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全日制教育英语(合集7篇)

时间:2023-09-19 18:29:53
全日制教育英语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1篇

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相对于已经成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而言,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正在探索中发展。本文主要根据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从教师和学生视角,分析课程设计的影响因素及现有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课程设计;培养方案;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

一、引言

我国的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一直都是热门话题。莫言在两会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提出的改革方案必定又会掀起另一场风波。由此可知,对于基础教育的实施,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那么对于发展国家的高校来讲,这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对于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模式的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来讲,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影响着自己的前途,作为一名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前途。Nunan(1988)曾提出课程设计具有决策、实施、检测与评价、研究和创作等五个方面的意义。束定芳(2004)也针对课程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国在课程设计和大纲制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教师没有正确对待课程设计、大纲制定以及培养方案。罗尧成(2006)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本质很难在课程体系中体现,无法将知识结构进行内化,课程体系陈旧老化、经验化等问题。在英语专业课程设计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Long首次提出在课程设计中,需求分析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肖燕、吴念(2006)也强调了在外语教学中置入学习者母语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在课程设计尤其在外语类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李虹(1998)认为,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改革热”,课程逐渐开始转向一个可观的趋势,但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课程结构分析

陈坚林(2011)认为,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此,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依赖于课程的结构设置。

(一)课程结构的合理性

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优化对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向复合型素质人才方面发展。从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当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因此,为了成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不仅需要掌握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同时也应培养学术兴趣,这就需要将学科知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从课程结构来看,其主要包括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四个模块,且对应学分分别为12、10、6、8分。其中,实践教学是唯一一门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课程,不可或缺,这与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总之,课程结构的设置以全面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导向,不可忽略其合理性。

(二)课程与学习需求

对于课程设置者而言,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需对学习者的目前知识水平和需求方面加以考量。就目前课程设置而言,李倩(2014)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但仍有近40%的学生认为这两者不太一致。应培养目标要求,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实际上目前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之间却出现了不一致,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上。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实践性课程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短;同时还指出目前的实践性课程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实践性课程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石慧(2010)认为,对学习者需求方面而言,教育体制应包括四个模块:知识学习需求、能力需求、授课方式需求、教学实习需求。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可知,学生最终将成为一名教师,与教学直接相关的理论知识自然成为基本需求之一;同时,学科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均与未来工作有紧密联系。“改革热”后的授课方式应多样化,以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与技能。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课程主要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及目前课程设置结构与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的问题。然而,课程设计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应从这方面着手,在发展中寻求进步。

三、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课程设计的影响因素

课程设计受诸多因素影响,归结起来为以下两个方面:课程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课程环境

当代社会对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决定了课程设计的目标,进而决定了跨学科课程综合设计的必要性。因此,课程目标、跨学科综合、社会需求等课程环境对课程设计起着制约性作用。课程目标不仅对教材的选择,甚至对老师的教学设计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课程目标成为基础内容之一。合理的课程设计必须严格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显示,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是一个集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培养或教学体系,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作为驱动学生掌握技能、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其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该培养目标,创设有意义的学科。另外,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具有专业指向性,未来会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应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众所周知,作为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的特点。因此,课程设计还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打造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新的课程观对以往的课程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大部分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本科所学的都是英语专业,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并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教育背景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前者调查数据显示(李倩,2014)40%的同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是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贯通。对于英语专业的教育硕士,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从专业的角度,把握好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其中也反射出认知科学的观点。王寅(2007)认为,我们应该在认知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感知需要的技能,进行学习和推理,与其他领域事物相结合,培养综合能力。因此,课程设计需要关注学科发展,适当地将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整合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控制技能,这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程设计。目前学生普遍认为在学习中最大的困难体现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该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践机会,不能顺应社会需求。实践性课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时间短缺且只是流于形式,对英语专业教育硕士而言,这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实践课程的形式太单一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可知,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社会需求,保证其实践机会。高校可与当地的中小学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教学实践,使其真正接触课堂教学与管理。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授课教师不仅应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了解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课程设计除了提高英语教育硕士的社会实践外,还必须考虑不同时代对英语教育硕士需求的差异。作为高校的英语教育硕士,必须有其不可替代性。除了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之外,还必须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以及教育能力。现在中学中普遍存在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不是并偶然。为什么在中学中仍然会存在教师学识渊博,学生一无所获的现象?这样看来,我们的英语教育硕士继续深造似乎显得很有必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应着重关注如何培养全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教育中的缺口弥补以往课程观存在的不足。

