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慢性病康复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1-07 10:00:59
慢性病康复管理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1篇

何为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冠心病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现在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慢性病,患者需选择适合自己、易于坚持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坚持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每次持续时间20~60分钟或间歇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和体育竞技比赛。临床症状和自我感受是判断运动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若感到身体不适,则应立即停止或调整。

除了运动干预外,还可通过营养干预的方式进行自我的健康管理。

1.冠心病病人患“三高”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应减少和控制食物中热量和脂肪的摄入。

2.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人体所需的能量。

3.摄入优质蛋白质,即高密度脂蛋白,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和堵塞。

4.注重维生素的补充。

5.禁烟、禁酒。

糖尿病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膳食管理是糖尿病的主要干预手段,糖尿病患者饮食中每天必须摄入谷类、肉蛋鱼豆类、蔬菜水果类以及油脂类四大类食品,保证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营养素的分配是以能量为标准的,通常碳水化合物要占每天总热量的55%~65%;蛋白质(乳类和豆制品)摄入标准为1克/千克体重/天,占总能量的15%;脂肪摄入标准为0.6~1.0克/千克体重/天,占总能量的20%~25%;膳食纤维(粮豆、蔬菜、水果)每天的摄入量为25~35克,不宜超过50克;适量摄入维生素B1、C、B12、A,同时增加钾、钙、镁、锌、铬等元素的补充。

糖尿病病人应注意每日至少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同时可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少食多餐。在烹饪时,多采用蒸、煮、烧、凉拌的方法,避免烧烤或油炸,可以偶尔解馋,但不要常吃。绿叶蔬菜、瓜类、清汤和茶可随意选用,豆类、肉类、乳类可适量食用,含糖的甜品、高脂肪、油炸食品及酒类要限制选用,盐的摄入量每日要控制在6克以下。另外,如果吃药或打胰岛素的话,应保持稳定的热量摄入。规律进食,规律用药,防止血糖出现大幅波动。

有氧耐力运动是防治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如走路、骑车、慢跑、做操、游泳、跳舞(慢速)、爬山、乒乓球、羽毛球等。同时,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进行适当的肌肉力量锻炼,肥胖者可考虑骑自行车,体育爱好者可配合肌力练习。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5~7次,1型患者每次15~30分钟,2型患者每次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高血压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营养防治措施中,首要的是减肥。高血压和身体的肥胖是有关系的,体重增加25kg,收缩压可上升10mmHg,舒张压可上升7mmHg。因此应控制饮食并加强体育锻炼,尽可能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负平衡。

其次,合理膳食,限制食盐。适当控制热量,减少脂肪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食盐每日控制在6g左右,同时注意补钾补钙。

再次,选择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帮助控制血压和血脂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番茄、香蕉、海带、山楂、大蒜,以及五谷杂粮,同时要注意戒烟戒酒。

运动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都可以适量运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稳定后,也可根据发生损害的器官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以健身康复为主要目的,每周三到五次,每次20~30分钟,进行中小强度的训练,如步行、慢跑、踏车、游泳等。老年患者可配合太极拳、八段锦等放松运动。特别注意:坚持运动训练达到降压并维持降压效果时,可以适当减少用药,但不能随意停药。

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绝经等因素,骨骼中的钙质会逐渐流失。此外,吸烟、过量饮酒、久坐不锻炼、钙摄入不足、不合理用药等因素都会引起骨质疏松,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如平衡饮食、戒烟限酒、补充钙和维生素D、阳光日晒及适量的有氧运动。在此提醒骨质疏松患者应当注意补钙的三个步骤:首先从食物中摄入,接下来从肠道吸收,最后要靠运动产生钙的沉积。

骨质疏松患者同样要注意通过膳食进行健康管理。鱼肝油、鸡蛋黄、动物肝脏都富含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适量蛋白质也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而菠菜、空心菜、苋菜等含有草酸的物质会抑制胃肠道对钙的吸收;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肪消化不良、过量酒精、尼古丁都会导致体内脂肪酸过多,影响钙的吸收。

慢阻肺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

增加慢阻肺患者有效的氧气交换量是康复训练最重要的目的,包括氧气吸入量和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因此应当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并坚持锻炼,改善心肺功能。此外,慢阻肺康复患者通常体重指数偏低,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适合患者口味的“三高”营养方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慢阻肺康复患者是绝对不能抽烟的!

