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10-07 15:44:54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1篇

能值是指一种流动或储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能值分析理论利用能值转换率将生态经济系统内部流动的各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转换为统一的虚拟能量单位———太阳能焦耳(sej),实现了对生态经济系统中各种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分析评价,因此可以较全面、深刻地评价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真正价值[2]。在能值分析理论中能值转换率是一种度量能量、物质的统一尺度,不同物质、能量具有不同的能值转换率,某种物质或能量的能值转换率越高,则表明该种物质或能量的质量越高,即物质或能量在系统能量转换、利用过程中的等级地位越高[12]。对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过程如下:1)收集资料。全面收集、整理烟台市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资料。2)确定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动结构。确定系统的主要物质、能量来源,分析主要物质、能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能量流、物质流和货币流的具体流向。3)能值计算与分析。建立系统社会经济能值利用指标体系和基于能值利用的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利用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选取部分能值利用指标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横向比较,提出烟台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在计算、分析时首先要利用能值转换率将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类能量、物质转换成统一的能量单位———太阳能焦耳,各类物质、能量的能值转换率、计算方法参照1988年Odum等的研究和2002年蓝盛芳等的研究[2,5]。

2结果与分析

2.1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由自然生态亚系统(森林、海岸等)、农村社会生产亚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亚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自然生态亚系统的主线是环境结构和生物,农村生产亚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亚系统以人口和资源利用为核心[2]。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能值流动过程为太阳能、风能、雨水化学能、雨水势能等可再生资源被自然生态亚系统和农村生产亚系统吸收,农村生产亚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亚系统向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反馈牛奶、蔬菜、化肥、钢材等各种可再生、不可再生的物质产品和技术、信息等服务,当地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释放回到自然生态亚系统、农村生产亚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亚系统。2.2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计算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使用的能值包括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值、不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值和货币流的能值3部分。2013年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使用总量为2.630×1023sej,包括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值6.549×1021sej,不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值5.285×1022sej,进口商品、实际利用外资和入境旅游收入的能值2.032×1023sej,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值、不可更新资源及其产品的能值和进口商品等的能值各占2013年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使用总量的2.5%、20.1%和77.3%(见表1)。2.3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为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货币流等建立以太阳能值为统一尺度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理清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类经济活动与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将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各能值分析指标(见表2)与用同样方法测算的山东省青岛市的相应能值分析指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应能值分析指标(见表3)进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烟台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以及烟台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各国或地区相比的比较优势或劣势。比较分析的结果如下:1)2013年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自给率22.6%,低于表3所列的所有国家和地区。2013年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总能值用量中不可更新资源能值用量占20.1%,可更新资源能值用量仅占2.5%,而进口能值占能值总用量的77.3%。这说明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给自足能力不足,对内部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对系统外部输入的能值依赖性较高。具体表现在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原煤等不可更新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的安全性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2)人均能值用量。人均能值用量主要反映一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烟台市2013年人均能值用量为4.044×1016sej/人,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全国多数省区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邻近的青岛市、美国的人均能值用量。烟台市的人均能值用量较大,说明与国内的其它省区相比,该市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经济比较发达。3)能值密度。能值密度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能值密度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较高[2]。2013年烟台市的能值密度为1.914×1013sej/m2,这明显高于台湾、江苏、浙江等中国沿海发达省区的平均水平,但低于青岛市。这是因为烟台市的城市化水平高、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低,而台湾、江苏、浙江等中国沿海发达省份第一产业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较大比重,这导致台湾、江苏、浙江等省在省区水平上能值密度较高,但其能值密度仍然显著低于烟台市。4)能值货币比率。能值货币比率是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用量与同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一般发达国家的能值货币比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2],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生态经济系统货币的购买力大小,同时也反映人类劳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013年烟台市的能值货币比率为2.848×1012sej/,这大致与浙江省、江苏省、美国的平均水平相当,稍高于青岛市,显著低于表3中所列出的甘肃、新疆、、海南等省区以及中国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当前烟台市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发展经济消耗的资源、能源相对较少。5)电力能值占能值总用量的比例。电力能值占能值总用量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电气化水平[2]。2013年烟台市电力能值占能值总用量的5.6%,远低于台湾和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区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烟台市直接使用大量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和其它大气污染物,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较显著的不利影响。6)人口承载量和人口承载力。按照2013年的人均能值用量水平,烟台市由可更新资源承载的人口(即人口承载力)为16.19万人、由可更新资源与进口产品及技术共同承载的人口(即人口承载量)为518.6万人。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量都明显低于烟台市当前的实际人口数量,这说明维持烟台市当前的人口还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从外部输入并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是当前烟台市经济发展避免不了的问题。7)能值可持续指标。能值可持续指标(emergysustainableindices,ESI)是能值产出率(emergyyieldratio,EYR)和环境负载率(environmentalloadratio,ELR)2个能值分析指数之比(即EYR/ELR)。在Odum提出的主要能值分析指标中,能值产出率和环境负载率分别用于评价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效率和系统受到的外部环境压力,2个指标指示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2个不同属性。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率高而环境负载率相对较低,那该系统就是可持续的[2]。但并不是ESI指标值越大,系统的可持续性就越高。ESI值介于1~10时表明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能,ESI值<1时则表明该生态经济系统是资源消费型系统,ESI值>10则是经济不发达的象征[18]。2013年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可持续指标为4.986,这说明烟台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发展虽然非常依赖外部输入的能源与资源,但是该生态经济总体上仍然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富有活力与发展潜能。

3结论与对策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2篇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不断涌现,物流活动日趋频繁。如何减少物流距离,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区域物流平台建设成为区域物流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关于物流平台的具体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平台的解释在国内并没有取得共识或者这个概念还不成熟[1]。平台的概念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应用非常多,大都作为所依托的通用的和标准化的一个开发基础而提出。最近几年,物流平台的概念随着现代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被业内人士广泛使用。追溯其具体定义,大体上都只是意会,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这个概念边界还不是很清晰。

