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经形势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09:42:13
财经形势分析

财经形势分析第1篇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全球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我国以出口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发展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本文将主要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并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进行探讨研究,从而采取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拉动我国的经济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扩大内需上面,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状态,改变了传统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速度。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实施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因此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速增长、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我国公共型财政政策的优势特点。

一、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因为美国经济形势的复苏已经逐渐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与我国经济不景气一样,全球贸易化的整体环境还在不断地恶化当中,全球的出口型需求率普遍下降,而我国人民币的升值也对我国的出口外资和引进外资的形式非常不利,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的整体经济。我国的宏观经济自从2010年开始以来有着经济复苏速度快的特点,而我国的经济复苏又是严重依赖于我国政府政策效应的,因此我国的经济复苏速度又表现出了先快后慢的特点。我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全世界国家中一直排在首位,我国的投资力度和消费能力都在飞速的增长当中,2014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在新常态的状态下保持着平稳的趋势运行,并呈现出了平稳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调制,生产质量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大好经济形势。从2015年以来,我国国家一直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将短期性的增长政策同中长期性的改革、产业结构链调整政策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缓中有序,稳中前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比较积极的变化,我国的房地产销售量也明显增加,从而带动了整个房地产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上升趋势,而且整个社会消费品的总体零售额也在上升性发展,虽然我国经济的出口额还是有些波动,但是从实际总体趋势来看出口额的降幅还是呈收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9.6%,高于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而我国最终消费支出额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总生产率的贡献值为60%,城乡收入的差值进一步减少,能耗下降,我国的节能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出现,新增长型的动力系统也在形成过程中,高新技术型产业的增长值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铁路行业的效益增长速度高于50%,网上消费额也保持在高速增长趋势之中。伴随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的调整,我国的部分物价有了回升趋势,从而带动了服务型产业价格的总体回升。在G20峰会讨论期间,我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同志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仍然有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我国作为成员国的一员,必须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状态,要不断拉动我国国内内需,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避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衰退,避免经济风险危机的发生。

二、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总体经济形势,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我国采取了宽松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了社会总体需求,从而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发挥着政府部门的财政职能,逐步减小了城乡差距,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协调性发展。

1.增加政府投资支出。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就是要降低政府消费性的财政支出,根据资产边际效应原理,我国经济增长是依靠于较高的投资率的,所以当政府投资增加后,就会相应地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而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而由政府进行财政性支出,可以保证各级政府的投资,进而控制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2.适当发行国债。国家的赤字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积极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财政赤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复苏,而短时间内的政府支持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最快速、最有效的资金渠道就是国家发行国债,所以为了保证政府的投资计划能够顺利得到实施,保证我国基础性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将采取适当地发行国债的财政政策投资,实行赤字政策,从而刺激社会总体需求。

3.提高税收征管力度。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也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税收可以使我国国民的储蓄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政府将国民储蓄水平中增长的那部分税收资金进一步用于民间的投资,加强经济增长的能力,因而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税收的征管力度,当前我国税收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税收资金流失,近几年来,税收的流失程度大约在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1%,也就是每年的税收流失程度大约是每年税收收入金额的8%左右,因此提高对税收部门的监督征管力度非常重要,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可以运用降低税率等政策防护方式来缓解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困难,使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4.扩大农民需求。当前我国农村的消费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而农村的有效性需求不够,从而造成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生产产品产能的过剩,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农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必须要扩大农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财政资金补助,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直补、粮食直补、农产品生产器具购置的财政补贴,从而稳定农产品销售,从而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性水平,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新型化农村的医疗投入,加快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实现,将农民从传统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产品的需求中解脱出来,还要进一部分改变农村文化的消费水平,提高对农村道路等基础型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民对各类工具的消费水平。

5.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许多出口型企业破产,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造成的企业利润较低,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科学水平的发展,能够大大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我国企业竞争的核心力,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并帮助我国中小型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企业创新性、改革性发展力度,鼓励政府、企业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程度。

三、结语

财政政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调节性手段,可以在当今经济发展状况低迷的情形下发挥自身有效的功能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根据当今经济的发展形势而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才能够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长期发展。在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时可以增加政府投资支出,发行国债,提高税收征管力度,扩大农民需求,并且加大科技投入,从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坤,张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财政政策取向——全球经济再失衡态势初显与中国创新驱动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5,07:78-85.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张鹏,王志刚等.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调控:从短期到中长期的分析认识[J].经济研究参考,2012,61:3-50.

[3]晏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4,01:60-64.

财经形势分析第2篇

摘要:本文以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为背景,分析了201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从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社会事业、完善惠农政策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六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经济企稳 财政政策 着力点

与前几年不同,2013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是经济企稳而不是经济偏冷。因此,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兼顾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的双重需求,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着力于促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注意化解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企稳

回顾2012年,我国经济在面临中长期结构调整压力的同时,遭遇了外需下滑的挑战——前三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0.4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十余年来首次“破八”,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7.8,并在下半年缓慢回升。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延续上年温和回升的态势,经济运行总体趋于稳定,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8%左右。

 

随着城镇化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成为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消费方面,2012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出1.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高于投资。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3年消费需求将有稳步提升。在出口方面,虽然2012年底对美、欧两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回升,增速反弹至14.1%,远超市场预期,但是鉴于外部环境并没有明显好转,出口低迷的情况仍将延续。

