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java课程精品培训(合集7篇)

时间:2023-10-11 10:10:39
java课程精品培训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Java Web;课程改革

1、引言

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实施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

Java Web课程是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知识与能力基础。课程教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科学设计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

2、课程标准

Java Web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java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编程、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java web技术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能力,并配有其良好的编程规范和职业习惯。该课程是一门项目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面向应用的课程。课程内容繁杂,记忆性东西偏多;实践内容多,编码量大;实用性强,对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鉴于其应用性、项目实践性,要求能够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项目技能融入到具体的Java Web程序和集成开发环境中去介绍。通过项目实践性的案例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要结合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进行。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软件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和综合实训,熟练掌握运用MVC开发模式进行项目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数据库设计和软件工程思想进行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能基本胜任java web程序员的岗位。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编码规范、按时交付软件产品的工作习惯。

课程内容

该课程系统介绍Java Web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控制教学。整个课程通过一个经典软件案例-网上宠物商店的项目驱动,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最后由有一个完整的网上书店的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设计如表2.1和2.2。

2.1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实现、测试、调试、和维护中小型企业应用的Java Web项目,熟练掌握相关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够理解Java Web技术的整体概念和体系结构,掌握Servlet技术、Jsp技术、Java Web项目的一层、两层和J2EE中MVC的实现。能够熟练地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中对Web项目进行设计、实现、测试、调试、和维护。学生了解如何用数据库设计工具设计项目数据库、MVC架构的实现技术。解决基于B/S架构中动态页面(即含业务处理的)的Web应用服务,具备博客、网上商店、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项目经验[3]。

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Java Web岗位的需求是多样的,学生自身的条件也不相同,课程改革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学习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组成项目的开发团队。Java Web课程教学改革既能满足软件开发岗位需要,又能适应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定位[4]。

教师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java web软件开发经验,深刻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其主要要求包括:Java语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有多年项目开发经验,同时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应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即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即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的观念由于没有切身体验而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培训也要做中学,从完成一个项目入手,带着项目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5]。

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卷面考试评价的方法,采用过程考核、产品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考核所占比例为40%,产品和理论考核各占30%。过程考核学生对web项目开发中的推理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综合项目实训的设计能力,产品考核学生实践编程能力、软件测试能力、系统部署运行和维护能力,理论考核学生对案例教学中各知识点综合应用的掌握情况。课程考核以岗位技能和素质需求为课程考核标准,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3、总结

Java Web课程教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景,采用行动向导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准则,结合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以及项目教学模式,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课程授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了解Java Web项目开发完整过程,全面掌握Java Web程序设计的综合职业技能,实现创新能力训练,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实施教改后的校企合作课程,学生毕业后不用专业培训即可从事Web项目的团队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文件教高[2011]1号

[2]姜仲,周绍斌,娄钧.面向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 2009(8), P17-19

[3]单晓光.Java Web开发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30), P68-69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2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实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12.2-4

精品课程建设是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Java程序设计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Java方向程序设计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知识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JDK(Java开发工具包),Eclipse,UltraEdit等常用编辑工具来开发Java程序;能力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 精品课程建设基础

1.1 硬件基础

学院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环境是我院多媒体中心,该中心下设30个多媒体教室。课程全面应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下载教学资源。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验指导书、课件、学习指南、上机习题与指导、模拟测试题、学习参考书目录等网络学习资源。另外,教师利用电子邮件、QQ进行答疑,探讨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Java程序设计的实训环境是我院计算机实训中心,现有22个实训室,近1500台机器,实训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严格规范,每个实训室自成局域网并接入了互联网。实训室均安装了JDK(java开发工具包)、MyEclipse、Tomcat、SQLsever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能够保证人均一台机器,学校实训室在课余及周末时间为学生开放,方便学生的上机实习。

此外,学院与郑州东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华创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亚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确立为我系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2 软件基础

该课程教师队伍共10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师生比1:45,是一支师资配置合理,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副高以上职称占1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0%,“双师型”教师占80%。

教学团队中有毕业于郑州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各个高校的教师,教师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课程建设小组具有在省、市级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经历,并且获取省级和市级的奖项若干。课程建设小组成员组成结构和科研条件均具备了相应的研究条件。

学院每年都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特别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逐步形成人员精干、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

2 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2.1 课程建设目标

Java程序设计是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先导课程,将会对JSP动态网页编程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程在教学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级技能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来进行项目开发打下基础。具体的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软件开发规范、软件开发流程的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计算机语言表达模型的能力;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具有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团队协作的能力。

2.2 课程建设内容

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考试方法的变革和教材建设。我们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研讨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能够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小组逐步落实Java程序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学生期末综合考评分为理论考评和实践考评两大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评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考评中实验报告占30%,实践操作占70%。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特色与创新

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必须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特色,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3.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我们确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有针对性采取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此模式在做中学、做中教。特别突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训环节上,每届学生都安排了三个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和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开发中去,亲身体验职场的工作氛围,熟悉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学方法