(二)人文环境

课程环境对课程设计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人文环境也是重要的考查因素之一,其包括学生、教师以及课程设计者。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课程设计还必须遵循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在研究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是作为英语师范专业继续深造,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并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汪洁(2014)认为,课程设置者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多样性,掌握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特点,确定课程需求和该门课程培养目标,制定计划,进行课程开发,根据学习能力不同,满足学生就业、继续深造以及个人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锻炼政治思维。另外,学生的个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课程设计应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这对将已学知识进行内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的教学观已全面深入到高校,模拟教师角色、自主学习、多种观点讨论等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贴近教学过程,全面感受并将知识进行内化,转换生成自己的经验,开发学习者的潜能,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讲授还是主要的习得知识的方式。虽然新的教育观推崇多样的学习方式,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更加适应并乐于接受教师讲授。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储备不断丰富,教师对课程知识和课程能力的把握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教师通晓学生所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除了知识之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现代教育旨在培养多方面的复合人才,尤其是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研究证明,教师虽然对所教的课程理论研究很到位,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欠佳,这说明教师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课程设计要想提高其价值,还必须创建有潜力的教师团队,帮助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某一个群体或者个体手里,高校的管理也不例外。何小微(2007)认为,在课程设计的规划和设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学校的管理层,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课程设计显得尤为苍白。一方面是管理层人员并非一定是该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他们对该领域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专业表面。另一方面是管理层对课程设计改革的执行情况会出现偏差。各高校管理层的传统观念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他们一开始接受改革,在后期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现实条件以及经费等问题而中停。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并不能完全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何以能制定较好的课程?

四、结语

课程设计对学校以及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在认识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并能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改善,对我国的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各方面需求的培养;以学科发展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以个人发展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全面考虑在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应注重教师的综合水平,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受益,培养出真正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的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

作者:唐莉瑶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3]陈坚林,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4]何小微.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

[5]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

[6]李倩.全日制英语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7]李虹.论高等师范教育类课程设计的影响因素[J].Ed-ucationExplorationNo.3,1998.

[8]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0.

[1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2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大纲)在1993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试用本大纲)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改,是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成果。与试用本大纲相比,修订版大纲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外国语缘何要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呢?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这里,学习外国语的对象仅是“尽可能多的人”;目标要求也仅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第一段中将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的素质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语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具有了“立意高,定位准,要求明”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站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高度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外国语这一重要的生存工具。 2.从我国新时期的国策视角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作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的地位已十分明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的新形势,对公民运用外国语的要求会更高,也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天地。 3.以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当今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再只是对少数人提出的口号,而是对新世纪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能将其置于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个大背景下全面地思考、科学地编制,修订版大纲当是个范例。 1.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受教育者的平等性。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部分明确地写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是首次从初中英语学科的“根本大法”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外语教育的平等权利。 2.教育的全面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首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为此在正文的各个部分就思想情感教育、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可操作性措施。 3.教育的个性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然,修订版大纲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试用本大纲虽然也提到了“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但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中。 4.教育的全程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方面。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把“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进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再次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正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本质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首,这也是第一次在大纲里提出“英语教育观”这个概念。 这里,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的主要含义为: 1.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指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只局限于学校。除学校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版大纲为此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 1)修订版大纲着重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中,又进一步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了论述,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强调“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强调思想情感教育。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3篇

一、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外国语缘何要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呢?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这里,学习外国语的对象仅是“尽可能多的人”;目标要求也仅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第一段中将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的素质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语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具有了“立意高,定位准,要求明”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站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高度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外国语这一重要的生存工具。

2.从我国新时期的国策视角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作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的地位已十分明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的新形势,对公民运用外国语的要求会更高,也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天地。

3.以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当今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再只是对少数人提出的口号,而是对新世纪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能将其置于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个大背景下全面地思考、科学地编制,修订版大纲当是个范例。

1.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受教育者的平等性。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部分明确地写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是首次从初中英语学科的“根本大法”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外语教育的平等权利。

2.教育的全面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首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为此在正文的各个部分就思想情感教育、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可操作性措施。

3.教育的个性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然,修订版大纲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试用本大纲虽然也提到了“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但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中。

4.教育的全程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方面。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把“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进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再次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正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本质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首,这也是第一次在大纲里提出“英语教育观”这个概念。

这里,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的主要含义为:

