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合集7篇)

时间:2023-10-15 10:08:02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1篇

记者:2010年5月,徐工集团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签订了建设物联网的“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国内企业中第一个物联网研发中心。请问徐工集团当时启动物联网建设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

张启亮:这首先和我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虽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技术水平只能排到第三。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来加速产品的升级转型,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而徐工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促进行业技术提升的过程中应做出表率,同时,技术水品的提升对徐工本身而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为此,徐工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甚至“十三五”规划中,一直明确提出要做创新型企业,在“智”中制造产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是当前最好的方法之一。

因此,集团董事长王民明确提出,要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管理,引领工程机械行业的新潮流,大幅提高徐工的服务水平。

谈起徐工的物联网发展过程,并非从2010年同中国移动的合作才开始,而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徐工集团开始智能化工程机械研究。不过那时还没有物联网的概念,我们称之为“智能化机器”。

2005年,我们和国内的大学合作开发了工程机械定位监控技术,2008年,我们开始研究和测试一种专业的芯片,我称之为“黑匣子”。产品上所有的控制系统都和“黑匣子”相连接,“黑匣子”可以定位机器、自我检查当前机械工作状况,例如温度、转速、油表等,并且能和外部的物流网络,比如售后服务车、配件中心进行连接。

2010年3月,集团董事长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发展核心竞争力。同年5月,徐工集团又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成立了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研发中心。与中国移动的合作解决了广域网信息传输的问题。前期,双方在企业数据外包、工程机械数据远程采集、集团客户服务系统等领域实现合作。借此契机,徐工开始大面积应用“黑匣子”芯片技术。

目前,徐工已在随车起重机、挖掘机、旋挖钻机三大类产品上应用“黑匣子”芯片,数量大约有2万余辆,应用规模目前在国内算挺大。

记者:从目前应用“黑匣子”物联网技术的情况来看,该技术为徐工集团哪些方面带来了改善?又为客户带来了哪些好处?

张启亮:物联网技术的投入使用,对企业售后服务的完善有很大帮助。以往的模式通常是:企业将产品出售给客户,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反馈给企业,企业给予解决。物联网的引入,完全改变了这种被动的服务模式,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

应用“黑匣子”后,徐工的技术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里便可实时监控到我们售出的每台机械的运作状况、健康状况等,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便能进行事先监控,甚至能很清楚地知道是哪个零部件发生了损坏,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以短信通知用户,最终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售后维修时,该技术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在某些参数设定的技术问题上,不再需要企业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维修指导,只要在相连接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就可以轻松解决,节省了售后维修的成本。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公司及时收回用户贷款带来很大便利。工程机械产品价格高,所以很多用户是通过贷款购买或者融资租赁,一段时间后,用户需要再次支付款项。因为用户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前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付款总是拖拖拉拉。现在,如果用户没有正常付款,可以通过系统,在保证车辆使用安全的情况下,锁定车辆,用户付款以后,发送指令,车辆才能正常启动。

另一方面,我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首先,应用该技术后,能够更好地整合机械资源,比如我们知道在哪些地方有大型工程需要工程机械车辆后,通过监控可以查找到离该工程地点较近的机械的位置,通知客户,为其提供商机。

其次,帮助客户监控设备,保护资产。购买工程机械的人通常都是雇人操作,有时雇员素质不高,可能出现一些偷油或者干私活的情况。有了物联网后,我们可以随时帮助客户进行监控。举一个不久前发生的例子,去年5月,从监控中心我们看到办事处有一台车凌晨12点时在从兰州往西安方向行驶,感觉怪异,便打电话询问,发现车辆被盗。于是我们立即报警,告诉公安局被盗车辆的行驶路线,小偷刚下车就被抓住了。

其三,该技术的应用几乎没有给客户带来任何附加成本。徐工在产品上安装“黑匣子”芯片,提供定位、监控、远程操作等功能几乎都是免费的。即使再增加其他功能,我们也只会象征性收取服务费。

目前来看,90%以上的客户都会选择安装了“黑匣子”芯片、联入物联网的机械,而且客户的普遍反映都不错。

记者:“黑匣子”芯片与RFID芯片有何区别?该技术有什么特点?从技术角度看,您觉得该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张启亮:“黑匣子”芯片可以说是RFID的一种变形,该芯片主要是在各种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因为目前大部分的工程机械都是通过控制系统来启动的,原来的控制技术是分散的,现在我们通过“黑匣子”把各个部分的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