在运动方面,慢阻肺康复患者应加强呼吸锻炼和咳嗽训练,并辅以有氧运动。长期缺氧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正常工作,通过呼吸锻炼,可以增强胸廓的运动,协调呼吸肌功能,增加肺活量,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此外,需要坚持咳嗽训练,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功能”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2篇

【关键词】 慢性病;社区;康复治疗;规范化管理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又称慢性非传染疾病,是指长期的,从发病之日起超过3个月的,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这是对于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一般无传染性。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以及治疗的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因此,在社区广泛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慢性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慢性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单靠临床治疗已无法控制其迅速的增长趋势,而在社区开展的康复治疗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可以使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显著延长患者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分别对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该类疾病在社区中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报道如下。

1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为病程缓慢且呈逐渐加重之势,引发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且常伴有不可逆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保健和治疗。目前对慢性病尚无确实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使患者痊愈,只有找出可能引起这类疾病的这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对易感人群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来减轻该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此外,慢性病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发病方式和病理特征的复杂性,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理问题。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不能采取简单的对症下药的方法。

2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的意义

对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可使广大患者都得到康复治疗,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治疗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采取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措施,不仅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促进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

3 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3.1  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康复治疗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和家属能了解社区治疗的优势,而选择这种治疗方式。由于慢性病是一类长期、且一旦发生就几乎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病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类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力度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是干预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针对与各种健康问题相关的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让其能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最终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国家整个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础,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对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进行维护。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及时发现慢性疾病,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  慢性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4.1  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完整的病情管理档案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病历的书写和病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档案,并对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阅,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2  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主要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同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病患管理联系:社区卫生组织应及时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情况的沟通,并与其加强病患管理联系,这也是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时,上级医院的医生能快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反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

慢性病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社区卫生组织接触的是范围最广的社区居民,是可以对疾病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机构。对慢性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可通过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档案、对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以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等手段,来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达到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鲁,施榕. 社区预防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2] 吴毅,陆蓉蓉. 加强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规范化管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967-968.

[3] 陆蓉蓉,吴毅. 慢性病社区康复的适宜技术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24):1052-1055.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卫生事业

1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策略

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措施,以降低危险因素为目标的干预策略。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战略决策。根据慢性病特点,采取以社区为中心,针对高危人群和病人,实施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在社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等的健康教育,防病于未然,推迟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通过社区普查、筛检、定期健康体检等方法,使慢性病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改善预后。三级预防是对慢性病病人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指导,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方法

2.1提出工作思路

针对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策略,提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工作思路。①制定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等管理制度。②对社区主要的健康问题及重点人群的主要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并做出诊断。③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实行系统管理。④医院成立慢性病管理小组,对慢性病患者制定防治计划,落实干预措施,定期进行随访,指导治疗及康复。⑤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在社区开展健康主题日活动和义诊,并组织进行健康知识讲座。⑥多方协作,贯彻社区全面康复。

2.2健康教育是手段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也是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说明,人们的健康知识越多,其健康意识也越浓,健康需求也越迫切和强烈。健康知识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最,这种力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显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有力武器。健康教育采取的主要方式有:①制作、展出慢性病宣教资料、宣传板块。②编印慢性病健教处方和宣传画免费发放和张贴。③在“世界肿瘤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心脏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组织开展社区慢性病宣教活动。③慢性病专题讲座。⑤社区责任医生下点上门服务,进行点对点的健康指导。

2.3规范慢性病的综合管理,干预各种危险因素

开展社区慢病综合管理工作重点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综合管理,内容包括开展慢病筛查、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分析人群中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针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调查表明,97.5%的居民认为最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常见慢性病防治,有58.9%的居民愿意参加综合健康管理服务。

3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内容

3.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慢性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的膳食、钠摄入过多、钾摄入过低、精神紧张、坐着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吸烟和不合理的膳食。就老年人而言,督促老年人改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80%的冠心病、90%的2型糖尿病、33.3%的恶性肿瘤。以社区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参与,通过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方法,在社区全人群中开展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活动,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方式有:①开展控烟活动。②限制饮酒。③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预防肥胖,提醒有肥胖倾向的个体,定期检查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及早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糖尿病。④改变居民的运动理念,宣传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运动员适宜力量型运动,如举重、拳击等;普通大众适宜伸展运动,如各种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等;而能提高心肺功能的耐力型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慢跑等适合于各种人群,对提高人体素质,预防慢性病起着良好的作用。⑤开展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提高社区慢性病人的精神卫生水平。总而言之,我们应倡导控制慢性病的四句话:“不吸烟、少吃盐、经常运动、合理膳食。”并利用各种方式广为传播,将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到实处。

