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林下生态经济(合集7篇)

时间:2023-10-12 09:39:11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第1篇

关键词:生态发展;河源林下;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河源市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1 河源林业及林下经济现状

1.1充足的林业用地是发展林下经济的资源保障

河源是广东的1个典型的山区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221333.33hm2,占市国土面积的71.8%。

1.2国家和地区政策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强力后盾

1998年以来,河源市先后进行了林业体制改革,生态林和商品林分类管理以及完善林权制度等系列改革和解放生产力的举措,更好地保护了森林和发展林业,使山林的功能得到了较好地发挥。近年来,又从落实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出发,全市林地由生产木材为主导转变为生态公益为主,50.4%的山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国有林场和县区大部分林区实行了封育禁伐。生态公益林实行国家补偿政策,确保了山林功能转变后林农的收入,国有林场禁伐后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林场的正常开支及运作有了保障,确保了林区稳定和森林资源的增长。

1.3多年发展林下经济的经验则提供了技术保障

大面积的林地和森林是林业生产的根本,林地、林木是山区最大财富,山区要发展、要致富,需要在保护好这笔财富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让这些财富增值。而以不破坏森林资源为前提,发展林下经济的经营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河源市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时间较长,如龙川县细坳镇、和平县上陵镇等地的林农充分利用竹林,精心耕耘竹山,不仅取得了竹材收益,还利用春冬挖取竹笋的方法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竹林产值。多数地方利用果园养鸡、山塘养鱼、养山猪,实现了立体化经营,使得废弃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收到变废为宝的效果。一些地方引进外资,投资开发了生态旅游项目。这些都给生态林业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成为了山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林农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1.4存在的不足之处

河源市林下经济仍不发达,可以说才刚刚起步,成功开发林下经济的典型不多,经验总结及技术推广不够,发展带动能力不强,林区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都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2 发展河源林下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2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包括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1制订规划方案,合理利用林地、林下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按照现有林地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共存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利用,实行分类经营。根据林地的类型与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重点发展油茶、竹子等珍贵树种,同时,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业,如利用林荫套种草木、藤本类等矮小的药材;灌木型水果;饲养鸡、鸭、竹鼠等禽畜类;发展食用菌种植,实现林地增值。

2.2抓基地示范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引导国有林场和有实力的经营者先行发展,对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应选择不同的林下品种和经营方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产模式带动基地建设。抓示范基地时,要选择不同的林下经济方向(如种植、养殖等)给予帮助指导,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用投资者、经营者的实用效应来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生态经济第2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丽江市地处于云南中北部金沙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部。多样化的地质地貌特点,明显的海拔高差,形成了境内气候区域差异性和垂直气候,全市有亚热、温、寒带3种气候。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8.56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6.86%,全市森林覆盖率在52%。丽江市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对于加速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丽江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2018年以来,丽江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并结合现有的林地资源,不断发展林下经济,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入0.8亿元。通过不懈的努力,地区的绿化成绩显著,地区的天然原始林160hm2,完成森林抚育超过1.3万hm2,实施盈利造林3万hm2以上,确保各项盈利造林工作高效完成。同时组织各个地区不断加强义务植树造林,共完成义务植树261万多株,另外还进行了有效的退耕还林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此外借助本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18年共完成指导性的林业基地建设1.7万hm2,同时在林下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超过了1.1万hm2。地区不断加大了新兴龙头企业培育,引导本地区林业龙头企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5000多万元。此外,针对本地区的经济树种,组织林业专家对核桃、花椒、油橄榄、青刺果进行有效的修剪整形,并积极推广人工嫁接技术,对种植户进行有效的培养,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发育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为了有效促进本地区林业建设,加强林业执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处罚犯罪分子1600多人,并加强森林防火建设,避免森林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确保整个林业生态安全。

2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20%以上,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点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扩大森林种植面积,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如果林业产业发展相对趋于稳定,森林的各项保护管理工作则能够切实有效的开展,减少森林资源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如果森林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会进一步影响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程,整体的林业生态水平建设较低,阻碍林业产业发展[1]。

