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劳逸结合的意义(合集7篇)

时间:2023-12-23 15:58:03
劳逸结合的意义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1篇

怎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执行这一方针呢?最根本的一条是:以党的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说过:“……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

(一)劳与逸是辩证的统一

劳,就是劳动。就是生产、工作和学习。逸,就是睡眠、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劳与逸是对立的统一。劳与逸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没有劳就没有逸;没有逸也没有劳。马克思说得好:“每个小孩子都知道,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工作,——不用说是停止一年,就是只停止几个星期——就会饿死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更要靠艰苦的劳动。但是光有劳没有逸,也是不行的。在紧张的劳动之后,必须要有一定的逸,以便恢复精力,再去更好地劳动。劳——逸——更好地劳,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公式,一个规律。我们的生产、工作与学习,必须按照这个规律,有节奏地进行,波浪式地前进。

我们是主张工作第一不是休息第一,这是个世界观问题。我们共产主义者,要以劳动(首先是体力劳动)为生活之第一需要。休息的目的是为了养精蓄锐更好地劳动。因此我们认为,在矛盾的总体上,劳是处于主导地位,逸是为劳服务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一定的条件下,逸也可以反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例如:当着不睡眠不休息就不能恢复精力更好地劳动的时候,睡眠和休息就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当着群众劳动热情高涨,但忽视应有的休息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和抓紧解决群众的休息问题。在两个战斗的高潮之间,应当在可能条件下进行必要的休整。但是,逸对劳的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劳的需要,为了在矛盾的总体上保证劳的主导作用。

去年冬季,党领导全国农民进行了休整。一方面适当地减少劳动时间,养精蓄锐,一方面总结经验,进行争取1961年农业丰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在春回大地,党又及时地领导广大农民以极大的锐气,旺盛的精力,大鼓干劲,投入春耕的热潮,为争取农业丰收而战。这个例子说明,注意劳逸结合,既保证劳在矛盾总体上的主导地位,又承认和利用逸对劳的反作用,就能够保证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

劳逸结合,劳动要有节奏。这是一个长远的方针,决不是什么权宜之计和临时措施。有人说:“劳逸结合不过是一阵风”,“劳逸结合是暂时的”。这种看法不对。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中,在革命队伍里,对于群众的生活,对于劳逸结合这个原则,是必须永远注意的。1934年,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即使是在从事革命战争的时候,党和也总是十分重视军队作战和休整的结合问题,十分注意调节部队的作战和休整的关系。并且指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一直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在“关于若于问题的决议”中,中央就劳逸结合问题明确地规定:“在目前时期,不但在城市中,而且在农村中,应当实行平时实际工作八小时、学小时的制度。农忙或者农村其他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工作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保证每天睡眠八小时,吃饭、休息四小时,共十二小时,这个时间一定不可少。”由此可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是党的一贯的方针,这个方针今后也是不会改变的。当然,劳与逸的具体安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要根据总路线的精神,随着形势的发展,按照实际的需要和可能而变化的。劳动时间有时要减少一些,有时要增加一些。每个时期的劳与逸的相对固定的具体安排,就是这一时期的劳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既不能把劳逸结合看做是权宜之计,以为一阵风过去之后就可以不再注意;也不能借口劳逸结合而要求不必要的过多的休息时间。

妨碍人们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劳与逸的辩证关系的,有两种思想倾向。一种是好逸恶劳的资产阶级思想,过分夸大逸的一方,把劳逸结合歪曲为劳少逸多甚至只逸不劳。另一种是忽视必耍的休,息,忽视逸的积极的反作用。这两种思想倾向都是不利于劳动,不利于工作与学习的。一般说来,前一种思想倾向是更危险的。某些人所以产生松劲畏难情绪,其原因之一就是从右的方面离开了劳逸结合的原则。