 

过去几年转方式、调结构的努力为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打下了基础。2012年国家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投入,成效显著。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四种能源消费的占比较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降速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增加;在传统产业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的同时,新兴产业增速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为2013年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3年经济总体出现复苏态势,但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的“两会”上,财政政策被定调为“积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能满足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也现实可行。

 

(一)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需要财政给力

结构调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政策给予引导。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在区域和城乡统筹、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财政政策调整结构既有利于释放短期需求,又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引擎。2013年经济增长最接近于自然增长,全年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温和上涨但总体水平可控,也为结构调整提供难得的时机。

 

国际国内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要求财政政策在近期逆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从国内来看,投资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保障房投资增速明显减缓;受出口形势的影响,出口拉动的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政府扩大消费政策难度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将出现递减,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税收优惠政策,透支了未来消费,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加大;受制于体制机制(如收入分配制度)的约束,扩大消费难以有大的起色;房价高企也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2013年德国有望复苏并带动欧洲整体经济增长,周边国家仍处于衰退,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美国方面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尽管在2012年第三季度取得了3.1%的环比增速,但是第四季度回落至0.9%。“财政悬崖”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导致2013年美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调。日本经济增速逐季下滑,重陷衰退可能性较大,加之受到钓鱼岛问题的影响,中日经贸急剧降温。总之,面对国内短期需求收缩、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叠加情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有必要。

 

(二)积极财政政策操作可行

1.财政实力增强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从1994年的5218.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17210亿元。伴随着2013年的经济回暖,国家财政收入会进一步增加。不断增加的财政实力,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政风险可控

衡量财政风险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财政赤字率和财政债务负担率。从当前的指标来看,这两个指标都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

首先是赤字率不高。2011年中国财政赤字8500亿元,赤字率为1.8%;2012年财政赤字为8000亿元,赤字率为1.5%;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赤字率在2%左右。2011年的欧元区17国赤字率为4.1%,2013年美国赤字率预计为5.3%,英国、西班牙、希腊等欧盟成员国赤字率将高达6%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明显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其次是财政债务负担率总体可控。2011年中国中央政府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很低,只有15.3%,2012年为15.93%,预计2013年为16%。不过,外界对中国政府债务的担忧主要来自各类地方债。中国《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但地方政府可以绕开《预算法》的规定,通过地方债务平台公司等形式间接举债。特别是为了应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地加大了投资力度,通过各类政府性投资平台公司来举债。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2010 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总债务规模为10.7万亿元。2012年以来,随着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电热水、交通运输、仓储、水利、教育、卫生等地方国有投资迅速增加,2013年地方平台融资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元。这样,2013年中央和地方债务负担率将维持在39%的水平。再加上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余额,预计2013年全国总债务为 GDP的 55% 左右,这一比例仍低于多数西方国家 60% 的水平(2012年英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0%,美国为102%,而日本则高达200%)。而且,与多数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超过70% 的地方政府债务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大多有效。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依然明显,国家整体偿债能力较强。

财经形势分析第3篇

一、财税形势折射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根据江西省税务部门的统计数据,今年1~5月,我省国、地税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国税收入267.45亿元,同比增长73.2%,增幅在中部6省中居前列;国内增值税、消费税收入达205.07亿元,同比增长72.5%;国税局征收所得税32.86亿元,同比增长63.2%;地税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全国地税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地税列第7位,中部第2位。国、地税收入的大幅增长,来源于我省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势。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4.7亿元,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4.2个百分点,是我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增幅。

(一)工业增值税、消费税快速增长反映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据统计,今年1~5月,全省工业国内增值税达76亿元,同比增长35%,国内消费税达41.7亿元,同比增长53.2%,反映出我省生产型企业良好的经营态势。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4.5%,同比提高5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 567.7亿元,增长51.7%,实现利润125.1亿元,增长1.3倍,实现增加值725.5亿元,增长26.1%。

(二)营业税快速增长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保持强势。

据统计,今年1~5月,我省营业税达81.9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建筑业营业税21.9亿元,同比增长43.8%,房地产业营业税21.9亿元,同比增长86.6%。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的突出增长,反映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和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税收管理的加强。一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7亿元,增长24.6%。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850.1亿元,增长24.5%;城镇投资787.7亿元,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103.7亿元,增长2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继续保持回暖趋势,销售额105亿元,增长79.9%。

(三)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反映居民就业和收入的较快增长。

今年1~5月,江西省地税局征收个人所得税20.9亿元,同比增长21.6%。截止3月底,我省单位从业人员为293万人,比去年底增加3.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77.2万人,增加3.4万人。一季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9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02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 441元,增长10.7%。这表明我省居民收入有较快增长。

(四)商业国内增值税、车辆购置税、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快速增长反映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今年1~5月,我省商业国内增值税达26.5亿元,同比增长50.9%,车购税达12.4亿元,同比增长64.5%,住宿餐饮业营业税达2.5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5亿元,增长18.8%,增速居全国第4位、中部首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3亿元,同比增长36.8%。上述数据反映我省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二、财税状况也反映出我省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通过我省财税状况分析,我们也发现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行业税收结构不均衡,反映我省产业行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我省今年前五个月国税工业税收达到145.8亿元,占国税全部税收55%,第一、三产业国税税收不到一半,说明我省财税收入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一季度,三个产业中,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946.7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621.7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1%,拉动GDP增长10.2个百分点,说明我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在省国税重点监控的49户工业企业中,仅有江铃股份、昌河汽车和昌铃九江分公司三家先进制造业,1~5月实现增值税3.7亿元,仅占49户工业企业增值税总额的11.7%。这说明,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薄弱,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传统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仍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国家加大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将逐步压缩我省部分传统产业的增长空间。