3.2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在社区动员的基础上,进行基线调查,找出社区主要的慢性病和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作出社区诊断。通过调查建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确定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策略措施,评估疾病经济负担和防治影响因素等。多种渠道发现患者:①定期综合体检发现。这是发现患者的主渠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恶性肿瘤基本上可在此渠道发现。②门诊就诊发现。要求门诊医生对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测空腹或餐后2h血糖。③患者自我申报。这部分主要是外院检出的慢性病患者。

3.3规范治疗,促进社区康复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4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自我管理;防控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25-01

慢病已经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医患双方对慢病的认识不足、慢病医生的诊疗不规范、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差、有关慢病的健康教育没有普及、对慢病的治疗和管理还没有很好的结合等问题。我市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慢病管理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大类四十一项服务内容的扩展,慢病管理工作正面临着诸多困惑和制约。如何提高农村的慢病防治工作水平,让慢病管理不再慢成为各级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政策支持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是慢病防治的主力军,慢病的防治应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坚持治疗与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现作以具体阐述。

1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营造政策支持环境,把慢病防治工作作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政府应把慢病防治列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慢病防控体系。紧密结合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慢病防控项目。大力推行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控策略,建立慢病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技术指导和能力建设。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搭建慢病综合防治的平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提高慢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实施防治规划,组织动员社会,促进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和维护促进健康的环境。

慢病管理工作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卫生主管部门应把慢病管理工作纳入到卫生系统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力度,突出慢病管理工作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督察和指导,增加考核的比重,加强科研和交流,提高慢病防治队伍的业务能力,真正使慢病管理工作成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2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慢病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较差,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保健观念上的误区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范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要积极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场所、进家庭,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有效改善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促进健康社会的建设。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和积极的体力活动,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与习惯,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高抵御慢性病的能力。

政府、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等都要高度重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把健康教育作为新时期防控慢病的一个主要途径,开展科学规范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把健康教育与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全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健康教育经费投入,配备专业的健教工作人员,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并结合当地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模式,要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仅熟悉慢病防治知识,也要熟练掌握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和宣传技能,从而有效把住慢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科学康复等环节,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慢病防治当中来,实现医患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新型医患关系。

3发挥基层医疗机构防控主力军的作用,疾控部门与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密切配合形成防制合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压力,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是今后一个阶段慢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结合目前慢病防治的形势,卫生主管部门应在基层医疗机构尽快开设专门的慢病门诊,配备专业慢病医生和慢病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实行治管相结合,制定辖区的慢病防治规划和策略,充分发挥乡村医生这个基层保健网底的作用,多措并举,全力打造镇村两级慢病防治的工作平台。组织慢病防治医生参加规范化的诊疗管理培训班,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常见慢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常识熟练掌握,通过为基层群众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和先进的康复保健设施设备,把慢性病人留在社区,同时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管理技能。

在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应积极整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力量,构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大力开展慢病防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及时总结慢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加强人员培训,逐步提高慢性病防治队伍的业务能力。

4拓展慢病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为防控慢病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和慢病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积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增添更新各类康复保健设施。也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病方面的优势,举办慢病自我健康管理培训班,慢性病人联谊会,慢病康复学校等尝试,吸引社区内的慢性病人主动参与到康复保健活动中来。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慢病患者开展上门服务。积极推动社区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预防性筛查、早诊早治、常见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工作,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成本。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为慢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活动,让慢病防治工作在形成一种政府重视、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5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慢病管理有机结合是防控慢病的有效途径

慢病档案管理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慢病防制工作者要把这二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门诊、社区巡诊、入户随访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慢病居民健康档案,增强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对慢病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及时进行更新,实施规范化管理,通过实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慢病管理的质量,充分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慢病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结语:慢病严重损害人民健康,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果全社会都能高度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慢病管理一定会突破“慢”的瓶颈,真正实现可防可控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社区预防与保健》.陈锦治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5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有进行性肺功能下降的疾病,自肺康复被证实能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同行专家们所关注。如何更好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肺康复锻炼,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现综述如下。

