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16:07:28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1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特点;防治

稻瘟病的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二年7月上旬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上的病菌借气流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引起发病。在病斑上发生大量的灰绿色霉层就病菌,靠风、雨再传染到其他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发病。水稻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种植感病品种、插秧密度过大、施用氮肥过多过晚发病重,若7月中、下旬阴雨连绵,雨日多,形成低温、高湿,光照少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1 稻瘟病的分类及发病特点

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节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

1.1 苗瘟

水稻苗期发病,由于黑龙江省水稻苗期气温偏低,不适宜发生稻瘟病,因此目前尚未发现苗瘟。

1.2 叶瘟

一般在7月上、中旬发生。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①急性型病斑:病斑近圆形,褪绿色,病斑正面和背面有大量的灰绿色霉层。②慢性型病斑:由急性病斑转化而来,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间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1.3 节瘟

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节部变黑色,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1.4 穗颈瘟

发生于颈部。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秕粒增多,重者形成白穗。

2 防治方法

稻瘟病是以气流传播为主的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主。

2.1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 各地可根据当地生育期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抗病品种种植多年也会丧失品种抗病性,最好不要种植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

2.2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抗病性 要多施基肥,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穗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有助于水稻生长发育与提高抗病性。

2.3 田间调查与防治时期 一般在7月初,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水口、粪堆底子、生长茂盛的地块进行调查。观察水稻底叶有无叶瘟出现,若病斑较多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近几年黑龙江省大多数年份表现为叶瘟轻,穗颈瘟重。目前大多数农民只防叶瘟,不防穗颈瘟。不发生叶瘟或叶瘟不重不等于不发生穗颈瘟。防治叶瘟在发病初期打药一次,严重时隔7 d再打一次。预防穗颈瘟在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能起到预防作用。2005年节瘟、穗颈瘟明显重于叶瘟。若在田间已发现节瘟、穗颈瘟症状后才打药防治为时已晚;应在病菌侵入前进行预防。因此在虽未发生叶瘟但种植的是感病品种的地块、生长茂盛的地块应在抽穗始期和齐穗期各打一次药预防穗颈瘟。

2.4 药剂防治

2.4.1 富士一号 富士一号是日本农药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目前预防和治疗稻瘟病的最好药剂。每公顷用40%富士一号1.5升对水喷雾,要在早10点之前下午3点之后打药,避开水稻开花期。

2.4.2 稻瘟灵 稻瘟灵与富士一号是有效成份相同的药剂。每公顷用40%稻瘟灵1.5 L对水喷雾。

2.4.3 咪鲜胺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秆腐菌核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黑龙江省最早使用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浸宝)是从防治水稻恶苗病开始。近几年连续多年使用咪鲜胺防治水稻稻瘟病,其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

咪鲜胺防治叶瘟时期在7月上、中旬,叶瘟发生初期用药,每公顷用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浸宝)0.75~0.9 L对水喷雾或45%咪鲜胺(使百克2号)0.42~0.5 L对水喷雾,一般隔一周再喷一次。要预防穗颈瘟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预防效果明显。用药量防叶瘟。

2.4.4 加收热必 加收热必是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防治稻瘟病药剂,该药剂是由具有预防作用的热必斯和治疗作用的加收米两种药剂混配制成。热必斯在稻体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稻瘟病菌的侵入,加收米则内吸渗透到水稻体内杀死已侵入的稻瘟病菌,因此加收热必对稻瘟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2篇

一、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

1、稻颈瘟:最初在稻颈上产生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稻穗颈成段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发病早而重的可造成水稻白穗;发病晚的可使水稻瘪粒增多。穗部枝梗、穗轴受害后,会变成褐色或灰白色,并使其上的小穗不结实。

2、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最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逐渐环绕节扩展,最终使整个稻节变黑腐烂,干燥时稻株病部易折断。

