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合集7篇)

时间:2023-09-15 17:12:18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篇

贾庆林指出,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是广大政协委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的重要使命。希望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会议议题,牢牢抓住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力争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参考、作出贡献。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就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关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作了报告。他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在促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谋发展。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在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要深化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将围绕本次会议议题所设的六个专题进行讨论,审议全国政协有关视察考察情况的报告和外事出访报告,审议通过有关人事事项。

会议开始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向因病去世的徐展堂常委表示悼念。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6月23日下午,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6位常委和委员作大会发言。贾庆林出席。

王钦敏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实现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等六大转变。赖明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建议以举国体制推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李卫华常委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建议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徐冠华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要以小型电动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推动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刘江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赴山东视察团发言,建议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陈锡文委员、钱克明常委就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水平问题作了联合发言。王东进委员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呼吁进一步加快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步伐。何丕洁常委代表民革中央发言,就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温思美常委代表民盟中央的发言关注收入分配问题,认为“十二五”时期应特别着力于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优化,将“国强”建立于“民富”基础之上。杨健常委代表台盟中央发言,建议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创新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城镇普通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全面改善。曹小红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题作了发言。李国璋常委代表民进中央发言,提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刘志峰常委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建议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王金祥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赴江苏视察团发言,认为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周明甫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发言,提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周文重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要在对外开放战略中加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主持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6月22日下午、23日上午和24日上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举行了三次专题分组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这次常委会议议题下设六个专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夯实“三农”基础,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进步;四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六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常委会组成人员紧紧围绕会议的六个专题,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常委们认为,“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我国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但是,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主要表现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凸显,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问题还需切实加快步伐等。

常委们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十二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常委们建议,要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发展现代高端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和贫富差距。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更多倾斜,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优化出口结构,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有序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分别参加了专题分组讨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6月25日上午,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京闭幕。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主持会议。

贾庆林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开幕会并作了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开展了深入讨论,集中建言“十二五”发展大计,富有真知灼见。中央国家机关30多个部委办负责同志也到会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对这次会议的成果,全国政协办公厅要认真归纳整理,及时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这次常委会议后,人民政协还要抓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贾庆林说,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切实增强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总体低迷而又波动式缓慢增长的时期。对中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机遇,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又要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精心谋划“十二五”更好更快的发展。

贾庆林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贾庆林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重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扩大内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三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养人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四是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继续努力推进城镇化。五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六是要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贾庆林指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要把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快边境地区建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加快特困民族地区发展。

会议通过表决,决定增补李学举、张耕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决定任命张耕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学举为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邓朴方、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出席会议。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2篇

关键词:G20峰会;贸易自由化;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走出去”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6-028

G20是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也是中国首次以创始国和核心成员国身份参与的全球治理机制。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杭州召开,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中国举办的最为重要的多边经济会议。通过此次峰会表达中国的关注,体现中国的思想,提出中国的方案,共享经验,引发共鸣,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对于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施对外开放新战略,深化中国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浓厚的中国色彩将成为此次峰会的鲜明特点。

2016 G20峰会的主题为“4个I”,即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在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的发言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问题,经济增长放缓,增长动力不足,复苏高度脆弱,中国应当充分发挥东道国的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推动G20议题从短期问题向深层次和长期性问题延伸,改革并实现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此次峰会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利用主席国身份,主动推进G20议题议程,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介绍给各伙伴国,将中国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与各国分享,实现本国政治经济利益与各国的合作共赢相结合。

一、中国参与G20峰会的进程

G20区别于欧盟、东盟等国家联盟,是松散的、非正式论坛性质,是居于全球经济合作领导地位的主要论坛,最初由G7峰会发展而来。20世纪70年代,G7成为七个老牌工业化国家定期会晤和协调经济政策的平台,但1997亚洲金融危机削弱了这一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有效性。1999年G20正式成立,合作方式是20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成立公报指出,“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一种非正式对话机制,目标是推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之间就经济、金融核心政策开展对话、扩展合作,以实现有益于全球的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增长”。[1]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发达经济体,并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为更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新问题,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直接上升为G20首脑会议,在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国参与G20的进程,随着G20自身发展而不断深化,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是G20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自1999年始,中国积极参与了所有的G20会议和G20各项议题的讨论。2005年10月,第七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中国举行,时任国家主席明确表示:“20国集团会议机制,涵盖了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重要国际经济论坛。”[2]他还提出G20平台需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帮助发展中国家,主张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对话,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以此次峰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深度参与世界经济新规则的制定。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由于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中国经济表现突出,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而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也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话语权不断提升。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与发达国家联手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金融风险管控,推动全球治理架构和IMF和世界银行的份额改革,积极支持能源、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基础设施投资、反腐败等非传统议题相继纳入G20议程。中国成为G20框架下国际经贸规则的核心制定者。

