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1-24 10:37:58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1篇

关键词: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护理方法

冬病夏治疗理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效果[1]。为了探讨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标准,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咳嗽贴:麻黄、肉桂、甘遂、细辛、白芥子、杏仁、麝香,以上诸药打粉,以生姜汁和医用凡士林适量调和,作丸约3g大小,贴于肺俞、心俞、膈俞、肾俞。哮喘患者加大椎、定喘;脾胃虚弱经常腹泻患者加脾俞、胃俞。每穴一丸,医用胶布贴敷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最好是1d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共3d,各贴1次。还可以在立冬日贴1次,以巩固疗效。贴敷2~6h/次,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其他改进的敷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肺俞、心俞、膈俞、璇玑、膻中等穴位进行灸疗。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2]。

1.3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能够自理生活。部分恢复: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能够进行简单运动。未恢复: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加重现象或患者死亡[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病症,采用穴位贴敷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冬病夏治强调在夏季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通过穴位贴敷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使秋冬季少发病或不发病,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的一个方面[4]。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2条:①针对寒邪;②针对体质虚寒。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入冬少发病,直至不发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应该加强患者护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护理方法 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旨在加强其疾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健康。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通常情况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等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这种痛苦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很差,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要学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在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时候,要并进行针对性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的配合护理,早日恢复健康;②对于呼吸困难者,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日常护理,让患者保持半坐卧姿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尽量让患者头后仰。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期为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嗽自行排痰。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神志不清者需勤吸痰。患者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压力调节在250~300mmHg,吸痰动作轻柔,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次。吸痰前轻拍背部五指并拢,指掌关节微屈,从肺底向上轻力拍打,以将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用1:200消毒灵液体消毒;④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多服用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多让患者饮食一些豆制品,补充患者机体的营养损耗;患者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肺,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症状。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2不良反应 患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为贴敷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感甚至出现水泡,一般3~5d即可结痂痊愈,局部有轻微色素沉着属正常反应。对敏感患者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并在药物配比上调整白芥子用量,第一次贴敷通常采用轻型配方,二伏、三伏贴敷根据个人一伏贴敷皮肤反应情况分别采用轻、中、重型配方。对局部出现水泡者可嘱患者不要戳破水泡,可涂湿润烧伤膏,痒者可外涂少量皮炎平类药物,不要包扎,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d即可痊愈[5]。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2.

[2]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针灸,2009,29(7):541-542.

[3]舒志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22:111-112.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90-03

儿童的免疫力极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童易患的疾病,大都是在春季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缺氧、呼吸困难等,且大都是急性的,如不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幼儿发生哮喘。通过科学的临床治疗,能够使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改善,但是想要彻底康复,临床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1]。本文笔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希冀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接收的20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个月~7岁;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哮喘52例,小儿肺炎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急性喉炎18例。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3个月~6岁,平均(4.7±1.1)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哮喘32例,小儿肺炎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3±1.2)分[症状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指吸频率>35次、发绀、三凹征)记3分,喘息记2分,咳痰或咳嗽或发热(腋温>38 ℃)记1分]。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1±0.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49例,哮喘20例,小儿肺炎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1±0.9)分。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症状评分、病情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查及诊断,并根据病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其中抗感染平喘药应用的是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抗感染化痰药是60万U红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 mg地塞米松配成的溶液,将5 ml此溶液和1支α-糜蛋白酶进行融合,利用面罩或者喷嘴对儿童进行喷雾,将氧流量调至5~7 ml/min,再利用喷射式的氧雾微粒随儿童呼吸进行呼吸道、肺部,每次进行10 min,2次/d,3~7 d为一疗程[2]。通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保证了两组患者各项条件的相同。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100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笔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对病房进行清理、定期对儿童进行检查等。而对观察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是人性化的科学式护理方法,包括环境的护理、语言行为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具体如下。

1.3.1 环境护理 为了促进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将病房温度控制在8 ℃~20 ℃,而且还定期清理病房,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无烟、无尘,每天都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3]。

1.3.2 儿童呼吸道护理 儿童呼吸道护理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病情对其采用相应的,并及时清理儿童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儿童呼吸系统的通畅,减少他们的呼吸困难状况[4]。

1.3.3 心理护理 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即使是幼儿,他们也主动与其进行肢体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其能够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护理工作[5]。

