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9-18 17:27:45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1篇

【关键词】人格缺陷;塑造;培养;健康人格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346-01

一、人格缺陷的含义

人格缺陷是介于人格健全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格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等。

二、人格缺陷的类型

(一)悲观

有些人遇到不如意、失败的情况时便垂头丧气、怨天忧人,面临重任、挑战便自认无能为力,甘愿失败,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懒……这些都是悲观的表现。大学生中有的人常从消极的角度去看问题,总把眼睛盯着伤心、弱点和困难的方面,或认为失败无法改变。这实际上是用悲观来对待挫折,结果是“帮助”挫折来打击自己,在己有的失败感中又增添新的失败感,就像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这种悲观心理的发展,会使人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甚至厌世轻生。

克服悲观的方法:

1.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

2.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二)猜疑及其改变

所谓猜疑,一猜二疑,疑是建立在猜的基础上,因而往往缺乏事实根据,有时也缺乏合理的思维逻辑。好猜疑的人往往对人对事敏感多疑,看到同学背着自己说话,但疑心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某人没和自己打招呼,便猜他(她)对自己有意见等。猜疑是很有害的人格缺陷,它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伤害他人感情、无事生非等;自己则会陷入庸人自扰、苦冰、惶惑的不良心境中。培根在“论猜疑疑”一文中指出。疑心“是迷陷人的惘,混淆敌友,破坏人和事业”。有这种不键康人格品质的人应积极寻求矫治。

克服猜疑的办法:

1、当产生猜疑时先不要外露,可留心体察所疑的人和事,若猜疑被证实,不会因此感到震惊;当猜疑不成立,应打消疑心。

2.加强沟通。猜疑常常是由于误会或他人搬弄口舌引起的,因此碰到这种情况应主动地和被猜疑者沟通交流,这样有助于消除误会,改善、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3.抛弃成见和克服自我暗示,学会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改变封闭式思维方式。

(三)害羞及矫正

羞怯并不少见。如不敢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见到异性同学会手足无措,见到老师便难为情,说话感到紧张等。一般而言,害羞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分地害羞,就不正常了。它会阻碍人际交往,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发挥才能,还会导致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态。

克服羞怯的方法:

1、要对自己作一个具体分析,找到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发扬所长可增强信心并补偿不足。特别是要多看到自己的长处以增强信心。

2、放下思想包袱。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怕羞心理,只是有些人善于调节,注意锻炼罢了。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说错话、办错事没什么可怕,也不必难为情,错了就改正就是了。

3、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所谓“人多口杂,金子也会融化”,总把别人说的话放在心上便寸步难行,什么也不敢做、不敢说了。只要自己看准的就大胆去做。无论你做的多好,也不可能人人称赞。

三、健康人格的标志

对大学生而言,什么才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呢?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结合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为核心,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关系,具有为人正直诚实、谦虚谨慎、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

(三)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自尊、自信、悦纳自己;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能够与环境保持平衡。

(四)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能合理地渲泄、排解消极情绪,富有幽默感。

(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观察和了解社会现象,关心社会变化发展,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跟上社会发展的主流,对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六)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信任他人多于嫉妒、怀疑,同时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

(七)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前途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学习和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设法克服困难,振作精神。

(八)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四、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培养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不是天生的,需要努力培养,经常磨练。同时,健康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我们本人的共同努力。但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健康人格的塑造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方法如下:

(一)选择那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如自信、开朗、勇敢、热情、勤奋、诚恳等人格特征;同时,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人格特点进行矫正,如自卑、胆怯、懒惰、冷漠、任性、急躁等人格特征。

(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的性格缺陷是由于知识的贫乏造成的,如狭隘、自卑、固执等,而丰富的知识容易使人自信、理智、礼貌、谦和等。因此,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就是个性完善的过程。

(三)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 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因此,人格的优化还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积累,形成习惯,进而形成人格特点。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2篇

最近一段时间,当我看到几个同学聚在一块悄悄说话时,我就怀疑他们正在讲我的坏话;当我告诉朋友一个秘密后,我会不停地想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师在课堂上说了班上发生的不好现象,我就怀疑是不是针对我说的;一位同学近来对我的态度冷淡一些,我会觉得他可能对我有了看法……这是不是我的猜疑心较重?应该如何克服?