1.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指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只局限于学校。除学校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版大纲为此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

1)修订版大纲着重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中,又进一步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了论述,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强调“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强调思想情感教育。

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迸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内容包括: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等。这与修订版大纲“前言”中“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一段论述,以及“教学目的”部分关于“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表述一脉相承。总之,修订版大纲对英语课程加强思想情感教育的问题,不但阐明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来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课题。修订版大纲多处渗透了创新教育的基本思想。

1.主体性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之本。

修订版大纲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概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创设了条件。

2.创新教育主张开放性。

修订版大纲要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在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

3.创新教育重视教学技术的现代化。

试用本大纲以较多文字叙述利用直观教具、电教手段的重要性,对电教设施的配置要求只提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添设、增加电化教学设备”。

修订版大纲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学校要添设“三室”(即语言实验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六机”(即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CD、VCD、DVD机),利用“四个媒体”(即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及远程英语教学节目),搞好“一个开发”(即创造性地开发软件),从而使英语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达到观念新和标准高的水平。

四、凝结了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十年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我国外语教育经历了思考──引进──实践──改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在修订版大纲的以下几个方面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

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是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修订版大纲多次提到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在“教学目的”中点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目标”部分对此又作了呼应:“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不要有错必纠”。修订版大纲还强调,“课外活动应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评价”部分也明确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2. 提倡自主学习,注意学习策略。

能否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习策略赖以构建的基点与归宿。近年来,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对自主意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颇为关注。修订版大纲正文部分的多处表述融入了这一研究成果。

1)修订版大纲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规定,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多次提及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①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修订版大纲指出,“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关于“语言的实践性”,修订版大纲规定:“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讲授的比例,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

③关于“开展课外活动”,修订版大纲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本地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地组织课外活动。”

④关于“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显然,修订版大纲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修订版大纲还在“教学评价”部分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策略列入全面评价的一项内容。

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近年来,语言教育专家和学者一再呼吁:教师和学生要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自觉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一研究成果也已写进了修订版大纲。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要求,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教学目的”部分提出,“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又指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态度”;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再一次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

上述内容包括两层含意:第一,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学会用得体的目的语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第二,处理好祖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进而更好地用英语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加强与各国的交往服务。

4.适度扩大信息输入量。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怎样做到“适度”是专家和学者多年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侧重强调外语对国家建设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性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往往定得偏高;而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教学内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往往定得偏低。通读修订版大纲,可知以下四个因素是新大纲编制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依据。

A.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

B.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C.体现减负增效的辩证思想;

D.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

随着对语言学习中信息输入与输出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信息输入越多,输出才会多。依据可接受性原则,应适度扩大信息的输入量。因此,在教学要求上,词汇量也应适度增加。修订版大纲吸纳了这一研究成果,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作了如下调整:

1)增加了词汇量。修订版大纲较原试用本大纲增加了220个单词。

2)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试用本大纲对一级目标的听的语速未作要求,二级目标对四年制的要求也只是每分钟100—110个词左右。而修订版大纲将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的听读

语速要求分别提高到每分钟100个词左右和120个词左右,且删去了让人难以操作的“理解正确率达到70%”这句话。在二级目标上还增加了“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阅读要求方面,修订版大纲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是一级目标40—50个词;二级目标的阅读速度则由原来的每分钟40-50个词(三年制)、50—60个词(四年制)提高到50—70个词,生词率也由2%上升到3%,并删去了“理解正确率达到70%”这句话。此外,在阅读要求方面还增加了两条:一条是能理解和解释图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另一条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

3)在听与写的要求上也作了微调。比如,二级目标的“说”增加了“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的要求,并在附表中列出了试用本大纲未曾列出的16个话题。

二级目标的“写”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如“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初中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修订版大纲的编制者显然是希望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能够根据图片等形式所给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书面表达,以便与高中学段在“写”的方面的较高要求很好地衔接。

5.创造性地规范教学评价。

修订版大纲“教学评价”部分反映了语言教学研究中教学评价和考试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必然,也是外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修订版大纲以“教学评价”来取代试用本大纲中的“考试和考查”是一个观念上的质变。修订版大纲用较大的篇幅详尽地阐述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内容、原则、方法、手段、形式及注意事项。

这里笔者就修订版大纲“教学评价”部分中几个在评价观念上有较大突破的要求和规定作进一步论述。

1)师生协作完成评价

修订版大纲规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这就体现了教学评价理念与外语教育思想的一致性,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学评价起到了促进教学的作用。

