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合集7篇)

时间:2023-10-12 16:09:08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1篇

摘要:文化消费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的消费需求,文化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生活方式也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这就要求文化消费商业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本文主要对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创新文化消费商业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35-02

一、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创新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途径。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设计,这对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实现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模式是企业把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通过提品和服务、营销渠道、资本的保障、持续供给等要素,把企业内部的和外部的各种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同时结合客户需求、市场环境、现有资源和条件,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运行系统,给客户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在创造客户价值的过程中,企业获得商业价值。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对企业基本经营方法进行变革。一个企业通过不断改变它的客户价值定义和相应的利润方程来变革自身现有的商业模式,同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企业会从更加宏观的层面重新定义用户需求。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企业技术、企业文化、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企业要对整个商业运营流程进行系统设计,采用新的产业组织形态,使企业运行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的目标。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几个特点:①商业模式创新更加注重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设计企业的行为,把客户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主要关注客户的需求,并考虑如何有效满足它。企业的视角更加外向和开放,更多注重涉及企业发展多方面的因素。②商业模式创新不是单一因素的变化,它涉及商业模式多个要素同时发生大的变革,企业需要进行较大的战略调整,是一种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工艺技术、组织管理的创新及组织形态等多方面的创新变化,反之,则不能构成商业模式创新。③从企业的绩效看,商业模式创新如果提供的是全新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开创了一个可赢利的全新的产业领域,这样即使企业提供原有的产品或服务,也会给企业带来大的竞争优势和持久的赢利能力。传统的创新形态一般都是企业局部内部的变革,例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等方式进行变革,这种方式很容易在较短期时期内就被其他企业竞相模仿。商业模式创新,它涉及多个要素的同时变化,因此这种创新更加系统化、根本化,也很难被竞争者模仿,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扩大文化消费,要创新商业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来有效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对于带动就业创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注重品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文化消费支出方面有大幅的提升,文化消费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文化a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方向,文化消费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拉动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素质、提高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在文化领域方面将日益激烈,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整体还很低,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性存在一定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文化消费商业模式要不断创新,为城乡居民提供内容更加多样、类型丰富、质量可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满足个性化的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的不同需求,使得广大消费者在进行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更具有主导性。同时要调查和分析消费群体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针对他们的需求推出更多具有特色、更能被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文化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文化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的建立,对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的对策分析

1.要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商业模式创新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些文化企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一些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应享受相应优惠政策。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创新产品开发,完善服务运营模式,引导企业开拓文化消费市场,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2.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要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多样化消费方式。客户价值是商业模式的出发点,也是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存在就是不断地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首先要制定一个有力的客户价值主张。商业运作模式要以客户的价值为导向,根据客户的消费需求,根据目标消费者的诉求设计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的设计理念与顾客的期望价值达到最大限度的吻合,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心理上认同,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文化企业要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主张,就要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产品,面对广大城乡群众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有品质内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增长点,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3.加速融合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创造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众消费模式。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数字化时代,文化消费面对更多的变革和重构,文化消费具有文化消费内容的数字化、消费体验的虚拟化、消费渠道的网络化、消费终端的集成化等四个特点。例如出现了电子图书、在线影视、数字博物馆等,文化消费内容正在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互联网+文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提升内容品质、互联网产品的版权保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落实解决。要推动“互联网+文化”深度融合,面对互联网对文化消费带来的冲击和变革,文化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数据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文化企业要深入分析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目标顾客提供更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激发文化消费的活力。

4.“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全产业链”是文化产业采用的一种典型的商业模式,通过把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各个互补企业有机协调,组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体系,然后对“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掌控和系统管理,把整个文化行业组织起来,并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升级,实现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价值共赢。“全产业链”是一种系统化的、整体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对于文化产业自身进行产业升级以及文化产业集聚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合理的解决方案。由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能够进行很好的融合,因此文化产业在延伸产业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通过运用产业价值链(包括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进行经营的方式,文化产业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规模化发展形态。

参考文献:

[1]乔为国.商业模式创新[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9-42.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2篇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企业要想走得更远,一定要紧跟网络经济的步伐,立足于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综合考虑现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适当调整营销管理模式,因此该文针对企业电子商务中的营销管理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顺应时展步伐,对传统商业模式和贸易方式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与电商之间通过互联网,遵循一定的贸易准则,完成商务信息的交流与对接。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要如何进行创新改革,正是文章所讨论的重点。

1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影响

1.1对比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推广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企业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很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互联网络与商家进行沟通并选购商品,达成交易。所以企业电子商务的营销推广方式由线下逐步转向线上推广,增加网络推广的力度,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用以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口碑,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1.2对比传统促销模式,电子商务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促销模式中,大多数的产品企业会选择以广告、促销员、营业推销等方式为主。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企业顺应形势,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成功把促销活动变得信息化和现代化。在缩短促销时间,降低促销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促销活动的宣传效果。企业电子商务在营销模式中,根据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购买习惯所产生的变化,也把过去以往的推销方式例如有奖消费、赠送样品等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把电子信息作为最主要的推广方式,网络上各种广告网页、电子邮件广告相继而出,继而网络成为了营业推广的重要平台。

2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分析

2.1网络营销成为新型营销模式

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网络这个新兴的媒介,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网络营销成为了最新型的营销模式,更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与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从产品分类角度,网络营销通过对现代消费者进行不同特征的划分,把目标群体分类划出不同的目标市场,增加了商品个性化特点,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营销沟通角度,网络营销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通过网络平台,顾客可以把自己的购物体验和购物心理及时反馈给商家,商家也会适度做出调整与改变,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服务体验角度,网络营销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特点,通过网络手段挖掘出潜在的网络消费群体,并根据消费者特点提供出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2.2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表现形式

2.2.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背景下,有很多大规模的产品制造商和大型批发商选择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交易。电子商务适用于很多行业,如生产制造业包括一些原材料、大型机器设备及零配件和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品都可以。因其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企业之间产生的交易量较大,所以选择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较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降低了交易的费用,为企业双方节省成本提高收益。

2.2.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营销

因为网络平台的发展,影响了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与商家直接交易。交易的类型有有形的商品也有无形的服务商品。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接触到最终的商品使用者,减少多层交易,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加深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3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内容上的创新

在现在的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内容上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不同群体区别定价,增加消费者的个性标签,体现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或是可以进行电子分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减少因地理位置原因带来的阻碍,从进货渠道上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同时在销售服务上实现个性化,针对现代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做出及时新颖的营销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内容上的创新。

