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合集7篇)

时间:2024-01-05 15:01:42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1篇

一、思考与建构

所谓“生命教育”,从内容上讲,就是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命;从形式上讲,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基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教育的本质又是“培养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展开生命教育这个课题,建构生命教育的框架时应围绕着人的特性。

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其意义是重大的。首先,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整个人类生命的延续;人的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的前提。失去肉体,精神便失去附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健康,重视对学生的保护。不但要让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还要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精神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志。人的自然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但人的高度却往往决定在于人的精神。因此,生命教育应当有引导学生积极追寻精神价值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价值取向也多样化。在承认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生命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人是生活在集体中的,其价值、意义往往也要通过社会来实现。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总是希望获得被认可、被欣赏,在被认可、被欣赏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因此,生命教育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展现风采,体验成功。人是属于集体的,但同时也是属于自我的。作为个体,人还应懂得自我欣赏,自我认可。这也需要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加以引导。

人作为一种情感存在。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性,也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体现。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人变得冷漠、叛逆乃至敌对仇视。因此,生命教育也应该包含情感教育的内容。

二、尝试与实践

“中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针对话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努力建构起富有河浦中学特色的生命教育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展开了尝试与实践。

开展主题宣传与教研。我们在学校的宣传栏、网站、刊物《青青子衿》上都开设了生命教育专栏。如《青青子衿》(2011版)就刊登了《生命的特质》《生命诚可贵》《浅谈生命教育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等三篇教师文章。“绿色环保教育”在我校广泛开展。专题讲座和国旗下发言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另外两个好阵地。国旗下发言每周围绕一个话题开展,教育效果良好。

开展一般性生存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学校每年都开展逃生演练、防火演练、开设“三情”教育讲座、心理健康讲座、交通安全讲座、学生人身伤害法律讲座等活动。

引导学生展现风采与思考生命。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主题征文比赛,生命教育主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开展了校运会、广播操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朗诵比赛、“河中之星”棋类比赛、“展现青春风采,唱响生命之歌”校园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展现风采,体验成功。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2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体验;教师生命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04-01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开展生命观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从目的来看,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培养广大青少年强烈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爱护、珍惜生命的品格;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成为生命活力充沛,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价值的追求即追求真正的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北师大著名学者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先是对人的尊重,即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其存在的合理性都应该受到质疑。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即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的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作为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寻求终极关怀,教师要引领学生关心追寻真理,追求人生的高境界,正如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快乐”。教育是要关注生命的,目的在于使教育活动能够超越世俗功利,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生命活力。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更为关注人的地位,更关注学生的生命。在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而教师也不再只围着书转的“教书匠”,而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的机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反馈,能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育艺术家。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高效地实现双向互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仅仅是在教学,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并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尊重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珍惜彼此。生命观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涵养,这样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社会所用。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学生学会了怎样为人,怎样去爱这个世界,自然就会懂得尊重生命。

那么,下面谈谈课堂教学开展生命观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

教师在生命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生命教育能否得到贯彻与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日语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生命观的引导,身教重于言传。真正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影响,从而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思于心而行于外,使言传和身教相协调。

二、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生命教育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以沟通,交流,关切等作为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式,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生命教育要想达到触及心灵的教育目的,同时感染学生的灵魂,必须通过体验式教学法来实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深刻的生命认识,所以以学生为本的生命教育离不开体验式的方法。通过各种生命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生命情感。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行动,丰富的生命情感有助于化作关爱生命的行动。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生命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有了亲身体验以后,学生就能理解他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需求,就能与他人更好的相处,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三、突出课堂教学爱的教育功能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必须重塑教师形象,加强对教师爱的教育,不仅要爱自己、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还要爱社会、爱自然界所有的生灵。一个真正有“爱”的老师,必然会传播爱,让学生感受到真爱。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要成为爱的楷模,要成为爱的源泉,关爱和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乐趣,让爱的源泉流淌;要起到爱的模范作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他人无比的关爱。要成为爱的导师,通过交流、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故事会、鼓励和表扬、行为反馈等,给学生提供指导。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3篇

关键词:国外生命教育;发展历程;成效;启示

国外生命教育开展较早,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其中,美国和英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许多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很独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分析了生命教育的特点及成效,尽量展现其整体性和系统性,以期能够借鉴国外生命教育中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当前生命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一、多层面的生命教育内涵

1.从生理层面理解

英美等国生命教育源起于预防自杀、吸毒、暴力等危害生命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削减对生命的威胁,有明显的健康取向。在生理层面上,生命教育是从生命健康的角度来关注生命,理解生命。在强调个体对自我生命认知的基础上,教育个体生命以正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去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维护自我与他人生命的安全,实现生命之间的和谐发展。

