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专的网络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9-08 17:00:41
大专的网络教育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1篇

【关键词】电大中专生;情感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电大中专生的现状和问题

从电大中专生的生源来说,一般都是未能考上理想高中,被家长或社会环境逼迫继续上学的初中应届或往届毕业生。这类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大家都知道,中专生难于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好,甚至有些学生有学习困难症。究其原因,有家庭的因素。闲谈中常听电大中专生的家庭状况比较复杂,有些是父母离异,指望电大为父母看着他们的孩子,学习好不好没关系。有些家里发生刑事案,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和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接触过多,经常课后在社会上游荡,放任自己。他们都有饱受别人指责和父母的训斥,内心叛逆,甚至沾染上不少的社会恶习,自律性差。在学校通过破坏公共财产发泄情绪,通过对周围的人挑衅或敌视,无理取闹甚至肆意捣乱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注。通过对一百名电大中专生的面对面的谈话,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困扰,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不能科学的排遣孤独情感。相当多的电大中专生在情感孤独时,显得无奈和焦虑,不能释怀这份孤独。许多女生通过写日记,把心思全部写进了日记里。男生更多的是把它留在心里,要不积压孤独,通过大声音乐宣泄,要不无事生非,情绪失控喜欢打架。也有患上自闭症的,经常喃喃自语。也有借助于酒、以及违法犯罪等途径宣泄外,网络成为了电大中专生宣泄情感孤独的重要途径。但网络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具有复杂性,网络在为学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了有利平台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近几年来网瘾成为了社会问题。

其次是不能合理的抚慰情感伤口。中专生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还不全面,涉世不深,有些学生受过或正在受着情感虐待与创伤。作为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这类学生。比如,家长和孩子真心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安慰。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一起探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经验教训,给受伤的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最后是心理健康得不到重视。中专生一方面存在学习习惯不好,对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掌握不够,这样在面对学业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心理迷茫进而产生害怕面对现实。对自己的未来不能进行科学规划,喜欢好高骛远。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电大中专生的教育中,智力教育被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而关系到这个年龄段人生观形成的情感等非智力教育往往没有得到重视。但事实上,情感、意志、态度、动机、兴趣、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健康发展与智力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情感越深直接影响认知水平走向更加深刻和牢固,学生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中专生中存在的冷血行为、心灵扭曲、心胸狭窄、学习困难等现象,在一定称得上与情感控制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所以说,电大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情感培养的重要,认识到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把握中专生智力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情感教育方法探索

中专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强,对新鲜事务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经常情绪化做事,做出出格的事情甚至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随意宣泄不满。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构建科学的情感教育模式,为中专学生情感教育提供了适应互联网时代新方法和新途径,一切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采取恰当措施,促进其知行统一,必将提高电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电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视与情感教育的结合,以求构建一个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和谐统一的“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从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要从三方面来探索如何加强中专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充分发挥中专班主任的作用

引导中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专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中专生进入电大之后,由于中专教育有别于初中的封闭教育,要求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的逐步开阔。有些中专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工作,比如麦当劳等。给中专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锻炼舞台。在电大中专学生情感危机的处理中,班主任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机会多,中专生的年纪一般在十八岁左右,属于叛逆阶段,家长的话往往不听,而班主任的教育反而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所感情联系,班主任做学生工作时往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专教育培养的学生一般是技术蓝领工人,是国家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群体中部分学生都普遍存在着理想贫乏、信仰缺失、道德移离、思想颓废等现象。中专班主任应多采用激励机制来解决电大中专学生情感危机问题。激励往往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机,诱导学生自主行为,使其发挥出内在动力。促使中专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激励是对于中专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有效方法。面对新互联网时代,激励机制对于改善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教育心得,共同为中专生的情感教育努力。