2016年中国再次成为东道国,主办G20首脑峰会。回顾历次峰会,主办国都会将自身的核心关切纳入峰会的讨论范畴,成为这一领域经贸规则改革的领导者。可以预见,这次杭州峰会的召开,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奠定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引领者地位。

二、2016 G20峰会中国的战略目标

从目前中国推动G20合作的重点领域来看,充分体现了全球化和中国化的双重视角,既是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又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关注的焦点问题,既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满足中国战略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稳定外部环境的需要,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推动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相结合

根据WTO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仅为2-8%,连续五年低于3%的趋势水平,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明显减弱。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面临外贸“低增速”的新常态,2012年至2015年贸易增速连续四年低于GDP增速,2015年对外贸易下降8%,成为除2008年金融危机以外表现最差的一年,中国对外贸易亟须转型和升级。

当前正在兴起的规则呈现碎片化趋势,缺乏全球层面的有效协调,全球商品贸易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贸易规则割裂。作为“高标准、面向21世纪”新一代贸易投资规则代表的TPP,其条款涵盖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削减等传统议题,也包含了投资、竞争政策、食品安全、环保、劳工、国有企业等横向议题,这些或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制度性围堵”。利用G20平台,融合错综复杂的区域贸易协定,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符合中国的一贯主张和立场。随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已经率先做出了进一步自主开放的决策;这些都为我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政策,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当通过G20平台的沟通协调,落实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支持多边贸易机制,取得多哈回合谈判成功。

改进全球贸易治理结构,激发全球贸易增长;减少贸易保护措施,发展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促进地区性生产网络的融合;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贸易增长提供新的活力。在全球贸易低迷,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保持贸易份额不断攀升,对外影响力持续增强的经验分享,更有助于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符合世界对于中国承担贸易大国的责任,发挥大国引领作用的期待。

(二)发展议题受到重视,体现了中国的主张与发展中国家视角

G20起初的几次峰会,各国关注于加强宏观经济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刺激经济措施,目的在于挽救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特别是2008年第一次华盛顿峰会聚焦金融问题,更倾向于“事后补救”的应急措施。2010年首尔峰会后,发展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贡献功不可没。其实,早在2005年,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时就强调寻求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不少中国学者认为在后危机时代,G20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议题就是发展,应注重机制化建设、平衡发展和绿色发展。2016年G20峰会的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即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G20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由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贸易、私人部门投资、粮食安全等10大支柱构成。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有17个目标和169个子目标,对各国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或参考作用。2016年是落实2030发展目标的重要开局之年,为了有效推进2030发展议程的落实,中国作为东道国和G20的“三驾马车”,首先应当敦促G20成员国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落实战略;其次,还要帮助欠发达国家根据2030发展议程和其本国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落实战略;最后,引导G20发挥补充性作用,推动成员国将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同各自国内发展战略相结合,带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经济的领头羊,中国倡导并力求形成关于发展的国际规范准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制度中的诉求和主张。

(三)加强投资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加强投资刺激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制止全球经济快速下滑,实现复苏和稳定增长的有效政策手段。与2015年召开的G20土耳其峰会内容相比,本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提出了三个新的重要共识,其中之一为及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跨国别基建的正面溢出效应。公报中指出:本次G20财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增强基础设施计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将支持制定一项政策建议指南文件,以促进基础设施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多元化,推动将基础设施投资纳入资产类别。

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已经提出并实施了15年,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的“走出去”实践和经验为G20共识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金额超过吸引外资金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开启了中国“资本输出元年”。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领域持续拓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铁路、电力、通信、电子、建材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产业。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开展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共计150亿美元。按照IMF的量化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投资项目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将达30%~40%。另外,在G20框架下推动投资自由化议题,建立全面系统的全球投资治理框架,改变当前规则碎片化的状态,符合中国“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有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对于政策法规、监管体制等风险的规避。

(四)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的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的政策沟通,有助于形成政策和行动的合力,与G20框架下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资金融通与G20框架的核心议题金融合作高度吻合。此外,中国还倡议成立了由57个国家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将极大地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还成立了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重点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考虑到多边开发银行在促进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G20一直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制定支持高质量项目的量化目标,并共同采取行动,以展示其吸引新的长期投资融资、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承诺。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纳入G20框架,加强与已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推进多方合作联合融资模式,符合中国的立场,是中国对G20平台的有益贡献。