与其它物联网技术相比,该芯片的特点在于传感技术更严格。一般来说,工程机械对于传感技术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比如压力传感、重力传感、温度传感等已不是传统的传感类型,传感的种类、数量、安装的部位包括如何诊断故障等问题,都需要特别研发。

其次,故障预警、诊断等技术难度更大。当工程机械的物联网上显示出某种异常信号,我们并不能直接判断原因,必须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比如可测量信号的处理、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等,甚至结合人力经验研究判断,才能最终确定故障原因。

目前,该技术应用中有一个难点,就是定位功能的准确度需要提高。这缘于我国的地图更新速度不快,有些地方已经有道路了,但是地图可能显示不出具置。

记者:据您了解。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如何?未来徐工集团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将有哪些新的探索?

张启亮:据我了解,目前行业内有很多企业都在做类似徐工“黑匣子”的芯片,但大多数还处于研发阶段,徐工不但是已经进入到应用阶段的极少数企业之一,还是国内现阶段应用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企业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真正把企业定位、产品转型、应收款、服务车、配件等联系到了一起。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加大推广力度和“黑匣子”的覆盖面,争取尽快在所有产品上都应用“黑匣子”。其次,我们要进一步改善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3G技术,以保障信息传输的稳定和安全。

记者:目前在工程机械行业,像徐工这样应用先进物联网技术的企业还比较少,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2篇

0 引 言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圈定了10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智能农业便是其中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智能农业在其领域五年内需要的人才约为1 000万。从产业需求看,物联网人才[2]总体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两类。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急需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高职学校或信息类本科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企业,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近几年大量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开始转向系统的实施与维护过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占比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急待提高的人员素质,为职业学校办好此朝阳专业建立信心和决心。很多高职院校抓住此良好环境和契机,建设好该新兴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应用平台是保障此专业能较好完成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实训室建设意义

从教学方面来说,应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验,让学生、学员亲自动手,接触各种实训室设备。最终实现能让学生独立构架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结合来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水平。

从科研方面[3]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师提供物联网应用研究的科研平台,通过实训室设备促进教师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研研究。

1.2 实训室的建设特点

物联网实训室设计以技术全面化、业务典型化、应用教学化三个方面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

1.2.1 技术全面化

主要解决技术知识层面的问题,实训室引入物联网龙头企业工业化产品体系,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设计模式吻合教学实训体系。实训室不仅可以全面支持物联网培训认证所要求掌握的技术,还全面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4],如物联网概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均可在此完成并创新拓展。

1.2.2 业务典型化

主要解决应用和就业层面的问题。众多教育集团公司将多年成功的商业模式及成熟的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转化为典型的业务场景以用于支撑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融入真实的行业产业应用。

1.2.3 应用教学化

应用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培养和定位问题,通过物联网实训平台、行业应用实验箱、实训墙、行业应用实训场景等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体验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的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的结合。

1.3 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实训室,建设一个教、学、研、培训认证统一的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围绕物联网主题,同时兼顾当前IT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c灵活应用,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又注重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各设备之间还可以灵活组合。学员不仅可通过实训室里的相关设备掌握物联培训认证所要求的所有技术,还可以基于各种模块,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独特设计,融合各种技术进行创新试验及项目实训。建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视频技术等教学实验,模拟典型智慧校园、智能追溯等实际应用。通过实训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生、学员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物联网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在物联网的识别、感知、通讯传输、组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衍生至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物联网核心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实训架构体系。实训室的建设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农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

(2)能够支撑学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3)能够支撑学校物联网教学实训,实现物联网各知识点的实训;

(4)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综合创新的实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 智慧农业实训室应用平台

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5](智慧农业套件)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为基础,结合可灵活部署的移动实训台。学生可通过应用平台实训产品的训练进一步了解各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进行模拟训练;从实训产品中学习传感器、WSN及嵌入式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案例及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多样化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超强用户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看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特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2.1 实训室平面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面设计图如图1所示。具体位置可按实地重新规划,根据教室实地情况,使用20+1套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对20~40学生进行教学。此外,结合农业院校特色,新建一个农产品温室大棚,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套件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丰富实训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2.2 系统结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属于移动实训系列产品,主要由物联网网关、工控平板、数/模采集器等11个物联网典型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实训台、物联网网关、安卓工控平板是核心部件,采集器使用四输入模拟采集器和数字量采集器,有继电器I和继电器II,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开关,通过风扇I和风扇II完成。