1 肺康复的主要内容

1.1 运动锻炼

1.1.1 运动方式 为患者选择多种形式的运动方式,将运动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患者感觉不到运动的枯燥且能长期坚持。时玉英等[1]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进行步行、爬楼梯、跑步、扫地、种花、气功、太极拳、康复操等简单的运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沈丽丽等[2]报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训练,亦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1.1.2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要长期坚持运动,对肺功能的改善都有一定的作用。王鑫等[3]实验结果表明,重度和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锻炼应在感染控制后即开始运动康复,每天1~2次,每次10~15 min,每周5~7 d,效果满意。梁少英等[4]研究表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锻炼每天60 min,每周3次,持续至出院后转为家庭康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张建华等[5]报道,训练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做每1次运动后要休息5 min,运动时控制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内,做每次运动前后要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1.1.3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对心肺功能好、依从性好的稳定期患者可指导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锻炼。郑则广等[6]报道,高强度运动后运动能力明显提高,生理学的反应也明显改善,康复效果显著。但此法不适合病情重、依从性差的患者,对于中重度以上的患者应该逐渐地增加运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6],心肺运动试验是量化和评价运动强度的标准方法,包括功率自行车和平板运动试验,其中功率自行车较为常用。但心肺运动试验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限制了其在家庭和社会康复锻炼中的应用。而目标心率和呼吸困难程度较为简单易行,可作为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强度的量化指标。

1.2 呼吸功能锻炼

1.2.1 缩唇呼吸 患者取卧位、坐位或立位,用鼻深吸气,并将嘴唇缩成鱼嘴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呼气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节,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此方法简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患者的活动耐力影响不大,患者易于接受。赵文芳等[7]报道,吸气后屏气2~3 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黄玉泉[8]报道,将一吸管插入气球内,用力扭紧气球口与吸管间的缝隙,用鼻深吸气后,口含吸管将气球缓缓吹起,然后取出吸管以叹气样的方法吐完肺内残气,然后缓慢深呼吸数次,休息后再行下一次锻炼,此方法方便、干净,吸气和呼气动作容易协调,但已诊断有肺大泡形成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1.2.2 腹式呼吸 平时常用的腹式呼吸方法:用鼻缓慢吸气,腹部凸起,呼气时用口呼气,腹肌收缩,膈肌松驰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9]。此法可提高气体交换效能,但患者较难掌握要领,容易出现憋气现象而感到疲劳、缺氧、不能耐受。研究发现[8],改良式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立位,双臂缓缓举起(或扩胸)时用鼻子自然吸气,双臂下垂(或抱胸)弯腰(或下蹲)时自然呼气。此法简单易学,无需刻意调整呼吸,效果满意。

1.3 有效咳嗽和排痰方法

1.3.1 有效咳嗽 传统的指导性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呼吸困难、胸痛和支气管痉挛。孙洋洋等[10]报道的用力呼气技术,即在呼气时给予一定的呼气阻力,以对抗呼气时升高的胸内压,使患者在呼气时可能维持较低的胸内压以避免较小气道的塌陷。此法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1.3.2 有效排痰 常用的排痰方法有自主咳嗽排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刺激法、振动法、振动排痰仪排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镜灌洗术[11]。将自主咳嗽排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雾化吸入法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排出痰液,但患者的舒适度差[6]。胡静等[12]研究显示,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排痰效果满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镜灌洗术适用于有大量脓痰而无力咳嗽者。各种排痰方法均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患者采用有效地排痰方法进行排痰,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1.4 营养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71%[13]。可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少量多餐。王艳芳[14]报道,制订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并严格实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对通过普通饮食无法满足机体热量和营养物质需要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或鼻胃管、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黄维健[15]报道,对胃肠功能完整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静脉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16]。

2 肺康复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给患者精神上造成极大伤害,多数患者因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不能坚持肺康复治疗。首先常规评价患者的心理障碍状态,然后选择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轻度心理障碍者可通过交流、启发、诱导、激励等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应行专业的心理治疗。曾丽智等[17]调查发现,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学会自我管理,可以改变不良心理状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树立自信心,坚持肺康复治疗。

2.2 氧疗护理 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氧疗,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及消毒方法。鼻导管吸氧至少1 h/d,氧浓度为1~2 L/min,不能长期高浓度吸氧,嘱患者注意用氧安全。在氧疗的前提下,每天间断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 h以上,连续用8周以上,能明显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发生[6],但患者的依从性差。

2.3 用药指导 虽然肺康复锻炼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嘱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各种药物,不能随意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应耐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道吸入剂,直至患者能单独操作为止。