对物流平台概念的描述通常有以下几种:物流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标准化系统;物流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工程和管理系统;物流平台是由物流科学技术、物流教育、物流管理、物流基础设施共同构筑的环境条件,它支持和制约物流运行;物流平台的作用是使物流活动能够高效率地、顺畅地进行,使不同的物流活动能够有效地衔接,能够给物流开发提供标准化的环境。综合以上可以认为物流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功能是为区域内的物流活动提供支撑和承载,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管理工具,物流平台的运行依托和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环境。

2区域物流平台规划的原则及定位

2.1规划原则

判断物流平台有效性的主要依据,是从平台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方面考虑,这“三性”也构成了区域物流平台规划的主要原则。

(1)适用性。平台要适合区域内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其内涵既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适用,还要给未来留出适用性延伸和发展的空间。

(2)可靠性。可靠性是保证物流平台有效和安全的要求。现代物流领域中经常讲的库存控制、零库存、准时方式、精益物流等等,都必须依托可靠的物流平台才能实现。依托可靠的物流平台,物流运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从而支持物流运作素质的提高。

(3)经济性。经济性是物流平台构筑的低成本原则。物流平台的搭建一般都投资巨大,并且其服务年限都比较长,经济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经济性还指物流平台应当能够支持低成本的物流运作,要做到这一点,在建设和构建物流平台时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物流平台本身的低成本,从而能够降低物流运作的成本分摊;另一方面是物流平台结构、技术和有效性能够支持低成本的物流运作。

2.2定位分析方法

在区域物流规划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该区域物流的定位。所谓区域物流的定位是指以某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物流节点(或网络)与其相邻的区域物流节点(或网络)相比的重要程度[2]。如果没有科学的区域物流定位,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定位过高,区域物流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造成规模过大,引起资源的浪费;反之,定位过低,就会造成其规模过小,满足不了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要求。

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科学、合理地确定以某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定位,需要依托该区域内的宏观环境和物流需求量。区域宏观环境影响物流平台规划的层次,物流需求量决定平台建设的规模。通过对区域物流的宏观环境和物流需求量分析,规划建设既满足区域物流现阶段发展要求又适宜未来发展需要的物流平台,是区域物流平台规划定位的核心内容。其定位方法如下:

(1)从环境定性分析出发确定平台规划的层次和范围。对区域物流的产业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内部环境,即区域物流的体系环境。它包括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区域物流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4]。

通常以SWOT分析为工具,对区域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其分析见表1如下:

表1产业环境SWOT分析表

OTSW内部强势S内部劣势W

外部机会OSOWO

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STWT

外部威胁T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减少内部劣势

通过SWOT分析,了解区域内物流产业自身的优、劣势和可能遇到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尤其在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就要求区域物流建设以改善内部环境为主,提高内部优势。对于内部环境分析为S的情况,就要充分利用物流发展内部优势环境,积极拓展物流发展市场环境,提高区域物流规划层次。

(2)从市场需求定量分析出发确定平台规划范围和规模。通过调查区域的产业分布和未来的投资项目,定量分析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这种需求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实物量方面,可以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物流中的货运量进行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二是在价值量方面,可以从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物流在第三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科学定位提供决策依据[7]。

例如,建立物流服务需求量与物流货运量的相关系数分析。以相关系数来测量物流服务需求量与物流货运量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建立反映两个指标之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单相关系数的公式为:

式中x表示物流货运量,y表示物流服务需求量分别是这两个指标数据的平均值。相关系数r是变量x和y线性相关程度的一个测量,-1≤r≤1。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r|=1为完全线性相关。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物流服务需求量与物流货运量的密切程度;当两者相关系数较高时,物流货运量指标的量化就映射出区域物流服务需求量的大小。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性较高的指标应给与足够重视,使之发挥出支撑区域物流发展优势指标的作用。

3区域物流平台构建体系研究

3.1区域物流平台的整体架构

区域物流平台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系,区域物流平台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区域物流平台的搭建一般都投资巨大,并且其服务年限都比较长,搭建的物流基础平台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在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国家物流政策的框架下,结合国情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规划和建设,并且要在统一、协调、兼容、超前、整体的原则基础上进行逐项搭建和完善。

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结构主框架的区域物流平台,应具备以下三个层面(图1):

图1物流平台整体架构

(1)物流概念体系。主要包括物流概念体系的设计、确立、发展、完善与普及。这一体系平台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推进、企业自身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境界的不断提高而形成。

(2)物流硬件支撑体系。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3]和物流技术研发平台,三者构成物流活动有效运转的硬件支撑体系。其主要作用是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3]。见图2、图3、图4。

建设物流技术研发平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调整物流经济结构,转变物流增长方式,提升物流竞争力。通过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占物流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降低物流对外技术依存度,增加物流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科学论文被引用量。

(3)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其作用是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软环境,确立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现代物流系统发展目标的实现。包括理想的投资环境和产业运营环境,以及针对运营主体的市场准入政策、融资政策和具体的市场管理政策。其具体可分为:政府统一协调,合理规划区与物流体系;制订现代物流发展政策,规范物流业市场管理;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完善口岸环境;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信息化;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图2物流硬件支撑体系

图3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架

图4物流信息平台架构

3.2区域物流平台核心竞争力体系

3.2.1区域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区域物流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由交通条件、物流人才、综合服务环境、相关政策、技术条件、企业服务水平、经济环境等多种要件构成,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打造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了区域物流系统实现服务的满意性、高效的速送性、空间的有效利用、库存控制最优化、安全最大化、总成本最小化等多项指标,其构成见图5。

3.2.2多角度分析区域物流平台核心竞争力

(1)从国家宏观层次上研究区域物流竞争力。从宏观上分析,首先要做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内部设计[4]。城市发展规划部门以及区域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中心的重要作用,研究制订物流中心的发展规划,在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区形成一批大型的物流中心,并为加快物流配送业的现代化出台必要的引导、扶持政策。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不可能大规模开发核心区,可以走由周边向核心区逼近的政策,对于核心区未建空地实行严格控制,保证其完整性,以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物流中心的内部也要做好功能规划和区域内的物流整合和改造。