2.3 平台实现流程

智慧农业套件实训平台通过网关连接到公共网云平台,构成了基于感知层基础的物联网云平台。具体数据流转流程[6]如下所示:

(1)通过四模输入量采集器采集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ADAM-4150采集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

(2)模拟输入量采集器通过ZigBee传输协议将数据传到网关,ADAM-4150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网关;

(3)网关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者工控平板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4)云平台或工控平板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TCP/IP协议传给网关;

(5)网关通过串口将指令传给ADAM-4150;

(6)ADAM-4150给继电器输出指令,控制风扇的开闭。

3 核心部件功能介绍

3.1 网关功能介绍

物联网网关作为系统设备域的重要部件[7],集成物联网核心采集器、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Modbus协议等采集、解析数据,具有透传、控制命令下发等功能,可将数据实时显示于网关显示屏。网管功能截图如图2所示。具有采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的功能并进行显示,还可手动下发指令,打开风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工控平板或云平台,同时工控平板或云平台通过网关可下达对继电器的开关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农业套件平台网关具有以下特点:

(1)LCD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6路传感器数据;

(2)本地声光报警功能,具备超温、断电报警功能;

(3)通过WiFi/GPRS/以太网传输可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

(4)内置后备电池,断电后可继续工作2小时;

(5)支持断线储存功能,最大支持5 000条记录。

3.2 工控平板功能介绍

工控平板是智慧农业套件的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对网关传输数据的逻辑处理,可自动下发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案例进行开发并展示;对网关下达继电器开关指令,或通过串口对ADAM-4150下达控制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工控平板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通过网关连接和通过串口与采集器直接连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显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

(3)多通道数据传输,支持WiFi、串口、RJ45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4)可旋转支架。

3.3 云平?_功能介绍

物联网云服务平台[8]以云计算架构实现系统的云平台管理,包含用户管理、数据存储、逻辑处理,设备管理、配置,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如图3所示。支持多个网关、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动态接入和管理;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远程手动或自动下达控制指令;BS架构可实现远程管理、监控;提供了丰富灵活的API接口,可通过API接口获取数据,组建具有逻辑功能的各种应用场景。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3篇

关键词:车联网;物联网;体系结构;典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69-02

0 引 言

物联网概念及相关技术作为目前信息产业中日益重要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和青睐,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进行相关研究。车联网则是物联网与智能化汽车这两大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的结合,基于车联网技术的一系列应用将对道路交通、城市发展、公共及私有财产监控、市民出行等多个方面的难题破解做出巨大贡献。传统的车联网技术核心为射频识别,经过分析研究,本文创新地提出了基于位置的车联网通用应用平台构架,并对该平台的典型应用进行了介绍。

1 车联网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即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体连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2]。

目前,智能交通亟待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车联网[3]。所谓车联网(The Internet of Vehicles,IOV),则是指通过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基本属性、动静信息、车辆动态等)进行获取、传输、加工、共享、利用,并使车辆作为节点而连接成为的网络。由此可见,车联网是物联网的应用之一,是一类物联网,车联网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进而解决一系列诸如出行安全、资产监控、城市交通、市民出行等多个方面的难题。

2 基于位置的车联网通用应用平台构架

作为新兴的技术领域,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种能够得到一致认可的统一体系结构,本文致力于探索一种能够为开发者提供统一接口的通用应用开发平台,此平台的概念类似于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操作系统。图1所示是车联网通用应用平台的构架示意图。

该平台的存在将使得基于此平台的物联网应用开发效率和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传统开发者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需要自行设计自上而下的软件、硬件及中间件等诸多复杂部分,而如果采用此平台,开发者将可以直接应用本平台提供的API进行一站式开发,完全无需考虑底层硬件的不同及诸多复杂因素。

该构架为典型的层次构架方式,自下而上可以分为硬件层、通信层、接口层,其中硬件层在终端层次,接口层在服务器层次,通信层作为二者的交互层借助现代通信手段跨越终端与服务器。

2.1 硬件层

硬件层是传统的物联网传感器设备、通信设备等组成的综合模块,该模块可以是专用硬件、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通过其上运行的专用软件达到对上层的细节屏蔽,隐藏不同硬件终端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接口。该层整体的作用为对硬件资源的统一调控以及对其的虚拟化。