(二).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随着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中专生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网,QQ群聊,飞信,手机微信等新媒体在当代学生中的普及,加之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以及实时性等特点,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学生的思想状况。网络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价值判断多样化对原有思想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渠道选择的多样化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冲击。学生可以从网络里虚拟生活,比如网络恋爱和网络夫妻,有些学生不能自拔。在网络环境下多种思想文化的交织碰撞中,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许多网络事件不乏披着合理理论外衣的错误价值观,对于中专学生未成形的价值观极易产生致命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错位,另外,虚拟社区缺乏法制约束,在虚拟环境下缺乏现实道德的约束,缺乏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识,缺乏面对面的真诚,长期沉浸在这样的脱离现实的环境里,不利于中专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极易引发青年中专生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形成人格障碍,从而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的构建。

校园网是学生获取网络信息主要的地方就是机房,宿舍宽带。学校附近的网吧等。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是网络管理中重要的课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加强了对BBS论坛的建设和规范管理,遏止校园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进行禁止登陆,逐步建立学生网上行为的责任感和网络道德建设,校园网在电大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平台,为电大教育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及有关法律、道德教育,在中专生课堂倡导文明上网的内容,重视学生健康上网的习惯,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中专生自我抵制网络有害信息侵害的能力。

(三).教师带头发挥榜样的力量

身正为范,以身作则,是教师的义务,也是为人师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任何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意无意地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文明修养,和思想境界表现中接受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老师要始终形成一种习惯,看到学校不文明的行为要勇敢站出来说不,看到水管在流水,要自动关掉;如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办公室的人,记得关掉灯节约,下雨了要主动关窗户等身边事都是教育的素材。美好的人性不光在书本,教师应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总体说来,相对于智力教育,情感教育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涵盖了教育的全过程、各个教育环节,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届的重视。电大中专生的情感教育本身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电大要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培养和教育中专生,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成长氛围,组织有益集体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彼此了解和沟通。让电大中专生在平等的沟通和对话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情感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更要关注情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的光芒。在培养中专学生情感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杰.班主任教育离不开情感[J].班主任工作,2003(2).

[2]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2008.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贺玲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领域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L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5]闫杰加强情感教育构建和谐校园.[I]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0):179-180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2篇

关键词:网络思想教育;大中专院校;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1.引言

网络可以说是信息的载体,是学生浏览信息的平台,教育界针对此现象开展了网络信息教育,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主要阐述这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2.网络思想教育对大中专院校的影响

2.1网络建设落后

关于网络建设落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重视网络思想教育的意义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将这项内容视为一种交流方式,因此忽略它的重要性;投入的设备不足,很多高校由于只将网络思想教育视作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因而在配置设备上有所懈怠。即使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会出现疏于管理的现象。

2.2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

网络思想教育内容与课本内容不相上下,并且其语言非常生硬严肃,在网页在设计上缺乏吸引力。因此很难把喜欢新奇事物的学生,思想教育网页的点击率不高是必然的。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其思想教育经验并不丰富,思想教育理论功底也很薄弱。理论基础不扎实的,就无法将知识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单纯的照搬课本,又无法吸引学生。所以,网络思想教育,并不受学生待见。

2.3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性缺失

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性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没有创新性或没有发挥自己的创新性;网络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职业感不强;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内容部分落后;没有健全的网络思想教育;网路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信息质量不高;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主要是网上购物、聊天和听音乐、看电影等等。

2.4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学生网络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自控能力差方面,由于网络是采用匿名形式,因此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网上谩骂他人、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散布不良谣言、制造社会混乱等等。学生法律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以为在网上发表一些不良言论,别人会不知道,因而会有恃无恐的发表一些触及法律一些言论。

3. 网络思想教育对策

3.1重视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的人才的地方,是人才的源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使网络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中。而教育界也渐渐将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尽管教育界已经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却不重视这个意识。很多高校了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明白网络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但却没有将它真正的重视起来。因此为使网络思想教育对学生有影响力,首先要重视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3.2增加思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关于如何增加思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设置网页时,运用一些吸引人的、与思想教育相关的视频、图片或动画技术等;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历史等相关内容重新整理一遍,一种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内容吸引;加深思想教育网站间的粘着力;使学生在网站上找到“人气”和“亲切感”,针对这个,相关教育者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等交流工具实现;增加师生沟通渠道,让学生主动向教师吐露心声,使教师更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3.3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

