临时聘用辅导员、在读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师教学水平重视不够,教师队伍不稳定。

8.教材建设力度不够。

三、建议

河北省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竞争、发展和壮大过程中迎接着挑战。对外汉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学层次,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省开放程度与整体水平的全面标志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对外汉语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我省学校进人教育国际化竞争的先导,必将对于其他学科的国际化交流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目前我省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体现出一种勃勃生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需要清楚地认识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当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对于汉语言和汉文化的需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当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因此外国对于中国语言的学习将显得更为重要,从而导致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恰当地判断就学需求总量、学生结构和教学层次,对于有效地使用现有办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从前面的调查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扩大今后的学生规模,仍然将以提高长期生数量为主,同时应该注意提高短期生的数量。加强举办短期汉语培训班和讲座班力度,因为短期班的学生可以转变为长期生的生源,是提高长期生数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设立与之协调匹配的教学和服务体系,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2.加深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度、扩大对外汉语教学的广度。目前留学生不仅要求学习规范、系统的汉语知识,而且要求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文化,这时对外汉语中的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为此我省应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出现的新变化,积极地开展对外汉语中的学历教育,不具备正式本科生专业的抓紧时间建设本科专业;具备本科生专业的,在原有的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筹备积蓄力量建立对外汉语专业的硕士点,加快教学专业的规范化和体制化建设。而且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同步进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建设、改革和发展将是以后的一项长期任务,仍然需要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3.成立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学校赋予交流学院教学与管理两种职能。

在教学管理上,建议国际交流学院设立设有汉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部、汉语言文化研究所、出国人员培训部和院办公室。汉语言文化系设有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设立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对外汉语教学部负责全校长短期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含人全校本科专业前的汉语预备教育)及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汉语言、中国概况等基础课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和其他院系联合招生。这样可以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由原来的短期培训发展到向专业化和功能化的转变。

在课程设置上,丰富教学层次,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授课。

在职能分工上,校际间协调好生源问题,校内协调好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管理单位和服务单位之间的工作,防止处理问题时出现扯皮现象,在财力、人力、物力上都形成一个拳头,把“内耗”减少到最低限度。

4.各学校积极参加国家对外汉语教师出国选派工作,每年将一些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推荐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任教,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经验,增强职业荣誉感,而且可以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对外汉语教学延伸教学范围和对象的有力手段。与此同时,我省也可以积极地利用校际交流等形式,向海外学校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在这方面,我省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扩大了河北的国际影响,为对外汉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5.注重办学的规模效益,积极拓宽招生渠道,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影响并产生效益,因此就学的留学生人数一直是衡量对外汉语教学开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留学生的主要来源为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奖学金生是教育部根据政府之间的协议来确定指派的,每年的名额基本固定,因此发展留学生规模主要靠学校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条件自主招生,其中拓宽招生渠道是扩大自费生规模的关键。为此,建议采用了下述做法:(1)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建立稳定的教学点。目前我省已经有12所孔子学院,其中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立5年,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虽然不断轮换,但教师出色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教学效果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并且能够感召不少留学生申请到我省学习。(2)派员到国外进行招生宣传,扩大我省的国际影响。我省高校普遍存在海外校友匮乏,国际影响微弱现象,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同时还不定期派员到国外进行宣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和学生见面,回答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中介机构中间加价和不实宣传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当省教育厅和学校具有较大规模的外事活动时,国际教育学院都应主动参与,并且欢迎外宾莅临做客。如果组团出访,即使没有国际教育学院的具体人员参与,也要积极地委托领导和同事代为宣传和学习他人的办学经验。建议在孔子学院设立办事处,积极进行招生宣传。(3)积极与国外大学的汉语教学接轨,实行汉语课程学分连续累积计算。比如和各孔子学院协调好,让他们在国外使用我们推荐的教材,每年学生到我省进行汉语培训时,我省按照对方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为学生授课,在我省期间学生学习所得学分,对方学校“全部予以承认。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来我省继续学习汉语的积极性。(4)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对外宣传,扩大招生规模。各国际交流学院除了建立、维护和扩充自己的网站以外,还应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的网络当中开辟自己的主页,方便外国留学生的检索。(5)建立一定的毕业生联谊关系,扩大已经毕业的留学生对学校的宣传作用。并且建立留学生的毕业趋向跟踪,对于一些有志从事与中国有关工作的,可以进一步给予培训或者就业指导。

6.加强生活管理,改善就学环境,提供有力保障。良好的学习条件是吸引学生和教好学生的重要外部条件,也是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要求。目前我省的留学生综合服务总体来说不错,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建设,建议已经有国际交流学院的学校建立自己的中心网站,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管理,使得管理软件上一个新的台阶。逐步向留学生开放学校的基础资源,实行一些基础课的教学开放,使得外国留学生成为了整个学校的有机生源,是流动的活水,逐渐培养他们将学校当作自己的母校,从而增加在学校学习的自觉性和自豪感。

7.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具有很强能动作用的主体,因此精干务实的师资队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坚实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有远见卓识地筛选人员,在年龄结构、学位档次、专业分布和研究领域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力争最大地优化师资配置和发挥功效,保证教学和科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具有了一个良好基础,但从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由于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水平不高,特别是科研方面尚未形成专业方向明确的梯队,在全国具有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不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工夫。

在争取总体教学水平稳定提高的同时,继续增加在科研工作当中的投人,建议河北省级重点学术期刊每年确定一期,专门开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栏目,使一线老师的科研论文可以面世,向社会展示我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

8.加强教材建设力度。我省先在已有12所孔子学院,国家大力支持孔子学院进行本土教材开发,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契机,鼓励一线教师编写精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