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合集7篇)

时间:2023-09-17 14:53:04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1篇

关键词:职业资格考试 岗位技能 课程体系

十年来,为了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逐渐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纳入了专业课程体系。把这些考试科目纳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后,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就自然地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展开。这偏离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初衷。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高校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介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课程,起桥梁与纽带作用。现阶段,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会计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

3.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教育过程中设置的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专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现阶段,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会计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设置的。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选修课主要有:出纳实务、财务软件、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纳税筹划、管理会计、资产评估、会计英语、金融学基础、证券与投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公共关系、经济应用文写作、ERP沙盘模拟、电子商务等。

5.专业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是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型课程。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速录技能训练、成本会计技能训练、财务会计技能训练、纳税申报技能训练、财务软件应用技能训练、财务报表分析技能训练、财务管理技能训练、审计技能训练。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

1.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比重较大。一般来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它们课时较多,学分较重。上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六门专业基础课有三门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六门专业必修课有五门课程属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这就是为什么将上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界定为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原因。

2.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中都包含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中包含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两门课程中包含大量的重复内容。

3.必要课程内容有欠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税收法律制度过于简化,有些税种甚至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都没有涵盖。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也有所简化,没有涉及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的内容。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中,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内容过于简化。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三个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欠缺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时,重构和补充上述课程内容,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和经济法三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补充应该包含而未涵盖的内容,划分为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和税法三门课程,并全部确定为专业基础课;将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五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补充应该包含而未涵盖的内容,划分为财务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五门课程,并全部确定为专业必修课。

4.岗位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课应该是训练学生岗位技能的课程,但在上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明显是按课程开设的,按课程开设实践课有利于学生深化课程内容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形成。那么,能否构建既满足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又满足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呢?这就需要详细分析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目标出发探索课程体系的设置。

二、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与中等专业技术会计人才和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相比较,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系统会计专业知识的岗位技能型人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为岗位技能的培养服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根据岗位技能的培养需要确定。

(二)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岗位技能目标

会计工作一般包括十五个基本岗位。会计人才培养的岗位技能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履行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

1.出纳岗位。出纳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严格按照单位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2)办理银行结算。(3)登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证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日清月结,及时查询银行存款未达账项。(4)保管库存现金和有关印章。(5)审核收入凭证,及时办理销售款项的结算,督促有关部门催收销售货款。

2.资金管理岗位。资金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反映资金预算的执行及控制情况。(2)筹集及调度资金。(3)办理贷款事项及其清偿。(4)办理投资事项。(5)记录、保管各种有价证券。

3.预算管理岗位。预算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编制各期资金预算。(2)编制及考核生产预算。(3)编制及控制成本费用预算。(4)编制及分析销售预算。(5)编制及执行资本预算。

4.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2)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修理费用。(4)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与报废处理。(5)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5.存货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材料物资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2)审查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3)负责存货明细核算。(4)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材料计划成本目录。(5)参与库存盘点。(6)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

6.成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核对各项存货的入库领用事项及收付金额。(2)编制材料领用转账凭证。(3)审核委托及受托外单位加工事项。(4)计算生产与销售成本。(5)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及账目结转。(6)分析比较销售成本,进行成本日常控制。(7)进行内部成本核算及业绩考核。(8)编制有关成本报表。

7.薪酬核算岗位。薪酬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审核有关薪酬的原始单据,办理代扣款项。(2)按照人事部门提供的薪酬分配表,填制记账凭证。(3)协助出纳人员发放工资。(4)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并进行账务处理。

8.往来结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执行往来结算清算办法,防止坏账损失。(2)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3)负责往来结算的明细核算。

9.收入利润核算岗位。收入利润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销售核算,核实销售往来。(2)计算与分析利润预算的完成情况。(3)建立投资台账,按期计算收益。(4)结转收入、成本与费用,严格审查营业外支出,正确核算利润。(5)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计算应缴所得税。(6)结账调整业务处理。

10.税务会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办理税费的缴纳、核对事项。(2)办理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事项。(3)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等事项。(4)编制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