项目实训教学法强调的是真实体验,以项目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项目实训采用项目调研、开发、测试、验收等教学流程,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通过精选案例、明确任务,以任务带动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真正做到了讲练有机融合。通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景和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现在企业中进行项目开发的任务环境。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模拟项目组中的各种角色,使用真实的企业项目、企业工作流程,协同完成项目,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3.3 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培养人才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所以说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ava是1995年Sun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凭借平台无关性这一强大优势己经成为Internet应用的主要开发语言。从目前情况来看,Java教材出版的不少,但是很少有以工作任务为主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以讲Java 基本知识为主,枯燥的理论使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整合,采取用什么讲什么,用多少讲多少的原则,将那些直接支撑专业技术的知识从系统中提取出来,打造直接服务于岗位技术的知识链,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精品教材。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程组通过长期扎实的自我建设,强化了课程体系,完善了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建设。

4 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已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综上所述,该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拥有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在计算机编程教育领域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芬,马玉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4.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3篇

关键词: 需求导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 Java教学;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66-04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Java已成为21世纪首选的主流应用程序开发语言[1],Java软件工程师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社会急需的软件开发人才。据著名的TIOBE世界编程语言排行榜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Java语言就几乎一直占据着所有热门编程语言排行的榜首。同时,IDC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Java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占到了总需求量的60%以上。根据2012年IT软件行业就业情况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Java软件工程师的缺口就已高达20万。

针对Java软件开发人才紧缺的现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设置了基于需求导向、以Java能力培养为核心的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Java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计算机学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市场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立符合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入校企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学生应用Java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1 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1 设置需求导向的专业方向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早在2004年就开设了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该方向的培养目标为:紧密结合飞速发展的Java技术,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具有Java软件开发和网络应用实践的基本经验,并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Java专门人才[2]。

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的设置,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IT行业发展接轨”的原则,跟踪Java技术的发展前沿,不断完善Java教学的课程体系,在打好Java编程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企业开发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学习,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的Java平台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Java企业应用开发、Java前端开发和Java移动应用开发等。

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设置按照专业方向分类培养的思路[3],设计了基础和方向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强调“核心稳定、方向灵活”,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所有的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等三类。基础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所有方向的必修课程,用以夯实专业功底;方向课程则涵盖了Java应用开发知识体系中的主要核心知识单元,凸显专业方向特色。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通常在一、二年级开设,方向课程主要在三年级开设。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也包括计算机发展前沿等选修内容。最后大四年级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际项目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的课程计划设置如图1所示,要求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65学分,其中方向课程为15学分。

1.2 建立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专业方向的建设紧密相关[4],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按照面向应用需求的“逆推”方法,根据对企业用人的岗位调研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信息,从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备和掌握的能力与知识出发,把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和衔接,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技能,建立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目前,Java应用开发方向已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彰显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群,由Java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管理、软件工程与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开发规范、J2EE架构和应用开发、J2ME与移动应用开发和J2EE应用课程设计共七门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目标,既相互独立,又衔接紧密,共同构成了培养Java软件开发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这七门课程涵盖了Java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关于Java技术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体系。

Java应用开发方向设计的课程群见表1。

1.3 实施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

Java应用开发方向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显著特点,在Java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包括课程设计、短学期实训、学科竞赛、企业培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五位一体的Java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注重核心能力培养,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在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建设中,实践教学既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5]。通过实施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可以达到训练技能、激励创新的目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得该方向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还具备从事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网络应用的部署、集成、管理等综合能力,能够胜任Java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⑴ 基于项目开发的课程设计

基于项目开发的综合课程设计是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课程设计综合了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的多门相关课程,能够达到激活学生综合应用与研究创新能力的目的。

典型的课程设计包括J2EE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等。例如J2EE应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基于Web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法,融合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思想,利用J2EE平台以及MVC模式,结合主流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等)和主流框架(如Struts、Hibernate等),完成一个大型B/S架构的应用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并能在异构系统上进行部署、测试和性能优化。通过该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能够对J2EE架构和应用开发、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管理和软件开发规范等多门课程进行综合的专业知识分析,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 基于技能培养的短学期实训

除与多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外,Java应用开发方向还单独开设了短学期实训的实践环节。短学期实训要求学生综合多种知识和技术,通常在大二、大三暑期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合作进行。

短学期实训紧密结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采用的是完全实验室讲授的方式,由双师型教师或企业讲师进行指导,强调边讲边练,引入教师研发的实际项目或企业开发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全程模拟企业开发流程,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从模仿别人再到自己创造,使得学生能及时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切实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应用技能。

⑶ 基于激励创新的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另一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能力。

目前,Java应用开发方向学生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种类多样,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例如ACM程序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多媒体设计竞赛、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和Android应用开发设计大赛等。同时,专业方向还通过开设竞赛讨论班、建设竞赛网站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激活创新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竞赛成绩优异、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

⑷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培训

培养合格的Java应用型人才,还需要企业公司的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是Java应用开发方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著名软件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使企业参与到Java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可以增强Java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还能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局面。