网络思想教育者在任职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坚定的主体性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掌握好职业的方向;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内在修养;有开阔的视野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敏感而灵敏。网络思想教育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将学生降服,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心服口服。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明白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尽管它可能是错误的,但也不要马上反驳,而是以建议和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并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着教育者的脚步走,让其不在人生中涉险。

3.4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学校是专门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地方,所以,学生的思想动向,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动向。作为学校,校内的相关人员应当改变往日对学生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应当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从分析研究上看,大中专学生的法律知识理论明显不扎实,一旦涉及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其认知程度往往不高。不仅如此,学生的道德意识还很淡薄。如何解决这种困难,主要有以下两点:让新生熟悉各种法律法规及校规;以网站、校会、学习手册等方式宣传法律知识。

4.结论

借助网络平台来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是非常明智的方式,在实施网络思想教育时,只有重视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增加思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才能使网络思想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侯振发,刘祖凯,徐业勤,于敏,胡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52-53.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3篇

1.引言

网络可以说是信息的载体,是学生浏览信息的平台,教育界针对此现象开展了网络信息教育,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主要阐述这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2.网络思想教育对大中专院校的影响

2.1网络建设落后

关于网络建设落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重视网络思想教育的意义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将这项内容视为一种交流方式,因此忽略它的重要性;投入的设备不足,很多高校由于只将网络思想教育视作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因而在配置设备上有所懈怠。即使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会出现疏于管理的现象。

2.2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

网络思想教育内容与课本内容不相上下,并且其语言非常生硬严肃,在网页在设计上缺乏吸引力。因此很难把喜欢新奇事物的学生,思想教育网页的点击率不高是必然的。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其思想教育经验并不丰富,思想教育理论功底也很薄弱。理论基础不扎实的,就无法将知识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单纯的照搬课本,又无法吸引学生。所以,网络思想教育,并不受学生待见。

2.3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性缺失

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性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没有创新性或没有发挥自己的创新性;网络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职业感不强;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内容部分落后;没有健全的网络思想教育;网路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信息质量不高;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主要是网上购物、聊天和听音乐、看电影等等。

2.4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学生网络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自控能力差方面,由于网络是采用匿名形式,因此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网上谩骂他人、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散布不良谣言、制造社会混乱等等。学生法律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以为在网上发表一些不良言论,别人会不知道,因而会有恃无恐的发表一些触及法律一些言论。

3. 网络思想教育对策

3.1重视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的人才的地方,是人才的源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使网络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中。而教育界也渐渐将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尽管教育界已经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却不重视这个意识。很多高校了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明白网络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但却没有将它真正的重视起来。因此为使网络思想教育对学生有影响力,首先要重视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3.2增加思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关于如何增加思想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设置网页时,运用一些吸引人的、与思想教育相关的视频、图片或动画技术等;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历史等相关内容重新整理一遍,一种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内容吸引;加深思想教育网站间的粘着力;使学生在网站上找到“人气”和“亲切感”,针对这个,相关教育者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等交流工具实现;增加师生沟通渠道,让学生主动向教师吐露心声,使教师更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3.3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

网络思想教育者在任职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坚定的主体性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掌握好职业的方向;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内在修养;有开阔的视野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敏感而灵敏。网络思想教育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将学生降服,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心服口服。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明白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尽管它可能是错误的,但也不要马上反驳,而是以建议和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并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着教育者的脚步走,让其不在人生中涉险。

3.4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学校是专门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地方,所以,学生的思想动向,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动向。作为学校,校内的相关人员应当改变往日对学生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应当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从分析研究上看,大中专学生的法律知识理论明显不扎实,一旦涉及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其认知程度往往不高。不仅如此,学生的道德意识还很淡薄。如何解决这种困难,主要有以下两点:让新生熟悉各种法律法规及校规;以网站、校会、学习手册等方式宣传法律知识。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4篇

