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子新能源专业(合集7篇)

时间:2023-09-22 09:43:14
电子新能源专业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1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9

1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本历经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主要的三大电子技术即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2014年全国共生产8.39万辆新能源汽车,建成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对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应该在资源、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例如在燃料电池汽车用发动机上,国内功率35-50kW明@低于国际水平的90-100kW。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稳步推进中,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与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研发,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考验。

2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知识,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调试和检修、车辆性能的检测,对于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这缩小了学生就业的范围,违背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传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以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单一从事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电子产品,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方面,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基本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内容,当前我们所需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要面向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相关领域,也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定位改革。

3汽车电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特点主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汽车应用后市场,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充电桩检测与维护、汽车配件与物流等相关工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内容知识,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中体现出来。

3.1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适应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生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创新的培养,即授之以渔。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明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是使学生未来能够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还了解甚少,说起某些国产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还嗤之以鼻,因此,让学生认识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所在有很大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憧憬,要满足学生在今后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又要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3.2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要求的深入分析,对于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从业情况来看,一部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人员,他们要求对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一部分成为汽车检测维修售后人员,他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知,了解汽车油改气的原理。对于另一部分成为汽车销售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熟知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新性能新指标,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及特性有所了解。针对汽车电子技术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来设置专业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为例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养计划需要包括:相关机械图纸认知、汽车零部件结构的拆卸组装、电气设备常识、电机构造及维修等方面,此外对混合动力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营销等需要具有一定的常识了解。对相关行业典型知识理论进行符合教学进度的施教,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课程进行由简至难的过程施教,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进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4结论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以就业为导向,与汽车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培养出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苟春梅,吴民.浅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7275.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2篇

高职院校是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就目前企业发展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长远规划来说,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就成了各高职院校的领导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故其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投入较高,尤其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投入的资金会更高,这就使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与资金的短缺的矛盾凸显,也使“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成为每个高职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的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包括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及教学管理标准、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片、动画、教学课程录像、教学演示录像、微课录像、学习(实训)手册、以电子商务专业各个课程为子集的综合试题库、完整案例库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方法等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 

2000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3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天津市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3所院校①。电子商务与网络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都需要依托互联网完成,因此其教学资源共享也应该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特点,即组织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资源库的建设及网上资源的共享。通过天津市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联合、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整合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优质资源,以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准确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准确把握企业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建设集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等资源为一体,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实现对学习内容快速访问和个性化主动服务,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专家答疑辅导系统,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天津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为电子商务专业这个特定的对象而服务的,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和扩展。这就决定了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以电子商务专业的自身特点为基础,以满足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 

建设遵循“调研分析——素材收集——资源整合——应用推广”的技术路线,以共建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为中坚力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持续更新。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分析为切入点,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根据其工作过程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结合地区发展,建立起以电子商务领域最急需、实践性最强的针对运用互联网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这一目标,建设电子商务优质核心课程和设计各门课程的学习单元,进而以专业和课程普适性素材收集、资源整合建设为重点,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开放共享型专业网络平台,完成资源推广。 

资源库架构规划 

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全国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电子商务资源库是以学校、企业、社会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相关需求,建设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三个资源平台。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3篇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目标

探索“学校主体、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多层次专业建设机制,深化“做中学,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软硬件条件完备、人才培养质量优良和经济社会服务功能良好的特色专业,努力成为新能源行业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面向市场需求、产业和领域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的研发能力、工程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有能力作为新能源材料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LED照明工程、太阳能光电/光热和储能系统及能源工程控制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工程应用和技术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

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及其利用、能源工程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材料研发、系统设计与控制、新工艺/新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等综合能力。

(1)知识体系上,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电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太阳能光电/光热、LED发光照明、新型储能系统、材料科学基础、电子电路、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③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开发能力;④了解相近专业(如材料物理、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物理学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⑤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关于新能源产业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能力要求方面,要求具备:①新能源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开发能力;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的编程能力;③外语的听、说、读、写、译基础,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⑤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撰写论文或技术报告的能力。

专业支撑条件建设

学科与学位点

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重点学科作为学科支撑,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能源与材料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能源与材料工程硕士点3个支撑学位点。至此,学院拥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8名,教师的专业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能源工程、电子及控制,师资队伍专业结构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近几年来,专业教师在科研方面承担了与可再生能源有关的包含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等10多个项目。在太阳能应用方面,开发生产太阳能集热板的关键技术和光热系统控制技术,研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开发、开展太阳能电池材料基础研究;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块关键技术、电解液添加剂和锂电池研发平台等方面都具有很扎实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基础。这些科研工作保障了本科专业的培养层次和行业竞争力。