根据Java软件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特点,Java应用开发方向已与浙大网新集团、快威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Java软件人才的联合培养。实训基地建立了真实企业开发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训的项目都来自真实的企业项目。同时,还与文达、新东方、恒天等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展Java培训,进行Java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通过企业培训的学生到软件开发公司就业后,就能直接加入实际项目的开发。

⑸ 基于工程实践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是Java实践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毕业设计通常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以工程项目实践为主。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主要强调实践性,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教师或实习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到IT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实习,或者到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一人一题,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以全职教师为主,同时也引入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的参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衔接非常紧密,通过大四一个学年的实战演练,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从而为胜任今后的就业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 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成果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实施基于需求导向的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自开设以来,一直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选择最热门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共有8届600多名该方向的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的历年就业率均在96%以上,尤其是2012届有近一半计算机专业学生选择了Java应用开发方向,就业率达到100%。采用Java技术平台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所获得的毕业设计成绩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毕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淘宝、亚信、浙大网新等知名IT企业工作。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总体评价较高,毕业学生受到了这些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与企业合作,共开办14期外包软件人才培训,培训学生350多名,其中95%直接进入外包软件公司工作,满足了社会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2011年,计算机专业被确立为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专业。

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1年,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被列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色专业方向,专业方向中的核心课程J2EE架构与应用开发被列为城市学院精品课程,该课程主讲教师主编的教材《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被立项为浙江省科协“育才工程”资助项目和杭州市“育才工程”资助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成果“需求驱动的计算机专业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10年杭州市优秀教改成果奖二等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1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结束语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通过探索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设置需求导向的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建立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并实施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该专业方向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调研社会需求,把握Java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继续完善Java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国清,张奋,王蓉.基于案例和项目驱动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电脑,2013.2:46-48

[2] 吴明晖,颜晖,陈观林等.多重驱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18-120

[3] 彭志平,姚明,李启锐.Java应用方向四阶段系列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23:64-68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4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模块化教学;立体化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93-03

一、引言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面向的学生都是刚接触编程语言,学习起来枯燥难懂,学习效果不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讲授《java程序设计》课程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设计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从而有效利用Java语言解决应用问题。本文结合“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出一套基于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进行教学,制定课程知识模块和技能要求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并阐述了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基本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长期的课程建设,已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课程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环境等教学资源。基本构建了集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依据课程教学中项目驱动的理念,其目标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其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该体系的核心和特色,也是体系中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创新的基础。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1所示。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有层次、分阶段、有梯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对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进行的切分与重组,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程序编码。面向高年级的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重组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开发的商业化项目,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的实训效果。

精选一批双师型和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训课程教师,课堂上带领学生针对具体的商业项目进行系统设计,指导学生完成各阶段的项目任务。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和小团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团队式课程设计模式。将学生分组,设立项目开发团队,以理论知识来指导软件开发的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训教学,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将来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现课程的模块与能力的有效整合。提出了“课程模块化+技能化”教学理念,以“懂、编、用”为教学目标,根据Java程序设计与后续课程Java EE,Java ME的联系,搭建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从而保证“学、用”不断线,形成课程学习链,实现课程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时代,Java语言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语言,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以“懂、编、用”为教学目标,以Java语言的语法、面向对象、GUI编程、多线程、数据库编程等内容为核心,结合后续的专业课程Java EE,Java WEB开发,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保证边学边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某一应用方向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我们建设并多次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制作了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编写了电子讲稿,其中附有适当的图形、图片,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授课效果;注重素质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知识模块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课堂式讲授、互动式讨论和探索式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采用“读―编―改”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加强现场教学、示范教学、立体教学,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教学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并邀请企业资深开发人员给教师和学生做讲座、相互讨论课程内容和方法、介绍最新的技术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拓展他们的视野。

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个案导向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成立Java兴趣小组,在小组内不满足于课堂教学知识,增加实际开发题目,目的是让我校的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同时也锻炼了任课老师的业务水平。

在精品班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实行“学徒制”教学。在小组内实行导师制,分别由不同导师老师辅导不同的学生学习小组。这些创新小组在有了积累后,将有一定的开发能力,逐渐演变成为软件开发工作室,能够为学校、为社会开发一定的产品,拥有自己的独立知识产权的小型软件产品。

四、结论与创新

1.课程体系的创新。基本构建了集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了知识模块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围绕此架构和平台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懂、编、用”贯穿全程,保证Java语言“学、用”四年不断线,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并保证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尤其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2.教材内容的创新。长期以来,经典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讲解java基本知识点为主,围绕面向对象的三大技术特征为基础进行介绍,而对java语言的应用讲得很少,教材内容落后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鉴于此,我们编写了《JAVA程序设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家精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材。该教材删除了一些陈旧的或次要的内容,增加了一些较新颖的或较重要的内容。并以项目驱动为学习载体,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的水平与趋势。

3.实验教学的创新。基于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立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其内容,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4.教学方法的创新。将课堂式讲授、互动式讨论和探索式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采用“读―编―改”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加强现场教学、示范教学、立体教学,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教学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雷君虎.基于任务驱动的Java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A02):119-121.

[2]贺媛媛,仇宾,王慧斌.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03):126-128.