关键词: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素质教育

近年来,网络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族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活动也越来越多。大中专学生,作为当今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是今后社会网络使用的最重要群体,他们对网络安全的素质关系到未来网络安全的整体走势,可是目前大中专院校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整体偏低,这也给网络犯罪带来了可趁之机。

本文以此为研究课题,从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入手,结合大中专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加强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1、 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

1.1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一些不法之徒针对或者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行为,网络犯罪的本质是危害网络安全,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及秩序,为个人或特定团体谋取不当利益。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犯罪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第二是网络犯罪隐蔽性强、认定复杂、取证困难;第三是网络犯罪危害面较广、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1.2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

网络犯罪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和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第二类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网上非法交易,电子及色情、虚假广告等。

2、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2.1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特别是在一些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内容涉及面更广,部分学校专门开设了网络安全课程。

但是,约大多数学校,特别是文科类、综合类院校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仅仅是在现有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少量涵盖,内容单一,专业性不强。

2.2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基本情况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受教育面少,学生网络安全休整素质偏低。综合分析,当前大中专院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各个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职业学校以就业率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能提高学生就业,学校教学的重点就如何调整。对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二是现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较少。当前仅有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少量提及,没有形成专业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三是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应当更多的侧重与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可是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形式单一,没有可操作性。

3、加强职业学校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网络犯罪的现状,要切实提升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要从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入手,群策群力,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要充分认识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大中专学生网络主体的客观性。当前网络犯罪的重要受害群体就是广大网民,其中大中专学生就是网民的重要群体之一。特别是五年、十年后,如今的大中专学生必然成为网络消费的主流群体。只有在现在加强大中专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源上筑牢抵御网络犯罪的安全防线。

具体来说,首先职业学校应当将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当中,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职业学校,更应当将此课程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目标。要投入专门的人力、财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整体素质。其次,社会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总结网络犯罪的具体案例,提供给学校进行教学参考,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最后,大中专学生也应当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3.2要充分明确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的素质,最终达到防止不法行为侵害的目的。从这一目标出发,要加强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根本问题就是要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要分别针对计算机网络上的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设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犯罪,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提升学生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动手能力。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要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犯罪的具体内容,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要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3.3要营造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

网络犯罪的主因是网络行为诚信度的缺失,网络犯罪现象的逐日增加也给大中专学生造成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差的不良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中专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做好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除了要提升对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这两个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营造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一方面积极宣传可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加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要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实施网络犯罪。

职业学校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较高的系统学科,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并实现防范网络犯罪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邢玉美,再谈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2]任丽平,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5篇

关键词 网络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Era

SHAN Shoujin

(College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Basic Department, Maanshan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Anhui 243041)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urvey,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the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iew of existing main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of the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era,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a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and constantly opens up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 network;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中国已步入网络时代。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其中中国网民中2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8%,其次是10~19岁的网民占到27.3%,学生占整体网民的30.6%。①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而走在网络时代前沿的无疑是当代大学生。当前,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和深刻的影响。作为占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网络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解网络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的状况,课题组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创新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1 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1.1 明确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冶金科技学院等马鞍山市的3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其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文科学生占总数的57%,理工科学生占总人数的43%。

1.2 设计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高职高专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素养现状和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情况。除了发放调查问卷,还对部分个案进行了访谈,以增进对网络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

1.3 选择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0份,回收率90.3%。针对问卷结果显示的一些信息辅之以访谈、座谈、查阅资料、统计分析等综合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2 网络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与利用情况总体上是积极的、向上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运用网络,使网络成为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进交流的手段,但同时网络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带来一定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高专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1)高职高专大学生对网络的认可度和使用率都较高。从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调查来看,目前在校的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的方式上呈现多样化,47%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选择在宿舍或在家上网,25%的大学生在机房上网,还有28%的大学生在校外网吧上网。可见,网络正在日益改变着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的广泛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种种优势使其快速地融入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2)网络改变着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调查结果显示,在课余时间上网的频率上,13%的高职高专大学生每天都会上几个小时,71%的大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才会上网;每周上网的时间在10小时以内的占53%,10~20小时的占32%,20~30小时的占13% ,30~40小时的占3%,40小时以上的占2%,甚至出现上“通宵网”的现象。不少高职高专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来“上网”,面对面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淡漠,极易玩“网”丧志。

