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嵌入式人才培养(合集7篇)

时间:2023-10-17 09:36:06
嵌入式人才培养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1篇

【关键词】嵌入式;嵌入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19-01

随着信息产业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应用范围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嵌入式技术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电子产品制造业盛行OEM产销模式下,需要大量的嵌入式开发人才,而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嵌入式发展的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产业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嵌入式系统,培养嵌入式人才。于是很多本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嵌入式专业,而在高职院校这一块却比较少,原因在于嵌入式技术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结合,起点要求较高,怕学生层次达不到或是在校时间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采用的是2+1(年)或2.5+0.5(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因而望而却步。其实高职院校开设嵌入专业是可行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嵌入式技术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有机结合,嵌入式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硬件开发能力,要求能够编写底层硬件接口电路的驱动程序,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软件开发能力即在硬件之上覆盖操作系统来控制或管理硬件的工作。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侧重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那么对于硬件电路的知识我们可以不必学习的很深入,只需要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阅读一般的电路图就可以了。

二、嵌入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笔者在此以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第一学期除了教育部明确规定要上的基础课程外我们可以加入计算机基础(4学时/周)、C语言程序设计(6学时/周)和电路分析基础(6学时/周)这三门基础课程。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嵌入式软件编程大都是基于C语言的编程。

第二学期可增加开设低频电子线路(4学时/周)、Linux操作系统基础(6学时/周)、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6学时/周)、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6学时/周)四门课程。嵌入式操作系统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Linux、WINCE、VxWorks三大嵌入式操作系统,我们都知道Linux操作系统实时性、网络功能都比较强,更重要的是开源,因此笔者认为采用Linux操作系统是非常明智的。同时在上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时,应结合Linux操作系统为例来进行讲解说明。在Linux操作系统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讲述Linux的基本操作命令和相关的管理、配置命令。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为后继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服务的。同时开设两周的组网实训。

第三学期可开设ARM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6学时/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4学时/周)、数字电路(6学时/周)、数据结构(4学时/周)和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6学时/周)五门课程。ARM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绝大多数的嵌入系统都是基于ARM内核的。这门课程主要应该讲述ARM微处理器的编程模型、ARM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ARM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与C/C++混合编程、ARM异常处理、ARM应用系统设计、S3C2410A的接口工作原理与编程举例、ADS集成开发环境使用这些内容。

第四学期可开设嵌入Linux系统开发(6学时/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6学时/周)、电子CAD(4学时/周)、嵌入式图形系统(QT编程/6学时/周)四门课程。这是嵌入式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一定要辅以相应的实验、实习来进行授课。

第五学期可开设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开发与应用(6学时/周)、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开发与应用(6学时/周)、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调试方法(4学时/周),同时开设四周的嵌入式综合项目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训课程。

三、嵌入式实验室的建设方案略谈

嵌入式专业的特点就是一定要强调实践,因此建立相应的实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基本接口实验

数码管显示实验、WATCH DOG实验、串口通信实验、步进电机驱动实验、中断实验、CAN总线实验、RS485接口实验、LCD显示实验、DMA操作实验、触摸屏控制实验、PWM实验、键盘输入与IO实验、A/D采样实验、数字音频接口实验、USB通信实验、实时时钟实验、TFTP以太网通信实验等基础实验

(二)高级接口实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配)

如:GPRS基础实验、GPRS短消息发送实验、GPRS电话功能实验、GPRS短消息接收实验、GPS定位实验等实验

(三)LINUX操作系统实验

BOOTLOADER 基础实验、BOOTLOADER文件系统实验、BOOTLOADER移置实验、LINUX内核移置实验、LINUX基本应用程序编程实验等

总之,专门针对嵌入式软件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合格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嵌入式软件人才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市场偏求,熟悉嵌入式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美) Karim Yaghmour,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12月。

[2](美) Jean J. Labrosse著,邵贝贝等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2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63-02

近几年,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提速,3G网络全面铺开,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进而为嵌入式系统产业带来更大的人才需求。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嵌入式软件人才将是企业争夺的目标。

相对强大的市场需求而言,目前,嵌入式人才市场的现状却是企业举着大把的钞票却招不来合适的人才。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嵌入式人才缺口每年为60万人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水平相对滞后,每年输送到市场上的嵌入式系统人才不多。形成的现状就是:一方面,有些高校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另一方面,嵌入式企业缺乏有经验的人才。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中开设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学校其实并不少。从教学层次上,可大致分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嵌入式方向、高职院校的嵌入式专业以及与嵌入式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面向的是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想在嵌入式开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讨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在原有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开设与嵌入式有关的课程是水到渠成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某些重点高校就依托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在研究生层次展开了嵌入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elta OS,它是电子科技大学和科银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全中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随着嵌入式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重点高校在本科层次也开始引入嵌入式有关的课程,但嵌入式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研究生层次和科研实验室中。