[3]招启东.项目实训在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8,(9):279-279.

[4]张大龙,马毅,Java开发技术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45-45.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5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Java

作者简介:杨树林,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胡洁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设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应用性本科在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应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能力或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培养的人才表现出如下不足:所学知识与实践有较大脱节,运用不够熟练,特别是基本素质及操作能力与应聘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状态周期长,工作缺乏主动性。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应用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软件技术类课程主要指与学生未来实践接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用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如软件工程、UML建模、Java程序设计、Java EE企业应用、Web应用、C#程序设计,应用等。加强软件技术类课程建设是十分紧迫的。教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1问题与思路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培养能力化,人才培养工程化,素质教育职业化,专业建设特色化。其核心是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

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办出各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1应用技术类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教材数量不少,花样繁多,但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1) 按传统的思维方式编写教材,教学内容偏繁杂或偏难,重点不突出。

偏重于知识的教材类书籍,内容较繁,细节知识讲解过多,对设计能力的提高支持不足,特别是新的内容引入不及时,与市场缺乏衔接,常用的实用知识和技术突出不够;偏重于技术性的教材,过分强调技术,知识讲解不够系统,难度偏大,不适合于教学。

2) 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是应用技术类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应用技术类教材偏知识或技术讲解的较多,虽然例子不少,但例子零碎,缺乏联系,难以组成大的系统,因此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不利,无法适应案例教学。

3) 知识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市场上知识已经有很大更新,而教材却没有紧跟市场的需要。以Java Web应用为例,现在的教材内容还以JSP为主,已经不符合现在市场应用的需要。

4) 教材定位模糊,难易程度把握不到位。

受习惯的学术性人才培养观的影响,教材内容偏难、偏多,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应用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急需应用型教材,建设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以知识为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全面,而以能力为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应用,在注意一定的系统性基础上,重视案例的作用。

2) 常规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新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原来所用的知识可能现在不常用,而原来没有的知识现在可能常用,比如Java的泛型和标注,以前没有,而现在却是常用的知识。因此,要跟踪技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精心选择内容,突出重点、强调实用,使知识讲解系统、精练。

3) 教学模式与教材的关系。教材要与教学模式相呼应,教学模式需要教材的辅助,教材也要体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更主要强调对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4)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应用技术类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局部知识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将知识联系起来,应用知识更为重要,要通过案例体现知识之间关系,通过案例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整体应用,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软件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的原则

国外的教材十分重视教和学的使用,内容强调系统和丰富。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教材为例,该教材注重把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遵循人类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脉络清晰、极具可读性,它的风格更像教学讲义,适合课堂授课,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教材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系统性教材。基本的设计原则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的,强调讲透理论,重视体系完整,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Java 2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Java 2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这类教材内较多,知识讲解有一定难度,适合重点大学学生。第二类是案例教材。基本的设计原则是,强调语言精炼,实例丰富,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案例内容具体详细,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例如,《Java精解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Java语言案例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这类教材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设计上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理论仍然强调较多和细,案例虽然在设计上有一定改进,但案例之间缺乏联系;另一种情况是,强调案例过多,知识的系统性不够,不便于教学使用。

要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应该找到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点,将案例与知识的有机会结合起来,重视局部知识有机联系,既体系知识的系统性,也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教材建设,必须体现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系新的理念,要正确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体现改革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精练性原则。

应用技术类课程的知识一般都偏多,因此取舍是关键。知识讲解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如果知识讲解过细,重点不突出,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也无法融入案例。因此,要合理取舍知识,选取与市场应用联系较大的内容,系统、精练地讲解知识,再围绕知识渗透案例。知识内容不强调细而全,有一定的系统性即可,但要精练实用。

2) 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即为教学内容符合和反映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形式,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软件技术课程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必须及时跟踪软件技术的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引进新内容。

3) 实用性原则。

突出实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IT 行业技术的发展基本相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用性与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先进是以实用为前提的,而实用是先进的归宿。应用技术类教材要体现所对应岗位的能力或技能要求,突出可操作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特色性原则。

一方面,教材要体现本学科人才培养的规律,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教材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能力训练,突出实践性,在内容选择、组织形式上有特色。

5) 案例教学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软件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是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最好范例。案例教学也是软件技术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设计典型、实用的案例,将案例与知识有机组织起来,使知识与案例相辅相承,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的目的。

3 《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第二版)》教材的特色

基于上述原则,笔者近年来编写了《C#程序设计与案例教程》、《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程序设计与案例教材》、《Java EE企业应用架构与案例》等教材。下面主要以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为例来说明主要的设计想法和特色[1]。

起初的想法是想借鉴IT培训企业的经验,采用案例教学,但大学教学不同于IT培训,大学对知识理论的要求要远高于IT培训,因此不可能完全案例化,但又必须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案例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典型的案例,将案例分解,融入到知识讲解中,使知识与案例相辅相承,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按照这样的想法,在实践中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2006年编写了第一版《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2010年结合精品教材建设,又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具体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 适当加强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先系统、精练地讲解知识,再围绕知识渗透案例。知识内容不强调