(3)网络价值的利用率不高,高职高专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调查表明,从上网的主要目的来看,有40%的高职高专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34%的用于学习,26%的浏览资讯,23%的聊天,还有13%的玩游戏。可见,大多数学生将上网作为一项购物、娱乐和消遣的手段;作为学生主业的学习,则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较合理地利用上网来充实完善自己,获取更多的信息。高职高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应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学习上,但现实中时常浮躁,好高骛远,不能安心学习,从而促成了部分大学生漫无目的的上网行为。

(4)高职高专大学生基本具有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网络时代信息内容繁杂纷纭、良莠不齐。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曾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主要内容表现为宣传色情暴力、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西方意识形态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违背的东西,2%的大学生频繁浏览过不健康网页,8%的经常浏览,22%的偶尔浏览,从不浏览的占68%;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网上不健康内容的态度,表示欢迎的占4%,30%的大学生表示“不欢迎也不反感,认为了解一点不影响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点反感的占30%,十分反感的占36%。可见,绝大多数同学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时,能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

2.2 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素养现状及分析

(1)高职高专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网络道德的重要性。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客观上制造了信息交流语境下的道德困境。因此,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程度值得关注。调查显示,当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时,3%的大学生会点击查看,37%的不予理睬,38%的删除。在问及“对于网络上一些言行过激的帖子”的态度时,4%的大学生回答留言支持,6%的留言反驳,79%的不加理会,11%的进行讨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表现较乐观,大多数学生能遵守网络道德,认识到自觉维护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缺失。调查显示,对于“在网络中可以不经允许,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同意的占35%,不清楚的占31%,有点反对的占26%,而非常反对的占8%;对于“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考虑法律后果,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观点,同意的占1%,说不清的占13%,有点反对的占29% ,而完全反对的仅占57%;当问到“在网上聊天时,用假的个人资料是很平常的,是自我保护的方法”时,11%的大学生非常同意,39%的基本同意,39%的说不清,而仅有11%的大学生反对。可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在尽享“言论自由”的时候,容易丧失必要的社会约束,产生逾越现行道德规范的行为。

(3)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一些高职高专大学生道德认识的矛盾性。互联网本质上是开放的上网者完全是主动地获取各种信息。这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高职高专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为他们打开了从未有过的新奇世界,另一方面对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带来了种种困惑。在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冲击下,如果缺少有效而正确的引导,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调查中发现,被问到“如果网上有人需要帮忙”时,3%的大学生表示会帮助,13%的出一份力,12%的拒绝,看情况而定的占72%。可见,这些同学在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认识时,遭受的内心冲突可能更为激烈。

2.3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力度不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登陆校园网,但是经常浏览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者仅占7%,有时浏览者占32%,偶尔浏览者占40%,从未登录过的占21%。对学校有关党(团)的知识专题网站的访问情况:4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39%的学生听说过但没有访问过,15%的学生访问过几次,主要是在组织活动时,只有3%的学生经常自动访问。由此可见,目前该类网站或网页访问量较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89%的学生认为“个性化服务太少”,86%的学生认为“网页不生动”,83%的学生认为“内容更新速度太慢”,71%的学生“一看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名字就不愿意上”,还有68%的学生认为其“不注重宣传”。这表明,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力度不够。