2.4 提高患者肺康复的依从性 肺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治疗方法。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治疗的自觉性、依从性是肺康复成功的关键。在肺康复治疗中医务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为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医务人员要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认真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等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18]。(2)正确评估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时评估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必要时为患者调整肺康复计划。(3)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知识,说明戒烟、肺康复的重要性,预防、早期认识和治疗急性加重症状等,使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个初步认识,能接受肺康复治疗。(4)耐心帮助和指导患者解决肺康复治疗中遇到的困难,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5)患者出院后由专职人员负责电话回访,咨询锻炼情况,嘱家属一起督促患者坚持进行肺康复治疗。(6)对文化程度较低、年纪较大的患者,尽量选择简单易学的方式方法,并向患者反复讲解、示范,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3 小 结

肺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肺康复效果受患者肺功能情况、肺康复锻炼的方式方法、文化程度、家庭及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影响。让患者掌握肺康复的相关知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坚持进行肺康复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患者肺康复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同时,家属的积极参与、医务人员院外定期追踪,更能促使患者坚持进行肺康复。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短缺、医疗工作繁重,全面开展肺康复较难实现,护士如何在患者住院期间逐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肺康复指导,是护理界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时玉英,孙瑞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99-1000.

[2] 沈丽丽,徐尚志.运动训练对70岁以上缓解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73-74.

[3] 王 鑫,郝志芳,李 莉,等.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后早期院内肺康复的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71-75.

[4] 梁少英,岑慧红,郑则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康复的依从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66-2968.

[5] 张建华,刘惠俐,富丽芳.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506.

[6] 郑则广,齐亚飞,朱顺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进展及实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4):314-316.

[7] 赵文芳,周 卫.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5A):1317-1318.

[8] 黄玉泉,莫晓婷,朱 艳,等.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66-67.

[9] 尤黎明,吴 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50.

[10]孙洋洋.胸部物理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50-1152.

[11]陈 娟.呼吸道疾病排痰困难者排痰方法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4):69-71.

[12]胡 静,田勋燕.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B):42-43.

[13]张勇胜,舒晓亮,钟静霞,等.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4):211-214.

[14]王艳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干预与治疗[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5):286-290.

[15]黄维建.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0,38(2):138-140.

[16]周会敏,王茂筠,姚 蓉.静脉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实用医学临床杂志,2007,4(6):62-64.

[17]曾丽智,陈 沁,梅碧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68-71.

[18]戴晴霞,赵宝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56-58.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6篇

摘 要 目的:通过出院护理干预评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1年内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康复功能锻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出院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老年慢支病人复发次数,增加病人舒适感和幸福感,使病人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病人体质。结论:出院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慢支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康复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2月在我院出院老年慢支病人中,筛选在本地区生活,患有慢支3年以上,有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护患沟通,思维清晰的老年慢支病人共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者29例。

护理干预方法:

⑴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回访1次,不定期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指导病人具体的呼吸锻炼方法及功能锻炼,解答病人在出院后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⑵设立随访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病人每次随访情况,健康变化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病人的康复需求,对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⑶建立护患双向沟通渠道。护士建立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通讯录,建立动态沟通渠道,方便及时联系沟通,把他们在出院后自我护理过程中碰到健康问题时随时向责任护士请教,护士也可以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⑷由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必须让病人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温馨融洽的亲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老年慢支病人年龄大,接受能力差,尽量用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与病人沟通。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用药指导:老年慢支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常需要服药,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或忘记吃药,有时1天吃1~2次,甚或想起来才吃,有的病人感觉不舒服了就自己去药店买药自行服用,因为不懂得药理知识,服用同种抗生素超过1周。这样不规律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形成药物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所以,必须指导患者按时、规律服药,才能有利于控制和稳定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病人出院后,常因烟酒引发慢支复发或加重。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气道功能下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及预后不利。因此,必须给病人讲清楚烟酒的害处,指导病人戒烟戒酒。②受寒是诱发慢支复发的因素之一。指导病人耐寒能力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从秋季开始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等。在冬季,慢支病人容易复发和加重,所以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流感或传染病传染性强的时候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免诱发慢支的发生。指导病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的吸入。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愉快,多与外界沟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参加老年中心活动,下棋,听音乐,跳交谊舞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康复锻炼指导:①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身体条件较差的,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散步,开始时散步10分钟,以后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加大到20分钟,30分钟。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练习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5天进行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锻炼时间循序渐进。②指导病人做呼级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注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并在呼气时将嘴唇作吹口哨状,不发出声音,将气缓缓吐出,每次训练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腹肌自主舒张与收缩锻练,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③病人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以晨起较重,痰量以清晨居多[1]。指导病人有效排痰,在深呼气时排痰,可带出肺底分泌物。必须将痰液尽量咳出,不要留在气管内,注意痰液多而不能有效咳出时引发窒息。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身体无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每日可达3000ml,以稀释痰液。