(2)从产业微观层面上研究区域物流建设。从区域内企业的微观角度来看,进行区域物流发展的市场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想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水平看齐,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与跨国企业间的合资、合作是快捷之路。正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进入中国,带来中国商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样[5],国际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也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样板,将带动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升级,因此我们还应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引进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3)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角度研究平台竞争力。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从产业的分类竞争力指标设置等方面,建立行业分析、市场类型(结构)和价值链三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框架,从现实竞争力(竞争实力)、潜在竞争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四个方面对高技术产业(竞争主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5]。目前学者们对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不多,对其论述大多停留在定性的分析和主观判断的层面,建立一套评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来探讨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图5区域物流核心竞争力构成

4区域物流发展及平台建设的对策

在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物流平台建设作为区域物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当给以足够重视,建议采取适应的政策措施:

(1)统一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的关系,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在发展区域物流的大市场中,应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系统层次,这一层次应该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

(2)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加快区域物流发展。就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而言,首先是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通过区域组织和协调,把企业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其次是在战术选择层面上,根据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统一物流标准,构建区域物流发展的平台。推进区域物流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强化应用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淘汰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制定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3篇

关键词:闽台贸易;经济增长;协整;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72-05

闽台经贸合作是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峡两岸局势的演变和闽台之间内在因素的推动下,闽台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进入21世纪后,对台先行先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为闽台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闽台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闽台贸易往来不断扩大,贸易形式更加多样化。2009年,闽台贸易总额达69.91亿美元,其中福建对台出口15.4亿美元,自台进口54.51亿美元。台湾目前已是福建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地区,闽台贸易合作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也因此,闽台经济贸易合作关系问题引起了学界较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郭丽立足于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揭示了闽台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杨小红探讨了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制约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的对策。单玉丽定性分析了闽台经贸合作的互动效应,探讨了经贸合作对闽台相互依存度的影响,提出了推进闽台经贸互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戴淑庚计量研究表明闽台贸易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绩效显著。王琼编制并测量了闽台经济合作紧密程度指数,分析两地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得到闽台经济合作紧密程度在不断提高的实证结果。

以上相关研究大部分是从定性角度分析两岸经贸的现状、互动和经贸关系走向,而从计量角度探讨闽台贸易对福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数仅停留在贸易总体层面,未能揭示闽台贸易中进口或出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拟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二、闽台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与说明。统计数据取自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及《福建省对外经贸年鉴》(1993-2010)。用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表示福建的经济增长水平,用符号GDP加以代表,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历年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全部折算成美元,以亿美元作为单位。分别用EX及IM表示福建对台出口额及自台进口额,单位同样为亿美元。为消除样本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原有数据进行对数转换,转换之后的序列则分别用LNGDP、LNEX及LNIM来表示。下文所作的所有统计分析均以转换序列为样本。有关变量的变化趋势图及它们一阶差分图见

图1可以看出,三个变量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说明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图2则反映了各变量经一阶差分后,序列趋势消失,大致可以看出各变量一阶差分呈现平稳的特征。

2.ADF平稳性检验。由于LNGDP、LNEX以及LNIM三个变量都属于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本文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分别就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水平和一阶差分形式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1),变量LNGDP、LNEX及LNIM的水平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上述三个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LNGDP、LNIM两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LNEX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却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即变量LNG―DP、LNEX及LNIM都是I(1)序列。对于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变量间的协整分析。

3.协整检验。通过ADF平稳性检验得知,LNGDP、LNEX及LNIM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序列,但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对非平稳变量建立OLS回归模型分析可能产生虚假回归,因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样本序列进行协整性分析。具体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r=0)的零假设,接受了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r≤1)的零假设,这充分表明了LNGDP、LNEX、LNIM三个序列之间存在而且仅存在1个协整关系。

根据表3所给出的数据,得到估计出的三个变量之间协整关系表达式如下:

ECM=LNGDP-0.050186LNEX-1.761597LNIM-1.805 594

(0.18568) (0.28083) (0.65926)

所列协整关系表达式中协整系数下方括号中的数字为渐近标准差。重新利用ADF检验法,对ECM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ECM的ADF检验统计量(-3.492713)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2.708094),反映出此时ECM序列已经是平稳序列。因而就进一步表明了I.NGDP、LNEX及LNIM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它们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4.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Eviews5.0统计软件,根据AIC准则确定了各变量的滞后项为2,得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上,福建经济增长是福建对台出口的Granger原因,但不是自台进口的Granger原因;福建对台出口(5%的显著性水平)及自台进口都是自身经济增长(LNGDP)的Granger原因;自台进口是对台出口的Granger因果关系,对台出口不是自台进口的Granger原因。

5.脉冲响应分析。Granger因果性检验识别并说明了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却不能很好地揭示各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弥补Granger因果检验的不足。由于LNGDP、LNEX、LNIM均可看做内生变量,符合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条件。经VAR模型滞后阶数的各种准则综合考虑比较,选取滞后阶数为1。经过检验,模型是显著的,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l(见图3)。

为了避免在使用Cholesky分解技术时,南于变

量排序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方法进行分析,脉冲响应见图4。图4中的横轴表示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在模型中将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设定为10。图4显示,福建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受到来自对台湾出口及自台湾进口的新息冲击后,变化大体相同,在当期即显示出较强的正向效应,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回落,在第4期后则保持较为平稳发展态势。这足以反应了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冲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

在脉冲响应分析基础上,根据方差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进一步分析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方差分解结果见表5。表5显示,从第1期开始,福建GDP的波动对来自于自身的扰动有所下降,最终大致稳定在89%左右;来自对台出口LNEX的扰动逐渐上升,对台出口的福建经济增长贡献度大致为6%;来自自台进口LNIM的扰动亦不断攀升,其对LNGDP的最大贡献度约为4%。

总体而言,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闽台进出口贸易是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这与前面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相互一致。

三、实证结论

通过对闽台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系的效应实证分析,不难得出:福建经济增长与闽台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唯一的协整关系。

1.从长期来看,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福建自台湾的进口贸易每增长1%,福建GDP将增长1.761597%;对台出口贸易每增长1%,福建GDP将增长0.050186%。自台湾进口对福建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台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的作用则较弱。

2.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发现,对台出口贸易与福建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自台进口贸易是福建经济增长及福建出口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表明了短期内,不管是向台湾出口或是自台湾进口,都能够起到推动福建省的经济增长的作用,自台进口的增长亦能带动对台出口贸易的增长。