2.从伦理层面理解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和交往的技能、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活氛围的教育活动。基于此,英美等国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和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从人生哲学层面理解

从人生哲学的层面来理解,生命教育就是从生命中学习。华特士在他的《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一书中提到,生命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而不仅光是训练他们求职或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强调不只是学生时代,人的一生都在受教育。他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从生命中学习,这是一套受用终身的人生哲学。真正成功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发展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特征。

二、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内容丰富而又多样,美国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1)珍惜与尊重生命。(2)张扬与发展个性,即个性化教育。(3)注重生命间的和谐。(4)培养孩子内在自信和乐观精神的挫折与逆境教育,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英国生命教育主题和内容则尽可能地包含学生人生整体和其全部生活的历程,并在英国学校生命教育目标的引领下,着重探讨学生个人和生活实际的关系,逐渐形成了自我生命、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自我生命与社会以及自我生命与环境这四大领域的内容。力图从知识、能力与理解三方面人手,把主题纵向的深入化探讨和横向的普遍化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创造属于个人的新经验与价值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三、对我国生命教育的启示

1.加强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促使生命教育不断普及与深化的有效保障,这是英美等许多国家实施生命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虽然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将近十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均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那些对生命教育概念有较正确理解的学校和教师,在实践中也感到有诸多的困惑和力不从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生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表明建构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生命教育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已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因此,针对这一现实,我国应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科研活动和实践探索,努力探寻和研究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使适合我国国情的生命教育早日开花结果。

2.制订生命教育的法律法规

国外的生命教育之所以取得了较好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政策的干预。而我国目前尚缺乏正规的生命教育法令法规,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生命教育走上法制轨道,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在法律法规内容方面,不仅要明确提出推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深化其地位和作用;更要尽可能详尽、全面地把一些具体要求、管理办法,如教育目的与目标、原则、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管理职责和经费等等分门别类地做出规定。这样,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才能有章可循,也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效率和规范性。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4篇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对策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它源自美国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尊重生命,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对信仰的追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提高道德要求,能够全面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生命教育的内容

(1)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即对生命的敬畏,这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只有生命存在了,才能谈生命的价值。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大自然赋予自己最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定要捍卫生命,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大学生一定要爱惜生命,尊重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明确生命的意义,才能使生命创造价值。

(2)生命价值升华教育

通过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他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知道为什么而活,怎么去活。了解到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知道只有融入社会,生命的价值才会最大化,只有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看待自身的价值,能抵制住物欲、权欲等的诱惑,才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精彩。

(3)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

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是教会学生认识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有联系的,都是相互依存的。大学生应该学会与人交往,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怀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从他人身上学到积极的部分,为自身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

3.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生命教育在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说明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教育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生命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1)生命教育意识不够,缺乏面对生命的理解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坚定的理念。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把高等教育看成是“就业前的准备”,只是认为学好本学科的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就可以了。一味的应试教育,一味的考证,一味的学习文化知识,就业率使很多高校追求知识至上,技能至上,而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对学生精神和价值的思考已经消失殆尽。久而久之,学生缺乏了对生命的理解,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淡漠,这才造成高校自杀他杀事件频发。

(2)生命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命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专业的教师更是少之甚少。现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依托于德育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来承担。当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可以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能够透彻的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更谈不上能够进行预防和干预。

(3)没有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现在高校的生命教育主要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体现,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也没有把生命教育当作重点。生命教育课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提出来。

(4)心理辅导工作不很完善

现在,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也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但是,实际上,这些机构都形同虚设,很多有学生前去咨询,更谈不上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到作用。

4.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高校生命的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

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教会学生掌握保护生命的方法,让学生去领悟,去体验。让学生知道,生命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进步的前提下,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对个体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生命的理解。

(2)健全生命教育体制

要发挥高校研究的优势,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的路径,建立健全的工作运行机制。高校各部门应协作起来,为生命教育服务,并且要进行生命教育的评估机制,测评生命教育实施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生命教育机制。

(3)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融合各种教育资源,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从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知识的普及。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多层次的了解生命。也可以结合实践进行生命教育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命的内涵,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4)完善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要进一步的完善心理咨询工作,能够积极的去帮助大学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去开发自身潜能,做到心理和身体都健康。同时,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更加广泛的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学生可以自身化解精神压力,化解不良情绪从而消除恶性事件的发生。

5.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的。当然,生命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的艰苦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才能去提高生活与人生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振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J].社科纵横,2010(1).

[2]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2).