一个苦恼的学生:秋 风

秋风同学:

上面的一些表现说明了你的猜疑心较重,你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相信你是能够克服掉这个毛病的。

导致猜疑的原因主要与个人的一些特点有关:

1、自信心不足

有些同学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认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无力自拔。

2、以前交往失败的打击

有些同学以往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己,告诉许多个人的秘密。但却遭到他的欺骗,从而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甚至导致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怀疑再三。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那么就会因一些可能没有根据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同学、朋友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因此需要加以改变。

1、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

2、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点而灰心丧气,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和自爱心,相信自己有能力会给他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样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3篇

人际交往对于军校学员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学员存在或多或少的人际交往障碍,如自我中心、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孤独心理、猜疑心理、羞怯心理。论文将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使军校学员能够更好的开展人际交往活动。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调试

目前,大多数军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性有差异,每天都在一起难免出现交往问题。在相互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得不到和谐、友好和可信任的人际关系,在与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得到快乐和满足,也无法给予别人帮助,甚至在交往中陷入停滞,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一方面,尽可能地改善不良的习惯和心理。军校学员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常见障碍,它们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克服调试?让我们一一来看。

一、军校学员常见人际交往障碍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具体表现在相处时,许多学员都感到自己是主人,不能求同存异,只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只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与人交往时不想吃亏,做事首先想是否对自己有利;认为谁也不能侵犯我,不能忍受一点委屈和挫折;更有些学员眼睛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当发现一个学员有缺点时,不是诚意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是群起而攻之。

自我中心也反映在班级活动中,有学员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有冲突时,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不服从大多数人的集体意见,而要求从自己的意见出发;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时就不快乐;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但要求集体照顾自己的兴趣;当集体有困难时,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总是想逃避。

2、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轻视或看不起自己,过低地估计自己,内心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是人际交往的绊脚石,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去与其他人交往。如自卑的学员在社交活动开始之前,就给自己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结果抑制了自己能力的正常发挥,导致了社交的失败。过于自卑的人会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别人同他打交道时也常常感到压抑、沉闷。再如有的自卑的学员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见人便害羞、语塞,看到别人善于交际,更是自惭形秽。学员的自卑心理―旦形成,不但会严重地阻碍他们的交往活动,使他们孤立、离群,还会抑制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发展,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

3、嫉妒心理

人总有―种想要成功的愿望,有一种比别人更强的冲动,这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是,有些人在无法成功或无法超过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由愤怒、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嫉妒。按照许多心理学家的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你看待它、对待它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轻微的嫉妒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压力,产生一种向卓越者学习并赶上他的动力,促使人去奋进、拼搏。这时,嫉妒的消极心理被转化为竞争的积极心理,你会把不服气的心理升华为积极的竞争心理,可能会以自己的优势胜过对方的劣势。但是,如果嫉妒带来强烈的焦虑和敌意,你在行为上表现出从对立的立场上寻找对方的不足,那就是消极的心理了。如A生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B生当面表示了祝贺,但内心挺不服气,认为自己成绩也很好,于是背地里四处散布:“c生没得奖学金太亏了?”“听说A生考试时带纸条“等。面对嫉妒心理,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反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奋起直追,否则,我们不但自己很难受,还与卓越者差距越来越大。

4、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在青年学员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学员觉得自己心中有许多不想轻易告诉别人的秘密,于是产生了一种闭锁的孤独。有的学员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能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然而寻找不到这样的“知音”时,便会陷入苦恼和惆怅之中,产生孤独的心理。有的学员由于愤世嫉俗、自傲、追求理想,表现得在现实中不适应,于是产生孤独心理。还有些学员由于个性原因也会形成孤独,如因为自卑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由于自怨自艾、多愁善感等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心理。

5、猜疑心理

这是军校学员交往中的另一种消极心理,反映了学员不同程度的自私狭隘。如有的学员被队干部批评了,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怀疑谁向干部打了小报告,怀疑自己的竞争对手使绊子,怀疑是与自己有过节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有人稍微对自己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人家是对自己有成见,就像“邻人偷斧”一样。猜疑心理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大忌,也是人际关系中的蛀虫。一个人若是掉进了无端猜疑的漩涡,肯定是心生疑窦,事事捕风捉影,处处神经过敏,丧失对战友的信任,这样不但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还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6、羞怯心理