3.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结果也显示,向台湾出口或是自台湾进口的增长都给福建经济增长带来显著及持久的正向冲击,且在短期内,对台出口贸易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大于自台进口的贡献。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4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资源配置

一、 引言

从国际上来看,当下共享经济已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所发展,T如AAwork,Prosper等世界知名的共享服务共享经济平台已经在人们的工作就业、资金管理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的相关领域产业也是一种带动。国内来看,当下的中国处于经济新常态阶段,L型经济深不见底,想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颈,必须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经济结构转型一直都是当下的热点,众多企业开始拓展其线上服务,受日益开放的经济格局的影响,国内开始慢慢兴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共享经济平台”,这些共享经济平台开始整合线下闲散资源,用共享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也在给共享经济的发展创造着合适的土壤,积极推动着这种新型经济形式的发展。

二、 理论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早,诸多学者都对这个领域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Thomas A. Weber(2014)将共享经济视为一种收益和风险并存的商业模式,并主张市场竞争者应当谨慎涉足共享经济,防止资源之间的错配引起的连锁风险。DG Cockayne(2016)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共享经济模式”的概念,他认为共享经济的关键点就在于其对于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力,他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模式。Tae Hyup Roh(2016)由共享经济的视角全面分析了当下企业的生存问题,其大致理论思想在于“共享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其理论给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相关的产业现象出现的也比较晚。

唐清利(2015)探讨了我国打车软件的共享经济模式,分析其运作特点,得出结论认为共享经济是当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非仅仅是一种牟利的手段。汤天波和吴晓隽(2015)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是共享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共享经济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性走向,也是“互联网+”的成功范例。郑志来(2016)深刻剖析了供给侧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了当下共享经济的存在必要性与发展状况,给本文提供了理论参考。

3. 相关概念。

(1)共享经济。所谓共享经济,指的是一种以陌生关系为基础,且出现物品的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物品资源使用权的转出者通常要得到相应的报酬。就其本质来看,共享经济就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济,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资源,让资源拥有者可以借助某些网络共享经济平台将其资源提供出去,而共享经济平台的另一端存在着大量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可以通过共享经济平台来获取资源的使用权,从而解决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

(2)企业价值网理论。由于信息科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创新、进步,传统的企业价值链已经摒弃了原先的简单线性结构,而是慢慢演化为某种网络形态,即所谓的企业价值网。企业价值网就是对过去商业价值链中关键企业能力的一种规整,继而转变为网络化的组织体结构,而且,在企业价值网里,每一个公司都可以被看作是价值网络的一个组成节点。当下,我国最常见的、最具地位的企业价值网是O2O价值网,下文我们将对这一价值网进行分析。

三、 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1. 共享经济价值网模型。O2O共享经济平台无法抛弃每个个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包含了“本土化、社交型与便携性”等创新技术因素的共享经济商业运行模式,必须改革单一化的商业价值链,否则,企业很难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获得互利的收获,更无法顾及到自身的收入、利润。因此,如果要尽最大可能调动每个个体的长处,商家共享经济平台需要提升其开放水平,把O2O共享经济平台打造为更加具有开创性、开放性的商业共享经济平台,充分激励每个个体在此共享经济平台上尽最大可能地展现其长处,对整个商业价值链进行整合,建立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网。

因此,不难看出,所谓的企业共享经济价值网模型就是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打破原有的单一化的企业价值链,将其进行资源重新整合,把众多价值链连接成一个互相交织的网络,让所有的资源都在多条价值链中流动,资源的需求者也可以借助价值网充分获得其想要得到的信息,由此一来,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被大幅提高。

2. 共享经济商业模型构建。建立一个共享经济商业模型需要对诸多要素进行考量。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将共享经济商业模型的构建过程分为“模型创新要素”、“模型框架设计”、“共享经济平台盈利模式设计”、“运营体系设计”、“推广技术设计”这五个主要部分,内容大致概括如下:

(1)模型的创新要素设计。

第一,链接人和物的分散化网络。庞大规模的潜在资源提供方与资源寻求方是共享经济能够合理运行的最基础保证。当潜在的庞大市场规模当量抵达某种临界值时,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能量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分散化的资源网络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型的基础,这种分散化的网络可以是一种政府规定的交易路径,也可以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资源拥有者与资源需求者之间的信用链接,无论何种形式,资源的自由流通是共享经济的必要条件。

第二,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的闲置产能得到充分开发。闲置产能的存在为共享经济的存在创造了基础,如果仅仅是存在着分散化的企业价值网络而不存在可供使用的闲置产能,共享经济也无法实现。所谓闲置产能就是资源拥有者手中暂时闲置的资源,或者是其资源的最大价值没有得到开发,这种价值可能是时间、空间、物件等等。对于资源拥有者来讲,只要其存在闲置资源,就可以以一个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将其资源的使用权转让出去,同时其获得的收益也相当可观。

第三,社交化。以往的电商是一种商业主导的经济模式,商家用互联网商品与服务的相关资料,资源需求者在线上通过支付共享经济平台取得商品或者劳务,绝大部分的消费者不具备分享意见和点评感受的欲望,消费者之间的交流较少。然而,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下,消费者是可以进行互动的,消费者的登陆ID也相当于其社交ID,使消费者之间进行心得与体验的分享成为可能。此外,企业还可以由此进行“口碑营销”,借由共享经济平台传播自己的口碑,当自己的口碑达到一定数量时,即便企业自身不注重市场份额的建立,庞大当量的新用户也会不断进行消费,拉动企业的成长。

第四,信任机制的建立。由于共享经商业模式的建立基础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经济交易,因此,必须要存在一个强有力的信用机制。通常来讲,共享经济商业共享经济平台的个人账号与个人私密信息是相互连接的,进入共享经济平台需要消费者进行登录与支付操作,共享经济平台也由此得到了每一位消费者的个人资料、社会关系网络,因此,信任机制的建立是共享经济平台及其必要而且重要的部分。