此外,1~5月,我省营业税实现81.9亿元收入,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营业税占到全部营业税的96.3%,而软件业、动漫业、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营业税只占全部营业税的3.7%,这说明我省第三产业,尤其是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未能在经济和税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与中部省份及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财税、经济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今年一季度,全国按省份平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633.1亿元,我省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77.9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4位,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后。1~4月,我省国税收入以及国内增值税收入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后。一季度,全国按省份平均地区生产总值2 599亿元,我省地区生产总值1 754.7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1位,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后。这说明虽然我省财税收入及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在全国省份中较高,但由于经济总量有限、税源规模偏小,我省财税收入及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仍需较长时间的加速发展。

(三)与中部省份及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居民增收压力较大。

今年1~4月,全国国税按31个省份平均征收个人所得税5 315万元,我省国税征收个人所得税仅有2 199万元,在中部6省中排位最后。一季度,我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20位以后,均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这说明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分配的调整优化。

三、针对下一阶段我省经济发展调控的财税政策建议

考虑到下一阶段通胀预期压力较大、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猛等因素,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仍极为复杂,特别是近期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省应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稳固经济回升势头,提高经济回升质量。2010年,我省财政总收入目标力争达到1 040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2%。围绕这一总体任务,今年全省财税部门应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手段,既要营造宽松环境,又要确保平稳增收;既要扩大收入总量,又要优化收入结构,不断增强财税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为我省加快崛起夯实基础。

(一)尽快争取环境税试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开启了江西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的发展阶段。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开征环境税,通过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来解决生产的负外部效应问题,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目前,省政府相关部门正积极向国家申请税收政策扶持,争取试点开征环境税,如果今年下半年得到批准,我省应尽快设计和使用环境税政策,以解决当前我国税费体系环保作用不够理想的问题,充分发挥环境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功能,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要求,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省应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要求,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科学设计。可以考虑从实施长期的优惠税率、运用纳税扣除和投资税收抵免方式合理实施减免税和退税、有选择地实行加速折旧法、实行风险损失补偿制度等方面,设计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包括: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技术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出台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现代服务业税收优惠的具体政策,建立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等等。

(三)财政支出应“有保有压”,确保“民生工程”的完成。

在我省财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强调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支出,压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来抓,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落实“民生工程”,政府既能实现调节收入分配,又可带动消费需求。

针对近期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灾,尤其要做好财力物力的帮扶工作。截至6月23日,全省共有97个县(市、区)1 174个乡镇863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62千公顷,倒塌房屋10万余间,死亡13人,失踪1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8亿元。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灾区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同时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银行向灾区重建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等;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出台多种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以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四)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考虑到省级财政实力有限,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对于跨区域的水利保障、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以及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力争中央财政的倾斜政策;将鄱阳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争取中央财力支持区域内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同时,还可借鉴BOT(即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TOT(即政府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合约期满后再交回给政府)、PFI(即政府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建设和运营,在特许期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归还政府)、市政债券、公共投资基金等国外先进的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及外资参与我省基础设施投资,以解决省级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五)关注中央政策动向,努力保障地方财政收入适度快速增长。

财经形势分析第4篇

关键词:经济企稳 财政政策 着力点

与前几年不同,2013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是经济企稳而不是经济偏冷。因此,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兼顾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的双重需求,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着力于促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注意化解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企稳

回顾2012年,我国经济在面临中长期结构调整压力的同时,遭遇了外需下滑的挑战――前三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0.4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十余年来首次“破八”,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7.8,并在下半年缓慢回升。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延续上年温和回升的态势,经济运行总体趋于稳定,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8%左右。

随着城镇化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成为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消费方面,2012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出1.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高于投资。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3年消费需求将有稳步提升。在出口方面,虽然2012年底对美、欧两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回升,增速反弹至14.1%,远超市场预期,但是鉴于外部环境并没有明显好转,出口低迷的情况仍将延续。

过去几年转方式、调结构的努力为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打下了基础。2012年国家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投入,成效显著。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四种能源消费的占比较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降速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增加;在传统产业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的同时,新兴产业增速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为2013年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3年经济总体出现复苏态势,但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的“两会”上,财政政策被定调为“积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能满足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也现实可行。

(一)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需要财政给力

结构调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政策给予引导。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在区域和城乡统筹、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财政政策调整结构既有利于释放短期需求,又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引擎。2013年经济增长最接近于自然增长,全年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温和上涨但总体水平可控,也为结构调整提供难得的时机。

国际国内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要求财政政策在近期逆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从国内来看,投资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保障房投资增速明显减缓;受出口形势的影响,出口拉动的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政府扩大消费政策难度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将出现递减,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税收优惠政策,透支了未来消费,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加大;受制于体制机制(如收入分配制度)的约束,扩大消费难以有大的起色;房价高企也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2013年德国有望复苏并带动欧洲整体经济增长,周边国家仍处于衰退,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美国方面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尽管在2012年第三季度取得了3.1%的环比增速,但是第四季度回落至0.9%。“财政悬崖”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导致2013年美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调。日本经济增速逐季下滑,重陷衰退可能性较大,加之受到问题的影响,中日经贸急剧降温。总之,面对国内短期需求收缩、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叠加情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有必要。

