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的语文学习(合集7篇)

时间:2023-10-10 15:58:01
小学的语文学习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学习方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学生主动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可通过书中的彩图来理解诗的内涵,把对图片的兴趣扩展到对课文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级各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或向文学类报刊投稿。这样可以通过活动来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师教学要有趣

有趣是学习兴趣的初级形式。教师要从“有趣”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应丰富教学内容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单一的文字对小学生的吸引度不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以口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相关的故事传奇,并在多媒体上辅之以图片或视频,有条件时可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小学语文,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预习包括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三种,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是在做完当天功课后进行,如果时间紧迫,也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大概浏览一遍课本内容。预习时分两步走。第一步,“过课文”,即大致浏览,清楚课文结构。第二步,认真阅读,要求理解课文大意并标出有疑问的部分。

2.课堂笔记

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课堂笔记主要是记录本课的新知识点、教师所讲的重点、难点以及课前预习中的疑点,教师写的课文提纲、课文大意和课文中心也需要大概记录。记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课堂学习要以听教师讲课为主,笔记简单记录即可,不完整的部分可在课后进行补充。

3.课后复习

课堂学习的内容要及时复习,最好是当天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的效果之大。复习时可将当天所学的内容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然后重新浏览一遍教材,将脑海中遗失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完善笔记,巩固知识。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还要进行阶段复习,对本阶段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

4.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大量阅读可以增加文化刺激,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只有长期大量阅读才能取得效果。阅读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要阅读经典名著和主流文章。

5.坚持摘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可以加强记忆,摘抄还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在摘抄过程中可以识记背诵,好词好句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小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先学会模仿然后才能创新。此外,摘抄还能锻炼小学生的耐力、意志,这对今后各科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小学语文,首先要有兴趣。“习惯成自然”,学习语文还要从预习、笔记、复习、阅读和摘抄五个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作为今后学习的基础,必须要学扎实,学牢固。学好小学语文,必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汤姆・G・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09.

[2]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的习惯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我分三个步骤来让学生把握预习方法。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不懂的词语;2. 阅读课文三遍,了解主要内容;3. 写下预习中的收获和不理解的地方。同时给孩子制作一套预习符号。比如,“?”表示疑问,“”表示不太清楚,“『”表示不懂的词语等。这样,学习新课时先有准备,心中有数,自然会减轻学习难度,学起来既轻松,也会学得更好了。对于一些重要的地方,还能记得更牢。当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有能力独立获取新的知识。

二、细心观察的习惯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恰到好处提醒、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不要只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它同鹅进行对比。正如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要勤于动笔。新课标明确: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平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贵在坚持,这样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开始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我平时注重检查,发现好的日记就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朗读,激发学生表现欲,同时将好的日记通过张贴板报的方式进行表扬,学生尝到甜头后,甚至开展竞赛,强化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四、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质疑得来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牛顿坐在苹果园的椅子上,突然看见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开始思索,想知道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从而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瓦特静静地坐在火炉旁,观察着上下跳动的茶壶盖,他想知道为什么水汽可以使沉重的壶盖移动,他从那时起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长大后,他发明了蒸汽式发动机。

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个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我不是要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一旦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终生受用。

六、背诵的习惯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概述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说普通话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等,还包括学习时的习惯,如:及时复习、提前预习的习惯、学会重点记忆的习惯,敢于提出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长期性、自发性、两面性的特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尽管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延续成一种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一旦中止就会前功尽弃。例如,在练字时坚持最重要,只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中间有间断,那么以前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学习习惯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习惯一旦养成,不用依靠外界干预或自己的意志力,学生便会自觉遵守。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坏的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反作用。基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以上特点,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直至这种习惯在学生中固定下来,成为学生自觉的潜意识。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习惯的培养上。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完成基本的文字识记和知识的积累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前提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明确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方式还没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前提条件,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在写字时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对学生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写等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阅读和写作不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好的阅读习惯和解题习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阅读题时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后在多次的练习中反复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固定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文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轻松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自如。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惠及其他学科,尽管有些学科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外部环境至关重要。积极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消极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那么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主次分明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

(一)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并及时沟通

习惯的培养需要贯性,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家庭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一个长期的追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机智幽默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手段

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时,不应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手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这样既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古文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小古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其不仅有着古文的一些特点,又因其篇幅相较而言通常很短,语言也较为通俗,易于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古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究竟应当如何学习小古文,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了解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课内以引导为主,课外以激发兴趣为辅,本文主要研究课内的小古文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认识文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学原则。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是他们对其产生兴趣,是小古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以《陋室铭》为例,从学生们学过的《秋词》入手。在复习了旧知识的同时,引出作者刘禹锡。从而再来看《陋室铭》,以“铭”入手,让学生们认识这一种新的文体形式。这里采用“四读法”来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文体。在认识了新的文体之后,就要开始读这篇文章了。不同于我们自己读书,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时候,我们尽可能让其发音。在发音的同时,也是对记忆力的另外一种加强。对于小古文,我认为读它的方法可以总结为小古文“四读法”。