(二)艰苦奋斗与劳逸结合

有些同志认为,要艰苦奋斗,就不能劳逸结合。这些同志不懂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应当是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相结合,苦干和巧干相结合;拚命主义的蛮干并不就是艰苦奋斗。只有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才有可能很好地持久地艰苦奋斗。如果一味违反劳逸结合,搞得过分疲劳,精力不足,工作效率很低,那又怎么能够奋斗下去呢?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只有会开得多、加班加点多、通宵突击多、假日不休息才算是在艰苦奋斗,至于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他们不大考虑。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艰苦奋斗,至少不是艰苦奋斗作风的实质。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2篇

要贯彻党的关于注意劳逸结合的指示,首先应当正确地理解劳动和休息、苦战和休整之间的辩证关系。劳动和休息、苦战和休整,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紧张劳动之后需要适当的休息,休息又为紧张工作准备了条件,工作转化为休息,仟息转化为工作,有张有弛,有分有逸,这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贯彻劳逸结合,虽然看起来好象少工作或少学习了一两小时,但换得的却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正如所说:“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消华大学一个毕业班的同学在搞毕业设计时,同学们热情很高,为了赶“五一”献礼的任务,有一个星期同学们白天不睡午觉,晚上很晚也不愿休息,这样,干劲虽然很大,但由于睡眠不足,精力不好,工作效率很低,一小时的工作有时三小时还没完成,划出的图纸也往往错误很多。党支部发现了这一情况后,说服了同学们注意休息,在保证了休息和睡眠以后,同学们一个个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头脑清醒,思想活跃,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在人力减少一半,时间缩短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完成了某项毕业设计,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持续跃进,并且取得了学习、文体、卫生工作的全面跃进。长辛店铁路工厂的翻砂车间,自从贯彻劳逸结合,调整了劳动组织以后,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由此可见,劳和逸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调节得好,不但不会降低劳动速度,反而会加快速度,使生产、工作、学习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所以担心劳逸结合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会松群众的劲,这种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有人所以产生这种顾虑,原因在于他们片面地理解了劳逸结合的关系,把劳和逸的对立面夸大了,他们不懂得紧张劳动之后的休息,酣战之后的休整,不但可以恢复体力,保证健康,而且可以利用空隙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研究战略战术、方式方法,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使任务完成得更加多快好省。适当的休息和休整,也就是一个养精蓄锐、厉兵秣马、整顿旗鼓,为新的战斗取得胜利作好准备的必要条件,其结果就会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如果人能适当的休息,他就可以格外学习和工作。”在安排休息和休整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是争取将来更高速度的跃进,是为了保护群众的积极性,把工作搞得更好,不是促退而是促进,不是泄气而是鼓劲;这和那种害怕紧张反对苦战的促退派是有根本区别的。

其次,应当认识到,是否注意群众的劳逸结合、爱护群众的积极性的问题,是个群众观点的问题。教导我们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吃饭、睡觉、休息,这是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几件大事,是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采取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应当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以重视。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关心生产,不关心群众的休息和生活,不爱惜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是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是我们所坚决反对的。

注意劳逸结合、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对于共青团组织来说更为重要。青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保证他们的健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人民和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同时,由于青年热情高,干劲足,总是以英勇突击的姿态,参加各种战斗,他们往往不注意或不大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大会正确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团组织特别要重视和正确安排青年的工作、劳动和休息。一九五三年,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时候,就指示青年团“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关心青年的工作和学习,又关心青年的身体和生活,是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最大的群众观点。目前有些团组织对关心青年的娱乐、体育、休息是重视不够的,我们应当坚决纠正这种现象,把指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喊得更响亮、贯彻得更坚决。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3篇

一、“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正是劳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劳动创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奇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我们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应该也必须是辛勤的劳动者,只有辛勤的劳动者,才能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们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只有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我们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基本内涵