3、防治方法

一般以种子处理为主,药剂用2.5%或10%的适乐时、25%的施保克、80%的强氯精、10%的浸种灵等,浸种后要充分洗净再催芽。一般在栽移时,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剂、30%的克瘟散乳油、2%的加收米液剂、40%的富士一号乳油、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25%的施保克乳油等,可有效的抑制叶瘟的发病,防治穗颈瘟和枝梗瘟应在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以40%的富士一号乳油、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为最佳。对生长嫩绿、肥多贪青的田块,在灌浆时再用药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要指出的是,防治穗瘟病和枝梗病时一定要注意防治方法。晴天打药,兑水量必须充足,以确保药液能在叶片上保持一定的吸收时间,在栽培控制上,要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水分管理要湿、干间歇进行,以少灌勤灌、干干湿湿为主。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增强稻株抗病能力。

二、水稻恶苗病发病症状

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茎秆逐渐腐朽。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

1、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脱谷时,由于脱谷机空隙小,转数过快,可增加种子受伤几率,如播种这类受伤种子比未受伤的种子发病重。脱粒时与病种子混收,也会使健种子带菌。土温30~50℃时易发病,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一般籼稻较粳稻发病重;糯稻发病轻;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苗床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旱,发生龟裂,易使幼苗根部受伤,或拔苗时由于育苗床上缺水使根部受伤,这类幼苗插秧后发病重。药剂浸种不彻底的病种子比浸种消毒彻底的种子发病重。

2、防治方法

2.1减少受伤。如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脱谷时要注意脱谷机间隙不宜过小,转速不宜过快,以免种子颖壳受伤,以减轻病情。2.2种子处理。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时浸3d,25℃浸2d,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2%福尔马林浸闷种3h,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g,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种50kg;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d,翻种子2~3次/d;或用辉丰百克2mL对水5~6L,浸稻种3~5kg浸72h;或用35%恶霉灵胶悬剂200~250倍液浸种,种子量与药液比为1∶1.5~2.0,温度16~18℃浸种3~5d,早晚各搅拌1次,浸种后带药直播或催芽;或用20%净种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浸种24h;或用25%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浸种72h;也可用80%强氯精300倍液浸种,早稻浸24h,晚稻浸12h,再用清水浸种,防效98%。必要时可在秧田喷洒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3篇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菌丝生长适温26~28℃,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温25~28℃,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温度适宜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3 发病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3.2 播期过晚

东北部地区,若水稻播期推迟,则容易遇上平均气温20℃左右,多雾、天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3.3 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3.4 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稻田长期灌深水不排;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山区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在这3种情况下,水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组织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4 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用无公害水稻品种,要把握4个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性。对这些原则要进行综合考虑,不可仅追求产量。

4.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稻草处理

水稻收获后,应把稻草全部收回,不能留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须经过10~15d高温处理(50~60℃),才能施在田里。发病严重的稻草应烧毁。

4.3 种子处理

做到浸种选药正确,彻底浸种消毒,可杀死种子上所带病菌。可用10%浸种灵乳油5000~6000倍液浸种5d左右,10mL可浸种30~40kg,注意一浸到底,不用清洗直接催芽;或用25%咪鲜胺乳油1袋(10mL)兑水40~50kg配成药液,浸种60kg,视温度浸5~7d,每天搅动1~2次,一浸到底。

4.4 加强肥水管理

按水稻需肥规律,加强肥水管理是预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科学配制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能偏施氮肥,应增施硅肥。水稻生长过程中,看苗追肥,使水稻在抗病较弱的3个险期落黄。适度排水晒田,可以促使稻根新生根的萌发,增加根部的吸收能力;能控制肥效,促使正常落黄;使茎叶老健,增强抗病能力。

4.5 化学药剂防治

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主要按3个步骤进行:第1步早期预防。7月1日开始,在水稻拔节期,注意观察天气情况,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d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预防用药有三环唑、咪鲜胺或其复配剂,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d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具体用量遵从植保人员的指导或按说明书严格使用。第2步及时用药。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全田造成流行。选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富士一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第3步看田施药。如果叶瘟和穗瘟发生已经很严重,每穴有30%以上的有效穗受害时,可根据水稻所处生育期采取2种解决方法: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然后用富士一号等进行后期保护。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硬,这种情况就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为即使不防治也不会进行再侵染和扩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4篇