三、G20的未来发展与中国的作用

事实上,金融危机结束后,G20未来的发展走向始终存在着矛盾,应当继续发挥全球经济治理组织的作用,还是应当扩充或缩短议程;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国际金融改革、促进增长、解决世界经济新问题等方面,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不断遭到质疑。G20如何完成从决策向战略规划的转变?G20能否建立起21世纪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些关键问题都与中国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中国学术界围绕着G20的地位与前景、中国如何发挥更为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中国应当支持G20机制化,促使其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导性机制,发挥其在全球经济治理这个“金字塔”结构中的“领导者”作用,形成“G20做决策,IMF、WB、WTO等执行”的模式。[3]通过吸纳国际组织的代表,提高G20的合法性,打破多边决策的僵局,提高决策效率和机制的有效性。这符合中国构建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需要,也有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性问题,为中国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在G20峰会中一直是积极重要的合作者和改革者,并正在逐渐成为更加强大的领导者。[4]中国应当通过主办G20峰会来加强全球治理的制度性建设,减少治理规则的碎片化;还应当设定主要议题以及主要目标,凝聚和团结G20所有成员国,构建全球治理的新秩序。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主张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多哈发展议程、倡导WTO的“发展导向”;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支持推动现有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国支持G20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能源秩序,鼓励加强各国的政策协调。正如主席指出:要让G20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中国的新价值、新活力和新方案值得期待。

2016年G20峰会,中国提出的“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相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应积极推动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断提高我国在G20峰会等国际与区域组织中的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作为东道国,在G20治理平台更多地承担“领导者”角色,引领下一代G20议题设置,加强大国间协调,必将深刻地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方向制定者的角色将会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黄薇-G20主导下的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的期待[J].国际经济合作,2015(6)-

[2]-20国集团应加强与其他经济机构合作[D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153986/-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3篇

这次全市乡镇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三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专题经济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市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战略部署。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发展壮大镇级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对会议作简要总结,并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总结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有成效。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三方面收获。

(一)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早在半年前*书记已将筹备会议的任务布置下去。根据*书记的指示,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全市大部分乡镇,组织起草了主题报告、几个《决定》讨论稿和制作电视专题片,并在*书记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后最终敲定并提交大会讨论。准备非常充分,组织工作很严密。

二是规模大,规格高。这次全市发展乡镇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市第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市直和县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全市性会议,研究部署发展乡镇经济工作,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经济发展问题,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会议紧紧围绕发展乡镇经济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和探讨,重点非常突出。会议期间,*书记作了主题报告,大家讨论了市委、市政府的三个决定,观看了专门为此次会议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还听了先进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经验介绍,内容十分丰富,受到了启发。

(二)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非常及时。会议务实高效、效果明显。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收获:

一是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深入讨论了三个《决定》(讨论稿)。在学习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经济强市、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总结了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十大新举措,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统揽全局,为今后我市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家还结合各地的实际,进一步理清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的方向,研究了许多壮大乡镇经济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树立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局面。

二是总结了经验,开拓了视野。这次会议,水口、新圩、黄埠、杨村、麻榨等镇分别作了发展乡镇经济的经验介绍。之所以要选择这几个镇作大会发言,我们是有考虑的。水口、新圩、黄埠这3个镇可以说是老牌先进镇,他们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是全市镇级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各镇学习的标兵。而杨村、麻榨等镇地处山区,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起步较迟。但是他们不甘落后,坚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信念,奋力赶超发达乡镇,以强劲的后发动力,跻身全市先进镇行列。尽管这几个镇的起步时间、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化为龙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经济,增强乡镇经济发展后劲。这些经验非常具体、非常鲜活、非常宝贵。通过这些乡镇的经验介绍,同志们对发展乡镇经济有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既学习了先进镇好的经验做法,又找到了与先进镇的差距,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看到了前景。

三是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书记的报告提出了发展乡镇经济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发展乡镇经济的十大举措,符合我市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先进乡镇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这次会议,同志们对加快发展乡镇经济充满信心,干劲更足了,决心更大了。大家在讨论中都表示,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开得十分成功,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实现镇级经济发展新突破

乡镇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希望各级各部门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会议的部署落到实处。现在,我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讲六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和城乡间有序流动。乡镇经济是全市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乡镇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镇级经济能否加快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乡镇经济不只是哪一个镇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市发展大局,是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发展乡镇经济都有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加快乡镇经济发展不仅是中央和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目前,我市乡镇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乡镇尤其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大家要坚决摒弃“怨天尤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决克服急躁漂浮的心态和形式主义的作风,迎难而上,把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放在思考和研究如何因地制宜、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当地经济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只有奋力追赶,没有退路。这一点大家在认识上务必要高度统一。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经济发展全局