3.2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手段上的创新

现在因为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者意识,注重消费体验,所以企业在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上要侧重于手段上的创新。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营销沟通模式,把传统营销沟通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调查来确认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并通过网络手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进行刺激消费,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销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以获得消费者的再次认可。

3.3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观念上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状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商务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现阶段,因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共享成了时代主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网络信息对企业营销上的影响,不断更新、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互联网意识。同时企业必须要考虑更多的不定因素,着眼于企业的预期收益和未来增值,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结语

在电子商务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务必要适时做出调整和创新,只有创新才会体现出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优越性。企业身处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观念,提高互联网意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积极整合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顺应时展潮流,才能有助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王丽丽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喜咏.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2(6):52.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营销管理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78-02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顺应时展步伐,对传统商业模式和贸易方式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与电商之间通过互联网,遵循一定的贸易准则,完成商务信息的交流与对接。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要如何进行创新改革,正是文章所讨论的重点。

1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影响

1.1 对比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推广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企业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很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互联网络与商家进行沟通并选购商品,达成交易。所以企业电子商务的营销推广方式由线下逐步转向线上推广,增加网络推广的力度,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用以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口碑,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1.2 对比传统促销模式,电子商务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促销模式中,大多数的产品企业会选择以广告、促销员、营业推销等方式为主。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企业顺应形势,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成功把促销活动变得信息化和现代化。在缩短促销时间,降低促销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促销活动的宣传效果。企业电子商务在营销模式中,根据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购买习惯所产生的变化,也把过去以往的推销方式例如有奖消费、赠送样品等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把电子信息作为最主要的推广方式,网络上各种广告网页、电子邮件广告相继而出,继而网络成为了营业推广的重要平台。

2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分析

2.1 网络营销成为新型营销模式

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网络这个新兴的媒介,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网络营销成为了最新型的营销模式,更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与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从产品分类角度,网络营销通过对现代消费者进行不同特征的划分,把目标群体分类划出不同的目标市场,增加了商品个性化特点,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营销沟通角度,网络营销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通过网络平台,顾客可以把自己的购物体验和购物心理及时反馈给商家,商家也会适度做出调整与改变,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服务体验角度,网络营销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特点,通过网络手段挖掘出潜在的网络消费群体,并根据消费者特点提供出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2.2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表现形式

2.2.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背景下,有很多大规模的产品制造商和大型批发商选择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交易。电子商务适用于很多行业,如生产制造业包括一些原材料、大型机器设备及零配件和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品都可以。因其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企业之间产生的交易量较大,所以选择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较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降低了交易的费用,为企业双方节省成本提高收益。

2.2.2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营销

因为网络平台的发展,影响了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与商家直接交易。交易的类型有有形的商品也有无形的服务商品。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接触到最终的商品使用者,减少多层交易,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加深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3 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内容上的创新

在现在的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内容上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不同群体区别定价,增加消费者的个性标签,体现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或是可以进行电子分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减少因地理位置原因带来的阻碍,从进货渠道上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同时在销售服务上实现个性化,针对现代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做出及时新颖的营销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热萆系拇葱隆

3.2 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手段上的创新

现在因为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者意识,注重消费体验,所以企业在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上要侧重于手段上的创新。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营销沟通模式,把传统营销沟通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调查来确认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并通过网络手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进行刺激消费,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销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以获得消费者的再次认可。

3.3 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观念上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状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商务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现阶段,因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共享成了时代主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网络信息对企业营销上的影响,不断更新、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互联网意识。同时企业必须要考虑更多的不定因素,着眼于企业的预期收益和未来增值,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 结语

在电子商务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务必要适时做出调整和创新,只有创新才会体现出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优越性。企业身处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观念,提高互联网意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积极整合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顺应时展潮流,才能有助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喜咏.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2(6):52.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4篇

关键词: 商业地产;网络消费;双渠道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3-0035-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3.07

一、引言

商业地产具备商业消费和房地产的双重属性,市场的风险判断和趋势把握比住宅市场更为复杂。现阶段商业地产的泡沫化恐慌仍源于扭曲的供求关系:一方面,供给非理性放大,地方政府的超前商业梦想和房地产企业扎堆开发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不限购带来的投机空间逐渐压缩,价格虚高的担忧压制非理性的新购买方介入。网络消费的出现,恰逢其时的加速了这一问题的暴露进程。同时,商业地产存在自我优化机制,互联网技术会和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相融合,不同商业地产业态会在差异化网络消费产品结构性特征下出现差异化发展道路。挖掘并识别这种行业趋势发展方向,能够提升我们对商业地产行业本质的理解。本文拟从消费者行为角度着手,分析网络消费影响下商业地产发展趋势,鉴别能分享网络消费发展趋势的商业地产类型及特征。

二、网络消费对商业地产长期作用机理分析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兴起,网络消费正从商业消费层面对商业地产行业形成冲击。这种冲击不是住宅市场的简单供需关系失衡,而是形成网络消费――终端消费者――零售商――商业地产的间接影响路径。相比于短期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网络消费所带来的消费模式转变对商业地产的影响着眼于中长期市场发展趋势,以重塑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理念改变行业发展态势。网络消费具有互联网经济两大特征:提升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交易成本。前者全方位的体现在产品属性、价格比较和配套服务方面,增强消费者选择权,激发其潜在消费欲望;后者能够降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流成本,减少交易环节,提高消费者单位成本满意度。在这两种因素影响下,网络消费行为普及能够实现商业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扩大和商业地产需求总量上升。我们认为,网络消费行为能够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结构,中长期利好商业地产行业。

从空间维度看,网络消费在压缩传统同质化商业地产规模同时能形成多元化新增商业地产需求。一是网络消费形成新增消费需求。网络消费渠道能够发挥“做大蛋糕”的边际效用,为消费者在区域性实体零售商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情况下提供更为便捷的消费渠道[1]。这种扩大零售业需求,激发消费潜力的效应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据统计,网络消费中有39%消费规模为电子商务产生的全新新增消费(见图1)。二是网络消费形成全新商业运营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大量配套商业地产需求。网络消费涉及商品体验展示、物流配送、仓储等多个环节,不同阶段参与企业存在内生商业地产需求。如网络平台企业需要购买/租用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物流配送企业在业务规模扩大同时会新增物流仓储地产需求。此类商用配套和物流仓储需求会随着网络消费行为固化持续产生,非商业地产领域能够保持长期繁荣发展。