完备的实验条件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实践环节设计,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电子电工实习、工程训练(包括光伏、光热工程、锂电池生产、能源控制工程)等诸多重要实习实践环节。2013年获批福建省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新能源基础实验室、新能源综合实验室以及专业创新实验室。其中,专业创新实验室主要包含纳米技术、锂电池技术、太阳能技术三个创新实验平台。尤其是已建成了100kW校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践基地和校内锂电池工程化实训中心。这些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拥有福建省量子调控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本科生课外科技项目和毕业设计提供重要的实验条件。

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与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福建三元达软件公司、福州众望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日同辉太阳能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2012年获批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主要专业方向

(1)太阳能光伏。包含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太阳能发电工程两个子方向。前者着重于太阳能电池材料性能改进、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发工作;后者着重于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与模式运行研究、能源智能控制以及系统应用推广。

(2)太阳能光热。包含太阳能光热材料与太阳能光热工程两个子方向。前者着重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性能及新材料研究;后者主要开展光热工程系统设计、运行管理以及能源智能控制。

(3)锂离子电池。包含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与锂电池工程化两个子方向。前者着重于储能材料性能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研究;后者主要开展锂电池生产与运行管理。

(4)智能能源测控。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嵌入式硬件技术、数字通讯及存储技术、传感器及控制技术以及最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能源管理角度开展节能、能源智能测量与控制研究。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

福建师范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专业设置至今仅实施2年,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到课程设置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在积累专业建设经验的同时,在教材、师资、平台建设、科技活动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和优化。

(1)教材问题。目前,需要做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特别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材建设。如新能源专业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可结合实验项目开设、仪器选择先编写实验讲议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编写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相关实验教材。

(2)专业教师问题。当前,具有工科背景的教师很少,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完善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将是一大任务。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4篇

通信电源专业课程群的总体规划,课程群划分的标准与其他通信专业方向划分类似,都是以能否适应通信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高职通信电源专业开设了通信电源设备维护方向和开发方向。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设计规划首先应在通信电源设备维护方向尝试,因为高职学生以后就业方向就是上岗应用。在经过实践后,开始向通信电源专业方向其他知识关联的方向延伸,最后扩大至其他通信专业教学的范围。对跨课程联系库的项目资源进行通盘设计既要考虑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库,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使课程之间的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具有灵活性。例如在整流UPS的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教学的学习积极性,要经常介绍新的控制技术的发展、高智能化集中监控系统的动向。将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和通信电源专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来讲授。项目库最好是每两年更新一次。在高职的教育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职通信电源的学习也是如此。通信电源的每一次大发展都和电子技术的大发展是分不开的。例如在电子技术中采用大功率开关管的高频开关整流电源电路,与传统采用工频变换技术的相控电源相比是一次很大的电子技术上的突破,导致通信电源变换技术的大发展。学生在领悟通信电源技术的基础上,要求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突出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针对通信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将通信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为有机的几个部分,提出了新的课程内容设置思路,即:以模拟电子技术的放大电路、负反馈为基础,讲述通信电源的变换电路。以电路与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为基础,讲述通信电源调制与解调的应用。以数字电子技术的逻辑电路为基础,讲述通信电源的油机、不间断电源的控制应用。兼顾当前技术发展,这种内容设置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即能让学生理解通信电源的应用又能兼顾通信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在通信电源课程展开前一定要让学生建立通信电子技术的概念。普通的电子技术教学和通信电子技术的教学是有所不同的。通信电子技术更具有针对性,通信电子技术针对的是本通信专业所需的电子技术的内容,概念深奥难懂,电路复杂多变,学生基础差,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在实践中要注重学生对本专业培养,激发学生对通信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如开设“对讲机”“发射机”通信电子技术实验。“通信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两者交叉的新兴学科,是通信电源、通信工程及其移动通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它不仅能为通信工程及其移动通信等各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为从事与电能变换、柴油机、开关电源、电力系统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通信电子技术的电路原理复杂、概念深奥难懂,应用变换多样,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难学难懂,因此,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验和教学手段等环节的改革,除了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制度。例如作为下一代通信核心机房(NGN系统、5G系统)的供电设备应该是要求极高的供电设备,其供电方式必须做到能消除单点的供电故障,电源质量要求高、可靠性好、效率高、监控完善。能满足下一代通信核心机房的供电设备要求的非直流电源(-48V系统)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很好掌握新一代通信电源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把握信新一代通信电源发展变革方向,鼓励学生自学新知识、学习新技术。