1.3.4 并发症护理 儿童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稍一疏忽可能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病情的转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定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的检查,确保病情的稳定,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病情转移,立即请医生诊断,保证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经在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住院时间(4.8±1.6)d,对照组住院时间(6.6±2.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所有入组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中,共有22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其中观察组仅2例(2%),对照组20例(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分析研究发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无论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都逊色于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人性化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技巧更加巧妙,对儿童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护理,保证儿童呼吸系统不被感染,此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还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对幼儿患者的心理、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消除儿童抵制治疗的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加快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6]。本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对两组患者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治疗方法,只是护理方式不同,但是却导致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由此可见,人性化、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而且人性化的服务能够使幼儿、儿童不惧怕护理人员,能够消除他们的抵制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因而就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了康复时间。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护理意识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安抚,最大化地满足了患者的情感、心理、生理需求,而且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医务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大大缩短,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护理理念和护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患者手术的成功、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极为脆弱,导致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儿童本身自制能力、护理能力的缺乏,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起来比较慢,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并发症,从而为治疗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7]。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专家也发现,常规护理方法虽然也能为儿童提供清洁的护理环境,但在一些护理细节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例如儿童不配合、护理不细致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等,而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就弥补了常规护理的这一缺陷,它能够更加细致地为患者服务,能够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服务,从而大大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儿童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情况,而且能够促使医务人员与儿童建立良好感情,避免儿童不配合的情况[8]。

总而言之,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要点,能够在护理环境、护理语言、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实施系统化的程序护理,有效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华,杜晓娟,林丽渊,等.中国人哮喘易感性与染色体5q31~33区连锁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52(12):65-66.

[2]李华强.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23(4):47-48.

[3]江沁波,刘玺诚,高红,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婴幼儿肺疾患25例临床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6):36-37.

[4]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5):347-348.

[5]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11):87-88.

[6]罗征秀,刘恩梅,李渠北,等.婴幼儿反复持续吼喘58例病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52(5):65-66.

[7]邓江红,姚开虎,胡惠丽.新生儿脯炎死亡病例中B组链球菌的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1):77-78.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3篇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2-0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等[1]。这类疾病多具有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局肿瘤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死亡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我科现将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定我科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X线胸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指标(2002年版),其中男性77例、女性19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1.36±5.12)岁,病史7-30年不等。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经治医生共同探讨病历,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并展开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的讨论和研究。

2结果

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见表1。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恢复情况较良好。

3护理对策与心得

3.1基础护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外,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病室环境要求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换气,维护室内温度在19-21℃,湿度控制在55%-65%,避免空气污染,尤其避免粉尘污染[2]。

3.2营养和运动指导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状态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护理时应注意针对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指导,促使患者身体机能更早恢复。酌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补充足够水分,减少钠盐的摄入,水果蔬菜类也应多补充,少量多餐,丰富患者饮食结构,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同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调理,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家属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工作。

3.3疏通气道,合理氧疗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氧疗。采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疗方案为:15-18h/d,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及时清理鼻腔,保持鼻导管通畅,氧疗期间密切管着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有所改善[2]。若有痰液粘稠者应鼓励多喝水,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而针对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其体弱,无力排痰,可以采取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法帮助排痰,雾粒以1-5μm为宜,雾粒大小针对患者痰阻情况酌情选择。若痰液太过粘稠壅堵气管,可以先进行导管吸痰再进行排痰护理[3]。

3.4锻炼呼吸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帮助患者康复[3]。针对病情轻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还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发生通气衰竭。同时可配合如行走、慢跑、下蹲、弯腰和扩胸等运动达到全身性呼吸锻炼的效果,增强体魄改善肺功能。

3.5用药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患病状态,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在用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留心病情的变化,同时要嘱咐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多注意,随时和医生护士沟通,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3]。

3.6心理疏导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很难根治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有3年或3年以上的病史,长期处于一个治疗又反复又治疗又反复的过程,患者会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护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应做到耐心细心用心,时常鼓励患者,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特点,从而克服对疾病的排斥心理,使患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常跟患者谈心,疏导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提供科学、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策,不仅是身体的护理,还有心理的照顾,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郝灵红,杨青,孙鉴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4):1301-1301.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4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小儿身体状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注意小儿所处的生活环境问题,很容易让小儿患有呼吸系统上的疾病。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内的部分器官并没有发育完全,身体的免疫能力有限,患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非常的高。在医院的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哮喘,咳嗽等。通过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提高护理的质量。为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有效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对目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本文作者通过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120例患者进行了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一、数据与方案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本院收集5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比例18%,反复咳嗽的患者有6例,占总人数12%,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48%,患有哮喘病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6%。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

总结:

小儿身体状况整体表现较差,由于身体免疫企管部并没有发育成熟,患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异常的高。常见的儿科呼吸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等。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治疗现状,为了更好的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从事临床护理的工作人员来说一定要提前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抓住护理的重点,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文强. 浅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62

[2]王玮琦.吴伟宏.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化药物应用.2011(16):113-114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5-02