羞怯也是学员人际交往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尤其是在新生、女生、偏远山区农村来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有羞怯心理的学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紧张不自然,未说话就先脸红,心跳加快语音低,在训练学习中遇到问题,宁可自己心里憋着,也不好意思开口向教员或其他队友请教。羞怯常使学员在与人沟通中大大约束自己的言行,难以清楚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情,甚至造成自己的不被理解或误解,因此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试

在与其他学员相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常见的心理障碍可以有以下的调试方法。

1、克服自我中心

关键是要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直面社会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且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愿。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学会互惠,在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当然应该尽量满足自己的权利和愿望,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别人的存在。如果每个人都只有自我的想法,那么,事实上每个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第二,跳出自己的圈子,多从别人的角度想想,以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以体验到快乐和幸福。不要贬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满足了别人的精神需求,别人才会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言行和欲望。把自我利益的满足建立在合理、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照顾别人的人,从而更好的照顾自己。

2、克服自卑心理

要克服自卑情结,首先要提高自我期望。自卑者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就,并进一步放大优势。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和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以克服自卑感。第二,积极参与沟通活动,增加沟通的成功经验。主动和陌生人进行沟通,去提高成功的沟通的概率,去享受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从来没有赢得交往成功的自卑者来说,再小的成功也可以鼓舞人。随着成功经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会被削弱甚至消失。

3、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吞噬人的理性,影响正常的思维,导致人格的扭曲,也使人不敢与之交往。有嫉妒心的人,应该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多注意自己的优点,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合法、正当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一是追求崇高的目标,丰富自己的生活,使原来不能满足的愿望获得补偿;第二是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辩证看待自己和他人,以求心理平衡;三是克服封闭和狭隘的意识,以对抗自己的私心杂念。

4、克服孤独心理

摆脱孤独的基本途径是:第一,开放自己。人际交往不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利的过程。要把真正的自我展现在朋友、学员面前,不要隐藏自己的弱点,缺点,别人也一定会了解你,接受你。因此,主动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亲近别人,一定能摆脱孤独的情绪干扰。第二,开阔生活空间。一个人在紧张而充实的生活中,是无暇顾及寂寞的,只有当无所事事时才能感到空虚和孤独。因此,积极从事各种有意义和有吸引力的活动,以丰富的生活内容来转移可能的孤独感。第三,多参与集体活动。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员有很多和人亲近、谈心的机会,学员可热情帮助他人,尽情享受和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友谊,从而有效地消除情绪上的“隔膜”,消除内心的孤独。

5、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之心是种不信任别人的心理,对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有着非常的破坏性。因此,克服猜疑之心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注重理性意识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猜疑戳穿了是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会觉得事情合乎逻辑。“邻人偷斧”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所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人谈,克服“当局者迷”的认知误区,是消除怀疑的重要途径。二是以信任作为交换的前提。同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可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消除误解和疑虑。三是优化人格素质。狭隘和自私的坏性格会使个体将消极的态度投射到被观察的对象,从而产生违反实际的主观猜想和想象。因此,要加强个性品质的改造,消除不健康的人格品质可能带来的错误的投射倾向。

6、克服害羞心理

一是培养沟通的信心。自信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总认为自己缺乏沟通能力,口才不如别人,气质风度比别人差,见世面比别人少,在集体活动中就会胆怯,言语行为优柔寡断,羞于开口研究和讨论,使自身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同志间正常的交往。发展自信,就是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不必为自己的一些弱点惭愧,相信自己身上总有吸引别人之处。二是丰富知识。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了熟练的沟通技巧,在沟通时自然会应对自如。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底蕴,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也能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所以要努力学习,努力拓宽知识,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通过积累知识,增强沟通的勇气。三是加强沟通技能的培训。军人在军营中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多,沟通的范围很小,沟通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如在各种场合大胆的讲话,敢于发言。

[参考文献]

[1]乐乐.军人人际交往中不良心理的克服.人人健康,2014年14期.

[2]王华,吴含粉.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与调节技巧.科教文汇,2007年7期

[3]曾伟,李艳萍.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2期.

[4]孔素然.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卷宗,2013年11期.