2)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试用本大纲要求“合理使用”考试和考查手段,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订版大纲一改传统的考试观念,提出,“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表明,教学评价不仅涉及到情感因素和语言目标,还要评估学生的发展潜能。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精神,创新教育的思想与教学评价的改革思路已在修订版大纲中融为一体。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传统的考试观念只重视结果。试用本大纲只是要求教师在“日常考查和阶段考试后应作讲评,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而修订版大纲强调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主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修订版大纲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内容及其注意事项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修订版大纲首次提出“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并要求“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各种“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要求“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修订版大纲对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形式——考试的命题,提出了要提高科学性和质量的要求,并就如何命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修订版大纲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成果,为21世纪初期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当然,这样的大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更新、更高。21世纪之初的外语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

1.具有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2.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3.具有扎实、全面的英语专业基础;

4.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技能,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Issue 31,1998.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olin Campbell and Hanna Kryszewska:Learn-based Teaching Cultural Awareness 华东师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Barry Tomalin and Susan Stempleski:Cultural Awareness 华东师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刘道义:“展望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4篇

一、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外国语缘何要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呢?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这里,学习外国语的对象仅是“尽可能多的人”;目标要求也仅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第一段中将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的素质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语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具有了“立意高,定位准,要求明”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站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高度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外国语这一重要的生存工具。

2.从我国新时期的国策视角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作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的地位已十分明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的新形势,对公民运用外国语的要求会更高,也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天地。

3.以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当今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再只是对少数人提出的口号,而是对新世纪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能将其置于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个大背景下全面地思考、科学地编制,修订版大纲当是个范例。

1.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受教育者的平等性。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部分明确地写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是首次从初中英语学科的“根本大法”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外语教育的平等权利。

2.教育的全面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首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为此在正文的各个部分就思想情感教育、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可操作性措施。

3.教育的个性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然,修订版大纲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试用本大纲虽然也提到了“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但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中。

4.教育的全程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方面。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把“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进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再次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正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本质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首,这也是第一次在大纲里提出“英语教育观”这个概念。

这里,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的主要含义为:

1.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指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只局限于学校。除学校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版大纲为此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

1)修订版大纲着重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中,又进一步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了论述,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强调“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强调思想情感教育。

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迸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内容包括: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等。这与修订版大纲“前言”中“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一段论述,以及“教学目的”部分关于“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表述一脉相承。总之,修订版大纲对英语课程加强思想情感教育的问题,不但阐明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来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课题。修订版大纲多处渗透了创新教育的基本思想。

1.主体性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之本。

修订版大纲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概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创设了条件。

2.创新教育主张开放性。

修订版大纲要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在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

3.创新教育重视教学技术的现代化。

试用本大纲以较多文字叙述利用直观教具、电教手段的重要性,对电教设施的配置要求只提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添设、增加电化教学设备”。

修订版大纲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学校要添设“三室”(即语言实验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室)、“六机”(即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CD、VCD、DVD机),利用“四个媒体”(即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及远程英语教学节目),搞好“一个开发”(即创造性地开发软件),从而使英语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达到观念新和标准高的水平。

四、凝结了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十年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我国外语教育经历了思考──引进──实践──改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在修订版大纲的以下几个方面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

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是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修订版大纲多次提到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在“教学目的”中点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目标”部分对此又作了呼应:“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不要有错必纠”。修订版大纲还强调,“课外活动应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在“教学评价”部分也明确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2. 提倡自主学习,注意学习策略。

能否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习策略赖以构建的基点与归宿。近年来,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对自主意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颇为关注。修订版大纲正文部分的多处表述融入了这一研究成果。

1)修订版大纲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规定,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多次提及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①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修订版大纲指出,“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关于“语言的实践性”,修订版大纲规定:“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讲授的比例,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

③关于“开展课外活动”,修订版大纲要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本地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地组织课外活动。”

④关于“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节目进行自主学习”。显然,修订版大纲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修订版大纲还在“教学评价”部分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策略列入全面评价的一项内容。

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近年来,语言教育专家和学者一再呼吁:教师和学生要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自觉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一研究成果也已写进了修订版大纲。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要求,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教学目的”部分提出,“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又指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态度”;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再一次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

上述内容包括两层含意:第一,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学会用得体的目的语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第二,处理好祖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进而更好地用英语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加强与各国的交往服务。