国内高等院校的本科层次嵌入式方向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在计算机类或者电子类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有志于从事嵌入式开发以及未来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嵌入式开发的学生进行广泛的兴趣培养。具有如下特点:(1)本科层次的嵌入式专业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三,甚至大四,通常作为专业选修课出现。有些本科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才开始接触嵌入式开发。嵌入式系统课程在本科阶段多作为专业知识的拓展或研究生学习的铺垫,更多出现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或者所辖的二级学院培养方案中。(2)本科学生入学素质高,学制长,理论基础扎实。由于学生拥有深厚的计算机或者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往往在接触嵌入式开发后可以触类旁通,学习能力和速度都非常惊人。(3)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普遍较强,以科研带动教学,研发氛围非常好。一些重点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在大三就可以加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中,进行嵌入式产品的实际开发。(4)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科研的实力较强,一些重点院校与国际知名的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无疑大大促进了本科层次嵌入式方向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随着嵌入式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内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学也以较快速度发展。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起步最早,发展较快。从2003年首次开设全国高职院校中的第一门嵌入式系统类课程,并创建全国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嵌入式系统类实验室“深职院-电子科大嵌入式系统技术实验室”开始发展至今,该专业已有400名左右的嵌入式方向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就业于嵌入式相关行业,有些学生在企业工作两三年后,目前已成为嵌入式专业方向项目经理以上技术人员。总结这些年来的办学经验,深职院嵌入式方向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教授紧跟当前嵌入式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把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型大学生”。现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说明。

面向工作岗位,体现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 自本专业创建至今,每年5月定期举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广泛邀请业内精英企业的总裁和一线技术负责人讨论、修订当年新生的大学三年教学计划。来自企业的声音使得每一届学生的培养计划都源自就业岗位,符合工作需要。

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潮流的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按照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包括:微控制器高级应用、RSIC嵌入式系统技术、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DSP技术、智能网联网技术、嵌入式SOPC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综合实训等。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素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在各种实验(实训)室进行,并基本保证每人一套业内实用的实验设备。

与嵌入式知名企业紧密合作 定期举行最新行业技术交流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参观,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等。除了前面提到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还大力建设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具备国内外认可的嵌入式行业权威认证 引进“ARM中国技术工程师”、“WinCE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国内外认可的权威认证,既拓宽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高职院校本身的一些客观条件也影响和约束了嵌入式系统人才的素质,如学生入学基础较差,学制较短,学历证书对企业没有较大的影响力等等。

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培养嵌入式系统人才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两种模式均有优势和不足。能不能取长避短,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结合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研究并探索一种学制与普通本科一样,培养目标与高职教育相似但更高的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和普通本科一样培养四年制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在培养思想和课程体系上有以下特点。

(一)培养思想

直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嵌入式行业的相关工作技能,能将学校所学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很快适应并进入工作角色。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使学生在体系化结构的嵌入式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能基本胜任一线的工作角色,并具备一定的专业自学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潜力和后劲。

课程设置目标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是结合硬件平台设计、系统软件规划、应用软件开发等一系列环节的软硬件综合工程。因此,要求应用型嵌入式系统人才必须掌握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能力,必须是全方面的软硬件人才。这和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的人才有本质的区别。

计算机软件硬件兼顾的四年制课程体系 结合课程设置的目标,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进入32位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低频)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32位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而32位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主要包括32位嵌入式芯片的结构与功能、32位嵌入式硬件体系结构、硬件平台的电磁兼容设计、嵌入式软件中的Boot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平台的移植与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应用型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的四年制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中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关系 虽说“实践出真知”,可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这一行,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 “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课程为例。该课程根据嵌入式系统助理工程师工作岗位的特点,以一个具体的嵌入式公司的研发活动展开分析,并确立研发中的典型工作过程,仔细分析工作过程对嵌入式助理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完成课程的初步设计。在经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商讨后,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并整理出实用及可操作的教学内容,以项目的方式进入教学。根据PDA研发过程,将课程分为14个项目、1个课程设计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其实践和理论的课时比例为42∶22;全程在专门的实训室中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基于IntelPXA270的嵌入式教学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开发方法,系统掌握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的开发及应用的相关技术。

学完一门课程,掌握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技能 在课程体系中,多加入学习时间集中、实践动手环节为主的整周实训课(单元课),建立以产品为实体的多种工程技术开发实训项目以及相应的实训室等。如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该课程集中在2周实施,共56学时,在这2周的学习中,学生在基于IntelPXA270的嵌入式教学平台上围绕PDA应用项目完成内核及SDK定制、bootload、串口开发、gprs应用、gps应用等10个实用的实训项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针对PDA及相关嵌入式系统的常见应用项目的开发方法。

像专业核心课一样,认真进行毕业实习工作 普通本科院校一般只在大四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毕业实习。考虑到让学生多些时间体验工作岗位,体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适应用人企业的需要,在大四下半学期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甚至可以考虑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为学生联系或者学生自主联系嵌入式行业公司,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实习一个学期,使学生把握住宝贵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时间。

此外,与国内外的业内知名公司合作,引入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认证,作为学生的课外延伸。

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满足嵌入式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实际工作岗位,兼顾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理论和方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嵌入式系统教育从高职层次向应用型本科层次逐步转变的一种探讨和尝试。随着这种模式的推行和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嵌入式系统人才从校园走向广阔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彭艳.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2007,(14):38.