2.2 通信层

通信层主要指通过各类通信技术将硬件层所获取的数据从终端传输至服务器的实现过程,主要包含GPRS、HSDPA、蓝牙、Wi-Fi、有线网络、卫星通信等通信手段。借助这些现代通信手段,通信层在终端发送其所采集到的数据及其自身的属性信息等,服务器端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进行格式化,而后以统一的格式送往接口层,从而达到屏蔽通信方式、通信协议细节的目的。

2.3 接口层

接口层为通用平台公共层的最上一层,负责将各类信息进行打包封装并形成统一格式后向开发者提供API开发接口。该层次作为整个平台对开发者的最外层包装,隐藏了平台体系结构中所有的细节,无论平台应用了哪几种技术,通过本层的包装均可实现统一的数据格式、调用接口,真正实现通用的应用开发平台。

3 平台功能

该平台能提供传统物联网、车联网能够提供的所有功能,同时可以扩展出一系列能够协助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定制功能,主要包括终端位置获取,终端属性获取,终端传感数据获取,终端认证与授权,终端触发器等。图2所示是该通用应用平台的功能示意图。

图2 平台功能示意图

3.1 终端位置获取

该功能提供终端设备的位置获取功能,终端可采用GPS、伽利略、北斗、格洛纳斯、基站定位、Wi-Fi定位等多种定位方式中的一种获取自身位置,用户应用通过调用该功能即可实时获取终端的当前位置,位置格式包括坐标信息和速度信息。

3.2 终端属性获取

每一台终端在初始化时均被赋予独一无二的ID和一系列其他属性信息,用户应用通过调用可获取所有信息。

3.3 终端传感数据获取

车联网终端可以接驳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环境信息等。该功能提供获取连接在终端设备上的传感器所传递数据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调用获取所有或指定项目的具体数据信息。

3.4 终端认证与授权

基于终端属性获取功能,该功能可进一步提供对终端设备的认证与授权功能,以保证连接到本系统的终端设备均为合法可靠的设备或者根据用户应用的要求对设备进行验证,对于系统的安全稳定及应用的复杂操作提供了保障。

3.5 终端触发器

终端触发器(Trigger)功能为用户应用提供了“数据变更动作”的触发机制,开发者可以订阅某种特定的数据源,如终端位置或某种特定的终端传感器数据, 当数据源数发生变化后会触发用户应用定的动作代码。

4 平台的典型应用

车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领域以及非常巨大的商业价值。基于该通用应用平台,开发者可以快速高效地开发出包括道路交通(包括车流量监控、车速监控、事故预警与现场快速定位、逆行警告、智能交通灯等),城市发展,公共及私有财产监控,市民出行(私家车轨迹跟踪、公交车路线实时显示、出租车叫车服务、车队位置共享、路线路径分享)等多领域的典型应用。

5 结 语

车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形式,兼具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化汽车技术两方面的特点,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的核心,同时也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但是,车联网技术目前还未能形成被广泛认可的技术构架或体系。本文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创新地提出了基于位置的车联网通用应用平台构架,基于此构架,开发者可以快速地开发出一系列所需的应用。

在国家的战略支持及开发人员的大力投入之下,相信车联网技术在未来必将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ITU Internet Report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 Geneva (Switzerland): ITU, 2005.

[2] ATZORI Luigi, IERA Antonio, MORABITO Giacom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R] . Computer Networks, 2010.

[3] 武锁宁.车联网:值得关注的课题[J].中国电信业, 2010(8):17-19.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行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9;TN9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6-0-03

0 引 言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圈定了10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智能农业便是其中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智能农业在其领域五年内需要的人才约为1 000万。从产业需求看,物联网人才[2]总体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两类。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急需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高职学校或信息类本科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企业,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近几年大量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开始转向系统的实施与维护过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占比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急待提高的人员素质,为职业学校办好此朝阳专业建立信心和决心。很多高职院校抓住此良好环境和契机,建设好该新兴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应用平台是保障此专业能较好完成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实训室建设意义

从教学方面来说,应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验,让学生、学员亲自动手,接触各种实训室设备。最终实现能让学生独立构架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结合来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水平。

从科研方面[3]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师提供物联网应用研究的科研平台,通过实训室设备促进教师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研研究。

1.2 实训室的建设特点

物联网实训室设计以技术全面化、业务典型化、应用教学化三个方面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

1.2.1 技术全面化

主要解决技术知识层面的问题,实训室引入物联网龙头企业工业化产品体系,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设计模式吻合教学实训体系。实训室不仅可以全面支持物联网培训认证所要求掌握的技术,还全面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4],如物联网概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均可在此完成并创新拓展。