第一读,正音之读。由教师自己先来通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读音正确,咬字清晰,发音洪亮,让学生们明白正确的读音。在小古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的词汇和生涩的词汇,通过第一读,先让学生们掌握它们的正确读音。

第二读,校音之读。指定学生来读小古文,或者在学生中间依次轮流每人读一小段,出现问题时相互指正。这样的效果就是在更正读音的同时,还能加强记忆。

第三读,音韵之读。在小古文中,常常都会有韵脚的存在,学生在读小古文的时候,可以唱和的方式,来由师生对读。以《陋室铭》为例,因为《陋室铭》通篇几乎都是押韵,所以在对读之中,可以产生一种音韵、节奏之美。学生因此可以产生更浓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小古文学校有很大帮助。

第四读,古风之读。在诵读文章时,模仿古人读书时的摇头晃脑状,这不只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模仿,其实在以这种形态读小古文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对于小古文节奏感的把握。最终取得熟读成诵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知其大意

在熟读成诵后,让学生先结合注释,做到懵懂知其意。在掌握了通篇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于难以理解,相对晦涩的词句,联系上下语句,加之猜想的运用,试着理解其意,看能否通顺其意。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完善对文章大意的掌握程度。最后,由同学们每个人说一说自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三、带领学生学习文章

在明白了文章大意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习文章的深层寓意,结构等。首先,理清这篇铭文的思路,分析其段落结构,弄明白每个段落想要表达的内容。其次,学习的层次感。这里以《陋室铭》为例,文章由景色入手,却是通篇在写其胸怀情趣。然而在结尾之时,也是极为巧妙,表现出了劝诫之意。通篇读来,层次感极强,又富有深意,这些,都是学生们应该去学习模仿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合适的教学时间、场地,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 后备力量,营造浓浓的小古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将兴奋转化为勤奋 。

四、课外加强作业拓展

学生的引导不应当只是局限于课堂的诵读,了解其意。除此之外,利用作业的形式来做拓展练习,以期达到拓展学生们读、说、写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小古文的学习的一种另外的重要形式。课外以练习为重。兴趣永远都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课堂的教学方式,只是引导学生们对小古文感兴趣。而更多地练习和培养则是需要在课外来完成。例如,在对于学校开展小古文的背诵。每天早晨,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诵读小古文,或者自主发言推荐小古文,说一说对所读的小古文的理解,都是可以开展课外练习的形式。另外,还可以某些故事情较强的小古文为范本,要求学生以小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多样的实践形式,都是保持学生学习小古文兴趣的有力方法。

总结起来,学习小古文其实就是从读说写三方面来入手。读,重在正音。说,偏于对注释的理解,来锻炼孩子们读懂文章的能力。写,侧重于课下的作业练习的方式,学习文章的优点,汲取精华,在自己的写作中去学习和模仿。

五、效果以激励保持

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期保持兴趣其实并不太容易。兴趣的培养来的容易,走的相对来说也容易。所以,建立一个能够有效长期保持学生们读书兴趣的激励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坚持的读书,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一时兴起也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们。没有评价激励的课外阅读往往效果不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对课外阅读不能坚持,为什么有些同学读了很多书,却帮助不大的真正原因 。我们可以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以小古文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读书交流会等,并且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品,作为优秀学生的奖励。在会上,可以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推荐好的文章和书籍。通过这些,才可能更高的保持住学生们读书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古文不同于古诗,自有其世界,也有它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小古文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种常见文体,对于帮助学生们学习古文,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冷漓锦. “小古文”教学诵读之策[J]. 小学语文教学,2013,20:17.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学生 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1提前预习的习惯

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在学新课文前,必须先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次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划记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问的问题。然后分成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理解课文,最后各小组在进行朗读比赛。通过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以往的直接传授,而是他们的自主获取,老师只是点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所以,如果学生每天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今后的阅读中就会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好习惯会一辈子受用不尽。

2着力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电脑设计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精美应刷和字体漂亮设计,使得有些人认为现在学校不开设书法课无所谓了。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这是现在应该重视的,尤其是学校应开展写字课。我们虽然地处高原,但我校在三年前就每周开设了写字课,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把一些不同形体的字帖挂在教室里,让学生不经意的吸取书法的魅力,学习自己喜欢的书体。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名著。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名著了。除了读课外书,孩子们连语文书上还未学过的课文他们也会在课外读完,你常常在教学新课文时,他们围绕课文所思考的问题更有深度,提出的问题也更难。

4勤于动笔的习惯

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5养成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