[2]熊茂华.高职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

[3]解志坚,张红燕,曾炼成.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的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4]李志杰.新形势下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12).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3篇

关键词:嵌入式人才培养;应用型;模式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兴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办学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为提高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江苏省教育厅自2014年起,开始了“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遴选出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83项。2015年遴选出122项。独立学院只有培养出紧密联系市场需求的优秀学生,才能在高等教育中立足。2015年江苏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独立学院参加的有19项,其中,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名列其中。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国际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模式。

(1)“双元制”――德国模式。双元,是指经过两个场所所培养的人才。一个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文化基础知识,以及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相关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场所里接受职业技能、工作能力方面的专业培训。

(2)“学徒制”――英国模式。中国从古至今仍存在的一种职业培训方式,即师傅带着一个或几个徒弟,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职业技能以及做人道理等。Nyahn博士在《现代学徒制的再发现》一书中是这样描述英国的“学徒制”的:“即在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通过实践学习。是下一代传承专业经验和技能最有效的方法。”

(3)“合作教育”――美国模式。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是在实际工作环境或非常接近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合作教育通过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渐进的经验。合作教育是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的一种伙伴关系,参与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美国高校对“合作教育”还有一种比较简洁的表述,即“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和与学生专业或职业目标相关领域内的有报酬的、生产性的(有成效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计划”。

(4)“产学合作”――日本模式。目前中国政府也一直强调、鼓励推广同时高校也在积极发展的一种模式。所谓产学合作,是利用学校、生产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工作环境以及各自的长处优点,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在职人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通过“企业投资”“校企人员交流”“学生上生产线”等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在校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企业也可以吸收和消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学习模式。

这几种模式都不是哪个国家独有的,只是这个模式,在这些国家推广较好,取得的成绩也较好。

二、江苏省“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特点

江苏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与日本的产学合作比较接近,又略有不同。江苏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式中校方的主要职责有:①遴选合格的企业,对合作企业提出明确要求。②明确教学要求、专业规范,在制订专业改革方案中占主导地位。③招生、学生的日常管理。

企业的职责有:①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模块或项目化课程。②与学校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从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对学生的教育。③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中,要负主要责任,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根据不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向,从合作企业优选实例进行案例化教学,按照企业规范进行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企业专家应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提供实训指导,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等。接收学校选派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有关软件服务外包工程实践能力。

三、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的“嵌入式人才培养”特点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5年共有4个专业与企业签订了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从第1个学期起,合作企业即开始对学生的培养。第1个学期,进行专业教育,进行系列讲座,共8个学时,进行实习基地参观。第2~6学期,每个学期进行理论课教学32个学时,1周进行实习实训(分散进行),主要利用晚上与周末时间来进行。第7~8学期,主要在企业进行,参加各个项目的实战训练,进行毕业设计。通达学院的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已进行两年,学生反响较好。嵌入内容同时记入学生修读的学分。

2015年暑假嵌入式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两个月的实习,学生发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学习时光,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更加容易记入理论知识的概念。

高校的教学内容比较理论化,是基础。普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缺乏新技术更新的意识。学生学习后,还需要再培训,才能满足企业要求。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一两个月就需要更新教材,因此,要与时俱进。

因为是企业工程师来嵌入人才培养的项目中,通达学院在实施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时,实时更新最新的技术,每个学生参加到具体真实项目中,每届学生的项目都不相同。因学生在毕业前已进入项目,不需要再进行岗前培训,节约了时间成本,大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卢金昊.基于职业教育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龚宇辉.试论应用型本科嵌入式人才培养新模式[J].华章,2011, (15).

[3]胡 庆.基于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刁志刚.嵌入式技术在高职院校开设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0):168.

[5]程 桢.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我国的“双证书”制度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9-10.

[6]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 (11):4-10.

[7]雷伟斌.推进企业合作,提高办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4): 177-178.