3丽江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

3.1抓思想,重思路,决策部署到位

要始终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去抓,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布局,确立全新的发展战略。应该打实本地区的林业生态基础,加强林业资源培育,进一步拓展林业资源,提高林业覆盖率;同时要结合本地区的林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业和畜牧养殖,林业和旅游林业和中药种植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生态林业体系,真正做到不砍伐林业也能够发家致富,积极培育林业生态大市。还应该做好本地区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避免林业产业只进行初加工,进一步完善深加工体系,精心打造品牌,这样才能够实现原有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只有构建完善多样化的林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才能够为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3.2抓机遇,重项目,资金扶持到位

在林业生态化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机遇,紧密结合国家所制定的一大批优惠政策,明确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林下特色种植、林下特色养殖、林下农产品、畜产品深加工、林下景观利用等工程,真正推动青山绿水建设,并将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此外还应该打好关键战役,不断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创建品牌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有效破解传统林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经营效益不高的现象。为了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不断加强重视,提高组织能力,保障能力,强化统筹调度,宣传发动,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为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政策和人力支撑。

3.3抓种苗,重质量,苗木供应到位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才能够快速恢复破坏的林业生态系统,保证林地面积进一步增加。为了确保人工造林过程中能够用上放心苗,提高林木的质量,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求各个地方部门加强优质苗圃建设力度,通过采用定点采集、定点培育、定点供应的模式,构建完善的苗木供给体系,坚持不合格的种苗不出圃不出山,从源头上把控林木种苗质量。

3.4抓典型,重示范,引导带动到位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典型和示范基地的培育,要做到每个县乡地区都有一个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依次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做好林下发展食用菌、中草药、养殖牲畜等重点产业,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推动林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还应该始终坚持示范基地带动,不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和示范总量。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本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有效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带动作用,保证林下经济产业又快又好发展[3]。

3.5抓管理,重质量,责任落实到位

在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统筹调度力度,对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进行有效的落实,并按照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的方式,及时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多种问题,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推进缓慢的地区应该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每一项产业能够快速推进。另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生态建设考核奖惩制度,严格明确具体的行政责任和技术责任。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千方百计的增加林地面积,增加林木成活率。将林地的建设质量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生命线,把质量监管渗透到林业生态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促进产业更好健康发展。

3.6加强品牌创建

强化品牌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着力加强林业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辅助推动作用。丽江市作为云南省的重点林区,发展林业产业是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阶段在丽江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核桃、花椒、油橄榄、青刺果等木本油料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整个产业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林下产品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强。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化设计,积极发展品牌产业,将丽江市林下产业作为一个优质的经济品牌去打造,从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标准、品牌策划、市场推广、营销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具有丽江市特色的林下经济产品。

林下生态经济第3篇

都市生态农业是适应“三个导向”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林下经济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有效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中,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因地制宜,依托特殊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突出都市服务特色,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才能有效发挥林下经济的优势,促进都市生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农业发展方式

一、现代农业“三个导向”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三个导向”农业现代化道路体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气体增加,生态危机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发展层次,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十后,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对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密集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个导向”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即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都市生态农业撑起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一片蓝天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三个导向”的发展战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践行了“三个导向”,实质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环境修复与治理成本极高,都市将会为今天快速挤压式的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只有都市生态农业才是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我国各地生态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为现代都市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从发展实践看,都市生态农业以进一步开拓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高效、绿色、可持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能力。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注重将农业生态建设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系统循环持续发展机理安排农业发展道路、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控制农药化肥等的投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充分体现了“三个导向”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性。

二、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林下经济是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

本世纪初林下经济在我国开始逐步兴起,林下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观光旅游、农林牧产品综合开发等,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区和都市生态区发挥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逐步将林下经济开发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而加快发展。在国内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得到重视。德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较早的国家,在都市农业发展别注重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将林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形式。德国往往在一些大城市加大林业经济发展,将许多发达工业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在国内都市农业发展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大城市也非常关注林下经济的开发,加快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如北京市近年来在首都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展了林药、林菌、林桑等十种经营模式,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林业的主流形式之一。林下经济服务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民增收,并为首都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二)林下经济关注生态等多重效益,助力都市生态农业

1、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

近年来,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多重效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42号)。2013年10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以典型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从我国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看,林下经济有助于发挥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如北京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其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上海市林下经济最终目标是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天津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2、林下经济多重功能开发,有助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将林、草、农、牧有机结合,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游等模式,进行多功能农业开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以林禽发展模式为例,我们可以从图1看出,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缓解了土地压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利用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又很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在林——禽产业互动中“生态”和“利益”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3、特殊的空间,拓展都市林下经济的特殊功能。