(二)积极财政政策操作可行

1.财政实力增强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从1994年的5218.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17210亿元。伴随着2013年的经济回暖,国家财政收入会进一步增加。不断增加的财政实力,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政风险可控

衡量财政风险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财政赤字率和财政债务负担率。从当前的指标来看,这两个指标都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

首先是赤字率不高。2011年中国财政赤字8500亿元,赤字率为1.8%;2012年财政赤字为8000亿元,赤字率为1.5%;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赤字率在2%左右。2011年的欧元区17国赤字率为4.1%,2013年美国赤字率预计为5.3%,英国、西班牙、希腊等欧盟成员国赤字率将高达6%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明显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其次是财政债务负担率总体可控。2011年中国中央政府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很低,只有15.3%,2012年为15.93%,预计2013年为16%。不过,外界对中国政府债务的担忧主要来自各类地方债。中国《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但地方政府可以绕开《预算法》的规定,通过地方债务平台公司等形式间接举债。特别是为了应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地加大了投资力度,通过各类政府性投资平台公司来举债。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2010 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总债务规模为10.7万亿元。2012年以来,随着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电热水、交通运输、仓储、水利、教育、卫生等地方国有投资迅速增加,2013年地方平台融资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元。这样,2013年中央和地方债务负担率将维持在39%的水平。再加上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余额,预计2013年全国总债务为 GDP的 55% 左右,这一比例仍低于多数西方国家 60% 的水平(2012年英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0%,美国为102%,而日本则高达200%)。而且,与多数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超过70% 的地方政府债务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大多有效。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依然明显,国家整体偿债能力较强。

3.政策空间广阔

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不明朗,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仍有较大操作空间。一是扩大投资。中国现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2012年城镇化率为52.57%,而许多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70%,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很大。二是扩大消费。21世纪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2000年以后,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开始跨越低收入国家的门槛,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中国人均收入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民生财政支出将大大增加,这为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三是结构调整。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财政政策调整城乡和区域差距任重而道远。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也决定了财政政策要长期发挥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着力点

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兼顾结构调整和逆向调节的双重需要,推进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具体说来,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将以下六大方面作为着力点:

(一)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

减税是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在历经扩大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的传统财政政策所带来的阵痛(如地方政府性债务迅速扩张、财政金融风险凸显和民间投资受到挤压等)之后,需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财政政策。加之,2013年经济增长接近自然增长状态,国家没有必要大规模增加开支。积极财政政策的路径和重点由此从增支转变为减税。

中国既可以采取全面、大规模减税,也可以进行结构性、局部性减税。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幅度减缓,但经济运行总体上尚未出现衰退迹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具备,国家不应大规模减税,只需采取结构性减税措施即可。而且,结构性减税还可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防止物价过快增长。

结构性减税不宜消减直接税负担。这是因为:中国直接税占比较低,从宏观调控和财政体制的角度看,中国未来还要增加所得税的比重,如开征房产税和遗产税等;前几年规范和合并了企业所得税,并已经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以适应扩大消费和投资、促进结构调整的需要,没有必要再降低所得税。相反,结构性减税应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入手。考虑到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联调,影响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并增加了征管成本,而且增值税没有将第三产业纳入征税范围不利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在2012年实施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如 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启动“营改增”的改革试点,7月31日将改革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等8个省(直辖市)。2012年,营改增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结构性减税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促进了投资和消费,为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3年结构性减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营改增”的扩围。2013年“营改增”的主要任务是在合理解决试点中出现的诸如征纳成本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税负不均等问题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实施范围。二是将合理调整消费税税率结构、征收范围和征收环节。三是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成果,如进一步有选择地降低商品进口环节的关税;继续执行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更多的依靠市场的作用,政府应当是逐步的、有选择的退出,但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短期内公共支出仍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其投资主体只能是政府,民间资本、外资的引入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医疗、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要让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尤其是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三)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两头受挤。一方面,随着生产要素供求关系的变化,资金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传统低端制造业开始萎缩,其竞争优势将逐步被印度、印尼、越南等国所取代;另一方面,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市场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未形成。因此,在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的同时,国家要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基础研究投入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社会事业

十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并更加注重提高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公平;二是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三是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五)完善强农富农惠农财税政策

“三农”问题依旧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财政政策应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三农”发展:首先是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其次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在农民中普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第三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当转向农村,如改善广大农村的水、电、路等设施的条件。

(六)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财经形势分析第5篇

摘要:本文以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为背景,分析了201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从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社会事业、完善惠农政策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六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经济企稳 财政政策 着力点

与前几年不同,2013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是经济企稳而不是经济偏冷。因此,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兼顾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的双重需求,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着力于促进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注意化解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企稳

回顾2012年,我国经济在面临中长期结构调整压力的同时,遭遇了外需下滑的挑战——前三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0.4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十余年来首次“破八”,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7.8,并在下半年缓慢回升。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延续上年温和回升的态势,经济运行总体趋于稳定,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8%左右。

 

随着城镇化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成为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消费方面,2012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出1.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高于投资。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3年消费需求将有稳步提升。在出口方面,虽然2012年底对美、欧两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回升,增速反弹至14.1%,远超市场预期,但是鉴于外部环境并没有明显好转,出口低迷的情况仍将延续。