细而全,但强调系统、实用和精炼,突出市场中常用的内容。同时,为了便于教学和学习,增加了许多辅助理解知识的小例子。

2) 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对案例精心设计,突出其典型性和实用性,使案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同时便于教学和学习。强调案例之间的联系,每部分的案例尽可能是大案例的分解而得,将案例穿插到知识讲解中,使案例与知识相辅相承,形成有机的整体,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

3) 跟踪Java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引进新内容,如可变参数、枚举、线程新特征等;强调了集合的应用;渗透了一些新思想,如MVC设计模式、面向接口编程、分层架构;使用了新的开发。配备了每章总结和习题,这些习题参考了常见的企业面试题,更具训练价值。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Java语言概述、流程控制与异常处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组与集合、GUI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编程、流和文件、多线程与Applet、Java网络编程。除包含许多配合知识学习的例子外,全书还包含68个案例。主要特点是:

1) 精心设计知识结构,讲解精炼,重点突出,便于教学和学习。

2) 注意吸收新方法和新技术,强调实用性,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案例系统、典型,将知识内容和案例有机结合,便于指导学生实践。

4) 较好地处理具体案例与思想方法,局部知识应用与综合应用的关系。

4结语

教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好的教材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软件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知识更新较快,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因此更容易突破原有模式。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该类教材的编写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树林,胡洁萍. 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M].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I.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s Teaching Materials

YANG Shulin, HU Jiep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6篇

关键词:面向应用;可持续;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Java的普适性和基础性地位

Java语言能解决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重复教学问题,保证面向应用从程序设计基础到软件系统开发面向应用可持续培养巩固发展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技能。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建立和培养学生优良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初步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等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的前提。Java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控制等理工科本科生阶段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国内部分高校面向非理工科学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选修课。同时,Java语言是工业信息化部和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采用的二种考试语言之一,部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也选用了Java语言。

2面向应用的UPCA教学目标

面向应用的“UPCA(Understanding, Programming, Configuration and Application)”教学目标指“理解、编程、配置和应用”,是Java程序设计课程关于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基本要求,其中“U”指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P”指学会面向对象编程、GUI编程、网络通信编程和数据库应用编程,成为SCJP(Java程序员);“C”指掌握构建与配置Java SE、Java EE开发环境及选择高效的开发模式;“A”指在学会Java API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将Java语言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平台,能初步在网络环境中开发Java应用系统。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面向应用将Java作为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面向对象编程的入门语言、基础性应用架构和开发平台,形成面向应用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充分考虑Java语言平台的支撑性,构建如图 1所示分步骤、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以Core Java为主线贯穿整个架构,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巩固深化,保证运用Java面向应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图1基于Java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

本课题得到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7JJ611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XJK08AXJ002),湖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湘教通[2006]180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精品课程(院通[2008]20号)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KJGZ0708和RKJGZ0912)的资助.

作者简介:郭广军(1971-),男,湖南双峰人,硕士,副教授,CCF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为网络计算与分布式处理,服务计算。戴经国(1962-),男,湖南双峰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谢东(1971-),男,湖南益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彭智朝(1976-),男,湖南双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计算。陈海林(1981-),男,江西樟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Java技术。

3面向应用的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按照“少而精,面向应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以“设计形态”为主导,以UML贯穿分析设计,实现程序观到系统观的提升,着重培养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本课程重点讲授Java语言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字符串与数组技术、常用Java API的使用、异常处理、基本I/O技术、网络通信编程、数据库访问技术、GUI编程等;要突破的难点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方法、类变量和类方法的使用、各种输入输出流的应用、事件处理模型、多线程技术等。

在教学环节上,本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和课程设计。理论课教学、课内实验一般开设18周,周课时(理+实)为3(2+1)学时或4(2+2)学时,课外实验每周不少于2学时,课程设计单独开设2周。Java程序设计的理论教学体系的知识模块和学时安排如图2所示。

图2Java程序设计的知识模块与学时安排

4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4.1 “三层次、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面向应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接轨,围绕UPCA教学目标,分阶段巩固、螺旋式提升的原则,分为“三层次、四阶段”,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基于课堂演示实验,导以观察认识,学生参与互动,为动手编程热身;第二阶段是学生课内和课外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动手设计编程,亲身体验,完成单个较小主题的设计编程与测试,是对某一知识点编程能力的单项训练;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完成综合性的简单系统开发,提升分析、设计与编程能力,具备初步的系统开发技能;第四阶段是高级技能与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实战训练。

除第一阶段外,每个阶段分三个层次进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第一层次是编程技能的最低要求,主要面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使其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第二层次是编程技能基本要求,面向中间学生,通过模仿进而自主设计编程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设计能力;第三层次是编程技能的高级要求,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给其自由设计空间,培养他们基本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

表1实践教学体系

阶段环节要求

第一阶段

(验证性/设计性)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和学生参与互动相结合

第二阶段

(设计性)课内实验

课外实验

(开放实验室)按实验目的与要求,分析设计每一个实验题,并上机调试验证

模仿样例设计实验并上机调试完成

上机调试样例程序,消化理解

第三阶段

(综合性)课程设计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按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应用系统,并上机调试验证