4.适度扩大信息输入量。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怎样做到“适度”是专家和学者多年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侧重强调外语对国家建设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性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往往定得偏高;而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教学内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往往定得偏低。通读修订版大纲,可知以下四个因素是新大纲编制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依据。

A.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

B.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C.体现减负增效的辩证思想;

D.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

随着对语言学习中信息输入与输出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信息输入越多,输出才会多。依据可接受性原则,应适度扩大信息的输入量。因此,在教学要求上,词汇量也应适度增加。修订版大纲吸纳了这一研究成果,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作了如下调整:

1)增加了词汇量。修订版大纲较原试用本大纲增加了220个单词。

2)扩大了听和读的输入量。试用本大纲对一级目标的听的语速未作要求,二级目标对四年制的要求也只是每分钟100—110个词左右。而修订版大纲将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的听读语速要求分别提高到每分钟100个词左右和120个词左右,且删去了让人难以操作的“理解正确率达到70%”这句话。在二级目标上还增加了“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阅读要求方面,修订版大纲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是一级目标40—50个词;二级目标的阅读速度则由原来的每分钟40-50个词(三年制)、50—60个词(四年制)提高到50—70个词,生词率也由2%上升到3%,并删去了“理解正确率达到70%”这句话。此外,在阅读要求方面还增加了两条:一条是能理解和解释图表所提供的简单信息;另一条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

3)在听与写的要求上也作了微调。比如,二级目标的“说”增加了“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的要求,并在附表中列出了试用本大纲未曾列出的16个话题。

二级目标的“写”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如“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初中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修订版大纲的编制者显然是希望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能够根据图片等形式所给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书面表达,以便与高中学段在“写”的方面的较高要求很好地衔接。

5.创造性地规范教学评价。

修订版大纲“教学评价”部分反映了语言教学研究中教学评价和考试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必然,也是外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修订版大纲以“教学评价”来取代试用本大纲中的“考试和考查”是一个观念上的质变。修订版大纲用较大的篇幅详尽地阐述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内容、原则、方法、手段、形式及注意事项。

这里笔者就修订版大纲“教学评价”部分中几个在评价观念上有较大突破的要求和规定作进一步论述。

1)师生协作完成评价

修订版大纲规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这就体现了教学评价理念与外语教育思想的一致性,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学评价起到了促进教学的作用。

2)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试用本大纲要求“合理使用”考试和考查手段,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订版大纲一改传统的考试观念,提出,“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表明,教学评价不仅涉及到情感因素和语言目标,还要评估学生的发展潜能。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精神,创新教育的思想与教学评价的改革思路已在修订版大纲中融为一体。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传统的考试观念只重视结果。试用本大纲只是要求教师在“日常考查和阶段考试后应作讲评,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而修订版大纲强调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主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修订版大纲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内容及其注意事项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修订版大纲首次提出“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并要求“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各种“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要求“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修订版大纲对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形式——考试的命题,提出了要提高科学性和质量的要求,并就如何命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修订版大纲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成果,为21世纪初期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当然,这样的大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更新、更高。21世纪之初的外语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

1.具有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2.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3.具有扎实、全面的英语专业基础;

4.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技能,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Issue 31,1998.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olin Campbell and Hanna Kryszewska:Learn-based Teaching Cultural Awareness 华东师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Barry Tomalin and Susan Stempleski:Cultural Awareness 华东师大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刘道义:“展望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5篇

试用修订版大纲与试用本大纲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大纲修订的体会,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们一起就试用修订版大纲和试用本大纲进行一下比较与分析。

一、调整与完善大纲的总框架结构

试用本大纲前言试用修订版大纲前言前言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二、教学要求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五、考试、考查五、教学评价附表一 日常交际用语简表附表一 日常交际用语简表附表二 语音项目表附表二 语音项目表附表三 词汇表附表三 词汇表附表四 语法项目表附表四 语法项目表 附表五 话题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试用修订版大纲对试用本大纲进行了3处调整:

试用本 试用修订版

1.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与要求

2.考试、考查──教学评价

3.无话题附表──增设话题附表

为何进行这样的调整?