1.2.2 业务典型化

主要解决应用和就业层面的问题。众多教育集团公司将多年成功的商业模式及成熟的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转化为典型的业务场景以用于支撑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融入真实的行业产业应用。

1.2.3 应用教学化

应用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培养和定位问题,通过物联网实训平台、行业应用实验箱、实训墙、行业应用实训场景等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体验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的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的结合。

1.3 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实训室,建设一个教、学、研、培训认证统一的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围绕物联网主题,同时兼顾当前IT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c灵活应用,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又注重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各设备之间还可以灵活组合。学员不仅可通过实训室里的相关设备掌握物联培训认证所要求的所有技术,还可以基于各种模块,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独特设计,融合各种技术进行创新试验及项目实训。建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视频技术等教学实验,模拟典型智慧校园、智能追溯等实际应用。通过实训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生、学员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物联网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在物联网的识别、感知、通讯传输、组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衍生至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物联网核心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实训架构体系。实训室的建设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农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

(2)能够支撑学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3)能够支撑学校物联网教学实训,实现物联网各知识点的实训;

(4)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综合创新的实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 智慧农业实训室应用平台

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5](智慧农业套件)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为基础,结合可灵活部署的移动实训台。学生可通过应用平台实训产品的训练进一步了解各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进行模拟训练;从实训产品中学习传感器、WSN及嵌入式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案例及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多样化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超强用户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看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特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2.1 实训室平面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面设计图如图1所示。具置可按实地重新规划,根据教室实地情况,使用20+1套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对20~40学生进行教学。此外,结合农业院校特色,新建一个农产品温室大棚,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套件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丰富实训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2.2 系统结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属于移动实训系列产品,主要由物联网网关、工控平板、数/模采集器等11个物联网典型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实训台、物联网网关、安卓工控平板是核心部件,采集器使用四输入模拟采集器和数字量采集器,有继电器I和继电器II,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开关,通过风扇I和风扇II完成。

2.3 平台实现流程

智慧农业套件实训平台通过网关连接到公共网云平台,构成了基于感知层基础的物联网云平台。具体数据流转流程[6]如下所示:

(1)通过四模输入量采集器采集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ADAM-4150采集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

(2)模拟输入量采集器通过ZigBee传输协议将数据传到网关,ADAM-4150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网关;

(3)网关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者工控平板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4)云平台或工控平板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TCP/IP协议传给网关;

(5)网关通过串口将指令传给ADAM-4150;

(6)ADAM-4150给继电器输出指令,控制风扇的开闭。

3 核心部件功能介绍

3.1 网关功能介绍

物联网网关作为系统设备域的重要部件[7],集成物联网核心采集器、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Modbus协议等采集、解析数据,具有透传、控制命令下发等功能,可将数据实时显示于网关显示屏。网管功能截图如图2所示。具有采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的功能并进行显示,还可手动下发指令,打开风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工控平板或云平台,同时工控平板或云平台通过网关可下达对继电器的开关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农业套件平台网关具有以下特点:

(1)LCD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6路传感器数据;

(2)本地声光报警功能,具备超温、断电报警功能;

(3)通过WiFi/GPRS/以太网传输可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

(4)内置后备电池,断电后可继续工作2小时;

(5)支持断线储存功能,最大支持5 000条记录。

3.2 工控平板功能介绍

工控平板是智慧农业套件的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对网关传输数据的逻辑处理,可自动下发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案例进行开发并展示;对网关下达继电器开关指令,或通过串口对ADAM-4150下达控制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工控平板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通过网关连接和通过串口与采集器直接连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显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

(3)多通道数据传输,支持WiFi、串口、RJ45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4)可旋转支架。

3.3 云平_功能介绍

物联网云服务平台[8]以云计算架构实现系统的云平台管理,包含用户管理、数据存储、逻辑处理,设备管理、配置,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如图3所示。支持多个网关、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动态接入和管理;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远程手动或自动下达控制指令;BS架构可实现远程管理、监控;提供了丰富灵活的API接口,可通过API接口获取数据,组建具有逻辑功能的各种应用场景。

4 结 语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以移动型实训台为硬件支撑平台,所有部件可灵活调配,紧跟教学进度,可按需组合,平台系统安装部署灵活,方便教学,支持四种数据传输模式,学生可自由组合,了解学习数据传输的原理,掌握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知识。平台的农业套件主要包括ZigBee无线组网相关的传感器、继电器等多种物联网设备,通过配套的智能农业应用实训及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动手进行安装调试,接触物联网技术在短距离传输领域的真实使用,最终实现感知体验与动手相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R].2011.