20__年4月30日,总书记在20__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是“两个一切”(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与十六大报告还强调过“两个不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致的。显然,无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如何,劳动的形式、形态、地域如何,只要符合“两个一切”和“两个不论”,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过去,我们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只是把从事物质生产、实体经济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视为劳动。于是发生了把大批知识分子赶往车间、田野接受劳动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高科技、智能化对物质生产乃至国力增强的作用举足轻重,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铁人王进喜手握钻机是劳动,新铁人王启民在斗室里挑灯夜战也是劳动;在田间汗流浃背是劳动,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重大决断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书、在体坛竞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劳动。劳动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劳模的行业分布由早先的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扩展到金融财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政法、党群机关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比例在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形式会发生变化,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意味着,在劳模队伍中,从事科技、教育等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比例将增加。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有利人民和社会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其二,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成果,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可耻的,同样也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

在今天的中国,“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被丰富和拓展,但劳动和创造光荣,劳动者受到尊重,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因为劳动是财富之父,价值之源,是创造人类文明幸福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几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尊敬劳模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今时 代,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我们要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4篇

一、“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正是劳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劳动创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奇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我们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应该也必须是辛勤的劳动者,只有辛勤的劳动者,才能践行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们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只有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我们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基本内涵

XX年4月30日,xx在XX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是“两个一切”(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与xx大报告还强调过“两个不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致的。显然,无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如何,劳动的形式、形态、地域如何,只要符合“两个一切”和“两个不论”,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过去,我们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只是把从事物质生产、实体经济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视为劳动。于是发生了把大批知识分子赶往车间、田野接受劳动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高科技、智能化对物质生产乃至国力增强的作用举足轻重,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铁人王进喜手握钻机是劳动,新铁人王启民在斗室里挑灯夜战也是劳动;在田间汗流浃背是劳动,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重大决断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书、在体坛竞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劳动。劳动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劳模的行业分布由早先的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扩展到金融财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政法、党群机关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比例在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形式会发生变化,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意味着,在劳模队伍中,从事科技、教育等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比例将增加。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有利人民和社会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其二,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成果,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同样也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

在今天的中国,“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被丰富和拓展,但劳动和创造光荣,劳动者受到尊重,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因为劳动是财富之父,价值之源,是创造人类文明幸福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几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尊敬劳模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我们要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5篇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涌现了许多佼佼者。然而,也有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深感不安。在一些学校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电脑,上“QQ”聊天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每个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作业遇到难题,很快就有高手将答案公布网上,大家一抄了事,老师则无奈兴叹。

由于深圳生活节奏快,不少家庭聘有保姆。许多学生的内衣袜子都由保姆来洗,别的家务就更不会干了。因而在学校里,大扫除成为最让老师们头疼的事,连如何洗抹布都要亲自示范。

我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对我诉苦说:我女儿说如果再不给她买手机就会被同学嘲笑“老土”,她都不好意思跟同学交往了。在学生与父母的矛盾纠纷中,因为想要买名牌或高档礼物送人而发生的占相当大比例。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听到学生们在议论谁家的房子大,谁家的车子豪华,谁的老爸能赚钱,谁的家长做的官大。可见,在孩子们的心中,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不少问题上是混淆的,甚至是颠倒的!可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十分紧迫。

深圳的教育部门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初一年级学生参加军训,开设劳动技能课等等,但这些举措的效果似乎还不十分明显。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仅凭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与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配合不可或缺。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吃苦耐劳,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在心里扎根,应当成为一项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为数不少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孩子尚小,舍不得让他们吃苦,直接的恶果就是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活动中不爱动脑动手,更可怕的是导致孩子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难以成长为有用之才。

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请下决心转变观念,拿出实际行动吧!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中学张继红

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山东临沂八中王立华

家境优越、社会富有、时代进步为当代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成长条件,但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出现了好逸恶劳的不良发展倾向。

这种倾向的形成带来诸多后遗症。比如,学生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比吃喝穿戴,花钱大手大脚,浪费严重;没有劳动精神,怕吃苦,学习时懒得动脑,性格上则经不起挫折、任性、娇气、自私……

有人说这种倾向的形成责任在于家庭的溺爱和事事包办。这不无道理,但学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部分学校一味抓升学率,重智育轻劳动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开设了劳动课,但往往被一些考试科目挤占,而有些学校则干脆不开课。此外,劳动在一些学校被个别老师扭曲异化成惩罚“问题”学生的手段,导致更多学生对正常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