第五,开放性、包容性与共同性。O2O共享经济商业活动共享经济平台不仅仅是链接消费者与商家的中介,其可扩展的“插槽”也是庞大的,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消费者,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潜在的资源提供者,经济价值的传递也不光是资源提供者与商业共享经济平台之间,而更多的是一种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传递。

第六,移动化、数字化。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不可能脱离互联网这个共享经济平台,而且还要充分结合定位技术、支付技术等当下时兴的创新性科学技术。消费者提供出自己的定位,在其周边获得共享经济平台资源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也能够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寻找近处存在潜在需求的准消费者。

(2)模型框架的构建。本文通过对O2O共享经济平台下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网中每个组成部分开展研究,建立出了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基本价值网模型。在这个基础之上,分析该商业模式的各大创新因素,理顺每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关系,建立了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总架构。该架构以O2O共享经济平台为中心,一端连接着用户或资源需求者,另一端连接着商家或资源的需求者,综合考虑社交共享经济平台、评级分享与推荐共享经济平台、信用机制、优惠获取等增值服务这些因素,在支付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共享经济基本运营体系(模型构架具体如图1所示)。

(3)共享经济平台盈利分析。O2O共享经济平台是有盈利性的,对于资源提供者来说,共享经济平台为其提供了资源的场所,对于资源需求者来说,共享经济平台为其带来了获得资源的渠道。因此,共享经济平台应该获得相应的收益或盈利。共享经济平台盈利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共享经济平台服务费”、“共享经济平台推广费”和“线下户外收入”这三个部分。

首先,共享经济平台服务费。这是共享经济平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O2O共享经济平台中,资源提供者与资源需求者每一次完成交易,共享经济平台都会对该次交易收取一部分额外费用,基本全部用于共享经济平台的运营管理与日常维护。

其次,共享经济平台推广费。这类共享经济平台依靠自身积累的大量客户,凭借流量优势,通过广告租金的形式来创造收入。

最后,线下户外收入。共享经济平台提供商还能够通过线下展板的方式来获取收入。例如,提供共享住宿业务的Airbnb公司通过加入Airbnb的个人在家外家内的宣传提升了自己的广告效应,这样即减少了广告费用,又能明确营销的目标人群和受众。

(4)运营体系设计。企业运营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共享经济平台的运营有着其特殊性,其体系设计大致包括“互动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等方面。

第一,互动营销。当今的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健全意味着信息透明度与可获得性的提高,消费者对任何商品或者服务的评价机制也逐渐演变为一种“双向互动”过程。

第二,移动互联网营销。随着各类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更多的用户,尤其是年青一代用户,都选择在手机终端进行在线商品交易。而共享经济商业平台作为线上线下商业结合的最有力工具,自然要选择最为有效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商家将平台开发成为移动终端APP,消费者可以通过在APP上注册账号来进入平台;平台与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进行合作,方便资源需求者和资源提供者进行交易时的资金划转;资源提供者也通过注册用户的方式将其资源在共享经济平台上,如此一来,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5)推广技术设计。

第一,基于社交网络和移动共享经济平台的推广。社交性,移动性,是O2O下的共享经济商业活动的一大特征,所以通过移动商务共享经济平台和社交网络可以进行有效的商业推广。利用这种传播途径,既能减少成本,又能提升知名度,效率极高,还有现在很流行的明星效应(社交网络营销,比如微博,明星与网络自媒体的宣传)。

第二,基于促销激励的推广。当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或者一个新的应用出现时,为了获取首批用户和潜在用户群,必须考虑价格这个敏感要素。适量的进行电子优惠码类型的促销,能够扩大用户规模。对于客户的激励是企业应该谨慎考虑的问题,所谓“饥饿营销”就是一种激励,但是在共享经济平台下,客户更需要的是一种优惠性的激励。

四、 总结

当下共享经济已然成为了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新型经济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者的出现,更多的共享经济平台将会被创造出来,更多的资源将会被有效配置。

本文对当下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概念性的论述,探讨了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型的构建。虽然文章的文献参考不够详实,理论分析过程略为浅显,但是仍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或分析思路可以为该领域的其他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与借鉴。

当下的中国依然按照稳定的步伐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各类产业都纷纷进行了转型,淘汰掉传统模式中不适应现在发展节奏的因素,建立、开发更加先进的发展模式和方法,进而适应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享经济模式会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引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8).

[2] 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

[3] 郑志来.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6).

[4] 彭岳.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J].行政法学研究,2016,(1).

[5] 杨帅.共享经济类型、要素与影响:文献研究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6,(3).

[6] 李麟,冀相豹.共享经济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新金融评论,2015,(10).

[7] 齐永智,张梦霞.共享经济与零售企业:演进、影响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6,(7):23.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5篇

关键词:军民融合;成果转化;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军民结合产业的重要环节。开展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军工科技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能力、促进军用与民用技术有效对接、推进军工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有机融合、拉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战略研究对于制定全省军民融合产业的战略决策,统筹优化全省军工科技成果资源配置,加强黑龙江省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转化工作,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和壮大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

对平台进行战略研究,须对平台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为平台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外部环境分析

对平台的外部环境分析,本文采用pest分析法,从P是政治(Political)、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和文化(Social and cultur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等四方面对平台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2)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积极谋划布局。黑龙江省政府一方面结合国家工信部与黑龙江省政府军工科技成果转化部省合作的要求、工信部关于黑龙江省做好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试点工作的要求开展军民结合产业推进的顶层设计工作,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契机,加强与军工企业的合作,先后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及扶持入驻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进项目及入驻企业将享受黑龙江省各孵化基地和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

2.经济环境分析

因此,在对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将军工科研资源创新能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发展地方经济又一重要引擎。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黑龙江省拥有12家中直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依靠创新和独立自主研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开发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掌握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积累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6]

黑龙江省国防科技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航天、通讯、电子信息、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实力,产生了一批具备转化条件的军工科技成果。[7]此外,省内有经开区、高开区等多家产业孵化基地,具有丰富的企业孵化及成果转化经验。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平台资源分析