 

过去几年转方式、调结构的努力为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打下了基础。2012年国家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投入,成效显著。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四种能源消费的占比较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降速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增加;在传统产业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的同时,新兴产业增速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为2013年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3年经济总体出现复苏态势,但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的“两会”上,财政政策被定调为“积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能满足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也现实可行。

 

(一)结构调整和逆周期调节需要财政给力

结构调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政策给予引导。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在区域和城乡统筹、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财政政策调整结构既有利于释放短期需求,又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引擎。2013年经济增长最接近于自然增长,全年经济平稳运行、物价温和上涨但总体水平可控,也为结构调整提供难得的时机。

 

国际国内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要求财政政策在近期逆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从国内来看,投资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保障房投资增速明显减缓;受出口形势的影响,出口拉动的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政府扩大消费政策难度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将出现递减,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税收优惠政策,透支了未来消费,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加大;受制于体制机制(如收入分配制度)的约束,扩大消费难以有大的起色;房价高企也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2013年德国有望复苏并带动欧洲整体经济增长,周边国家仍处于衰退,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美国方面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尽管在2012年第三季度取得了3.1%的环比增速,但是第四季度回落至0.9%。“财政悬崖”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导致2013年美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调。日本经济增速逐季下滑,重陷衰退可能性较大,加之受到钓鱼岛问题的影响,中日经贸急剧降温。总之,面对国内短期需求收缩、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叠加情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有必要。

 

(二)积极财政政策操作可行

1.财政实力增强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从1994年的5218.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17210亿元。伴随着2013年的经济回暖,国家财政收入会进一步增加。不断增加的财政实力,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政风险可控

衡量财政风险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财政赤字率和财政债务负担率。从当前的指标来看,这两个指标都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

首先是赤字率不高。2011年中国财政赤字8500亿元,赤字率为1.8%;2012年财政赤字为8000亿元,赤字率为1.5%;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赤字率在2%左右。2011年的欧元区17国赤字率为4.1%,2013年美国赤字率预计为5.3%,英国、西班牙、希腊等欧盟成员国赤字率将高达6%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明显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其次是财政债务负担率总体可控。2011年中国中央政府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很低,只有15.3%,2012年为15.93%,预计2013年为16%。不过,外界对中国政府债务的担忧主要来自各类地方债。中国《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但地方政府可以绕开《预算法》的规定,通过地方债务平台公司等形式间接举债。特别是为了应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地加大了投资力度,通过各类政府性投资平台公司来举债。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2010 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总债务规模为10.7万亿元。2012年以来,随着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电热水、交通运输、仓储、水利、教育、卫生等地方国有投资迅速增加,2013年地方平台融资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元。这样,2013年中央和地方债务负担率将维持在39%的水平。再加上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余额,预计2013年全国总债务为 gdp的 55% 左右,这一比例仍低于多数西方国家 60% 的水平(2012年英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0%,美国为102%,而日本则高达200%)。而且,与多数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超过70% 的地方政府债务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大多有效。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依然明显,国家整体偿债能力较强。

3.政策空间广阔

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不明朗,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仍有较大操作空间。一是扩大投资。中国现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2012年城镇化率为52.57%,而许多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70%,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

投资需求很大。二是扩大消费。21世纪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2000年以后,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开始跨越低收入国家的门槛,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中国人均收入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民生财政支出将大大增加,这为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三是结构调整。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财政政策调整城乡和区域差距任重而道远。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也决定了财政政策要长期发挥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着力点

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兼顾结构调整和逆向调节的双重需要,推进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具体说来,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将以下六大方面作为着力点:

 

(一)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

减税是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在历经扩大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的传统财政政策所带来的阵痛(如地方政府性债务迅速扩张、财政金融风险凸显和民间投资受到挤压等)之后,需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财政政策。加之,2013年经济增长接近自然增长状态,国家没有必要大规模增加开支。积极财政政策的路径和重点由此从增支转变为减税。

 

中国既可以采取全面、大规模减税,也可以进行结构性、局部性减税。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幅度减缓,但经济运行总体上尚未出现衰退迹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具备,国家不应大规模减税,只需采取结构性减税措施即可。而且,结构性减税还可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防止物价过快增长。

 

结构性减税不宜消减直接税负担。这是因为:中国直接税占比较低,从宏观调控和财政体制的角度看,中国未来还要增加所得税的比重,如开征房产税和遗产税等;前几年规范和合并了企业所得税,并已经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以适应扩大消费和投资、促进结构调整的需要,没有必要再降低所得税。相反,结构性减税应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入手。考虑到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联调,影响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并增加了征管成本,而且增值税没有将第三产业纳入征税范围不利于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在2012年实施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如 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启动“营改增”的改革试点,7月31日将改革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等8个省(直辖市)。2012年,营改增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结构性减税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促进了投资和消费,为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3年结构性减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营改增”的扩围。2013年“营改增”的主要任务是在合理解决试点中出现的诸如征纳成本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税负不均等问题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实施范围。二是将合理调整消费税税率结构、征收范围和征收环节。三是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成果,如进一步有选择地降低商品进口环节的关税;继续执行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更多的依靠市场的作用,政府应当是逐步的、有选择的退出,但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短期内公共支出仍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其投资主体只能是政府,民间资本、外资的引入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医疗、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要让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尤其是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三)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两头受挤。一方面,随着生产要素供求关系的变化,资金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传统低端制造业开始萎缩,其竞争优势将逐步被印度、印尼、越南等国所取代;另一方面,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市场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未形成。因此,在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的同时,国家要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基础研究投入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社会事业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并更加注重提高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公平;二是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三是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五)完善强农富农惠农财税政策