劳动教育中的“好逸恶劳可耻”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观。它对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是非判断上,更表现在实践行为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好逸恶劳可耻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意识不一定产生相应的行为。从意识到行为之间有个长期的内化过程。学校应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体验并建构“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

近10年来,我们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比如把班级的灯具、开关等每一项公物都由学生具体负责保洁、保养,大家轮流负责。如果谁偷懒或不积极,所负责的公物影响了大家的正常使用,就会受到批评或指责。如此,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接受劳动教育,使“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在具体的行为中养成。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荣辱亲历)

河南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张荣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非常及时。我是一名山区农民,以自

身经历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句话体会很深。

我们回龙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前些年特别穷。我从部队复员回村后,靠辛勤劳动致了富。乡亲们选我担任村支书后,我面对的是一个打架斗殴不断、偷盗成风的村子,怎样快速扭转村民的颓废心态,成为当务之急。村委会鼓励村民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并提供公费外出学习职业技能的机会,短短三年间,村里涌现出了许多万元户和十万元户。

好逸恶劳的恶习一旦养成,想改变绝非朝夕之力。单凭干部的说服教育早已行不通,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用党风和民风去感化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帮助。为此,我们展开了一场“什么是正气、什么叫歪风”的大讨论,倡导“村兴我荣、村衰我耻”。将回龙村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让群众分析比较、明辨是非。又资助不事劳作的村民从事养殖、运输等第三产业,让更多的人一道分享劳动致富的幸福。很快,他们迎头赶了上来。目前,75%以上的农户搞起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

荣辱观变了,村风变了,民风也变了!

您认为哪些行为属好逸恶劳(人民网专题调查)

本报推出“您认为哪些行为是好逸恶劳”问卷调查,人民网网友踊跃作答。摘编如下:

缺乏进取精神,依赖思想严重,独立意识差。

见好处就上,有困难就推。

,,不劳而获。

有些公务员上班=茶水+报纸

只想一劳永逸甚至不劳永逸。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坐等吃现成饭。

为官者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最典型的例证。

为了钱不顾廉耻。

考试作弊,抄袭论文,花钱买假文凭。

不想着勤劳致富只想一夜暴富,抢劫、诈骗、盗窃等行为都是。

劳动: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我谈荣辱观)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一

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追求不劳而获的享乐主义,那就是荣辱观出了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要求,这是切实改善人们思想道德观念,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

劳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美好理想的继承和超越。这一伟大工程千头万绪,需要的不是空想,而是务实;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6篇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求我们以最诚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建设祖国,捍卫祖国。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推动祖国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无论我们工作生活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利益、尊严和荣誉,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国家的行为,坚决不做任何有损国格的事情。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求我们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人民,忠于人民,服务人民。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共同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又作为人民的一员,行使公民的权利,共同享受人民应得的利益、服务和尊严。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爱科学、学科学、重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反对各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行为。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自觉地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通过劳动获取个人正当的利益。坚决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行为。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大力倡导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风尚,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发扬团队精神,加强相互协作。决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求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诚待人,光明磊落。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坚决反对浮夸、虚假的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求我们增强法纪观念和规范意识,并落实到的具体行动中。自觉遵章守纪,严格要求自己,大力提倡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维护法制的尊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反对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版权所有

劳逸结合的意义第7篇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求我们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人民,忠于人民,服务人民。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共同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又作为人民的一员,行使公民的权利,共同享受人民应得的利益、服务和尊严。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爱科学、学科学、重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反对各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行为。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自觉地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通过劳动获取个人正当的利益。坚决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行为。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大力倡导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风尚,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发扬团队精神,加强相互协作。决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求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诚待人,光明磊落。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坚决反对浮夸、虚假的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求我们增强法纪观念和规范意识,并落实到的具体行动中。自觉遵章守纪,严格要求自己,大力提倡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维护法制的尊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反对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