1.试用修订版大纲用“教学目标与要求”替换了试用本大纲的“教学要求”部分,主要是增加了总体目标,综合地描述了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同时,在保留试用本大纲具体分级要求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与完善。

2.试用修订版大纲用“教学评价”取代了试用本的“考试考查”,从而扩大了其内涵和范围。考试、考查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和一种形式。它只能对学生的外显语言行为进行评价,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实际的综合能力与水平。试用修订版大纲坚持这样的基本观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多元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

3.试用修订版大纲增加了附表五“话题”,提供了16个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增设“话题”附表主要是为达到以下目的:

1)体现语言应用的基本思路,为课程提供明确的内容范围,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具体的内容要求;

2)对教材的编写,特别是对任务型的教材编写提出具体的框架;

3)使口语测试有了明确的范围,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4)体现了大纲所规定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语言的交际性,有利于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衔接。

二、为符合21世纪初期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大纲前言

根据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对前言部分作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对外语课程的新的要求。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当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而试用修订版大纲将当今时代的特征、我国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素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明确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语学习的对象和目标要求仅是“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而试用修订版大纲明确提出:“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试用修订版大纲在21世纪初期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景上,对世纪公民基础教育中的语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出英语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试用本大纲提出:“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试用修订版大纲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培养21世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出发,在保持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强调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试用本大纲提到:“外国语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试用修订版大纲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外语,特别提到“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终身教育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教育的重大课题。终身教育的基础需要在中小学的学习经历中奠定下来。外语课应当成为奠定公民终身教育基础的一门核心课程。

三、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确定英语教学目的

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调整了表述的顺序,增加了部分内容。在教学目的中,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把学习兴趣、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培养放在了英语教学目的的首位。把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建立初步的语感和获得初步的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培养;提出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最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实际上是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可以把试用本大纲与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分出具体层次来进行一下比较:

试用本大纲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

1.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试用修订版大纲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4.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

5.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从语言应用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与要求

试用修订版大纲的一级目标与要求基本保持试用本大纲的内容,只是对个别项目作了调整。重点对“二级目标与要求”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强调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对语言输入量的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

“一级目标与要求”作了如下调整:

1)在听力方面对语速、语言材料和听的目的提出具体要求。

2)在说的方面提出了语境要求。

3)在读的方面对课文提出了预习要求,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选材、阅读速度和阅读目的的要求。

4)在写的方面对书写的要求作了适当调整。

5)语音部分强调了拼读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对语调和节奏的要求。

6)词汇部分把要求掌握的词从350个左右增加到450个左右,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口笔头交流中运用。

7)语法部分降低了要求,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强调了语法的功能作用,并对口头和笔头表达中语法的正确性提出了有区别的要求。

“二级目标与要求”作了如下的调整:

1)从语言实用的角度提高了对听的能力的要求,强调在听的过程中克服生词困难,理解大意,获取信息;提出了对泛听的最低量的要求(不低于40小时)。

2)提出口语能力要在情景活动中培养,重在实践。

3)明确提出了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获得乐趣;强调了阅读的实用性,拓宽了阅读范围;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提出了课外阅读量的最低要求(不低于10万字)。

4)从应用的角度提高了对写的要求,提出能在语境提示下表达自己的观点。

5)语音部分强调了对拼读能力的培养和对语调、节奏的训练,对朗读提出连贯和流畅 要求,对口头表达提出了语调、节奏自然,语音正确的实用性要求。

6)词汇部分把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从600个左右增加到800个左右,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口笔头交际中运用,认读词汇量从400个调整为400个到500个左右。

7)语法部分降低了要求,从语言的应用角度强调了语法的功能作用,对口头和笔头表达中语法的正确提出了有区别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对运用语篇知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

目标要求

级别

试 用 大 纲

试用修订版大纲

词量速度

100个/分钟

90~100个/分钟(100~110个/分钟)

120个/分钟

生词

读速度

40~50个/分钟

40~50个/分钟(50~60个/分钟)

50~70个/分

生词率

大于2%

大于2%

大于2%

大于3%

写(听写)速度

5~7个/分钟

6~8个/分钟

10个/分钟(12个/分钟)

10~12个/分钟

词汇掌握

生词

350个

450个

600个 (700个)

800个

习语

100条

100条

200条

200条

认读

180个别 (300个)

400个 (500个)

400~500个

(注:括号为四年制的要求)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试用修订版大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由试用本大纲的八条调整归纳为六条,其中第四条保持不变,其余第一、二、三、五、六均有变化。

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问题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试用修订版大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教学观”放在首位。概括地讲,包括如下几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7.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

8.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9.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试用修订版大纲的第二条突出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

4.鼓励进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5.策略纠错;