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和都市区林下经济处于特殊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而社会对其也会有特殊的需求,特殊的需求就要求发展特殊的功能农业。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都市林下经济,有很好的生态维护功能,一方面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帮助现代都市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唤起居民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意念。都市区林下经济所处的这一特殊的空间,要求满足都市区发展的这些特殊社会需求。

三、都市林下经济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

与山区、丘陵林业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同,都市林下经济处在现代都市发展这一特殊的发展空间,还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这是都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因此,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林下经济,在进行模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首先必须服从城市需要,服务现代都市发展,凸显都市林业的特殊空间地位,农、林、工、服多产业联动,开拓都市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林下经济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功能,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重功能。在具体模式选择上,要发挥都市旅游休息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林下休闲体验、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做好都市林下经济科学规划,因为科学发展,规划必须先行。

1、加快都市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技术突破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林下经济是典型的林业生态环境依赖性产业经济,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都市林下经济实现持续高产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都市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急需科技创新。都市林下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农林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都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技术成果不多,储备不足,限制了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力。

2、加大投资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这就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践已证明,林下经济是一项投入、产出较高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单靠农民自己和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发展林禽、林畜、林菌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业与其他产业多产业联动,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3、注重特色培育,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创建特色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都市林下经济特殊的地理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充分体现并依此形成特色。在我国未来都市林下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按照“林木发展,生态第一”的原则,着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都市林下休闲体验、都市林下旅游、都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产业化集群。围绕集群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使每个集群都有一批叫响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君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J].江汉论坛,2014(7):42-49.

林下生态经济第4篇

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农业发展方式

一、现代农业“三个导向”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三个导向”

农业现代化道路体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气体增加,生态危机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发展层次,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十后,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对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密集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个导向”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即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都市生态农业撑起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一片蓝天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三个导向”的发展战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践行了“三个导向”,实质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环境修复与治理成本极高,都市将会为今天快速挤压式的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只有都市生态农业才是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我国各地生态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为现代都市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从发展实践看,都市生态农业以进一步开拓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高效、绿色、可持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能力。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注重将农业生态建设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系统循环持续发展机理安排农业发展道路、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控制农药化肥等的投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充分体现了“三个导向”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性。

二、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林下经济是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

本世纪初林下经济在我国开始逐步兴起,林下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观光旅游、农林牧产品综合开发等,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区和都市生态区发挥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逐步将林下经济开发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而加快发展。在国内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得到重视。德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较早的国家,在都市农业发展别注重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将林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形式。德国往往在一些大城市加大林业经济发展,将许多发达工业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在国内都市农业发展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大城市也非常关注林下经济的开发,加快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如北京市近年来在首都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展了林药、林菌、林桑等十种经营模式,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林业的主流形式之一。林下经济服务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民增收,并为首都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二)林下经济关注生态等多重效益,助力都市生态农业

1、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近年来,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多重效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42号)。2013年10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以典型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从我国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看,林下经济有助于发挥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如北京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其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上海市林下经济最终目标是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天津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2、林下经济多重功能开发,有助持续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将林、草、农、牧有机结合,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游等模式,进行多功能农业开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以林禽发展模式为例,我们可以从图1看出,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缓解了土地压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利用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又很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在林——禽产业互动中“生态”和“利益”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3、特殊的空间,拓展都市林下经济的特殊功能。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和都市区林下经济处于特殊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而社会对其也会有特殊的需求,特殊的需求就要求发展特殊的功能农业。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都市林下经济,有很好的生态维护功能,一方面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帮助现代都市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唤起居民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意念。都市区林下经济所处的这一特殊的空间,要求满足都市区发展的这些特殊社会需求。

三、都市林下经济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

与山区、丘陵林业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同,都市林下经济处在现代都市发展这一特殊的发展空间,还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这是都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因此,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林下经济,在进行模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首先必须服从城市需要,服务现代都市发展,凸显都市林业的特殊空间地位,农、林、工、服多产业联动,开拓都市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林下经济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功能,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重功能。在具体模式选择上,要发挥都市旅游休息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林下休闲体验、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做好都市林下经济科学规划,因为科学发展,规划必须先行。

1、加快都市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技术突破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林下经济是典型的林业生态环境依赖性产业经济,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都市林下经济实现持续高产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都市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急需科技创新。都市林下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农林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都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技术成果不多,储备不足,限制了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力。

2、加大投资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这就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践已证明,林下经济是一项投入、产出较高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单靠农民自己和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发展林禽、林畜、林菌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业与其他产业多产业联动,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3、注重特色培育,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创建特色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都市林下经济特殊的地理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充分体现并依此形成特色。在我国未来都市林下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按照“林木发展,生态第一”的原则,着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都市林下休闲体验、都市林下旅游、都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产业化集群。围绕集群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使每个集群都有一批叫响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J].江汉论坛,2014(7):42-49.