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经济发展全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各地要按照*书记提出的总体思路,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发展,实事求是地制定当地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找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来,实现乡镇快速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乡镇经济发展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力求做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二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环保型特色经济产业体系,防止因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三是要处理好乡镇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以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兴建绿色家园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兴建生态城镇、生态新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和完善支撑乡镇经济发展的制度,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落实*书记报告提出的工作思路,必须进一步深化乡镇经济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如下六项工作:

1、创新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化县、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县一级政府职能转变,规范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变主导型为服务型,强化基层政府在政策引导、经济调节、社会管理、法规监督、市场监管、改进服务、营造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要按照“转变乡镇行政职能,精简乡镇机构人员,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原则,加快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工作,力争在撤并乡镇行政机构、精简人员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2、改革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规范、公平、激励的原则,合理划分和调整县、镇两级政府的事权、财权;明确划分县、镇两级的收入归属和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支出范围和结构,建立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适当下放财权,充分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创新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这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激励型乡镇财政体制的决定》,这个文件出台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以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明年免征农业税,这是一项硬任务,要在省市统一部署下抓好落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有效办法,妥善处理镇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镇村债务,摸清底数,分清责任,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指导,制定镇村债务的具体处置办法。

3、健全和完善乡镇投融资体系。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量部分逐步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例和增长幅度应随着财政的增长幅度逐年提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农业科技推广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整合财政支农投入项目,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要鼓励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农贷业务,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三是探索乡镇政府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筹集乡镇经济发展资金。比如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土地资源出租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4、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各地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建立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要按照温总理提出的“四个必须”加强土地管理,注意保护和节约用地。要以保护基本农田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要逐步把现行的强制性行政征用行为转变为交易性市场购买行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严格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在土地补偿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交纳失地农民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决不能让农民“失地”又“失业”,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一是健全农业保险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实行对农业保险补贴的办法,推进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人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济。对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要着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门路,减少和防止返贫。三是抓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工作,保障农民健康,防止因病返贫。今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要达到40%以上,各级要认真抓好落实。四是逐步将进城民工、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除他们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

6、深化产权制度和各项配套改革。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内外资参与乡镇企业的改制、重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业开发,为乡镇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区域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加大投入,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书记的讲话精神,抓好发展环境是关键。当前,我们要着力抓好如下三方面工作,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突出抓好县道、村道公路建设。目前,我市镇、村一级的道路建设欠帐较多,道路通行能力差,不少村镇行路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成为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镇村公路的建设。今年计划全市改造县道砂土路100公里,改造镇通村公路300公里,市财政分别对县道、村道建设给予每公里30万元和10万元的补助。各县区、镇也要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同时发动村民、沿线受益企业自愿捐资,在全市形成全民办交通的良好局面,力争尽快完成全市的县道和村道改造任务。

2、大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快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将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省政府批准的15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总投资达15.5亿元,其中市、县自筹资金11.2亿元。要加快全市25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从今年起五年投入2.1亿元,其中市、县自筹配套资金1.5亿元。认真组织实施省人大关于加强贫困地区机电排灌工程建设的议案,全面恢复和提高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排涝抗旱能力。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水源,为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优美的水环境。

3、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和帮村富民工程。今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资金,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要进一步健全固本强基工程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挂点联系责任制、领导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党员联系村务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切实帮助农村建立起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帮村富民工程,创新扶贫方式,采取异地投资、合资经营、股份制和兴办小型实业项目等形式,实行多级帮扶、多管齐下,既“输血”又“造血”,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大办村集体经济项目,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低于3万元的贫困村脱贫。

(五)坚持“三化”并举,大力推进乡镇经济发展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三化”并举,整体推进。要抓好三项工作: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乡镇工业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实效。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业。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镇工业。乡镇一级自有资金有限,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要把握当前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把山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资金、品牌、经营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兴办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促进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龙门县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水泥项目、旅游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2、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我市乡镇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建设滞后。当前,要抓好城市化发展纲要的编制,搞好城乡规划布局。要以13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中心镇和专业镇,加快撤并效率低下的“麻雀”村镇。要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和特色城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使越来越多的城镇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中心。

要继续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废除阻碍农民进城的体制性和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体系,农民转业就业培训体系,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生活的各项服务工作。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市里有具体的规划,今年计划培训1.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计划到2008年转移15万人。各级要认真抓计划的落实,确保目标的实现。