11.总账报表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登记总账。(2)负责保管总账和明细账。(3)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12.稽核岗位。稽核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审查财务收支。(2)复核各种会计凭证。(3)对账簿记录进行抽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编报要求。

13.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2)负责财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3)对计算机的文件进行日常整理,对财务数据盘进行备份。(4)监督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5)定期进行病毒查杀,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4.档案管理岗位。档案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管理制度。(2)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3)防止会计档案的毁损、散失。

15.会计主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按照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主持起草本单位具体会计制度及实施办法,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并领导、督促会计人员贯彻执行。(2)参与经营决策,主持制定和考核财务预算。(3)经常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工作。(4)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考核会计人员的能力,合理调配会计人员的工作。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体系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构建既满足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又满足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同样可以概括为五个版块。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高校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不用调整。

(二)专业基础课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欠缺,并强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专业基础课应调整为: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税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三)专业必修课

同样,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欠缺,并强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内容,专业必修课应调整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

(四)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不需要特别调整。当然,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可以强化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内容,将其考试培训纳入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考取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五)专业实践课

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实现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实践课应该设置为岗位技能训练课。根据上述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分类,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应该包括十五项技能训练。通过分析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各岗位技能训练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出纳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票据结算技能、账簿登记技能、账簿核对技能、结账技能、点钞技能、财产清查技能。

2.资金管理技能。包括票据结算技能、贷款合同的阅读和撰写技能、投融资合同的阅读和撰写技能、有价证券辅助账簿登记与核对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3.预算管理技能。包括全面预算的编制技能、预算执行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4.固定资产核算技能。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技能、预算编制技能、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指标分析技能。

5.存货核算技能。包括存货管理制度设计技能、存货计划编制技能、存货账务处理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指标分析技能。

6.成本核算技能。包括账簿核对技能、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成本账务处理技能、财产清查技能、成本分析技能、成本控制技能。

7.薪酬核算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薪酬账务处理技能。

8.往来结算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往来账务处理技能、信用评价技能、账龄分析技能、账款催收技能。

9.收入利润核算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审核技能、收入账务处理技能、利润及其分配账务处理技能、所得税账务处理技能、账簿核对技能、投资辅助账簿登记技能、预算执行技能、财产清查技能、年终结账技能。

10.税务会计技能。包括税务报表填制技能、税务文书制作技能、税收账务处理技能、账簿核对技能、财产清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11.总账报表技能。包括账簿登记技能、账簿核对技能、结账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报告编制技能、财务报表分析技能、报告文书制作技能、会计档案归档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12.稽核技能。包括凭证审核技能、账簿审核技能、报表审核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报表分析技能、报告文书制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13.会计电算化管理技能。包括财务软件维护、升级与开发技能。

14.档案管理技能。包括凭证装订技能、会计档案归档与保管技能。

15.会计主管技能。包括组织技能、协调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四、总结

上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体系,避免了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与欠缺,强化了岗位技能的培养,既满足了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又满足了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希望对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有所帮助。Z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2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3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新晨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4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5篇

【关键词】 初级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 高级财务会计学; 内容安排;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三层梯级结构形成了主干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如果将三门课程比喻为构筑整个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金字塔”,那么,三者之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避免重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有所侧重,配合课程内容完成各门课程目标。但从目前三门课程的内容来看,现有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本文拟在对三门课程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三门课程之间的“金字塔”关系分析

从整个财务会计的目标看,财务会计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要使命,而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报表,并且,无论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的目的都是编制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均应统一于为编制财务报表这一目标服务。那么,从理论角度上看,三门课程应如何分工或定位呢?笔者认为,初级会计学应解决从凭证到报表之间的通用会计核算程序问题,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应解决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初级会计学处在整个“金字塔”的底部,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或启蒙课

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直至最后的会计报表编制。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十分重要,无论是以后的中高级财务会计,还是计算机会计、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等课程,均需要了解会计报表数据的形成过程。它对整个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起着统驭作用,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骨架。