[8]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7.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35-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促使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理念发生变革,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性思维,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亦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市场竞争背景下的企业更需要最短时间内便能在岗位上“独挡一面”的员工,而不是再经过企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的“半成品”,所以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能够保证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机会,并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内涵。“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以及合作发展的培养方式。它将企业软硬件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实训系统、实验设备、职业标准、企业文化等相关因素嵌入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成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2.校企合作培养的必要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种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中软件编程、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动画制作、网站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较为密切的方向均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在国家信息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适合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称心的工作。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自然对接。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丰富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资源引入课堂,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人。

三、“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1.合作企业的遴选。在校企合作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分别担负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校企合作的效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应选择实力雄厚的企业单位,该企业应该具备条件:(1)师资力量雄厚,企业讲师应具有系统的多项目研发能力。(2)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实训基地。(3)具备实习实训软硬件资源,较好的实训平台、技能测评系统及考试系统

2.“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可分阶段分层次逐步进行:(1)实训的内容针对操作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如程序设计类课程、网络类课程、网站建设类课程等。(2)实训的对象分为学生和教师。

在课程结束后引入为期2周或更长时间的实训课,通过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分组完成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等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将企业职业标准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升综合运用系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企业讲师在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较早地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并进行应用。教师经过企业的“实训”后可拓宽视野,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并通过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传授,力求使学生能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一整套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相一致的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紧贴社会需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教学体系。

2.共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而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教学,实验室、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工具,从而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所学知识与就业岗位高度匹配,进而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专业要求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也即现在呼声颇高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讲师不论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较高校教师“技高一筹”,所以要使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首先必须将教师“武装起来”,而“武装”的一种途径便是借助于校企合作,通过这种合作,使得教师能够具备软件项目实战、新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和素质,更加企业化、专业化、职业化,更能紧跟技术前沿和就业需求。

构建由企业讲师和我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优化教学资源,发挥企业讲师的智力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锻炼和培养我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与高校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申请课题和专利,共同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使教师能够获得最新的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找准方向,培养教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科研能力,使得教师能够独立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独立申请及完成科研项目。

4.提升教学服务水平。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平台,为学校提供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工具,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提升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学生迈向更高的台阶,并且为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贮备知识,争取在竞赛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

5.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密切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一方面,通过企业甄选的学生被安排到企业工作或者推荐到合作企业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训,获得被社会认可的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应用技能,在择业时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大众创业”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加强创业意识、创业过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创业热潮,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就业。

6.成立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校企无缝对接的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教学计划按照“X年+Y年”模式执行,在前X年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由高校教师承担教授任务,而在后Y年,专业核心课和课程实训课由企业讲师承担教授任务。

通过先进的项目平台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以企业用人要求为标准的职业能力,实现从仅注重理论知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死板的课本知识到实践能力提升、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自然转换。

7.共建专业。对现有专业,面向在校生及新生进行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新建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进度。联合招生和培养,通过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五、小结

高校教育应该立足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学生的成功就业为导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而“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达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阳立高,韩峰,刘建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2):273-274.

[2]徐艳清.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9):109.

[3]柳婵娟,邹海林.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24):9-10.

[4]朱昌平.校企合作提高IT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02-105.

[5]冷士良.对“联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3).

[6]王力纲.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4-5.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5篇

摘要:本文从嵌入式软件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阐释了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的现行模式,论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同时,本文也对构建新型嵌入式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指出只有按照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特点发挥嵌入式软件专业的优势,才是嵌入式专业教学的成功出路。

关键词:嵌入式软件;实验教学;ARM_Linux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嵌入式软件专业发展和教学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从而奠定了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的基础。同时,以大量消费电子产品为主的个性化信息终端需求促进了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使之成为信息化进程应用技术中的一个热点。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软件硬件可裁剪的、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综合性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因此,一款嵌入式系统成品可以理解为一款专用计算机系统,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完全以应用为中心:一切软硬件都是围绕着实现某种功能进行定制的。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目前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开发以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而软件系统则往往基于一款实时操作系统进行开发,借由操作系统,该综合平台的处理能力是以往的嵌入式单片机所根本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存在,使得嵌入式开发可以获取更短的开发周期,更低的开发资金以及更高的开发效率,而且随着嵌入式技术发展前景的日益广阔,越来越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不断出现,并且基于这些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也层出不穷。

嵌入式设备的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越是功能复杂、系统智能的设备,软件系统越起到关键作用,这是目前的趋势。嵌入式系统之中软件成分的逐渐扩大化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在高

校嵌入式系统课程之中,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软件部分的内容,其意义举足轻重。

鉴于嵌入式软件系统的裁剪性和移植性方面的要求,我们选择ARM_Linux系统作为嵌入式软件系统教学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在嵌入式领域很有发展前景,不仅要求资源和功耗极低,而且其设备驱动程序要比商业OS的设备驱动程序更多且更加适于改造。ARM_Linux具有强大的裁剪性,并且由于其开源的特性,可移植的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因此非常适合学习和研究。

2嵌入式系统专业课程特点

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嵌入式系统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首先,嵌入式系统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如图1所示,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先修课程包括:操作系统、组成原理、数据结构、Linux相关课程组等等。同时,和嵌入式系统课程相关的还有DSP、面向对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电子电路等相关课程组。