3、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各地要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了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市财政今年专门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重点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特色、规模、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要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整体能力,突出抓好精深加工,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上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努力争创农业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六)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迅速掀起发展乡镇经济的新高潮

这次会议已吹响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号角,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会后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发展乡镇经济的新高潮。

1、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次会议之后,各县区、各镇要尽快将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基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好的经验,在全市迅速形成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制订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县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2、加强对发展乡镇经济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发展乡镇经济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要尽快成立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抽调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加强乡镇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支持乡镇经济发展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切实转变职能,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密切配合、互联互动,努力营造良好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 会议经济 市场竞争力 SWOT分析

会展经济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强、关联性大、收益率高的经济形态,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因此会展业被国际上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 和“城市的面包” 。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会展业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会展产业经济带。正当会展经济方兴未艾时,我国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又悄然兴起了会议经济的热潮。由于会议经济较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集聚性、关联性和绿色生态性等特征,因而成为当今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西宁市会议经济的概述

所谓会议经济是指由于会议的效应产生一系列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成功会议的举办对餐饮业、交通业、印刷业、通讯业、旅游业、饭店经营、房地产业等都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对地方政府顺利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在大力开发地区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会议经济,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青海省在“十一五”远景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并将会议经济发展作为西宁市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确定下来。强卫同志在考察海湖新区时,指出应加强会议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从而推动西宁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近年来,为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步伐,西宁市也先后开展了各种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和各种节庆活动。如“民族文化旅游节”、“三江原国际摄影展”、“中国藏谈国际展览会”、“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中国青海郁金香节”等,这为西宁市进一步发展会议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西宁市会议经济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西宁市作为中国夏都旅游城市,发展会议经济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开发潜力。首先表现为各种节庆活动为西宁举办各种会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次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通,为西宁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和并形成一定的地域区位优势;其三是随着城市知名度提升,旅游业快速发展,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条件;四是随着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五是多功能旅店、饭店业的快速发展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场所;六是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会议经济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些都为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形成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影响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我国会议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共性外,还有一些自身所呈现出的特性,其主要表现为:1.内部因素。西宁市会议经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行业体系,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意识较为淡薄,规模层次不够,不利于会议经济的发展。2.外部因素。青海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行业、会议经济,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城市的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导致会议经济发展缺乏力度。

这些都对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瓶颈。为了使会议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建设有必要对其作出全面系统地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宁会议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揭示出西宁发展会议经济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西宁会议经济发展策略。

三、西宁市会议经济市场竞争力的SWOT分析

1.优势:是指使会议举办者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和特征,通常表现为一种相对优势

西宁发展会议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属内陆高原气候,气压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避暑胜地,享有 “中国夏都的美誉”。城市空气质量,生活饮水质量较好,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是我国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这对会议活动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和竞争力。

(2)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西宁的区位条件较为优越。尤其是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使西宁在西部版图上位于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更为凸现。同时随着南北过境过路(同仁路)高架桥等一批城市建设骨干项目相继建成,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形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骨架和环状交通网络。所有这些,为西宁加快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便利区位运输条件。

(3)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西宁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塔尔寺、北禅寺、东关的清真大寺、南佛山、日月山、老爷山、民俗博物馆、省博物馆等有名旅游景点。为会议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旅游资源优势。

(4)后发的经济优势。“十一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13.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先后突破1000美元和3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5.7%。 同时,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利用,初步建立以重化工业和水利、高原特色资源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这是西宁市今后依托产业发展会议业的重要基础。

(5)丰裕的民俗文化优势。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艺形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拉伊”等。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劣势:指对青海省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导致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其主要表现为:

(1)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体制上规范行业发展,是世界上大多数会展经济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西宁至今仍未有一家专业的会议组织机构,缺乏对会议的组织、协调的引导。同时,西宁缺乏行业的约束机制,对具有什么样资质的单位才能举办会议,举办哪种层次和内容的会议均没有明确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西宁会议经济的发展。

(2)会议的场所及相应配套硬件设施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西宁市规模较大的会议场所较少,层次水平较低,各种会议设施不完善,使得其接待能力较差,不能为一些大型会议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服务。会议档次不够。

(3)缺乏专业的会议经济人才。会议及会展需要大量的组织、广告、宣传、策划、公关、工程等专业化工作人员和翻译、导游、餐饮、保安、货运等服务人员。目前,西宁会议经济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系统地会议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严重制约了西宁会议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会议的档次、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纵观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高档次的品牌战略。如米兰的时装博览会、上海的世博会等。近年来西宁也举办了一些会议,但规模档次较低,会议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尚不明确,形式单一,缺乏亮点和影响力,从而使会议经济应有效果大打折扣。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联动效应。