从时间维度看,商业地产发展新态势逐渐显现,同质化低端竞争会被O2O模式和线上线下差异化竞争模式所取代,行业发展趋势更为健康、持久。未来购物将不再是商业地产最重要的功能,集消费、休闲、文化、体验、服务和参与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会在网络消费冲击下被迫形成,将传统零售商业地产塑造成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概念和生活体验的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目的地体验式消费中心。网络消费和实体消费存在显著差异,两者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也并非绝对相互排斥(见表1)。在互联网经济下,消费的碎片化和场景化会促进商业地产和网络消费重新界定边界,并在重叠领域互相融合。这种不断碰撞和试错的阶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为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提供升级空间。

三、双渠道消费行为下商业地产差异化发展路径讨论

商业地产行业的兴衰取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中对相关商业地产服务的需求程度。本文假设网络渠道和实体店铺渠道一并构成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的主要途径,形成双渠道共存的消费模式;同时假设消费行为分为信息搜索和产品购买两阶段。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具有不同的特征属性,在客户消费行为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优势。产品购买阶段,实体渠道能够带给消费者较高的安全性、较低的交货延迟和评估努力等正向感知。在不同的消费行为阶段,消费者采取差异化的渠道获得所需决策信息,最终形成四类双渠道选择行为(见图2)。

消费者购买阶段实体渠道和网络渠道的替代互补关系是剖析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变化对商业地产影响的本质分析框架。我们认为,网络消费行为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大小聚焦于双渠道消费行为下网络渠道购买对实体渠道购买的替代程度,双渠道消费行为模式对商业地产形成差异化影响。消费者在不同购买决策阶段会对不同渠道产生差异性偏好,消费者的渠道选择行为具有替代关系。网络消费行为对商业地产的影响体现于在消费者购买行为阶段网络渠道对实体渠道的替代和挤出效应的大小,形成四种差异化影响路径。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模式导致不同类型商业地产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一) “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该消费模式中实体渠道对特定商品消费无法形成渠道转换门槛,负向渠道间扩散机制大渠道内于锁定机制。网络消费时代,消费者对信息如饥似渴,对价格及其敏感,青睐于借助网络和移动技术掌握消费的主动性。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市场消费频率高、中间环节成本高的商品属性,以日用百货、普通服饰、美容化妆品为代表。如服装类商品,其具有小批量、多款式的特点,行业管道层级多、费用高,中低端服装品牌能够利用网络管道以价格让利和备送货便捷的优势形成巨大的网络消费市场。此类产品单价较低、产品同质性{,网络购物渠道能在不显著影响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消费者支出成本。

3.商业地产分化。(1)消极影响:传统多中间环节类商业地产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百货商店、普通服装店、大型超市等业态为代表。互联网技术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在本消费模式中得以充分体现。一旦网络消费渠道能够在不降低商品适用性、安全性前提下给消费者带来成本降低等优势,消费者将会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实现购买行为,而无视信息搜索阶段的渠道来源[2]。近年来,百货商店逐渐沦为“试衣间”正是这种实体渠道无法对特定商品消费形成路径锁定的表现。(2)积极影响:两类商业地产业态将会从“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中受益。一类是适应互联网发展,选择线上线下模式融合的领先零售地产,以产品/服务展示、体验中心为代表,承担展示、体验、互动的功能。这种互融在不同零售物业载体上呈现差异化的呈现方式。对服装等单一化产品销售商业体而言,线上线下需各有侧重,形成“线下高端大气上档次,在线低调潘坑心诤”的经营模式。如品牌服装以实体门店销售流行新款,作为品牌展示方式和聚客手段;以网上商城销售过气库存,实现现金流优化。对百货超市等多样化产品销售商业体而言,利用实体门店比较优势加强体验消费模式,吸引新增消费群体分享互联网红利。另一类是基于网络消费的衍生配套商业地产,以办公用房、仓储物流用房为代表。网络购物渠道扩大全社会商品/服务消费规模,诸多“网络卖家”会加大普通办公用房需求,客观上仓储物流用房会随着物流行业的急速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 “网络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该消费模式中,网络渠道在特定情境下对商品消费拥有排他性,产生显著渠道锁定效应,对实体渠道影响较为深远。相对实体店铺渠道搜集信息的繁琐性,网络渠道能够提供消费者更高的搜索感知便捷性和愉悦感,增加其利用网络渠道购买的需求。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易配送的商品属性,以数码、图书音像、家电、零售金融为代表。信息搜索阶段消费者在网络渠道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产品的价格和规格信息,降低购买阶段网络渠道购买风险,获取较低价格等其它相对优惠。以3C产品为例,现阶段网络消费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类型、品牌的电子产品购买,且发送货物流体系完备。该类商品作为标准化产品对购物体验要求较低,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实行购买行为,能够获取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的同质商品。

3.商业地产分化。(1)消极影响:传统标准化商业地产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3C数码商城、书店、大型家电卖场等业态为代表。网络消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搜集方式,大型网络购物平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配送服务。根据渠道锁定机制,在同一渠道内消费者对特定渠道的信息搜索意愿越强,其对该渠道的产品购买意愿也越强,传统实体店面毫无竞争优势。(2)积极影响:同“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类似,“网络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能够为商业地产形成两个全新深耕领域。一是网络消费所形成的各类售后服务类商业地产。通过实体店面解决面对面的售后服务需求是互联网销售行业得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二是基于网络消费的衍生配套商业地产,以办公用房、仓储物流用房为代表。

(三) “实体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这种消费模式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类是强化信息搜索阶段和购买阶段的路径锁定机制,聚焦于实体渠道信息搜索的转化效率。利用有效的促销手段和商品展示平台,提示或激起消费者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利用冲动消费和体验消费的方式直接将消费欲望转化成消费行为[3]。一类是强化消费者对实体渠道购买路径的依赖和信任,形成直接的路径依赖,为消费者带来安全感和享受感。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消费者购买决策依赖主观价值判断的商业属性,可体现于两方面与作用机制相对应。一是消费频率高的低价值产品/服务,容易通过实物接触激发消费者产生即时冲动消费行为。二是商品价值高、含有个人审美观的高端产品/服务。如在奢饰品消费和小众个性化制定行业,商业地产能够凭借核心的商业位置和吸引眼球的展示效果提升特定消费群体忠诚感。

3.商业地产分化。“实体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中,网络消费行为并未直接对相关商业地产领域产生直接影响。能否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隔离网络消费潜在影响,取决于相应商业地产业态能否以独特的商品属性和销售模式影响消费者行为,形成较强的渠道内锁定效应。

(四) “网络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实体渠道发挥正向渠道扩散机制,利用网络搜索渠道形成搭便车效应。实体渠道如能够通过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因素形成“过程溢价”,满足客户消费安全感需求,将可弥补销售成本高于网络渠道的弊端,形成“网络渠道搜索信息+实体渠道购买”的消费路径。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两类商品属性。一是具有渠道垄断特性,只能通过实体渠道产生消费,以餐饮、娱乐为代表。二是具有体验消费特征,难以配送的商品/服务。消费者需要通过近距离体验所购商品的性能和款式,降低购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在休闲体验中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心理需求。