[5]卓娜.小议应用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神州,2012年3期.

[6]孙琦,李庆华.试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世纪桥,2012年5期.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4篇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那么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有的因猜疑心导致狭隘心理,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克服猜疑心理,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点就灰心丧气,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和自爱心。增强对自我的调节能力。首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认为别人总把目光和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要过于敏感别人的议论,要调节自己的心情,要多想想如何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汲取经验,以便下次把事情处理得更完美。加强交流,解除疑惑。如果过分猜疑而无法解脱,索性真诚地与对方交流,沟通,通过谈心,不仅可使自己的人品思想让对方了解,消除误会,还避免了因猜疑误解而产生的冲突,这样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能把自己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拆开猜疑绳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合作能力;诚信;心理障碍

科学家通过风洞实验发现,大雁群落以人字形飞行比大雁单独飞行能多飞百分之二百的路程。这便是合作产生的巨大作用。人类也是如此,一个团队如果能把每个成员的机智、耐力、毅力、自信、知识集结在一起,使他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必能形成更大的力量。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已成为创业的必要条件。一件商品从各个零部件的加工,到组装,再到经销,凝结着许多企业人员合作的智慧和汗水。因此,大学生要参与社会竞争并实现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诚实守信是合作的基础

一名赴德留学生在毕业时成绩优秀,他决定留在德国工作,找过几家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最后,他去了一家小公司求职,同样被拒绝了。这位留学生难以理解,便追问对方拒绝录用的理由。对方人事经理从留学生档案袋里拿出一张纸。这是一份记录,上面记录了留学生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三次逃票。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诚信没能实现留德工作的夙愿。可见在为人处世中没有比诚实守信,取信于人更重要的了。诚信是合作的基础,社会发展呼唤诚信,良好的合作离不开诚信,创业必须诚实守信。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素质,诚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立业之本。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对于个人来说,诚信代表着形象,代表着人格,要想在形象和人格上获得信任和尊重,就需要在各种合作中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从这一点上说,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德国人会将逃票这样的小事看得如此重要。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没有诚信。

提高合作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说风和太阳争论谁比谁强。风说:“你看到下面那个老人吗?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衣脱下来。”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面去,让风吹起一阵狂风,但是风愈是吹得厉害,这老人愈是紧紧地把外衣裹在身上,风只好认输了。太阳从云后面出来,对老头露出愉快的笑容,没过多久,这位老人汗水直流,很快把外衣脱下来。

这则寓言说明,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他人的配合与合作,单凭一方意志强迫对方服从是难以取得合作成功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有实力的竞争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合作的竞争。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仍然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两人交换的结果却是每人各有两个想法。当你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你需要思考10次才有10个思考结果,而这10个思考结果都是按照同一个思维模式进行的。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到团队中去研究,众人的发言也许一次就完成了你一个人需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并且众人会有很多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

一个人完全可以凭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和能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能将自己的能力和别人的能力相结合,就会取得更多、更大或者是出乎意料的成就。因此,集体的力量大于单个力量的累加。

提高合作能力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要提高合作能力,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大胆与成功者合作,积极推销自己,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猜疑——合作的绊脚石提高合作能力必须克服猜疑心理。有了猜疑之心,对待合作伙伴、看待事物就不会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些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歪曲事实,得出不客观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甚至无中生有,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作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证据。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影响了工作,甚至毁掉了事业。楚汉之争中,范增是项羽的得力谋士,并多次识破刘邦的计谋。刘邦为打败项羽,利用项羽刚愎自用、猜疑心强的弱点,实施了一次反间计,制造了范增私通刘邦的假象,诱使项羽猜疑,逼走范增。最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落得自刎的下场。猜疑是心理疾病,严重的猜疑心害人又害己,猜疑心是提高合作能力的障碍。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克服猜疑心理,搞好心理调适。转贴于