饮食指导:加强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多元化的饮食方法[2]。老年慢支病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糖类及食盐的摄入,饮食作相应的调整。

心理疏导: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加上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看病服药,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因而存在消极、内疚心理,甚至不愿配合康复锻炼。对这类病人,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多做家属思想工作,让家人多给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结 果

病人出院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估方式对50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倦怠感消失的有42例;感觉舒适自如,呼吸顺畅的有38例;能与家人相处融洽,并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43例;能掌握慢支康复锻炼要领的有31例;1年内无复发45例,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支病人稳定病情和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 论

康复锻炼是老年慢支病人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导病人必须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锻炼要有规律性、时间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中断。

老年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家庭的支撑,社会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老年慢支病人都是长时间患病,迁延难愈,容易形成思想负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工作,培养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思想上放开了,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配合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慢性病康复管理第7篇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康复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2月在我院出院老年慢支病人中,筛选在本地区生活,患有慢支3年以上,有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护患沟通,思维清晰的老年慢支病人共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者29例。

护理干预方法:

⑴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回访1次,不定期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指导病人具体的呼吸锻炼方法及功能锻炼,解答病人在出院后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⑵设立随访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病人每次随访情况,健康变化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病人的康复需求,对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⑶建立护患双向沟通渠道。护士建立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通讯录,建立动态沟通渠道,方便及时联系沟通,把他们在出院后自我护理过程中碰到健康问题时随时向责任护士请教,护士也可以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⑷由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必须让病人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温馨融洽的亲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老年慢支病人年龄大,接受能力差,尽量用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与病人沟通。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用药指导:老年慢支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常需要服药,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或忘记吃药,有时1天吃1~2次,甚或想起来才吃,有的病人感觉不舒服了就自己去药店买药自行服用,因为不懂得药理知识,服用同种抗生素超过1周。这样不规律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形成药物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所以,必须指导患者按时、规律服药,才能有利于控制和稳定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病人出院后,常因烟酒引发慢支复发或加重。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气道功能下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及预后不利。因此,必须给病人讲清楚烟酒的害处,指导病人戒烟戒酒。②受寒是诱发慢支复发的因素之一。指导病人耐寒能力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从秋季开始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等。在冬季,慢支病人容易复发和加重,所以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流感或传染病传染性强的时候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免诱发慢支的发生。指导病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的吸入。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愉快,多与外界沟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参加老年中心活动,下棋,听音乐,跳交谊舞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康复锻炼指导:①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身体条件较差的,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散步,开始时散步10分钟,以后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加大到20分钟,30分钟。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练习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5天进行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锻炼时间循序渐进。②指导病人做呼级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注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并在呼气时将嘴唇作吹口哨状,不发出声音,将气缓缓吐出,每次训练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腹肌自主舒张与收缩锻练,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③病人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以晨起较重,痰量以清晨居多[1]。指导病人有效排痰,在深呼气时排痰,可带出肺底分泌物。必须将痰液尽量咳出,不要留在气管内,注意痰液多而不能有效咳出时引发窒息。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身体无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每日可达3000ml,以稀释痰液。

饮食指导:加强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多元化的饮食方法[2]。老年慢支病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糖类及食盐的摄入,饮食作相应的调整。

心理疏导: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加上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看病服药,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因而存在消极、内疚心理,甚至不愿配合康复锻炼。对这类病人,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多做家属思想工作,让家人多给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结 果

病人出院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估方式对50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倦怠感消失的有42例;感觉舒适自如,呼吸顺畅的有38例;能与家人相处融洽,并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43例;能掌握慢支康复锻炼要领的有31例;1年内无复发45例,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支病人稳定病情和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 论

康复锻炼是老年慢支病人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导病人必须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锻炼要有规律性、时间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中断。

老年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家庭的支撑,社会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老年慢支病人都是长时间患病,迁延难愈,容易形成思想负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工作,培养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思想上放开了,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配合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