3.商业地产分化。此类消费模式对商业地产能够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网络渠道的出现使市场之间的搜寻成本急剧降低,消费者能够在信息搜索阶段获得更为丰富的商品信息,提高消费能力,形成更为庞大的潜在消费需求[4]。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在商业地产中的重要性将会逐渐高于零售购物,休闲娱乐体验性消费能够带来包括各类服务供应店铺在内的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

通过以上四种消费行为路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网络消费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具有多元化复杂属性,不同的消费渠道和行为阶段的组合产生多样性效果(见表2)。利用差异化的情景因素和商品/产品特性,房地产开发商能够选择性聚焦不同类型商业地产业态,规避网络消费对实体商业形态负面影响,享受互联网经济红利。基于消费者行为路径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我们对商业地产分化方向和程度进行判断,寻找优质商业地产项目。

四、未来零售地产业态分化趋势判断

商业地产是实体消费的核心载体,在网络消费冲击下,商业地产实施蓝海战略,必定要能形成差异性竞争优势,保持顾客购买意愿的持续建立。我们认为未来商业地产会在网络消费的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商业形态分化,持续看好以下四类商业地产。

(一)体验经济式商业地产

该类地产具有差异竞争力的服务性体验业态特征,以餐饮、影院等娱乐休闲商业地产模式为代表。消费者最终消费体验一定要通过实体渠道完成,实体商业地产在产品/服务购买阶段具有天然垄断优势。服务性体验业态能够有效聚集人气,具备开放性、注重消费情景、体验及交流功能,通过差异化消费路径回避网络消费负面冲击。网络消费行为不仅不会抑制此类商业地产发展,还会带来两大促进作用。一是扩大消费客户群体,提升商业地产需求。互联网经济下,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重要性加大,以外出购物为目标的行动演变成休闲、放松、社交等一种全新生活方式。休闲体验式消费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二是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改变商业地产区域分布结构。网络渠道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搜索渠道,产品/服务提供商无需过度依赖通过商业地产地段、楼层等外在资源吸引客户。体验经济商业地产的产品/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成为地产项目好坏的首要判断标准,区域地段选择重要性有所降低。

(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购物式商业地产

传统零售地产受到网络消费行为的较大程度负面冲击,但并未意味着此类商业地产失去发展空间。网络渠道不会完全替代传统实体渠道,两者并存的状态将会长期存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购物式商业地产会在优胜劣汰后获得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建立传统实体销售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利用增值服务产生超越商品价值本身的溢价空间。零售业态可利用两种方式实现O2O互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一类走“高大上”路线,聚焦高端消费,将“小而美”作为发展方向。精品百货以及时尚主题购物将是可行的商业地产优质业态,通过精选商品类别、甄选品牌、定位高端时尚的体验式购物。放弃长尾做大而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类走“小清新”路线,以名品折扣店业态为代表。知名品牌商品直销和价格适中的地产经营模式,能削弱网络消费“价廉”比较优势吸引力度,增加实体渠道“物美”优势,进而降低网络渠道购物的扩散效应。此类优质的地产项目往往将零售、娱乐和餐饮这三种元素相互交织,形成全人群、全天候一站式购物消费氛围,通过丰富完善传统购物中心功能,增强面对面营销和现场实时消费种类,增加客户实体渠道购买行为粘性。

(三)社区式商业地产

网络消费具有明显的时效困境,无法满足消费者即时性、临时性消费需求。社区式商业地产能够充分发挥便民性易接触性特征,降低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社区式商业地产业态以便利店为代表,毗邻居住区,根据人口密度自然生成合适的生存空间。便民式商业地产往往镶嵌入小区,利用住宅小区为依托进行的配套开发,能够有效满足周边稳定客户的冲动性购买和急需性购买需求[5]。除常规商品销售外,便利店还能形成信息传递中枢平台,提供各类增值服务,这是网络消费无法实现的增值功能。开发方式上多采用小区商铺或交通设施商铺方式,利用其中部分地面建设商业地产配套,满足特定范围内潜在客户的便捷性需求和冲动型需求。由于消费者总体数量有限,不可能形成过大面积的单一商业门店,小型化单体商业独立体更容易被零售商所认可,形成多元化的商业环境,满足多品种个性化需求。

(四)具有电商属性的非零售商业地产

网络消费趋势必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新增新型商业地产需求,改变整个商业地产行业需求结构。享受网络消费正向影响的商业地产主要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网络虚拟卖家”经营管理形成的办公需求,以电商创业园等写字楼类商业地产为代表。一类是网络消费配送环节形成的物流仓储需求,以现代化规模型仓储物流地产为代表。聚焦于传统产业集群或专业市场周边的此类商业地产能够形成实体贸易和互联网渠道运营间的无缝对接,发展潜力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吕玉明,吕庆华.消费者视角的网络零售地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8):63-70.

[2]张国佐.传统消费者决策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8):58-64.

[3]章璇,景奉杰.网购商品的类型对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2(6):69-77.

[4]涂红伟,周星.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研究评介与展望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5篇

关键词:商业地产;网络消费;双渠道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5)-0011-05

一、引言

商业地产具备商业消费和房地产的双重属性,市场的风险判断和趋势把握比住宅市场更为复杂。现阶段商业地产的泡沫化恐慌仍源于扭曲的供求关系:一方面供给非理性放大,地方政府的超前商业梦想和房地产企业扎堆开发相互交织;另一方面投机空间逐渐压缩,价格虚高的担忧压制非理性的新购买方介入。网络消费的出现,恰逢其时地加速了这一问题的暴露进程。同时,商业地产存在自我优化机制,互联网技术会和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相融合,不同商业地产业态会在差异化网络消费产品结构性特征下出现差异化发展道路。挖掘并识别这种行业趋势发展方向,能够提升我们对商业地产行业本质的理解。本文拟从消费者行为角度着手,分析网络消费影响下商业地产发展趋势,鉴别能分享网络消费发展趋势的商业地产类型及特征。