3.机会:就是能不断帮助会议业实现或超越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和状况

(1)会议的品牌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为西宁市会议经济发展找准定位,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利条件。

在国际上,专业性的会议已成为会议经济发展的主流,代表着会议业的发展趋势。由于与一般会议相比,专业性会议具有针对性强、参会观众质量高、参展效果好等特点,因此近年来许多综合性会议都不同程度地转为专业性会议。对西宁而言,举办综合性的会议,无论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具备条件,但强调特色、突出专业的会议经济发展趋势,则为西宁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成为全球不断细化的会议体系中的一个节点的可能。同样也对西宁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了支点。

(2)现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西宁会议经济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议经济各个环节运行的效率。顺应这一趋势,西宁会议经济的起步和发展速度将会大大提高。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西宁城市魅力 ,与参会商建立联系;利用电子邮件直接邀请专业人士参会;通过网上会议弥补硬件场馆设施的局限,扩大会议规模等。

(3)青藏铁路的修通,使西宁区位优势更加凸现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各种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青藏铁路的修通,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西宁处于青藏铁路的中段,担负着守护的重要任务,西宁应将这种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会议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扩散能力和带动效应。因此西宁应发展会议经济,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西宁市应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发展会议经济,以推动电讯业、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对地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4.威胁:对西宁会议经济不利并导致其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

(1)面临其他城市会议经济的巨大挑战。西安、拉萨等周边城市的会议经济已走在西宁市的前面,其所具有的实力、城市品牌的影响力等条件是西宁市无法具备的。从而对西宁会议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2)竞争压力较大。随着全球会议经济的成熟化、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会议经济已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会议经济发展已粗具雏形,并逐步走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进行发展。西宁会议经济相对于我国国内一些省份来说,起步较晚,对会议经济认识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进行组织、指挥。面对国际、国内强大的竞争压力,由于西宁会议经济呈现出规模小,档次不够,专业化程度低,竞争能力较弱,从而形成一定的威胁。

四、西宁发展会议经济的保障措施

西宁市具有发展会议经济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构建发展思路,合理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实施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发展会议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打破常规,为企业发展会议经济提供便利条件,增强企业的积极性。转变观念,开放市场,多渠道拓展会议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并与周边兄弟城市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会议关系网,把会议经济作好,做大,做强。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组织制定规范会议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会议业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成立“西宁市发展会议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会议发展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明确会议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对会议的质量进行动态化、市场化的评估和认证,规范会议经济发展市场,从而为会议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

3.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速培养会议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事关会议经济持续发展,是会议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应在有条件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开设会展专业学科,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培养既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具有策划、公关、组织能力,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举办一些务实性的短期培训班,有计划地对会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为西宁的会议经济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奠定人才基础。

4.加大会议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服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西宁市应在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基础上,尝试发展“网上会议”,逐步与国际接轨;在会议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建设上走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把西宁培育成西部地区的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设立会议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会议的宣传推广,引进扶持部级、国际级重点会议。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会议业发展方向、目标、重点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扶持政策。三是努力扩大和提高现有会议规模和水平。要充分发挥西宁市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对已有的展会和会议进行更高水平的策划和包装,提升会议质量和档次,培育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品牌会议。积极承办国内、国际高水平会议活动,丰富会议业内涵。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对一些在会议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予以一定的奖励,以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从而为西宁市会议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积极引进外资,提高会议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会议业将不可避免,外资的引进能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能带来会议业经营和运作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西宁会议业的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因此,西宁应积极引进外资,尽快实现会议业的规范化发展。

6.培育优秀市场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目前会议产业的主要障碍是市场主体不清晰,或主体太弱小,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因此,规范市场主体,培育优秀的会议经营企业是当前会议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会议产业的服务行业,它本身没有有形产品,因此树立品牌对会议产业尤为重要,甚至成为维护产业经营者生存的关键,会议品牌不是一次会议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定期会议或长期办会的积累。树立品牌,应当避免短期,着眼长远。如果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失去严肃性,则一定会失去品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岩:珠海发展会议经济的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7)

[2] 青海信息:第191期

[3] 过聚荣:2006-2007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 2007,4

[4] 孙明贵:会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第一版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5篇

深圳“十二五”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0年11月24日,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深圳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将确立科学发展的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始终坚持“四个先行先试”,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正确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要努力实现深圳经济的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等“五个重要转变”。据深圳市政协日前召开的新闻会透露,深圳市“两会”将于1月15日召开,重点围绕深圳“十二五”规划等主题展开。