[2]和美丽,王军强,左停.基于后现代思维反思都市农业发展[J].生态农业2014(4):165-168.

林下生态经济第5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效益功能发挥受阻。林业生态环境关乎经济运行水平,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发展目标较难实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将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要保护林业资源,开发林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助力。社会发展更迭,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滞后,需要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林业建设,并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优化林业资源建设,提高林业物质生产力,因此必须增强环保理念,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之路。

二、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提升认知水平

林业经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态环境对林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率先开展环保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复杂性特征,相关部门必须理清林业经济与环保工作的关系,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林区内的土壤、地表等都可以视为生态圈,其能够调节局部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正式开展环保工作之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工作实效。环保工作需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寻找利益链与生态链的契合点。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高效化的效果,实现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大目标。

(二)完善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利器,我国需要善用法律,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林业资源相对丰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问题时有发生。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致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人为破坏,第二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而人为破坏具有可抗性,需要应用法律法规制约行为。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洞察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依据《森林保护法》等完善管理条例。

(三)开展生态建设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缺一不可,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经济建设是生态建设的后续。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我国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并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构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信息化系统,获取生态建设的信息数据,总结林业资源的退化规律,分析林业资源的开发路径。林区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外来物种侵入会阻碍树木的健康生长。在林区监测过程中需要评估树木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如喷洒绿色农药、培育捕虫益鸟等。同时,需要不断优化林场设施,对林区施加外部防护,稳定林区的生态环境,助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贯彻国家方针

我国制定了林业经济发展方针,包括“科学规划”“全面保护”等,在林业建设中需要牢牢把握林业发展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全面保护林业资源,重点开展生态建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足,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呈现差异,需要分地区落实新政策,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为了调动林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应该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对林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使林区工作者采用更加科学的生态环保方法。

(四)更新发展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再适用,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混农经济模式符合时展特征,对经济建设、生态建设都具有裨益作用,我国可以扩展混农经济模式的应用范围,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综合利用。林区内可以培育多用经济植物,构建复合立体生态系统。

(五)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如今已经成为林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多机遇,林区应该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收获经济利润。为了加大生态旅游的辐射效应,需要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展示森林的自然美景,架构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旅游之间的桥梁。森林生态旅游应该挖掘林区特点,发挥林区的自然优势,设置不同的旅游模块,如自然保护区观光模块等,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

林下生态经济第6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关键

良好的林业环境不仅关乎林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林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只有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将林业经济发展以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成效,全方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善和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1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有效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较大不足,不仅无法保障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难以推动林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有关人员缺乏对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以及认知。要想全面深入推动林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该更好地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以及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人们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期效益,这就使林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布局。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等层面,明显缺乏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容易出现部分区域林业资源和珍贵林业物种濒临枯竭和灭绝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林业经济的高效发展过程中,存在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区域的林业经济技术化程度较高,采用先进的机械技术和设备,同时配置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而部分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较低,不仅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而且难以保障人员配置。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综合素养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懂经济、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1]。

2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为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林业生态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在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有效地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一系列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第一,在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全方位加强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生活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比较大,容易出现资源消耗以及过度开发等现实问题。为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全方位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做好科学全面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节约资源。第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继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能够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关键力量与支撑。依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让林业资源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继而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直接破坏生态平衡,也会影响林业资源的输出,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进行改善以及治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占用社会资本[3]。第三,夯实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能够更好地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在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托高效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光合作用、净化作用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治大气污染,有效防范水土流失。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精准全面地把握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思路,依托关键的发展举措,最大程度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依托科学高效的发展路径,切实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成效,更好地实现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3.1明确林业的功能,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重视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更好地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转变。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发展林业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发展林业的初衷以及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但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甚至以牺牲林业生态环境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问题,不利于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为全面保障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巩固林业经济发展实效,应该明确林业的功能,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多重作用,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林业的功能是多元化、全面化的,具备较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自然功能。以自然功能为例,发展林业经济能够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在部分山区,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防范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应该高度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4]。