图1嵌入式系统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李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实验师,从事嵌入式系统方向教学和研究工作。

嵌入式软件开发不仅要求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很好的了解,而且能够基于操作系统进行驱动模块和应用软件的编写。因此嵌入式系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够与各种行业技术结合从而渗透到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嵌入式系统教学对师资的要求也比较高。严格意义上讲,嵌入式系统不是一门学科,但是它却从属于多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讲述嵌入式系统的理论和外延,而且能够在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具体代码的演示和实践。为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嵌入式指导教师还需要不断将新鲜的技术补充到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体系之中。

基于以上特点,“实践”和“创新”是嵌入式软件系统教学模式的两个主要特点。实践是整个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而创新的思想则贯穿了整个嵌入式教学的始终。

3嵌入式软件系统教学模式

鉴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模式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基础、应用及提高。如图2所示。

图2课程知识结构

基础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因此对于教学模式的基础部分,可以分化为Linux学习模块和构建嵌入式系统模块。由于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良。对于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的基础部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能够牢牢打造好学生的基础;不过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部分和提高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则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 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整体把握。因为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注意每个单独的实验步骤而忽略了对实验的整体理解。

(2) 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很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丧失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降低实验效果。

(3) 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可是先入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常常关注自己期望的实验结果是否与书本上的已知结果一致,而忽略了分析解释所得数据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对嵌入式软件系统教学模式的高级阶段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由于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庞大,因此要求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编程的基础,又能够在系统开发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如何设计相关“案例”则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按照嵌入式软件开发以及ARM_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特点,我们把整个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应用部分细化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如图3所示。

图3嵌入式软件系统应用部分

其中内核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精简性和裁剪操作。在完成该部分的实验之后,学生将了解如何构建拥有自己个性的嵌入式平台。内核实验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将对内核编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解归纳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

驱动程序实验从最简单的虚拟设备,到最后的触摸屏驱动实验和摄像头驱动实验,总共有十个实验之多。该部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嵌入式系统关于驱动程序结构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驱动程序的应用价值。对于实验平台上丰富的功能,要驱动相关的寄存器就需要实现各个功能的驱动程序。因此,当学生掌握了驱动程序的模式和规则之后,只要进行相关的修改和扩充,就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驱动环境。

图形界面采用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Qt,以及在该基础上扩展出来的手机界面Qtopia。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使用Linux自带的工具进行C++编程来完成实验内容,并且可以使用GUI对过去的所有应用程序进行包装。

软件移植,是现在软件编程世界很流行的一个导向。对于Linux丰富的开源软件来说,将其从X86系统上移植到ARM平台上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所移植的软件包含播放器、网络服务器、数据库软件、网络电话、各种引擎等。在进行众多的移植操作之后,学生将能够从中归纳出移植的方法和手段,得到移植过程中的必要体验和经验。

嵌入式通信内容包括串口通信,网络socket通信,CAN总线通信,蓝牙通信等实验。学生完成这些实验之后,则能够把之前的各种单机实验联系起来。学生完成这五个应用部分的学习之后,则已经具备了完成嵌入式项目的基础能力。

在教学模式的提高阶段,使用一个独立的“案例”系统作为学生最后的大作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考核方式进行总结。因此案例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而且需要符合专业培养和考核要求。整个过程按照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进行运作,学生以团队模式进行开发。最后提交的成果将采用科技论文的形式,包括中英文的摘要和关键词、小组成员分工名单、设计功能与设计特色、模块介绍与使用手册、体系结构、刻录光盘和测试结果性能分析等,同时还要进行系统答辩。这样可以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培养学生一定的项目实践经验。

案例还要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例如我们所设计的案例有“自动取款机”、“手持游戏机”、“可视对讲机”、“电梯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移动点菜系统”等,这些都是完全以生产产品的角度进行实习教学的。以“基于蓝牙的移动点菜系统”为例,设计内容包括系统结构设计、任务策划、功能实现、各个模块编码以及系统测试等几个步骤。在系统结构设计中,我们要求完全基于功能进行定制(图4);之后按照提供的相应系统功能进行任务分配和功能解析(图5);在完成各个模块编码之后,将会对整个系统进行整合并测试(图6、图7)。

图4移动点菜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图5移动点菜系统的功能解析图

图6移动点菜系统的工作流程

图7移动点菜系统的最终效果图

“教学相长”,学生完成的多个案例对老师的能力培养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专业性和通行性,因此其经验的积累和案例的沉积非常重要。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相关专业方向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经验,同时对嵌入式系统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4嵌入式系统教学成果和总结

在实践过程中有极高的自由度,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将自己各种创新的想法进行总结、归化并且实现出来,无疑是很有成就感的。依靠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动力,能够把从外界给予的压力而内化到学生自身学习产生的兴趣上,往往会引发学生非常高涨的学习情绪,并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和传统。

