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合集7篇)

时间:2023-09-15 17:12:28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3000万,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699万,被称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群体备受高度关注。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力量,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精湛的文化素质,而且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作为大学生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日益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给高校的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放宽招生范围和扩大招生规模后,改变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进入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倾向。其次,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次,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导致以短期实际效益衡量一切,以实用作为衡量标准,忽视自身长期发展。

基于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较差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背景下,本文围绕大学生(本科)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认知状况展开研究,力求找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点,"体学生之情、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惑"。

一、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关键性前提和有效途径。提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感知时:40.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仅为一般性的知识表述,22.1%的学生认为很无趣。而50.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人的发展没有用、课程可有可无,大部分人只为拿学分和应付考试。当个人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时,诸如正确的人生观导向错误、价值观念多样、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表现出的压抑和迷茫,理想、信念、道德面临考验和抉择等,49.8%的学生则通过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通过阅读教材和向老师请教仅占21.1%。

可见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其出现诸如国家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正确信仰缺失、诚信意识淡泊、道德观念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的根源。

二、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以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内在地规定着学生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定势,对学生个体的其他行为目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引导大学生个体行为的旗帜性、方向性、导向性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67.9%、55.2%、54.7%的学生期待能够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养成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就业观、法制观的教育。相对而言,选择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占34.4%,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道德的影响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

由此我们看出,虽然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社会环境影响、功利主义等不良影响,导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不高,但是他们期待能够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法制观等的正确导向、得到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规划等教育,期待能在课上能有所收获,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

三、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认知。

问卷数据显示:53.5%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过时,20.7%的学生认为完全脱离实际,而13.1%的学生认为完全老套,认为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颖性的仅占12.7%。63.8%学生喜欢"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学生认为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经常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能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并进行课堂讨论。问卷中提及大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中,41.8%的学生认为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34.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认为老师个人魅力和学术水平的也占到了32.4%。由此我们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也有极大的关注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接触信息广泛,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

四、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认知。

"05方案"的实施,全国统编的四本教材(最新为2010年修订版)形成了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教材。在调研中,认真看过教材的学生仅占4.2%,14.6%的学生没有看过,而有选择地看过和随便翻翻的学生则占了81.2%,在问及原因时,学生表示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学分、考研、考公务员等才会认真阅读教材。而26.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中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强会具有吸引力,21%的学生则认为教材应该通俗易懂,20.3%的学生认为教材本身应该图文并茂、设计美观等外在因素会具有吸引力。在问及教材存在哪些问题时,30.4%的学生认为内容脱离实际,套话、空话、官话较多,18.8%的学生认为教材文字太多、内容繁冗、不感兴趣,18.1%的学生认为理论性太强,而15.6%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初高中政治课有重复。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2篇

关键词: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身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一、纠正了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被动的局面。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时深刻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这一论述,促使我们党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大问题。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端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了“德育为首”的思想。1989年9月29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7页)此后,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以及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等文件,专门论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5日 )。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民日报》,2005年1月19日 )会上,一些高校还交流了坚持“德育为首”的经验。至此,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已经有了一个科学的、稳定的认识。

二、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高校重视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除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建设外,还相继开设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科学技术课程。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等一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运而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今,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在探索中取得重大进展,创办了以“中国大学生在线”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了对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了丰富生动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高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加大了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正在向横纵方面、宏观微观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中,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育人体系。

三、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视野,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加强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之中。通过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1999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开展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与此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高校从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党员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配备班主任、辅导员或导师。一些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了“工作保研”的形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即在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计划中划出一定的名额,用于选留作学生辅导员,他们工作2年后再攻读研究生)。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动态平衡的较为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四、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立即着手在高等学校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健全高校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以校长及行政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为落实以人为本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正在朝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迈进。目前,教育部成立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大中小学德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过程中,要为思想政治知识设定合理的教育氛围,进而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反思研究,不仅重视思想政治知识理论的教育,还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进行综合探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一、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大学教育背景下,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拧合成为一个整体过程,将本来抽象枯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多彩多样的大学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的因素

1.过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传输层面

在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大学阶段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划导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很容易忽略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方面的总结探究,这就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往往沦为教师“说教”的场所,学生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得到的也只是理论的外壳,没有在深度上形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把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所以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沦为纯粹的理论灌输过程。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打破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桎梏性问题,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设计,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离实践

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不会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背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设计,这就很容易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难以进行。例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需要,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实践性活动,就可以有效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并不愿意消耗大量时间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准备,这就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析

1.充分结合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将大学思想政治学习过程和大学生的生活情况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体来说,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改革的要求,充分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发挥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应有作用。

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要求帮助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学习的思维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特点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模式的优化设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米香.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J].考试周刊,2014(88).