“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因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观点或立场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充分表扬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心专才能事成。”学习也是如此。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学到知识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引导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从而把良好的习惯带到课堂来。平时还要开展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任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养成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15-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或运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此外,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细水长流,反复操练,遇到困难时不能动摇,使之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上课时老师要求查阅工具书,学生很容易做到;但平时读书读报,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者不理解句子,自觉地去查阅工具书,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这就需要老师事先教育,从学习需要、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的角度阐明查阅工具书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提高认识,使学生乐于查阅工具书。

2.充分利用课堂,有机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乐问。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在每一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质疑机会。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想问:一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呀?给它换个词行吗?学完了这一课,我明白了些什么?等等。这样,就降低了提问的难度,使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件很轻松、很正常的事。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研讨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自学时应注意结合语文每课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情绪就会高涨,他就会更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设疑。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3.2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样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表扬。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也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4.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老师不能仅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有的老师写的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齐美观,一丝不苟,自己的藏书都留下了圈点划记的痕迹,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坚持不懈,表现突出的,老师也应该随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当然,对于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也要及时批评,以帮助他们改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试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崔峦 《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三期

小学的语文学习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方面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也就是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这既包括内容的准备同时也包括心理的准备,对于老师要讲解的课程提前进行预习,能够了解所讲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提前阅读,能够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不懂,这样在老师讲解时才能有所侧重,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能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避免“眼前一片黑”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制定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的分步计划,对于预习内容及预习多少都有所安排,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能过多,但也不要过少,取得预习的最佳效果。

(二)细心观察的习惯

这时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经过细心观察后才做到的,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远远不止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要培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观察的习惯。语文教材中所列的文章、诗词以至于一些名言词句,很多都涉及到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要结合语文的学习,培养学习的观察习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对周围的事物多加留心,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细心观察,学生思维活跃,感情才会丰富,在写作方面才会有所提高。比如,看到鸭子,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然后同鹅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然后再回顾一下《咏鹅》那首诗,这样从形象、声音形成对比,加深对相似但不同的动物的区别的理解,同时也巩固对诗词的学习。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懒惰的,所以才要培养好的习惯来克服懒惰的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笔习惯的培养,因为语文的学习很多是需要记忆的,需要不断的强化,不断的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效果,虽然许多知识很容易懂,当时一听就会,但也很容易忘,所以要培养学习动手记动手写的习惯。课堂上及时记录教师讲授内容,课后要及时记录所阅读的精彩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摘抄,同时进行批注,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想法、观点,外出时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想,把动笔形成一种习惯,这样长时间日积月累,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

(四)质疑发问的习惯

有了疑问要先自己独立思考寻求解答,如果三思而不得其究,则要进行发问,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对老师存在畏惧心理,有问题时往往羞于开口,不敢提高,很多时候对于不懂的问题则是得过且过,这样问题压在心里,始终得不到解决。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对于不敢问、不善问的学生,要多地鼓励他进行发言和提问,同时也锻炼这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敢于在人前讲话的能力,不仅仅是向老师提问,也要向同学提问,这样在问答之间,能够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和动笔记一样,都体现一个“勤”字,主要都是克服学生的懒惰心理,有问题立刻解决,好内容要马上记录,工具书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不说话的老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通过工具书能够得到圆满解决,这时教师在讲解时,不要急于一下公布答案,要有所控制,正讲解时马上进行暂停,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这样慢慢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方法,让工具书成为学生必备的良师益友。学生对工具书查阅形成习惯,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产生兴趣,经常查阅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快速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背诵的习惯

背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多读、熟读,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通过多读,对文中字句都了然于心,自然便会明白文章的中心意思,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文,很多都是古文字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讲,一时难以理解,通过诵记,慢慢积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及积累,终有一天会突然明白,受益终生,特别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的记忆黄金时期,教师要有目标的培养学生的背诵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七)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对于学过的知识定期进行复习,能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经过复习,能够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网络,使知识相互贯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特别语文知识的学习,本身需要积累才能完成,知识相对零散,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也是重新消化理解的过程。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离不积累,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增加知识积累量,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小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习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智力开发、逻辑思维培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耐心引导,循序渐进

小学生由于身体、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思想也不成熟,在语文科目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先制定一些短期的小目标,慢慢实现后,再一点一点增加,循序渐进进行,特别要注重每一个小的行动和小的目标的实现,要耐心引导,多加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这样久而久之,但会慢慢形成习惯。

(二)设置场景,约束控制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自制力相对较弱,还不能够完全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要巧妙设置一些场景教学,创新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但不是强迫命令,利用情景因素达到控制效果,以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要及时调整一些偏离情况

学生的行为就像一杯水,放在杯中是杯子形状,放在桶中是桶的形状,如果倒在地上就会四处流淌,没有规则形状。对于一些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习,肯定平时会有很多坏习惯,在好的习惯形成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发生一些偏离,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苗头,及时做出调整和纠正,使学生的行为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四)培养意志,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