2高职通信电源中电子技术课程联系化教学设计举例

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有很强的联系性和依赖性,这种联系性和依赖性虽然也能跨越到其他通信专业课程,但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更高。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学习不积极、高中理科基础差、自学能力低,对知识的连贯性掌握技能就更差。项目库中每个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课程群合作完成,例如将电子技术中的功率因数概念的教学和通信电源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中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合起来讲,学生更易于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也能很好地掌握通信电源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中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通信电源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需求就能完成对应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任务。在相关通信电源知识群中由项目驱动完成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任务后,通信电源教学任务也同步完成最终结果。因此,教学设计者应能够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来建立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课程间联系构架和设计跨课程的教学项目,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将通信电源和通信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联系,形成具有活力的知识连贯体,并根据与通信电源课程群的知识联系性来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库。通过对高职通信电源专业联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通信电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剖析后,我们应首先对通信电源和通信电子技术进行联系化设计,提出对电子技术教学的设计方案,例如将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的电路与信号、模拟电子技术融入通信电源的配电和防雷来讲授,将数字电子技术融入通信电源的UPS和整流来讲授。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实训、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与通信电源的设备实训相关联,进行项目关联设计试点。基于联系需求将通信电源和电子技术课程的这些环节紧密相关,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从而实现,在高职通信电源专业技能培养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前后紧密联系,并最终形成通信电源专业的教学表现结果。

3结论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5篇

一、引言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达到了空前的热度,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大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新能源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新能源的开发主要围绕各种新能源相关的发电技术,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等[1]。2010年,教育部发文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请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2]。国内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新能源相关专业也主要围绕发电技术开展,绝大部分的专业方向为光伏发电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并且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作为重点专业发展,办出了其特色。国内已开设的新能源应用技术类专业情况大致如下,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众多高职院校开展新能源发电方向为主的教学[3],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如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但该方向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调试、性能检测和故障检修,并非涉及新能源储能领域。

新能源的利用,除了需要开发先进的发电技术,同时必须具备能与之匹配的储能系统。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属于匹配性领域。然而,在目前高职领域新能源专业建设中,呈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储能系统的教学与研究从来没有被重视。已报道的开展从事锂电相关方向的高职院校仅有宜春职业技术学院[5],且其方向仅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制造和检测,未上升到作为储能系统来考虑专业建设。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首个提出了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背景下,发展储能与应用技术的方向,以满足储能领域对人才发展的需求。笔者在2015年度全国新能源职教联盟年会上,作了题为《新能源储能应用技术及课程设计》的报告,引起了国内对该领域专业建设的巨大反响。本文介绍了本校在开展上述专业发展过程中所作的初步探索,分析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的产业背景,就新能源发展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作深入的分析,并就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作探讨。希望能为国内高职院校的新能源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建设的可行性

(一)新能源产业支撑

图1近三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及累计保有量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5年,由于政策、补贴和资金等一系列因素的支持,以及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突破了临界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5年各类EV和PHEV总产量超过30万台,带来了超过15GWh的动力电池需求量。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消息,2015 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 万辆,同比增长4 倍。据工信部网站消息,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6年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 万辆,同比增长14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7952 辆,同比增长3 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887 辆,同比增长115%;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422 辆,同比增长8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834 辆,同比下降4%。其中,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前六批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生产1.55 万辆,占1 月产量的97%。[6]

随着扶持政策的刺激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趋势。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关领域的技术型人才予以支撑,其涵盖技术研发、检测、生产、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锂离子电池方面,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新能源汽车的放量拉动动力锂电池及电池关键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工信部披露,2015 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累计完成主营收入同比增长 17.4%,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72.8%,完成税金总额同比增长 43.1%。锂电池行业利润的快速上升,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放量密切相关。随着各地补贴细则相继落地、充电设施扶持政策出台等因素推动,电动汽车销售将延续高增长态势,并给上游锂电池企业带来实质性订单支撑。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相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基于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背景下开展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的建设,符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并能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实现灵活高效的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二) 工程技术能力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小型化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储能相关的检测与应用模块已相对较为成熟;另外,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国内厂商已具备针对新能源储能与应用设计教学模块的能力。

(三)社会政策环境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对于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方面提出,到 2020 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 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政策的引导将促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

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计划中,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产业对接项目之一。