嫉妒是合作的恶疾有嫉妒心的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去努力做出成绩,却总是处心积虑地打击那些凭自己实力做出贡献的人。嫉妒心强的人在正常的竞争活动中不愿付出努力,而一旦别人做出成绩时,又感到愤愤不平,想当然地认为应归于他的东西却归别人所有,心里总感到无法平衡。这些人心怀不满,对别人通过奋斗得到的东西,他们也想坐享其成。除非别人能清除他这种情绪,否则,有时还竭尽全力打击报复别人。在嫉妒面前,不少意志力差的人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使自己停留于一般和平庸,混同于普通,甚至是落后。有些人在嫉妒的压力下,不得不缩回自己刚刚施展开的手脚,压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从而在嫉妒的压力下垮下来。当代大学生要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克服嫉妒心理,提高承受嫉妒的能力。应认识到别人的嫉妒,以及由这种嫉妒所造成的种种指责和攻击,都是以变相的方式在表达无能,完全不必介意和在乎这些嫉妒。

总之,现代社会既是竞争的社会,又是合作的社会,当代大学生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刻苦学习,诚实守信,大胆参与,合作沟通,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不断提高合作能力,达到人生成功的顶峰。

参考文献:

[1]丛生.改变一生的劣势[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2]张文定.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6篇

1.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地得到发展,甚至走进科学的殿堂;相反,则会使一个人不求上进,产生厌学情绪,以至终身碌碌无为。虽然我们不企求把每一位学生都为学习数学贡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数学家,但也应当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判断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从而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2.在数学活动中,应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强调数学学习的艰苦性,以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惟有给学生制造困难与障碍才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实践证明,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许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失败、失败、再失败、彻底失败 ”的消极心态,故而对数学学习甚至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都丧失了信心,更谈不上具备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力。在介绍新的数学知识与设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时,应当尽可能提供一种“阶梯”式的问题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面临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注意:

2.1 应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所面临的困难,适当鼓励他们自己设法解决问题。

2.2 有意设计一些障碍,并及时指导学生寻求跨越障碍的方法,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克服猜疑心理的方法第7篇

乐东县民族中学 高士惠

对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成为他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迫切探索的新课题,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的作法是:

一 设置疑点

人们追求一种新事物,往往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越强,钻研的劲头越大,甚至遇到最大的困难也置之度外弄个水落石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青少年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征,多设置问题,挖掘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出于设置的问题简单平常,学生感到干巴枯燥,淡而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 设置的问题应新颖适度。设疑的目的是使学生发生质疑,设疑是训练学生质疑的好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疑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上初三数学《24.1.1 圆》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弄清有关概念,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什么是弦?什么是直径?直径是不是弦?弦是不是直径? (2) 什么叫做弧?什么叫做半圆?半圆是不是弧?弧是不是半圆? (3) 优弧和劣弧的区别是什么? (4) 同圆指的是什么?等圆指的是什么? (5) 长度相等的弧一定是等弧吗? 这样的设疑,蕴含兴趣,富于启发,可加强学生对弧、弦、等圆、等弧等概念的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中的创造性品质首先表现在"质疑"这一点上。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已的判断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的思維更具流畅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杜绝教学中一言堂的现象,使学生敢于对课本和教师的传授內容提出不同看法,让学生成为自由质疑的主人,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就会由被动质疑转变为主动质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可以调动起来。

三 启发学生猜想,启迪学生思维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使其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已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已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藏尾" 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牛顿有一句名言:"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事业来"。

我对某些定理的教学都施行"猜想式"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初三数学《24.1.4 圆周角》时,我先从圆周角在圆中的特殊住置(即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时,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关系)让学生感受,再由学生小结出圆周角定理的内容,再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学生自己证明圆心不在圆周角的边上(即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和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的其它两种情况成立,便得到圆周角定理。

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这种"猜想式"的教法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的教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 启发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例题,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变式训练,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向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一题多解的探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在灵活性、深刻性等诸多方面得以升华,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已知:如图:BD=CE 求证:AC·EF=AB·DF

A

D

E

B F

C

教师分析:要证明结论,只需证明AB:AC=EF:DF, 因此可通过作平行线的辅助线得到解决,教师可启发学生考虑辅助线的不同作法:

(1) 过D作DG//AC交BC于G; (2) 过E引AB的平行线交BC于H; (3) 过D引BC的平行线交AC于I; (4) 过E引BC的平行线交AB于J; (5) 过A引DF的平行线交BF的延长线于K;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五 克服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解题中,不断总结解题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局限于旧有的思路来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害的。教学实践要总结解题规律,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鼓励创新,克服习惯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