关键词:稻瘟病;苗瘟;谷粒瘟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20-1

1 发现病情症状判断

1.1 苗瘟

发生在三叶前,但在吉林省很少发病,主要发病原因由种子带菌所致,未对种子杀菌处理的发病几率较大,病苗底部灰黑色枯死。三叶期后,病苗出现叶片病斑呈短纺锤形、菱形和不规则形,灰绿色或褐色。湿度较大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

1.2 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发病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危害也重。病斑形态分四种:

(1)急性型。在感病品种上,病斑为暗绿色圆形、椭圆形、菱形和不规则形,绿豆那么大和针头那么大小,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此类病斑蔓延迅速,为大发生的先兆。

(2)白点型。发生感病的品种嫩叶发病后,产生近圆形小斑、白色圆形或气候条件有利发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3)褐点型。发病植株的病斑褐色,针头那么大,多产生在气候干燥、抗病品种和稻株下部叶片上,若在适温、高湿条件下,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4)慢性型。植株病斑外层为黄色晕圈,内环红褐色,中间为灰白色,呈菱形或纺锤形,病斑两端有纵长褐线。在高温下,病斑背面产生青灰色霉状物,这种病斑恶化较慢。

1.3 穗茎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病情逐渐严重使穗茎部变褐,可造成白枯穗。发病晚的植株造成空秕谷,枝梗和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穗茎瘟对水稻产量影响非常大。

1.4 节瘟

俗称叶枕病,在整个生育期的抽穗期结束后开始发生在稻株下部节位上。初期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蔓延,发病病部逐渐变黑,轻轻一碰易折断或自然折断。叶枕病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环、叶舌、叶耳,刚刚发病时病斑呈灰绿色,后逐渐呈灰白色或褐色,出现气候异常多雨、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绒状,可引起病整个叶片死亡和穗茎瘟。

1.5 谷粒瘟

发病时期在抽穗后,发生部位为稻谷粒的内外颍上,形成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可使稻谷谷粒逐渐变黑,护颍严重受害后变褐色,在成熟后会使种子带菌。

2 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2.1 发病条件

播种带菌的种子可引起苗瘟,在整个生育期间出现高温、高湿、微风、有雨、有雾、露水大的条件下利于发病,病菌在寄生中摄取足够的养分,快速繁殖,产生病斑,逐渐蔓延,以病斑为中心向四周传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逐步扩展蔓延。

2.2 防治措施

2.2.1 科学施肥 切勿盲目追求经验,学习现代农业知识,一般重施、偏施氮肥的稻田发病重,引起晚熟、籽粒不饱满、无效分蘖增多、穗底部空瘪率增多,稻株贪青徒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底肥增施硅肥,增施磷钾肥则以追施选用专用追肥为主(最好选择含钾和中微量元素的追肥),硫铵和尿素为辅的配施原则,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2.2 灌溉管理方法 长期深放水、放冷水,会造成土壤缺氧,会有利于稻瘟病发生机率。当温度大于30℃,小于15℃时,病害受抑制。吉林省在水稻抽穗期,遇到低温20℃以下,并兼有阴雨天气或天气出现雾天,易流行穗茎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染稻瘟病,可以说生长期发病低,生殖生长发病机率高。在吉林省种植单一品种面积过大也易发病。

2.2.3 选择国审和吉审的新品种 选用新审定高抗病品种。近年来新审定的品种有:吉粳808、吉粳510、通粳888、长白25、白粳1、白稻8、吉农大505、吉农大809、吉农大603、吉粳509、吉粳807、通科17、通科18、通科19、通稻3等系列最新审定品种。