[2]甘晓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3(12).

[3]杨新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4]于冰健,高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感恩意识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3(07).

[5]陈东旭.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9).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高校民族预科班学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NJSY1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4篇

关键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95-01

一、绪论

如何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获得了很多学校的关注,不管是高等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还是职业院校。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笼统地沿用普通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也不能照搬中等职业学院的教育模式,这样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上,不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还能够让教师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不应该太注重个人利益,要把提高自身教学成绩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作为首要事情。教师要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工作中,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课堂内容来获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的只是教学课时数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高职院校的学校学习热情不高,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学习的需求,积极地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态度,不断地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用传统的方法去压迫、强制学生来学习,要本着真心、关爱的态度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够让他们理性地去看待国际上和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要在教学上要更多地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不断地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的效果。要本着学生至上的态度,改革原有的单向教育模式,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思想政治课和多媒体教学联系起来,通过互联网把教学的环境扩展,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生动、更灵活、更有效和更有吸引力。还有一方面是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察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运用的情况,充分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要加大力度建设教育平台的建设,成为相关的讨论组织来加强校园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学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从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这样很多的问题,教学内容跟社会发展不相符、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动态相违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不喜欢、上课逃课等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课要把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然后辅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保持跟国际形势和时展一致,然后在考虑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和发展现状下,不断地解决思想之前出现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情况,对社会出现的热门事件、热门话题等做出分析和传导,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思想政治课的魅力。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结合学科体系建设的需要,充分地分析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以理论信念的教育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为参考,建设合理、健康、有效、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五、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健康的成长,所以思想政治不仅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且也要充分地关心和帮助他们。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要把学生作为主题,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不能够强制性地要求。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坚持教育和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积极地引导高职学生内心的思想政治需求,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观念,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思想政治课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给予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学习、思考、研究的空间,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在目前的条件下,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很持久的工程,想要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把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管理和领导,确保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要把思想政治课作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来建设,统一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将有利的资源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条件,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5篇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大学生两者之间利用语言、符号等作为沟通的工具以此来沟通和交流思想认识情况和情感情况的双边过程。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的特点主要有:沟通双方均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沟通过程中双方信息属于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属于双方情感的沟通;沟通过程中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存在而造成障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一般来说正式沟通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以及谈话等事项,其余的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形式。还包括集体和个人的形式、语言和非语言、面对沟通和间接媒介沟通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产生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比较陈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渠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信息是否能够及时传递和反馈。[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主要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的次数比较少,在高校内部少有出现。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非正式沟通,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和快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开展,主要是利用宣传、社团以及互联网络和通信网路进行,借以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正式沟通常常需要组织大型的会议和交谈,这样就导致各方之间的协调不周到,矛盾较重,而且沟通工作效果较差。

2.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过于专业化

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术语来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在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地位、知识背景、文化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使传递的信息出现语言和语义上的理解偏差。[3]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浮于表面

许多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方面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且进行的沟通工作主要是流于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开展之前,组织方一般只会将效果纳入规划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都是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是常常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优化对策

1.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非正式沟通的方式,还应当综合其他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沟通工作。尤其是正式沟通方式的采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的时候必须协调好组织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从而逐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个人或者是集体的沟通交流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事件的发生。

2.采用多种模式加深大学生的理解

沟通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运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联系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地位,从而适当的进行引导和交流。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社会环境等来开展交流工作,从而构建有效的沟通氛围,加深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

3.从本质上提高沟通工作的有效性

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沟通对策。[4]不仅如此,还应当逐渐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沟通目标,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沟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