[3]冯魁.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基于“药家鑫事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5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路;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7-01

生命教育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依然面临着理论基础不足,方式方法混乱,复制操作性差,推广困难等等问题。生命教育是一个急迫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应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命教育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1 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思路

1.1 处理心理危机的临床医疗角度

绝大部分学者研究生命教育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的。主旨在于针对青少年自杀、伤害和浪费生命的现象提出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理念。如吴顺领和蒋洪波在512地震后、邱伟光在对抗非典中暴露出学生生命意思缺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倡导生命教育理念;王北生在心理焦虑的角度分析解读了生命教育等。

1.2 以哲学学派为基础的生命教育理论探讨

对生命教育进行理性探讨学者们是从各种视角进行的。李厚刚以老子的“道”为主线论述了生命教育思想,阎光才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阐述教育中的生命意义,文雪从教育学理论出发,提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文明进步,引导人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寻找生命的意义。高锦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以道家、儒家为线索,来解读生命教育思想。刘慧在生物学的角度上尝试构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体系。

2 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生命教育研究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比较有见地的见解。但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准确定义,没有一个标准的版本。

台湾学者林思玲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有一颗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群体;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群体;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学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最求生命的理想;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台湾学者季洁芳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探索生命意义进而确定自己的生命意义;了解各宗教、哲学及各专业学科的死亡观,包括死亡的情意、历程及对死后世界的看法;引领人降低对死亡的害怕、逃避,进而能以坦然、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引领人对人生最后旅程能做事前规划;引领人了解死亡所造成的失落及哀伤,并能自我调适处理,进一步帮助家人、亲朋、同事及同学。

何仁富先生认为,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它还是教育的价值追求。”

浙江大学的王东莉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要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关于生命教育内涵的解释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引用的一部分,虽然他们概括的有角度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其目的旨在提高生命质量。

2.2 生命教育的内容的组成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见解。何仁富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朱虹认为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命的本体价值和生命的精神价值两方面。黄荣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关爱生命;二是直面死亡;三是生命价值教育。

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希望通过生命教育来引导了解生命的本质,启迪人们理解生命的内涵,激励人们把握生命的真谛,教导人们珍爱生命的美丽。

2.3 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学者们针对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阐述。徐超倡导在校园文化中渲染生命教育;加强人文学科建设。而邵晓红认为生命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规划职业生涯,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积极培养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文化观念。黄荣认为开展生命教育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一是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二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三是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四是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6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冲突、困惑、迷茫、焦虑等生命困境,不少大学生感到“活得没意思”。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心理断乳期”,无法合理排解种种压力、焦虑、冲突时,又由于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对死亡理解的淡薄,便极有可能走向不归路。要解决大学生生命发展中面临的这些诸多问题,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人不仅同其它生物一样拥有自然的生命,更具有社会的、超越的价值生命。生命教育是指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最终使人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要认识生命现象,而且要感悟生命境界,对各种生命现象持尊重的态度和人道的关怀;生命教育是一种自我认识及自尊的教育,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个性特征,并充分接纳自己、珍视自己的生命;生命教育也是一种生活教育和体验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笑对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提升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认识生与死的自然过程,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学会和掌握个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心理素质和技能,热爱生活;学会感激,学会爱和给予爱,负起生命的责任;开展忧患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战胜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的知识,积极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有效地挽救生命。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正确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它承认人生现实不可避免的苦难和逆境,但却敢于正视、勇于超越人生的生存困境,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挑战,不断的探索和追求。

二、生命教育的发展

我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这被认为是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前奏。2003年,吴甘霖教授出版了《生命智慧--一活出自己的阳光》,此书被誉为吹响了我国“生命教育的世纪号角”。2003年4月,湖北省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这是全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防止大学生自杀”为主题的大型会议,体现了对大学生生命的关注。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吴甘霖教授作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2008年4月,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暨《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编写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就如何教育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内涵、激发大学生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展开讨论,并一致认为这己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1]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和学校教育体制的客观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物质文明得到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出现了享乐之风、个人主义,网络文化虚无主义等,让大学生陷入了价值与意义难定的人生观困惑之中。同时,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空前增大。,生命教育。特别是属于“80后”的一代人,被认为是非观念淡薄,价值观念不清,生命观模糊,易受压力影响,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2]

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充分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作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生命教育。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从人生的终极问题上思考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捍卫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和对人生的崇高追求,这不仅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也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尤其在相续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等大灾难后,需要大批的志愿者去参与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的医疗与心理的服务工作。所以,在大学里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也有助于今后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危机事件中。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抽象剖析对人的本质、人的理想、人生价值和人生准则等方面的剖析来进行的。,生命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于道德知识、价值准则的宣讲,忽视了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淡漠了生命的激情需要,也就淡漠了对人心灵和智慧的开发,淡漠了对人生命环境的热爱,淡漠了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导致使他们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从而面对挫折和打击缺少耐挫力和宽容度。[3]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提升人、完善人,使个体生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教育要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灵魂,强调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人存在的价值。教育有责任对个体生命的完整性、人文性、过程性加以关注,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孔子的著作《论语》中就体现着强烈的贵生重死的生命意识,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不仅要尊重别人的生命,也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让生命尽情地释放光彩,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当前大学生漠视、践踏生命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生命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率先担当起生命教育的责任,并应该将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对生命的关注和关爱。[4]让学生有生命觉悟,从而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命质量,敬畏生命、关怀生命。