3.2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加大林业监管力度

在新常态下,为切实有效地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成效,更好地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部分区域,林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甚至存在较大问题。为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应该建立并完善科学且精细的环境保护机制。依托环境保护机制,有利于高效防范林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林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同时,在林业经济发展实践中,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以及查处力度。对于不按照规范发展林业经济或者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林业监管,通过视频监控、卫星侦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成效[5]。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在林业保护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管理的全面性,确保管理无死角。同时,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保护以及监管,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精准高效地进行现场取证,更好地警示违法犯罪分子。

3.3加大林业保护投入,实现林业规范化建设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指导下,为深入有效地巩固林业发展实效,必须加大林业保护投入,同时全面实现林业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加大林业保护的整体投入。林业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统筹负责林业保护工作。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全方位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成效,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设立林业专项保护资金,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必要的补种培育,为林业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通过设置违法举报奖金的方式,激励人们自觉保护林业资源,及时举报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为保护林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的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应该科学有效地推动林业规范化建设。在林业建设的实践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同时结合区域内林业资源的保护现状,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破坏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实践中,部分地区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比如盲目引入其他物种,在未全面调研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培植新品种,这不仅无法有效提升成活率,还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3.4充分契合社会需求,实现林业多元化经营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把握当前阶段人们的实际需要,确保林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高效性。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有效地推动其多元化经营。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在持续发挥林业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着重发展林业旅游业、生态休闲林业、观光林业等,在全面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拉近人们与林业资源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在林业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只有真正做好保护工作,科学地进行开发,才能提升林业资源的发展潜能,为林业资源保护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推动林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实效。

林下生态经济第7篇

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前景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以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生态危机等发展障碍。面对新形势,我国现代农业最根本措施是利用发展方式与技术将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进行实现,并将农业发展层次与实力进行提升。因此,改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林下经济。

1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而言,由于现在都市经济的增长方式为挤压式,因此未来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成本均会不断地升高。有许多实践证明,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能够加快我国各地都市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并能够同时获得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多重效益,还能为生态农业与现代都市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林下经济的含义与作用

2.1什么是林下经济我国的林下经济兴起于21世纪初,目前,林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都市生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能够将林业生态资源与林下空间进行充分地利用,并对农林牧产品的综合开发、观光旅游、养殖、林下种植等进行大力地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等综合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都市生态区与近郊区能够将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进行充分地发挥,并加速林下经济开发的发展。近年来,林下经济不断地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在国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相对较早的国家如德国,该国高度重视都市农业的生态发展,并以“森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国内如天津、上海以及北京等大城市也加入了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行列中,如今,北京已将林下经济作为能够使农民增收、促进首都生态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2.2林下经济的作用

林下经济能够将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多重效益进行同步实现。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将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加快的相关意见,以便能够更好地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使其多重效益得到充分地发挥。林下经济不仅能够使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多重效益得到发挥,而且还能够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并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

3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3.1发展模式的选择

由于都市林下经济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与发展空间等客观环境因素,因此,在选择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时,应对以上特殊的客观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对城市需求必须进行服从,发展模式必须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化发展,并将都市林业的空间地位进行突显;同时将服务业、工业、林业、农业等多个产业进行联动,将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进行最大限度地开拓。第二,由于林下经济能够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相关服务、技术的领先发展等进行维持,并具有修复保护环境、防止城市污染等功能,因此,在选择发展模式时,应将城市旅游休息市场的优势进行充分地发挥,并将林下旅游、休闲体验等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地发展。

3.2对策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能够将我国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得到实现的重要决策是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由于林业经济是产出与投入均相对较高的产业之一,若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相应的效益与规模则难以产生。因此应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投资力度,并对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进行鼓励与支持,同时将生产水平进行提高,并对农民保护林业的生态环境以及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的态度进行充分地调动,从而使林下经济的产业集群得以形成。第二,因地制宜,注重个性化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使林下经济的特色发展得以实现。第三,建设林下经济技术体系。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技进行突破,只有将技术进行创新,才能使林木与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使林下经济高产出的现象得到维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