(2)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着较大的可利用空间。调查显示,对于“如果学校开辟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回答时,大学生希望开设的栏目依次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占72%)、“心理健康咨询”(占55%)、“勤工助学”(占44%)、“‘校园BBS’论坛”(占 41%)、“‘两课’辅导与答疑”(占35%)、“公寓服务管理”(占29%)、“党团校学习”(占26%)、“网上爱国主义影视”(占16%)、“名师课堂”(占12%)以及“红色游戏”(占9%);对于是否“希望进入‘校园BBS’论坛并发表你的看法”,1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并经常这样做”,39%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但只浏览”,32%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但不知道如何进入”,而不感兴趣的占19%。这表明,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现状目前还难以满足同学的需求,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开设“校园BBS”论坛,给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3 网络时代创新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进行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与时俱进,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下转第10页)(上接第2页)育工作的实效性,以适应网络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3.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新观念。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关键在于观念是否创新。其一,要有现代信息意识。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二,要强化阵地意识。树立有责的网络教育阵地意识,积极、主动地有效利用网络新载体,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高职高专院校网络阵地,在网上唱响主旋律。其三,要强化民主意识。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必须改变以教育者居高临下的角色观念,“确立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新主体观”。②

3.2 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网络时代,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信息传播快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该适应这一变化,在教育内容上加以调整。一是“两课”网络教学。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两课”教学衔接、师生互动交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库,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二是网络道德教育。应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上网行为,自觉抵制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教育。三是网络法制教育。在日常法制教育中,将校园网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进程,培养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增强大学生网络保护意识。四是网络心理教育。关心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克服不良的网络心态,提高心理预防能力,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

3.省略/research/bgxz/tjbg/201101/t20110120_20302.html.

② 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2.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6篇

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得比较活跃,斯隆联盟的报告中提到美国约有三分之二的高校涉足网络教育的开展,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高校学生有过参加网络教育的切身体会。樊文强从组织创新技术采纳的视角分析了美国不同高校在网络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学生规模、开展类型、组织模式和院校开展率上,并从组织目的、文化、结构、组织环境和技术手段五个方面分析了不同高校存在差异的原因。樊文强、刘晓镜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组织模式多样性,发现基于扩展教育部门、服务管理部门、依托网络教育同盟组织和以网络教育为主的新型大学是其网络教育的四种组织模式,并对这四种模式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概括。马亮对中美两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差异进行研究,他认为中美两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软硬件标准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国内有关高校网络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资源、学科建设、政策监管等方面展开。刘浩、师方媛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为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对信息严格把关,优化师资队伍,注重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并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汪为春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资源优化进行分析,为网络教育的资源优化提出具体策略。黄琼珍、黄颖、谢海波分别针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和如何评价教育资源进行了探讨。周小岩、杨普习概述了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陈丰认为应通过科学的学科规划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加强高校网络教育的学科建设。刘永辉认为应通过保证生源质量、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制定科学的学习监测系统和评估考试系统等方式提升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洪晓青用方法—目的链理论研究了个人价值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具体策略。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使学习者拥有了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1998年9月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次正式批准的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后不断有高校开发网络课程,实施网络教育。自网络教育实行以来,虽大大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育专业设置过于集中

我国开展网络教育至今已有60多所高校涉足网络教育,设置专业高达上百个,但却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会计、法学、计算机技术、英语等学科上,专业设置过于集中,某些高校并不擅长或在传统教学中未设置该类专业,却在该校的网络教育上设置相关专业,这不仅未能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还使本校的优势未能得以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网络教育重理论型专业轻实践类课程,导致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上经验欠缺。

(二)高校网络教育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范围包括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涉及范围广,但对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且一般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不能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此外,学习者不能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三)高校网络教育平台不规范

作为网络教育的交流平台,应与传统教育有所区别。网络教育平台应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优势,但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平台与传统教育无异,授课方式仍以“填鸭式”灌输为主,阻碍了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此外,有些网络教育机构不够专业,教师对课程的网络操作生疏,不懂教育理论,教学设计不到位。

(四)高校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与传统教育不同,网络教育评价应在重视教师评价的同时开展学生自评项目,在每节课过后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小测试或实际操作,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目前的网络教育只通过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一般也只有教师。