(二)中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中部,是对初级会计学中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是触及财务会计核心问题的开始

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以及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利用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应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问题。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作为中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初级会计学中记账凭证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在初级会计学的记账凭证部分,只是解决了会计科目的名称、方向,对金额的确定并未深入。通过初级会计学的学习,已经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基本编制技术但未涉及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问题,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可使初级会计学更加丰满,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血肉。

(三)高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顶部,是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中级财务会计基本上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解决的是符合这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大型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的破产清算也在所难免,币值不变难以维持,高级财务会计则是对这些尖端问题如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进行专题探讨,解决的是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因此,高级财务会计是对初级、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补充、完善,使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骨分明、血肉丰满的完整整体。

二、三门课程的界限及内容安排

根据上文对三门课程之间“金字塔”状的关系分析,三门课程之间应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既要使各门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又要使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协调,避免重复。同时,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初级会计学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程序,并围绕会计核算程序介绍相关知识,如编制记账凭证需要涉及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复式记账等知识。在内容安排上,应围绕一般会计核算程序,以原始凭证为起点、会计报表为终点,将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作为初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避开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对外投资以及销售环节的税金和所得税等,淡化具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条件与计量规则,经济业务的举例只服务于会计核算程序。这样安排可以使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简洁明了、主线清晰,便于让初学者了解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貌,避免内容过多而主线不明。因此,可将现有初级会计学教材中的确认与计量的关系、计量模式、财务报表设计原则、财务分析、计算机会计等内容删除,除计算机会计独立一门课程外,其他内容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学教材中。

中级财务会计仍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重点解决符合四个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要报表的年度报表结束。因此,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的介绍和运用。对于所得税费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因涉及到有关报表具体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报表分析,理应纳入中级财务会计学范围。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目的是将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与财务会计的目标相联系,使学习者牢记财务会计的使命。

高级财务会计则以突破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币值不变(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的情形为对象,重点解决不符合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关联方交易、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分部报告、中期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企业的破产清算会计等。

另外,就财务会计而言,最终以提供财务报表为工作目标。因此,应将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部分删除,或将其单立一门课程或者安排在财务管理课程中。

三、三门课程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不管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均需要面对会计实务。那么,学生通过三门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从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看,主要是介绍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因此其课程目标应侧重于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如果学生能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或者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复印件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并能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那么,该课程目标即圆满完成。  为完成这一目标,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呢?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对企业运转的基本常识都很陌生,有的学生甚至连发票都没有见过,因此课堂教学比较抽象,教材内容似懂非懂,有些概念如“结转”等难以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手工实验,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填制的原始凭证交换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利用外购的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利用外购账页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并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利用外购的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通过手工完成这一套程序,既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一套核算程序,又可以强化其对原始凭证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对一些会计概念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内部牵制、结转等加深理解。

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已不再重要,而重点内容是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因此,该课程目标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并且理解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当然,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

那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侧重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比较陌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漠不关心,对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可能会“无动于衷”,并且有可能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时仍侧重于借贷分录的编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以初级和中级财务会计为基础的。通过对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已经掌握,并且已经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关联方交易的识别与处理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报表的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内容。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手工实验共同完成该课程目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合并范围的确定、关联方关系的识别,均需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由抽象转为具体,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手工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例如,通过划分实验小组,设置三个会计主体,分别是母公司和两个子公司(国内外各一个),安排三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三个小组分别完成各自单一的主体报表,最后完成外币报表折算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如将国外子公司置于物价变动背景下,还可以完成物价变动会计的实验。

总之,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所侧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三门课程的内容深浅不一、目标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各门课程的目标,有所选择、灵活运用,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6篇

【关键词】 初级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 高级财务会计学; 内容安排;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三层梯级结构形成了主干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如果将三门课程比喻为构筑整个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金字塔”,那么,三者之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避免重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有所侧重,配合课程内容完成各门课程目标。但从目前三门课程的内容来看,现有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本文拟在对三门课程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三门课程之间的“金字塔”关系分析