根据深圳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深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力争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GDP超过1.5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 总体定位:建设科学发展新特区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自主创新的提升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期、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深圳“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创新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和谐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以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特区一体化进程,以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更加奋发有为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落实总书记“五个继续、五个努力”的重要指示,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幸福的新特区。

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深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坚持六大原则:一是突出结构调整,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突出自主创新,坚持把创新资源集聚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三是突出人才战略,广聚优质人才资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四是突出和谐共享,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突出协调发展,坚持把推进特区一体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和战略举措。六是突出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战略支撑:建设“五个城市”

根据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议》,深圳将通过建设“五个城市”科学打造新特区。首先,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在积极扩大内需方面,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打造高端的国际消费中心。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率先建设“无线城市”,着力打造“智慧深圳”。

其次,聚集优质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基因工程、干细胞、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国家核心技术创新的先锋城市。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联手打造世界级的创新中心。

第三,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勇当科学发展的先锋城市。全面推进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制度,加快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争取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健全地方税体系。探索开征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综合管理模式。将前海建设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重要基地和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创新服务中心和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第四,顺应人民新期待,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减轻个人缴费负担。创新住房保障体制机制,建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培育发展分工合理、覆盖全面的慈善组织体系。

第五,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大力推进地铁、城际轨道、高铁、高快速路、机场、港口、火车站、口岸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的陆港、海港、空港、信息港,打造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加快深莞惠一体化进程,打造珠江口东岸“一小时”通勤圈,完善辐射全国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 规划亮点:率先将公民社会纳入“十二五”规划

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探索社会组织与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深圳是全国首个把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写到“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

另外,深圳市“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还体现了“网络问政”、建设廉洁城市等亮点。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支持“网络问政”,创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发展廉政文化,全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执政环境、从政环境、社会环境,努力建设让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廉洁城市。

此外,深圳市提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行“绿色行政、绿色采购”,发挥政府在低碳发展中的表率作用,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深圳模式”。同时,规划《建议》强调要提升经济特区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项目实施单位:深圳市政府

推荐词:

深圳市通过视察考察、座谈研讨、收集市民意见建议等“组合拳”,集思广益,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为深圳描绘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编制出一个高水平的“十二五”规划,深圳将全力建设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幸福的新特区。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6篇

初识江礼成还是1997年前后的事,当时他还是一位辽源市人大代表。土生土长在东丰县的他,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些把他推选为市人大代表的选民们有着挚真的深情厚义。由于他较早带领乡亲走出土地的束缚,搏击于商海大潮,在赢得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赢得了家乡选民的信赖与支持,随后当选为辽源市人大代表。在任代表期间,江礼成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他提出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关于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建议、政府要研究解决农村债务链问题的建议等等。对此,东丰县人大常委会的一位负责人曾作出这样评价:“江礼成代表不负选民重托,积极参加代表活动,每次市人代会都有意见和建议提交大会,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正是由于他倾情于人大制度建设和代表工作,珍视选民赋予他手中的代表权力,2002年末,江礼成被辽源市的选民们推举为省十届人大代表,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代表职责,并很快投入到工作中。2003年1月,江礼成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五百余位代表一起,步入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参政议政殿堂,他的心情格外激动。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他仍在伏案疾书,写审议发言提纲、意见和建议、查找相关法律法规书刊……就连人代会期间安排的休息时间他也充分利用起来,到连选连任的“老代表”房间求教一些关于做好代表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江礼成履职的认真劲赢得了许多上会“老记”们的好感,私下里都说他热爱代表工作,企业的事那么忙他全然不顾,而是一门心思参加会议,与那些总让记者难见踪迹的企业界个别代表相比,江礼成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代表。

第一次参加省人代会,江礼成就提交大会三份较有“重量”的代表建议:《关于我省招商引资相关改革的建议》、《关于我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以及《要切实关注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建议》。长期在商海摸爬滚打的江礼成十分熟悉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对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具体操作中产生的影响有着特殊的敏锐性。针对当时我省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江礼成及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招商引资的关键是政策要优惠,环境要宽松,服务要到位,社会要诚信。“生态旅游”在当时还是一个崭新的名词。江礼成看重了它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带到了省人代会上。在提交的建议中,江礼成建议政府部门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期,从税收上要给予适当减免,使这项新兴产业早日做大、做强。为了加深自己提出的建议在代表和列席会议的政府官员脑海中的印象,江礼成在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坦陈了自己提出的三份建议的初衷,获得代表们的普遍的共识,他的相关发言很快发表在大会第17号《简报》上,引起许多与会代表的共鸣。