二、网络消费对商业地产长期作用机理分析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兴起,网络消费正从商业消费层面对商业地产行业形成冲击。这种冲击不是住宅市场的简单供需关系失衡,而是形成网络消费――终端消费者――零售商――商业地产的间接影响路径。相比于短期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网络消费所带来的消费模式的转变对商业地产的影响着眼于中长期市场发展趋势,以重塑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理念,改变行业发展态势。网络消费具有互联网经济两大特征:提升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交易成本。前者全方位地体现在产品属性、价格比较和配套服务方面,增强消费者选择权,激发其潜在消费欲望;后者能够降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流成本,减少交易环节,提高消费者单位成本满意度。在这两种因素影响下,网络消费行为普及能够实现商业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扩大和商业地产需求总量上升。我们认为,网络消费行为能够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结构,中长期利好商业地产行业。

从空间维度看,网络消费在压缩传统同质化商业地产规模同时能形成多元化新增商业地产需求。一是网络消费形成新增消费需求。网络消费渠道能够发挥“做大蛋糕”的边际效用,为消费者在区域性实体零售商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情况下提供更为便捷的消费渠道。这种扩大零售业需求、激发消费潜力的效应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据统计,网络消费中有39%消费规模为电子商务产生的全新新增消费(图1所示)。二是网络消费形成全新商业运营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大量配套商业地产需求。网络消费涉及商品体验展示、物流配送、仓储等多个环节,不同阶段参与企业存在内生商业地产需求。如网络平台企业需要购买/租用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物流配送企业在业务规模扩大同时会新增物流仓储地产需求。此类商用配套和物流仓储需求会随着网络消费行为固化持续产生,非商业地产领域能够保持长期繁荣发展。

从时间维度看,商业地产发展新态势逐渐显现,同质化低端竞争会被O2O模式和线上线下差异化竞争模式所取代,行业发展趋势更为健康、持久。未来购物将不再是商业地产最重要的功能,集消费、休闲、文化、体验、服务和参与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会在网络消费冲击下被迫形成,将传统零售商业地产塑造成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概念和生活体验的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目的地体验式消费中心。网络消费和实体消费存在显著差异,两者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也并非绝对相互排斥(表1所示)。互联网经济下,消费的碎片化和场景化会促进商业地产和网络消费重新界定边界,并在重叠领域互相融合。这种不断碰撞和试错的阶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为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提供升级空间。

三、双渠道消费行为下商业地产差异化发展路径讨论

商业地产行业的兴衰取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中对相关商业地产服务的需求程度。本文假设网络渠道和实体店铺渠道一并构成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的主要途径,形成双渠道共存的消费模式;同时假设消费行为分为信息搜索和产品购买两阶段。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具有不同的特征属性,在客户消费行为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优势。产品购买阶段,实体渠道能够带给消费者较高的安全性、较低的交货延迟和评估努力等正向感知。在不同的消费行为阶段,消费者采取差异化的渠道获得所需决策信息,最终形成四类双渠道选择行为(图2所示)。

消费者购买阶段实体渠道和网络渠道的替代互补关系是剖析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变化对商业地产影响的本质分析框架。我们认为,网络消费行为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大小聚焦于双渠道消费行为下网络渠道购买对实体渠道购买的替代程度,双渠道消费行为模式对商业地产形成差异化影响。消费者在不同购买决策阶段会对不同渠道产生差异性偏好,消费者的渠道选择行为具有替代关系。网络消费行为对商业地产的影响体现于在消费者购买行为阶段网络渠道对实体渠道的替代和挤出效应的大小,形成四种差异化影响路径。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模式导致不同类型商业地产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一)“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该消费模式中实体渠道对特定商品消费无法形成渠道转换门槛,负向渠道间扩散机制大渠道内于锁定机制。网络消费时代,消费者对信息如饥似渴,对价格极其敏感,青睐于借助网络和移动技术掌握消费的主动性。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市场消费频率高、中间环节成本高的商品属性,以日用百货、普通服饰、美容化妆品为代表。如服装类商品,其具有小批量、多款式的特点,行业管道层级多、费用高,中低端服装品牌能够利用网络管道以价格让利和备送货便捷的优势形成巨大的网络消费市场。此类产品单价较低、产品同质性{,网络购物渠道能在不显著影响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消费者支出成本。

3、商业地产分化。(1)消极影响:传统多中间环节类商业地产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百货商店、普通服装店、大型超市等业态为代表。互联网技术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在本消费模式中得以充分体现。一旦网络消费渠道能够在不降低商品适用性、安全性前提下给消费者带来成本降低等优势,消费者将会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实现购买行为,而无视信息搜索阶段的渠道来源。近年来,百货商店逐渐沦为“试衣间”正是这种实体渠道无法对特定商品消费形成路径锁定的表现。(2)积极影响:两类商业地产业态将会从“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中受益。一类是适应互联网发展,选择线上线下模式融合的领先零售地产,以产品/服务展示、体验中心为代表,承担展示、体验、互动的功能。这种互融在不同零售物业载体上呈现差异化的呈现方式。对服装等单一化产品销售商业体而言,线上线下需各有侧重。如品牌服装以实体门店销售流行新款,作为品牌展示方式和聚客手段;以网上商城销售过气库存,实现现金流优化。对百货超市等多样化产品销售商业体而言,利用实体门店比较优势加强体验消费模式,吸引新增消费群体分享互联网红利。一类是基于网络消费的衍生配套商业地产,以办公用房、仓储物流用房为代表。网络购物渠道扩大全社会商品/服务消费规模,诸多“网络卖家”会加大普通办公用房需求,客观上仓储物流用房会随着物流行业的急速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网络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该消费模式中,网络渠道在特定情境下对商品消费拥有排他性,产生显著渠道锁定效应,对实体渠道影响较为深远。相对实体店铺渠道搜集信息的繁琐性,网络渠道能够提供消费者更高的搜索感知便捷性和愉悦感,增加其利用网络渠道购买的需求。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易配送的商品特性的商品属性,以数码、图书音像、家电、零售金融为代表。信息搜索阶段消费者在网络渠道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产品的价格和规格信息,降低购买阶段网络渠道购买风险,获取较低价格等其它相对优惠。以3C产品为例,现阶段网络消费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类型、品牌的电子产品购买,且发送货物流体系完备。该类商品作为标准化产品对购物体验要求较低,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实行购买行为,能够获取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的同质商品。

3、商业地产分化。(1)消极影响:传统标准化商业地产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3C数码商城、书店、大型家电卖场等业态为代表。网络消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搜集方式,大型网络购物平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配送服务。根据渠道锁定机制,在同一渠道内消费者对特定渠道的信息搜索意愿越强,其对该渠道的产品购买意愿也越强,传统实体店面毫无竞争优势。(2)积极影响:同“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类似,“网络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能够为商业地产形成两个全新深耕领域。一是网络消费所形成的各类售后服务类商业地产。通过实体店面解决面对面的售后服务需求是互联网销售行业得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二是基于网络消费的衍生配套商业地产,以办公用房、仓储物流用房为代表。