模仿案例程序完成系统设计

上机调试案例程序,消化理解

第四阶段

(综合性)毕业实习实训

(导师制)按设计要求自己选题,独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并编程实现

模仿案例按毕业设计要求自己选题,独立分析、设计、实现、部署、测试

消化理解应用系统案例,并上机调试实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1)采取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绝大多数同学通过课内实验较好的掌握基本分析、编码和调试技能。(2)通过案例教学和简单项目设计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与编程能力。(3)课内与课外实验相结合,通过网上教学、开放实验室、正确引导、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4)组织为期二周的专门的Java课程设计,聘请合作公司软件工程师参与方案制订和现场指导,实现校企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在学期初公布,在集中设计前两周选题,学生分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课程设计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难度与设计工作量适中,允许经指导老师批准学生自己拟题。

4.2校企合作,拓展实践教学体系

(1) 校内实验、实训环境

建成了环境友好、软硬齐备、性能优良、协作开发的软件开发实验实训室,安装配置了Java系列开发平台和工具、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其中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占整个实践性课程的95%。此外,开放实验室为完成课外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以“致用、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面向出口,主动对接市场与企业需求,校企联合创办了包括美国杰普、广州达内、长沙国软等多层次的校外软件开发实习、实训基地,拓展了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开发、资源互补、认证培训、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为学生专项培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优良的软件开发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面向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5.1教学方法改革

(1) 基本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① 启发式教学:可通过先果后因、分析提问、编程互动、程序调式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参与,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答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联系实际打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如“类、对象、实例”可比“面、线、点”;对比分析看本质使机理明析化,如“接口与类”犹如“设计与实现”;运用UML使面向对象的思维科学化、设计思想可视化,如“类图、对象图、接口、时序图”等在面向设计中的合理使用。

② 讨论式教学: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安排讨论互动环节。如类的设计,从实例出发,由学生思考讨论,给出类的属性和操作,由教师总结、修改和完善,达到预期效果。

③ 案例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讨论待解决的问题,以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其实施过程有若干个角度。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恰当、有趣、易于说明问题的小范例,教师演示学生参与完成;以“大作业”的形式引进典型案例,基本概念的阐述和应用性操作围绕该案例展开,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对已有的案例进行剖析,模仿案例设计完成类似的应用系统开发。

④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是应用开发能力培养重要途径。通过“提出项目、分析设计、编程测试,边学边用,总结完善”的过程,在项目情境教学中体现出面向应用、共同协作、互动创新、发扬个性的教学风格。具体实施设置在第三阶段的实践环节,提前作好整体规划、分组设计,然后学生演示、教师总结,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所共享。

(2) 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突破重点与难点,培养应用开发能力

① 对于基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启法式+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教师采用启发式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

② 针对应用技术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活代码+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任务,教师以活代码通过案例或项目,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3) 引入双主模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

① 双主模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与提高部分的讲授中,介绍开发企业级应用系统的一些高级编程,涉及到的知识点深、知识面宽,难度较大,主要在第三、四阶段的实践环节中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自始至终,其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② 研究式教学:方法一,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作小课题,要求学生设计、实现并调试成功某个小型应用系统。方法二,把课程教学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即把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设计项目引进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5.2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实验室中进行互动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教学系统提供了集成化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了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开设了学习论坛和网上答疑等互动教学。

注重应用动手能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除了常规理论考试之外,还通过机试、课程设计考试、答辩式考试等多种形式,使考教相融,学教互动。

逐步开设创新性实验。在课程设计等环节中,设计难度、层次、技巧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和开发性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开发。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程序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利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兴趣,为后继课程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6立足精品,加强课程建设

“Java程序设计”于2008年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网络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组主编的《Java程序设计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加强了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了Java程序设计在线教学系统,开辟了网上答疑系统和Java技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

面向应用修订完善了相关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考试考核办法。研制了多媒体电子课件、实验指导教程和试题库,制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图文声像教学资料和开发案例,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反映最新的Java应用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这些扩充性资料既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又兼顾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要求,深受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

7面向应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快而教师教学任务重、缺乏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机会的现状和青年教师多的特点,特制定相应师资培养措施:(1)改善职称结构,合理规划、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攻读博、硕士学位。目前课程组教师队伍共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2人,硕士10人。(2)学术会议、课程进修。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各种高质量的教学会议和学术会议,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各种优秀(精品)课程培训,到校企合作单位,如上海杰普、广州达内等轮岗培训,确保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提升教师软件开发水平和科研实力。(3)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教学规范、教学艺术,帮助青年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

教学水平与能力。(4)传帮带、导师制。对首次开课的教师,由副教授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导师,指导备课、随堂听课、及时辅导,使之尽快掌握教学规律、站稳讲台。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学术水平高,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

8结论

经过本课程组几年来的共同努力,面向应用,对“Java程序设计”教学实施了系列的改革和实践,紧紧围绕“一目标、二体系、三层次、四阶段、可持续”,改革内容涉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三大方面。通过改革,整合优化了理论教学体系,强化了“三层次、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习基地、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适应了可持续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效果好,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配套的在线教学系统已在多门课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郭广军,刘安丰,阳西述,等. Java程序设计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 [美]Grady Booch, James Rumbaugh, Ivar Jacobson. UML用户指南[M]. 邵维忠,麻志毅,张文娟,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董丽萍,刘宇.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21-124.