按照如上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架构能力和程序分析设计能力。例如在2007年山东省所举办的“齐鲁软件大赛”中,我们学院参赛的三个嵌入式组全部获奖,其中两个组分获相关方向的第一名;2008年全国高校“博创杯嵌入式大赛”中,我们学院参赛的三支队伍全部获奖,其中两支分获相关方向的一等

奖;2008年的“齐鲁软件大赛”中,我院参赛的两个嵌入式组也分获相关方向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另外,我们将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应用在“东软班”和“阿尔卑斯班”的嵌入式教学中,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相对于其他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来说,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走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更加丰富的编程能力和经验。因此他们一毕业就能够直接步入技术领域,极强的动手能力和“项目构造”的设计思想使他们能够很快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我们与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联系,从他们给我们的反馈信息中得知,我们之前所培养的学生,现在几乎都成了各个所在单位的技术中坚力量,并且一般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突出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特点,发挥嵌入式系统本身存在的优势,适应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润杰,等. 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实验教学[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6):96-98.

[2] 欧青立,曾照福,徐光远,等. 嵌入式系统的架构与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

[3] 杨志强.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发展[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

[4] 许信顺,贾智平. 嵌入式Linux应用编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刘淼. 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开发[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6.

[6] 李永,孙峰. 浅谈嵌入式系统现状与相应教学设备的选择[J]. 今日科苑,2008(11).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6篇

关键词:IMS;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7

2006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支持和组织的全省范围的合作培养软件人才项目说明会上,美国欧普公司正式提出IMS概念以及面向高职院校的欧普IMS项目培养方案和培训认证体系。

1欧普IMS项目概述

IT管理服务(IT Management Service,简称IMS)是指从企业战略和IT管理角度,提供企业运作支持的总称,IT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服务于企业日益复杂且要求苛刻的IT应用系统,帮助企业维持稳定的IT运作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从商业策略、商业流程和商业应用角度,通过IT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IT投资效率最大化,降低企业IT工作费用和复杂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顺畅。

鉴于IT和整个企业融为一体发挥作用的美好景象,而拥有IT复合型人才是产生这种景象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国欧普公司经过几年的时间完成了IT市场调研,对国内672家国家重点企业和长三角地区骨干企业的IT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进行了调研,与国外先进的IT服务和企业IT应用岗位培训进行了比较,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当前国内IT职业岗位群和IT服务的需求,制定了欧普课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出了欧普IMS培养项目。

欧普IMS项目的引进,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借鉴全球IT人才培训的成功模式,引进国际知名IT人才岗位培训体系,结合中国国内企业的IT岗位和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江苏省特有的IT职业培训体系;指导、协调江苏高校IT方面人才培训工作,帮助江苏IT产业和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已经建设并且逐步完善了欧普IMS课程体系和认证体系,举办了四期欧普特色讲师培训班、全省已有47所高职院校成功加入,770人次教师接受过培训、培训的学生数突破8000余人。

2欧普IMS项目的组织机构

2005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美国OOPSystems公司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按照“三方合作协议”的精神,建立了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

3欧普IMS项目的特点

3.1一个政府参与的中外合作项目

明确的培训目标、良好的政府支持、首个非赢利性的联合培养方案、满足国际视野和国内实情的实用性课程体系。教育厅根据江苏省统一规划,委托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培训、考核6万名IT人才,并对IMS项目提供财政资助。

3.2一套由国外成熟培训模式本土化后的课程体系

集理论与实践、行为素质与复合化为一体,由数十名专家精心打造,通过包括企业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鉴定认可的由国外成熟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后的课程体系。

3.3一个符合国情的全优人才培养理念

摆脱原有理论模式的束缚,从思想素质到行为优化、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复合、从实用到适用、从基础到全面、树立IMS体系本土化全优人才培养理念。

3.4一个全新的多方差别化合作模式

创造多方合作中差别化课程体系开发与优化的合作模式,在合作方原由的课程体系中融入IMS课程,就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师资力量和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差别化课程优化。

3.5一个独特的职业定位方向

本着因材施教、因材塑型的方针,面对市场60%中低端II应用人才的职位空缺,将人才培养方向从点扩展到面,使受训人才在该市场需求中具有极强的职业岗位竞争力。

3.6一份珍贵的人生财富

她是学生实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平台;她是学生心理获得软着落的平台;她是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彻底提升的平台;她是人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平台;她是浓缩职业经验的转换平台;她更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平台。

4欧普IMS培养体系的定位

目前国内IT人才济济,但仍有至少40%左右的IT相关岗位急需人才,原因就是人才的定位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但综合能力不够,造成了大多数企业一致认为现在的毕业生不能立即重用。

IMS体系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培训课程的本土化工作,从实用性出发,大力培养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从简单的基本操作开始到专业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让培训出来的人才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日常信息化管理中所必须的技能。尤其是对于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岗位,经过IMS培训的人才具有极强的岗位竞争力。