(三)“实体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这种消费模式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类是强化信息搜索阶段和购买阶段的路径锁定机制,聚焦于实体渠道信息搜索的转化效率。利用有效的促销手段和商品展示平台,提示或激起消费者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利用冲动消费和体验消费的方式直接将消费欲望转化成消费行为。一类是强化消费者对实体渠道购买路径的依赖和信任,形成直接的路径依赖,为消费者带来安全感和享受感。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消费者购买决策依赖主观价值判断的商业属性,可体现于两方面与作用机制相对应。一是消费频率高的低价值产品/服务,容易通过实物接触激发消费者产生即时冲动消费行为。二是商品价值高、含有个人审美观的高端产品/服务。如在奢饰品消费和小众个性化制定行业,商业地产能够凭借核心的商业位置和吸引眼球的展示效果提升特定消费群体忠诚感。

3、商业地产分化。“实体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中,网络消费行为并未直接对相关商业地产领域产生直接影响。能否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隔离网络消费潜在影响,取决于相应商业地产业态能否以独特的商品属性和销售模式影响消费者行为,形成较强的渠道内锁定效应。

(四)“网络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实体渠道发挥正向渠道扩散机制,利用网络搜索渠道形成搭便车效应。实体渠道如能够通过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因素形成“过程溢价”,满足客户消费安全感需求,将可弥补销售成本高于网络渠道的弊端,形成“网络渠道搜索信息+实体渠道购买”的消费路径。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两类商品属性。一类是具有渠道垄断特性,只能通过实体渠道产生消费,以餐饮、娱乐为代表。一类具有体验消费特征,难以配送的商品/服务。消费者需要通过近距离体验所购商品的性能和款式,降低购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在休闲体验中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心理需求。

3、商业地产分化。此类消费模式对商业地产能够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网络渠道的出现使市场之间的搜寻成本急剧降低,消费者能够在信息搜索阶段获得更为丰富的商品信息,提高消费能力,形成更为庞大的潜在消费需求。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在商业地产中的重要性将会逐渐高于零售购物,休闲娱乐体验性消费能够带来包括各类服务供应店铺在内的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

通过以上四种消费行为路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消费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具有多元化复杂属性,不同的消费渠道和行为阶段的组合产生多样性效果(表2所示)。利用差异化的情景因素和商品/产品特性,房地产开发商能够选择性聚焦不同类型商业地产业态,规避网络消费对实体商业形态负面影响,享受互联网经济红利。基于消费者行为路径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我们对商业地产分化方向和程度进行判断,寻找优质商业地产项目。

四、未来零售地产业态分化趋势判断

商业地产是实体消费的核心载体。网络消费冲击下,商业地产实施蓝海战略,必定要能形成差异性竞争优势,保持顾客购买意愿的持续建立。我们认为未来商业地产会在网络消费的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商业形态分化,持续看好以下四类商业地产。

第一,体验经济式商业地产。该类地产具有差异竞争力的服务性体验业态特征,以餐饮、影院等娱乐休闲商业地产模式为代表。消费者最终消费体验一定要通过实体渠道完成,实体商业地产在产品/服务购买阶段具有天然垄断优势。服务性体验业态能够有效聚集人气,具备开放性、注重消费情景、体验及交流功能,通过差异化消费路径回避网络消费负面冲击。网络消费行为不仅不会抑制此类商业地产发展,还会带来两大促进作用。一是扩大消费客户群体,提升商业地产需求。互联网经济下,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重要性加大,以外出购物为目标的行动演变成休闲、放松、社交等一种全新生活方式。休闲体验式消费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二是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改变商业地产区域分布结构。网络渠道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搜索渠道,产品/服务提供商无需过度依赖通过商业地产地段、楼层等外在资源吸引客户。体验经济商业地产的产品/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成为地产项目好坏的首要判断标准,区域地段选择重要性有所降低。

第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购物式商业地产。传统零售地产受到网络消费行为的较大程度负面冲击,但并未意味着此类商业地产失去发展空间。网络渠道不会完全替代传统实体渠道,两者并存的状态将会长期存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购物式商业地产会在优胜劣汰后获得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建立传统实体销售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利用增值服务产生超越商品价值本身的溢价空间。零售业态可利用两种方式实现O2O互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一类走“高大上”路线,聚焦高端消费,将“小而美”作为发展方向。精品百货以及时尚主题购物将是可行的商业地产优质业态,通过精选商品类别、甄选品牌、定位高端时尚的体验式购物。放弃长尾做大而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类走“小清新”路线,以名品折扣店业态为代表。知名品牌商品直销和价格适中的地产经营模式,能削弱网络消费“价廉”比较优势吸引力度,增加实体渠道“物美”优势,进而降低网络渠道购物的扩散效应。此类优质的地产项目往往将零售和娱乐与餐饮这三种元素相互交织,形成全人群、全天候一站式购物消费氛围,通过丰富完善传统购物中心功能,增强面对面营销和现场实时消费种类,增加客户实体渠道购买行为粘性。

第三,社区式商业地产。网络消费具有明显的时效困境,无法满足消费者即时性、临时性消费需求。社区式商业地产能够充分发挥便民性易接触性特征,降低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社区式商业地产业态以便利店为代表,毗邻居住区,根据人口密度自然生成合适的生存空间。便民式商业地产往往镶嵌入小区,利用住宅小区为依托进行的配套开发,能够有效满足周边稳定客户的冲动性购买和急需性购买需求。除常规商品销售外,便利店还能形成信息传递中枢平台,提供各类增值服务,这是网络消费无法实现的增值功能。开发方式上多采用小区商铺或交通设施商铺方式,利用其中部分地面建设商业地产配套,满足特定范围内潜在客户的便捷性需求和冲动型需求。由于消费者总体数量有限,不可能形成过大面积的单一商业门店,小型化单体商业独立体更容易被零售商所认可,形成多元化的商业环境,满足多品种个性化需求。

第四,具有电商属性的非零售商业地产。网络消费趋势必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新增新型商业地产需求,改变整个商业地产行业需求结构。享受网络消费正向影响的商业地产主要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网络虚拟卖家”经营管理形成的办公需求,以电商创业园等写字楼类商业地产为代表。一类是网络消费配送环节形成的物流仓储需求,以现代化规模型仓储物流地产为代表。聚焦于传统产业集群或专业市场周边的此类商业地产能够形成实体贸易和互联网渠道运营间的无缝对接,发展潜力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KeinanA,Kivetz R. Remedying hyperopia: The effects of self-control regret on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8,45(6):676-689.