四、结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6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94-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应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和态度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双重目的。这一目的能否达到,首先要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和态度,这可以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直接反映出来。调查显示,25.3%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中,这部分学生占最大比例。这意味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在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17.8%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只为“得学分”;3.1%的学生抱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为考研服务”;11.0%的学生学习盲目,没有学习目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有17.8%的学生为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突现出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总之,我们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是好的,态度是端正的,但也应看到少数学生只求考试过关,拿到学分,甚至抱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学习(详见表1)。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核)内容的选择中也可反映出来。从调查结果看,半数以上(56.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试(核)应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之下,只有4.7%的学生选择应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知识面”。知识和能力应同等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讲,能力的考察比知识的考察是更高层次的目的,也就是说多数学生已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这一目的层面,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能力的获得这一层面,这与我们的教学目的是相吻合的。一般说来,以此为目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习动机就是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是认真的。

二、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既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有多种方式,学生参与情况各异(见表2)。

表2 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单项)

实践证明,教师选择一定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参与备课,有助于了解学生所学和所想,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备课是教师自己的事,不需要学生参与。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没有一个学生参与过教师备课。而客串教师教学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师生角色互换,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不足,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但我们看到,客串过教师教学的学生还不足5.0%。相对于以上两种情况而言,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的情况更好一些,但也不到半数。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不容乐观。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评价

表3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看法 (%)(单项)

从表3可看出,学生对四门课程的五项比较内容看法不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内容最过时”和“最不好理解”的学生比例最高,分别为38.9%和53.7%,这说明这门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大。访谈中得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教学难度偏高;对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选择“内容最枯燥”的学生数最多,“内容最过时”和“最不好理解”的次之,而“最喜欢学”的排最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来说,很可能是因为其内容枯燥、过时和不好理解而导致学生不喜欢学;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总体上说,学生对其诸方面反映较为满意,认为其内容不过时、不枯燥、容易理解、与现实联系密切,明显受到学生的偏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相比,选择“最喜欢学”的学生多一些,但不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

由于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一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否则,其教育教学任务难以圆满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究竟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见表4)。

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课堂教学情况等八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为满意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为人师表情况”,满意率高达79.5%(包括十分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下同),其次“教师的师德”,占76.2%,“教学态度”,占71.5%,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相比之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他五个方面的表现的满意程度要低一些,其中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情况”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最多,占到27.0%,其次是“教学效果”(占22.2%)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占16.2%),而满意程度居中的两项为“学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这些数据表明,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而在教学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急需加强,在学术水平方面也应尽快提高。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tatus survey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 Cai-hong

(Honghe college,Mengzi 661100,China)

Abstract: By Yunnan University, 400 in-school freshman, sophomore sample survey, from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content areas such a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four areas to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he status quo.

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第7篇

【关键词】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转变;轨迹;对策

低年级大学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他们的思想成熟期,也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形成期。特别是当前的“90后”低年级大学生,他们成长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碰撞,以及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上个世纪的低年级大学生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思想政治立场还没有确立,因此,大一大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他们思想政治状况发生转变的关键要素,如何利用先进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途径和模式使低年级大学生在他们人生的这一关键阶段实现思想政治状况的良性转变,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轨迹剖析

1.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末我国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轨迹

(1)1978至1990年代我国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轨迹

经历十年,国家百废待兴。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大学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思想引领者,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期待一夜之间实现从社会文化到生活方式上的彻底变革。

这一时期的低年级大学生们以浓厚的理想主义精神投身于祖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当中,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个人素质很高。根据1981年的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认为“读书是即为国家也为自己”;大学生排名前3位的需要依次是专业学习的需要、道德修养的需要、锻炼身体的需要。可见这一时期大学生们的总体思想政治状况表现为“高道德修养,高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

但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开始频繁交流,社会各种思潮活跃,使低年级大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危机,在政治上他们不满现状,积极参与政治改良,由此导致频起。同样,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矛盾,激进的理想和困顿的生活令他们倍感矛盾和焦虑。 1986年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显示,为自己的前途提供政治资本,为走上仕途奠定基础,为毕业分配找到一份好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比例分别为30.38%、14.11%、12.82%和23.16%。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站在经济角度来看待理想问题和政治问题。思想政治状况由此开始进入世俗化发展时期但却仍不乏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为“理性的道德标准,狂热的爱国情绪和对西方的盲目崇拜”。

(2)1990到2000年代我国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轨迹

1990年以后,受到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进入到了一个迷茫期,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专门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此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始进入到高校教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重塑青年信心,给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以及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9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的学生比例为86.3%,认为未来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在改革的推动下健康发展的比例是91.9%。这说明大学生思想动荡的状况已经过去,他们转而更加关注国家的经济改革和自身的前途发展,从激进转向务实。低年级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埋头专业学习和为出国苦读英语,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机会均等的环境下奋斗会大有作为。