在田间插秧时采用29.97cm×13.32~19.98cm(行、株距)方式进行栽植,采用群体增产的模式进行栽植,少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及增施硅肥,施用追肥选择含钾的追施肥,根据苗的长势情况进行补肥,灌水应掌握不灌冷水,如是井水最好在晒水池停留24小时后再排出进行灌溉,返青和分蘖灌水是有讲究的、返青要进行田间漫灌,分蘖要灌花打水就是脚窝有水方式,待后期应浅水原则,良好的管理也是降低稻瘟病发生的方法。

进行种子处理。放在阳光下晒种,晒2~3天,打破种子休眠,或用杀菌剂进行种子表面处理,市场销售较好的有火龙神、大力士拌种王等产品,你可以广泛选择。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5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杀菌剂;防效;产量

项目来源:吉林省省级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吉农院合字〔2015〕第X002号)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2.011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以叶部、节部发生较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局部水稻生产区稻瘟病大爆发并不少见,为筛选高效的防治水稻稻瘟病药剂,做本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40%稻瘟酰胺SC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40%稻瘟灵EC 陕西皇牌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40%异稻・稻瘟灵EC 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0%己唑・稻瘟灵EC 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

40%咪鲜・稻瘟灵EC 吉林省长春市长双农药有限公司;

32%春雷・稻瘟灵WP 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3%春雷・三环唑WP 江西省农福来农化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试验作物:水稻――绿达9320;防治对象:水稻稻瘟病,病原为PyriculariaoryaeCav.。

试验设8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为40%稻瘟酰胺SC2500倍、40%稻瘟灵EC1000倍、40%异稻・稻瘟灵EC1500倍、30%己唑・稻瘟灵EC1200倍、40%咪鲜・稻瘟灵EC1000倍、32%春雷・稻瘟灵WP2500倍、13%春雷・三h唑WP2500倍及清水(CK)为对照。

2015年4月12~20日进行浸种,使用25%的咪鲜胺EC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水稻种40公斤,分别于7月5日(始见中心病株)、7月13日,各施药1次,均按规定量使用,其他均为对照不施药。使用药械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人工施药,每亩用水量30升,其他管理同常规,试验期间未用任何药剂。土壤类型为草甸土,人工浇灌,其他管理同常规田。

1.3调查方法

2015年8月20日,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10穴,记录单株叶瘟发病级。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 Σ(各级稻瘟病调查数量×相对级数值)/(调查总量×9)×100

防治效果(%) =(CK 1 -P T1)/CK 1×100

式中:CK 1 -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1 -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按国标叶瘟分级标准进行调查。

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本试验中各药剂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1.4测产

各小区实测产量,全区收获,脱粒,实测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分析(%)

由表1可见,40%稻瘟灵EC1000倍、30%己唑・稻瘟灵EC 1200倍、、40%咪鲜・稻瘟灵EC1000倍、40%异稻・稻瘟灵EC 1500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防效在86.77%~90.91%;40%稻瘟酰胺SC2500倍与40%稻瘟灵EC1000倍、30%己唑・稻瘟灵EC1200倍、40%咪鲜・稻瘟灵EC1000倍、40%异稻・稻瘟灵EC1500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说明40%稻瘟酰胺SC2500倍防治水稻稻瘟病时,防效低于其他四种药剂,32%春雷・稻瘟灵WP2500倍、13%春雷・三环唑WP2500倍防效略低。

综上所述,田间试验表明, 在北方水稻稻瘟病发生初期(始见中心病株),选择40%稻瘟灵EC1000倍、30%己唑・稻瘟灵EC1200倍、40%咪鲜・稻瘟灵EC1000倍、40%异稻・稻瘟灵EC1500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效在86.77%~90.91%;40%稻瘟酰胺SC2500倍防治水稻稻瘟病时,防效在73.36%。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千克/小区)