[4] 朱小英. 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8):93-96.

java课程精品培训第7篇

关键词:Java课程;课堂教学;企业项目实训;教学改革

1 引言

众所周知,“软件研发及外包”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的重大改革项目,致力于面向IT企业,面向全球和面向未来,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高级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服务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1-2]。将学校教育和社会行业、高校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以高校教学为主线,实际工程为背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使教学融合项目实训,让该过程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挑战。

2 背景分析

在“软件研发及外包”改革项目的大背景下,高校中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服务外包方向教学更加体现了与企业项目实训融合的重要性。以服务外包为主线的计划力推符合就业能力培养的学习方法,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实践”特色,而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跟踪和掌握国际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注重实际软件开发能力的养成,同时强调创新创业技能的提高[3-6]。

Java课程是软件开发领域非常注重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上承基础教学,下接专业核心技能,做好Java课程教学改革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一环,也为整个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各个学校相关院系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关于“Java课程教学”的改革[7-8]。

(1)教学改革只注重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非常重要,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接触软件开发之前个体差异比较大,教师平时考虑最多的是大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忽略部分学生的感受,而造成课堂教学过程比较难堪。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学改革新特征比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和混合教学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些只是单纯地去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9]。对于动手能力要求更高的Java课程来说,仅有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远远不够的。

(2)教学改革不注重创新

Java课程是伴随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网络程序设计是Java课程进行改革的落脚点。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了解Java与网络技术开发的关系意识也在增强。计算机与软件开发的新知识、新框架日新月异,如果教师仍然固守眼下传统软件的开发模式,势必会带领学生走向狭窄的开发领域。目前许多学校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设计或项目实训以弥补这种缺陷,但这些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不了解企业中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软件开发的创新点在哪里,容易形成闭门造车[10]。

(3)教学改革内化效果差

教学效果的好坏通常是由内化指标来体现,如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成为提高内化指标的重要过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改革大多在考核大纲知识点方面进行,教师在线上或线下强调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多次的编程练习以强化知识。如果有的学生根本没注意教师预先在课堂的提醒或没有配合教师进行练习,这些学生的问题就会不断遗留,形成常见的恶性循环。无论采用何种考核方式,他们都不提高内化指标,更谈不上如何去迎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了。Java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充分说明考核过程不能迎合一般课程的评价形式,改善考核内化效果是必由之路。

3 教学过程设计

当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学生进行就业实践的机会明显偏少,并且对企业项目开发的过程缺乏了解。课堂教学加企业项目实训能够实现灌输教育向自主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转变,让课堂教学在企业项目实训中实现成果再现,使得学校投入与企业产出达到有机平衡。

3.1 学校教学大纲的设计

如何开展课程的有效教学,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实践与理论如何有机结合,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等等一系列教学改革都是围绕教学大纲进行的,因此学校教学大纲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学科)“Java程序设计”的教改实践及指导精神,本文在教改过程中进行多次更新教学理念,设计了有针对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与企业项目实训能力的教学大纲。

(1)除了必要的Java课程中程序设计知识学习,还要求必须遵循软件工程设计环节的系列过程,让学生了解Java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掌握设计环节的规范性,并给出相应的软件规格说明书。

(2)按照不同企业的实际要求,规定使用相应企业的Java集成开发工具,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完成Java程序设计,就必须掌握工具类和界面控件设计的技能,必须学会查阅API和阅读源程序,提高参考文献和编程能力。

(3)在验收软件产品时明确考核标准,注明详细的量化考核细则,贴近企业考核形式,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清楚将来软件开发要完成的步骤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学有所依。

3.2 企业项目实训的设计

为了贴合学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便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企业项目实训的设计环节不可缺少,标准设计不可大意,流程学习不可中断,因此设计企业项目实训时,要大量走访相关企业开发实际场景,了解Java软件开发的最新的动态,实时更新实训项目,并且掌握企业的文化精神。

(1)为了符合软件开发流程,实训项目纲要设计要清晰,提供意义明确的设计指导手册,要求学生掌握编程思想,理解编程思路,创造程序设计,提高项目设计的创新能力。

(2)应对市场开发的变动,企业设计理念会不断改变,相应项目实训设计选题的迭代更新就显得很重要。进行必要且有价值的项目更新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Java技术的发展,从而懂得基础教育夯实的必要性。

(3)掌握企业优秀文化精神是企业项目实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团队协助精神,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提高创新和竞争意识。在开发项目时,要求学生确定队长、划分工作模块、协调设计思路,绘制工作安排流程图。

3.3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的融合

在Java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和进行课程考核的主阵地,项目实训是学生体会软件设计思想和方法的保障源。将这两个环节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学练贯通。