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将确保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产业链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关技术型人才予以支撑,而国内高职院校的新能源类别专业主要关注新能源发电领域,鲜见关于开展储能应用技术专业方向发展的报道。基于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符合国家的中长期规划要求。因此有必要建设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

(一) 发展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世界大国纷纷重新定位本国的能源储备。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宣传低碳节能环保理念。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与之匹配的储能系统日益暴露出短板,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外,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两大难题。以燃油为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经成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中长期内采用二次电池为纯动力或混合动力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的汽车产业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发展动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捷径。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储能与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 发展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是提高就业率、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需要

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其储能系统,制定了各项扶持政策。在利好形势的带动下,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的建设,开展储能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培养和储备相关技术型人才,一方面能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储能领域对人才的欠缺,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国家建设,因此开展储能与应用技术的课程教学与实训,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三)发展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是新能源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新能源领域,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属于匹配性技术,新能源发电后,所产生的电量需要储能系统进行储存利用。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新能源专业建设过程中,呈现了向新能源发电一边倒的现象,导致新能源专业的发展呈现畸形趋势,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依据新能源专业建设情况,发电领域已相对成熟且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后续的新能源专业建设应向储能领域发展并适度倾斜。在新能源专业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完善课程体系规划建设,符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发展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是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

目前新能源发电与储能领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职院校发展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利于获得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利于提升本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技术能力形象;同时以发电以及储能相结合的技术开展项目设计,有利于研究成果获得快速的落地和应用,将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产业定位

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的建设要立足当前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发电产业的匹配性配置,其核心技术是储能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系统是锂离子电池系统,在研的储能系统有超级电容器,而电池管理系统(BMS管理系统)也属于电池电容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储能系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两大领域,一是大型电池组的应用,主要用在电动机车上,二是小型便携式电池的应用,如航模玩具。本校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的产业定位如图2所示。

五、 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其中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应根据现有新能源储能产业中所涉及岗位设置,而专业基础技能及专业基础课则根据专业核心技能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而设置。根据目前电动机车产业以及锂离子电池应用产业的岗位需求,我校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有锂离子电池BMS管理系统设计、动力电池系统制造与测试、电动机车安装与设计、储能产品制造工艺、智能产品储能应用实训;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有电子产品通用项目测试、单片机技术初步实践、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线路CAD、电极控制与PLC应用;专业基础课有电化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锂离子电池基础、超级电容器基础。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六、结论

新能源储能产业与新能源发电产业属于匹配性领域产业,且随着电动汽车、小型化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获得空前的发展。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设置主要围绕新能源发电一边倒,对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支撑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因此有必要基于新能源应用技术的专业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

发展新能源储能与应用技术方向,一方面能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解决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不对称的矛盾;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简单而言,新能源储能应用领域属于一个具有产业基础却在高职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的领域,希望在后续新能源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能予以政策、资金的倾斜,也希望各位职教同行能予以重视。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A030310522);广东省信息技术类教指委教改课题(2013B017);广东省高校热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项目(2014- KJZX0056)。]

参考文献:

[1] 苏文佳,王谦,何志霞. 面向新能源专业的“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15-117.

[2] 柏金,王谦,何志霞等. 关于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2-3.

[3] 张链,郑宁,朱海娜等. 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8):9-12.

[4] 方庆山,郝志廷. 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J]. 凯里学院学报,2015,33(6):148-150.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6篇

关键词:天津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46-04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是满足和提升消费需求、提高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分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网络零售发展重点、政府采购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重点、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集成创新和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该规划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积极引导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电子商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鼓励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多层次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培养既懂商务、又具备信息化技能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积极开展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电子商务培训。”

高职院校是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就目前企业发展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长远规划来说,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就成了各高职院校的领导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故其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投入较高,尤其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投入的资金会更高,这就使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与资金的短缺的矛盾凸显,也使“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成为每个高职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的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包括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及教学管理标准、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片、动画、教学课程录像、教学演示录像、微课录像、学习(实训)手册、以电子商务专业各个课程为子集的综合试题库、完整案例库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方法等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

2000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3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天津市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3所院校①。电子商务与网络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都需要依托互联网完成,因此其教学资源共享也应该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特点,即组织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资源库的建设及网上资源的共享。通过天津市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联合、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整合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优质资源,以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准确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准确把握企业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建设集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等资源为一体,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实现对学习内容快速访问和个性化主动服务,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