从整个财务会计的目标看,财务会计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要使命,而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报表,并且,无论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的目的都是编制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均应统一于为编制财务报表这一目标服务。那么,从理论角度上看,三门课程应如何分工或定位呢?笔者认为,初级会计学应解决从凭证到报表之间的通用会计核算程序问题,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应解决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初级会计学处在整个“金字塔”的底部,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或启蒙课

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直至最后的会计报表编制。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十分重要,无论是以后的中高级财务会计,还是计算机会计、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等课程,均需要了解会计报表数据的形成过程。它对整个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起着统驭作用,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骨架。

(二)中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中部,是对初级会计学中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是触及财务会计核心问题的开始

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以及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利用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应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问题。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作为中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初级会计学中记账凭证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在初级会计学的记账凭证部分,只是解决了会计科目的名称、方向,对金额的确定并未深入。通过初级会计学的学习,已经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基本编制技术但未涉及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问题,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可使初级会计学更加丰满,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血肉。

(三)高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顶部,是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中级财务会计基本上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解决的是符合这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大型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的破产清算也在所难免,币值不变难以维持,高级财务会计则是对这些尖端问题如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进行专题探讨,解决的是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因此,高级财务会计是对初级、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补充、完善,使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骨分明、血肉丰满的完整整体。

二、三门课程的界限及内容安排

根据上文对三门课程之间“金字塔”状的关系分析,三门课程之间应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既要使各门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又要使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协调,避免重复。同时,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初级会计学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程序,并围绕会计核算程序介绍相关知识,如编制记账凭证需要涉及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复式记账等知识。在内容安排上,应围绕一般会计核算程序,以原始凭证为起点、会计报表为终点,将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作为初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避开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对外投资以及销售环节的税金和所得税等,淡化具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条件与计量规则,经济业务的举例只服务于会计核算程序。这样安排可以使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简洁明了、主线清晰,便于让初学者了解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貌,避免内容过多而主线不明。因此,可将现有初级会计学教材中的确认与计量的关系、计量模式、财务报表设计原则、财务分析、计算机会计等内容删除,除计算机会计独立一门课程外,其他内容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学教材中。

中级财务会计仍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重点解决符合四个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要报表的年度报表结束。因此,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的介绍和运用。对于所得税费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因涉及到有关报表具体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报表分析,理应纳入中级财务会计学范围。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目的是将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与财务会计的目标相联系,使学习者牢记财务会计的使命。

高级财务会计则以突破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币值不变(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的情形为对象,重点解决不符合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关联方交易、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分部报告、中期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企业的破产清算会计等。

另外,就财务会计而言,最终以提供财务报表为工作目标。因此,应将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部分删除,或将其单立一门课程或者安排在财务管理课程中。

三、三门课程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不管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均需要面对会计实务。那么,学生通过三门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从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看,主要是介绍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因此其课程目标应侧重于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如果学生能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或者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复印件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并能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那么,该课程目标即圆满完成。

为完成这一目标,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呢?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对企业运转的基本常识都很陌生,有的学生甚至连发票都没有见过,因此课堂教学比较抽象,教材内容似懂非懂,有些概念如“结转”等难以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手工实验,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填制的原始凭证交换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利用外购的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利用外购账页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并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利用外购的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通过手工完成这一套程序,既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一套核算程序,又可以强化其对原始凭证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对一些会计概念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内部牵制、结转等加深理解。

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已不再重要,而重点内容是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因此,该课程目标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并且理解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当然,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

那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侧重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比较陌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漠不关心,对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可能会“无动于衷”,并且有可能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时仍侧重于借贷分录的编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以初级和中级财务会计为基础的。通过对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已经掌握,并且已经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关联方交易的识别与处理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报表的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内容。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手工实验共同完成该课程目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合并范围的确定、关联方关系的识别,均需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由抽象转为具体,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手工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例如,通过划分实验小组,设置三个会计主体,分别是母公司和两个子公司(国内外各一个),安排三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三个小组分别完成各自单一的主体报表,最后完成外币报表折算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如将国外子公司置于物价变动背景下,还可以完成物价变动会计的实验。