(1)课堂讲解知识点,项目案例展示。

(2)课堂展示任务要点,项目案例任务描述。

(3)课堂任务分析,项目案例完成任务流程。

(4)课堂任务效果总结,项目案例实现。

4 教学过程实现

有了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重构现有的教学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实训的融合过程,相当于建设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学校课程和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遵循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原则,保证学生既掌握了课堂知识又体会了企业文化精神。

4.1 教学手段实现

针对本文的课堂教学融合企业项目实训,在改革Javan程教学手段方面,除了传统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现Java课程学习,将企业项目实训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应用到课堂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吸收当前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翻转教学和在线互动相结合,线上互动和线下交流进行补充。例如,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网络上以视频的形式播出,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以真实软件代码进行验证,体现出混合教学的优势特点。

(2)积极与企业工程师、人力资源总监进行沟通,利用他们的空闲时间打通学生交流通道,甚至将企业人士的讲座直接搬到课堂上。例如,当了解到某一阶段Java技术的新应用即将推向市场时,将该Java技术应用的软件工程师邀请到课堂,与学生进行技术交流,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Java编程的积极性。

(3)改革现有的Java课程授课环节,将教材知识点进行项目渗透,每学完一个知识点,进行一次小模块项目设计,前一知识点与后一知识点不断线,项目小模块之间不耦合。例如,当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时,项目小模块也就顺理成章的组成一个大模块,加上相应文档的书写,一个相对独立的软件也就完成了。因此,学生感受到了软件开发的乐趣,对于课堂学习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4.2 考核方式实现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效果考核,这也是许多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地方。本文在遵循课程教学思想和改革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企业项目实训的实际,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Java课程学习时感到快乐,考核时也感觉轻松和公平。

(1)考核指标严格化。无论如何考核,都要保证考核指标明确,评价制度严格。让学生始终体会到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2)考核方式多样化。针对学生将来出路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这就需要教学团队中教师在考核难度上要保持平衡。例如,对于考研学生,要侧重进行Java编程思想理论知识和算法编程方面考核。对于就业学生,要侧重Java项目开发和文档制作方面考核。

(3)考核人员的参与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考核的积极性和表现力,让教务督导、教学团队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共同见证考核过程,实现考核公开性,学生也会提前感受类似面试、毕业答辩的场景。例如,让学生现场演示Java程序模块,现场讲解模块功能,参评人员当场评价。

4.3 教学效果

为了深化融合课堂教学和企业项目实训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本文在2010年至2016年共六届软件工程(服务外包方向)专业学生中进行了Java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并与同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未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

(1)就业率

学生就业一直是学校最为重视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基于Java技术的项目开发在IT行业方兴未艾。本文调研了在校期间专研Java开发的2010、2011和2012级学生的就业率,图1显示了参与本文教改计104、计114、计124和未参与本文教改学生计101、计103、计111、计113、计121,计123班的就业率。由于参与教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前感受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征并且预先进行了演练,积累了与企业进行沟通的经验,就业面试是就能够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进行从容交流,获得更多offer的机会。从图1中可以看出,参与本文教改的学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未参与本文教改的学生就业率。

(2)创新创业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提高学生创业激情是学校教育的力量源泉,基于Java技术的项目开发在校园内越来越成为致力于IT项目学生的新起点。由于学校开设Java课程是在大二的下学期,自2010级学生实施Java课程教改以来,从2012年的暑假开始,本文连续四年调研了在校期间专研Java程序开发的2010、2011、2012、2013、2014和2015级学生大二和大三时期的创新创业率(为突出重点,大一和大四以0统计),图2显示了参与本文教改计104、计114、计124、计134、计144班和未参与本文教改学生计101、计103、计111、计113、计121、计123、计131、计133、计141、计143班的创新创业率。从图2中可以看出,参与本文教改的学生创新创业率明显高于未参与本文教改的学生创新创业率,其中参与本文教改的2012级学生的创新比赛参与率达到了100%,极大地促进了学风建设,此班的当年考研率名列同级第一。

5 结束语

当国家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政策时,每所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各类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方案。本文通过优化调整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以Java系列课程为改革先导,在从事多年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角色渗透,构建了一支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训练团队。参与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就业率高,并且在与企业沟通能力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表现。

融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训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近年来,本文教改理念逐渐拓展到其他课程教改过程中,形成了一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EB/OL]. http:/// article/ckts/ckzcfg/201501/20150100869215.shtml. 2015/01/16.

[2]张勇. 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16(23):30-40.

[3]任泽中. 构建“纵横有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6(12):60-62.

[4]李贵安,张宁,郑海荣,王晶艳.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 (11):61-65.

[5]安鑫,杨亚芹. 互联网+教育:内涵、趋势与推进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3):31-32.

[6]刘英峰.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1):82-85

[7]姜丹,吴秀芹,徐东. 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教育. 2016(2):94-98.

[8]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 理论探讨. 2014(7):5-16.

[9]沈根海.校企双主体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职教论坛. 2017(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