“三农”问题依旧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财政政策应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三农”发展:首先是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其次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在农民中普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第三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当转向农村,如改善广大农村的水、电、路等设施的条件。

 

财经形势分析第6篇

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两创”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县委、县政府在良好开局基础上深入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全面部署并努力完成20*年财税工作任务,既是进一步增强党委、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需要。展望20*年,确保财税收入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但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具体来看:

有利因素:一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将奠定良好的税源基础。近年来,我县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连续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根据经济运行惯性,预计20*年我县经济仍将运行在经济周期上升期。二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县委提出了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决策部署,必将充分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有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三是近年来我县实施的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20*年一批重大工业、服务业项目的陆续投产,将形成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四是财税部门“三个三”工作措施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的税收征管体系正逐步形成,税收收入和政府财力的结构持续优化,为收入持续增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另外,车船税、城填土地使用税等税额标准的提高,耕地占用税制度改革,以及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等,也会给财政带来一定的增收。

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国家将实施更为严格的宏观调控,包括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以及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制约进一步加大,土地、环保等政策的从严从紧也将影响投资增长,使得投资拉动效应降低,并最终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二是政策性减收。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高,支持节能减排、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推行等,都将带来财税收入的变化。三是房地产业税收增长将趋于平缓。20*年国家对房地产业将可能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房地产业税收能否在较高增长基数上实现稳定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

总的来看,决定我县20*年财税经济形势的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占主要地位,预计全县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财税收入能够实现平稳增长。20*年财政地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县“两创”战略部署,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个三”工作措施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做优做大财税“蛋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努力为建设“开放创新、富裕和谐”的新*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20*年财政、地税工作主要目标

——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总收入年增幅在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增幅在15%以上,地方税收收入年增幅在15%以上,各项基金费收入年增长15%。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地方税占比努力分别较上年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一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地方税收收入增幅努力高于20*年同期。

——助推创业、创新措施有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传统服务业态和商品交易市场的改造提升,加快发展生产业;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鼓励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外经贸有关政策措施。

——税收、财力结构更趋合理。坚持科学发展,深化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积极探索优化税收结构、优化政府财力结构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收入多元化,密切关注改革动向,深入分析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对我县经济社会及财税工作影响,做好相关测算工作,研讨应对措施,努力实现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地方税收占比协调增长。

——财政支出结构日臻优化。在坚持公共财政普惠原则的同时,资金分配向农村倾斜、向低收入人群倾斜,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即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包括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安全生产,文化等方面。在有力保障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实施、政府职能履行、政权建设需要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过快增长,建设节约型政府。

——财税管理改革加快步伐。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积极探索“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运行机制。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构建符合我县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框架。认真做好各级政府债务的监管和考核工作,努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干部队伍建设常抓常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县政府十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大力营造和弘扬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加快财税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财税部门为党和政府、为兄弟部门、为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服务创新大力推动创新创业。

三、20*年财政、地税工作主要任务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拓财源

全面落实*县“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围绕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发挥好财税政策的导向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助推经济品质提升。一是认真贯彻我县关于发展服务业的有关要求,支持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业。逐步增加并用好三产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项目的补助、贴息等手段,重点扶持成熟度高、产业集聚强的旅游业、专业市场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连锁配送、服务外包等服务业项目,同时大力支持服务业招商,积极推动接轨上海、参与世博工作,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外资、民资投入三产领域,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二是大力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产业招商,重点支持引进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培育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建高新技术园区及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继续支持发展数码电子、精密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扶持光伏、新材料产业;加大龙头型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等,推动形成我县空间布局优、创新能力强、集约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三是鼓励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支持主导产业尤其是现代花卉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做强做优;研究出台政策措施,支持节庆会展业,促进一产向二、三产延伸;进一步推动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重视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制定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县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节能产业发展、节能降耗及减排工作的财税支持力度。