三、提升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建议

(一)优化网络资源配置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专业设置集中,阻碍了各高校资源优势的发挥。高校应组织起来,整合各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数据库,促进高校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对教师而言,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条件进行知识的开发与利用。高校应开设本校的优势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的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提高其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二)构建多样化的专业体系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专业,还应扩大专业范围,满足社会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因此高校网络教育不应只提学历教育,还要能服务于社会学习者,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可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基础课重在满足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需要的网络信息需求,专业课程重在传授学习者专业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可让自学者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三)降低网络教育门槛

现如今的网络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将大多数对知识有需求的在职人员拒之门外,违背了“接受教育人人平等”的初衷。因此,在今后的网络教育中应降低对学习者的学历要求,增加与社会实践或具体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使每个有学习欲望的人都能在网络上平等地接受教育,收获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满足其对学习的真正需求,以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服务。

(四)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

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平台不规范、多而杂现象的出现就是缺乏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管造成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对教学过程与资源进行监管,定期评价高校网络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五)专家评价与学习者自我评价并存

大专的网络教育第7篇

1.职能部门对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对网络信息素养的认识普遍不足,网络信息教育意识淡薄。首先是高教领域普遍对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认识不足(被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将网络信息素养类课程列入必修课),使用的教材缺乏网络时代特色(被调查的学校中都使用书面教程,少见电子教程等新型教材),教学手段滞后(主要还限于投影、口述等方式),教学效果跟不上学生实际需要(67%的学生存在“不用的时候不关心,用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教学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还缺少完整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其次是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基本处于无序低水平状态。从各高校教学网站建设上看,具体表现为:教学部门各自为战,各课程组间缺少交流融合,仅根据各自的能力在摸索尝试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相关教学活动缺少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理论指导,重复建设和忽视建设现象严重并存;人事部门很少考虑网络信息化师资培训的问题,校园内的网络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有待加强。2.教师队伍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问题。调查表明,教职工队伍的网络信息素养同样存在着与学生类似的问题。究其原因,网络在我国兴起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老年教职员工由于种种原因,接触网络环境较少;而作为教学主力的青年教工,其受教育的阶段恰好处于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刚刚兴起之时,自身也缺少系统的网络信息素养培训与引导,因此会通常忽视该项教育的意义和开展,偶有在专业教育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9],通常也是“教育选题基于个人经验和兴趣,教育内容欠系统和完整,教育目标重技能而轻思想方法”。此次调查显示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其中,“经常通过网络工具向学生施教”的教师仅占11%,“经常向学生推荐课程相关网站和资料”的教师仅占23%,“经常向学生宣讲本专业所需的网络常识、介绍本专业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仅占7%。