黑龙江省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依托黑龙江省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研院”)建设,省国研院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的事业单位,是服务和保障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专业机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卫星应用产业促进、涉密业务咨询、电子产品检测、信息安全测评、软件评测与产业服务、资质和管理体系认证、物联网产业促进等。省国研院现有资产5800余万元,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员工11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人员占71%,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84%,专业技术人才占81%,具有一支多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年轻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技术研究队伍。[8]

省国研院是黑龙江省级“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和“物联网专业”领军人才梯队所在单位,通过同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省科学院自动化所等校企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以两个领军人才梯队为依托,技术人员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百余篇,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省国研院人员素质高、技术实力强,秉承“专业、服务、和谐”的价值观,以“敬人、敬己、敬业”为团队精神,以“依靠政府、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发展理念,全体职工同心谋事、协力干事、团结共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9]

2.平台能力分析

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具有以下服务能力。

3.平台劣势分析

二、平台的愿景分析与战略设计

(一)平台发展的愿景和目标

平台的发展愿景是“成为黑龙江省一流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管理服务机构”。

平台发展目标是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培育承载平台,衔接运行环节、构建市场机制,探索出军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化、资本化、市场化转化模式,培育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催生和培育一批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产业化项目,使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能力显著提高。

(二)战略制定的依据

(三)战略设计

由SWOT分析可以看出,平台内部优势条件因素有限,劣势条件限制较多;平台外部发展机遇较为有利,外部威胁因素在一段时期内尚不能消除。在国家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平台应以劣势+机遇为战略突破口,通过利用外部机遇,克服内部劣势,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进入到优势+威胁阶段,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回避外部威胁最终进入优势+机遇阶段。

1.第一阶段W+O战略

2.第二阶段S+T战略

3.第三阶段S+O战略

三、结论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6篇

摘要:探讨如何构建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并更好地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服务于各项分析报告,高效发挥数据信息集成化、专业化、智能化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公立医院构建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对经济管理大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分析与应用,解决医院各系统数据信息孤岛、决策滞后等问题,实现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对政府监管以及医院运行管理都极具现实意义。

一、构建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步骤

1.全面梳理医院业务流程

全面梳理医院运营管理、业务活动,根据财经管理数据产生、传输、效验等过程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要求,制定标准化技术规范及数据编码,统一系统架构、数据库类型、数据结构,制定业务及财经相关数据系列编码规范,实现各业务系统内部之间、财务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衔接,为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及后续分析奠定技术基础。

2.建立经济管理政策机制

梳理汇总主管部门颁布的财经法规、规章制度,形成外部政策管理规范;而医院内部则规范科室设置、经费支出管理办法、财务权限等,形成内部控制政策规范,形成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政策管控机制。

3.整合现有经济管理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数据仓

对医院现有经济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打破系统数据孤岛,构建规范的数据集成模式。依靠事件(业务)采集器对各类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实时传递、校验,将符合规范的数据导入数据仓,形成规范、融合的大数据平台数据仓。

4.构建关键指标分析体系,设计多样化平台展示方式

遴选用于分析的主要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形成分析模型,为展示和分析奠定基础。利用信息手段,把大数据平台的成果通过表格、图形、支持web和手机APP等形式,多维度、多样化地进行展示和访问。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应用于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

经济管理大数据能直观、简明地展现医院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1)强化医院经营风险管控。通过对经济管理平台涉及医院运营情况大数据的汇总分析,实现对现有和潜在医院经营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安全区间,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2)加强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通过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对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等进行归集、分配与测算,反映医院成本控制效果,使医院管理者了解医疗成本状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3)系统考核评价绩效。利用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产出的绩效结果,对医院进行系统绩效考核,达到短期和长期目标之间、财务和非财务的度量之间、外界和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全方位反映医院的整体绩效。

(4)落实全面预算要求。公立医院作为财政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的预算管理系统是大数据分析研究应用的战略起点与质控关口。公立医院作为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编制的责任主体,需要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有机地融入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的预算管理系统中,使预算战略管理贯穿大数据分析研究应用的始终。

(5)全面推进医院物价管理。通过对经济管理平台大数据与物价数据的关联分析,进行不同病种收费情况纵向比较、不同疾病用药诊断横向比较,从多角度评价物价收费合理性、合规性。同时,通过整合价格信息、成本信息、收入支出信息等,实现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的实时监控。

(6)实时监测患者费用变化。利用经济合理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医疗明细收费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形成患者费用监测体系,实时监控患者医疗费用。如果发现医疗机构患者费用异常增长,提示行业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必要的提示和适当干预。

2.服务于经济管理数据分析报告

医院端积累的大量数据,实时传送到相关主管部门,卫生、财政、统计等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按相应的管理权限,形成管理分析报告,监督医院运营,支撑政府改革决策。

(1)经济管理数据分析的模式。主要包括:全面分析,也叫综合分析,对医院预算、成本、绩效、医疗价格等专项问题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分析,一般适用于对季度、年度报表的分析;局部分析,对主要问题或主要指标进行扼要剖析,一般适用于单个科室或医院的分析;专题分析,对某些重大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分析范围单一,研究透彻深入。

(2)经济管理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等。

(3)分析报告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分析报告总则,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主要指标体系,分析应用报告的具体报表及其主要内容,定期分析的时间要求及上报的形式要求、报告结果的利用及考核。

三、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建议

1.以政府主导模式构建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

调研显示,当前59.86%的医院尚未构建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即使已建立的也是处于初步阶段,应用水平不高。因此,构建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迫在眉睫。在目前经济发展及医改形势下,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采取政府主导、统一建设的模式,或采取政府主导与单位自建相结合的模式,政府统一程序设计、统一实施推广、统一管理方法。同时,迫切需要打破医院壁垒,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打造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大数据平台。

2.坚持顶层设计优先

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具有涉及范围广、数据规模大、工作难度高等特点,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应充分认识在构建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过程中顶层设计的作用,紧紧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数据之间的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同时,也要注重顶层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表述要简洁明确,具备可实施、可操作性。