(二)牢固树立可用财力观,优化结构抓收入

在组织收入上,紧紧围绕有效地组织收入、组织有效益的收入,加快从传统的征管模式向做优结构、做大地方蛋糕转变。一是着力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加强宏观经济税收包括宏观税负、税收弹性、重点税源行业税收分析,及时发现税收政策、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问题,为党委、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信息;深化税源间接控管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工商、统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注重案头分析,制定纳税评估考核办法,加强行业评估和日常评估;继续调整部分粗放型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着力推进“退低进高、腾笼换鸟”;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两个条例,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户和外商投资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管力度,全面巩固地方税种征管成效;推行建筑营业税项目管理,利用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软件,努力实现营业税源泉控管;继续加大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同时涵养个人所得税税源,抓好个人收入12万元以上的纳税自行申报工作。另外,加强农业二税税源的摸底调查工作,实行税源动态管理;按照省财政厅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要求,发挥契税“把手”作用,全面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二是着力优化政府财力结构。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各项规费平稳入库,稳步增长:密切关注并及时研究解决本县新的社保费征缴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巩固“五费合征”工作;国、地税部门加强有关数据和情况交换,强化两项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研究完善残保金管理办法,保证残保金收入的稳定增长;运用稽查、评估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大规费清缴力度。强化部门协调,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广告资源有偿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收入等政府资源性收入管理。继续做好“新版非税征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争取使20*年能成功运行该系统的单位覆盖面达到80%,进一步提升我县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三)牢固树立和谐发展观,新增财力聚民生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努力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发展目标。一是强化对“三农”的投入。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继续落实对农民的直补政策,对标准化圩区、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财政扶持,对农业科技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完善财政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转移支付办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发展,重视弱势群体的公平教育。三是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抓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优待老年人的各项政策措施。四是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采取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办法开展再就业援助,切实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农村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再就业,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五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执行好《*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集机制的若干意见》,并继续通过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土地出让收益充实县级社会保障资金10000万元,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资金支付能力。加快研究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偿政策,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救助政策,切实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多渠道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六是大力加强“文化名县”建设。强化镇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县游泳训练馆、体育场馆、水上运动中心等工程建设,保障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七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加快研究出台扶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旧镇改造。

(四)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观,深化改革促高效

在财政改革上,加快由单项突破向综合配套转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一是加大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力度,努力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逐步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动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充分依托“金财工程”技术支撑,升级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从技术上实行财政实时监控。二是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努力实现“预算一个盘子”。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实施综合预算。对公用经费的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充分利用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注重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有关改革的衔接。探索建立基本建设预算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从概算、预算、结算到竣工财务决算全过程审核,有效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供给方式,努力实现“支出一个口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单位预算外收入进入单位账户的可能。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利用核算中心的操作平台尝试对农口等方面的政府专项资金实现财政支付,为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积累更多经验。

(五)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观,严格管理求绩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坚持适度举债,对新发生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履行审批手续;根据财力可能不断充实偿债准备金,今年财政将安排2000万元偿债准备金,比上年增长100%,尽快使我县的偿债准备金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标准,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警戒指标防范政府风险。二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出资人主体,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三是继续改革和完善县镇财政管理体制。20*年是实施县镇财政新体制的第一年,县对镇将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环比分成,欠收同比赔补”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调动乡镇政府提升发展经济、组织有效收入的积极性。四是不断健全财政监督和追踪问效机制。加快建立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大监督”格局。不断健全财政支出使用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使用新模式。20*年将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子平面,对专项支出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面布置绩效自评。

(六)牢固树立服务大局观,提升素质助发展

财经形势分析第7篇

刚才,市发改、统计等部门对上半年我市经济形势作了通报,总的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值与年度目标差距较大,从13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呈“九增四减”态势。“九增”:一是生产总值实现143.8亿元,增长4.9%;二是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1.5%;三是投资增长,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增长14.5%,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8亿元,增长206%,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5亿元,增长0.8%;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亿元,增长12.8%;五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1.6亿元,贷款余额343.9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7.5%。六是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1.6%和9.7%;七是实到外资5748万美元,实到内资12亿元,分别增长49.5%和2.9%;八是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增长4.1%,商品房销售额23.8亿元,增长49.1%;九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952元,均增长9.4%。这些指标虽然保持增长,但总体增幅不大。“四减”: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6亿元,规模工业销售产值360亿元,分别下降6.2%和7.3%;二是工业用电量下降2.1%;三是财政总收入25.1亿元,下降5%;四是自营出口2.3亿美元,下降28.2%。这是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对于下一步工作,我简单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判断当前形势

从上半年全国经济形势看,经济运行“止跌回升、趋势向好”,对于*的经济形势,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六句话”:

(一)多数指标好于预期,但部分指标完成年度目标困难较大。上半年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存贷款等指标好于预期,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是,我们也看到工业销售产值、自营出口等指标完成年度目标难度很大。

(二)多数行业趋稳回暖,但部分企业经营仍然困难。工业销售产值呈正增长的行业由一季度的11个增加到14个,造纸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一季度回升8.2和3.1个百分点,铜冶炼业产量和产值分别回升53.3和38.6个百分点。但是,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经营仍然十分困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372家,亏损总额3.8亿元,企业利润下降43.4%。*集团、*科技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危机。

(三)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但项目推进难问题依然突出。上半年项目推进总体良好。320国道环线外移和综合整治、*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推进,胥高线库区段开工建设,*新区和主城区10条道路新改建工程全面推进。开发区新登新区、场口新区完成50万方土方平整,8条主干路网全面推进,场口新区多层公寓一期和新登包秦农居*小区完成主体施工,*家园开工建设。高教综合体基本完成高科路建设,*科职院进入装修阶段。银湖新区*园、文创园征地拆迁有序推进,*东路、*西路和*小区开工建设。产业项目扎实推进,*住电、中策橡胶、*电器等63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机械、*照明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二贸市场、钢材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项目进展顺利。但是,征地难、拆迁难、项目落地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地区漫天要价、强揽工程、随意阻挠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主要表现为二季度我市经济形势明显好于一季度,特别是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由负转正、增长了0.9%,工业用电量降幅明显缩小,表明整个经济正在逐渐回暖。但是,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下一步整体经济的后续形势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一是宏观政策是否持续,就是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持续、持续多久;二是外贸出口是否好转,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果出口未见根本性好转,经济要较快回升的难度很大;三是社会投资是否激活,目前激活的是房地产市场,但工业等其他社会投资增长还不够快;四是消费市场是否活跃,说到底就是“房子+车子”的大宗消费能力;五是资源价格是否稳定,包括石油的价格、矿山的价格、粮油的价格等等。