会后,江礼成提出的代表建议都被省人大转交省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并对他给予了当面或书面答复。其中,他提出的关于发展我省生态旅游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有关部门根据代表建议适时将生态旅游充实到我省旅游条例修改草案中。2003年11月29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旅游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喜讯传来,江礼成喜不自禁,他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比做成任何一笔生意都令我高兴和满意。”

2004年新春伊始,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如期在长春召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热烈的氛围中,江礼成也是“有备而来”。会上,他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切实改善软环境》的建议。江礼成认为,我省的经济比较薄弱,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且经济结构单一,汽车、化工等重工业比重过大,如何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政策,特别是改善软环境,这是我省二次创业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令笔者惊叹的是,关于我省经济方方面面的的统计数字都被江礼成熟记于心,而且掌握得准确、无误!此外,在这次会议上,江礼成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犯罪的严峻形势,建议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狠狠打击农村经济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肩负着这种重托,江礼成相继参加了省十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并提出了多件代表意见和建议。这两次与会,他开始把自己的参政议政视角放到加强我省民主法制建设上。在会议的分组审议发言中,江礼成所做的“省人大常委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发言,引起代表们的一致肯定,并迅速刊发在会议《简报》上。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第7篇

关键词:经济类学术期刊 高品质作者库 构建 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92-01

众所周知,经济类学术期刊通常被归纳为图书馆藏当中的F类刊登学术论文期刊,其所涵盖的种类诸多,如经济学、中国经济、会计类以及工业经济类等。在新时期,要想有效地强化经济类学术期刊本身的影响程度与受关注的程度,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编辑的各项能力。为此,一定要构建高品质作者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论文刊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期刊的整体质量。

一、以重要会议及论坛为途径发现作者

在构建经济学家或知名经济学者作者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重要会议与论坛的方式来发现作者。如果将知名经济学家创作的文章刊登在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仅仅凭借作者创作稿件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周期过长或者是沟通难度较大的情况。而如果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利用这一方式而形成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对经济热点进行及时捕捉,同时,也能够保证经济学家的观点时效性更明显。[1]正是由于是会议发言,所以,更加通俗易懂,更方便读者阅读。另外,通过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能够向与会者提供完整的会议资料内容。同时,在文后可以把发言者所编著的书籍和文章当作参考文献,刊登在杂志中,向读者推荐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此,编辑应当对本年度重点的经济会议进行事先盘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新浪财经频道的会议栏目进行查找,而且可以详细地查找出会议的名称、主办方以及地点等信息内容。在会议索引中,不仅能够联系到主办方的媒体联系人,而且能够参与到会议现场,同与会者的重要发言人互相交换名片,而获取经济学家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在会议结束以后,还能够通过媒体联系人获取相关的会议资料等,进而对发言实录予以全面整理与编辑加工,最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署名发言人姓名,将其当作论文作者。同时,需要陈列同发言内容相关的发言人编著书目与文章,或者是将发言当中所涉及的观念及相关书目等当作论文重点参考文献。另外,还需要同发言人与助手进行联系并确认文章,进而和经济学家构建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2]

二、利用重要研究机构与作者联系

目前,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很多,而大部分机构举办方都是中央政府机关或者是比较知名的院校,所以,也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问题研究的智库。同时,在民办智库当中,能够查询到为公司提供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现阶段,我国知名机构主要是长城战略与和君咨询,而且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查询,特别是银行与跨国业务公司,其下设了研究部,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对机构官网进行搜索,可以查找到月度会与季度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重要的研究机构官网,并且深入研习其内设的研究部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中,列举出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名单,甚至包括详细的联系信息与邮箱。这样一来,编辑就能够根据栏目文章的需要联系不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最终了解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内容,进而找出相应的文章,同作者构建联系。通常情况下,承担课题研究人员都是博士或者是博士后,属于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且自身具备研究成果发表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成果的发表,也能够实现研究人员与杂志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重要研究机构内部刊物进行查找,进而联系到刊物的负责人,最终获得刊物,选择所需文章,而这样一来,也能够同文章作者建立联系,为经济类学术期刊作者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重要的研究机构通常都会在内部交流刊物中刊登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涉及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动态的数据,所以,具有极大的信息量。为此,将其刊登在公开性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也会引起相关行业研究人员或者是高校研究人员的兴趣,增强关注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品质作者资源数据信息库的构建直接影响着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而要想构建高品质作者库,同样需要编辑的努力。为此,文章针对建立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库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重点阐述了高品质作者库的两种路径,希望能够为促进经济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