6.尊重个体差异,指导和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不仅指差生,也包括优秀生);

7.帮助学生探索恰当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

8.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条 强调扩大语言的输入和实践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有效地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和大量的实践活动,对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同时要求教师在时间分配上要控制讲授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课时的30%。

第四条 提出了利用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提出课外活动不应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五条 强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努力开发教育资源,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

试用修订版大纲对试用本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所做的调整,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在这里,我们应当着重强调一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把相当的注意力放在学会如何学习上,即英语教育界经常讲的Learn how to learn。为了达到这个实际目的,教师应当把学习策略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目标项目,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应当从起始阶段就能够接受系统的学习技能的训练。

六、科学的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部分是试用修订版大纲的一个重点修订项目。它取代了试用本大纲的“考试、考查”。这反映了语言教学研究中对教学评价研究的新观念;这也是一个理论上的飞跃,同时又是观念上的质变。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民主性、全面性、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原则。

1.规定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应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将评价与语言教学目标统一起来,旨在反映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素质要求。

2.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参与过程等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方式可由教师对学生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实施交互评价或学生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改变英语教学中一切围绕考试转、为考而教、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的现象。正确使用形成性评价,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成功的欲望,形成继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就当前的一线教学情况而言,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思路不甚了解,对形成性评价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形成性评价的技术工具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我们应当组织人力,开拓资源,加强培训,开展实验研究,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逐步扭转在日常教学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应试教育局面。

3.明确终结性评价(即期中、期末考试)应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听力测试在考试占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认识。听力测试可以检测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但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既可测试语言知识,也可测试语言能力。按照新大纲规定,笔试可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减少客观题,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口语测试是语言交际能力测试的重要手段,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通过“说”这一语言行为,了解受试者掌握英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考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6篇

级别

试  用  大  纲

试用修订版大纲

词量速度

 

100个/分钟

 

90~100个/分钟(100~110个/分钟)

120个/分钟

生词

 

读速度

40~50个/分钟

 

40~50个/分钟(50~60个/分钟)

50~70个/分

生词率

大于2%

大于2%

 

大于2%

大于3%

写(听写)速度

5~7个/分钟

6~8个/分钟

 

10个/分钟(12个/分钟)

10~12个/分钟

词汇掌握

 

 

 

生词

350个

450个

 

600个      (700个)

800个

习语

100条

100条

 

200条

200条

认读

180个别      (300个)

 

400个        (500个)

400~500个

全日制教育英语第7篇

关键词 中国;日本;英语教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6-0094-03

中日两国同是非英语国家,又是亚洲的邻国,二者同受东亚地区汉字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教育方式、语言环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日英语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英语教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艰难前行,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

1.建国前英语教育的缓慢发展(1862-1919年)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开启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也开始了早期的英语教育。他们创办教会学校,利用英语传播西方文化及宗教思想。1862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京师同文馆。接着,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创办新式学堂,讲授英语。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1]此时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能力,但受当时社会限制,其教学难免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2.建国后英语教育的停滞期(1949-1978年)

建国初期,秉承向苏联学习的方针政策,俄语成为当时外语学习的主要语言,英语教育陷入停滞期。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必须设立一门外国语,如若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若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2]。由此可见,英语只是作为不具备教授俄语条件时的补充。到1952年,全国只保留了8个英语教学点。195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初中将不再开设英语课。60年代,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国家对外语教育也作了政策性调整。教育部于1962年7月出台《对小学开设外国语课的有关问题的意见》,1963年5月正式颁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66~1976年,使得英语教育被冠上“崇洋”的帽子,英语教育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3.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英语教育倍受重视,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78年,《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实行草案)》颁布,标志着英语教育混乱时期的结束。英语成为一门与数学、语文同等重要的基础课。1983年,邓小平提出“未来中国的教育必须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和现代性”[3],再次确立了英语教育的重要地位,英语分数正式计入到高考总成绩。自此,英语教育逐步地正规化。

(二)日本英语教育历史发展

日本英语教育大致同样经历了三个时期。

1.引入阶段

日本的英语教育开始于幕府末期。1808年,英国军舰“法顿号”(Fhaeton)入侵,让日本意识到外语学习的必要性。随后,日本连续出版《英语》《谙厄利亚语学大成》以及《谙厄利亚语学小全》等译本。1868年,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将英语教育在日本全国铺展开来。“开成所”作为当时的洋学教育机构改为“开成学校”,后于1877年更名为东京大学。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标志着日本全国范围的教育制度正式建立。