前言: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这使得无论在城市中还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支气管、肺部以及胸腔都是主要病变的部位。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年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更好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更好的护理这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医学课题。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1.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特点

本病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感冒,咽炎和支气管炎。患者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起病较急,咽干,头痛,鼻塞同时出现流鼻涕的症状。很多人对感冒不以为然,但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例如:风湿病、肾炎等。另外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感冒”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现象,常常是手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值得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警惕。

1.2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其特点

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多由感染、过敏或理化刺激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一般的临床表现为先有鼻塞、流涕、畏寒、发热、痛、头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3肺炎球菌性肺炎及其特点

肺炎球菌性肺炎大多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一般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体温很快升至39到40℃、寒战并发热。多伴有头痛、胸痛、全身痛咳嗽、有粘痰、带血或呈铁锈色、气急发绀等症状。

1.4气胸及其特点

自发性气胸指的是在患者非外伤的情况下,肺组织连同其表面的脏层胸膜破裂,致使空气进入胸膜所引起的疾病。发生于患者肺部,X线检查无其它明显病变的气胸则称特发性气胸,气胸的临床表现为起病较急,多数有咳嗽、摒气或用力过度等明显诱因。

1.5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1.6哮喘及其特点

在易感者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症状也很常见。

2对以上疾病的临床护理

2.1对患者的护理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等严重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病人宜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腻,多食蔬菜、水果等,以清淡、爽口为宜,忌饮食不节;对于一些患有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来说,消除空气中的污染和烟尘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伴有发热的症状则可用冰袋敷前额,用酒精擦身,注意卧床休息。原发性治疗,即治疗气胸的原发病,抗感染,一般治疗,保持安静、镇咳、避免对于气胸患者,用力、呼吸困难者吸氧,胸腔排气。闭合性气胸、肺压缩少于30%,症状轻者不必抽气。肺压缩超过30%,伴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用胸腔排气治疗。 此外,无论是何种呼吸系统疾病,都应加强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质是病情好转的前提。

2.2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科室与医院要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对法律、法规中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容进行筛选,开展有预见性的教育活动,由专门人员对护理人员讲解医患双方义务与权利方面界定和护理工作法律责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加强对护理人员礼仪教育,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真诚,让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整体护理能力。完善本科室的监督制度随机抽查,定期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3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患者表现为:病情反复、体质虚弱、久治不愈等特点。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临床症状、病程长短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心理需求的不同,提供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措施,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对其呼吸道的护理应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在使用吸痰器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语: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数量在很多地区都呈现出一个大幅上涨的趋势。由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强传染性,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较多的。而且由于病患个体情况的不同,护理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护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多变的学科,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挑选组合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是呼吸系统相关医护人员,也是所有医护人员面对的挑战。医护人员应当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各方面出发,为患者建立科学的医疗方案,培养良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5-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我科所收治的49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盐、喉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患儿,年龄40d~12岁,平均年龄6.1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静脉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雾化吸入均在5到10天治愈出院。所选雾化方式为主要为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优于超生雾化疗法等优点。[1]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作用、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年长儿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或示范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向他们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年纪小,不配合的患儿可以用年长儿来示范带动。并加以放音乐和玩玩具的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顺从性和配合性。

2.2 雾化吸入的方法

我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雾化治疗时的患者、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以及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①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幼儿横隔肌位置高,胸廊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雾化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采用坐位或侧卧位雾化,以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②雾化液温度的选择:冷空气急剧进入气管可使支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加剧,患儿不易接受。采用30℃左右雾化液雾化,减轻了因冷空气而引起的副作用。③雾化配置液的选择:以往我科用0.9%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大部分患儿吸入时表情痛苦,拒绝吸入。年龄稍长的患儿说味道不好,经过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还有一种很怪的味道,后改用无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儿也易于接受。④雾化量的调节: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⑤雾化后的处理: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加之病情重,痰液不易排出,每次雾化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⑥危重患儿或痰液粘稠的患儿做完雾化后可能发生痰液膨胀,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痰液稀释后发生痰涌导致误吸。故危重患儿和痰液粘稠的患儿做雾化时应专人守候,并在雾化后给予拍背,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避开双肾区及脊柱,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在患儿吸气末适当用力拍背,必要时吸痰。

2.3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做完雾化后应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将雾液喷入眼睛,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使眼睛不适。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3 小结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几十年了,但由于操作不当,再加上小儿的顺从性差,不配合的因素,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发现,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干预提高小儿的顺从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恰当的药物对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第7篇

一、数据与方案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本院收集5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比例18%,反复咳嗽的患者有6例,占总人数12%,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48%,患有哮喘病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6%。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