[2]吕玉明,吕庆华.消费者视角的网络零售地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8):63-70。

[3]涂红伟,周星.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研究评介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1):42-49。

[4]张国佐.传统消费者决策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8):58-64。

[5]章璇,景奉杰.网购商品的类型对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2,(6):69-77。

The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he Network Consumption

Behaviors on th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umers’ Behaviors

YANG Yue1 YANG Ni 2

(1China Zheshang Bank, Hangzhou Zhejiang 310006;

2 Zhejiang Branch, 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01)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6篇

【关键词】B2C;商业建筑;商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商业,是通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从远古时代的以物易物,到货币发明以后的以钱易物,商业一直都是消费者和商家面对面的交易活动,直到互联网的出现,积极地改变了这种现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环境的成熟和开放,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商业交易逐渐建立起了一套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交易方式,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易活动已经对现代商业建筑的形式开始产生影响。

一、B2C模式的基本概念

B2C即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线上支付。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是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但这种纯网络的交易行为不具备传统面对面交易行为的体验性和真实感,所以有商家提出了新型的B2C模式,即,“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既保证了线下体验式的服务和感受,给予消费者直观的体验和服务,又同时能够满足线上交易的实惠和方便,是新型商业模式里传统与新生的结合,从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也逐渐被运用到商业建筑中来。

二、 传统商场与B2C模式

自现代商城出现以来,商城的购物模式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体验式的逛街体验,越来越大的商城规模,依靠“高大全”的商场模式从而达到一站式消费的目的,这样的商业模式导致了商场规模庞大,堪比一城的现象,而且建筑本身形体庞大夸张,能源消耗浪费,造成经济投资和运营成本高昂、入不敷出的不良结果,也使得建筑本身成为城市建筑中耗能最高的建筑类型,而消费者对于这种商业购物的体验,也开始不满足,开始有更多的心理需求。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大型商业建筑形式开始逐渐蜕变,商业模式也向着新的B2C商业模式发展。从中也得出传统的大型商业建筑形式对B2C模式的直接的改造或者套用,只能使商业模式和建筑功能要求与形式不匹配,造成庞大的资源浪费。

三、新B2C模式的特点以及在商业建筑中的空间应用

既然传统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B2C模式的商业模式发展,这就要求要设计更合适的商业建筑空间以匹配新型B2C商业模式。首先,新型B2C商业模式对于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传统大型商业是不一样的,经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体验式的营业厅

体验经济是自20世纪90年代继服务性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有较强的互动性的开放性经济形态,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并把情感依托和空间感受融入其中,其核心就是体验式空间设计。新的B2C商业模式需要的就是体验式服务和空间,体验式营业厅和传统的商城营业厅在功能和空间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首先,体验式营业厅对于建筑面积的需要并没有商城营业厅巨大,也因此并不需要过大的空间和布局,其次体验式营业厅更多的是给消费者以直观的使用感受,因此如何体验,如何更接近使用环境的体验才是体验式营业厅对于空间的要求,因此,从建筑尺度,建筑面积,建筑空间上,体验式营业厅都比传统的商城营业厅更小,更多变,更丰富。

(二)更大更高效的物流和仓储空间

新的B2C商业模式对于商家而言,其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一区,而是多城多地多区域,其服务半径远大于原来的传统商场,也因此更多的盈利内容来自于各地线上交易,这就要求商业建筑中必须考虑高效物流及仓储的要求,如何保证物流的高效运转,如何保证仓储空间的充足和高效利用,这种建筑空间对传统商场的要求不是非常必要的。

(三)数字化办公区域

既然是线下体验线上交易,那么运行线上模式的办公就是商业建筑所必备的,无论是各种商家租住办公,还是统一由使用者布置为数字化大办公,又或者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开放式的数字化办公和服务,这都是B2C商业模式正在探讨也正在实验的办公模式,这种办公需求也是传统商场所不具备的。

这样的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空间就为新B2C模式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总结之下,新的B2C商业建筑和传统商业建筑相比应该具有以下优点:

(一)运营成本低,维护费用低

因为减少了大空间的商业和营业面积,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的服务体验,因此B2C商业建筑的能耗和传统商业建筑应该是要低的,甚至根据需要,降低商业层高,节省建筑成本也是有可能根据消费者及商家需要而出现的。

(二)注重场地内交通及环境优化

一方面是物流运转的需要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场地及交通布置,这和传统大型商业的物流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另一方面因为B2C对商业服务品质要求的提高,更好的室外环境和空间渗透要求是要高于传统商场的。

(三)建筑尺度变小

因为仓储和物流空间可以布置于地下,而营业面积又小于传统商场的要求,所以新B2C模式商场的建筑体量将有可能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再追求过于庞大夸张的建筑形体,可以允许出现小而精的建筑形体配合广阔的室外环境和绿化的商业新建筑,因此,体验式空间会在这种商业模式中大放异彩。这也会对城市的面貌和规划带来有利的影响。

三、新B2C模式的建筑展望

新的B2C商业模式还未成熟,还在和C2C模式和传统商场模式中间前行,但是同时兼具商业活动的体验和线上购物的便捷实惠,这样的商业模式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但是现阶段的B2C商业模式的线下体验商场往往就是传统的商场建筑进行改造或者兼具线下体验的内容,在空间和功能上并不能做到真正的适用和一流的体验,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耗,迎合新的功能需要的体验式商业建筑正在摸索成型,这必将改变现有的商业建筑模式和做法,需要仔细研究这种新的商业行为模式和商家与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摸索出新的与之匹配的建筑形式。同时,现有的商业建筑规范及防火规范都是对大人流密集的大商业建筑或者人数很少的小商业建筑适用,对于这种新型的商业建筑形式也并不完全适用,如何配合新的功能需求进行规范的适用调整和编制,也是新时代新商业建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翔宇.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J].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2]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龚国华,张华.打造中国B2C的物流模式[J].物流与电子商务,2002(6)

[4]王云兴.基于体验式消费模式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J].重庆大学,2012

新消费行业商业模式第7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创新 先行者优势

新兴商业模式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商业创新活动日趋频繁,各种新兴商业模式纷纷涌现。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内涵与外延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把影响企业运行的内外部要素有机整合起来,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从而获取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周丛根,2011)。本文对新兴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研究可追溯到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Schumpeter,1982),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中的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内容均可纳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范畴。真正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项创新形态来研究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案例日渐增多,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出现了以Siggelkow、Magretta、Mitchell、Michael Morris、Gambardella等为代表的研究学者,他们主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内在动力以及实现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基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案例分析,有关新兴商业模式发展趋势、成长机制、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还比较少,对新兴商业模式进行经济学角度的思考和研究也比较少。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需要在新兴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全球新兴商业模式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一)全球新兴商业模式最新动态