总之,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所侧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三门课程的内容深浅不一、目标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各门课程的目标,有所选择、灵活运用,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第7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初始化;科目设置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44-01

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中广泛运用多年,就应用效果来讲,不少单位电算化应用效果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除领导观念、重视程度、经济实力、人员素质等因素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首要环节就是会计电算系统的初始化工作不到位。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且对后期的会计核算工作有极大的影响,许多单位在初始化工作中考虑不足,各种设置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后期会计核算的速度和质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新建企业的会计电算系统初始化工作来讲,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针对新建后转入生产经营的企业,谈一点自己在会计电算系统初始化工作中的体会和建议。

一、会计电算系统的初始化准备阶段

(一)全面考虑、总体规划,设计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及会计核算流程。对于新建企业来讲,第一步是结合建设期特点,先考虑建设工程核算的需求,第二步是考虑建设期向生产经营期的过渡阶段,满足试生产过程的财务核算需求,第三步是考虑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全面财务核算需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需求,设计本公司会计核算流程。重点是建设期工程核算和经营期成本核算流程。

(二)硬软件的选择与配置。硬件是电算化系统的基础,在硬件的选择上,尽可能请专业人士帮助选择运行稳定、速度、硬盘和内存容量、信息传送等方面能满足需要的品质较好的硬件设备。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主体,建议考虑国内知名的比较成熟的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

(三)积极与开发商沟通,结合企业特点和核算流程实现二次开发功能,即实现通用型财务软件向适用于本企业核算的专用型财务软件的转化。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核算要求,积极与开发商沟通,结合本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及重点,制定ERP系统中的全面财务核算流程及初始化工作流程,这是今后会计核算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四)进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做到人人懂流程,人人会操作。会计核算流程及初始化工作流程经讨论确定之后,要进行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让财务人员在充分了解建设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熟悉财务核算流程、初始化工作流程、初始化工作内容等,按照初始化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计划,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准备进入初始化的设置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对于新建企业来讲,我们除了设置满足一般性核算需要的会计科目外,还根据企业特点进行重点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满足建设期工程核算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在“在建工程”科目的二、三级科目上下功夫。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分别设置了“土地”、“海域使用金”“建安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等二级科目。另外对于建设单位领用的甲供材料设置了“其他应收款―工程材料”科目,并按照施工单位进行辅助核算。

(二)满足试生产过渡期的核算需求,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分别设置了“试生产准备费”“试生产成本”等二级科目。

(三)满足生产经营期核算需求,重点在成本类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下功夫。我们的做法是:对于生产单位设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科目归集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设置“制造费用”科目归集间接费用和分厂管理运营费用;对于辅助单位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科目归集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发生的直接费用,设置“制造费用”科目归集间接费用和本单位管理营运费用。在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基本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单位特点进行三级科目和辅助核算的设置。

(四)辅助设置。辅助设置在会计科目中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们的主要设置是:货币资金设置现金“流量项目”辅助核算;“在建工程”设置“项目名称”辅助核算;“固定资产”设置“资产类别”辅助核算;往来科目设置“客商辅助核算”或个“人档案”辅助核算;成本费用类科目设置“制造成本中心”或“部门档案”辅助核算。

(五)会计报表初始化。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也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部分,设置开发各种报表是初始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会计报表的初始化工作,我建议先设置基本会计报表,即满足对外报告的一般财务报表。然后根据本单位管理需要设置本单位管理报表,分别满足单位绩效考核、效益评价、市场定位、领导决策等多方面的需要。在建设期我们不仅根据需要设置了在建工程明细表,还设置了在建工程――待摊投资明细表,以便领导在掌握大项工程支出的同时,也了解待摊投资各分散项目的投资情况。在各项报表名称、类型、结构确定以后,接下来大量的工作就是报表公式设置、参数设置、勾稽关系核对等内容,在这一点上建议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按业务分工负责、分工设置,以实现财务报表设置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中的补充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