但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变革远远要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深刻,低年级大学生开始漠视政治,转而关心个人问题,特别是1995年大学生就业从包分配向市场化转变,1996年大学收费改革,生存压力成为了困扰大学生发展的问题。低年级大学生在彷徨和探索中不断改变他们的思想,功利主义的思想初步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怀逐渐减弱,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也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个时候很多大学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出国,仿佛国外就是幸福生活的天堂,笔者认为,正是从这一阶段开始我国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危机化”,表现为“个人主义和淡化政治”。

2.二十一世纪至今我国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轨迹

2000年以后,全球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国也加入全球竞争当中,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和新思想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当代90后低年级大学生身上有着这个时代青年人都带有的烙印:自我觉醒,功利主义倾向,政治观念淡薄,理性而又急躁,富有正义感、同情心和爱心,但是又普遍缺乏奉献精神。

高校扩招后低年级大学生的在校数量迅猛增加,他们整体表现出富有同情心,公共素质提高,一系列的捐款和鲜血行为表明了他们是这个国家当中最富有爱心的群体。同时,他们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国家各方面的改革,积极讨论,充满各种创新性的思想。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力,爱国情怀,个人道德标准正在逐渐下滑。由于受到网络流行文化、西方物质文化和经济环境驱动的影响,大学生的自由主义观念抬头,享乐主义思想泛滥。特别是手机网络发达的今天,微信和微博的普及,更进一步加剧低年级大学生的玩世不恭。与高年级大学生关注就业问题不同,他们更多信奉青春苦短及时行乐。表现为“道德标准滑坡,对政治漠视和极度个人享乐。”

二、促进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性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轨迹的分析可知,当前在校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朝着积极稳定方向发展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缺失,意志薄弱,道德准则和人格修养的滑坡,爱国主义情怀淡化,追求个人享乐为先以及功利主义等倾向令全社会忧虑。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在教育理念上从“管理服从”向“以人为本”转变

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对低年级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报告中强调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的状况,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趋同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统一性,体现的就是一种共性教育,而非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与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是相违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是人的本性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2.在教育内容上从“传统单一”向“创新丰富”转变

对待低年级大学生,我们还是要赋予教育更多的时代内容,坚持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变化,这就决定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必须有所改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必须以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对象来设计和把握,切实做到深化传统观念的教育,开展面对现实的理性教育。在时展的进程中,面对中西文化的交融,我们吸收国外优秀成果的同时,也要继承、发扬我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高校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如此,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种优良传统观念教育的根本内容,同时,各高校也要面对现实,针对大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方面,以及低年级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创新教育内容,例如爱情观、就业观等。

3.在教育方式从“灌输讲授”向“实践讨论”转变

转变教育方式是区别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明的转变。首先是多媒体教学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能够吸引低年级大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注意力和关注程度,以达到教育目的;其次是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强化实践育人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校园文化对低年级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能显现效果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后续效果和作用。例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之一的雷锋庭院,高度宣传了雷锋精神,引导新时期大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他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在校大学生走进其中就肃然起敬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当然,校园文化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包括软环境建设,例如制度文化建设等等;再次是经常组织低年级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各个大学深入开展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爱心助学”以及为社会各种大型活动担当志愿者的项目,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结论

从历史的角度追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发展轨迹,目的是寻求转变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对策。当前我国的教育更趋向于人文关怀,更注重实践教育,由此可以预测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低年级大学生会更加关注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的联系,逐渐将关注点从狭隘的个人转向社会和国家。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使在校的低年级大学生对国家未来的改革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一定会朝着积极的、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良性态势发展,他们在眼界上的开放和思维上的成熟,会使他们具备超越前人的判断能力,从而实现他们思想政治状况的良性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萍,钟鸣华.道德的选择――来自大学生心灵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6.

[2]詹万生,刘庆龙.时代的脉搏.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轨迹.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3]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李东明,刘家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北京:光明日报,2010-2-3.

[5]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王继伟,王亚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科技创新导报,2009(24).

作者简介:

张慧欣(1963-)。女,辽宁沈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柳铁松(1990-)。男,吉林敦化人,硕士研究生。

顾心倩(1964-)。女,浙江宁波人,工程师,主任科员。

注: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BZZ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