1.“分享”模式。人们可以在Airbnb或CouchSurfing上把房间租给陌生人;在RelayRides或Getaround上把只在上下班开的汽车按小时出租出去;在任务兔子(Task Rabbit)网站雇一个代办人给自己提供临时帮助;在Park Circa或Park at my House上将你的私人车道出租;在Zimride上找一个同行的旅伴;在Loosecubes找寻免费的办公空间;在Zilok上分享缝纫机或者上用它交换一台iPad。这场被称为“合作消费”或“分享经济”的运动反映了一种新近出现的商业模式交叉渗透状况,这是在线社交网络、移动技术、简约运动以及久拖未决的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正在强化的节俭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拥有大量材料、技能和时间的美国人正在网上与科技专才们、乐于分享和租赁(住房、汽车、工具和服务)的人建立交换关系以达到大幅度节省费用之目的。

例如,Airbnb(空中食宿)网站,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其用户遍布167个国家近8000个城市,的房屋租赁信息达到5万条。Airbnb被时代周刊称为“住房中的eBay”。Airbnb模式的逻辑是:有空闲的资源就可以出租,就可以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从而获得最大收益。Airbnb模式改变了旅游业和饭店业,对传统旅游业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中国,度假日租房租赁市场也开始逐渐发展,目前提供与Airbnb类似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网站有“乐日租”Lerizu,中国领先的房产家居网站――搜房网也推出了“游天下”,提供类似的服务。

2. O2O营销模式。O2O营销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健身、看电影和演出、摄影、美容美发等。O2O模式的益处是订单在线上产生,每笔交易可追踪,展开推广效果透明度高,让消费者在线上选择心仪的服务再到线下享受服务(见图1)。

例如,广州摩卡巴卡公司通过自建网络展示平台,将家电与家居产品直接从生产厂家供给家庭。作为国内首家F2F(Factory to Family)家电及家居品牌,降低了商和家电卖场等渠道费用,能让消费者以平价购买到高档家电和家居产品。与其他家电家居卖家有所不同的是,消费者需要在官网上下单订购,而后享受到线下的上门定制服务。消费者也可以先到设在天河的体验店,接受导购提供的“量身”建议与设计后,再进行在线支付。

(二)新兴商业模式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1.流量经济特征明显。网络经济环境下,新兴商业模式企业的价值会随着连锁结点或消费终端的增加而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强化,企业价值往往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企业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将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快速膨胀。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综合平台来管控、调配和统筹各种要素流动,在生产要素高速流动过程中延伸出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点,这个过程便呈现出流量经济的特征。例如,京东、当当、1号店、亚马逊等零售企业综合平台的建设,就是将流量经济的发展内化在企业内部,并通过市场影响力的提升来获得新的盈利点。

2.正外部性及示范效应明显。新兴商业模式大多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起来的,网络经济的正外部性是新兴商业模式发展壮大的重大机遇。新兴商业模式外部性更加突出,例如,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支撑的电子商务、云计算、移动互联、免费搜索等新兴商业模式,不仅催生了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一批全球领先的龙头企业,也带动了若干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此外,包括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模式、形成新的市场和供求关系、资源整合模式等在内的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可能通过示范效应传导到其他行业,带动更多新兴产业发展。

3.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往往带有重构性特征,对原有商业模式是一种“创造性和破坏性的毁灭”。新兴商业模式企业往往会破坏现有主流市场的竞争规则,改变了企业适应环境的生存法则,对现有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挑战,最后甚至导致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这类创新往往可以成就那些具有战略思维、勇于冒险的企业家,使其企业在新商业模式的驱动下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如亚马逊 “一键下单”模式、“苹果神话”等。

新兴商业模式的成长路径

(一)先行者优势使新兴商业模式获得成长的机会

先行者优势理论认为,进入某一市场的先行者可能能够获得超越后续进入者的某些优势,并因此以超常利润回报和更高的市场份额的方式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Lieberman & Montgomery提出的先行者优势理论认为,先行者优势的来源主要包括资源先占、技术领先和消费者转换成本。资源先占是指先行者可以优先取得比后来者更多更好的资源。技术领先是指先行者利用社会隔离机制,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使自己在与竞争对手投入要素相同的情况下,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或更高质量的产出将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转换成本是指买方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时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新兴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先行者优势,不仅能够获得资源先占与技术领先的优势,还可以通过提供可感知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在当地消费者中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形成自己特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使消费者不易再转向后来者,从而使企业获得成长壮大的机会。

(二)网络经济下边际效益递增和规模经济使企业快速获得盈利

新兴商业模式多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网络经济影响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经济租金的追求呈现出多种途径,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解释如下:

1.边际效益递增。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知识、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被纳入到生产函数当中,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之后,便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网络经济边际收益递增一方面体现在边际成本递减上,信息产品凭借其特殊介质存储、低成本复制和传输等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几乎为零,如Skype等专门从事视频电话的公司创新;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可以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当参与人越多,其信息的综合价值就愈加突出,如大众点评网的盈利模式创新等。

2.规模经济效应。一方面,新兴商业模式企业在生产要素高速流动过程中呈现出流量经济的特征,由于网络经济边际收益递增和正反馈效应,即任何微小的优势便可使消费者对购买网络产品的效用预期大大超过对其他产品的,预期进而刺激消费者更多地购买该产品,致使该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网络协同效应可以加强产业链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整合合作网络的竞争。合作网络中的企业不仅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范围采集客户数据,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而且在更广范围内的市场集合,使得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变得常规化和规模化。如苏宁云商及其连锁业态协同模式。

(三)消费需求的变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网络消费群体大增。购物、物流、支付、金融等互联网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18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5.8%,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1.89万亿元(见图2)。根据艾瑞研究预测,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将达4.1万亿元。网络消费群体大众化将极大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第二,消费习惯/消费模式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并热衷于在线预订与消费,这就促使企业必须创新商业模式,使线下的传统产品或服务开展线上消费,线上消费与线下体检有效融合,从注重产品和服务到注重用户体验,注重提供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势必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以为新兴商业模式具有流量经济特征明显、正外部性及示范效应明显、破坏性创新等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先行者优势、边际效益递增和规模经济、消费需求的变化等使新兴商业模式快速获得盈利,获得进一步成长壮大的机会。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业可以制定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案,促进新兴商业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周丛根.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基于经济学内涵的思考[D].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

2.王炳成,许长宇.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的成长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