由表2可见,40%稻瘟酰胺SC2500倍处理可增产12.62%,40%稻瘟灵EC1000倍处理可增产16.62%,40%异稻・稻瘟灵EC1500倍处理可增产15.97%,30%己唑・稻瘟灵EC 1200倍处理可增产16.75%,40%咪鲜・稻瘟灵EC1000倍处理可增产12.56%,32%春雷・稻瘟灵WP2500倍处理可增产11.87%,13%春雷・三环唑WP2500倍处理可增产11.91%,可见各处理均有增产的潜力。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试验表明,在北方水稻稻瘟病发生初期(始见中心病株),选择40%稻瘟灵EC1000倍、30%己唑・稻瘟灵EC1200倍、40%咪鲜・稻瘟灵EC1000倍、40%异稻・稻瘟灵EC1500倍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效在86.7%~90.91%;40%稻瘟酰胺SC2500倍防治水稻稻瘟病时,防效在73.36%,增产幅度在11.87%以上。

本试验仅进行了一年,对水稻生理指标及天敌等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荣明,周明国,叶钟音.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作用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02).

[2]唐钰朋,高俊峰,车淑静.杀稻瘟剂的作用机制及抗药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19).

[3]陈夕军,卢国新,童蕴慧,纪兆林,徐敬友.江苏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6篇

关键词:防治;稻瘟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稻最常见的病害就是稻瘟病,因为稻瘟病的危害,水稻的产量每年都会遭受程度不同的损失,在稻瘟病流行的年份内,水稻会减产10%以上,严重的会达到4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会颗粒不收。近几年中,不断推广新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形成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稻瘟病的病菌是复杂的,新的水稻品种在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种植年限的延长后,很容易丧失抗病性能,使稻瘟病肆虐。

1 稻瘟病防治中存在的挑战

1.1 稻瘟病的变异

水稻稻瘟病自身能够准性生殖,而且存在异核的现象,始终存在致病的变异,形成的生理小种具有众多的致病性,而且会对抗病的水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1.2 水稻品种抗性丧失

水稻抗病性能的单一性是造成水稻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水稻品种单一会造成定向选择稻瘟病的病菌群体,寄生度强的细菌会成为优势小种,使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能丧失。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水稻品种抗病性能的持久性以及将水稻品种的种植时间延长。

2 防治稻瘟病的措施

我们应根据稻瘟病的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加强研究抗瘟性的水稻品种的同时,针对水稻品种抗性的丧失问题以及稻瘟病病菌变异的情况,分析稻瘟病形成的条件,提出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建立稻瘟病的防治体系,能够做到持续的控制水稻的稻瘟病。

2.1 培育与推广抗病的品种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推广抗病性能优良的水稻品种,但是抗稻瘟病的品种在大面积的推广几年之后,会发生抗性丧失的情况。品种的抗病性是由环境、寄主以及病菌等因素所决定的,那么,品种抗性丧失的问题也是由这3个方面决定的。

2.1.1 品种布局的合理性

水稻稻瘟病防治中需要着重研究的就是病菌与水稻间的规律,每一种水稻的抗病性能根据不同的病菌是不同的,而且在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充分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水稻品种的布局合理,同时,避免一种水稻的长时间大范围的种植,将水稻的抗病性能是时间延长。

2.1.2 对品种的抗性加强监测

我们所说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能使相对的。稻瘟病的发生需要许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条件,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数量达到一定值或者是生理小种成为优势小种等条件。因为病菌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同一个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能在不同地区中也是不同的。因此,对水稻品种加强监测,可以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中的抗病性能的状况,可以及时的发现抗性下降或是抗性丧失的品种并且及时的进行更换。

2.1.3 品种混合种植

在种植水稻时,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混合种植,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稻瘟病的病菌小种进行定向选择,将致病小种菌源量进行稀释,同时,植物间具有的障碍效应,能够明显的减轻稻瘟病发生的程度,这是利用生物的多样性防治灾害。

2.1.4 加强抗病品种的创新

加强抗病品种的创新,增加抗病遗传的多样性是在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中重要的方法,在对水稻品种进行创新时,不同品种抵御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2.2 人工诱导抗性防治稻瘟病