3.规范数据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收集并积累了形式多样的数据,可以应用于医院战略管理、职能管理、科室运营管理等方面,因此,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是后期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的关键。政府主管部门在平台构建之初,就要根据技术特点及数据构架,综合考虑平台后续发展的趋势,提出数据管理的技术性规范要求。同时,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及财经管理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如财务核算类、成本管理类、绩效评价类、医疗价格类、收入明细类等;面向不同类型数据形成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及管理模式,例如会计核算以管理核算科目为主,成本核算以规范核算口径和数据接口为主,医疗价格管理以政府定价标准管理为主,突出不同类型数据管控的要点。

4.强化基础环境

构建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需要一定的基础保障,包括机房设备、连接链路等硬件环境,以及软件系统的技术构架、数据库类型、开发工具等。

5.同步推进配套管理制度建设

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大部分医院来说是一项新课题,在建设过程中要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数据标准化、分析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建立、报告分析应用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尽快实现医院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从“账房先生”转变为“运营战略家”;并同步推进各项配套管理制度,明确有关责任,使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及管理在制度框架的保障下有序、健康发展。

6.发扬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前瞻性的工作,应鼓励不同医院发挥首创精神,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试点探索,行业主管部门给予政策、资金、组织方面的保障,不断积累试点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经济管理大数据平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4]王舰.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5]王舰,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9,(9):53-54.

[6]解文明.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数字化医院探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6):32-36.

[7]许金叶,李歌今.构建会计大数据分析平台:企业会计云计算建设的核心[J].财务与会计,2013,(4):40-43.

[8]许金叶,徐琳.构建会计大数据分析型企业[J].会计之友,2013,(8):97-100.

[9]张振,周毅,杜守洪.论医疗大数据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C].2013年中华医院网络信息大会,2013.

[10]赵婧.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分层数据安全问题与防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4):119-123.

平台经济发展分析第7篇

顾名思义,网红就是网络红人的简称,这一群体具有的特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积聚人气,进而走红获得大众关注。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的“网红”,从最早在各大论坛上颇受关注的网络,到后来炒作成名的网络红人,已经有各路网红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为网红提供了更加高效地传播土壤,在此基础上,网红经济孕育而生。

从2014年伊始,网红这个词悄然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到了2015年,在排名前十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超过7家是网红店铺。部分金牌网红店铺年收入以亿计算。2016年初papi酱迅速走红,更是以2200万的首单广告引爆了网红经济行业。

在网红经济快速发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现象。2016年初,文化部相继对网络剧、网络直播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低俗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进行了审核和监管,papi酱也因视频中大量的粗口内容被要求进行整改。随着监管的加强,未来相关领域也将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网红经济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网红经济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报告对网红+电商、网红+社交、网红+直播三种重点变现模式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网红孵化平台的发展以及重点企业的动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网红经济的投资及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商总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网红经济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网红经济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网红经济概述