务,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专家答疑辅导系统,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天津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为电子商务专业这个特定的对象而服务的,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和扩展。这就决定了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以电子商务专业的自身特点为基础,以满足专业教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

建设遵循“调研分析——素材收集——资源整合——应用推广”的技术路线,以共建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为中坚力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持续更新。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以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分析为切入点,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根据其工作过程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结合地区发展,建立起以电子商务领域最急需、实践性最强的针对运用互联网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这一目标,建设电子商务优质核心课程和设计各门课程的学习单元,进而以专业和课程普适性素材收集、资源整合建设为重点,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开放共享型专业网络平台,完成资源推广。

资源库架构规划

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全国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电子商务资源库是以学校、企业、社会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相关需求,建设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三个资源平台。

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和素材资源建设三部分;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平台是资源库网络平台上实现的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硬件构架、资源标准规范建设和平台工具建设。项目整体构架规划如图1所示。

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服务于师生的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中心,展示各学院优秀教师,交流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学习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参与者从职业岗位(群)入手,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网上创业历程、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相关岗位任职要求、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的大量调研,依据电子商务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国内相关行业与技术标准,识别和分解出其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结合地区发展,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这一目标,形成教学大纲;由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参与进行课程设置,建设电子商务优质核心课程,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子模块;由院校骨干教师和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并建设实践技能课程,形成课程资源子模块;在此基础上为推动视频公开课和开放课程,将优秀教师、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公开展示,使学生能享受到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开发出适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配套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图片、视频、试题和在线测评等教学资源,形成素材资源子模块;充分利用虚拟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电子商务操作流程,达到虚拟环境练真兵的目的。技能培训平台(1)培训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岗位培训为目标,系统的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训包,形成系统的能力指导及评价系统,并与电子商务行业岗位职业资格相对应,为学生就业、技术提升及企业员工培训、为农民工再就业提供学习、考核及技术能力评价平台。培训包内容主要包含:职业能力评测系统: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前的职业能力测评,确定参与培训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学习者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培训包提供依据。培训方案:根据能力测评的结果,按参与培训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面的学习帮助。测评系统:通过在线测试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

终结性评价指标。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2)职业资格鉴定平台。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提供既满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要求又符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成《电子商务实务》等培训资源包的建设,内容包括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培训方案、培训环境、考务指南、样题库、测评系统等内容。(3)专业技能大赛展示平台。多年来,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产生重大影响。天津市很多高职院校都承办过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在组织赛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参赛项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使技能大赛更好的引领日常教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竞赛水平,扩大赛事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技能大赛专项展示平台,既可以常年宣传大赛的成果和优秀选手,还可以加强各高职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高效地实现赛事的组织和报道,把技能大赛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校企对接社会培训服务平台工学结合是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校企对接是高职学院的必由之路,培训服务是高职学院的社会职能。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将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板块、专业技能考级考证板块、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板块和优秀教师科技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板块,以加强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拓宽与各类企业互联互通的渠道,宣扬校企合作和社会培训的优秀典型,为企业和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网上创业平台以“做中学”的理念为指导、以海河教育园区为试点,通过系统化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训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训练,开发一个类似于淘宝的实战型实践平台,企业提供货源及物流支持,以便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网上创业实战训练。海河教育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可容纳大量的商业信息、就业信息、勤工助学信息等,在平台上师生可以实时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检索,这大大促进了园区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对园区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涵盖了校内电子商务、校园间电子商务、园区内外电子商务,这也拓展了园区的商业模式。高教园区独特的经济形式势必会吸引企业入驻校园,企业可与学校进行磋商,在形式上可采取“实体+虚拟”的模式,由企业建立实体商城,学校配合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浏览商品信息,租用“网络格子”创建自己的个性店铺,通过在线论坛进行二手交易等,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各学院对电子商务资源库的建设和项目实行项目管理。院校合作共同制定《天津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各院校划拨专款用于建设电子商务资源库并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户管理,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严格落实详细的分项目、分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采购均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学院将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

组织保障各院校应强化项目的组织保障。(1)由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最好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比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并牵头组建开发团队,建立由院领导挂帅的项目监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建设工作。(2)成立建设指导小组,设置首席顾问,聘请行业协会、企业及高职院校的专家参与,由企业工程师、学院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审核。(3)根据项目任务内容分解指标,保证建设计划的落实。(4)分阶段进行校内各任务指标的检查验收。

