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合集7篇)

时间:2024-01-05 17:05:03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阅读教学为该门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标要求下,语文读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新课标下,阅读课教学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具体创新措施,旨在为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存在较大制约性,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相关基本能力的发展缺乏平衡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重点均在“写”上,而听、说、读几项能力均只是“写”的附庸,其均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训练未能得到真正落实。其次,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为了能够更好地应付各种考试,学生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考知识练习中,而阅读时间相对较少,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阅读兴趣。再次,在教材内容上,部分入选阅读课文在数量、艺术形式、思想内容等均存在不足,课文数量过少、视野过于狭窄等均使学生阅读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进而限制其阅读能力提升,也限制阅读学习效果。最后,在阅读教学研究上,我国目前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训练还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目的还不够明确。针对这个现状,同时实施课程改革后,新课标提出,强调阅读为学生个性化培养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能够逐渐学会自主思考,真正懂得自主读书。充分利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诸多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进而使其阅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阅读课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相互展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使思维碰撞、发散、创新的过程。

二、阅读课教学的创新措施

1.引导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

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组间学生、组中各成员间开展协作学习。分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比赛式学习。所以运用该种教学模式时,可以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加充分地激发,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比赛能够激发人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拼搏奋斗精神。因此开展比赛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学习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春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简单地讲解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探讨该篇文章的朗读,并让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可提出问题:“深埋在泥土下的笋真的会动吗?”在朗读过程中怎样能够将它的“动”更好地表现出来呢。学生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文章语言表达运用的独特性。通过这样的合作探讨过程之后,老师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将重音放在“冲破”“掀翻”“冒出来”上,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想象出泥土下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过程。最后,老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春笋“动”的表现进行描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相互合作中对课文语言运用及表达的独特性进行探讨,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况,使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朗读能力等均得到有效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

2.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氛围的营造,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展现个性的机会。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积极培养其个性发展。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和点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引导并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例如,在《爱如茉莉》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茉莉花特点时,可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相关视频、图片,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细细品味精美词句,理解和感受人物内心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平淡无奇”“诗意”等形容词,揣摩创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其个性发展。

3.引导思维拓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拓展思维,在理解文本基础上进行大胆质疑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蒲公英》课堂教学中,课文中描写到“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文本是有限的,但是文本中蕴含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句文字表述提出针对性问题,如“这些小小的蒲公英绒球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飘荡,它们在飘荡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哪些地方呢?”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探讨这个问题。小学生思维极为活跃,这样具有宽广想象空间的问题往往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他们会联系到蒲公英绒球飞过高山、飞过河流、飞过草原等场景。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跟随着蒲公英绒球的飘荡,感受祖国的壮美风景。然后再通过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所能联想到的场景及感受。在这样的阅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拓展思维,发散联想,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必不可少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进行培养,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本俊.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9):430-431.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2篇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由于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在新背景下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二)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四)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欢阅读课,喜欢阅读课老师,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3篇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5)重新安排了口语交际练习。原来教材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训练。(6)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7)“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总的来说,新教材可用四个字概括“新、实、活、宽”。“新”表现在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结构方式、新的编写风格。要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特别要注意把握其“新”的实质,领会各部分整合的意图,以发挥好教材的整合发展功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得到体现。根据课标精神,发挥教材优势。新教材为我们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凭借,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优势,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发挥主体作用,丰富完善教材,教师既要做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新教材的建设者。

三、突出重点,大胆改革

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形成到80年代、90年代进一步发展的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提问、板书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猛烈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艰难的探索中逐步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一种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创新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教师主宰课堂的否定,对学生被动学习的扬弃。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转换师生角色,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做到导有目标、导有方法、导有学法。

(二)抓好“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指导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做到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指点要巧妙。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4篇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生命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有个性、有创新性的学生。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就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学习语文的专业能力。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增加课堂内容的精彩度,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课程预设的工作。如果教师只是希望通过课堂上的临场发挥或者随机生成,来提高教学的精彩度,很有可能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与教学的主次关系分配不均。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做好知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更需要教师自身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保证教学准备工作的完成。其次,教师需要正确的把握文章的目标与定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增强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当教师让学生写一个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这个作文的题目是《春天来了》,在这篇作文的开始首先描写春天带来的变化,描写万物复苏的景象,然后就要从春风、春雨等角度去描写春天,从而将春天带来的变化描写的特别生动。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很好地抓住春天的特点,领略到春天带来的变化,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去踏春,在这次踏春活动中,让小学生领略到春天带给大自然的变化,并且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得小学生对这个作文感兴趣,从而有助于作文的完成。在踏春之后,老师要让学生谈一下踏春之后的感觉,对路途中的树木、小草和花儿进行描述,从而指导学生将这些变化描写下来,这样就会使得小学生很迫切的去描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春天,从而让学生的语文作文内容更加丰富。

三、观察日常生活,积累语文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单靠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小学生要多观察日常生活,从而可以为他们学习语文积累一定的素材。语文存在与生活的每一细节中,只要我们细致的去观察,我们总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语文过于形式化,没有将自己的思维拓宽,从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方向,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小常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来描述一个物体、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通过课堂中对日常生活素材的重视,就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力与创造性。

四、要安排“阅读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老师每一周要安排一到两节的“阅读课”,从而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就告诉我们要从书籍中汲取一定的知识,从而丰富了知识结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阅读,阅读应该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小学生应该经常阅读一些像《黑马阅读》《满分作文》这一类的书,从而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他们要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他们的作文增光添彩。在阅读课上,语文老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可以使得他们的思维活跃,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1.进行相关的竞赛

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一些成语以及歇后语,小学教师要进行相关的竞赛,如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演讲比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以及读诗比赛等,这些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小学生讲外部的动力化为内部的动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要注重学生的表演

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并且喜爱表演,因此小学教师要根据课文编排课本剧,然后让学生去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故事情节,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进行课堂游戏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要贯穿各种各样的游戏,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通过游戏,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要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近几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教育体制的变化,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主导的作用,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必超.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科教新报,2011,(18).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5篇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76-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如:“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场面热烈感人。“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孰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二、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如今,课程改革日趋深入,我国开始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在素质教育下,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试教育下,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知识丰富掌握,提高考试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提升。那么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就需要革新观念,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给贯彻下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能够储备积累中华文化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要对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进行良好构建,教师仅仅发挥引导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二、积极创设新课标下的情境教学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方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当中发挥想象,更好地感悟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一系列先进教育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多媒体技术等,或者是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西沙群岛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后通过音频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课文的优美用词和句子结构等告知学生,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需要革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力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辞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笔者现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育

应试教育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观念大有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是通过教学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语文知识,取得良好语文成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与平等性,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并要在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在学习中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与探讨问题,进而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增强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或者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字与内涵都富有诗意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学生会融入或者情深意长、或者富有幻想的文章感情中去,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然后教师再通过优美的音频带领学生去朗读课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被大大提高了。这种多媒体视频、音频播放的情境创设法还可以被运用到《林海雪原》中去。

三、注重课堂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凸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引导的课堂,更应该能够让学生拥有选择权、自、能动权和创造权,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教师讲、学生听来实现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改进,因而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引导性、主体性的课堂模式。首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讲练相结合,并在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练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脑、口、手、耳等器官调动起来,防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出现。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确的语言、音乐的伴奏、图片的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用心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充分了解唯一工具――小艇的重要意义与呈现的美丽风景。其次,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开放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里的开放题指的是题目的答案不确定、不唯一的问题。通过这种开放题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为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学生可以参与到小组协作、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第四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开放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打造开放式的课堂。

此外,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作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1]卿山.反思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2]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