(一)培养时间(T)和如何培养(H)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在校过程,而不是零星和随机地进行。由于大学生活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网络信息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既有研究成果,我们建议采用下列高校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时间表:第一,对一年级新生,应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网上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最基本的获取信息能力和信息应用意识。教学内容应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网络资源使用等适用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各大高校广泛开展了通识教育(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高校将通识教育放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因此,现代人必需的网络信息素养,完全有必要从一年级即行展开培养,以保证通识教育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二,对进入专业课学习的二、三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应针对本行业特色,着重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和网络专项信息检索为基础的网络信息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包括:检索方法、途径、策略,专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侧重信息检索技能培养[10];另一方面,应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上网频度明显增加、网络信息需求显著增强的实际情况,除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相关网络信息能力的培养外,还应通过个别辅导、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电子公告BBS等形式进行网络信息领域的社会化、实践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教育,使网络信息素养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11]。第三,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应着重培养网络信息分析、利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承担研究课题,为重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提供信息依据”,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的网络学术道德水平,从源头切断学术不端行为,教学内容应包括专业网络查新、网络信息与评价等;另一方面,应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应急需求(如求职应聘、创业实践、留学深造等),通过校园网广播、网络群、在线辅导等形式提供相应的即时服务,同时,应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网络法律法规的认识,以增强学生在频繁的对外网络活动中的防腐抗污能力和安保维权能力。(二)建设成果(R)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成果大多是无形的,其中,“最好的成果是具有高度网络信息素养的跨世纪人才”[3]。此外,还应注意以下成果的建设:1.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课程的教学;网络信息类课程考核多样化,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活动的兴趣,不仅要让学生具有网络信息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道德水平和网络控污意识。2.网络信息素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应该具有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和较高的网络资源检索、加工处理能力,又熟悉某类学科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能对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学术信息服务。因此,如果网络信息素养教师队伍能与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则既能大大提高本专业网络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有助于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熟悉相关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与特定服务对象的有利条件;可以随时随地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利用网络信息的咨询和指导。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网络信息修养,因为教师队伍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在教学、学术与生产实践中的网络信息素养表现,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培养目标(I)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可分为基础目标、通用目标和学科层次目标[4,8]。其中,基础目标“由基础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基础网络应用能力构成”;通用层次目标是“网络环境中适用在任何学科与日常生活中的、持久的、可在不同学科之间转移的识别、检索、评价信息的能力”;学科层次目标是“适用于学生所在学科的专门的网络信息素养能力,是通用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目标在不同学科的延伸和发展”。这三个层次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是“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循序渐进的,高级能力的学习以低一级能力的掌握为基础”。此外,这三层次的目标是对各个学科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提出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学科对网络信息素养的要求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学科还应基于其学科特点提出各自的高校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以适应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四)实施单位(U)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单位,不应该是某个人、某个系所,而应该是整个高等教育界相关力量的整合,尤其应该注意下列教育队伍的整合:1.网络信息素养专职教育与专业教育队伍整合。鉴于目前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因此,需要有专职的网络信息素养课程组系统地传授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的需要,与专业教育队伍联合开设诸如课题查新、专业网络检索、专业信息资源管理等专题讲座。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资源组合配置方式,引导学生把网络信息素养的养成同各自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运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网络信息素养专职教育与社会化教育队伍整合。大学被称为“亚社会”,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和融入社会,各高校通常通过生活指导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等专职队伍进行社会化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网络化,大学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涵盖范围应突破学校校园的小圈子,逐步深入和扩展至学生社会生活需求的各个方面,并与学校的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化教育工作者需要紧密结合,共同面对学生的各种需求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网络社会化服务。例如,调查中发现:文科学生对网络技术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天生与理工科学生在该领域有差距。该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网络技能训练,还需要心理咨询教师进一步对其进行疏导,破除其心理障碍。(五)存在问题(M)该问题参见第一部分“问题分析”。(六)培养环境(P)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培养环境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培养环境建设中,需要加强两种环境即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建设: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大环境通常是指学生所处的校园公共网络环境;而小环境是指学生个人的网络信息环境。

当前,随着高教领域对网络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校园网络的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而校园网内的软件信息资源储备和管理大大滞后,具体表现为:(1)缺乏专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储备。例如:调查对象中,仅有3所高校建有自身的专业电子图书馆;其余的各校都将专业信息资源存储的责任交给CNKI等网站,一旦出现外网断裂,如无存储备份,将无法获取相关专业资料。(2)缺乏网络“控污”和对应的安保措施,欺诈广告、网络病毒等有害信息通过网络散布,严重影响了学生网络小环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教领域在进行高校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除注重大环境的硬件建设外,更需要不遗余力地进行网络信息环境软件建设:(1)加强校内特色信息资源的备份和存储,向学生提供专业特色的校园内网资源服务;在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时,要教育学生“网络不是万能的,网络连接比较脆弱”,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收集、鉴别、分类存储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从而构建相对可靠、有效的学生网络信息小环境。(2)加强校内网的排污控污能力,采用过滤器等相关技术手段将有害信息防控于外,采用专用软件屏蔽和专人专职管理等办法防止大环境内部的有害信息滋生(例如BBS中的虚假信息);同时,应通过网络监管、网络宣传、专项指导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排污控污和安全保密意识,以防止小环境内个人私密信息和教科研保密信息的外泄;同时,进一步占领网络阵地,进行新时代的网络思想教育,保护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污染。

本文作者:王征赵磊工作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