5欧普IMS培养方案的特点

5.1与国际IT人才培养模式接轨

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工程化、复合型和适应性,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逐步推进体制创新,依托江苏省企业优势,实现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实现设备资源、技术骨干、实习基地全方位融合。

5.2c国际IT人才培养内涵接轨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合作方式与合作层面。全面引进国际著名IT企业资质证书培训系统,围绕合作公司的知名IT产品,采用课程嵌入模式,开设相应技能课程和认证课程,将技术认证培训作为培养模式的重点环境。全面引进合作学校与合作企业在IT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先进理念、培训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资源、课程体系和教材资源。

5.3与企业用人需求标准接轨

坚持适需培养,按照企业对各类IT人才的要求,调整优化IT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嵌入式教学,加大实践课程与工程课程设置比例,重视案例教学与实用技术教学;推进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承担开发性、应用性课程,学生直接参与企业IT项目研发与生产,毕业前由企业考核任用;加强一体化技能训练,将课程与技术、教学与生产有机整合,构建具有工程生产背景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4与IT服务类岗位需求接轨

W普中心基于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特点,行业的发展规律,制定了围绕IT服务行业、IT应用行业、IT软件行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的规划,将逐步在江苏的合作院校中加以推广。

欧普中心根据国内上千家的IT企业的岗位技能分析,已对24个IT重要岗位培养模式,设计了相关的证书培训体系、课程和教学计划。并重点针对IT基础服务岗位设计出江苏省的IMS(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ervice)培养体系,计划将在2-3年内重点为江苏省企业打造IT基础服务型人才。

5.5与国际上的培训方式接轨

通过围绕企业的IT岗位和用人机制的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同国外先进的企业IT服务岗位培训体系相比较,而建立以IT服务企业业务需求、绩效需求、培训及工作环境需求为核心的岗位培养体系。并通过引进相对应的知名IT服务企业岗位培训课程作为补充,建立与完善江苏省的第一个面向企业的IT服务岗位培训体系。

其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即主张将学习目标指向充满生机的学生个体,以及他们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所要发生的变化,用能力指标来反映这些变化。

(2)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3)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逐步向“学程”转化,即教师成为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是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育过程中,课程可以采用不统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而是强调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可有不同的课程。

(4)通过产学结合的岗位培养,逐步构建江苏省合理的IT人才结构。

6我院参与欧普IMS项目的情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欧普IMS项目,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相关的工作:

(1)多次派出专业教师参加欧普每年一次的厅级讲师特色培训班;

(2)2007年度获得了省财务厅和教育厅联合下拨的30万欧普项目经费,合理对经费进行管理,加强控制,做到专款专用,以保项目顺利开展;

(3)今年4月底,作为7所院校代表之一赴南京参加了由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组织的IMS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我院在欧普IMS项目中的积极工作;

(4)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作了修订,嵌入了《IT行为优化》、《IMS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商务英语》、《IMS计算机专业外语》等课程;

(5)按照欧普管理中心的要求及时上交每学期初的开课任务和学期末的成绩统计等材料;

(6)IMS课程的教师经常开展课程组活动,其中一位教师所授嵌入式课程《IMS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实践教学比赛,取得了分院预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嵌入式课程教学初见成果;

(7)学院领导带队,多次赴南京主动与项目挂靠单位欧普管理中心交流、讨论,就我院欧普项目实施的情况向欧普管理中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得到充分的肯定;

(8)在已经嵌入欧普课程的专业中,进行欧普证书的先期宣传工作,研究欧普证书的置换体系,欧普学分银行的可行性。

7欧普IMS项目的美好前景展望

欧普合作项目引入了美国IT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与美国著名的IT企业OOPSystems公司开展教育培训合作,将成为国际校企合作的典范。

(1)积极索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BET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的可行性及其规律,坚持该模式化本土化的渐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点、线、面多种改革形式相结合;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既做到不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又做到具有本土特色,使能力本位教育和教育培训体系的改革走在职教领域的前列。

(2)在已经嵌入欧普课程的专业中,进行欧普证书的宣传工作,研究欧普证书的置换体系,欧普学分银行的可行性。同时积极探索毕业证书、欧普证书双证书实施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嵌入式人才培养第7篇

摘要:基于高职嵌入三段式人才模型及培养体系,剖析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困难性,融合高职职业教育的定位及特色专业,分析嵌入式开发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思路及实践研究,进一步分析“三段式”校企合作的融合模型。

关键词:嵌入式;人才培养;三段式

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嵌入式系统在各个行业尤其是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应用。广泛的应用领域及技术的快速更新带来的是巨大的人才需求。掌握嵌入式系统尤其是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三段式的实用型人才就成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人才。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学业评价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掌握阶段, 基础教学采用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方式,在学院多媒体教室和专业实验室等场所,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技能训练阶段,在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通过若干“模拟项目(对企业已经完成的商业项目进行二次开发而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是经验积累阶段, 经过“进阶”选拔,部分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进入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未“进阶”学生在校内做“模拟项目”),采用“专业导师制”的方法,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在公司的“项目组”里参与商业项目开发工作。