[2]蒋建伟.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解读[R].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专家组,2011.

[3]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DB/OL].上海左岸星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3.

[4]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关键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R].2012.

[5]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DB/OL].CK365中国测控网.

[6]谢杨.基于云计算的现代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网络攻击;安全防护

随着物联网在国家基础设施、经济活动、以及智能家居、交通、医疗等社会活动方面的广泛应用,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攻防等技术领域范畴,而是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 物联网安全风险分析

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角度讲,物联网各种智能终端的广泛联网,极易遭受网络攻击,增加了用户关键信息的暴露危险,也加大了物联网系统与网络的信息安全防护难度。

2 物联网攻击技术及安全防护体系

2.1 感知层安全问题

⑴物理安全与信息采集安全。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网络基础,由具体的感知设备组成,感知层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感知节点的物理安全与信息采集安全。

⑵典型攻击技术。针对感知层的攻击主要来自节点的信号干扰或者信号窃取,典型的攻击技术主要有阻塞攻击、伪装攻击、重放攻击及中间人攻击等。

2.2 网络层安全问题

网络层主要实现物联网信息的转发和传送,包括网络拓扑组成、网络路由协议等。利用路由协议与网络拓扑的脆弱性,可对网络层实施攻击。

⑴物联网接入安全。物联网为实现不同类型传感器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采用了移动互联网、有线网、Wi-Fi、WiMAX等多种网络接入技术。网络接入层的异构性,使得如何为终端提供位置管理以保证异构网络间节点漫游和服务的无缝联接时,出现了不同网络间通信时安全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问题。

跨异构网络攻击,就是针对上述物联网实现多种传统网络融合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跨异构网络安全体系标准,利用不同网络间标准、协议的差异性,专门实施的身份假冒、恶意代码攻击、伪装欺骗等网络攻击技术。

⑵信息传输安全。物联网信息传输主要依赖于传统网络技术,网络层典型的攻击技术主要包括邻居发现协议攻击、虫洞攻击、黑洞攻击等。

邻居发现协议攻击。利用IPv6中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使得目标攻击节点能够为其提供路由连接,导致目标节点无法获得正确的网络拓扑感知,达到目标节点过载或阻断网络的目的。如Hello洪泛攻击。

2.3 应用层安全问题

应用层主要是指建立在物联网服务与支撑数据上的各种应用平台,如云计算、分布式系统、海量信息处理等,但是,这些支撑平台要建立起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应用服务,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策略或相对独立的安全架构。典型的攻击技术包括软件漏洞攻击、病毒攻击、拒绝服务流攻击。

3 物联网安全防护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安全防护,既有传统信息安全的各项技术需求,又包含了物联网自身的特殊技术规范,特别是物物相连的节点安全。

3.1 节点认证机制技术

节点认证机制是指感知层节点与用户之间信息传送时双方进行身份认证,确保非法节点节点及非法用户不能接入物联网,确保信息传递安全。通过加密技术和密钥分配,保证节点和用户身份信息的合法性及数据的保密性,从而防止在传递过程中数据被窃取甚至篡改。

物联网主要采用对称密码或非对称密码进行节点认证。对称密码技术,需要预置节点间的共享密钥,效率高,消耗资源较少;采用非对称密码技术的传感,通常对安全性要求更高,对自身网络性能也同样要求很高。在二者基础上发展的PKI技术,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认证中心等组成,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是物联网环境下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案。

3.2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物联网中未授权或异常的现象,检测物联网中违反安全策略的各种行为。

信息收集是入侵检测的第一步,由放置在不同网段的传感器来收集,包括日志文件、网络流量、非正常的目录和文件改变、非正常的程序执行等情况。信息分析是入侵检测的第二步,上述信息被送到检测引擎,通过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等方法进行非法入侵告警。结果处理是入侵检测的第三步,按照告警产生预先定义的响应采取相应措施,重新配置路由器或防火墙、终止进程、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

3.3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在物联网环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TCP/IP网络中主要给“人”进行访问授权、变成了给机器进行访问授权,有限制的分配、交互共享数据,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变得更加复杂。

访问控制技术用于解决谁能够以何种方式访问哪些系统资源的问题。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获取数据。其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等。

[参考文献]

[1]刘宴兵,胡文平.物联网安全模型与关键技术.数字通信,2010.8.