应用推广在提供丰富、高效、先进的专业教学与岗位培训资源的同时,开展课程开发、资源利用、运行管理等培训,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受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库应持续更新,每年更新比例不低于10%。(1)定期进行专业建设调研与教研。企业工程师、学院专家和具体任课教师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与教研,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2)建立教学资源收录审核机制,由专家委员会实施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广泛采集天津市各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开发的优质或特色单元教学方案、配套教学资源素材和合作企业培训素材、案例素材,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单元库,同时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3)完善与合作企业的新技术应用推

广制度。通过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项目和专业教学中的合作,及时吸纳与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项目相关的新技术内容,保证专业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

知识产权项目建设内容应无知识产权争议;项目建设成果归国家所有,参与单位和参与人享有署名权;项目验收后的持续更新部分知识产权归参与单位和参与人所有。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共享支撑系统

电子商务资源库的建设紧密依赖于各学院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没有一个高速高效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资源共享的各项任务就难以实现。因此,基于资源共享紧迫形势的现状,需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各院校应尽快做到升级设备、引进人才、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更新软件、优化系统,使各学院资源共享的整体水平有显著的提升,而资源库的成功建设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成功标志。

注释:

①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爱春.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2-25.

[2]韦群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72-173.

[3]王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型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1(4):33-36.

[4]骆正茂.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3):59-64.

电子新能源专业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63

[中图分类号]F713.36-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不断更新与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建设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电子商务专业与网络密不可分,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改革与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构建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运而生,其可以采用仿真技术与虚拟技术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发展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实训与学习的环境,搭建起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平台。

1.2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自主学习的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取相关的习题以及模拟试卷,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反复的学习与练习,还可以获取相关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素材,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人机交互训练,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展开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1.3 推动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教师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形成,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多样性的教学素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了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一方面,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过程到内容,从媒介到手段都能为教师顺利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理念与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资源及课程开发能力。

1.4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深度融合企业生产实习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模式与岗位技能等,呈现出可操作性较强、全面的、高品质的资源,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衔接,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2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思路

2.1 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要形成教、学、做、评充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企融合、以政府为主导、行业指导的教学机制。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资源,构建学生个性化的职业能力,为教师提供多样充足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为优化电子商务工作流程以及企业岗前培训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2.2 设计思路

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与优秀院校、企业、专家的交流与探讨,遵循校企深度合作、科学化以及动态化等原则,搭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平台,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有效管理。

2.2.1 关注用户需求

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与教师。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主导,详细地了解和探知教师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找准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开发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最大限度地确保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科学化、合理化、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2.2.2 注重实践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应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建设专门的实践项目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2.3 聚焦资源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的设计、开发及组织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满足学生及教师的需求,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应及时关注教育技术的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丰富与创新资源内容,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资源库的吸引力以及适用性。

2.2.4 推动专业建设

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通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切实促进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建设。

3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要兼顾学校的特色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建设出具有灵活性及适用性的教学资源,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创新改革。其主要是由两个平台与4个子库构成的,为用户提供自主探究与学习以及考评的平台。

3.1 两个平台

3.1.1 建设学生联网创业平台

可以参照淘宝网的基本模式,建立一个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采用B2C、C2C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为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营造出真实的实践应用氛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3.1.2 建设门户网站平台

该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便利,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快捷地浏览与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的交流讨论、辅导以及在线考试等功能。门户网站平台的主要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门户首页主要是为学生及教师提供资源检索、下载、文件的上传、教学的交流与互动等。教学内容管理包括教学视频、实训操作演示、课程作业及在线测试等模块,用户可以登录随时浏览与使用。教学交流主要包括在线辅导、答疑解惑、在线授课、BBS服务等,实现了双向的互动交流。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用户身份的注册、用户登录、系统设置、管理、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

图1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门户网站平台

3.2 4个子库

3.2.1 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岗位标准库

我国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应及时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当地行业及经济的发展要求,收集整理典型企业电子商务岗位标准以及就业岗位群等,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

3.2.2 建设综合实践项目库

综合实践项目库主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目标,包括网络广告文案策划、在线售后服务、网站开发、网上销售及网络推广等内容。

3.2.3 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库

课程库主要服务于学校师生、毕业生以及社会从业人员,主要包含电子商务专业十门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典型案例、试题库,等等。

3.2.4 建设教学资源素材库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主要是根据适用对象的需求进行建设的,主要以课程开发、电子商务自学者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的需求为主。教学资源素材库包括虚拟仿真教学素材、作业场景、典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案例,等等。

4 结 语

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需要学校给予充足的资金,制定完善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与更新的过程,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社会的职业培训以及从业人员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