一、高职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

高校作为培养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的摇篮.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或准备开设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相关课程。但由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微电智能控制技术和行业应用技术等诸多学科和相关课程内容,对授课教师实践经验要求很高,嵌入式人才培养具有困难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的事,掌握最新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一线.而各高校普遍缺乏具有新近嵌入式技术的教学及实践经验的资深教师,制约了高校开设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课程,即使开设了的嵌入式技术专业,大部分也是基本上停留在嵌入式技术的基础课程上,甚至停留在基础掌握阶段,这与嵌入式的市场要求能力相距甚远,对于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零距离就业为目标的高职类院。嵌入式系统是当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最活跃的方向之一.相对于嵌入式系统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人才培养还刚刚起步,人才缺口很大,对于高职类的院校来说,开设嵌入式技术专业与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要抓住嵌入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二、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型的突破点

当前,嵌入式技术人才短缺主要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嵌入式领域入门门槛较高,不仅要懂较底层软件,对软件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还要懂得硬件的工作原理,所以非专业人员很难切人这一领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较新,发展太快,很多软硬件技术出现时间不长或正在出现,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人当然就少。这也直接反映了高职类的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的两个突出问题:①门槛较高,很多人认为嵌入式技术专业不适合于高职类院校开设;②实用型的嵌入式技术师资严重缺乏。进一步分析,真正的问题是:嵌入式系统开发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产品,差异非常大,个性多于共性,专统的通才化的培养模式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认为嵌入式技术专业不适合于高职类院校。主要是没有真正了解嵌入式技术特点,也没有把握好高职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没有去掉“大而全”的学科型思想。掌握嵌入式技术的困难性,表面上看是嵌入式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对人才的要

求很高,但是企业一线的嵌入式技术岗位是细分的,并不要求、也难以要求技术人员要深入地、全面地掌握各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最直接的要求是:了解各领域中与嵌入式技术相关的知识、原理,掌握其基本的技术,从细分岗位的角度来分析,要求并不很高,由于细分岗位的技术特点差别较大,技术更具岗位专业性,因此,掌握嵌入式技术的真正难点是嵌入式技术的高实践性、具体应用性要求高。往往企业一线嵌入式技术岗位强调的是具体的、实用的应用技能,如:具体编译调试技术等。嵌入式技术岗位的技术特点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是相符的,相对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三段式”技能培养、执行嵌入三段式岗位的订单型培养是高职职业教育的主体。因此,嵌入式技术岗位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开发企业应用软件的IT企业,这个用户的系统搞完了,又得去搞下一个用户的,而且每个用户的业务领域、需求和采用技术都可能不同,开发人员往往疲于奔命;二是职业发展相对顺利,从事企业应用软件的人,工作范围广,项目变化大,日常的积累很难产生质变,容易遭遇职业瓶颈。

三、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应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IT产业基地之一。嵌入式应用和开发技术比较发达,为嵌入式与三段式人才培养应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条件。具体可行的做法有:①与企业合作。送学院教师到企业项目一线,企业帮助培养实用技术型师资。同时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嵌入式技术实验室及实训基地②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嵌入式技术实验室及实训基地。骋请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到学校任教③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一线技术人员与教学人员相互融合技术,企业作为实训工厂,最大限度地将教与学融入到真实开发环真中。以企业实际项目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尽可能地多有见习、实训机会和嵌入式技术岗位进行零距离融合。

四、嵌入式与三段式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嵌入式与三段式人才培养有两类:一是嵌入式硬件人才。主要从事硬件开发;二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目前职场上比较走热的还属偏软件人才,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日新月异,微处理器已从昔日的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其它系统部件也越来越规范化、高度集成化、清晰化。以具体的应用案例展开教学,重技能,专而精,够用为度。偏硬件的毕业生应该是:掌握电子及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硬件的选配、连接布局、线路设计、测试调试等技能;嵌入式偏软件毕业生应该具备高级语言编程技能、至少掌握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如:嵌入式OS)、会内核裁剪配置、了解硬件及掌握驱动程序的一般开发枝术。熟悉一到两个应用领域的高级语言开发,嵌入式技术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分为四大类:A类基础课、B类专业核心课、C类专业选修课、D类领域专业课。具体课程开设应跟据嵌入式技术细分岗位进行精心选配,其中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与工具等课程。

五、结束语

嵌入三段式人才培养的发展, 嵌入式技术人才的短缺是高职嵌入式专业教育的机遇,但高校实用型嵌入式技术师资不足,没有深入应用的实践环境,嵌入式技术具有高实践性及高时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