[2]臧劲松.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计算机安全,2010.6.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6篇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111-02

1 前言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被誉为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已被我国列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行业对人才需求与物联网人才的缺乏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构建专业建设生态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物联网专门人才。

2 了解产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物联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物联网产业涉及的重点领域有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可以说几乎包括了各行各业。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产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经过深入调研企事业单位,归纳总结出需求高职物联网专业较多的就业岗位有物联网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与管理、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与维保、物联网项目解决方案辅助设计、物联网产品的辅助设计与测试。专业建设紧跟物联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行业企业,形成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3 物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包含电子、通信、网络、软件等跨专业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物联网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负责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包括条码标签和识读器、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等设备或技术。网络层负责信息传递和处理,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利用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等终端实现应用。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紧密围绕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4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物联网专业要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和物联网系统的构建方法,具备物联网相关产品辅助设计与生产、系统集成与测试、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能从事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辅助设计、制造,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维保与管理等工作,成为适应物联网设备的辅助设计、生产、安装、运营维护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课岗融通、双标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物联网行业及典型企业工作岗位调研,确立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维护、物联网产品生产及技术支持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融入教学中,归纳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行动领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岗位工作能力与课程教学模块相融通,实现教学任务岗位化。在教学实践中,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保证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实现双标融合。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①以“项目为引领”,改革专业基础课,夯实专业基础。根据对顶岗实习生的企业调研反馈,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导致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物联网专业围绕专业建设的需求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过程或业务流程为顺序组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仿真教学软件,优化教学过程。在物联网工程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视频监控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围绕物联网工程系统规划、系统搭建、调试测试、升级与维护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设置四大情境:IP监控系统规划、IP监控系统搭建、IP监控调试测试、IP监控升级与维护。课程的实践平台采用校企共建的业界领先的平台,设备采用主流的视频监控中档设备,培养学生对IP监控系统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业务流程、工程技术等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对视频监控网络平台搭建与维护,视频监控图像的实时监控、存储,报警业务等技能,真正围绕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双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开发、工程实施等业务,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类培训与竞赛等途径,加大对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此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多层次的专业实践基地 立足行业,面向企业,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创新校企合作运行与管理机制,促进办学内涵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彰显特色化办学的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丰富内涵,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分层建设、分类管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根据双方合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院校企合作关系分为核心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三个层级。专业依托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各类技术性讲座、论坛、短期实训营、就业实战班、体验班等多种形式共同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第7篇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传感网(即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依托无锡市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基础,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简称无锡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对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无锡示范区建设工作,发挥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限为2012至2020年。

一、有关背景

(一)物联网发展现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危机和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和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传感器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制造业,网络设备与通信模块、机器到机器(M2M)终端与运营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链,2011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 345亿美元。发达国家凭借信息技术和社会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在物联网应用及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2009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在工业、农业、金融、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全、民生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应用,目前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基础,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 300亿元,M2M应用终端超过2 000万台,软件与集成服务具备一定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国物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较低,产业小而散、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面临行业壁垒与资源共享的体制困境等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二)无锡具备的条件。

无锡市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拥有较强的城市综合实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水平和规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测试、设计能力分列全国第三、四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发展物联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国内外物联网高端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高层次物联网研发人员近1 000人,物联网相关企业近400家,一批部级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落户无锡,5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在无锡规划建设物联网研发机构,一批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项目正在建设。无锡在物联网人才、技术、产业和整体经济实力方面拥有较好的基础,具备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强创新发展,攻克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基地;突出典型示范,推动广泛应用。通过先行先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探索发展经验,推动我国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与应用牵引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于应用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研发与应用的有机互动,突破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坚持重点突破与协同发展相结合。重点在传感器、系统集成、服务应用等关键环节进行突破,集成、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标准化、关键设备研制及产业化等方面,形成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标准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创造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坚持试点示范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结合地方实际,推进产业化与市场应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应用示范,促进物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无锡示范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一批重点领域的典型示范与推广应用,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1.大幅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部级、省级和市级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聚集一批技术和产业优秀人才,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2.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多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物联网企业,发展一批上规模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3.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先行区。建设智能制造、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重大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综合集成物联网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加大推广力度,带动规模化应用和物联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