人工诱导抗性能够很好的防治水稻的稻瘟病,但是人工诱导抗性的成本高。大部分诱抗剂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而且在单独使用时,对水稻稻瘟病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

2.3 合理施肥

水稻稻瘟病会因为不合理施肥而发生,过多的施用氮肥会为稻瘟病的病菌提供养料,使稻瘟病的危害加深,程度加重,但是氮肥过少不能达到理想产量,因此,提倡合理的施肥,提倡氮肥、钾肥以及磷肥合理的配施,增加硅肥的使用,能够使硅化水稻表皮的细胞,水稻抵抗病菌的能力也会增加。

2.4 药剂的防治

目前,我们在对水稻稻瘟病进行防治时,最主要的方法依旧是使用药剂来防治水稻的稻瘟病。在使用药剂防治稻瘟病时,对稻瘟病起到防治作用的药剂很多,例如治疗稻瘟病的春雷霉素等;预防稻瘟病的三环唑等;复合性的灭稻瘟一号等以及预防稻瘟病与治疗稻瘟病的富士一号等。全国范围内使用最广,防治稻瘟病效果最好的药依旧是三环唑。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剂防治水稻的稻瘟病时,要做到及时,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施药。

3 水稻稻瘟病综合的防治技术体制

在选择本地区的水稻品种时要充分的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抗病性能降低的品种更换,将丧失抗病性能的水稻品种淘汰。选择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混栽。使用诱抗剂,增加水稻的人工诱导抗性。依据不同水稻品种对肥的承受力进行合理的施肥,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尽量的控制稻瘟病的危害。

实行实时监测,运用药剂来防治稻瘟病。在选择药剂时,依据稻瘟病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同时轮换施用药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污染的问题。

4 结语

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果发生稻瘟病将会严重的影响水稻产量,影响粮食的产量。本文对水稻的稻瘟病防治方面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可以建立一套能够有效防治稻瘟病的体系,达到控制稻瘟病的目的,切实的保障水稻的产量,同时希望文中提出的措施对策可以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海蓉.越西县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3(07).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第7篇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防治;应用现状;问题;建议

稻瘟病是是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的流行性病害,通过预防,能够极大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肇源县政府及职能部门对稻瘟病预测预报高度重视,通过现场指导,电视讲座,广播,发放传单等途径,提高了农民对稻瘟病危害的认识。针对2014年水稻长势及极端天气,在植保部门稻瘟病防治示范药剂的发放及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下,全县共有水稻92万亩,预防稻瘟病92万亩,占总面积的100%,成效显著。

一、应用现状

1.强化组织。为了确保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肇源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防病领导小组,牵头召开以各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参加的防病专项会议,做到层层有部署,层层有负责,确保水稻病害防治的实施。

2.病情实时监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踏查病情,植保站充分发挥测报网络的优势,反馈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发出水稻病害预警,指导水稻病害防治。

3.扩大宣传,加强督导。农技推广部门召开防病害专项工作会议,确定防控方案,组织开展水稻病害防治科技培训,同时进行防病技术专题电视讲座,在整个防病的关键时期连续播出。从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农技人员蹲守病害防控乡镇,深入基层对病害防控进行指导和督促。

4.突出重点,科学防治。首先防治叶瘟,对水稻进入分蘖末期的稻田,应及时晒田,补施磷、钾微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创造有利于水稻正常生长及不利稻瘟病发生的环境;对已有叶瘟发生的重点稻田,及时喷施防治药剂,控制叶瘟蔓延,压低菌源,减轻穗颈瘟发生程度。其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重点防治水稻穗颈瘟。凡是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已经发生叶瘟的稻田普遍施药1次预防穗颈瘟发生,重发区、重病田防治2次。防治方法上,采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二、应用效果

2014年,稻瘟病防治在肇源县政府的领导,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控制。秋季田间调查,稻瘟病总体表现为发生面积小,局部地区因某些品种本身抗病性不强,病情较重,稻瘟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存在问题