2.衰落阶段

二战期间,日本英语教育遭到残酷的打压。日本国民崇尚日语,仇视英语,很多人坚决排斥英语学习,英语教育一度陷入了绝境。

3.振兴阶段

二战后,在美国的影响下,英语教育再次得到日本国民的关注,英语连同法语和德语再次入选为中学外语选修课。到1988年,日本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英语选修课。2000年,日本成立了“英语教育恳谈会”,文部省于2002年7月14日出台了《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战略构想》,勾勒出未来日本英语教育的发展蓝图。

二、中日英语教育的比较

(一)教育目的

中国英语教育的目的重在应对考试,因而学习压力比较繁重。在中国,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达到800个左右,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量增加到3300个”[4]。

而日本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以进行国际交流为出发点,因而学习压力相对于中国来说较小。2000年,日本重新修订《学习指导要领》,“中学阶段应掌握词汇量由原来的1000个降低到现在的900个,其中800个由所选教材的编者或者授课教师选择”[5]。2003年,文部科学省重新制定“会用英语的日本人”的培养计划,要求大学生毕业时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在专业领域所必须的英语水平,可以在国际工作中用英语大显身手”[6]。

(二)教学模式

中国的英语教育将焦点集中在积累英语知识上,但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自如地进行交际重视不够。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近年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者的重视,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

在日本,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采用更多的是结合社会教学的方式。目前日本全国各地都拥有发达的语言机构。如NOVA(日本的一个语言机构),仅在东京就成立约一百个分支机构。这些语言机构的英语教师都来自于英语国家,而且其使用的教材也都是按照需求为学生专门编著的,因而深受学生和职业人士的欢迎。与此同时,学校的英语教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如,日本每年都会派遣1万名学生到国外留学;学校里的英语教学基本实现了小班授课;课堂教学中的英语使用所占比例超过了50%等。

(三)师资力量

在师资建设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存在“一边倒”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外籍教师被标榜成标准英语的讲授者,甚至是某些学校的特色。然而,在教学中“国产”教师更清楚中国教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了解中国学生所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外籍教师替代不了的。“由于外教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缺乏认识,完全照搬自己国家的教学模式,其课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7]。由此可见,二者在英语教学中各有利弊,若想使中国的英语教学获得更大收效,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整合人力优势,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相比中国,日本文部省对英语的师资建设更加重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行在职培训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2002年,文部省创建的“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发表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对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同时,文部省计划“在自2005年起约5年时间里集中培训所有初高中的6万名英语教师”,借此全面提升日本英语教育整体的师资力量。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增加了英语教师的海外体验与交流机会,加大了对英语教师到海外进行研修的支持力度。文部省联合外务省和自治省共同制定了“日本教学交流计划”(简称JET),聘用英语国家的青年到日本初高中协助英语教学[8]。日本内外兼修的政策提高了英语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

三、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明确英语教育的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英语教育的目标必须转移到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正处速发展阶段,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与各国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提高国民的国际竞争力极为迫切。因此,英语教育的目的必须从传统的应对考试转变到实际应用上来。

(二)转变英语教学模式

日本将社会英语教学这一新鲜元素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同样,我国也可以从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入手,来改善英语教学,如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英语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机交互的优势,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情境。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想法和意见,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海量的英语资源进行筛选和编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日本整体英语教育的师资水平不高,但其积极采取措施,如完善选拔任用英语教师的机制,加大英语教师留学进修的支持力度,聘请外籍教师等,以不同的途径来不断优化英语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英语的教育质量。中国在这方面也应积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对于教学能力已经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或者专业能力不达标的英语教师应进行“人性化”的调整。与此同时,要转变“一边倒”的观念,将目光从聘请外籍教师转向改善“国产”英语教师的培训机制上。

参考文献:

[1][2]李良佑,张日异,刘犁.中国英语教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李雯雯,刘海涛.近年来日本英语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变革[J].外国语,2011(1):84-89.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王晓玲,郅锦.中国与日本英语教育的比较研究[J].前沿,2012(1):152-153.

[8]宫景然,白亚东.日本英语教育的新举措及中日英语教育现状的对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5(3): 92-94.

收稿日期:2014-07-17

作者简介:丁丽蓉(1970-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娟(1989- ),女,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基础部助教。

Comparison and Revelati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English Education

DING Li-rong1,ZHANG Juan2

(1.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2.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