1.1网红经济的相关概念

1.1.1网红的定义

1.1.2网红经济的定义

1.1.3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区别

1.1.4网红与自媒体的区别

1.2网红的特征

1.2.1支撑内容网生化

1.2.2依赖网络为传播渠道

1.2.3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

1.3网红的分类

1.3.1颜值派

1.3.2实力派

1.3.3个性派

1.4网红生成方式

1.4.1线下名人影响力延伸

1.4.2线上行为逐步生成

1.4.3网红孵化器培育而成

第二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背景

2.1受众偏好的转变

2.1.1公众审美需求

2.1.2公众审丑需求

2.1.3公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2.1.4公众对奢华生活的窥探

2.1.5公众对才华的欣赏

2.2粉丝群体消费升级

2.2.1社会消费变化趋势

2.2.2电商消费进入转型期

2.2.3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生力军

2.2.4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强劲

2.3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

2.3.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3.2自媒体的快速发展

2.3.3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

2.3.4微信朋友圈加速信息传播

2.3.5新浪微博是网红主要聚集地

第三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分析

3.1网红经济发展历程

3.1.1网红1.0时代:草根崛起

3.1.2网红2.0时代:个性文化

3.1.3网红3.0时代:名人效应

3.1.4网络4.0时代:IP时代

3.1.5历年网红排行榜

3.1.6各时代网红发展特点

3.2网红经济产业链分析

3.2.1网红经济产业链介绍

3.2.2网红经济主要板块

3.2.3网红经济参与主体

3.2.4网红产业链升级

3.3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1市场发展规模

3.3.2市场发展格局

3.3.3网红传播的要素

3.4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相关政策监管措施

3.4.1加强网络剧节目管理

3.4.2查处部分网络直播平台

3.4.3网络直播主播开启实名制认证

3.52014-2016年中国网红身份画像

3.5.1网红指数介绍

3.5.2热门网红排名

3.5.3网红身份形象

3.5.4重点垂直领域

3.5.5主要变现模式

3.6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3.6.1网红运作模式

3.6.2盈利模式分析

3.6.3网红+平台电商

3.6.4网红+社交电商

3.6.5网红+社交平台

3.6.6网红+线下活动

3.7网红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7.1网红生命周期短

3.7.2网红变现渠道有限

3.7.3网络监管趋于严格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模式发展分析

4.1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市场运行情况

4.1.1网红电商市场规模

4.1.2网红电商产业链介绍

4.1.3网红电商运作模式

4.1.4网红电商供应链模式

4.1.5网红电商变现模式

4.2网红电商的竞争力分析

4.2.1网红店与传统店铺对比

4.2.2网红电商竞争优势

4.2.3网红店铺销售规模

4.2.4网红电商盈利能力

4.2.5网红店铺业绩影响因素

4.3网红电商典型案例分析——Lin Edition Limit高端定制女装

4.3.1企业简介

4.3.2经营业绩

4.3.3经营特色

第五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社交模式发展分析

5.1网红社交平台发展综述

5.1.1网红社交平台简介

5.1.2网红社交平台分类

5.1.3主流网红社交平台

5.2网红+社交模式发展综述

5.2.1网红主要社交行为

5.2.2社交平台属性分析

5.2.3社交营销的优势分析

5.2.4主流社交平台用户规模

5.2.5社交电商的发展优势

5.3中国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微博

5.3.1微博大数据

5.3.2活跃用户规模

5.3.3内容量

5.3.4微博经营情况

5.3.5微博平台优势

5.3.6微博商业生态

5.3.7微博橱窗

5.4国外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Youtube

5.4.1Youtube推动网红经济

5.4.2网红传播渠道

5.4.3广告分成计划

5.4.4热门网红收入

第六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直播模式发展分析

6.1网红+直播模式发展综述

6.1.1网络直播发展背景

6.1.2网红主播的产生路径

6.1.3直播内容生产方式

6.1.4网红主播的要素

6.1.5直播平台制约因素

6.22014-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市场运行分析

6.2.1市场发展规模

6.2.2直播内容分布

6.2.3平台融资情况

6.2.4市场竞争格局

6.2.5市场存在的问题

6.2.6市场发展建议

6.32014-2016年中国游戏直播发展分析

6.3.1游戏直播发展历程

6.3.2游戏直播市场规模

6.3.3游戏直播商业模式

6.3.4游戏主播的结构

6.4网红+直播盈利模式分析

6.4.1网红直播变现模式

6.4.2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6.4.3虚拟货币变现方式

6.4.4电商变现模式分析

第七章2014-2016年网红孵化平台发展分析

7.1网红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

7.1.1丰富的网红资源

7.1.2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7.1.3有利的供应链支撑

7.1.4社交平台的粉丝运营能力

7.1.5合理的利润分成及激励机制

7.2网红孵化模式分析

7.2.1网红孵化器的价值点

7.2.2网红孵化合作模式

7.2.3网红孵化流程介绍

7.2.4网红孵化器运营流程

7.2.5利润分成方式介绍

7.3资深网红孵化器——如涵

7.3.1企业发展概况

7.3.2企业经营情况

7.3.3企业商业模式

7.3.4企业融资情况

7.3.5企业竞争优势

7.3.6企业发展缺陷

7.4网红资源整合平台——Uni引力

7.4.1平台介绍

7.4.2运营情况

7.4.3业务分析

7.4.4运营模式

第八章2014-2016年重点企业网红经济领域布局动态

8.1昆仑万维

8.1.1企业发展概况

8.1.2经营效益分析

8.1.3业务经营分析

8.1.4财务状况分析

8.1.5布局视频直播

8.1.6未来前景展望

8.2华斯股份

8.2.1企业发展概况

8.2.2经营效益分析

8.2.3业务经营分析

8.2.4财务状况分析

8.2.5“微卖”运行分析

8.2.6未来前景展望

8.3南极电商

8.3.1企业发展概况

8.3.2经营效益分析

8.3.3业务经营分析

8.3.4财务状况分析

8.3.5企业盈利模式

8.3.6未来前景展望

8.4柏堡龙

8.4.1企业发展概况

8.4.2经营效益分析

8.4.3业务经营分析

8.4.4企业竞争优势

8.4.5财务状况分析

8.4.6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资分析

9.1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融资现状

9.1.1网红融资周期

9.1.2投资市场火热

9.1.3网红风投案例

9.2网红经济领域投资机遇

9.2.1网红电商继续升级

9.2.2视频直播市场投资机遇

9.2.3电竞领域继续发展

9.2.4医疗美容前景广阔

9.2.5网红经济公司模式升级

9.2.6第三方服装设计公司

9.2.7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9.3网红经济领域投资风险分析

9.3.1政策监管风险

9.3.2内容创作的稳定性风险

9.3.3运营同质化风险

9.3.4传播平台技术风险

9.3.5网红电商投资风险

第十章中投顾问对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0.1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0.1.1网红经济市场空间

10.1.2网红经济格局预测

10.2网红经济未来发展预测

10.2.1内容是核心

10.2.2善用新格式

10.2.3垂直化趋势

10.3网红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3.1视频化趋势

10.3.2专业化趋势

10.3.3平台化趋势

10.3.4多元化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网红经济的内容

图表微博用户各年龄群占比

图表网红关注人群年龄占比

图表1990-2015年我国GDP增速

图表2014-2015年我国移动端社交网络活跃用户人数

图表微信拉动的生活消费测算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扩散意愿

图表2015年微博活跃人数增速

图表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

图表不同时代网红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

图表网红社交资产的形成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网红指数TOP20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身份形象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传播内容

图表重点垂直领域热门网红介绍

图表微博内容生产人群生态结构变化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变现模式

图表网红孵化器和网红合作模式

图表网红经济盈利模式介绍

图表社交电商B2C2C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社交盈利模式

图表网红电商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2015年微博前九大电商网红粉丝量

图表网红电商运作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经济供应链模式

图表直营体系线下门店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天猫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不良库存率对比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流量获取成本与流量转化率对比

图表2015年度淘宝女装类目排名前十的店铺

图表重点网红店铺的盈利能力

图表部分网红传播平台日均IP访问数

图表主流网红传播平台

图表网红在社交平台上的增粉工具

图表网红经济主要社交平台分析

图表传统电商用户获取成本

图表2015年三大社交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5年各B2C电商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3-2015年微博月活量与日活量变化

图表2015年新浪微博与同类社交应用日均IP对比

图表2014-2015年新浪微博粘性用户占比

图表新浪微博媒体属性分析

图表2013-2015年微博广告收入规模

图表2014-2015年微博中小广告主页贡献收入

图表2013-2015年微博营业收入及利润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

图表2015年YouTube视频博主收入排行

图表网络直播背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图表明星主播吸引粉丝的要素

图表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市场大数据

图表2015年在线直播市场内容分布

图表2015-2016年网络直播平台投融资情况

图表2016年中国各移动直播平台累计下载量

图表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平台20强

图表游戏直播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国内外游戏直播发展模式

图表2013-2017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

图表游戏直播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2016年游戏主播身价排行榜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性别分布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种类分布

图表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图表主要直播平台礼物分成规则

图表电竞主播电商产品分类及占比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周边付费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内付费

图表网红孵化器帮助店铺运营流程

表5:网红与孵化器公司在不同出资比例下的利润分成方式

图表网红(微信微博类)收入分布占比

图表孵化器合作网红分成分配

图表如涵电商发展历程

图表如涵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运营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电商融资轮次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微卖B2C2C模式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南极电商柔性供应链示意图

图表南极电商项目投资规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柏堡龙协同上下游环节

图表柏堡龙设计生产一体化服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4-2015年部分网红风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