(五)创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办事难依然突出。通过深化为企业送温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七个一”专项行动等活动,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信心,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上半年共兑现财政扶持资金8474万元,减征社会保险费1.5亿元,直接减免税款7808万元,走访企业4013家(次),收集各类问题790个,解决问题756个。继续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项目集中验收制和服务承诺制,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但是,办事难、难办事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办事效率低下,缺乏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六)民生条件不断改善,但离群众要求仍有差距。就业再就业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742个,*失业人员再就业2151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3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方面,深入落实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两个办法”,全市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参保分别净增13475人和15714人。积极推进大社保基层平台建设,基本建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大社保服务平台。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奠基,开工建设市文化中心,富春七小完成主体工程,妇保医院二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与救治工作。政府实事项目方面,我们对人代会确定的十件实事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职责、明确进度,加大平时的督促检查,目前进展顺利。但是,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民生保障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看病难、上学难、生产生活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生活环境保障难等“破七难”成效还不够明显。以上六个方面是对上半年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和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二、全面把握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今年人代会的目标,紧紧围绕“三句话、九个字”,即“保增长、调结构、送温暖”,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保增长。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不到最后决不放弃。从目前情况看,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的是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要完成15%的目标难度非常大。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不会大,关于财政收入,刚才国税局同志已经说了,去年10、11、12月份三个月,我们让利于企业,帮企业度难关,实际税收增幅不大;今年这三个月份会相对正常,每个月可以有4亿多的税收,应该能够完成年度任务;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投入的加大,完成目标问题也不会很大。

(二)调结构。要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抓手和支撑。一要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结构表现为工业规模较大、服务业相对落后、农业比例偏低。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要继续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动摇,不断地提高亩均产出,不断地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地巩固和提升农业生产。二要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做强做大造纸、铜业、通信、商贸服务四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引进产业前景好、提供就业多、亩产税收高的战略产业,下一步要大力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仓储、楼宇馆所、休闲度假等产业。三要调整企业结构。要千方百计地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一批百亿产值大企业大集团、行业“小巨人”企业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来发展整个产业群。四要调整市场结构。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内销,一手抓外贸,引进培育一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五要调整区域结构。要提高主城区的首位度,进一步加大主城区的建设力度,加快*新区以及以*路为核心的路网框架建设,加快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实施江南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区域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加快新登新区建设,打造成我市西北区域的城市副中心、经济增长极;要加快场口新区建设,打造成西南区域的城市新区、区域中心、工业平台;要加快银湖和东洲建设,打造融入*的桥头堡。

(三)送温暖。要把送温暖作为保增长的抓手。重点要做好企业帮扶、政策兑现、项目三件事情。一是企业帮扶。前段时间,市政协作了一个调查,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下一步我们要把解决融资难作为企业帮扶的头等大事,市财政局要完善企业风险基金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要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国有控股、参股的担保公司,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政策兑现。要全面地兑现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对企业克服当前困难有所帮助,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另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到实处,兑现政府的各项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度难关。三是项目。要继续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项目集中验收制和服务承诺制,加快推进网上服务大厅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三、突出抓好11项工作

1.项目建设。今年我们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有329个,总投资达到408亿元,总体上上半年项目建设的力度是大的,进度是不错的,但是与年度目标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保增长、调结构、送温暖的重中之重,按照市里的部署,严格进度,严格质量,做到责任到位,领导到位。市发改局要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平时督查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项目报批。市发改局要抓紧做好省重点项目的报批工作,对于已经确定的政府项目和民间项目,今年无论如何要完成省重点项目的报批,并争取土地指标的戴帽。

3.土地出让。市国土局要加快经营性土地的出让工作,尽量在9月底以前把我们今年计划出让的地块出让掉;有关乡镇要全力做好征地拆迁,保证土地出让工作的顺利进行。

4.招商引资。要着重于战略产业的招商、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土地的招商,今年务必要完成1.5亿美元的外资任务。同时,要加快项目的拆迁进度,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

5.三农工作。一是要坚持消债和融合相结合,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融合工作;二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就要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稳妥就要考虑风险,希望乡镇(街道)要把握好;三是要加大力度做好耕地的占补平衡和复垦工作;四是要制订实施农居新政。

6.稳定。现在征地拆迁多了,下一步还有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稳定问题,希望每个乡镇(街道)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工作。这里强调一下,公交一体化改革涉及到原有车辆的收购工作,原则上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完成,确保稳妥处置、社会稳定。

7.节能减排。要启动大源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江南片截污纳管和八一、春南污水回用工程,建成投运新登污水处理厂一期,完成三星热电、高桥热电等11家企业脱硫改造工程,关停淘汰50条“低小散”造纸生产线。

8.安全生产。尽管上半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9.破解“七难”。医疗设施建设、学校建设、公交一体化改革、收费站回购等都事关全市百姓的切身利益,下半年务必要按进度予以推进。

10.财政平衡。今年乡镇(街道)财政平衡的难度确实非常大,一方面乡镇(街道)要节支,另一方面要确保已开工项目的顺利建设,确实有困难的,市财政适当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