生命利益是学生的根本利益所在,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应根据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满足了学生了解生命的欲望,使之懂得珍惜生命、延长生命,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体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这正是德育实效性的终极追求。而且德育以生命教育为切入口,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增强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进步。,生命教育。[5]

3、大学生个体的主观需要

生命是由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等构成的连续过程。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作为青春期学生个体,各个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成熟,精力旺盛,容易冲动,正处在一个极富生气却又极不稳定的时期,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称此阶段为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阶段,如未顺利度过极容易出现自我角色的混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生命历程的升华,只有重视生命质量,才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因此,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社会栋梁的青年学生个体就更需要接受生命教育。

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途径

1、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高校中的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课程中虽然也涉及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但不够全面和系统,高校应该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把良好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到课堂教学的高度,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主要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因此课堂也应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渠道。,生命教育。

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在教育方法上应本着创设生活情境,注重生活体验,营造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参与的原则,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运用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从情感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逐渐内化为自觉的生命认识。,生命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个人生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变,获得生命的成长。[6]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里和课堂上,还应该体现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展大学生的求知领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充满乐趣。社会实践也不仅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巩固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大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形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服务群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大学生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获取自尊感、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感,激发其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对社会的崇高责任,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3、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涉及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说,生命成长过程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更是心理的精神气质的存在。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重要的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纳入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机整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把握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理解生命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解决生命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调节生命成长中形成的压力。[7]

参考文献:

[1]孟献丽.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2]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2-17

[3]张晓媛,王志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教育体系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9(6):7-11

[4]梁晋.生命教育:高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责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

[5]邱伟光.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兼析非典的德育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03 (6)

[6]杨芷英.生命的追问-大学生生命教育管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12-16

[7]贾林祥,石春.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142-145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第7篇

“是真捐还是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

“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捐。”

“如果你正在参加比赛呢? ”

姚明这时反问道:“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是的,也许职业很重要,也许成功很重要,也许赚钱的机会很重要,但这些“重要”,一旦与人的生命比较起来,就都变成了不重要。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这句朴实的叩问,激起了我内心的觉醒,让我从心灵深处触摸到了教育的生命情结,理解教育就是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全部,是教育的至尊!

教育的基石是理解,是对学生生命的理解,是对学生生命理解之后的宽容和尊重。教育的善行可能出于严厉,但更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理解,特别是对弱者的心理轨迹的理解,对生命成长背后的伤痕的理解。宽容是理解之后的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基于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尊重是教育的首要原则。用心尊重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心路历程,尊重生命品性的自然滋长,让学生尽享生命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教育真正的力量来自无私的爱,来自对生命理解和尊重之后的大爱,来自对生命的人道、人性、人情的关怀。教育因为爱而有人性,人性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效果越大。生命教育是出于心的教育,是出于情的教育。当我们经历爱,体验爱,心中涌动爱时,心便因为爱而博大,而广阔,而温柔,而激情洋溢,而馨香弥漫。因此,情感将得到升华,心灵将得到净化,生活将被引向崇高,教师和学生在爱中慢慢提升生命的品性。

教育的从容在于捍卫生命的单纯。单纯是教育的财富,是教育的力量。单纯的生命需要简单的教育方法,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成为有效的教育。有意无意地把平常的教育复杂化,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的教育现象,总想追究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无异于要给维纳斯穿上衣服,是一种异化了的教育。教育需要简单、简单、再简单,一切的简单都是为了学生的轻装成长和无干扰发展。教育的简单是历练后的飞翔,是和生命同行的雄健与从容。

教育的真义在于能使学生实行自主教育。学生的成长就是自觉自主自为的过程,生命因自主而发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基。

生命教育是在对学生生命的理解、宽容、尊重和关怀的基础上,使教育走向自觉、真实和从容,使教育入情入心,彰显出人文的和谐与自然,让人性丰富起来,帮助学生度过心理不稳定的成长关键期。

教育是一种基于生命的情怀,一种温暖的抚爱,一种殷切的期待,一种巧妙的忍耐。教师应该有一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树人之心,有一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之心,还要有一颗“以爱换爱,以情生情”的真爱之心。学生能够走多远,看他有谁在同行;学生能有多优秀,看他有谁在鼓励;学生能有多成功,看他有谁在引领。教育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激励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