1.农民盲目选择品种。优良品种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关键,其特性就是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在资源环境条件优越时能获得高产,在资源环境条件欠缺时能保持稳产。农民盲目引种,特别是未审定品系,造成减产甚至是绝产。

2.氮肥施肥量高或施用时期过晚。施N过多,特别是过份集中地追施氮素,或施得过迟,造成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增多,引起植株贪青徒长、嫩绿、叶片软弱、硅化细胞少,叶片披散。这是穗颈瘟发病严重的重要因素。

3.施肥比例不合理。重氮、磷,轻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目前生产上农户普遍存在重视氮肥使用,轻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的现象。钾素充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糖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植株抗性,还能增强水稻根的呼吸,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水稻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呈正相关。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且易感染病害。

4.栽培措施不当。调查中发现凡水深的田块和一直未排干过的田块稻瘟病发生就重,洼地比岗地重的现象。连续降雨使稻田水层过深,农户不舍得放水,致使水稻一直在深水中生长。长期大水淹灌,稻苗细弱、徒长,根系发育不好,造成贪青晚熟,易得病。水稻栽培上水层管理应是在分孽前期浅水勤灌,分孽盛期适时撤水搁(露)田或烤(晒)田;抽穗后间歇灌溉,以水换气、以气养根,可控制土壤氮的供应,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达,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对稻瘟病的抗病力。因缺水或放水困难便长期灌深水,持续降雨使水层加深,都会使稻瘟病发生严重,抽穗期田中缺水,会加重颈瘟的危害。

5.未能使用有效的防治药剂,造成前期叶瘟防治效果差,加重了稻穗颈瘟的发生。盲目选择药剂防治也使稻瘟病发生重。一些农户听信农药经销商,使用未经农业技术部门鉴定推广的药剂。据调查,穗颈瘟发生重的田块,绝大部份是前期叶瘟发生严重。还有一些农户使用药剂很多是低效的复合制剂,如45%硫三环唑、彩艳、菌毒速克等药剂对稻叶瘟起有效作用的分量不够,致使防治效果差,导致后期穗颈瘟的大发生。

6.对稻瘟病的发生认识不够,错过防治适期,防治不力。农户没有抓住在关键时期适时喷药保护。稻瘟病化学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要分别进行喷药保护,可有效预防穗颈瘟的发生。如果水稻齐穗后,气象条件仍然有利于发病,必须增喷一次,以预防枝梗瘟和谷粒瘟的发生。多数农户疏于田间管理,在防治上存在着重视虫害、轻视病害防治的思想,对稻瘟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往往是在大发生后已看见白穗时才施药防治。

7.喷药器械落后,喷洒方法不科学。一是农民现有的药械大部分为上世纪50年代设计定型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雾滴较大,防治效果差,作业效率低,增加防治成本,而且由于农药利用率低,田间污染浪费大,给防病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亩用药液量要正确。如果是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不少于50公斤,相当于三喷雾器水量。如果是机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为7.5~10公斤。三是喷药方法不正确。对于叶瘟的防治,由于稻瘟病病菌孳生在叶背,因此打药时,注意采取侧喷(喷头侧向)的办法,尽量让药液接触叶背。而颈瘟预防,则要采取侧喷与下喷(喷头向下)相结合的办法。四是施药时间不正确。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露水干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

四、建议

1.根据肇源县气候、土壤、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引导农民选择熟期适中、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避免盲从。

2.施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农户的施肥水平,是改变了农业生产中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氮、磷、钾比例失调等不合理施肥习惯提高作物质量,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增强水稻抗逆性,减少农药施用量。

3.做好病害发生监测,及时喷药,做好防、治结合。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但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和枝梗瘟上,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形成和侵染,在灌浆期再施药一次。

4.加强科技培训。在每年6月~8月,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增强农户对稻瘟病危害的认识,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保障稻瘟病防治工作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